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511|回复: 1

二黑搞齐文化研究之十五:借鉴稷下学宫成功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0 22: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决议传达后,广大文化工作者群情振奋,精神昂扬,“在党的领导下,努力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下一步做好工作的指导思想。
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呢?早在2003年8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就指出“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还强调“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古为今用”,离不开对祖先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继承和发扬。
众所周知,以务实开放、包容创造为基本特征的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它的精华部分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借鉴价值。特别是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可谓是那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其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措施,在当时诸候列国中是极具特色、首屈一指的。所以,借鉴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中的建设理念、措施,对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价值较高,意义较大。笔者的此篇文章试从三个问题入手,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和分析:一,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是否是那个时代的先进文化?二,战国时期的齐国执政者是如何建设齐文化,特别是建设稷下学宫的?他们有怎样的理念和措施?三,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如何借鉴稷下学宫成功经验,建设先进文化?因才疏学浅,理论功底不足,文中可能有一些幼稚、错讹之处,希望就教于方家、同仁。
(一)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是否是当时的先进文化?
衡量一种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主要看这种文化是否有“两符合”和“三性”。所谓“两符合”,是指这种文化是否符合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当时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所谓“三性”,是指这种文化是否具有领先性、创造性、延伸性。
从两符合的标准来看,齐文化无疑是当时的先进文化。战国时期的大势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转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结束诸侯割据、战乱不休的混乱局面,希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生活水平较前有所提高。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顺应了这种历史要求,一方面他们梦寐以求的想以一国兼并其他各国,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政权;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在国内夺取奴隶主阶级的政权并肃清其残余势力,巩固自身的统治。而为了在国外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在国内从奴隶主贵族手中顺利的夺取政权并巩固住自身地位,就需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他们部分改变了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剥削方式,采取了一些较符合人民利益的施政措施,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笼络民心,争取民意。田氏代齐,大搞“小斗进,大斗出”就是这种思维逻辑的反映。所以,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正处于上升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与奴隶主阶级的文化相比,是先进的文化。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以田齐国君为首的齐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意愿,也部分的符合了当时齐国人民的利益,所以她是当时的先进文化。
从三性的标准来看,齐文化也无疑是当时的先进文化。
从领先性上看,齐文化在战国时期的各诸候国文化中一枝独秀,风采卓然。按大文化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排名,齐国一直与秦、楚排在前三名;按小文化排名,齐国的经济从春秋时期就稳居第一,战国时期更是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裕的国家,齐都临淄从战国时期一直到西汉都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齐国的军事实力也一直保持在坐三望二甚至望一的位置,其军事理论最为先进,仅《六韬》、《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就足以笑傲古今;从学术、文艺、科技来看,齐国的水平和活跃度更为其他诸候国所望尘莫及,战国时期全国的文化中心、最早的大学和社会科学院——稷下学宫;最早的行政百科全书《管子》;最早的手工业科技巨著《考工记》;最古老的恒星表《甘石星经》;最早的足球齐国蹴鞠均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齐国。
从创造性上看,战国时期的齐文化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创造力的大家,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开拓性的成果。如阴阳五行学说的大家邹衍创立了“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稷下黄老学派创立了以道法合一为基本特征的黄老之学;孟子、荀子将齐文化与旧儒学融合,形成新的儒学等。《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司马法》、《孙膑兵法》、《考工记》等齐文化经典在这一时期由稷下先生编辑完成;《邹子》49篇、《鬼谷子》3卷、《鲁仲连子》、《尹文子》1篇、《田子》、《慎子》42篇、《王度记》以及《孟子》、《荀子》等一大批代表战国时期学术最高水平的著作,也在这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从延伸性上看,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还辐射到周边的日、韩等国,甚至世界各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作为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大脑就是在稷下学宫时期初步形成的。从学术方面,稷下先生们的宇宙生成思想、阴阳五行思想、物及必反思想、终始循环思想、重义轻利思想、礼法兼宗思想,均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弘扬;稷下先生们所创造的各种概念和范畴,也为中国古代学者们长期沿用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从政治方面,秦代建博士制度、“秦为水德”、秦始皇封禅泰山、入海寻仙;西汉初期以黄老治国;东汉以谶纬为官方神学,道教产生等均与战国时期的齐文化息息相关,打上了齐文化的烙印。
    综上所述,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部分的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具有领先性、创造性和延伸性,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先进文化。
(二)战国时期齐国执政者是怎样建设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的?
