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314|回复: 0

失窃门”上演,全国美展再遭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4 14: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于http://www.cangcn.com/info/yc_zg_001/2010-3-29/1220_59653.htm(艺超网)
失窃门”上演,全国美展再遭质疑
佟莹 《收藏 趋势》 2010-3-29 17:32:00
已评论 标签—失窃  全国美展  查看所有评论
    经过4个月的激烈角逐,2009年12月,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各奖项名花有主。然而就在5年一届例行公事般的展览以一种圆满的方式淡出公众视野时,全国美展长春展区爆出新闻,一件题为《回家》的装置作品找不到了。近几年来,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各种美展上,丢画事件屡屡发生。那么,作为目前国内最高级别的美术展览,爆出“失窃门”,又会引发美术界怎样的反思呢?

“全国美展应该道歉”
    截止本刊发稿时为止,全国美展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和《回家》作者张湘溪的交涉仍在进行当中。应该说,这一事件的发生,让张湘溪一头雾水,主办方的各种解释更是让他感觉莫名其妙。尽管交涉过程已经超过1个月的时间,但是张湘溪仍在寄希望于找到自己的作品。
    在张湘溪同主办方交涉中,主办方认为,即使最终确认作品丢失,确实找不回来了,那主办方本身也没有责任,责任方为物流公司,应由物流公司赔偿,按照物流公司的赔偿标准,将赔偿作者的工本费,主办方可以从中帮助张湘溪与物流公司协调。张湘溪愕然了,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可以用工本费计算吗?
    如果站在张湘溪艺术创作的角度考虑,替张湘溪说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将是时下的流行语——哥丢的不是工本费,是心血!一个艺术家对自己作品融入的感情、投入的心血是不能用多少物质材料来计算的。而提出工本费赔偿方案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中国美术作品价值的权威评定机构——全国美展的主办方,如果对于自己选定作品就是这样一种价值评价的话?全国美展的价值又应该如何评定呢?
    “全国美展弄丢一件作品后补偿艺术家的工本费,这已是一种进步了。”著名批评家程美信在获知此事之后说出的一句话更加耐人寻味。程美信表示,“早年参展作品一概是‘有去无回’和‘去向不明’,从地方初选到最终入选都不例外。”
    不知是不是张湘溪“流年不利”, “失窃门”已经是张湘溪在本次美展中的第二次遭遇“乌龙”事件。此前,张湘溪的代表作是《回家》(即本次在长春丢失的作品),而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他获得优秀奖的作品也叫做《回家》。给人的感觉,仿佛张湘溪始终是在做一个关于《回家》的作品系列。
    然而张湘溪的回答再次让人哭笑不得:“获奖作品的本名叫《四世同堂》,不叫《回家》。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工作不够细致,名字登错了,反正是错了。我也没刻意打电话过去说名字搞错了,没所谓啦,随它去吧。”
    作为此次全国美展优秀奖获得者中的“80后”,张湘溪对于“细枝末节”倒不怎么计较,但最终发生的“失窃门”却再次勾起了张湘溪“痛苦”的回忆。他对记者表示,在他参加美展的初选阶段,就注意到作者作品经常不被尊重,雕塑在展览中被损坏更是时有发生。
    “承办一次大型展览,有闪失在所难免,但补偿不应是霸王条款。”程美信提到了问题的另一个层面,“这个方面应借鉴国外的一些好经验:如参展者与举办方事先形成合约,举办方列出展品规格与意外赔偿金额,以便参展者考虑是否接受。此外,举办方必须跟作品承运单位和展览承办单位达成约束性责任范围。很遗憾,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征稿》中没有见到类似声明,不知作品入选通知书有没有相关条约文件。这起作品丢失事件,双方不能解决只能采取法律手段。”
    这一点恰恰是张湘溪目前正在考虑的,如果作品最终找到了,大家都算虚惊一场,如果真的就此丢失了,张湘溪很有可能最后会陷入到法律的诉讼当中。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作者诉讼中的费用成本,如案件受理费、律师费等,是一笔不低的费用;这还不包括作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胜诉可能)成本。由于作者和主办方具体背景不同,他们的诉讼行为能力并不平衡,这就导致了诉讼能力差的当事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这个作者太宽容了。”著名画家杜月涛在得知了张湘溪的事情后不禁摇了摇头,他认为,“这不是一件作品或者几个钱的问题,也不是作者的荣誉问题,而是对民族文化的态度问题。我们先不论这件作品是不是做得很好,仅就事情而言,这是让我们的美术权威打了折扣。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也知道创作一件作品的辛苦,那不是用几天几年的事情。如果是这种态度的话,我们搞什么艺术啊?主办方应该站出来,郑重道歉。道歉不是针对这个人,这个作品,而是这种事件。”
