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5625|回复: 10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6 2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乌河女儿在 2004/06/06 08:20pm 编辑]

  尧山, 是桂林城东北十余里的一脉山系, 因先秦时山上有尧帝庙而得名。桂林多石山, 尧山却是不可多得的土山丘陵。因此, 明朝封地桂林的靖江藩国就将此地选为王室落葬的风水宝地。靖江王国前后二百六十余年, 逐渐在尧山一带形成了一个方圆百里的王室墓群。现在得到较好恢复的, 是第三代靖江庄简王的陵墓。其它的王陵, 基本上还保持在荒墓残垣的状态。
  
 在这些荒凉的王陵里, 就有第八代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和他的滕王妃的合葬墓。陵墓已经被发掘过, 出土的几块石碑, 代替已沉默数百年的墓主人,向今天的人们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 昭雪了一段深宫中湮灭久远的奇冤。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已是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去世的第三年了。守孝期满的少年朱邦苧, 已经十五岁了。
    
 就在这年九月, 他接任了父亲的王位, 成为新一代的靖江郡王。
    
 隆重的典礼过后, 穿着庄重繁复冠服的朱邦苧来到了后堂, 拜见自己的两位母亲。
 
 看着面前风度翻翻的儿子, 嫡母太妃徐氏和生母次妃刘氏都是满心欢喜。作为皇族妇女, 在丈夫去世后的这一段日子里, 她们承担了许多力所不能及的责任。现在儿子长成, 这个重担终于放下了。眼下她们最关心的, 就是什么时候可以抱孙子了。
 
 成婚, 才意味着成人。因此, 早在向朝廷请封郡王之前, 王府便已先向朝廷请旨, 为朱邦苧选妃了。
 
 虽然在现代人眼里, 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未到恋爱的合适时候, 但在从前,这却已经是一个可以做父亲的年龄了。在王宫里面, 多得是年少的宫娥侍女,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小王爷的青睐。猜想朱邦苧和他的许多堂兄弟们一样, 不可避免的, 和其中的一些女孩子有过亲密的关系。然而即使真有这样的女孩子, 她们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正式的名份: 因为没有谁能够为朱邦苧生下孩子;更因为小王爷还没有正式娶妻, 按宗法制度他不能够先纳小妾。在这方面, 两位太妃对儿子是管得极严的。
    
  选妃事宜就此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6-6 2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这个贴子最后由乌河女儿在 2004/06/06 08:22pm 编辑]

  先在桂林本城寻找, 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女孩。于是寻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终于在清湘找到了一个几近完美的人选, 准备立为正式王妃。这就是本文的第一女主角: 滕王妃。
  
  滕妃美丽善良, 品德才华均无懈可击, 唯一的不足之处, 只是她出身平民,要追溯到远祖才有做过小官的纪录, 祖父也只是因为高寿而得到过一个空衔。虽然她祖母的兄弟做到过户部尚书, 但是那毕竟与滕氏家族关系太远了。因此我们所知道的滕家, 只能算是一个还过得去的乡绅之家而已。
  
  但是除此之外, 滕妃还有着不同一般的身世来历。她的父亲滕榆, 字德收。可是虽然名字好, 平日里又行善积德, 妻子张氏却老大年纪也生不出一男半女来。滕榆着了急, 便叩神求天, 请求老天降福。果然灵验, 张氏不久就有了身孕, 怀胎的时候, 张氏还做了一个奇异的梦, 在梦里, 自己虽然挺着大肚子,却能飞天乘云。
  
  到了张氏孕满生产的时候, 更是有异样的祥瑞降临: 产房里彻夜光明耀眼,整个清湘城都降下了胭脂般的红雨。
  
  生下的是一个漂亮的女孩。滕榆夫妇啧啧称奇, 都认为这个女孩子就是梦中的贵人, 应该郑重其事地养育。因此, 滕氏从小就象男孩一样接受正规的教育。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 女孩最大的富贵无非是成为后妃。为此, 在读书、针线、琴棋之类常规内容之外, 滕榆还特别要小小的滕氏学习封建社会的女性道德准则, 并要求她严格遵守。
  
  果然, 这年的七月二十日, 在朱邦苧受封为靖江郡王之前两个月, 品貌出众的滕氏被作为靖江王妃的唯一候选人, 被送进了王宫。这消息立刻就轰动了清湘城, 人们奔走相告, 滕氏降生时的奇景更是被说得神乎其神。
  
  正当滕家沉浸在一片欢欣之中的时候, 他们并不知道, 桂林城中却有另一家人, 正在因为滕氏的入选而一片愁云惨雾。
  
  王府常常要从民间挑选侍女入宫, 以替换入宫时间已久、要放出嫁人的年长宫女。因为朱邦苧与滕氏缔姻的原因, 王府这年又特地增选了一批侍女, 并将其中出色的几个拔做侍候滕氏的贴身婢女。在这些婢女中有一个郑氏, 她的父亲是王府的护卫军士, 对靖江王府一向忠心耿耿, 而郑氏本人也聪明温驯, 颇得朱邦苧和滕氏的好感。
  
  嘉靖己丑年秋天的一个清晨, 滕妃按礼节送朱邦苧出门, 无意间一回头, 却发现侍立一旁的宫女中, 有一双忽闪的大眼睛正在偷偷的凝视朱邦苧的背影。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郑氏。当一时忘情的郑氏发现滕妃微笑的目光投向自己时,心中一跳, 脸一下子红了。
  
  这天傍晚, 朱邦苧回到后宫, 邀滕妃共赏菊花。漫天红霞、满园花香, 滕妃见朱邦苧心情极佳, 便主动向丈夫提起纳侍女郑氏为妾的事情。
  
  朱邦苧没有料到滕妃居然会如此大度, 主动劝自己纳妾。其实郑氏脉脉含情的眼神他早已经看在了眼里, 只是与滕妃情投意合, 又尚在新婚, 他不想招惹得小妻子伤心而已。现在滕氏主动将郑氏送进自己怀里, 朱邦苧只觉得心花怒放,哪有拒绝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4-6-6 2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这年的十一月初九日, 是一个吉利的日子, 朱邦苧郑重其事地向自己的两位母亲提出纳郑氏为妾的请求, 没想到, 立刻就得到了应允。
  
  徐、刘两位太妃其实早就想要朱邦苧纳妾了, 因为在王府中, 不知何时开始有一种流言在悄悄传散, 说是滕妃的母亲老大年纪才生了这么一个女儿, 只怕滕妃和她的母亲一样, 是难以产育的。两位抱孙心切的太妃早被这些流言搅得心神不宁。现在滕氏如此表现, 真是大合她们的心意。于是两位太妃趁机向朱邦苧提出: 既然要纳妾, 自然是多多益善, 也好多生几个子女。
  
  从小在这方面对自己管得颇为严格的母亲们居然会要自己多纳妾室?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 令少年朱邦苧措手不及。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表示不必如此。这倒不是他不愿意享齐人之福, 而是觉得自己不过十八岁, 有了一妻一妾也就够了, 再要纳妾也得过几年再说。
  
  母亲们却是不会依的, 而且说做就做, 立即就把王府中的管事秦得叫了来,商量为小王爷选妾的事宜。
  
  秦得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所谓滕氏可能有不育之症的谣言, 正是他有心散布出去的。
  
  秦得的外甥就是桂林右卫指挥使刘经。刘经那个漂亮非凡的女儿虽然当年失意于王府选妃, 但是由于目高于顶, 虽然三年来求亲的人不少, 却至今还没有找到合意的婆家。而滕氏入宫已两年有余, 可不知道为什么, 册封她为靖江王妃的圣旨却迟迟没有下来(这件事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后面将会讨论)。秦得与刘经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并且一厢情愿地认为, 定是朝廷觉得滕氏不符要求。因此早已经心痒难熬, 想趁这个机会赌上一把, 想法子把滕氏挤走, 好将自己家的女孩推上靖江王妃的宝座。
  
  于是秦得装模做样地在桂林城里城外选了一通, 然后向徐、刘两位太妃禀报说:“省城里待嫁的女孩不少, 但是查找之后并没有很出色的。只有右卫指挥刘经的女儿长得貌若天仙, 求婚的人络绎不绝。太妃们宜速速求娶, 迟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两位太妃听后, 因为秦得与刘家有亲的原因, 对刘氏貌美的说法仍有些将信将疑, 还是要求秦得再多挑几个女子以供自己选择。
  
  秦得为了能让自己的外甥孙女顺利入宫, 冥思苦想了一夜, 终于想出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
  
  到了太妃亲自为朱邦苧选妾的这一天, 秦得请人将刘氏精心打扮了一番, 和百户陈镛、军士伍用琦两家的女儿一起送进王宫去候选。陈镛和伍用琦的女儿都是相貌平平、品性粗浅的女子, 和盛装打扮的刘氏站在一起, 更显得黯淡无光。越发衬托得刘氏光彩照人。两位太妃一眼就相中了美貌非凡的刘氏。所谓“娶妻取德, 选妾选色”,刘氏既美如天仙, 装扮之后看上去又纯真淑惠, 再加上出身官宦名门, 在两位太妃的眼中简直是十全十美。她们甚至觉得, 就算与滕氏比起来, 刘氏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于是两人都决定选刘氏入宫。
  
  秦得的第一步成功了。现在他又趁机向两位太妃提出: 刘家门第颇高, 因此刘家人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去做妾室。如果王府一定要纳聘刘氏的话, 需要王府纡尊降贵, 按民间习俗赐槟榔给刘家求聘。这么做虽然不是很合适, 但也算安慰了刘氏的父母。
  
   送槟榔给女方这一习俗, 虽然并没有列入皇家的礼制之中, 但却是民间迎娶正妻的风俗。太妃们认为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 刚开始并不肯答应。但是秦得多年侍奉王族, 对太妃们的心思看得极准。在他的千般哄劝下, 太妃们终于被诱得点了头, 同意秦得将一对槟榔荷包送到刘家去。
  
  秦得有了太妃们的首肯, 自然趁机将这个送槟榔的仪式搞得热火朝天、路人皆知, 为刘氏入宫后的身份能够更进一步而预先大造舆论。随后他回报太妃, 说是刘家已经服从王室的意思, 同意送女入宫了。(了解这件事来龙去脉的人, 都讥笑秦得与刘家不顾廉耻的做法。可是闭处深宫、不谙世事的太妃们对此却一无所知, 压根儿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 为日后多事的后宫种下了祸根。)
  
