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543|回复: 5

透过张庄看村民自治下的派系斗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8 0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说到村民自治、以及在这一制度下开展的村民委员会直选,就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概念:派系。如何认识和对待村落社会派系的形成和演化,是推行村民自治绕不过去的问题。笔者通过在鲁北张庄的调查,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村民自治下村级组织的直选必然催生派系;派系是以共同利益为核心,诸多利益个体互相利用、相互妥协的结果,也是他们共同表达的需要;派系是村民政治参与自然形成的组织化形态;制度缺失和生态环境扭曲是导致派系趋“恶”的主要原因;草根民主发展中派系的准党派化为下一步民主深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正视或包容派系的存在,不断完善的民主制度也会不断改造派系使之趋“善”。
             
一,张庄村的基本情况和政治生态演化
  张庄村位于鲁北北部,2005年全村506人、1120亩土地,村民以张姓为多,占总人口30%,其次是严姓,占总人口25%,其他还有刘姓、马姓、郭姓等。村民以种地为主业,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村里的经济及社会状况在当地与其他村落相差无几。2004年底,该村进行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及其主任;过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2005年6月份的某天,该村委会及其主任被村民罢免。
  
张庄村的这次选举及随后的罢免,都符合法律的规定、依照相关法律程序进行的。换句话说,选举,体现的是民主的意愿;罢免,同样也是民主意愿的结果。但是,这一上一下之间,我们在看到一家一户普通群众意愿的同时,更看到了派系作为村落群体政治势力的凸显和影响。
  
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从文革初期,张良仁就担任张庄村的支部书记,文革结束后上面要求培养接班人,他看中了洪贵福。洪贵福在村里独门独户,平时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巴交。张良仁的本意是拿对自己威胁性较小的洪贵福当挡箭牌,最大限度的推迟交出手中的权力。谁知这个向来对他言听计从的洪贵福早有“谋逆”之心,一方面他利用兼任村电工的方便免收村里党员的电费拉拢人心,另一方面他搞好与当公社副书记的表哥的关系,在1985年村支部换届时,一举将还不到六十岁的张良仁拿下。登上书记宝座的洪贵福吸取上届的教训,决意不再发展一个党员,他利用多留机动地所获的承包费对村里的头面人物遍施小恩小惠,结交上面公社、后来是乡镇领导的关系,稳稳当当过了几年官瘾。
  
事情发生变化是从1990年开始的,这年老书记张良仁的儿子张国光、与他的同窗好友严庆山一同从部队复员回乡,二人决意要将洪贵福赶下台。由于实力较弱,头几年他们没能把洪贵福撼动,从1993年开始,他们拉起一伙人不断到县、到市上访,迫于上级的压力,镇上组织工作组进村,最后查清了洪贵福近十年时间吃喝上千次、挥霍公款十万余元、给群众拉饥荒8万多元的事实。1996年,洪贵福被赶下台,张国光、严庆山以及村民张春来、马良强成为新一届的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张国光任书记,严庆山任主任。
  
新班子上台之初,“两委”通过挖沟修路等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但时间一长,在规划宅基地、调整土地等问题上张国光和严庆山为谁说了算出现争执,最后甚至大打出手,多年的好友撕破了脸皮。之后,两人各拉一伙明争暗斗,村里各种势力通过不断分化和整合,最终围绕张国光、严庆山形成了两大派系。在2004年底举行的两委换届中,张国光派以微弱多数获胜,张国光书记、主任一肩挑,但是班子成员却主要是严庆山派的人。严庆山不甘败北,他通过组织上访等手段迫使上级领导来村里组织清查帐目、重新调整土地,还利用本派在两委班子里占多数的优势否决张国光的“政令”,最终抓住张国光的一些失误,通过村民大会将张国光一举罢免。
             
二,几股政治势力的诞生、角力和相互影响

在张良仁“当政”时,张庄村没有明显的派别之分。因为那时村级党支部、村委会的权力,主要取决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授予,群众和党员的选举只是个过场。村落内部不是没有对权力的角逐,但这一角逐一直是在私下进行——大家都明白,争也是白争,自己势力再大、能力再强,没有上级的认可等于一个零。只有被村里的主要领导列入梯队、进而选为接班人才有出头的可能。所以那时村里只有一派,那就是支部书记张良仁派,非此族类根本没有壮大的环境。冷不防洪贵福抢班夺权,利用的也是张良仁派的班底。这就好象同一个群落的猴子,老猴王尽管被年轻力壮的猴子推翻,但群落还在原来的群落一样。
  