既然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是当时的先进文化,那么当时的齐国人,特别是齐国执政者,是怎样建设这种先进文化的呢?他们有着怎样的文化建设理念?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下面,试简要论之。
1.齐国执政者的五个文化建设理念:
A文化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众所周知,齐国从姜太公开始就一向“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重视发展经济,到战国时期,田齐的国君们更是继承了这种发展经济的执政路线,把诸如“工商立国”、“对外开放”、“富民强国”作为治国之本,从而使齐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庶的国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田齐的国君们一方面重视经济建设,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强国之道,必先富民“深信不疑,另一方面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管仲学派思想予以肯定,坚持 “教训成俗而刑罚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在百姓”,把对民众的道德礼义教化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种既重视经济建设,又重视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理念,无疑是先进的。
B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集中体现在田齐君主对稷下学宫的苦心经营上。稷下学宫从桓公田午时开始创建,历经齐威王、宣王、闵王、襄王、齐王建,前后持续了一百四十余年的时间,中间经历了三起三落(桓公到威王前、中期兴,威王后期衰,此为一起一落;宣王、闵王前期再兴,闵王后期再衰,此为二起二落;襄王、齐王建前期又兴,秦灭齐学宫亦灭,此为三起三落)。从上述稷下学宫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田齐的六个君主在建设稷下学宫这个问题上是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蔚为传统的。在他们看来,文化建设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立竿见影的短期行为,而应该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除齐闵王和齐王建做的稍差之外,其他的几个君主均能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实际需要,将稷下学宫的建设与政治大局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了“因天时,就地利,与时变,与俗化”,与时俱进。比如,桓公创建稷下学宫,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收买民心,吸引国内人才;威王兴稷下学宫,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诸候各国“尊贤重士”的时代潮流,为齐国多争取一些国外人才,以人才为宝,在战国争雄的舞台上一鸣惊人;宣王大兴稷下学宫,主要目的是为其统一天下进行思想、舆论、人才的准备;襄王复兴稷下学宫,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统治秩序,安定齐国士人之心。
C文化建设要以理论建设为核心,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这种理念在齐宣王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在翻阅稷下学宫资料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齐宣王好文学、游说之士 (这里的文学与现在的文学概念不同,当为思想学术之意) ,但他却并不象梁孝王刘武、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那样,单纯的是为了个人爱好或者附庸风雅,而是有着宏大的政治抱负和明显的政治目的的。从他极力尊崇的“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的76人来看,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都是在思想学术领域的理论大家,而很少是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文艺方面的人才。由此可知,在雄心勃勃、志在统一天下的齐宣王看来,在文化建设中,理论建设是基础和核心,政治理论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之所以尊崇76人,是因为他们在思想、理论领域内创造的思维成果可以直接拿来治理好齐国,为将来统一天下做准备。从后来的结果看,齐宣王“以理论建设为核心,以理论创新为先导”的文化建设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邹衍创造的“五德终始说”为田氏代姜而有齐国,代周而有天下,为田齐政权的合法性找到了理论依据,慎到、田騈、接予、环渊创造的稷下黄老之学成为田齐政权的官方意识形态;淳于髡创制的《王度记》甚至为将来齐国统一天下后的各项制度做了前期规划。
D文化建设要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努力吸取本土传统文化、外来异质文化的精华。这种理念在齐威王、宣王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在对待齐国本土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两位君王做得都十分出色,他们都知道“古为今用”,对过去的姜齐文化进行有效继承。威王时期,稷下先生们编辑了《司马法》和《穰苴兵法》,对本国的兵学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宣王时期,稷下先生们又整理了姜齐先贤的思想资源,编纂了诸如《管子》、《晏子春秋》、《六韬》等齐文化经典。在对待外来异质文化方面,齐宣王更是集中表现了齐国人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孟子所代表的鲁文化儒家思想、慎到所代表的三晋文化法家思想、环渊所代表的楚文化道家思想在宣王时期纷纷在稷下舞台亮相登场,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与齐文化结合,催生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因道全法”、 “道生法” 的稷下黄老之学等。
E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人(主要是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众所周知,齐国从姜太公开始,就实行尊贤上功、任人唯贤的用人政策,齐桓公用管仲、搞“啧室之议”、推行三选法;齐景公用晏子、田穰苴等都是对太公用人思想的继承。田齐国君建立政权后,把姜齐的这种用人思想、路线完全继承了下来,而且结合当时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养士、人才竞争激烈的行势,在尊贤重士方面做到了极致。特别是齐威王、齐宣王,堪称这方面的典范。齐威王以人才为宝,用平民邹忌为相,用残疾人孙膑为军师,接受赘婿淳于髡的批评,整顿吏治,奋发有为,使齐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冠;齐宣王更是大兴稷下学宫,广泛吸引各国人才,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使齐国的国力在战国中期达到了鼎盛。