  这年(嘉靖庚寅年, 也就是纳郑氏为妾的第二年), 十月十四日, 与滕妃同龄的刘氏被郑重其事地迎进了靖江王府, 成为朱邦苧的第三位妻妾。
  
  这年(嘉靖庚寅年, 也就是纳郑氏为妾的第二年), 十月十四日, 与滕妃同龄的刘氏被郑重其事地迎进了靖江王府, 成为朱邦苧的第三位妻妾。
  
  虽然她是妾室, 但由于家世背景在三个女人中最为显赫, 所受的聘礼又超乎礼制, 又或者是因为纳娶刘氏的过程颇为曲折, 所付出的努力也较多的原因, 太妃们对刘氏明显是另眼相看的。所以, 刘氏在王府中的地位颇为特殊, 享受了与滕氏相同的待遇。太妃们甚至还要求滕氏, 应该与刘氏姐妹相称,以完全平等的态度礼遇刘氏。
  
  而朱邦苧呢, 早已经从身边人的形容中对刘氏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那样的年代, 又身为皇族, 朱邦苧虽然爱着妻子, 却做梦也没想过什么专一。因此我们可以说,秦得不但成功地利用了少年王爷风流多情的天性, 而且还巧妙地吊高了他的胃口。
  
  果然, 刚入王宫, 有备而来的刘氏就立即将十九岁的朱邦苧迷得神魂颠倒。
  
   秦得与刘经对刘氏的信心倒也不是凭空得来的, 新婚燕尔的朱邦苧, 不但看到了一个比自己想象中还要美貌的女子, 更从任性娇媚的刘氏身上感受到了与端庄的滕氏、温驯的郑氏完全不同的万种风情。
  
  善解人意的滕氏宽容地迁就了丈夫,甚至有意给他制造机会。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 朱邦苧几乎寸步不离地呆在刘氏的身边。
  
   所有这些非同寻常的事情, 在秦得的导演下, 在王府中形成汹涌的暗流。对于尚未得到朝廷正式册封的滕氏来说, 身边充满了各种极其危险的信号。甚至于有些势利的奴婢, 都在对这位出身寒微的少女白眼相向。然而滕氏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 只能听天由命。她所有的目的只是让丈夫愉悦, 却从没想过怎么才能保护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4-6-7 09: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和滕氏的委曲求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秦得的计划初战告捷, 得意非凡。一时间, 他和刘家、包括刘氏本人, 都喜形于色地认为, 靖江王妃的凤冠就要戴在刘氏那颗千娇百媚的头上了。
  
  但是秦得和刘家暗地里庆贺的酒席还没有喝完, 才高兴了两个月, 同年(嘉靖九年)十二月初十日, 京城的使臣就来到了桂林城。
  
  使臣是武靖伯赵世爵、礼科给事中曾仲魁。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桂林, 就是奉了嘉靖皇帝和皇太后的旨意,正式册封已入宫三年的滕氏为靖江王妃的。
  
  人算不如天算, 所有的人都低估了结发妻子在朱邦苧心目中的份量。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数砸得刘氏头晕眼花。她万万没有想到, 入宫前经过舅爷和父母精心安排的事情, 如今竟会成了一场春梦。自己居然就这样再一次地与王妃的宝座擦肩而过。----自己真的只有做一个小妾的命运了吗? 她实在不甘心。
  
  更令刘氏愤怒的是: 朱邦苧虽然身在自己的闺房中, 却向朝廷上了一道请封滕氏为嫡妃的奏章。这使刘氏非常敏锐地明白到, 自己不过是在以美色事人而已, 一旦色衰便会爱驰。在丈夫的心目中, 自己的真实地位是怎么也比不上滕氏的。
  
  如果说, 进宫前刘氏一心想的都是出人头地的话, 那么, 当她真正看见朱邦苧的时候, 少年郡王俊美潇洒的外表、儒雅出众的才华就更是令她致命的吸引力。她不可抗拒地爱上了这个出类拨萃的少年, 并希望他也能如此疯狂地宠爱自己。----同时获得爱情与荣耀, 已成为刘氏最大的梦想。
 
  而现在, 刘氏却以女人特有的直觉, 比所有的人(甚至包括朱邦苧),都更早地意识到: 朱邦苧真正所爱的女人是滕氏。这一惨痛的认知, 给正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刘氏以沉重的打击。从这一刹开始, 她的心理失衡了;从这一天起, 她便陷在了终生不得解脱的狂妒里。
 
 
  不过奇怪的是, 虽然名份已定, 太妃们却依旧对刘氏极为偏爱。她们依旧要求滕王妃必须对刘氏平等相待。在生活待遇上, 刘氏的宫室、侍从及赏赐也绝对不是一个妾室所能够得到的。刘氏甚至还可以和王妃平起平坐。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至于与刘氏尚在新婚中的朱邦苧, 对这个美貌非凡的女人也仍旧迷恋。这一切使得忿忿不平的刘氏多少找回了一点安慰。
 
  但是刘氏和她的家族并不是这样就能够满足的。在秦得的提醒下, 刘氏想尽办法要把朱邦苧抓在自己身边, 并巴望着能抢在前面生出王子来。与此同时, 刘家开始在王府内外大造谣言, 说滕妃命硬, 不但不能生育, 更将不利于王爷, 乃是克夫之相。
  
  说来也真不巧, 滕氏封妃不到一年, 朱邦苧就患上了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的“痘疮”, 即天花, 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善良的滕妃不愿让侍女们冒染病的危险, 而是自己不分日夜地守候在病榻边。她还向天祷告, 祈求天神让丈夫痊愈, 如果一定要有人死去的话, 就让自己去代替丈夫。
  
  然而有一天, 朱邦苧病情却突然加重, 高烧不止, 昏厥过去。
  
  然而有一天, 朱邦苧病情却突然加重, 高烧不止, 昏厥过去。
 
  太医们跪了一地, 个个面如土色, 乱糟糟地想法施救。
 
  滕妃呆呆地注视着床上任凭太医摆弄, 却毫无知觉的丈夫, 半晌没有言语。
 
  她忽然跪在了太妃的面前, 说:“请母亲们不要悲伤, 这是天神责备我不肯当真替王爷去死, 因此发怒, 现在我就去履行誓言。假如王爷仍旧不能侥幸, 就算是让我为他殉葬吧。”
  
  明朝自朱元璋始,就创下了残酷的后宫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时, 才有一个不忍娇妻爱妾死于非命的亲王在重病时上书, 请求皇帝饶恕他的妻妾。
 
  英宗曾在土木之变中一度失去了帝位, 被弟弟幽禁南宫。曾经向他宣誓效忠的大臣都转投新帝, 只有钱皇后和后宫嫔妃陪伴他度过战战兢兢的幽囚岁月。所有的费用都靠这群女人做针线来换得。钱皇后为了救他, 甚至还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这段时光使得明英宗和他的后妃间产生了相依为命的感情, 他早已经不能象别的皇帝那样,仅仅把他的女人看作是泄欲的工具了。堂弟的重病中的恳求再次触动了他,他颁下了旨意。
   然而这道救命的圣旨到得太晚了。年青的亲王没能等到圣旨就遗憾地死去了,他没有孩子,身后也就没有一个人为他的女人做主,经办丧事的宗室干脆将他的七位妃妾都送上了不归路。
   这件事极大地打击了英宗。几年后,当英宗自己也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留下了遗诏,从此废止了这条祖宗留下的残忍宫规。
  
   然而几十年后,滕妃却自己提出了代死和殉葬的要求。
   话音入耳, 刚刚还在哭泣的太妃们脸色都变了。
   殿中一片死寂。
  
  正当滕妃向不知所措的太妃磕下头去的时候, 屏风后忽然传来了一声长长的呻吟。
   两个太医跌跌撞撞地奔了出来, 上气不接下气地报信:“太妃……王爷他、他醒了,他没事了。”
   朱邦苧的苏醒似乎坚定了滕妃的决心,她站起身来, 向殿外走去。所有的人都呆若木鸡地看着她。
   另一个太医却突然从屏风后跑出,不顾礼法地叫道:“王妃留步, 王爷他……他要你去喂……喂药……”
  
   …………
  
   老天这次似乎真的听到了滕妃的祈求, 怜惜她的真情, 一个多月以后, 朱邦苧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每日寸步不离侍奉汤药的滕妃也没有染上什么病症。被折磨得憔悴不堪的滕妃不禁对朱邦苧说:“幸亏王爷的身体康复了,这也是我的万幸, 否则的话, 我也不能活在这世上了。”
   凝视着花容憔悴的妻子, 死里逃生的朱邦苧满怀感激. 他不禁向滕妃倾吐心声:“病中危急的关头,如果不是听到你的呼唤, 我早已经回不来了。爱妃呀, 我多怕你当真会为我殉葬啊。”
   滕妃羞红了脸。 她没想到, 自己在丈夫晕厥时发下的誓愿, 丈夫居然全都听在了耳中。她这才明白了病中的丈夫不让自己离开的真正原因。
   朱邦苧托起妻子低垂的面颊, 惊讶地发现这张早已看熟的脸, 居然有那么美丽的神采。
   滕妃抬起头来, 看见丈夫的眼神里多了一种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光芒。
   寝殿里的侍丛都悄悄地退了出去。
   微风吹过, 殿外的桂花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在月光下投射出它错落的影子。
  
   但是靖江王府并不仅仅是属于有情人的。
  
  
  早已被被谣言吹得发昏的太妃们, 并不因为滕妃的求殉以及朱邦苧病愈, 就对“克夫不育”的滕妃放松警惕。她们敦促朱邦苧应该多亲近“旺夫益子”的“名门闺秀”刘氏。
  
   有了长辈的偏袒, 刘氏更是施展浑身解数, 利用每一个可能缠着朱邦苧不放。她还私下向朱邦苧的母亲们故意担心地说:“王妃不该在神明面前许下那样的愿望, 现在王爷又不肯放她去, 不知道会不会触怒上天呢?”
   这一点朱邦苧的嫡母徐太妃倒是不以为意, 生母刘太次妃毕竟是妾室出身, 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是小媳妇的“担心”显然对爱子心切的她很起作用。
  