洪贵福上台后这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张良仁的支持者对洪贵福的做法深怀不满,村内拥张和拥洪两股势力出现;更主要的是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上级党委、政府对村落控制力在逐渐减弱,村民的民主权力越来越大,村干部逐步由原来的上级决定,变为由村子内部的票箱子产生,一家一户、乃至不同利益群体间开始各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以来,除明显的拥张和拥洪两大派系之外,张庄村就像干涸的河床,龟裂出了越来越多的版块。
  
众多“各怀心腹事”的版块的出现,为复员回乡的张国光和严庆山推倒洪贵福提供了初级资源。而张国光和严庆山又有效的组织、整合和利用了这些资源,将其发展成了能决定村落政治生态的势力。回乡初期,他们两个人都明白,单凭自己的党员身份单打独斗纵有三头六臂也成不了气候。张国光做的第一件事是充分利用他父亲给他留下的班底,在此基础上广泛联系三亲六故,培养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在此基础上他抓住洪贵福大吃大喝挥霍公款的毛病争取群众,逐渐拉起了一伙人,形成了自己的派系;严庆山凭的是自己在村里血缘关系很近且人数众多的家族的支持。两人及其背后的派别一联手,在村民自治制度日渐成熟的背景下,最终将洪贵福拿下并无悬念。
  
面对咄咄逼人的张国光、严庆山,洪贵福自知难逃一劫,便不再打算亲自披挂上阵竞选,他转而推出了他的女婿、张姓一旺支的头面人物张春来参选。张春来与张国光“五百年前是一家”,到他们这一代血缘关系疏远,早已经形同陌路,加上上代亲属的恩怨和眼下的竞争,两人这时的关系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张春来顶着洪贵福的余荫,拉起张姓旺支的势力参加竞选,最后竟也闯进了支部村委。
  
马良强本无参加竞选的想法,他在村外大路边开了家摩托车修理部,小日子过的很红火,平日里他喜欢周济村里的困难户,还时不时的捐款帮助村里修个桥、补个路什么的,是大伙公认的好人。洪贵福的倒台已是大势所趋,村里开始不断有人来鼓动他出山竞选。架不住来劝说的人多,他也就有一搭没一搭的参加了竞选,结果也被选进了村委会。
  
接下来张国光和严庆山的决裂,从根本上说也是他们各自背后派系势力较量最终难以达成妥协的结果。
  
张严二人一个书记一个主任,按说已经实现了他们最初的计划。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书记和主任并非平起平坐,书记说了算,主任只能是书记的小跟班,而张国光先天的秉性就喜好说了算,这让严庆山很不平。凭心而论,他们的成功,严庆山功劳更大,张国光只是在党员选举中占优势,而严庆山的家族人多势众,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张国光的票数远远落后于严庆山。度过了最初合作的几个蜜月,两个人之间开始出现裂痕。新班子上台急于给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在商量挖沟、打井等事情的时候,在投多少钱、用哪支施工队等问题上,两委成员间很难统一意见,商量来商量去,总是张国光拍板定案。作为从小的同学和一个部队的战友,严庆山起初还能容忍张国光的霸道,后来风传几个施工队都给张国光送了礼,严庆山心里不高兴,但没有表现出来。后来发生的两件事促使了他们矛盾的激化。首先是划分宅基地,村东头有块临路临水的宅基地,一户刘姓和一户严姓都想要。刘姓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张国光父亲的干兄弟,张国光这次当选,刘姓家族的支持起了关键作用,张国光未经和班子成员商量,就将这块宅基地批给了他。而那个没得到宅基地的严姓却是严庆山的远房叔叔。另一件事是重新调整土地。这个要求是严庆山提出的,理由是村里土地十余年未做大的调整,户与户之间很不平衡,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整个严姓家族在过去几年人口增加很多而土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对此张国光坚决不同意,他的理由是上面有政策,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结果大家闹腾了一阵,地最终也没有分成。两件事下来,严姓内部怨声四起,都抱怨严庆山是窝囊废,后悔当初不该投他的票。逼急了眼的严庆山最终和张国光拍了桌子,他指着张国光的鼻子说:“我是全体村选出的,你是几个党员选出的,我代表全体村民的利益,你只能代表几个党员,我凭什么听你的?张庄村凭什么就你一个人说了算?”两人互不服气,最终还动手打了一架。
  
