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665|回复: 6

艺术市场的走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9 22: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市场的走红
                文/朱浩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艺术品市场可以说走过了风风雨雨、曲折坎坷的道路。特别在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和海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我国的艺术市场基本处在一个封闭状态,加上国内各方面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国家拿不出钱来投资艺术市场,因此,国内艺术市场唱主角的主要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些画廊和古玩交易市场。如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朵云轩等。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也只能依靠民间收藏家的无偿捐献来增加自己的藏品。以后,由于国内政治运动接踵而来,受其冲击和影响,中国传统字画、瓷器、红木家具等艺术品、工艺品被当作“封资修”的产物而被扫入垃圾箱。由于我国艺术品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上无法流通。为此,国内一些人只能偷偷将文物艺术珍品流入海外市场,从而造成了大量文物艺术珍品的流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字画、陶瓷等艺术品也被列入商品进入悄然兴起的第三产业,艺术品市场才得以发展起来。近几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需求的日益增强,沉寂多年的民间收藏活动得到了复苏,群众自发组成的各种民间收藏团体、民间收藏馆、展览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中华大地。而名人字画和陶瓷作为中国古老传统的优秀文化,既可以怡情炫耀、欣赏把玩, 更可以保值、增值。为此, 许多港澳台及东南亚人都把投资玩赏名人字画和陶瓷作为提高自身档次和地位的标志。
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全国各地的画廊、画店蜂拥而起, 特别是经营名人字画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所以,国营、集体、个体的经营者纷纷跻身于这一行业,流传在民间的名人字画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与此同时,各地的书画展也空前火热,上海美术馆从1991年起每年举办8位有影响、有成就的书画大家作品展,并为8位书画家编号制作精美的纪念封,受到海内外瞩目。各类艺术品的鉴赏、培训、讲座应运而生,并颇受市场的欢迎。许多书画大师的精美画册以及收藏类的图书——《收藏》、《中国收藏》、《荣宝斋》、《收藏家》、《古玩》等开始走俏,供不应求。各家的报刊也纷纷开辟专栏,至于艺术市场的杂志也应运而生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擂鼓助威,如《艺术市场》、《国际金融报》的“拍卖与收藏”、《新民晚报》的“古玩宝斋”、《华东信息日报》的“艺术市场”、 《中国商报》的“拍卖收藏专刊”、《中国文物报》的“收藏与鉴赏”等等,为这一投资热的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率先举办了“首届当代名人字画拍卖会,” 从而拉开了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的帷幕。随后各地纷纷成立了艺术品拍卖行,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拍卖行已达2000多家。从近几年情况看,拍卖的成交金额也从百万元上升到几千万元。由于艺术品市场的走红,文物艺术珍品的外流得到了遏止,1995年开始出现了海外大量文物艺术珍品的回流的现象。
1997年,随着香港的顺利回归,中国的艺术拍卖已形成香港、北京、 上海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香港以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实力最强;北京以嘉德、翰海、中贸圣佳、 荣宝最为亮眼;上海以敬华、朵云轩、崇源、上海国拍、上海拍卖行、上海工美影响最大。不过,从总体上看,北京和上海无论在规模上、影响上及成交金额上还暂时很难同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分庭抗礼。
可喜的是:近几年买家、卖家、拍卖行三方更趋成熟、眼光更敏锐。如果说过去拍卖行靠伪作、劣作赚大钱,那么,现在恐怕已经很难。为此,各大拍卖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寻找自己的定位。如中国嘉德以综合性拍卖为主;上海敬华、北京翰海将中国古字画作为自己拳头项目;上海朵云轩则以海派书画家作品为主;上海国拍将月份牌、油画、钱币作为自己的特色项目;而上海陈氏艺术茶馆却瞄准白领和普通工薪阶层,他们到各地征集美院教授、一级美术师的作品,起拍价只有数百元,其作品销路相当好。而买家经过几年的磨练日趋成熟,许多投资者开始注重艺术品的“真”、“精”、“新”以及欣赏价值和升值潜力,并根据自己掌握的鉴赏知识、艺术情趣、经济实力来选购艺术品。至于卖家往往会审时度势,他们一般会在市场行情好转时抛出。从中反映出我国艺术品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艺术品市场, 一个具有丰厚回报的投资市场
在这股投资收藏大潮的驱动下, 许多人从投资收藏艺术品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为此,一大批人从原先的娱乐型迅速转向投资型,并开始在拍卖会上冲锋陷阵。从拍卖会上看,开始时买家以境外为主,而90年代中期开始已转向为国内为主。如1994年朵云轩中国书画拍卖会上,在举牌的159人中境外有68人,大陆有91人。在大陆竞拍者中,以企业家、收藏家、个体户居多,这些投资者、收藏家队伍在购买书画经济实力上呈上升势头, 改变了以往艺术品市场中以境外收藏家为主的局面, 成为一种长久的潜在的社会需求。尤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翰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以 1980万元的巨资收购了北宋张先《十咏图》,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 此画不仅具有国宝从海外回归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大机构开始介入艺术品市场。