   “丈夫的病刚好, 也不让他休养休养, 就呆在他的寝宫里不出来了吗?”
   “装模作样地去替死, 弄了半天, 只不过是狐媚的手段而已! ”
   不久, 类似这样的指责便透过刘太妃的宫婢传到了滕妃宫中, 滕妃只能在暗中哭泣, 她知道婆母对自己的反感, 只好尽量回避与丈夫亲近的可能。
  
   朱邦苧并不知道所有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不过是个粗心的少年, 他不明白一向温柔的小妻子为什么无缘无故地逃避自己, 每当他询问滕妃、或者爱抚她的时候, 滕妃总是默默无语, 然后礼节性地退开, 令朱邦苧狼狈不已、又羞又恼。
   (大家可能不明白, 皇室的生活不象平常人那样, 既为显示身份, 也为安全起见, 他们的身边是随时都围着一大群人的, 而不是只有夫妻两人单独相处那么简单。如果滕妃不想触怒婆母, 惹翻母子关系的话, 只能这样做。)
   朱邦苧不敢相信这就是他曾经拥在怀里, 温驯可爱的妃子。他找不出原因,只觉得非常困惑, 不知道妻子为什么忽然这么反感自己。
   刘氏抓住这个大好机会, 趁机向朱邦苧搬弄是非: 滕妃原本以为做出为夫纳宠的姿态, 可以取得贤德的名声, 没想到丈夫真的陪伴在妾侍的身边以后, 滕妃就开始嫉妒了, 她忿恨丈夫移宠, 所以才干脆对丈夫避而远之。
   这个颠倒黑白的解释似乎也头头是道。当朱邦苧从母亲那里也得到了类似的假设之后, 他不禁怨恨滕妃, 是她一手将自己推给别的女人, 却又在自己身上撒气。自己向她深情的表白就这样被抹杀了吗? 正在情热如火的他被兜头泼了一桶冰水。这个从小就骄傲的男人被狠狠地刺痛了。
   (我们在这里要解释一下, 现在的人恐怕想象不出王爷是个什么东东, 他们是被从小教育得与众不同的一类人, 他们的手中掌握着身边人的生死贵贱, 他的妻子也是要向他跪拜的臣子之一。朱邦苧就是这样一群王爷中的一个, 当他的初恋被所爱的女人刺伤以后会做什么反应, 大家各自发挥想象力。)
  
   刘氏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总之, 朱邦苧从此迷失在刘氏妩媚的眼波里。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 刘氏的固宠都是非常成功的: 这三年间, 滕妃和郑氏都没有生育儿女。刘氏的肚皮倒也特别争气, 在她入宫的第二年(嘉靖十一年), 就生下了长子朱任昌。这更是使得两位太妃和初为人父的朱邦苧欣喜万分。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 刘氏的固宠都是非常成功的: 这三年间, 滕妃和郑氏都没有生育儿女。刘氏的肚皮倒也特别争气, 在她入宫的第二年(嘉靖十一年), 就生下了长子朱任昌。这更是使得两位太妃和初为人父的朱邦苧欣喜万分。
  
  刘氏本人更是得意非凡。一时间, 她成了靖江王府里最受关注宠爱的人。于是她专横的大小姐脾气又开始发作了。如果说, 这两年来她囿于名份, 还按捺着内心的妒忌,对滕妃还保持着表面的客套的话, 那么现在, 她则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儿子做靠山, 终于可以跟滕妃算帐了。
  
 刘氏在娘家的时候, 倒也颇读了一些诗书, 可惜的是, 这些先人圣哲的文章并没有陶冶她的情操, 只是使得她加倍的伶牙俐齿、富于机变。她在话里话外都想方设想地敲打滕王妃, 尤其是对于滕妃没有子女这一点, 她更是不愿放过。背着婆母和丈夫的时候, 她的冷嘲热讽就象针一样, 不断地刺进滕王妃的心里。
  
   然而滕妃对此都容忍了下来。她仍旧认为这只是因为刘氏在娘家时过于娇惯, 所以不懂事, 过于任性而已。自己身为嫡妻, 便应该有嫡妻的气度, 何况刘氏生育有功, 自己更不应为这种小事计较。她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小心地收藏起自己的哀伤和对心爱丈夫的渴望, 恪尽职守地扮演一个“贤妃”的角色。
  
   然而, 滕妃的迁就并不能够感悟刘氏, 相反更加助长了她嚣张的气焰。她越发不把滕妃看在眼里了。除了滕妃, 王府中那些曾经对她不够恭敬、让她看不顺眼的宫女内侍, 尤其是那些与朱邦苧有过亲密关系的侍女(看官们千万不要以为与多情郡王朱邦苧有关系的女人仅三人而已啊,哈哈), 这些女人虽然连郑氏那样的身份都没有得到,但也不幸列进了她秋后算帐的名单里,她利用每一个机会, 向太妃们告状。
  
   太妃们当然偏袒生育有功的刘氏。只要刘氏说了谁的长短, 谁就逃不过一场斥责, 甚至还有人因此被赶出王府的。
  
   滕氏对这种状况深为担忧。后来, 每当宫中有人得罪了太妃被斥责的时候,滕妃都要站出来婉言解劝, 尽量将宫人们所要受的惩处降到最低,甚至不惜将这些过错自己承担下来。太妃们半是偏心、半是糊涂, 往往转而斥责滕妃一顿。无论太妃说什么, 滕妃总是恭恭敬敬, 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得她们转怒为喜才罢。
  
   滕妃甚至还向入宫问安的父母劝说:“我今天能够当上王妃, 家中因此富有, 父亲也做了官, 这都是上天的厚爱。虽然如此, 滕家的人也不要因此作威作福, 还是应该谦恳礼让才是。”滕榆本就忠厚,听了女儿的话,就更是谨慎了。
  
   郑氏对滕王妃的这些举动深为不解, 滕妃便解释给她听:“偌大的王府里, 王族的人口稀少、人丁单薄, 侍从的人数是我们的几十倍、上百倍之多, 王府外的宗室更是数以千计。他们都是为王族效力的人。现在他们因为小事就被严加惩处, 如果我不为他们说话, 也一味地责备或嫁祸他们的话, 怎么对得起他们的忠心耿耿呢? 至于那些宫姬, 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陪侍王爷的女人, 可她们不但没有得到一点特殊待遇, 现在还要因此受到折辱, 实在也很可怜,时间长了, 只怕会因此祸及王爷和整个王族。”
  
   郑氏听从了滕妃的劝告, 此后对盛气凌人的刘氏也常是谦让自制, 衣饰食用也与做侍女时相差无几。
  
   滕妃的话在王府中不迳而走, 宫内宫外感激她的慈惠, 都对王妃敬仰不己。但是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传到刘氏那里, 却并没有使刘氏有所触动, 她认为滕妃是在收买人心, 完全是在和自己过不去。现在就连自己亲生的儿子都变得让她恼恨起来: 这个小小的人儿, 看见嫡母滕妃时的笑容似乎都分外的灿烂, 自己这个生母却不曾得到他什么特别的优待。——先是地位和丈夫, 眼下连自己的儿子都被滕妃抢了去, 这更令刘氏痛恨不已。
  
  






  




发表于 2004-6-7 1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期待 继续
发表于 2004-6-11 14: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好故事  我等着......
发表于 2004-6-11 17: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下面引用由落叶归根2004/06/11 02:25pm 发表的内容:
好故事  我等着......
 楼主| 发表于 2004-6-24 09: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但是刘氏没有想到, 还有更让她头痛的事情跟着来了: 在最初的迷恋之后,朱邦?r渐渐觉得, 刘氏并非如她的外表那么的讨喜。俗话说“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刘氏本是个刻薄骄纵的大小姐, 在郡王丈夫面前, 要她一直谦恭小心地扮演一个“臣妾”的角色, 真是难如登天。生子之前她还有所顾忌, 等到生出了儿子, 她就很快原形毕露了, 而且还屡教不改, 常把朱邦?r气得头晕眼花。这时他开始怀疑刘氏了, 也重新思索滕妃回避自己的真正原因.
 
  他终于明白, 真正能令自己身心愉悦、有所寄托的, 始终还是温婉体贴的滕王妃。他常常听到人们赞扬王妃的品德, 渐渐地也对太妃们关于王妃“克夫不育”的说法满怀疑窦: 无论在什么时候, 王妃的品行都是无懈可击的; 自己的大病也是在滕妃的陪侍下才得以痊愈的, 她请求殉死时哀伤的神情依旧历历在目;刘氏二十岁才生下孩子, 而王妃当年不过十九岁, 怎么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呢? 自己为了几句听来的话就狠心将她抛在一边, 这样看来,即使王妃当初真的怨恨自己移情别恋,那也是没有错的。 反省之后, 他为自己几年来对王妃的冷落深感内疚, 对妻子的委曲更是心生怜惜。
 
  于是, 当滕妃再一次依礼节来到朱邦?r的寝宫问安的时候, 朱邦?r不顾身旁众多侍从的眼睛, 紧紧地抓住了妻子的手。这时他惊讶地发现,三年后再次牵起这双手, 依然能令自己的心弦颤动。
  三年前那个相依相偎, 倾诉衷情的夜晚重新浮现在眼前。朱邦?r头一次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就要跳出自己的胸口。他暗暗地发誓, 再也不要让眼前的可人儿离开自己了。
  
旧情重温、不断缠绵的结果是令所有人都震惊的: 已婚七年而未育的滕妃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怀上了身孕。这个消息, 令整个靖江王府都沸腾起来。
  旧情重温、不断缠绵的结果是令所有人都震惊的: 已婚七年而未育的滕妃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怀上了身孕。这个消息, 令整个靖江王府都沸腾起来。
  
早已经被认为是不能生育的滕王妃居然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消息令朱邦?r大喜过望。
  
现代人也许很难理解已经有了儿子的朱邦?r此时的心情, 那都是因为对古代的婚姻制度缺乏了解的缘故。很多人以为, 古人是“一夫多妻制”的, 其实不然。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更准确。妻子永远是只能有一个的。
 