对于联手推翻洪贵福的张国光、严庆山,张春来本来就抱着不合作的态度,眼见着二人拔拳相向,他也乐得坐山观虎斗,还时不时的给两人添柴助燃,自己坐收渔翁之利。马良强本来就对当官没兴趣,看到两套班子乱了套,干脆敬而远之谁也不得罪,连个会议也不参加了。
  
本来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最终反目成仇。之后,凡是支部的要求,村委会顶着坚决不办;村委会的想法支部也一律否决。就这么硬撑着,两个人僵持了数年。而在私下里,两个人的目光早已经瞄准了下一次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
  
张国光明白,要赢得下届选举,张春来是个关键人物。张春来作为三角关系的一角,在他张国光和严庆山之间,倒向谁,就意味着谁的胜利。他开始尝试着转变对张春来的态度,接着有计划的采取了两个步骤,一是委托几个家族头面人物提出续修家谱,笼络家族感情,增加几支张姓的家族认同感,借家族聚会由家族长辈撮合与张春来把酒言欢、剖肝沥胆;二是托人上门提亲,把自己的外甥女说给张春来的儿子;三是主动上门与洪贵福和解,表示要冰释前嫌,更主要的是他还答应了归还洪贵福“当政”时所欠村民债务的要求。张春来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对张国光的目的当然心知肚明,但他知道自己独自一人成不了气候,要在下次选举中继续当选就必须在张国光和严庆山之间选择一个。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他满怀着自己的心腹事倒向了张国光这边。一对冤家,由于彼此的需要,走进了同一条战壕。
  
与严庆山矛盾的激化也让张国光认识到,遇事只为自己的支持者谋利益会丧失更多的人心,此后他在维护支持者利益的同时,也开始学着掌握平衡,尽可能为更多的群众办事、帮忙。而这个时候,严庆山还是站在家族利益维护者的立场上坚定不移,但凡对严姓有利的,怎么都行;但凡对严姓不利的,怎么都不行,一来二去,除严姓外,村民几乎都对他有意见。严姓尽管是大姓,但与全村人比起来毕竟是少数。
  
两人竞争的结果在2004年底见了分晓。按照山东省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规定,一般要求村书记、主任一人兼,张国光在村委会选举中以几票的优势击败严庆山当选村主任,在随后进行的支部书记选举中也高票当选。他的竞选搭档张春来意外落选,严庆山及其同族的严少海分别当选村委会和村支部委员。
  
如果认为张庄村的派系斗争就此了解未免过于简单了。竞选是结束了,新的一轮斗争还刚刚开始。
  
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但在新班子里张国光是孤家寡人,别说发号施令,就是召集个会议也没有人来捧场。更致命的是张春来的落选。在竞选时张春来号召他的派系全力支持张国光,而张国光关键时刻留了一手,只吩咐他的部分支持者投张春来的票,致使张春来以数票之差落败。张春来恼羞成怒,决意要与张国光拼个你死我活。
  
面对共同的对手,张春来和他的另一个冤家严庆山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在竞选过程中,张国光曾向村民承诺要重新调整土地。张春来和严庆山首先是逼迫张国光兑现这一承诺。张国光为平息事端,花了好大的功夫说服他多种耕地的亲友,同意土地均分。事情是办成了,但他的这些亲友却老大的不满意,他们本意是支持张国光好跟着沾光的,没想到他上台后先拿他们的利益开刀。分地一事刚有眉目,另一个与地有关的事情又摆到了桌面上,包括张国光亲友在内的八户村民超期耕种集体机动地,多年拒交承包费。张春来为这事堵在张国光家的门口,说如果不把事情处理好就跟他没完。张国光知道这是个非解决不行的问题,他在逐一上门交涉时,八户村民没有一家同意退地,张国光一怒之下,将八户村民告上了法庭。八户村民起初没想到张国光是来真的,他们也没有理会法庭的传票,及至判决他们败诉的判决书下来,他们才真正慌了神。退出了耕地、交出了赔尝金,还落了个颜面扫地。本来,就当地的一般农户而言,他们关心选举,但并不看的太重,他们的参与有行使权力的思想,也是受到了村里头面人物鼓惑的影响,他们对几个村官之间的争争吵吵本来更多的抱有看热闹的心理。但是,吃官司对于他们来说却是辱没祖宗三代的大事。八户村民及其近亲,几乎涉及村里的所有家族,连起来就是大半个村,张国光赢了官司,却彻底输掉了人心。到这个时候,人们意识到,张国光的垮台,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了。
  
