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686|回复: 2

二黑搞齐文化研究之十一:深谙人性、体察民情的临淄县令———曹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5 22: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淄区委宣传部齐文化研究中心   姜建
曹摅(shū)(255年~308年),字颜远,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清官、诗人。他的祖父曹肇,曾经做过三国时期曹魏的卫将军。曹摅从小孝敬父母,勤奋好学,长大后才华横溢,颇有文名。太尉王衍非常器重他,于太康年间(285年前后)调任他做了临淄县令。由于他在任临淄县令期间政绩卓著,后来又奉调到了当时的都城洛阳,先后担任过尚书郎、洛阳县令等职,并曾与临淄人、著名文学家左思一起做过齐王司马冏的记室督(秘书)。光熙元年(306年),曹摅担任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附近)太守。永嘉二年(308年),高密王司马简镇守襄阳,任命他为征南司马。后来在讨伐流民王逌的暴乱时,遭到参军、小人崔旷的陷害,在郦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战死。
曹摅虽然在临淄做官不长,但却做了两件永远为令临淄人称颂的奇事。
据《晋书·列传六十》记载,曹摅上任伊始,就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案子。当时临淄县有个寡妇,非常孝顺她的婆婆。婆婆觉得儿媳妇还年轻,不想拖累她,就劝她改嫁。而这个寡妇却不想改嫁,想继续照顾好婆婆。结果婆婆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是个累赘,就偷偷自杀了。死者的亲族和邻居们不了解情况,便报告了官府,说是寡妇杀了她的婆婆。曹摅的前任临淄县令也没有详细了解调查案情,就武断的将寡妇逮捕入狱并严刑逼供,最后寡妇屈打成招,含冤认罪。案子判决后,正赶上曹摅到任。曹摅觉得事出蹊跷,又了解到寡妇有冤屈,就重新辨析、推究,得到了案件的全部真实情况,并最终改变了前任的错误判决。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执法者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对人性人情的深刻把握,没有实事求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很难公正合理的处理家庭案件的。曹摅刚上任就将这错综复杂的案件手到擒来,一举告破,充分显示了他深邃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所以当时的临淄人都对新来的县令佩服有加,纷纷称赞曹摅的贤明。
如果说巧断寡妇案仅仅代表了曹摅的“官”能,初步体现了他善于体察民情的特点,那么,下面“纵囚归家过年”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惊世骇俗的奇事,就把曹摅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热爱百姓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有一年大年三十,曹摅到临淄县监狱视察,对囚犯们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深表同情,竟下令打开监狱,放囚犯们回家与家人欢度除夕,并约定大年初一天亮之前必须返回。下属们对曹县令的“疯狂”举动大惑不解,纷纷反对,认为放囚犯们回家是放虎归山,他们一定会借机一去不复返。曹摅对下属们说:“这些囚犯虽然犯了罪,但如果你诚实、仁慈的对待他们,想来他们也不会辜负你,我觉得他们明天早上一定会按时归来。如果出了问题,我负责。”结果第二天清晨,这些获准回家欢度除夕的犯人们,都按时返回了监狱,一个逃跑的都没有。全县的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敬佩曹县令的做法,称他为“圣君”。
乍看起来,作为一个官员私自放囚犯回家,从法律上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整个事件似乎在今天看来还有“人治大于法治”、“情大于法”的嫌疑,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曹县令能照顾到犯人的情感和精神需要,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如果曹县令不是在过年的特殊时期,不是和犯人约定明天一早返回,而是任何时候都放囚犯,放了不能采取措施令其返回,那就是纵容犯罪、糊涂昏庸的坏官了。在当时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封建官吏,能如此体察人之常情,并做出同情囚犯的举动,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其“为官之道,要在爱民”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实质,应该得到肯定。再说了,连囚犯都能尊重其合理需求,更不用说一般百姓了;对囚犯都讲人情,对他们那么好,更不用说对人民群众了;这件事足以说明曹县令是一个爱民的清官,也可以看出曹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非凡的政治智慧,即以点带面,示信于民,以利于政令的通畅和社会的稳定。
深谙人性,体察民情,是曹摅为官的最大特点。正是因为他深谙人性,他才成功的为差点冤死的寡妇翻了案;也正是因为他体察民情,他才敢大胆的放囚犯回家过年。曹摅不仅在临淄做官遵循这个原则,而且在其后半生的为官生涯中也长期坚持,一以贯之。曹摅在洛阳县令任上,就又遇到了一个与临淄寡妇案一样难破的疑案。一天晚上下大雪,皇宫宫门外的行马(也就是拒马叉子,一种置于官府门前,遮挡人马的木制障碍物)不翼而飞。官员们左察右察察不出个结果来,就去请教曹摅。曹摅详细了解了案情,认为皇宫是戒备森严的禁地,外人一般不敢前来偷盗,行马的突然丢失肯定与皇宫内部的人有关;而昨天晚上下雪,十分寒冷,一定是守门士兵为了驱寒,把行马劈了,当成木柴烤火取暖烧掉了。结果官员们将守门士兵拘来细细盘问,果如曹摅所言。这个案子看似简单,实则是曹摅深谙人性的又一体现。
曹摅为什么比一般的官吏更人性化一些呢?我认为除了他的家庭、所受教育、个人经历等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是一个诗人。因为诗人是最注重感情的,而且对人性、人情比一般人有更深的体验和认识。曹摅是西晋文学史上很著名的作家,“善属文,工诗赋”,尤其擅长四言赠答长诗。特别是他脍炙人口的“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更是千古佳句。曹摅原有个人诗集,但不幸后来散佚。现在他的两篇文章保存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里,十一首诗保存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里。后世评论家对曹摅的文学成就评价甚高,南朝梁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里曾高度评价曹摅“清靡于长篇”;南朝梁的诗评家钟嵘的《诗品》则赞扬他“有英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选录了他的代表作《思友人诗》和《感旧诗》;唐代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中收录了他的《述志赋》;明朝文学家张岱在其笔记《夜航船》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
“官爱民,民必爱官”、“以诚动人,人必以诚待己”。曹摅作为县令,虽然已经离开了临淄,但他的事迹、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临淄人民的心里。不但不同版本的《临淄县志》里都有他的传记,而且旧临淄县城(今临淄区齐都镇)里的文庙,还把他供奉在名宦祠里,受到世世代代临淄人的崇敬和赞扬。我想,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学习、借鉴曹县令的精神,在与人民群众的交往和施政过程中,以人为本,以诚动人,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头上,那么他的执政,一定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也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楼主| 发表于 2005-5-5 22: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黑搞齐文化研究之十一:深谙人性、体察民情的临淄县令———曹摅

嘿嘿
发表于 2011-8-21 12: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