而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更赋予了嫡妻极为尊崇的权利和地位。在丈夫爱情偏注的情形下, 姬妾也许能在一段时间内, 享有与嫡妻不相上下、甚至超越嫡妻的待遇。但是除非她命运够好、段数够高, 能够取嫡妻而代之, 否则的话, 无论丈夫如何偏爱, 在宗法制度下, 姬妾们只能是代替嫡妻生育的工具而已: 她们只能生孩子,却并没有做母亲的资格, 她们的孩子只能称嫡妻为母亲。嫡妻甚至有对姬妾生杀予夺的权力。悍妒的嫡妻虐杀姬妾事件, 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即使丈夫出面干预,嫡妻逼杀姬妾在法律上也往往不必承担多大后果。因为在封建法规中, 姬妾的地位只比奴仆略高一点儿: 她们未经允许, 甚至不能在嫡妻面前坐下就是一个明证。
 
  这样的事情, 在现在的人们听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是这正是当时的历史事实。嫡妻的权力如此之大, 而当妒火压倒一切的时候, 许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就会发生了。正因为这样,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 就曾经出现过皇帝终身不立皇后的现象。晚唐的几位皇帝都没有册立皇后, 正是害怕立后不谨, 使得皇后利用这一特殊的身份造成皇室的不宁。民间也有类似的范例: 唐朝著名诗人乔知之, 与自己的侍女产生了爱情。然而侍女的身份太过低下, 身为高级官员的乔知之不能将侍女娶作正妻。为了不让嫡妻利用名份虐待自己所爱的女人, 他终生再没有聘娶妻子。
 
  (嫡妻的身份与权力如此尊崇, 这也难怪刘氏为此朝思暮想, 想得如痴如狂、想得走火入魔了。可惜的是, 尽管嫡妻如此尊崇, 可是滕妃一心要做贤妻良母, 只知道以宽容之心对待刘氏, 从来没有对刘氏的所作所为提高警惕, 更遑论充分利用嫡妻的身份来压制她了。)
 
  在封建社会, 固然有“母因子贵”, 但更多的时候, 还是“子因母贵”。与生身母亲的身份高低相对应, 孩子的身份自然就分了高低。在嫡妻所生的子女们(嫡出)看来, 父亲姬妾所生的兄弟姐妹们(庶出)的地位, 自然也就比佣人高明不了多少了。即使是在极其重男轻女的古代, 嫡出女儿的待遇, 都往往是庶出儿子们所不能享受得到的。中国古代的汉族帝王们, 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更将这一制度发扬光大: 一律优先考虑正妻生育的孩子。即使夫妻感情淡漠, 嫡子女的地位仍旧是不可动摇的。
 
 ----正因为这样, 历史上就经常出现帝王们放弃已经长成的、智勇双全的儿子, 去册立一个平庸无能、甚至还是襁褓中婴儿的儿子为皇太子的情况了。无它, 盖因此无知小儿乃是“嫡出”:大老婆生的也。
 
  在如此严格的宗法制度浸淫之下, 当时的汉族男子, 即使已经儿女成群, 只要自己的嫡妻未能为自己生儿育女的, 都会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够完整, 甚至将此引为人生的一大缺憾。
 
  现在, 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 朱邦?r得知自己心爱的妻子将要为自己生育儿女的时候, 那份欣喜若狂的心情了。而对于太妃们来说, “滕妃怀孕”这一不争的事实, 就已经从根本上推翻了关于她“不育克夫”的非议。太妃们的态度立即来了个大转变: 嫡妃能够生下继承人, 这也是她们心底热切的盼望。
  
 
  朱邦?r的欣喜若狂、王府上下对于王妃腹中胎儿极度的关注、太妃们对滕王妃超乎寻常的倍加关爱, 这一切对于还沉浸在自恃生子有功而得意非凡情绪中的刘氏来说, 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她没有想到, 三年过去了, 朱邦?r仍旧对滕妃不能忘情;而更为巨大的打击是: 滕王妃腹中那个尚不知性别的胎儿, 给王妃带来的宠注, 居然就超过了已经生下儿子的自己! 这使得刘氏越发地气愤。
 
  因为同姓又同是妾侍出身的原因, 虽然沉浸在将要再做祖母的欢喜中,一向偏爱刘氏的刘太妃倒还记得安慰安慰刘氏。
 
  但是对于怒火中烧的刘氏来说,刚刚看望过滕妃的刘太妃此时的安慰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她忍不住抱怨起来:“当初, 不是你们说滕王妃不能生育的吗? 现在好啦, 她就要给你生一个正宗的孙子啦, 早知道如此, 你朱家当初干嘛硬要娶我来呢?”言下之意, 若不是当初王府变着法儿娶刘氏的话, 凭她的相貌家世, 完全可以在别人家明公正道地做个大房正妻, 怎么至于在王府里做个小妾、替别的女人生孩子? 而这个女人居然自己也能够生养, 刘氏这个小妾就更是做得划不来之至。
 
  刘太妃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 却换来了小媳妇如此一番抢白。登时气得说不出话来。
 
  刘氏话一出口, 就知道自己惹了祸。但是她知道补过倒还是小事, 现在她和她的家族所一心盼望的, 就是滕王妃千万不能生出儿子来。只要自己的儿子还是王府的独苗苗, 丈夫和婆母们就还得对自己忍让三分。与此同时, 她埋怨秦得为什么不把谗陷王妃的真相早早告诉自己? 既然王妃原来是能够生育的, 那么就千万不要再给她机会了。
 
  趁着王妃怀孕养胎的时机, 刘氏向滕妃陪罪致歉,请她原谅自己, 替自己向丈夫说说好话. 并收敛了自己的脾气,打起精神再次向朱邦?r百般献媚起来。
 
  而不疑有它的滕妃, 就象从前一样, 劝说丈夫与刘氏和好,并主动将丈夫送进了刘氏的宫中。
  
  滕妃十月怀胎, 这几个月刘氏简直是度日如年。等到滕妃生产的时候, 刘氏更是迫不及待了。她不顾嫌疑, 亲自出马到王妃的寝宫附近打探消息。当她得知王妃生下一个女孩的时候, 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
  滕妃怀孕的日子里, 刘氏的言谈举止非常谨慎, 现在王妃生了女儿, 而自己又再一次怀了身孕, 刘氏顿时又趾高气扬起来。满心指望再生一个儿子的她, 便将王妃生女的事情当成笑料, 人前人后都加以凌辱诬蔑。
  这次刘氏得意忘形得实在太过份了, 因此很快就被侍从们辗转禀报给了朱邦?r和滕王妃。夫妻俩这才恍然大悟, 明白了后宫中及自己夫妇间诸多是非的来由。但即使如此, 滕王妃仍旧对刘氏以礼相待, 态度和从前没有两样。宫中人都非常佩服她居然能够有如此雅量。
 可是朱邦?r却对刘氏奸诈的行为感到愤怒。
 
  朱邦?r是一个在宗法礼教中长大的汉族男子。他虽然曾经长时间地迷恋于刘氏的美艳, 但对嫡妻仍旧极为敬爱。以前他曾经以为妻子难于生育而疏远了夫妻关系, 但现在谣言已不攻自破: 王妃为他生下了一个健康美丽的女儿。嫡长女的降生, 带给朱邦?r的欣慰一点也不亚于刘氏所生的庶长子。女儿的降生弥合了他们的爱情, 对他们夫妻而言, 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好不容易才当上母亲的滕妃, 更是对盼望已久的宝贝女儿无比钟爱。
 
  朱邦?r殷切地期盼, 品德出众的王妃很快就能为自己生下一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嫡子。他更不能忍受刘氏污辱自己倾心相爱的王妃, 所以刘氏狂妄的言行对他来说是不可原谅的。
 
  朱邦?r简直不能相信, 自己曾经惑于美色, 与这样一个粗鲁卑鄙的女人同床共枕, 还让她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家尚不能齐, 更遑论治国的大抱负? 羞愧之余, 他更感到强烈的愤怒。于是, 他开始冷淡刘氏, 并且把刘氏的儿子和其后出生的女儿一起交给滕妃抚养。从此以后, 政务之余的朱邦?r只在滕妃的宫中流连,弄儿嬉女,享受家庭之乐。
 
  善良的滕妃即使在这种时候, 也没有忘记小妾郑氏。因此, 第二年郑氏也生下了一对孪生女儿。
 
  郑氏的女儿刚降生, 朱邦?r就立即向嘉靖皇帝上表, 请朝廷册封郑氏为诰命夫人。嘉靖十五年(丙申)三月初一, 朝廷的诰封诏书下达, 侍女出身的郑氏被封为一品夫人, 顿时身价倍增。
 
  按照朱明王朝的家训, 亲王、郡王的姬妾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只有当她们生育子女之后, 才可能由她们的丈夫酌情向朝廷请封。每位王爷的姬妾群中, 受册封的人数也是有限额的, 因此并不是每个生育儿女的姬妾都能够得到名份。甚至有很多女人直到死后, 才得到正式的称号。
 
  现在, 在同样生育了子女的两位妾室中, 朱邦?r仅仅为郑氏一人请封。这一举动, 再明白不过地表达了他对刘氏的不屑。他也借此警告刘氏:在三个女人中,她是最后一个来到他身边的,更是身份最低下、最不得宠爱的一个。她应该明白先后次序, 再不得对王妃无礼了。
 
  郑氏成了诰命夫人!这一事实象响了一声雷, 震得刘氏头晕目眩: 自己出身名门、美貌无比, 被王府大礼迎纳, 更为王府生下了唯一的王子, 无论从哪一条看, 刘氏都一直骄傲地认为连王妃也比不上自己。可直到这时, 刘氏才发现,自己太高估了自己的实际地位了。在丈夫的心目中, 别说王妃, 就算是王妃的郑侍女, 都比自己要重要得多。刘氏顿时感到羞辱难当。这不仅令她无地自容, 更令她嫉妒得要发疯。
  
  
哎, 朱邦?r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他并不善于处理家庭关系, 他这种明显警告与鄙视刘氏的作法, 非但不利于家庭, 反而是一贴关系恶化的催化剂.但我们又不能苛求他, 因为这个时候, 年青的郡王只有二十二岁. 要是在今天,恐怕连一个女朋友都还对付不了呢.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 朱邦?r的爱情其实一直都仅专注于滕王妃一个人。至于刘氏, 他只是在这个美貌女子的身上获得情欲的满足而已。在这场四个人的婚姻里, 互相爱慕的只是朱邦?r和滕妃, 刘氏和郑氏仅有付出她们单方面爱情的权力而已。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
 
