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6-24 09: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靖江王妃 (转贴)进来看看吧,故事很精采的
但是刘氏没有想到, 还有更让她头痛的事情跟着来了: 在最初的迷恋之后,朱邦?r渐渐觉得, 刘氏并非如她的外表那么的讨喜。俗话说“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刘氏本是个刻薄骄纵的大小姐, 在郡王丈夫面前, 要她一直谦恭小心地扮演一个“臣妾”的角色, 真是难如登天。生子之前她还有所顾忌, 等到生出了儿子, 她就很快原形毕露了, 而且还屡教不改, 常把朱邦?r气得头晕眼花。这时他开始怀疑刘氏了, 也重新思索滕妃回避自己的真正原因.
他终于明白, 真正能令自己身心愉悦、有所寄托的, 始终还是温婉体贴的滕王妃。他常常听到人们赞扬王妃的品德, 渐渐地也对太妃们关于王妃“克夫不育”的说法满怀疑窦: 无论在什么时候, 王妃的品行都是无懈可击的; 自己的大病也是在滕妃的陪侍下才得以痊愈的, 她请求殉死时哀伤的神情依旧历历在目;刘氏二十岁才生下孩子, 而王妃当年不过十九岁, 怎么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呢? 自己为了几句听来的话就狠心将她抛在一边, 这样看来,即使王妃当初真的怨恨自己移情别恋,那也是没有错的。 反省之后, 他为自己几年来对王妃的冷落深感内疚, 对妻子的委曲更是心生怜惜。
于是, 当滕妃再一次依礼节来到朱邦?r的寝宫问安的时候, 朱邦?r不顾身旁众多侍从的眼睛, 紧紧地抓住了妻子的手。这时他惊讶地发现,三年后再次牵起这双手, 依然能令自己的心弦颤动。
三年前那个相依相偎, 倾诉衷情的夜晚重新浮现在眼前。朱邦?r头一次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就要跳出自己的胸口。他暗暗地发誓, 再也不要让眼前的可人儿离开自己了。
旧情重温、不断缠绵的结果是令所有人都震惊的: 已婚七年而未育的滕妃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怀上了身孕。这个消息, 令整个靖江王府都沸腾起来。
旧情重温、不断缠绵的结果是令所有人都震惊的: 已婚七年而未育的滕妃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怀上了身孕。这个消息, 令整个靖江王府都沸腾起来。
早已经被认为是不能生育的滕王妃居然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消息令朱邦?r大喜过望。
现代人也许很难理解已经有了儿子的朱邦?r此时的心情, 那都是因为对古代的婚姻制度缺乏了解的缘故。很多人以为, 古人是“一夫多妻制”的, 其实不然。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更准确。妻子永远是只能有一个的。
而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更赋予了嫡妻极为尊崇的权利和地位。在丈夫爱情偏注的情形下, 姬妾也许能在一段时间内, 享有与嫡妻不相上下、甚至超越嫡妻的待遇。但是除非她命运够好、段数够高, 能够取嫡妻而代之, 否则的话, 无论丈夫如何偏爱, 在宗法制度下, 姬妾们只能是代替嫡妻生育的工具而已: 她们只能生孩子,却并没有做母亲的资格, 她们的孩子只能称嫡妻为母亲。嫡妻甚至有对姬妾生杀予夺的权力。悍妒的嫡妻虐杀姬妾事件, 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即使丈夫出面干预,嫡妻逼杀姬妾在法律上也往往不必承担多大后果。因为在封建法规中, 姬妾的地位只比奴仆略高一点儿: 她们未经允许, 甚至不能在嫡妻面前坐下就是一个明证。