在海内外投资者、收藏者的踊跃竞拍积极参与下,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水涨船高, 近几年来更是扶摇直上。
早在50年代,张大千的一般作品仅为数十元,精品不过百元, 如张大千的《仿周文矩洗婴图》、《秋林载酒图》等精品在北京售价为100元1幅。60年代初王雪涛一张5尺大画精品售出价仅23元,徐悲鸿著名的《松鹰图》售出价仅为230元;60年代中期傅抱石一幅大画仅标价为80元,齐白石画标价为100元;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有关部门曾给收购全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定了收购价:一尺见方15元。时至今日,张大千、 傅抱石的作品动辄数十万元、数百万元;而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高奇峰、石鲁、潘天寿、 林风眠等起价就是数万元;就连80年代中期在画坛脱颖而出的吴冠中, 当时其画价也只有数百元,如今也身价暴涨千倍。试想,有多少投资可以如此低的成本获得如此高的回报? 所以有人预言:中国字画以其特殊的魅力将成为21世纪国际艺术投资市场的主流。
在近现代代名家中,张大千、傅抱石、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 潘天寿、李可染、石鲁、高剑父、高奇峰、吴湖帆、 林风眠等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和青睐,他们的作品价格也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年年翻新,并屡屡创下各自最高价。如在1993 年嘉德拍卖会上,齐白石的《山水册页》以517万元的高价售出;在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张大千的巨幅《幽谷图》以816万港元;在1995嘉德书画专场拍卖会上,黄宾虹的《山水》以264万元成交;在1995年翰海拍卖会上,高奇峰的《孔雀》以247.5 万元成交; 在1998年嘉德拍卖会上,潘天寿的《春塘水暖》以660万元成交;在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会上,任伯年的《无量寿佛》以123.2万元成交;傅抱石的《兰亭雅集》以462万元成交,同年张大千的《泼彩朱荷屏风》被苏富比拍至2022万港元。这些佳绩足以令许多中国古代名家望尘莫及。
除了名家字画外,海外的机构和藏家对中国瓷器更是情有独钟。八十年代初、中期,海外艺术市场曾一度对唐三彩和宋代瓷器进行炒作,以后,国际炒家、藏家认为明清官窑瓷器的含金量最高,因为这一时期,皇帝对瓷器的造型、用料、用色、绘瓷非常的讲究,并制作出很多内涵丰富、造型别致、出类拔萃的经典瓷器。所以从80年代后期开始,唐三彩和宋代瓷器出现了大幅下滑,而明清官窑瓷器在海外买家的追捧下大幅攀升。1989年在香港市场上有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菊纹碗》被藏家炒至2千万港元,创当时明清官窑瓷器的最高价,这一记录的诞生为官窑瓷器腾出了巨大上升空间。八年后,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在香港拍卖场上被人以2200万港元买走,另一件清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式胭脂红山水图盅》以2140万港元被人买走,并创了明清官窑瓷器的新记录。近几年,明清官窑可谓大放光彩,前年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和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分别以3304.5万港元和4404.4万港元拍出,两次刷新了中国官窑瓷器的世界记录,大大提升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位。由于上述顶级作品屡被市场炒作,价格很高,决非一般人买得起,一般以经济实力雄厚的机构和企业为主。
走出封闭状态的大陆艺术品市场, 不仅与市场经济而且与海外艺术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大陆艺术品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拍卖场上往日火爆场面已风光不再,许多东南亚地区的藏家在大陆拍卖中只看不买,有的干脆不来;至于国内买家出手也相当谨慎, 导致各大拍卖行战绩普遍不如以往,无论是买气,还是成交金额、成交率均呈下降趋势。 好在中国的经济近两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为艺术市场走出低迷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了给低迷的拍卖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各地拍卖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许多拍卖行推出了低价位的中青年画家作品专场拍卖会,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的当推上海国拍和陈氏艺术茶馆,近几年中,它们以名、精、新、低的特色在沪上打响。从它们的拍品看,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华峰教授、陕西国画院院长苗重安、冀中画院院长王舜来、中央美院刘惠君等。所上拍的作品大多来自画家本人,许多作品还是获奖作品,如徐延春的海外获奖油画《雪村》、刘静云在日本富士美术馆获荣誉奖的《夏荫赏荷图》、白羽平在德国波恩东方艺术博览会的获奖油画《清闺深深》等。 专场开辟以来,每场成交率大多在95%以上,还曾连续三场创下成交率100%的纪录。当然要寻找有功力、有个性、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 需要投资者有相当的鉴赏能力和过人的胆识。因为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一旦选准, 日后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前几年,台湾商人登琨艳卖掉家当,游遍大陆, 物色画家,先后与陈谷长、王粲、张迟、田黎明、崔晓东、李秧仁、刘牧、戴顺智、 刘二刚、张桂铭等十位画家签约,由登琨艳做他们的经纪人。 登琨艳坚信谁掌握了中国山水画,谁就等于掌握未来生财的工具。