“全国美展类似国庆阅兵式”
    如果不是“失窃门”事件,也许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会在历史中留下不错的记录,因为本届美展为了与时俱进,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奖项数量砍掉三分之二,本届获奖作品明显减少,特别是铜奖和优秀奖作品有大幅精简。从展区的设立来看,新增了动漫展区和漆画、陶艺展区,其中,动漫、综合材料作品更是首次进入全国美展。从评选机制上看,展区评委会从各展区建成的“专家库”中抽取部分专家担任评委,评委会里中青年成员的比例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从征稿方式上看,本届美展有多个画种采用了面向全国直接征稿的方法,突破了原来各展区分配名额的做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首次设立中国美术奖,其中包括“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
    然而,这一系列看得见的举措却似乎掩盖不了 “作品思路上过于接近”,“想象力、表现力不够”,“符号化、概念化、照片化现象严重”等早已被诟病多年的批评。
    就在美展评奖结果公布之后,“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上,有人就指出:“本届全国美展中有一幅作品是描述农民工写信的,可现在农民工是不写信的,都用手机或去上网,概念是好的,生活不是这样的。这就是绘画的概念化,很概念、很符号。”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说:“看了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展,整体印象有二:一是作品感觉上类似;二是艺术表现力不足。”
    张湘溪也认为:“全国美展太政治化了。我去中国美术馆看完之后,感觉像一个美术学院的毕业汇报展,太标准化、统一化了。很多就是以政治为题材,在技术上或艺术上并不太多去考虑,对于歌颂祖国、歌颂军队、歌颂政府这样的题材,只要技术上过得去就可以拿一个很好的奖项,我觉得这些作品在技术上、思想上都很一般。”
    不过,很多美术圈内人士也表示,全国美展的面貌是其功能决定的。
    “它不是一个画廊,你想画什么就展什么,而是主办者想展什么大家就画什么。它一定是和国家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政策走向紧密结合的,是有导向性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包林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全国美展不可能出现具有不确定性的东西,也不是各路高手擂台献艺的地方,而是以分组赛的方式层层选拔,最终为获奖者和提名者在国家美术馆举办的‘阅兵’庆典。犹如国庆阅兵式从东走到西,需要多少时间、多少方步,都需精确计算。全国美展的方阵以材料种类划分,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庞大的受阅队伍,这得归功于全国美展至上而下的高效组织能力,之所以能产生技法越来越娴熟的方阵式作品,这得归功于多年未变的评选机制。这是一种类似于全运会中体操、花样滑冰或跳水类项目的评比模式,所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随意涂抹、形象古怪或具有不确定性的作品即便保留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也不可能入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美展技法、尺幅、题材、形式大都如此雷同,这是政策导向和评选机制所决定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苗再新,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1994年《师生》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1999年《热血男儿》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2009年《雪狼突击队》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
    他表示:“有人看不上这个展览,认为这个展览太官方,太弘扬主旋律,想搞另类很前卫的东西;还有一种是资历很老了,对这个不重视了;当然也不排除送了作品也选不上,干脆不参加,以此为借口的。全国美展的作品题材、内容,也是有所掌握的,不可能什么都上,象一些表现对社会制度不满或者迎合西方价值观的一些东西。”
呼唤“有文化”的全国美展
    特殊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今天全国美展的基本风貌。对于接受全国美展的人来说,全国美展体现主流价值观,水平毋庸置疑,其参展作品也是当之无愧的精品。