这样的事情, 在现在的人们听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是这正是当时的历史事实。嫡妻的权力如此之大, 而当妒火压倒一切的时候, 许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就会发生了。正因为这样,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 就曾经出现过皇帝终身不立皇后的现象。晚唐的几位皇帝都没有册立皇后, 正是害怕立后不谨, 使得皇后利用这一特殊的身份造成皇室的不宁。民间也有类似的范例: 唐朝著名诗人乔知之, 与自己的侍女产生了爱情。然而侍女的身份太过低下, 身为高级官员的乔知之不能将侍女娶作正妻。为了不让嫡妻利用名份虐待自己所爱的女人, 他终生再没有聘娶妻子。
(嫡妻的身份与权力如此尊崇, 这也难怪刘氏为此朝思暮想, 想得如痴如狂、想得走火入魔了。可惜的是, 尽管嫡妻如此尊崇, 可是滕妃一心要做贤妻良母, 只知道以宽容之心对待刘氏, 从来没有对刘氏的所作所为提高警惕, 更遑论充分利用嫡妻的身份来压制她了。)
在封建社会, 固然有“母因子贵”, 但更多的时候, 还是“子因母贵”。与生身母亲的身份高低相对应, 孩子的身份自然就分了高低。在嫡妻所生的子女们(嫡出)看来, 父亲姬妾所生的兄弟姐妹们(庶出)的地位, 自然也就比佣人高明不了多少了。即使是在极其重男轻女的古代, 嫡出女儿的待遇, 都往往是庶出儿子们所不能享受得到的。中国古代的汉族帝王们, 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更将这一制度发扬光大: 一律优先考虑正妻生育的孩子。即使夫妻感情淡漠, 嫡子女的地位仍旧是不可动摇的。
----正因为这样, 历史上就经常出现帝王们放弃已经长成的、智勇双全的儿子, 去册立一个平庸无能、甚至还是襁褓中婴儿的儿子为皇太子的情况了。无它, 盖因此无知小儿乃是“嫡出”:大老婆生的也。
在如此严格的宗法制度浸淫之下, 当时的汉族男子, 即使已经儿女成群, 只要自己的嫡妻未能为自己生儿育女的, 都会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够完整, 甚至将此引为人生的一大缺憾。
现在, 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 朱邦?r得知自己心爱的妻子将要为自己生育儿女的时候, 那份欣喜若狂的心情了。而对于太妃们来说, “滕妃怀孕”这一不争的事实, 就已经从根本上推翻了关于她“不育克夫”的非议。太妃们的态度立即来了个大转变: 嫡妃能够生下继承人, 这也是她们心底热切的盼望。
朱邦?r的欣喜若狂、王府上下对于王妃腹中胎儿极度的关注、太妃们对滕王妃超乎寻常的倍加关爱, 这一切对于还沉浸在自恃生子有功而得意非凡情绪中的刘氏来说, 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她没有想到, 三年过去了, 朱邦?r仍旧对滕妃不能忘情;而更为巨大的打击是: 滕王妃腹中那个尚不知性别的胎儿, 给王妃带来的宠注, 居然就超过了已经生下儿子的自己! 这使得刘氏越发地气愤。
因为同姓又同是妾侍出身的原因, 虽然沉浸在将要再做祖母的欢喜中,一向偏爱刘氏的刘太妃倒还记得安慰安慰刘氏。
但是对于怒火中烧的刘氏来说,刚刚看望过滕妃的刘太妃此时的安慰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她忍不住抱怨起来:“当初, 不是你们说滕王妃不能生育的吗? 现在好啦, 她就要给你生一个正宗的孙子啦, 早知道如此, 你朱家当初干嘛硬要娶我来呢?”言下之意, 若不是当初王府变着法儿娶刘氏的话, 凭她的相貌家世, 完全可以在别人家明公正道地做个大房正妻, 怎么至于在王府里做个小妾、替别的女人生孩子? 而这个女人居然自己也能够生养, 刘氏这个小妾就更是做得划不来之至。
刘太妃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 却换来了小媳妇如此一番抢白。登时气得说不出话来。