艺术品市场,一个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市场
方兴未艾的艺术市场,折射了中国艺术品的奇光异彩,但纵观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书画市场,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国内艺术品拍卖在各地有一哄而起之势, 各种规模不等的艺术品拍卖活动此起彼落,尽管《拍卖法》已经在1997年颁布实施,而相应的管理政策和行业法规未曾配套推出,导致了拍卖书画艺术品过滥,有的拍卖行甚至月月搞拍卖。由于拍卖频率过快,致使拍品质量不高,真伪混杂,使许多投资者、收藏者望而却步。如1995年杭州秋季拍卖会上爆出的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一案,买家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称,此画经徐邦达鉴定为赝品,而拍卖行以谢稚柳题跋为依据,认为此画是真迹,双方各执一词,从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纠纷,这一现象在拍卖行可谓屡见不鲜。导致这一状况主要是鉴定名家书画特别是鉴定古书画的人力和技术相当有限,鉴定标准也不尽统一,而造假的技术越来越高,售假手段越来越多。
其次,国内艺术品市场缺少稳定的力量。如缺少众多大机构的参与;缺少一大批有道德、有财力、有胆识、有眼力的收藏家;也未形成一支有道德、懂鉴别、会经营、善交际的艺术品经纪人队伍。许多拍卖行还时常出现空炒价格、哄抬价格、自卖自买等现象,而这些往往容易误导市场,误导投资者。
第三,艺术批评千篇一律。现在艺术批评已被捧场所代替,人们几乎听不到书画批评的声音,见不到客观真实的文字,大都是应景式的喝彩和捧场,缺少独具个性的艺术批评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品评标准,批评的权威性难以得到公认。
第四,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个层面代表最严肃的学术层面,并指导别人的投资和收藏。西方国家有这样的阶段,画家要成名,必须大量办画展,通过经济投入,冲入高层次画廊。一旦为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其他的画廊也相继收藏他的画,这样,这位艺术家的地位就真正确立起来。目前,国内字画市场受海外买家影响很大,这不利于国内市场的长远发展和稳定。
以上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会使我国刚刚起步的艺术品市场出现虚假繁荣,最后误导市场,使投资者上当。目前,国家已颁布了《新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规,随着这些法规的逐步出台,将会给艺术市场带来有序的竞争。