  然而同样的事实, 摆在出身低贱并且崇拜滕妃的小婢女郑氏面前、以及摆在出身富贵享尽娇惯的大小姐刘氏面前, 所产生的后果就差之天渊了。郑氏恪守姬妾的本份, 就如一株小草, 如能得到护花人的一缕眼角余光就已无比满足; 而刘氏从小就是刘家花园中最大最娇艳的一朵花, 她不能够容忍有人比自己更得丈夫的爱怜, 更不能容忍在王府里居然还存在着一朵比自己更夺目的牡丹。
 
  早在入宫以前, 刘氏就认为滕妃是自己强劲的竞争对手, 而现在丈夫没有册封自己, 刘氏推己及人, 更觉得滕妃的温雅大度一定是在做假了。她想不通: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对竞争对手真心关怀呢? 她只不过是想用这种手段, 从自己这里抢丈夫而已: 现在自己不就是输了一仗了吗? ――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 滕妃的善良、克己是刘氏不能够理解的。滕妃的宽容在刘氏看来,简直成了一种更大的侮辱。
 
  我们现在再来考虑另一种可能: 也许刘氏意识到了, 滕妃的宽容确实是真心的。因为妒忌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没有谁能够将这种情绪十年如一日地控制得如此完美。因此, 刘氏也不得不承认, 虽然滕妃许多方面不如自己, 但是她有这样的心胸, 就已经比自己更配当一位王妃。
 
  但是, 正因为刘氏有了这样的认知, 她才更对滕妃痛恨不已。每当她看见滕妃那份发自内心的雍容优雅时, 自愧不如的念头便如针尖一般, 在她骄横傲慢的心里狠狠地扎了又扎。刘氏对滕妃的仇恨反而因此层层加码。
  
  
不管是哪一种猜测, 结果都是一样的: 刘氏怒火中烧、怨毒深种、直至深入骨髓。总之, 朱邦?r请封郑氏的举动不但没有警醒刘氏, 反倒使得早已心理失常的刘氏越发地行为疯狂起来。
  
刘氏压根没有想到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也不再试图挽回丈夫。她和许多发现丈夫变了心的女人一样, 只知道痛恨负心的丈夫,仇视那些勾走丈夫魂魄的“狐狸精”。由于所有的子女都抚养在滕妃的身边, 孩子们都自然地亲近慈爱的嫡母。这使得刘氏感到儿女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她连儿女的前途都抛到了一边, 连从前的一点伪装都不要了,只想着怎样报复、报复、报复。
  
预感到大事不妙, 刘经和秦得提醒刘氏不要过于露骨, 要为家族的将来着想。但是刘氏已经听不进去了: 她只是一个占有欲强烈的普通女人, 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投机家, 嫉恨已经蒙蔽了她的心窍。
  
她利用每一个机会, 讽刺滕妃与郑夫人微寒的出身、并嘲弄朱邦?r----从天花的魔掌中死里逃生的朱邦?r, 脸上无可避免地多了许多疤痕, 俊朗的外表大打折扣,已无复当初翻翻美少年的面貌。这当然也成了刘氏不会放过的讥讽内容。
  
一时的口舌之快, 带给了刘氏片刻报复的满足, 却彻底地毁了她的生活。
  
刘氏的行为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不光是侍女宦官们对她敬而远之,就连从前对她偏心的太妃们都开始疏远她了。这使得刘氏越发地愤愤不平。
  
  
 
 楼主| 发表于 2004-6-24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郑氏封夫人后一个半月, 朱邦?r的嫡母患了一场病。朱邦?r的姑母连江县君前来探望, 太妃便命朱邦?r设宴招待。朱邦?r遵母命前去相陪, 却无意间在半道上碰到了刘氏: 刘氏正在挪动中堂供奉的祖宗牌位及香炉。
   在迷信的古人看来, 香火牌位是家族中最为重要的地方, 关系到一家人的安危。就算是一家之主的王爷, 都要选良辰吉日才能参拜焚香, 搬动则更是万万不可的----作为地位卑下的姬妾, 在太妃生病的节骨眼上, 刘氏居然敢去挪动香火, 实际上就是在诅咒老太太不得病愈。刘氏当然也知道个中厉害, 所以她特地挑了这个自认为没人的时候前来。谁知却被朱邦?r逮了个正着。
   朱邦?r立即将此事禀报了母亲, 并把刘氏平日迕逆泼悍的行为一起陈诉了一遍, 请母亲再不要对这个不知好歹的女人过份偏心了。
  老太太一听儿子的话, 顿时心火上升, 立刻提出要搬出宫去, 不想再见到那个泼悍不孝的刘氏。
   几天后, 太妃搬到王宫边的茂德书室调养身体, 并将书室更名为“承养堂”。朱邦?r见母亲搬出了王宫, 担心少了太妃的管教, 刘氏会更加为非作歹。王妃与郑夫人都不是她的对手。
   朱邦?r不知道该拿这个女人怎么办?----刘氏作为庶长子的生母, 处置她是不适宜的(假如滕妃日后万一生不出嫡子的话, 自然会由庶长子继位。到那个时候, 滕妃和她的家族怎样面对新的靖江王呢? 总不能说, 你的生母因为和嫡母争宠, 而被家法严厉处置了吧? 那时儿子会不会报复嫡母呢? 朱邦?r必须要为自己所爱的女人铺好未来的路。) 除此之外, 毕竟还曾经有过一番恩爱, 处置她多少也有点不忍心。
   朱邦?r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写了一本叫《闺训》的书, 抄写了三份, 交给妻妾们, 让她们好好阅读, 并以书中榜样检点自己的行为。既然名为《闺训》, 自然是关于闺中妇女行为准则之类的内容了。
   但是这本书没有取得朱邦?r预想的效果: 妇德早已经登峰造极的滕妃和郑夫人, 倒是对这本书认真诵读、严格遵守;而真正该检点操守的刘氏, 却对这本书以及它所代表的朱邦?r的苦心一概置若罔闻、嗤之以鼻。
   朱邦?r简直不能相信, 世上真有这种冥顽不化、人品鄙下的泼妇。但是以仁爱自命的朱邦?r直到此时, 仍未对刘氏的行为产生警惕, 即使偶尔想要教训一番, 也往往被谨慎温和的滕王妃所劝阻。这种情形, 就象浇火只用一点点水, 火势反扑更为猛烈一样, 使得刘氏的气焰更加嚣张了。她认为, 即使没有朝廷的册封, 但是自己生了儿子, 即使是丈夫、婆母、嫡妻也都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嘉靖十六年(丁酉)十月, 朱邦?r再也不堪家务烦扰, 将自己寝宫右侧的一所旧阁修缮一新, 改名为“自如阁”, 代替太妃使用了的茂德书室, 作为自己避静的书房。峻工之后, 朱邦?r和妻妾们侍奉着太妃到自如阁中到处观看, 并在阁中设下家宴庆贺。
  初更(也就是傍晚七点左右)的时候, 正在酒席间的滕妃抬起头来, 看见刚黑下来的天空正中, 有一颗赤色的星星, 大如斗状, 向西方天际坠落, 很快消逝不见了。滕妃将这一奇景告诉给了席上所有的人, 大家都对此惊讶不已。
   第二天, 王府派人外出打听。果然, 桂林的老百姓们头天晚上也同时看到了赤星坠落的奇景。还有自称亲眼目睹的人说:“星星坠落不久, 就有一道白气从靖江王府西边的遵义门升上了天空。”这非同寻常的怪事轰动了整个桂林府治,所有的男女老幼为此议论纷纷, 都认为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星月之兆应在后妃的身上, 很多人都偷偷地传说, 难道郡王府里的两位老太妃将要寿终了吗?
  
   十月二十七日, 刘氏再次出言不逊, 触怒了朱邦?r, 并且使得本已身感不适的他病情加重。朱邦?r一气之下, 于次日搬进了自如阁中休养。
   朱邦?r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天, 病好了也不愿再回寝宫。滕王妃每天在阁中陪伴侍奉, 感到这次刘氏把祸闯得大了, 丈夫看来是真的动了气。刘氏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恨, 但是作为共事一夫的女人, 滕妃其实一样对刘氏的失宠感同身受。她唯恐丈夫当真治刘氏的罪, 想要从中调解。便在十一月十九日这天一大早, 就领着郑夫人及侍从们, 非常隆重正式地去迎朱邦?r回宫。
   朱邦?r根本不想去见刘氏, 于是拒绝回宫。下午滕妃再次去请他回宫, 并请求朱邦?r原谅刘氏的所作所为, 与刘氏重归于好, 回后宫去相见。
   想到曾经长达三年的相思之苦, 朱邦?r对妻子过于宽容的行为感到愤怒, 再次拒绝了滕妃的要求。
   滕妃情急之下, 流着眼泪跪了下来, 请求丈夫收回成命。说, 如果真的废逐了刘氏的话, 刘氏的一双儿女势必要受生母的连累, 因此无论如何都要看在儿女的份上原谅刘氏。自己作为王妃, 此后一定会对刘氏严加管束, 使她不再犯错。(作为养母的滕妃唯恐刘氏的所作所为会坑害儿女, 而刘氏这个亲娘, 倒不担心自己得罪了丈夫和嫡妻, 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 这可真是咄咄咄怪事。 )
   天色渐渐黑了, 看着跪在地上执意不肯起身的滕妃, 朱邦?r心疼妻子, 只得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滕妃喜不自胜, 连忙将朱邦?r迎进后宫。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日), 滕妃将刘氏召到面前来, 第一次以王妃的身份劝谕刘氏说:“我们的丈夫是郡王, 虽然彼此间有夫妻情谊, 但是他毕竟是一位帝王, 与寻常人是不一样的。你从今以后都应该对他恭敬谨慎, 千万不可以再对他讥诮嘲弄, 有失礼仪。”滕妃的这番话, 虽然简单, 但是极有深意: 男女间的情欲,不愿与别人分享丈夫的身心, 她也是一个女人, 难道就没有吗? 但是她更明白, 自己所嫁的男人身为帝王, 拥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 作为他身边的女人, 只能对此安之若素, 否则的话, 只会徒增烦恼, 甚至引来倾家灭族之祸, 滕妃早已想通了这一点, 眼看刘氏始终执迷不悟, 滕妃深感忧虑。
   然而刘氏依旧没有开窍, 这番苦口婆心在她听来, 真是一万个不入耳。她立刻反唇相讥:“你和那姓郑的婢子, 不过是因为自己出身贫贱, 所以才对王爷唯唯诺诺、怕得不敢喘气, 凭什么要我向你们学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滕妃一向言辞谨慎, 这次能够斟字酌句地向刘氏开口劝说, 实在是一番好意, 被刘氏如此一顿抢白, 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只得就此了事。
   刘氏也不向滕妃和郑夫人行礼, 一个转身, 便愤愤地回到自己房里。她越想越气: 没料到, 这个滕氏真的向自己端起王妃的架子来啦。分明是仗了那个负心汉的势! 两年来丈夫对自己不闻不问, 毫无恩爱可言, 现在他整天和滕氏、郑氏缠在一起, 若是一旦让滕氏生出了嫡子, 自己没了独生子的倚靠, 还想有好日子过吗? 到时那负心汉再不用担心身后滕妃的处境,自己岂不是死到临头了? 听秦得说过, 朝廷有规定: 已有庶子的王爷死了王妃, 是不能够再娶正妃的。所以只有让滕氏在生出儿子之前就死掉, 自己才能包保平安富贵: 等到那一天, 只生了两个女儿的郑氏在自己面前又能算个什么东西?
   刘氏独个儿在屋里转来转去, 越想越怕、越想越狠毒。她简直迫不及待了……
  
