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745|回复: 1

[转帖]新世纪的迈步-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30 14: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世纪的迈步-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有感
作者:言恭达  时间:2004-3-29    来源:http://www.chinesegz.com/index2.asp
   发展中的成熟
      接受美学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件书法艺术作品的完成,不仅包括书家自身的创作,还关系到读者的赏析“更多地象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引入瞩目的八届国展评审已落下惟幕。这届国展,对当代中国传统书法的弘扬与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力与影响力。其特色与价值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引领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创作导向。国展反映时代,反映正在定人多元格局形成多元文化的中国当代社会,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所承载的大众心理及审美理想。国展清晰地表述;了当代书坛主流文化所内蕴的现代人文精神的美德、美性、美态与美质。国展为当今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审美定位作出了很好的注释,同时也消解了人们对“中国书法向何处去?”的迷惘与困惑。无可非议,国展是繁荣当代书法篆刻艺术,推出精品,推出人才,提高艺术创造力的很好课堂。新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物质、制度、观念三大文化层面的改革,中国的发展将引导社会确立一种主导价值,即高扬科学理性和现代艺术精神。作为国展的第一要义,即引领当代中国书坛艺术创作审美导向。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和主席团工作职能的首选课题。“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其核心乃是确保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导向的科学理性。八届国展的成功举办,是新世纪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首次最高层面的群众参与面最广的书法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有机融合的国家级展览。事实证明,中国书法家协会是有能力有胆魄引领当代中国书坛的主流文化,中国书协在事业的发展中不断地迈步,在成熟。
      申办机制与评审机制的成功改革。20年来,人民常期盼着中国书坛新秩序的到来。那么建立新秩序的关键何在?其要旨之一是展览机制的改革。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八届国展,在以往国展组织实施的基础上有了大步推进。其一是按照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和市场运行规则,实施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申办机制改革。其二是评委产生改聘请制为选举制;评审分书体投票,强化专业与权威;获奖候选人现场测试。文化素质考核,公开亮分等一系列评审机制改革。公正处工作规范、严格、到位。展览申办的竞争力、评委推举的合理性、审美导向的科学性、评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开启了国展申办评审的先河,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引导意义和实际收效。这体现出中国书协“在创造中继承,在改革中推进,,的工作新思路。作为承办方的陕西省各级领导与同道,将弘扬书法艺术与中央开发西部战略,推动西部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结合起来。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书法事业的忠诚和敬业。一件作品,评委在审美理念、价值取向上的取舍评判,对其作品的艺术本质与表现技巧的把握与认同,以及对作品中潜在美学要素的综合梳理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评审机制的改革,公正、权威均是相对的。作为一种没有经嘘可借鉴的全新尝试,八届国展改革举措的实施中还会有不周,这也很正常,相信以后会进一步完善。
      艺术作品风格的多样与统一。如何评定艺术作品的优劣? 国展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去年八月在西安召开的八届国展宣传工作会议上,张旭光副秘书长代表中国书协分党组作了有关遵循书法艺术创作规律的讲话,十分精辟,道出了书法作品评判标准的答案。国展评选出的作品,应是坚持历史的传承性,技法、形式、风格三要素均为良好的,以善于抒发自我情性、唤价值取向是正确的,选择是合理的。它的结果是不会让广大;作者去揣摩这次书坛“刮什么风?”当代人们生存状态的扩展与延伸以及随之而来艺术审美的多元,传统书法的基本存在形态在现阶段的“语境,,中往往呈现出情趣的弱势,客观要求书法艺术在传统艺术语言上孕育出新的视觉图式,觅求新的笔情墨趣。观念上调整视角,保持与时代的谐调感,这就便当今书法艺术;意”的追求和“韵”的表露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流派的多元,风格的多彩,写意性的凸现,这是本届国展作品的明显特点。这预示着准承传统,鼓励创新,弘扬书法艺术本体精神有了新的拓展。
