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008|回复: 4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7 2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
                                         屠海
    九寨沟县民族民间舞蹈主要以白马藏族的舞蹈为代表。白马藏族能歌善舞,舞蹈分祭祀性和自娱性两类。祭祀舞以“?”舞为代表,内容是祭祀神灵,祈求保佑和驱鬼避邪。跳时数人头戴各种禽兽物面具,舞姿模拟禽兽动态,粗犷、矫健、灵巧、活泼。后来,随着文化的变迁,祭仪逐渐淡化,成为以自娱为主要目的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自娱舞以“俄斯劳”最为流行,多以欢庆和颂扬为主要内容。没有乐器伴奏,以“酒歌”曲调为舞曲,跳时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堆连臂踏歌,转圈而舞,有其独特的韵味。
    “?”舞(面具舞,也有人称“十二相”)原本是白马藏族的祭祀性舞蹈,有祭祀神灵、祈求保佑和驱鬼避邪之意。后来,随着文化的变迁,祭仪逐渐淡化,成为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一跳此舞会激起白马藏族的神灵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感情,也把我们带进了旷古原始的氛围和意境之中。
    “?”舞传承于郭元、勿角、马家、双河、草地、罗依和安乐等乡的白马藏族民间祭祀性舞蹈。相邻的平武县白马、木座、黄羊等乡和文县的白马藏族都有这种舞蹈。他们称“?”,意为“面具”。早期的“?”舞有三部份,一是路上跳的,动作是十二种参拜仪式,白马藏语叫“跃?”。二是在场坝打鼓跳的十八种跳法,白马语叫“按?”。三是在海边跳的十二种跳法,白马藏语叫“措?”。罗依乡自编自演的也有十二种,白马藏语叫“?山板”,意即“新跳的”。唐代宗教盛行时,“?”舞进入藏族寺庙,变成只在会期跳的宗教舞,民间经常械斗,一度失传。明代“?”舞又回到民间,传入九寨沟县及附近地区,不完善。清咸丰年间罗依大寨梁上的本教喇嘛去其他寺院学来后将“?”舞完善并普及于白马各寨及上塘部分藏区,只在节日跳。
    “?”舞的面具有11个,名称分别是“生欧”(狮子头)、“珠欧”(龙头)、“达欧”(虎头)、“楼欧”(牛头)、“独欧”(熊头)、“秋欧”(凤凰头)、“色拉”(雕头)、“酬盖”(大鬼,是白马藏族的总神,借以镇邪驱鬼)、“酬盂”(女鬼,汉译丑女人,是酬盖的夫人)、“阿里尕”(男女小鬼)一对。
    白马藏人认为狮子是兽中之王,形象威武,在兽中立于不败之地;十二属相中有龙,对皇帝称龙,龙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虎是山中之王,叫一声地动山摇,威武不可侵犯,历史上白马人最祟拜虎,有“虎星”、“虎神”等传说;牛是山中的“坐山王”,它下山为人类服务,人对牛有深厚的感情,拜它为牛菩萨,十二属相和二十八宿有它的位置;熊是最勇敢、最顽强的力十;雕为飞禽中的大力士,眼与嘴凶猛可怕,它为人类消灭害虫(毒蛇),雕的嘴里含有一根蛇,有雕的地方无蛇;凤凰灵巧俊秀,全身斑斑似锦,白马人称它是吉祥美丽的神鸟、仙鸟,是鸟中之王;“酬盖”,据传是白马人的总神,长得魁梧、凶恶,后人崇拜他,在“?”舞中塑造了他的形象,借他慎邪驱鬼,舞中常作开路先锋,又是舞蹈的维持秩序者;“酬盂”,传说酬盖的大人,相貌丑陋。
    “?”舞的面凡人都凶猛狰狞,人鬼小鬼模拟人像,面黑.母鬼只用红色钩出眼圈和嘴唇,人眉浓眼,象征法力广人;血盆人口,露山一对糠牙,外加头上一对兽角,显得十分凶悍,起到以鬼驱鬼的作用:熊头是真熊头,中间挖空制作而成,给人以逼真之感:木雕禽兽头,表面用红、黄、绿、蓝、黑等色彩绘,角、嘴、眼都特别突出,艺术夸张较大。领头人双手各握木镖一支,镖把上雕刻有神象。
    “?”舞的乐器有铜号一对,中铜锣一面,牛皮鼓一面,铜钹一两副。
    每年农历止月初六至十五,白马人就要在晒坝上跳“?”舞。“?”舞的场面较大,场中立一旗子,旗为天蓝色或红色,有的绣有虎头。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头戴各种禽兽面具的表演者,身着绣有龙和海水的彩衣彩裙,由“凤凰”或“狮子”领头,以碎步沿反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者时而停立,时而走圈,忽而聚拢,忽而散开,提脚踮转,转中开胯,张胸扬臂。他们的手脚显得特别灵巧活泼。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动作,据说早年更为丰富;如追打扑食,栖息藏匿,惊慌奔逃、鹰隼展翅,猛虎跳火各状。近年来由于技艺的失传,稍嫌单调,但仍不失古朴大方,强劲有力、热烈磅礴的特点。
    “?”舞有称“十二相”,称“十二相”实为误称,因此它与十二生肖颇有出入。熊、鹰、狮、凤、鹿不在十二肖之内。且习惯于配备七、九、十一个,从不用十二个,有用单不用双的规矩。在本村第一天扮装时要在扮装的家中行礼参拜才到公共场地。到别村也要行参拜仪式。不然别村要评论领队不懂礼貌,严重者别村不予接待,甚至引起矛盾。舞者领头人手中的降魔杵(为柄上刻有神像的木销法器),不能指天指地,要平来平去或用手心棒着杵尖做动作方被认为符合规矩。如友邻村寨演出或进城表演,还要举行迎接仪式。迎时村人举火把、灯笼,呜炮夹道欢迎,送时挂红送礼,呜炮送行。
    屠海系九寨沟县文化馆馆员。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22: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

0_115167815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22: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

1_1151678374.jpg
发表于 2006-7-4 2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

欢迎把少数民族的风俗介绍到这里来
发表于 2006-7-10 22: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

继续写,支持你。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