刘氏话一出口, 就知道自己惹了祸。但是她知道补过倒还是小事, 现在她和她的家族所一心盼望的, 就是滕王妃千万不能生出儿子来。只要自己的儿子还是王府的独苗苗, 丈夫和婆母们就还得对自己忍让三分。与此同时, 她埋怨秦得为什么不把谗陷王妃的真相早早告诉自己? 既然王妃原来是能够生育的, 那么就千万不要再给她机会了。
趁着王妃怀孕养胎的时机, 刘氏向滕妃陪罪致歉,请她原谅自己, 替自己向丈夫说说好话. 并收敛了自己的脾气,打起精神再次向朱邦?r百般献媚起来。
而不疑有它的滕妃, 就象从前一样, 劝说丈夫与刘氏和好,并主动将丈夫送进了刘氏的宫中。
滕妃十月怀胎, 这几个月刘氏简直是度日如年。等到滕妃生产的时候, 刘氏更是迫不及待了。她不顾嫌疑, 亲自出马到王妃的寝宫附近打探消息。当她得知王妃生下一个女孩的时候, 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
滕妃怀孕的日子里, 刘氏的言谈举止非常谨慎, 现在王妃生了女儿, 而自己又再一次怀了身孕, 刘氏顿时又趾高气扬起来。满心指望再生一个儿子的她, 便将王妃生女的事情当成笑料, 人前人后都加以凌辱诬蔑。
这次刘氏得意忘形得实在太过份了, 因此很快就被侍从们辗转禀报给了朱邦?r和滕王妃。夫妻俩这才恍然大悟, 明白了后宫中及自己夫妇间诸多是非的来由。但即使如此, 滕王妃仍旧对刘氏以礼相待, 态度和从前没有两样。宫中人都非常佩服她居然能够有如此雅量。
可是朱邦?r却对刘氏奸诈的行为感到愤怒。
朱邦?r是一个在宗法礼教中长大的汉族男子。他虽然曾经长时间地迷恋于刘氏的美艳, 但对嫡妻仍旧极为敬爱。以前他曾经以为妻子难于生育而疏远了夫妻关系, 但现在谣言已不攻自破: 王妃为他生下了一个健康美丽的女儿。嫡长女的降生, 带给朱邦?r的欣慰一点也不亚于刘氏所生的庶长子。女儿的降生弥合了他们的爱情, 对他们夫妻而言, 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好不容易才当上母亲的滕妃, 更是对盼望已久的宝贝女儿无比钟爱。
朱邦?r殷切地期盼, 品德出众的王妃很快就能为自己生下一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嫡子。他更不能忍受刘氏污辱自己倾心相爱的王妃, 所以刘氏狂妄的言行对他来说是不可原谅的。
朱邦?r简直不能相信, 自己曾经惑于美色, 与这样一个粗鲁卑鄙的女人同床共枕, 还让她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家尚不能齐, 更遑论治国的大抱负? 羞愧之余, 他更感到强烈的愤怒。于是, 他开始冷淡刘氏, 并且把刘氏的儿子和其后出生的女儿一起交给滕妃抚养。从此以后, 政务之余的朱邦?r只在滕妃的宫中流连,弄儿嬉女,享受家庭之乐。
善良的滕妃即使在这种时候, 也没有忘记小妾郑氏。因此, 第二年郑氏也生下了一对孪生女儿。
郑氏的女儿刚降生, 朱邦?r就立即向嘉靖皇帝上表, 请朝廷册封郑氏为诰命夫人。嘉靖十五年(丙申)三月初一, 朝廷的诰封诏书下达, 侍女出身的郑氏被封为一品夫人, 顿时身价倍增。
按照朱明王朝的家训, 亲王、郡王的姬妾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只有当她们生育子女之后, 才可能由她们的丈夫酌情向朝廷请封。每位王爷的姬妾群中, 受册封的人数也是有限额的, 因此并不是每个生育儿女的姬妾都能够得到名份。甚至有很多女人直到死后, 才得到正式的称号。
现在, 在同样生育了子女的两位妾室中, 朱邦?r仅仅为郑氏一人请封。这一举动, 再明白不过地表达了他对刘氏的不屑。他也借此警告刘氏:在三个女人中,她是最后一个来到他身边的,更是身份最低下、最不得宠爱的一个。她应该明白先后次序, 再不得对王妃无礼了。
郑氏成了诰命夫人!这一事实象响了一声雷, 震得刘氏头晕目眩: 自己出身名门、美貌无比, 被王府大礼迎纳, 更为王府生下了唯一的王子, 无论从哪一条看, 刘氏都一直骄傲地认为连王妃也比不上自己。可直到这时, 刘氏才发现,自己太高估了自己的实际地位了。在丈夫的心目中, 别说王妃, 就算是王妃的郑侍女, 都比自己要重要得多。刘氏顿时感到羞辱难当。这不仅令她无地自容, 更令她嫉妒得要发疯。