时机终于来了。今年四月份的一个晚上,村里自来水泵房电机遭窃,村民吃水遇到了困难。心急火燎的张国光去找早先兼任会计的张春来,一直拒绝交账的张春来据说这天离村到东北探亲去了。张国光请维修人员核算了一下,要把电机修好,至少需要两万块钱。自己家拿不出这么多钱,班子成员又没有一个人愿意露面,他干着急没办法。三天过去了,大街上到处是责骂声,村民开始挑起早已经生锈的铁梢到三华里外的临村讨水吃。第四天,维修的事情还是没有着落,第五天早晨,村委会的大喇叭传来严庆山的声音,他先是痛骂张国光占着茅坑不拉屎,置群众的死活于不顾,只会贪污腐化当官做老爷,然后说自己先掂上一万块钱,号召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自己把自来水修起来。
  
在严庆山的召集下,仅一天半的工夫,自来水就接通了。就在自来水接通的第二天,村里大街上贴出大字报,上面历数张国光的十大罪状:一是拉帮结派,二是贪污腐败,三是大吃大喝,四是拿集体的钱买关系、充好人,五是在划分宅基地、调整土地上偏袒亲属,六是在班子内部制造不团结,七是借搞公益事业收受贿赂,八是行为霸道欺压村民,九是克扣困难户的救济款,十是没有及时修复自来水失职渎职。每条罪状下面都一条一条的分列着事例,有时间有地点有过程有鼻子有眼。村民反映大字报说的这些有的属实、而大部分都是瞎编的,但是,在村里当时的情况下贴出这么一张大字报,其影响是巨大的。当天晚上,严庆山通过大喇叭宣读了这张署名“正义的村民”的大字报,同时号召村民行使手中的权利,集体罢免“罪大恶极”的张国光。
  
接下来,严庆山、张春来花钱雇来农用车,拉上数十位村民,开始到镇、到县、到市上访,要求召开村民大会,罢免张国光。张国光明白这是有人在收拾他,他当然不甘坐以待毙,也拉上了数十人上访,状告严庆山、张春来扰乱社会稳定,破坏集体财产,打击合法选举产生的村领导,他也要求召开村民大会,罢免严庆山的委员职务。镇上派来的工作组就两派提出的问题展开调查,作的结论大致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看到村子乱成这样,而两派都要求召开村民大会组织罢免,单单息事宁人不会解决问题,也就顺水推舟,同意召开村民大会。大会在今年8月份召开,会议投票的结果是:张国光村委会主任职务被罢免,严庆山村委会委员的职务保留。镇党委领导在会议结束时说,是否要保留张国光的党支部书记职务、张庄村什么时候举行新的村委会主任选举,镇党委专门研究后再定。
             
三,结论:精英搞派系,村民得实惠

派系这一概念在我们传统的视野中不是个积极的词汇,仔细想来,还带有些邪恶的味道。是的,要实现国家、民族共同的目标我们应该万众一心、并肩前进,提及派系,总会让人想起群体的争斗、社会的撕裂,想起武侠小说中的东邪西毒、丐帮斧头帮,想起上海滩的杜月笙和黄金荣,以及文革期间的联军、支部、保皇派和造反派。但是,从民主制度在村级推行以来的情况看,民主不仅仅体现在村民手中一张一张分散的选票,同时也体现在有着共同利益的群体意志的表达。派系是村民政治参与自然形成的组织化形态,众多个体结成派系,就如同麻线结成绳、细流汇成河,人多力量大,派系形成势力,才能更有效的表达其成员的意志。选举衍生出的派系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实践中一些派系之所以走邪路,比如贿选、比如引来黑社会胁迫村民、比如破坏选举程序或操纵选举等等,主要是由于制度制约不力和外部干预造成的。完善的游戏规则和这个规则的切实遵守,能够有效阻止派系趋恶;而正常状态的派系竞争,只能给村民带来好处、让村民得到实惠,并且能够促使派系本身趋善。