    苗再新就认为:“现在有一些前卫的作品,主要是在观念上另类,特立独行,从技术本身并没有多高。全国美展在技巧上能代表全国最高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
    孔新苗则指出:“全国美展在表现精神方面有他不可替代的色彩和功能。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就是汇集感人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表现那个大家已经清楚的‘内容’、‘价值’。全国美展形式并不妨碍优秀作品的出现。如同《阿凡达》,用那个千古不变的俗套故事口袋:情感战胜贪婪;善良战胜残暴;自然战胜科技;爱情战胜一切……来装载奇异惊人的现代电影奇观。”
    然而,对于排斥全国美展的人来说,以主旋律思维导致的模式化有悖于美术创作的精神,全国美展的技术型“精品”也算不了什么。
    程美信说:“作为官办美展,全国美展的公开宗旨就是要弘扬主旋律。第十届美展10个金奖绘画作品中,有4个是解放军题材。不是说解放军题材不能表现,而是从其题材风格看,全是老生常谈,是为主旋律而主旋律。本届美展的11个金奖绘画作品中,解放军题材虽然只有两个,但它相对于金奖总额仍占很大比重,主旋律作品仍是大头,剩下是副旋律的甜美情趣。从这样的作品构成不难看出,全国美展的艺术标准无法代表当代中国艺术水平,只能成为一种令人尴尬的文化现象。”
    至于所谓“精品”,程美信指出:“用‘精品’这一概念衡量艺术作品不完全准确。‘精品’是指精心制作的上乘作品,通常不会越出材质和工艺的技术范畴。但是,用‘精品’来衡量全国美展作品则比较适当,因为全国美展基于技法技巧与逢迎。要说‘落伍’,这种展览是体制与艺术水平双重落后的表现。对于很多参展艺术家来说,全国美展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升官发财的庸俗捷径而已,虽然无多非议。目前,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价值观念极度畸形。那些参加全国美展的艺术家,他们有多少艺术真诚和文化良知?从作品中,你能看到把参展作为升官发财的手段,看到重复的陈辞滥调或风雅的虚情假意,看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些作品是彻头彻尾的伪艺术。”
    正是由于价值分歧的存在,全国美展已经淡出了很多美术从业者的视野,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全国美展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正因如此,张湘溪对于参加全国美展与获奖表现得相当淡然:“方力钧在广美做讲座的时候,说他也参加过全国美展而且拿过奖,我觉得不存在冲突的问题。我在全国美展上拿到奖项,我和朋友都没什么特别惊喜。至于对于全国美展的评价,有的人是投了作品,可能评委并不接受,或者他的东西做得没有那么好,然后会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也有一部分人,确实很优秀,全国美展对他们无所谓,他们比我更有性格。”
    包林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全国美展依然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它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在当下的真实状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史绝不仅仅是一份全国美展的获奖名单或图录汇总。尽管如此,此届全国美展还是为我们提供了镜鉴的可能:艺术家只有摆脱语言复制的惯性,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保持本土文化的开放和自觉,由此产生的美展作品或许才能真正反映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才能体现当代中国充满活力的国家艺术形象。”
    论及全国美展的未来出路时,作为画家的杜月涛认为,当前美术圈的最重要问题整体文化的缺失,全国美展只有变成“有文化”的美展才会体现出价值来。
    他说:“现在画家的问题不是不会画,而是他们不懂画。画家对我们的文化不了解,甚至没有空了解,不读书,都是蒙头画画。大多数画家没有时间坐下来看艺术、读艺术,大家盲目想进入中国美协,因为中国美协给他制定了一个杠杠,这个杠杠就是获奖,那么会员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为了得到一张饭票?当年我老师说,你想走艺术这条路,你是想改善生活,还是喜好艺术?如果是为了改善生活,那么我劝你去做个小买卖都能活得很好;如果为了艺术,那么你首先要做殉道者!我们现在要先把古代优秀的文化继承过来,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文化,未来才能以我们为楷模,否则我们走了半天之后,无非做了‘洋奴隶’、‘笨子孙’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