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416|回复: 2

公冶长书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31 0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冶长书院
两年以前,在电视节目里邂逅公冶长书院。甚可憾者,打开电视时恰值片尾,“公冶长书院”神龙见首不见尾地杳然而去。“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可喜者,去岁招生时在省林业大厦用饭,无意中从厅堂内展放的画报中发现了书院的所在,其喜莫可名状,当即浮一大白。今年端午前两日,夏意方浓,与焦君等四人往访书院。
自安丘南行,五十里许,至庵上镇。一路不山不原,亦丘亦畴,颇有些赏心悦目。折向西北,约二十里余,抵书院。黄土沙路,随山跌宕,渐行渐窄,“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书院立在山腰,院前两株银杏,苍干虬枝,如两位历尽沧桑的老人相偕而行,澹然立于时间的邃道。银杏又名公孙树,白果树,被称为寿树之王,药材之冠。其有效成分黄酮有祛人血脉之疾,增人活力,健人心脑之效,人们常用银杏叶泡水茶饮,治疗高血压。两树高30米,主干粗5米多, 相传为公冶长手植,已历2500余年,树叶繁茂,遮天蔽日,东雄西雌,以其特有的光合作用营造了一个净洁幽清的小环境,小气候,为书院撑起2500年蔼然的静谧。我们从炎热中来到树下,凉意如水,浸澈肌骨,劳顿顿消。树下有数十个小学生在写生作画,一问,方知是安丘实验小学的学生。东边的一株树从根部又生出三株小银杏,西边的生出一株,粗如常树,被称为“母子树”,似在昭示“书院”的瓜瓞绵绵。
传说中彭祖高寿,活了800年,但在这银杏树下,也当自惭人类的渺小。 伫立树下,凝睇苍干繁叶,思绪浑茫,与天地相接。有树的庇佑,人类才繁衍生息,人类与树同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四合院里,院院有树,村村皆树,绿树环合,蔚然有生气。这是古人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现代人不知珍惜草木,却引来沙尘暴,咎由自取。
树东约50米处有一碑,文曰“人无穷达,以智而显;境无狭广,以幽而奇。青云寺,乱山环抱,风景殊绝。”此乃道光年间重修寺庙时所立的碑,寺已毁灭净尽,全无痕迹。再向东便是公冶长书院。书院几毁几修,已难睹旧容,现在看到的是今人修造的公冶祠,祠中尚有明万历年间和清代康熙年间重修书院的碑。公冶长,密州人。“悲世路之险 山戏,遂有幽栖之志,枕经味道,以萧于无用之乡,故于是山有取焉。”为避乱世,隐居于此读书。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很受老师的器重。《论语》有言,“公冶长,可妻也。”据说公冶长善识鸟语,一次从鸟语中得知外兵将入侵,亟告官府,遂大破敌兵,使国人得以安居。后人树碑建祠,争注瞻仰。公冶长识鸟语的逸事在后来的小说野史中多有所记,今人袁阔成的评书《神州擂》中写宋江三打祝家庄时曾有大段的描绘。出书院,沿石级上山顶,山名城顶,又因公冶长在此读书而名书院山。山顶平旷,有许多条石堰如城墙蜿蜒,据说是当年为抵御“太平天国”的“长毛”而建,不知确否?一片丛林,皆是洋槐。绿草中缀有星星点点的蛇梅,红艳艳的,玲珑可爱。时见牛羊往来,牧者悠然。凭高四望,见乱山合沓,苍郁而窈深。南对灯台山,山坳里隐隐露出红瓦粉墙,一派桃源景象,真的是“山不在高”,“境无狭广”。

发表于 2004-8-1 1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冶长书院

风景甚好,何时可游之?
发表于 2004-8-3 07: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冶长书院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
山中有寺有院便是隐……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