2.齐国执政者的三个文化建设措施:
A.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精力,花大力气长期建设一个重点项目。田齐国君朦胧的意识到,要进行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载体和抓手,只有有了载体和抓手,文化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想到要建设稷下学宫。建设稷下学宫,可以吸引外国和本国人才,可以教育本国的民众,更重要的可以为自身的统治提供治国理论,一举三得,与国与民与己有利,何乐而不为之?所以他们把稷下学宫作为一个重点项目甚至是“抓住一点,激活全局”的龙头项目来抓。又因为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所以田齐的国君们没有急功近利的把学宫当成短期工程、政绩工程来做,而是大都目光长远,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后期闵王、齐王建除外)。特别是齐宣王在建设稷下学宫时,还认识到“文化建设要高产出就必须要高投入”,“种好梧桐树,不怕凤凰引不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兴土木,修通道路,扩建宫舍,使稷下学宫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洼地效应”,各国的人才一看齐国的条件最优越,环境设施最先进,就纷纷蜂拥而至,不请自来。
B.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光硬件设施好,这仅仅是为人才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田齐君主们还认识到,要让文化人(知识分子)为我所用,还必须“以人为本”,抓住人心。齐国的君主们对人性的认识一向十分深刻、实在,从姜太公开始就知道““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管仲更是善于“与民同好恶”;田齐君主的祖先更深黯此道,正是靠给民实惠、笼络民心才逐步取得了政权。所以田齐君主很善于把握知识分子的心理,很善于对症下药,让知识分子高兴。“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知识分子需要钱,田齐君主就给他们丰厚的俸禄,田骈“赀养千钟”,孟子“养弟子以万钟”;知识分子需要政治地位,田齐君主就授予他们“客卿”、“大夫”、“上大夫”;知识分子想用自己的思想为国家建设服务,田齐君主就让他们“不治而议论”、“做书刺世以干世主”。正是因为田齐君主善于满足知识分子心理的各个层次的需要,知识分子在稷下学宫物质丰裕,心情愉快,自身的创造力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C.遵循文化建设规律,政策宽松,机制灵活,氛围和谐。毫无疑问,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政策是最为宽松,也最具有多元化思维特点和民主色彩的,这主要体现在田齐君主,特别是齐威王、齐宣王为代表的有为政治家,不搞一言堂,搞群言堂;不用行政手段钳制、禁锢大家的思想,而是鼓励支持思想的自由、人格的独立、平等的论辩;不囿于一家一派的偏狭见解,而是支持百家争鸣,对诸子之学理性的取舍。象齐宣王对待儒学思想大师孟子,不但积极倾听他对齐国政治的看法,仅《孟子》记载就有17次之多,而且态度极为谦逊、恭敬、尊重,甚至好多次被孟子弄得顾左右而言他,十分尴尬,也毫不在意。尽管后来孟子的主张与齐国的实际不相吻合,齐宣王还是从“用人之长”的角度,给孟子大量经费,希望孟子为齐国教育出力,可谓仁至义尽,宽宏大度;名士颜斶、王斗敢当面斥责他的过失,大谈“士贵君不贵”,齐宣王愣是没有大动肝火,反而希望他们能当自己的老师,时时听从他们的教诲。一言一蔽之,在齐宣王时代,齐国的思想之活跃,氛围之和谐,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连齐国的丑女钟离春、青少年闾丘卭都敢上书讨论政治,当面批评国君的过失,可见当时齐国文化政策的宽松。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田齐君主们遵循了五个文化建设理念,推行了三大文化建设措施,齐国的文化才在战国时期大放异彩,成为那个时代的先进文化。
(三)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借鉴战国时期齐文化的建设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应该说,时移事易,社会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资产阶级文化相比,代表了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显然是最先进的。对于中国封建文化的地域分支——齐文化来说,也是先进的。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她是建立在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也包括齐文化)之上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她是吸取传统文化(也包括齐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成的。所以,战国时期齐文化建设的一些理念、措施,我们仍可以“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批判的继承,合理的发扬。
理念借鉴方面:
1,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理念。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理念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主、为先”,强调“富民强国”为第一要务,我们也要象祖先那样,继续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更充足的物质保障;同时,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建设又强调“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强调“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也要象祖先那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层次。
2,坚持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建设,特别是稷下学宫建设,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个时代有一个变化,并且长期坚持、不断创新发展的。我们也要象祖先那样,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特点来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开拓,锐意进取,努力创新;目光远大,面向未来,力避文化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和贪大求全。