艺术品市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
今天,我国的艺术市场同国家经济一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首先,宏观经济走出了持续几年的下降通道而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期。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达800美元,而上海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全国已有3/4的人可能达到小康水平。此外,中国已于2001年底加入了WTO,这又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联合国曾发表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会以百分之七点几的比率逐年增长。
其次,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涉足艺术品的人将与日俱增。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从温饱走向了小康,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精神和物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特别是现在随着节假日、公休日的增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精神方面追求,而艺术品无疑是人们最关注的对象。
第三,艺术品本身具有魅力和魔力。中国艺术品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不仅具有不可再造性、不可替代性和保值增值的特点,而且有着很深奥的学问。尤其是真假问题,往往能检验每一个艺术品收藏者的眼力,同时也吸引众多爱好者去探究其规律。
第四,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收藏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基础。八十年代以来,各地为了满足艺术品爱好者的需求,相继建立或扩建了许多古玩交易市场,如北京的古玩城、潘家园、东西琉璃厂、报国寺等;上海的豫园华宝楼、东台路等。每逢节假日,这里都会吸引众多收藏爱好者。
第五,一大批机构开始介入艺术品市场,为市场增添了新鲜血液。1995年当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翰海拍卖会上以1980万元收购北宋张先《十咏图》后,一批机构开始在拍卖市场上频频出击。1999年大陆机构出资684万港元和442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卖会上竞得元鲜于枢《草书韩愈卷》和赵子昂的《行书归去来辞卷》,让海外买家刮目相看。2000年,当苏富比、佳士得推出4件圆明园文物时,大陆机构摩拳擦掌,志在必得,北京保利集团以3100多万港元竞得牛首、猴首、虎首铜像;北京文物公司以近2075万港元收购了清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使4件国宝结束了海外生涯。近几年海外文物艺术品的回归正在加速。
鉴于国内艺术品市场如日中天,国际著名的苏富比、佳士得公司负责人在考察了大陆艺术市场后曾无限惆怅地说:随着未来几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国艺术品的国际交易中心将从伦敦、纽约、香港转移至北京和上海,中国将是未来艺术品最大的市场。为此,苏富比、佳士得等公司已瞄准了大陆,纷纷在大陆设立办事处。这一举措,为国内艺术品市场走向繁荣注射了一支“兴奋剂”。
笔者深信,孕育数千年的东方古老艺术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并将以迅猛的势头向世界艺术市场冲击。
 
发表于 2004-11-20 21: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市场的走红

先顶一下,闲来细细评味.
发表于 2004-12-21 22: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市场的走红

艺术繁荣,国运昌盛。
发表于 2005-4-14 2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市场的走红

艺术市场令人担忧……但,也看到了艺术越来越重质量重品位,特别是中国画越来越重传统笔墨和写意性、书写性而得到收藏界的关注!
发表于 2005-5-8 21: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市场的走红

下面引用由墨客2005/04/14 11:14pm 发表的内容:
艺术市场令人担忧……但,也看到了艺术越来越重质量重品位,特别是中国画越来越重传统笔墨和写意性、书写性而得到收藏界的关注!
赞成墨客的这一见解。
发表于 2005-5-9 07: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市场的走红

下面引用由墨客2005/04/14 11:14pm 发表的内容:
艺术市场令人担忧……但,也看到了艺术越来越重质量重品位,特别是中国画越来越重传统笔墨和写意性、书写性而得到收藏界的关注!
支持!我也赞同墨客的说法!
发表于 2005-5-10 10: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市场的走红

下面引用由天涯人2005/05/08 09:46pm 发表的内容:
赞成墨客的这一见解。
也请谈谈你的看法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