   因为病体初愈, 回到后宫的朱邦?r仍旧是独居一室。二十日夜, 滕妃、郑夫人和往常一样, 向他道别后各自回宫歇息。到深夜子时(即晚上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 正在梦乡中的朱邦?r便被惊慌失措的脚步声惊醒。还没来得及起身,气喘吁吁的内侍便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 滕王妃薨逝了。
   这对于朱邦?r来说, 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 他不能相信, 不久之前还在这屋里和自己言笑宴宴的王妃, 居然就在瞬息之间, 抛下自己和年方三岁的女儿死去了?
   看着三岁的女儿一声声地叫着娘, 朱邦?r终于支持不住, 再次倒在了病床上, 气息奄奄。本已一片混乱的靖江王府顿时更加乱了套。
  
  
   即使在朱邦?r悼念滕妃的碑文中, 我们仍然找不到滕妃猝死的真正原因, 不知道刘氏究竟是用了什么手段谋害滕妃的。也许, 是朱邦?r不忍心回忆妻子临终的场景。
   现在我们只知道, 在这一片混乱中, 刘氏最初是将自己暗害王妃的所有痕迹, 都消灭得干干净净的。三天后, 她发现没有任何人对自己产生疑心, 不禁自鸣得意,连对丈夫最后的一丝畏惧都一扫而光了。然而好笑的是, 迷信鬼神的她却又害怕滕妃的魂魄不肯放过自己, 于是便拿出一串铜钱, 让负责丧事的宦官替自己给王妃办一场祭仪, 消弭冤魂的怨气。并且明目张胆地告诉他:“祭文上只消写:‘靖江王府刘氏祭’的字样就行了。我才不肯在她面前自认是妾室呢。”
   老天在给刘氏一副花容月貌的同时, 也给了她一个愚蠢自大的浆糊脑袋。她敢这样胡言乱语, 大约是以为凭着家族的关系、凭着自己身为王府继承人的生母,别人都会畏惮她、不敢揭发她的恶行吧?
  事实证明, 几乎所有的宫女内侍都早已对刘氏深恶痛绝。在这些忠心耿耿的家仆看来, 只有王爷、王妃才是自己理所当然的主人。在他们眼里, 刘氏不过是个没有封号的下等姬妾, 即使生了孩子那也算不得什么。刘氏更没有想到, 自己那些所谓的“心腹”, 也早已对她怀有异心。面对刘氏吐露出的这样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们不愿意、更不甘心将自己牵扯进去。
   宦官们商议之后, 立即将刘氏的言行如实禀报了朱邦?r。
   震惊不已的朱邦?r下令, 刘氏不得参加滕妃的祭礼。并让得力的侍丛们彻底追查此事。真相立即大白: 滕妃的暴薨, 完全是刘氏暗害的。
   朱邦?r没有料到, 贤淑的王妃对刘氏一让再让, 居然会让出了这个悍妇如此犯上作乱的行为来。他发誓要让刘氏付出代价。
  
  

得知消息的太妃们, 跌跌撞撞地被人扶着来到了朱邦?r的寝宫。她们为自己当初轻率纳取刘氏的行为悔断了肠子, 但是说到要将刘氏绳之以法, 她们哀求儿子要三思而行。因为刘氏以下犯上、谋弑嫡妻的行为一旦上报皇帝, 势必将整个王府都牵连进去。
   (按明武宗年间的规矩, 郡王死后儿子年纪尚小的, 由宗室中人代为管理郡王府、掌管王权。等王子长大成人后, 再由王子继承王位。朱经扶死时, 朱邦?r还未成年, 虽然他的嫡母徐氏向皇帝请求, 破例让儿子先继承王位, 嘉靖帝却没有同意。
   可以想象, 嘉靖本人能以藩王身份入继皇位, 却对朱邦?r继承父位一事如此不肯通融, 朱邦?r的心里是不可能没有怨恨的。而我们冒昧揣测, 朱邦?r孤儿寡母, 在叔伯们们当家的日子里, 曾经饱受冷遇, 甚至有遭到他们的暗算之险。‹从末世靖江王朱亨?P的遭遇来看, 这并非不可能›。因此不难想象, 在终于继承王位之后, 朱邦?r对待宗室们的态度, 也就好不到哪儿去了。----因此, 在文献中有他“待诸宗人少恩”, 甚至与诸宗人互相攻讦的记载。同理, 朱邦?r也未必对曾经同为藩王的嘉靖皇帝有多服气。因此在他年青气盛的时期, 就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怨气, 或是向皇帝提出些不合理的要求。所以皇帝和他的关系也就好不了。比如, 他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皇帝提高靖江王府的待遇。嘉靖六年,时年十六岁的朱邦?r刚继承郡王位时, 还向二十岁的皇帝提出, 要恢复早被废除的靖江郡王金印金册。这一切, 都敏感地触及了最高统治者嘉靖皇帝的神经。
  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 金印金册本是太子、亲王才能享有的, 作为旁支郡王的靖江王府, 为什么曾经拥有过这份殊荣呢?
   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首任靖江王朱守谦受封的时候, 因为桂林地属边陲, 朱守谦并不情愿就藩。为了安慰侄孙儿, 朱元璋马秀英夫妇便将靖江王的“银印银册”改成了“金印金册”, 将他封为亲王, 并特许靖江王使用皇太子的仪仗。
   可是到了后来, 太子朱标早逝。早被叔祖父叔祖母惯得无法无天的朱守谦顿时得意忘形, 不但不悲伤叔叔的早逝, 反而狂妄地宣称:“如今国中没有太子, 朱标的儿子朱允?苫故歉鑫拗?小儿, 又身有残疾。而我是朱家长房长孙, 既年长, 又享有太子的一切待遇, 我完全可以接太子的位置。”――结果是朱元璋勃然大怒,朱守谦太子梦未圆, 倒先落得死于非命。等到他的儿子朱赞仪恢复封国时, 靖江王府的待遇便降到了“旁支郡王”的级别。)
  