      误区里的悲壮
      新世纪的社会心理是向往新奇,张扬个性。当今书坛是写意、写心、写个性、写我神的时代。“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的审美尺标将强化。书法家不会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和谐与理性,开掘中华民族深层的本能之质,追求更多的开拓、强烈、抒情,更多的意趣韵味,碑帖结合,风格各异。大一统于艺术创作并不好,百花齐放的原则是切忌用同一标尺去裁剪。艺术创作需要长期的技巧法度训练和对传统精深的把握。眼下,“为古人奴”的作品毕竟仅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步。“得鱼忘筌”,广大作者努力追求着具有新意的作品,它既有经典传统又具出新变化;既有历史的沉积,又具个性的张扬。其艺术作品特征则是:既显功力,更赋惰性——“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以意境创构为终极追求的书法艺术,是人学。所以古人强调“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贵自然,毕竟需要成熟的技法来支配。冯班《钝吟书要》云:“本领极要紧,心意附本领而生。”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新颖奇胜,形式罕上,无异于买椟还珠,“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运。”这是一条中国书法艺术规律。纵观国展评审中不难看出有些作者己走入了一个误区:重形式、轻内涵;重趣味、轻线质。他们注重空间分割、章法营构,一味强化作品的外围形式对读者视觉所构成冲击的展厅效应,而却丢失了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内核一一笔法对艺术本体的质的支撑,这笔法的场弃与气息的低俗便是当今书法创作态势中存在的文化失范现象。书法发展的市俗化倾向还在蔓延。以篆隶为例,“涩行”是基本笔法之一。不少作者由于审美心理简单粗糙,远离了雄深苍浑的秦汉气息,漠视古人告诫的“逆势涩进”、“裹锋绞转”、“中实沉涩,等创作指要,任笔为体,任意夸张,拖,描、擦、刷的用笔,其结字随势扭曲,率意造作;用笔忸怩作态,浮躁剽狠,或“逸笔草萆”,扑朔迷离,用墨花俏突兀…扁,薄,滑、轻、尖的线条,致使线性的软沓、线质的次劣,线态的;         低俗,貌似成熟:病态十足。犹如刻意化装的“明星”,缺乏创作理论支点和文化诠释。他们不仅对笔法处于朦陇状态,而且对形式的理解也处于直觉阶段。非“自觉”的书写或制作的技巧掩盖了“写的不足,这实际是对艺术本真的冷漠,对虚假矫情的导拔。
      自古以来被奉为圭臬的创作心态是“无意求佳乃佳”。以平常心进入书法状态就易发现崇高、典庄的真味、本味。笔法历来被认为是书法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技法。从唐,张怀璿的“夫书,用笔第一”到宋黄庭坚的“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到元·赵孟烦的“书法以用笔为上”,历代书家无一不重笔法。用笔法的原则,王羲之巳说得十分明白:“若不端严手笔,无以表记心灵。”笔法的扬弃与漠视,必然导致气息的粗俗、甜俗、低俗甚至媚俗。书法作品“以境界为最上。成为谎言!
      诚然,由于“展厅文化”的驱使,运用自己对艺术的感知方式,以强化视觉审美效果,传递、阐释形式建构的新鲜感与趣味性,这种视觉形式至上的创作倾向有它的合理性,形式创构有它的前瞻性。但是,在充满喧闹与竞争氛围滋生的浮躁心态驱使下,求新求变的视野与思路仅仅限于形式建构的转换与更迭,而并未进行深层次的书法文化精神的开拓,导致形式建构的变革最终成为失去内质的苍白、浅薄的躯壳。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本已具备相当功力与个人风格的成功作者,却“火气”十足,忘却了艺术规律,争奇斗怪,比拙竟丑,急欲表现新的自我;或改弦易辙,纵横捭阖,择“时尚”而亮相,这不能不说是十分可惜的。君不见,数年来某些所谓“以丑为美”的“流行创作”,曲解了古人“王求不工”的内质,最后只能是“过尽千帆都不是”。
      二十多年来中国书法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书法人文精神的重建,这是当代书法家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一种艺术理想。当代书法家只有对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富有独具批判的精神,区分美丑,认识自我,才可能在时代的转型期担负起净化、发展的历史责任。时代需要精品。精晶意识是人文精神重建的终极关怀。精品应蕴有传统的经典法则,特定的时代精神和独具个性的创造。对趣味和形式的迷恋与追求,忽略了笔法与气息这一书法本体特征,这对书坛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它将把当今浮躁的书坛引向误区,使原本书法功力不够深厚的作者由于急功近利而走向追求形式的另一极端。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书坛这样一种现实:悲而不壮,伟而不大!
      成功后的反思
      从征稿作品的书体层面来剖析。本次展览人展和获奖作品中相比,篆隶显得弱了些,尤其是隶书,动人心弦之作很难看到。沉稳雄浑的大字作品亦不是很多。这是值得深思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创作理念完整,有思想、有分量的探索性作品基本空白,作为国展的全方位、多样性这不能不是个缺憾。
      从投稿的作者层面来排列。本次展览和“兰亭展”有类似,占相当比例的多年来已在当今书坛有成就的资深的或有实力的老作者,甚至好多代表性书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投稿,这直接影响了作者层面的丰富性和高晶位。当然,也有一些资深的老作者或国展获奖者名落孙山,是作者的创作思维定势,创作水准滞后,还是评委审美理念的差异?