1,基层民主的活力来自竞争

民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是一个派系的独角戏。竞选时,多位候选人你争我夺,说到底争夺的是选票、更是民意,就在参选人的争夺中,老百姓看他的“政策”、看他的素质、看他的人品、看他的能力,最终选定一个符合自己意愿、能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平日里,台下有人对“宝座”虎视耽耽,敢于监督和提出自己的批评,台上的人才会自省、自警、自励,惟恐失去民心为别人所取代。假使只有一个派系的一个人对权力感兴趣,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孤独的踏上权力的颠峰,并且周围没有有效的监督、批评和制约,手握权柄,随心所欲的驾御各种资源,再好的孩子也会堕落。张庄村的政治生态演化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洪贵福曾一手遮天、说一不二,谁敢对他三心二意,他会整的你七荤八素,张庄村是洪家的天下,在洪贵福的周围整个村子、全体村民一心一意、团结一致,看似安定团结,实际上村庄在被洪贵福掏空的同时,洪贵福本人也为自己铺好了下台的路子。村民自治下直选制度的推行为竞争创造了条件,张国光和严庆山要扳倒洪贵福,除了与对方争斗之外,更主要的还要在村民面前尽可能表现的比洪贵福更好。他们只有尽可能控制自己的贪欲、尽可能的为村民办事,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村民的选票。张国光和严庆山是在利用选举制度攫取权力;而选举制度也反过来改造张国光和严庆山,尽管改造的程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派系对权力的追逐,才显示出了村民手中选票的价值,才更能激起村民的民主参与的热情。
  
2,竞争必然导致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人是社会中的人,在一个村落内部,家族、亲友、邻里、同好等等人际关系的存在是个客观现实,除情感方面的联系外,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每个成员有通过寻求归属借助群体力量的要求。上级党委、政府一旦将村落权力的授予归还给村民,有意竞选者在角逐权力的过程中,必然要组织、整合支持自己的势力,与其他势力进行联合、合作或竞争。竞争是民主政治的常态,而竞争的实力取决于支持者的多寡,这样以来,拉帮结派就成了竞选者的必然手段,这于情于理都讲得过去。

3,透过乱像看“派系”
  
在一些人眼中,搅乱村落社会的安宁是派系的一大罪状。是的,就张庄村而言,群雄并起是打破了街头的宁静,但是,这个所谓的“乱”并非一无是处,只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你还不难发现这个“乱”字更多的带有某些积极向上的色彩。在洪贵福多年的统治时期,张庄村是一派祥和,但这个祥和酝酿了后来矛盾的总爆发。近几年张庄村是乱了一些,但在各派头面人物的争争吵吵中,村里的路也修了、沟也挖了、多年解决不了的土地不均和强占耕地问题也解决了,同时各派系间相互批评和监督,有效的遏制了村干部长久以来的贪污腐败和大吃大喝问题。更主要的是在这些争争吵吵中,旁观的村民有自己清晰的判断,他们在比较鉴别中更用心的选择自己的领导人,而那些有意角逐权力的人,也开始学着看群众的眼色行事。还必须看到的是,张庄村的这些“乱”,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军阀混战,也不是文革的打砸抢和文攻武卫,尽管也出现了贿选、张贴大字报、损坏公共财产等问题,但总的来说整个竞选以及此后的罢免,还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的,况且只要认真查究,贿选、张贴大字报、损坏公共财产等问题都能够依法解决。乱来乱去,村民在乱中得到了实惠、干部在乱中更趋向亲民。

4,草根民主折射的民主进程中的派系问题
  
在村一级进行的直选,衍生出了村一级的派系问题;直选制度如果向乡镇、向县市扩大,同样的问题也将随之向上蔓延——只要这个制度真正体现民主。在多党制国家党派以及党派内部的派系竞争司空见惯,我们国家不存在党派竞争的问题,但竞选中的派系却多少带有一些准党派的色彩。在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下,如何认识、了解和把握此类问题是个新的课题。在直选制度向乡镇、向县市扩大之前,我们不妨先借助草根民主所折射出的相关现象,及早设计未来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有备无患,减少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本,确保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发表于 2005-11-8 06: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张庄看村民自治下的派系斗争

新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记录。是珍贵的材料。沉醉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
发表于 2005-11-8 18: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张庄看村民自治下的派系斗争

   沉醉蛮有社会责任感嘛!
发表于 2005-11-23 2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张庄看村民自治下的派系斗争

有社会意义
发表于 2006-5-20 1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张庄看村民自治下的派系斗争

不错的题材。
发表于 2011-9-3 19: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再欣赏!!!社会现实意义的写实!!!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