   朱邦?r继承王位时, 正当意气少年之时, 一心想要做出些业绩, 更急于昭告宗室人等: 自己并非坐享先人遗泽的纨裤子弟。 当然, 我们也并不排除他有些不符实际的政治幻想。总之, 他迫不及待地向皇帝提出了自己“恢复金印金册”的要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24 0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 当时青年皇帝面对的状况是什么: 嘉靖皇帝是以旁支亲王入继大统的。此时他已继位六年, 后宫众多妃嫔却一直没有为他产下一男半女。唯恐后嗣乏人的嘉靖帝因此正急如热锅蚂蚁.
   ―― 前几任皇帝都不过二、三十岁就丧了命, 正是由于三十一岁便崩逝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没有儿子, 坐天下的美差才落到了嘉靖的头上。嘉靖继位后, 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妻子夏皇后的家族都被嘉靖打击殆尽, 以至张太后和夏皇后幽死于冷宫, 正德皇帝本人及其父亲孝宗的祭典礼仪也大打折扣。
   因此, 深知“后继无人”厉害的嘉靖皇帝盼子极其热切: 他固然希望自己比前任皇帝长命, 但也害怕万一再发生类似情况, 落得身后凄凉、惨淡收场。(可是天不遂人愿啊: 婚后十余年嘉靖都没能看见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在他三十岁时, 阎贵妃为他生了个儿子, 刚满月就又夭折了。后来他倒是屡得儿子, 却又频频夭折。到嘉靖四十六年, 他六十岁去世的时候,也仅有一个儿子可以继位。)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祖上曾经密谋纂位的靖江王朱邦?r, 竟然要求嘉靖恢复其祖宗“比肩太子”的待遇, 怎不惹得尚无继承人的皇帝怒火中烧?
   才华出众的朱邦?r虽然只是个“坐食俸禄”的郡王, 但他年青气盛, 并不甘心坐享祖宗留下的产业, 他希望有所作为, 是有一定政治野心的。我们可以看到, 即使在他写给滕王妃的祭文中, 他仍无意间流露出了这一点:“……先是,予极慕汉文后宫衣不弋地之贤……”汉文即汉文帝, 是古人们推崇备至的“明君”之一。朱邦?r以他做为模仿学习的榜样, 那是绝对不合适的。可见, 他是并不以做一个“贤王”为满足的, 他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但是他参与政治的空间已被礼制和皇帝堵死, 他就转而在靖江王国内施展, 严治宗室并干预地方事务。又惹得宗室及地方官员群起而攻之, 并广布他的谣言蜚语。
   关于朱邦?r触怒了皇帝和众官员这件事, 从滕妃入宫三年方得册封, 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等到朱邦?r自己去世的时候, 更是足足等了四年, 才由嘉靖的孙子万历马马虎虎地给他上了一个“恭惠”的谥号。当然这是后话, 朱邦?r并不可能预知。但是现在, 他就要先为自己这些少年轻狂的行为吞下一枚大大的苦果:他心爱的滕王妃被刘氏谋害了, 他却无法为滕妃申冤, 甚至连暗地里处置刘氏都难以办到。因为, 远在京城的皇帝和近在身边的宗室都正在盼着找他的岔。如果将事情始末披露, 则不光是家丑外扬那么简单了, 皇帝或族长都完全有权给他扣上一顶“治家无方”、“嫡庶不分”的大帽子。而朱邦?r此时唯一的儿子偏偏是“悍妾”刘氏所生, 那么两父子都将同时受到惩罚, 皇帝可以趁机把靖江王这一封号改封其它宗支, 甚至于干脆把整个封国都免除了事。类似的事情, 在明代皇族中早已有过先例。这样的后果和罪名, 是朱邦?r可以预料、却不能够承担的。
   太妃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捶胸顿足地哀求朱邦?r, 再三陈述利害, 让他千万不要把滕妃被害的真相昭告天下。
   朱邦?r思前想后, 只得忍气吞声, 为自己、也为列祖列宗及儿女们着想, 放弃让刘氏为滕王妃偿命的机会了。但是做为丈夫, 朱邦?r为自己这个决定愧疚万分;而做为一个男人, 他也觉得窝囊透顶。
   当然, 四百多年前的靖江王朱邦?r不会想到, 谋害滕妃的虽然是刘氏, 真正的罪魁祸首, 还是他这个左拥右抱的丈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妻制度。一个男人拥有众多的女人, 尚且会产生妒意, 何况注定要和别人分享一个丈夫的女人? 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 何况又牵涉到了政治利益。滕氏能够对刘氏如此的宽容,只能解释成先天的性格以及后天的“女德”培养, 再加上超人的忍耐。如果是前者, 她简直是个圣贤; 如果是后者, 则是一个无奈的悲剧。因为对待政敌加情敌, 绝大多数人的手段都会变得异常残忍。从这个角度来看, 刘氏也是这个悲剧中另一个受害者。
   相似的事情, 五年后发生在了与朱邦?r不和的嘉靖皇帝朱厚?型飞稀?
  嘉靖二十一年的十月二十一日凌晨, 紫禁城中发生了“壬寅宫变”。不堪虐待的一群宫女在失宠的宁嫔王氏挑唆下, 想将正在曹端妃宫中留宿的嘉靖皇帝勒死。
   由于叛徒告密, 嘉靖帝没有死成, 所有的宫女都被抓了起来。
   不能杀死变心的丈夫, 就杀死夺走丈夫的女人。 王宁嫔自知死路难逃, 临死前硬把赃栽在了曹端妃身上, 说她是和曹端妃合谋弑君杀夫的。
   而早已对曹端妃妒火中烧的方皇后呢? 她明知曹氏冤枉, 仍旧趁皇帝昏迷不醒的机会, 将端妃也打进了“轼君”的名单中, 并迅速处以凌迟极刑。这样惨烈的刑罚, 居然由两个女子同谋, 施行在另一个娇柔的无辜女子身上, 令人不寒而栗。
   凛烈的寒风中, 曹端妃作为主谋, 被施以千刀万剐的酷刑。眼看情敌惨死,王宁嫔直到临刑时,都掩饰不住满脸的笑容。
   这一年, 方皇后、曹端妃以及王宁嫔都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这位方皇后, 饱读书史, 更清楚她的前任张皇后当年是怎么由一个宫女起家, 挤走了嘉靖的第一任陈皇后的。陈皇后因此失宠、小产丧命。你想, 她怎么会不时刻警惕, 以防陈皇后的悲剧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方皇后最初入宫时, 受到的封号是“德妃”, 可见她曾经是怎样的温良婉德, 现在居然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戳情敌兼政敌的曹端妃; 而曾经与皇帝恩恩爱爱、为他生育过儿子(此子早已夭折, 这也造成了其母失宠的原因之一)的王宁嫔, 失宠以后, 更是连自己的丈夫都要杀。人事的变迁真是匪夷所思。
   好不容易醒过来的嘉靖皇帝听说宠妃冤死、惨遭凌迟, 几乎立马又昏死过去。他不敢想象端妃冤死时的万般凄苦, 端妃受刑时凄厉的呼号更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但是方皇后救驾有功, 又是正宫皇后,“宗法”的大帽子可以压死任何人, 因此嘉靖即使身为皇帝, 也不能把她怎么样。也真难为这个一向为所欲为的家伙, 暗地里咬牙切齿, 表面上还得重赏皇后、并宠幸于她(这可是正宗的同床异梦)。
   嘉靖皇帝为心爱的女人报仇的机会, 直到五年后才在同样的冬天来到。皇后住的坤宁宫突然起火, 忍耐早已到了极限的嘉靖皇帝坚决不肯下令救火。方皇后就此被活活烧死。(也有说法是嘉靖忍无可忍, 令人暗地里放火的。)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感叹一声: 一夫多妻制下,受到伤害的又何止是女人呢?
  
在妻子死后的日子里, 朱邦?r一直抑郁伤感。妻子活着的时候, 他从来没有发现她在自己心里有如此份量, 现在青梅竹马的王妃猝然离去, 朱邦?r生平头一次感觉到心碎, 并且终其一生不能解脱。虽然作为封建社会的王爷,拥有独占秀色的特权, 朱邦?r仍旧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爱妻,经常向滕妃的魂魄倾诉衷情。
   我们现在可以看见,仅仅两年的时间, 光是被镌刻在石碑上的祭文就有四篇。由此我们已足以窥见他的痛苦之深。两年后陵墓峻工, 在这年(嘉靖十八年己亥)的十二月, 滕妃就要下葬了。从此, 朱邦?r的余生将连王妃的棺木都不能看到。
   倍感凄凉的朱邦?r这年十月为滕妃写下了生平事迹, 特别是详细写下了她逝世的缘故、以及自己无力为她报仇的原因。“……内政窒理, 致妃如此,且悍妾之罪, 又幸有覆庇而获脱谴罚, 岂非天耶? 岂非数耶? 予荼毒之余, 叩地号天, 妃不可复作矣。兹当灵?[当驾窆彼幽室, 痛想德音淑容, 永无相见之期, 肝肠摧裂……”伤痛难禁, 却又无可奈何, 他只能请求老天打雷, 劈死刘氏为滕妃报仇。他在另三篇祭文中还写道:“?|?{好音兮, 鸾凤潜藏;桃李竞艳兮, 兰桂无芳;?P谀得志兮, 谨厚摈弃;鸿鹄远逝兮, 燕雀翱翔。”描述自己的哀伤时说:“念苹蘩其无托兮, 孰以洁宗社之粢盛;痛弱女其何恃兮, 益起夫宫院之悲伤。慕音容其杳杳兮, 茫乎无际;惨忧恩其绵绵兮, 曷为其志。……写情悃以致诔兮, 庶暴白其衷肠。呜呼!兰宫寂寞, 椒阁荒凉。瑶琴绝响, 玉案虚张。宝奁尘暗, 绣户无光。魂弛梦逐, 地久天长。……”署名是: 靖江十代王、哀夫味玄道人。(明朝道教兴盛, 皇室多信奉此。味玄道人, 应是朱邦?r的道号)。署名的意思是: 第十代靖江王、悲哀的丈夫。(虽然朱邦?r是活着当上靖江郡王的第七人, 但是首任靖江王朱守谦的父亲、祖父与曾祖父都在死后得到了朱元璋的追封。照此算来, 朱邦?r已是第十代靖江王了)。
  
   朱邦?r被迫向朝廷隐瞒了滕妃被害的真相, 只称她是“中气”而薨。“中气”, 大约是古代中医对于某些节气对人有损害的一种说法吧。虽然滕氏只是一个郡王妃, 但是年青猝死, 而她生前出众的品德操行又广为人知, 因此太后与皇后都对她深表哀悼, 特地给她上谥号曰“贤”。
   滕贤妃下葬在尧山南麓文山岭。朱邦?r从此只能遥望山峦思念自己的爱妻。
   愤怒而不解的朱邦?r不知道: 为什么老天会宽宥刘氏。他只能安慰自己: 滕氏生而有异祥, 死而有异兆, 也许她是从天上来到人间历劫的仙女吧。
   朱邦?r的生母刘太次妃,一直认为那道从王府侧门冲天而出的白光以及坠落的赤星,是应在后妃丧生上的, 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滕妃的早逝消去了她对自己寿命的担忧。大松了一口气的她也因此对滕妃的女儿和家族格外优待。
   朱邦?r当然觉察不出自己母亲心中那不可告人的念头, 他只看见女儿在祖母的百般疼惜中那如花般的笑靥。
  
   滕妃留给朱邦?r的女儿一天天长大, 朱邦?r的泪眼透过女儿, 又依稀看见了妻子的身影。他对女儿极其疼爱, 以此弥补女儿失去的母爱和自己心中的缺憾。万幸的是, 刘氏的儿子朱任昌, 这个命中注定要继任靖江王的人, 也许是为了补偿, 也许是为了避免父亲的反感与家人的议论, 对这个妹妹也颇为怜惜。这个小女孩长大后, 朱邦?r为她精心挑选了一个如意郎君, 按宗法制度, 出嫁后的郡王嫡女被封为文原乡君, 享受大约等于朝廷六品官员的待遇。
  