      从征稿作品的文字层面来看待。错字现象严重,字法混乱,繁简混杂。尤其是篆隶,有的作者没有遵守中国汉字发展规律、造字规则和历史上文字演变中约定俗成的文字形态去取法、去创作。如写小篆,好多字在《说文》中没有,可按历代约定俗成的“通借”字来创作。例:“澹泊”应从“心”为“儋泊”;“斜阳”应为“余阳”;“疏影”之“影”应通借为“景”等等。写隶书碑版必须“透过刀锋看笔锋”,先将汉字造字结构的来龙去脉弄清,而且必须按从篆向隶演变的文字规律写得规范,不然看起来“依样画瓢”,实际误笔不少。不少作者喜写秦汉简书及楚简文字,也同样要借助工具书认清字法。要知道古代书手由于各种原因错讹不少,学书者千万不能“以误画误”。以上种种问题警示我们的作者要深化文字学等书外功夫的学习与训练。
      从展览的后续效应来展望。加大全国展学术后应的能量,已成为!书法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中国书协应组织更多的专家、学者对展览机制的改革与展览环节的运作以及艺术作品本体要素,尤其是对展览作品的风格走向与审美价值·,创新表现与历史贡献进行全面的剖析与评论,以更丰富展览的学术性和人文价值,并为人展和非人展的作者带来理性的认知与深层的思考,使书法从小文化走向社会大文化,拥有更广泛的受众面。中国书坛应提倡真诚!、客观、严肃的书法批评,也鼓励反批评。营造真正的艺术批评氛围同样是中国书协一项重要职责。我们要避免出现“展览至上主义”那种不正常现象。但要使全国广大作者明白:展览是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使国展逐步走向完善,是全国书法界的共同责任。
      客观地说,本次展览的评审工作是及其严肃和相对公正的。中国书协的领导和评委们都以高度的责任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为评委,他拥有的不是“权力”,更重要的是公心,是责任。平心而论,评委们都是以认真、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件作品。尽管评委的组成存在着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与阅历,不同审美体系的相异性,却有着“包容”与“创意”的同一性。毕竟如此庞大的国家级展览评审是项十分繁冗复杂的工作,评审工作中的缺憾和不周难免。然而,任何不负责的猜测或议论与脱离实际的批评,都不利于当今书坛大局与大势。我想,如同国展的评审持有“宽容”一样,广大作者对国展的组织者和评审者也需要抱有相对宽容的姿态。一个国展引起多种议论与评述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不重视它们的社会效应与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书协这一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组织形态,我们是维系它,扶持它?还是分离它,削弱它?这绝不是一个纯学术观点。而是一个艺术家的社会生存态度,一个艺术家的人文品格与品位。人文亲和是一个人民团体是否具备凝聚合力的主要因素。每个艺术家在苦苦追求书法艺术本体价值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应有的社会职责。
      诚然,国展并非是检验当今书法家艺术水准的唯一试金石。国展的人选或获奖,不可否认存在机遇与运气。对于国展后的自我创作审视,每位作者更应冷静、清醒与客观,以坦然、平和的心态进行自我调节,以建构强大的主体人格。国展是为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家搭建一个展示自己艺术作品的平台,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出入这个艺术空间,遵守艺术规律,按照个人审美取向和文化价值,去交流、去补益、去完善自己。国层展出的是艺术作品,弘扬的是现代艺术精神,提倡的是现代人文关怀。有人说“当今国展,实力派书家的弃权,预示着中国书坛的成熟。,这话似乎太偏执了。不要忘记,被誉为当今“实力派”的书家,不也就是在一次次国展中亮相而享誉书坛的吗?
      我们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比起前人与父辈们,我们是十分幸运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理应创造出各色灿烂的时代文化。全国书坛要多一点新时期的人文关怀,化诘难为宽容,改排斥为交流;变冷漠为理解,在当代大文化背景的基本层面上,寻求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文化价值与跨度的统一。孔子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一以贯之,这是人生的大境界。让我们以大胸怀、大气度、大境界去迎接新世纪中国书坛百花争艳的明天!
发表于 2004-4-14 14: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新世纪的迈步-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有感

不少作者由于审美心理简单粗糙,远离了雄深苍浑的秦汉气息,漠视古人告诫的“逆势涩进”、“裹锋绞转”、“中实沉涩,等创作指要,任笔为体,任意夸张,拖,描、擦、刷的用笔,其结字随势扭曲,率意造作;用笔忸怩作态,浮躁剽狠,或“逸笔草萆”,扑朔迷离,用墨花俏突兀…扁,薄,滑、轻、尖的线条,致使线性的软沓、线质的次劣,线态的;低俗,貌似成熟:病态十足。犹如刻意化装的“明星”,缺乏创作理论支点和文化诠释。他们不仅对笔法处于朦陇状态,而且对形式的理解也处于直觉阶段。非“自觉”的书写或制作的技巧掩盖了“写的不足,这实际是对艺术本真的冷漠,对虚假矫情的导拔。

说得太好了!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