3,坚持文化建设 “理论先导”、“理论创新”的理念。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建设,特别是稷下学宫的建设,将理论建设置于先发位置,千方百计用各种手段鼓励诸子百家自由争辩,兼收并蓄,通过促进学术繁荣,带动了理论创新。我们也要向祖先学习,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等理论学科建设,在学术界内部充分发挥学术民主,鼓励百花齐放,提倡百家争鸣,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呈现出活泼生动的局面,不断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新的思维成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思想武器和智力支持。
4,坚持文化建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建设,特别是稷下学宫的建设,既对本土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又极具开放意识,对各种外来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吸收和借鉴。我们也应该向祖先们学习,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老老实实的向老祖宗学习,全面的把握、科学的分析他们的经验,批判的继承他们的思想精华,将祖先创造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当前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认真、虚心的向世界各国学习,以开放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广博的胸襟借鉴他们的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实力。
5,坚持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建设,特别是稷下学宫的建设,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能做到“以人为本”,宽大为怀。田齐国君们尊贤重士的气度,民主宽容的作风,善于倾听、勇于接受批评的胸怀,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鼓励、支持他们创造出更新、更多的思维成果和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借鉴措施:
1.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重点建设一个或者几个世界一流的文化工程。战国时期的齐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很重要的方面是田齐国君创立、发展了稷下学宫这一重点文化项目。我们也应该象祖先那样,重点发展一个或几个文化工程,如大学、学术研究机构、博览会、论坛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其硬件设施达到或超过世界一流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世界人才竞争的潮流中处于领先位置;而有了比别的国家、地区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资源,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才能执世界之牛耳。
2.千方百计提高知识分子物质待遇、政治待遇。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建设,特别是稷下学宫建设,之所以在齐宣王时期达到了顶峰,很重要的原因是齐宣王看准了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给了知识分子丰厚的物质待遇和极高的政治地位。在当代中国,党和国家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千方百计的提高知识分子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广大知识分子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大大改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不断的根据时代特点,提高知识分子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水平,鼓励他们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3.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机制、条件,支持、保护知识分子在学术上的思想独立和思想自由,建立知识分子与执政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渠道、机制,把知识分子的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提高执政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田齐君主们特别是齐宣王,非常注意制定宽松的文化政策,建立灵活的交流机制,保护、支持知识分子在学术上的思想独立和思想自由,也非常善于将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融会贯通,作为决策的参考,灵活的加以取舍,实践于治国理民。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大前提下,为知识分子独立研究、自由思想、表达意见、提供决策参考方面提供政策、环境、机制方面的保障,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以准确决策,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总之,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齐文化,是那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其文化建设理念、措施的精华部分直到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借鉴价值。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借鉴包括齐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精华,使之服务于当今社会,不断的推陈出新,努力创造,一定能取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2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黑搞齐文化研究之十五:借鉴稷下学宫成功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呵呵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