   朱邦?r在政治上毫无建树, 中年以后性格更是急燥, 常常引起风波是非。但是对于滕妃的深情, 他从来没有含糊过。虽然由于礼制的原因, 看在儿子的面上,几年后朱邦?r升了刘氏父亲的官, 但是对于刘氏本人, 他却是恨之入骨。
  刘氏与滕妃同年, 滕妃去世的时候, 刘氏也只有二十五岁, 正是一个少妇风情万种的年龄。然而, 朱邦?r再也没有正眼看过她一次, 更不用说恩爱。二十五岁前, 刘氏就已经生育了一儿一女, 而且这一对儿女还是在她二十到二十三岁这三年间连续生育的。但是二十五岁以后, 王室的玉牒上就再也没有了刘氏生育的记载。
   虽然滕妃去世时, 生育了儿子的只有刘氏, 可是在失去女主人的王府里, 主理后宫的却是侍女出身的郑夫人, 朱邦?r活着的时候, 再也没有娶过 “继妃”, 他的两位“次妃”都是在他死后, 由明朝廷依宗法册封的。
   郑夫人诚心诚意地敬仰滕王妃, 疼爱王妃的女儿。这一切多多少少抚慰了朱邦?r的心, 很长一段时间里, 他都愿意让郑夫人陪伴在他的身边, 因此, 郑夫人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
   然而, 郑夫人毕竟代替不了滕王妃, 政治失意爱情破碎的双重打击下, 朱邦?r最后选择了放纵声色, 从此一蹶不振。
  
   “冷宫”,是古代中国独创的事物, 它代表了帝王对后宫女人们身心双重的虐待。在中国, 古代宫庭残酷的夺床斗争中, 曾有无数的女人,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受到了“冷宫”的摧残。对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 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都寄予深切的哀怜。但是对于其中的一小部份, 她们虽然一样被打入冷宫, 却实在激不起善良人的同情心。刘氏就是其中的一个。
   貌美如花的刘氏, 从此就沉寂在靖江王府的宫院里。在一个女人最需要爱与温情的岁月里, 她只能与孤寂为伴, 不断地听说丈夫又有了新欢的消息。这个男人原来真的没有爱过自己啊, 她痛恨自己 ,怎么会为一个这样的男人犯下如此大错 ?
   刘氏活着,丈夫近在咫尺, 但是她只觉得自己比死去的滕妃还要寂寞;躺在几十里外陵墓里的滕妃, 却比她还要亲近丈夫。
   刘氏被闭锁在清冷的庭院里, 穿着旧衣, 吃着粗陋的食物, 连从前侍候陪伴的奴婢也不再有了, 只剩恐惧与寂寞与她为伴。这一切, 令本就狂燥不安的她几乎发了疯。她曾经深爱朱邦?r, 现在这种爱日复一日地变成了恨, 日复一日地咬噬着她的心, 却也支持着她一直活下去。她期待儿子继位的那一天, 她恨的女人在她面前死去了, 她也盼望看见自己恨的男人死在自己前头。
  
   滕妃辞世35年后, 朱邦?r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最后一刻, 他仿佛看见自己的滕王妃从寝宫门外飘然而入, 依然是当年清丽温婉的模样。苦苦等待了漫长的岁月, 他终于可以再次牵起她的手了。
   在殿内的人, 只看见朱邦?r带着笑容离开了人世。
  
  
 楼主| 发表于 2004-6-24 09: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在殿内的人, 只看见朱邦?r带着笑容离开了人世。
  
   按照礼制, 王府为朱邦?r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和他的滕王妃合葬在同一座陵墓里。
  
   刘氏简直不敢相信, 自己居然真能够熬到这一天。然而, 当朱邦?r真的撒手尘寰的时候, 她却感到了锥心的疼痛。自从十八岁踏进王府的那一天起, 刘氏的一生都是因为朱邦?r而起伏。为此她谋害了滕妃, 结果是更彻底地失去了他。现在朱邦?r死了, 却还依然要去地下和滕氏长相厮守。
  
刘氏无比的空虚失落, 她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但是争强好胜的她很快振作起来: 她生于世家,从小就因为与众不同的美貌而被家人宠爱,更嫁给了当地最有地位的男人。虽然不幸位于妾室, 但是自己却先生出了儿子。早在诞下儿子的那一天起, 她就发誓自己要当十一世靖江王的生母、要当本地最有地位的女人! 为了这个人生目标, 她不惜谋害了可能会生下嫡子的王妃, 更为此忍受了35年的凄凉岁月。现在, 这个辉煌的时刻终于要到了!
  
   万历四年, 刘氏终于母因子贵, 当上了“恭惠王次妃”。这时, 她的丈夫“恭惠王”朱邦?r已经去世四年了。
  
   册封仪式结束了。深夜, 当白天的喜悦与喧闹都远去, 当衰老倦怠的刘氏一个人面对幽静的殿宇, 她忽然又想起了从前。
   就在这座院落里, 年青美貌的自己曾经和所爱的人有过短暂而甜蜜的岁月。然而, 为了自己和家族今天的荣光, 这一切都被自己轻轻的葬送了。今天, 她终于达到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她却发现这实在不值得她以终生的幸福去换取。
  
刘氏又想起了早逝的滕王妃: 这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女人, 总是象对待妹妹那样温和的对待自己, 甚至主动劝丈夫来和自己亲近。她就那样在睡梦中死去了, 如果她还活着, 也许这35年间, 有她的帮助,自己还能被丈夫原谅和疼爱。更也许、滕妃也并不一定就会生出嫡子来。儿子朱任昌的嫡妻支氏, 不就是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吗?
   在这一刻, 滕妃最后说的那番话, 象电光一样从刘氏的脑中闪过。35年过去了, 一切早已物似人非, 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刘氏这才对滕妃话中的深意恍然大悟。
  
   恍惚中, 刘氏仿佛看见开满菊花的小院里, 有丈夫和滕妃的身影, 他们就象当年一样在花中抚琴吟诗。
  刘氏病倒了。
   一年后, 在寒风呼啸的冬天, 缠绵病榻的刘氏死去了。
  
   刘氏的一生, 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虽然她暗害了滕王妃,一手制造了这场婚姻惨淡悲哀的结局, 但是对照这场婚姻中的另外三人, 她的一生其实更为凄凉 : 对于她那利益熏心的父母家人来说, 她不过是其家族政治投资的一枚棋子而已。否则的话, 一个富足的官宦之家, 为什么非要变着法儿、主动将美貌伶俐的女儿送进王府, 鼓励她去做一个没有名份的姬妾呢? 要知道,假使她万一生不下儿子, 只怕连年老时于事无补的“次妃”封号都不可能得到。因此, 事实上是她的家人将她逐步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杀手, 既害了别人, 也葬送了她自己终生的幸福。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被家族利用作为政治赌注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罄竹难书。刘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这群世上最美丽的生物, 往往被自己最信任亲近的骨肉家人投入虎狼群中, 不是被杀, 就是去杀人, 以换取家族的荣耀。即使是在明朝施行残酷的殉葬制度时, 都有不少的官宦人家, 愿意将自己美丽聪明的女儿毫不犹豫地送进宫室, 做一种政治赌注, 牺牲自由与幸福不要紧, 牺牲性命去殉葬更是求之不得(有女殉葬的家族,往往能得到世袭的富贵)。最惨的是一个叫郭爱的少女, 她不但是美女,也是才女,出身书香世家,因此被选送入宫,册为宫廷女官, 她入宫时皇帝已经有病在身,选妃为的就是冲喜。
   (由于说明了是选“妃嫔女官”, 而不是普通宫女,因此,当时很多人家是主动送女参选的。至于“冲喜”的后果可能会是什么,恐怕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
   结果郭爱入宫仅二十多天,皇帝就死去了,她虽然连丈夫的面都没见过几回,也被迫殉葬, 自尽的前夜, 郭爱含泪写下了一篇自悼词, 托人带出了深宫, 让世人得以窥见中国宫廷这最惨烈的一段历史真相。而她的家族……对不起, 我们找不到一点点他们为之伤感的记录。----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 野心家就等于狠心家。
  
   被家族利用、被丈夫抛弃、被儿女疏远, 仅有的六年家庭生活又陷在狂妒与怨恨中不能自拨. 我们更不能想象, 自幼长在富贵娇纵中的刘氏, 在35年的幽禁生活中, 是怎么面对漫长的时光, 又是怎样在空荡荡的宫室中, 日复一日地 地畏惧丈夫痛下杀手、夜复一夜地畏惧滕妃的冤魂的。这个可怜的女人,她没有得到过任何人(即使是生身父母)的真心关爱, 恐怕只有在做一个天真懵懂的小女孩时, 她才尝过快乐的滋味。

刘氏为儿子的前途立了大功, 却有罪于丈夫。她的儿子朱任昌, 从史书上留下的记载来看, 他颇得父亲的欢心。由此可见, 刘氏被禁冷宫时, 他还在幼年,对生母没有什么眷恋, 等到他成年以后,或为了迎合父亲,或因为确实对生母毫无感情, 在父亲的面前, 他对生母也是闭口不谈、极其冷淡的。否则的话, 朱邦?r不会对他亲近。但是, 如果不是刘氏谋害了嫡妻, 朱任昌也许就没有了继承王位的希望。因此, 朱任昌念及生母的平生时, 感受应该会是复杂的。他为生母另建了一处陵墓, 远离父亲和嫡母的合葬处。
   刘氏墓在尧山西南麓今地区林技校北墙外。
   在刘氏去世四年之后, 她的儿子朱任昌也辞世了, 继任的是他的独生子朱履焘。但是朱履焘命运不佳, 十九岁就病死了。他没有儿女, 身后只留下了一群青春年少的可怜寡妇。
   接替朱履焘当上靖江王的是朱任晟, 他是朱任昌的异母弟弟。他的生母就是侍女出身的郑夫人。朱任晟虽然出生在滕妃去世以后, 但是在名份上, 滕王妃仍旧是他的母亲, 滕氏家族仍旧得到尊崇。
  此后的靖江王传承, 就从朱任晟开始延续。
   刘氏四十年孤寂凄冷的岁月, 只换得了儿孙与母家不足二十年的荣华富贵,自己也只不过享得了一年的虚名。倘若果真死后有知, 她该做何感想呢?
  
   再过了五十年, 大明王朝就覆灭了。靖江王府也变成了大清国定南亲王孔有德的府邸。清顺治九年, 随着孔有德自焚的熊熊大火, 显赫一时的靖江王府也随之烟消云散。
  
   王侯将相、美女妖姬尽归尘土, 曾有过有功名利禄与纷争也已随风飘散。如今, 只剩清冷的尧山荒陵, 在为那段悲伤的爱情默默寂守; 只剩下史籍中的片言只字、青苔斑驳的几堵残垣, 供后人凭吊与揣想。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