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313|回复: 2

杂说孔融之一:七子冠冕 一生凄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 12: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融(153—208),东汉末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 (其他六子是: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玚。“七子”中,孔融年龄最大,政治态度、个人性格与众不同,文学成就也较高)。他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终年56岁。其父孔宙,字季将,孔子第十九代孙,曾做过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等,有《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现存曲阜孔庙。孔融是他的第三子(一说第六子),孔子二十世孙。
一.幼时:知书达礼,聪明仁慧
孔融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知书达礼,聪明仁慧。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关于他的三件奇事。
最著名的故事当然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 “孔融让梨”。当时年仅四岁、排行第六的小孔融,和兄弟们一起吃梨,竟然拣了最小的来吃,而把大的留给了别人。家人惊讶的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懂事的回答说:"我最小,就应该吃最小的。“——年仅四岁,就懂得谦恭礼让,实在让人啧啧称赞。后来,这则《融家传》里的故事被收录到了中国沿用几千年的儿童启蒙读本《三字经》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型事例,教育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第二件事是妙语答李膺。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当时河南尹李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高官和大学问家,性格孤傲,不太喜欢接待一般的来访者,对无名之辈更是常避而不见,拒之门外。这时,孔融才十岁,跟着父亲去洛阳,但他偏偏要见李鹰。他对李府守门的人说:"我和你们家李老爷是世交,我要来拜见他。”李膺一听是世交,连忙召见他。可一见孔融,又很陌生,于是就问孔融:"你的前辈真的和我有交情么?"孔融从容答道,"那当然了。我姓孔,您姓李,我的先祖是孔老夫子,他曾向您的先祖李耳(老子)学习,你看我们俩不是世交么? "在座的人都惊叹孔融的聪慧。过了一会儿,太中大夫陈炜来拜访李膺。李膺指着孔融,对陈炜介绍说:“这是个小神童呀!”陈炜很轻蔑的说:“小时侯聪明,长大了未必聪明。”孔融机智的答道:“先生你说得太对了,看来你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炜和李膺听了哈哈大笑,对这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赞叹不已,认为他“必成伟器”。
    孔融不但聪明绝顶,而且品德高尚,极重兄弟情义。他十六岁那年,宦官把持朝政,残害异己,大肆捕杀正直之士。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山阳人张俭因为为人刚正不阿,被中常侍 (宦官首领)侯览所嫉恨、追杀,四处亡命,逃到了孔家。正好孔褒外出,只有孔融在家。张俭因为孔融年轻,不敢把被候览追杀的情况告诉他。孔融看出了张俭急难窘迫的样子,就说:"我哥哥虽然在外面没回来,但我知道你是好人,我不会把你交给官府的。“ 于是他就把张俭偷偷的藏在了家中。不料事情泄露,张俭逃走,孔融和他的哥哥孔褒一同被捕入狱。郡县的官吏审问他们,孔融说:"是我藏的张俭,没有哥哥的事,我应该接受惩罚。"孔褒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冲我来的,和弟弟无关,应该把我抓起来,放了弟弟。"他母亲说: "两个孩子都不懂事,我是一家之主,应该负主要责任"。一家三口争着抵罪,难坏了郡县审案的官吏,只好层层上报,呈请上司处理,结果上司下令问了孔褒之罪。因为这件事,孔融的美德名震远近。
二.成年:刚直不阿   一生坎坷
灵帝光和三年(180),二十八岁的孔融被司徒杨赐看中,提拔到司徒府当差,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孔融鄙视权贵,刚直不阿。河南尹何进做了大将军,孔融受杨赐的派遣拿着名片前去祝贺,结果没被接待,遭受了冷遇。孔融气得夺过名片,打道回府。何进的手下非常生气,想请刺客追杀他。何进本来也很生气,但孔融的名气很大,为了笼络人心,何进不但没有再追究这件事,反而推荐他做了侍御史。后来孔融因与中丞赵舍见解不合,托病回家。不久,应朝廷所召做司空府僚属,拜中军侯。很快又升为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为触怒了大奸臣董卓,转为议郎官,下放到青州北海国担任国相,故世称孔北海。他在任六年期间,整修城邑,建立学校,尊重人才,有很高的声望。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迎献帝入都许昌后,孔融又担任将作大匠、少府等职,故又世称孔少府。孔融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刚正不阿。在政治上屡次反对曹操,语言尖刻,遂被曹操免官。过了一年多,他又做了太中大夫的闲职,每天喜欢喝酒宴客,谈论文学。建安十三年(208年),因为当着孙权使者的面嘲笑曹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 “败伦乱礼”等罪名下狱弃市,株连全家。孔融被杀后,许昌城里没有人敢收尸,他的好友京兆人脂习站了出来,给他料理了后事。
孔融一生尽管不攀附权贵,常常肆无忌惮的讽刺、挖苦他们的丑行;但对有才能的人却敬重有加,对老百姓也非常宽容,而且没有一般文人喜欢嫉妒的劣习,常常奖掖后进,真诚热情的帮助别人。在担任北海相期间,他向朝廷积极举荐了郑玄、丙原等人。甄子然、临孝荐两位当地名士已经去世,孔融竟然下令把他们的灵位供奉在县社里按时祭祀;对当地死去的孤寡老人以及四处游学的知识分子,也都主动料理好他们的后事。东莱太史慈到辽东避祸,他多次派人到太史慈的父亲那里送钱送物,给以无微不至的帮助。在担任将作大匠期间,他推荐了陈衡和边让;当了少府之后后,曾经写信鼓励王郎到朝廷来做官。他和蔡邕是好朋友,蔡邕死后,他对老朋友念念不忘,见到有个人长得很象蔡邕,每次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都引这个人自己这边坐坐,寄托一下自己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em27:  :em27:
 楼主| 发表于 2005-2-2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说孔融之一:七子冠冕 一生凄婉

嘿嘿
发表于 2005-2-3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说孔融之一:七子冠冕 一生凄婉

二黑,你好样的!
历史的、地域的,人物的、典故的,都挖掘整理来,我们大家要好好读一读,增加知识,更多更深的了解齐文化。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