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047|回复: 1

古墨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2 09: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的起源没有一致的说法,《广博物质》说:"墨始造于黄帝之时",这尚待商榷。考据墨志所载:"周书有涅墨之刑,晋襄有墨缞之制,古人灼龟以墨画,则知古者不尽以漆书也,三国时皇象论墨,已有胶黝黑之说。"据此判断,三国时代有盒胶之黑应属不争的事实。《文房四考》:"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摸丸,乃漆烟、宋煤夹和为之。"魏晋时代可以确定有类似今天的墨存在。
    鉴定墨的好坏,一是看色,凡墨色紫光为上,墨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紫光之墨,黯而不浮,明而不艳,泽而无渍,是为上墨。恶墨多有色无光,研之如研泥。二是听声音,好墨手弹发出金石声,博浪之击不能骤碎。醇烟之墨,其声清响;杂烟之墨,其声重浊。
    墨的保存环境不仅要求通风良好,温度湿度不能变化太大,避免自然界硫、氯化合物等污染。适当的温度,约为摄氏20度,相对湿度50%至60%,照度范围再50勒克司(LUX)左右。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册 清 徐扬所画"墨法集要图",由此可以知道古人制造墨的情况。
    早期的发展
    墨的演进,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最初是以漆为墨,其次则石墨宋烟并用,最后至魏晋以后,专用宋烟墨。千百年来,制墨都是秘法私传。因此现在科技日益发达,但是现代机器生产的墨,质量依然不能与古墨相抗衡。
    古墨最有名的是"徽墨",位于皖南的徽州,松林繁茂,墨师云集,尤其自李超、李廷贵父子,落居此地,促使徽墨名闻遐迩。
    早期墨是球形,称作墨丸。其后才出现棒状、板状、饼状等。比较考究的墨在表面细涂金泥,作成龙或剑的图形。上等好墨,坚如角石,年久而光彩如新,斜研薄处,可以切割纸。墨香磨研到最后依然不衰。
    制墨技术传到宋代,,已臻颠峰。特别是宋徽宗,酷爱写字绘画,招纳了很多墨师。当时名师辈出,如:晁李一、张乘道、李世英、潘谷等。明清之后,程君房、方于鲁、曹素功、胡开文等,这些大师的传世精品,盛行至今不衰。
    制墨的主要原料,自古至今都不外乎烟炱和胶。烟炱有采自树脂丰厚老松的松烟,有采自桐油、亚麻子油等的油烟。
    胶的原料是动物皮筋,鹿皮、牛皮、猪皮都可用,配合清凉江泉水,慢火熬煮,可得上品。
    另外还需要配合各种香料和药物,有:珍珠粉、麝香、金箔、朱砂、苏木、蛋白、犀角粉等。作用是防腐、增光、助色、味香,而且经久胶力不散,墨色不退。极品墨造价昂贵,有"墨一两值金一斤"的说法。古之文士常叹"金子易得,良墨难求"。
发表于 2006-11-13 16: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墨的故事

看了确实长见识.谢谢!!!!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