哎, 朱邦?r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他并不善于处理家庭关系, 他这种明显警告与鄙视刘氏的作法, 非但不利于家庭, 反而是一贴关系恶化的催化剂.但我们又不能苛求他, 因为这个时候, 年青的郡王只有二十二岁. 要是在今天,恐怕连一个女朋友都还对付不了呢.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 朱邦?r的爱情其实一直都仅专注于滕王妃一个人。至于刘氏, 他只是在这个美貌女子的身上获得情欲的满足而已。在这场四个人的婚姻里, 互相爱慕的只是朱邦?r和滕妃, 刘氏和郑氏仅有付出她们单方面爱情的权力而已。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
然而同样的事实, 摆在出身低贱并且崇拜滕妃的小婢女郑氏面前、以及摆在出身富贵享尽娇惯的大小姐刘氏面前, 所产生的后果就差之天渊了。郑氏恪守姬妾的本份, 就如一株小草, 如能得到护花人的一缕眼角余光就已无比满足; 而刘氏从小就是刘家花园中最大最娇艳的一朵花, 她不能够容忍有人比自己更得丈夫的爱怜, 更不能容忍在王府里居然还存在着一朵比自己更夺目的牡丹。
早在入宫以前, 刘氏就认为滕妃是自己强劲的竞争对手, 而现在丈夫没有册封自己, 刘氏推己及人, 更觉得滕妃的温雅大度一定是在做假了。她想不通: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对竞争对手真心关怀呢? 她只不过是想用这种手段, 从自己这里抢丈夫而已: 现在自己不就是输了一仗了吗? ――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 滕妃的善良、克己是刘氏不能够理解的。滕妃的宽容在刘氏看来,简直成了一种更大的侮辱。
我们现在再来考虑另一种可能: 也许刘氏意识到了, 滕妃的宽容确实是真心的。因为妒忌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没有谁能够将这种情绪十年如一日地控制得如此完美。因此, 刘氏也不得不承认, 虽然滕妃许多方面不如自己, 但是她有这样的心胸, 就已经比自己更配当一位王妃。
但是, 正因为刘氏有了这样的认知, 她才更对滕妃痛恨不已。每当她看见滕妃那份发自内心的雍容优雅时, 自愧不如的念头便如针尖一般, 在她骄横傲慢的心里狠狠地扎了又扎。刘氏对滕妃的仇恨反而因此层层加码。
不管是哪一种猜测, 结果都是一样的: 刘氏怒火中烧、怨毒深种、直至深入骨髓。总之, 朱邦?r请封郑氏的举动不但没有警醒刘氏, 反倒使得早已心理失常的刘氏越发地行为疯狂起来。
刘氏压根没有想到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也不再试图挽回丈夫。她和许多发现丈夫变了心的女人一样, 只知道痛恨负心的丈夫,仇视那些勾走丈夫魂魄的“狐狸精”。由于所有的子女都抚养在滕妃的身边, 孩子们都自然地亲近慈爱的嫡母。这使得刘氏感到儿女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她连儿女的前途都抛到了一边, 连从前的一点伪装都不要了,只想着怎样报复、报复、报复。
预感到大事不妙, 刘经和秦得提醒刘氏不要过于露骨, 要为家族的将来着想。但是刘氏已经听不进去了: 她只是一个占有欲强烈的普通女人, 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投机家, 嫉恨已经蒙蔽了她的心窍。
她利用每一个机会, 讽刺滕妃与郑夫人微寒的出身、并嘲弄朱邦?r----从天花的魔掌中死里逃生的朱邦?r, 脸上无可避免地多了许多疤痕, 俊朗的外表大打折扣,已无复当初翻翻美少年的面貌。这当然也成了刘氏不会放过的讥讽内容。
一时的口舌之快, 带给了刘氏片刻报复的满足, 却彻底地毁了她的生活。
刘氏的行为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不光是侍女宦官们对她敬而远之,就连从前对她偏心的太妃们都开始疏远她了。这使得刘氏越发地愤愤不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