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468|回复: 0

投资古代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4 09: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画自古就与琴棋并列被视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必修课程,书画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一直备受国人的喜爱与推重,历朝历代涌现出许许多多热衷书画收藏的大家。不少封建帝王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清帝乾隆更是不惜重金广搜博取,宫藏秘笈了大量的名家巨迹。一些民间藏家如明代的项元汴,清代的梁清标、安仪周,民国的庞莱臣、张伯驹,当代的王己千也堪称一代收藏大家——他们收藏的书画珍品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可见中国自古就不乏收藏书画的传统。近10年来,随着国内收藏热的兴起,书画再度成为众多收藏人士的宠儿。尤其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设立以来,做为重要的投资品种,书画更是占据了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国内艺术品拍卖业,书画经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公司的总体业绩与成败,所以被视为重中之重也就不难理解了。
  ■内地书画市场的“厚今薄古”现象
  近两年书画行情火爆,成为拍卖市场的一大亮点。许多近现代大师的拍品成为买家竞先追逐的热点,一些重要拍品屡破记录,令人咋舌。如吴昌硕《花卉十二屏》(1650万元),齐白石《山水册八开》(1661万元),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1705万元)、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山水册八开》(1980万元)等,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更是以6930万元的天价刷新了书画拍卖的最高纪录。古代书画升温之快,也令人始料未及。元倪瓒《江亭山色图》(1980万元)、明文征明《溪堂别图》(649万元)、八大山人《鱼》(484万元)、王鉴《仿古山水册》(1265万元),恽寿平《花卉册八开》(693万元)、郑板桥《竹石兰蕙图》(539万元),元鲜于枢《草书石鼓歌》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620万元。
  虽然近两年古代书画有所升温,但是与近现代书画买家众多、成交踊跃的局面相比,尚显逊色,可以说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厚今薄古”现象。造成此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对古代书画的价值、审美与内涵往往缺乏了解与认知,而近现代的书画则不存在时代上的隔阂,更容易给人一种亲近感,在审美与欣赏上更容易得到认同。其二,在真伪辨别上,由于人们更容易见到近现代名家的真迹,真伪判断更有把握,而古代书画的庐山真面买家们往往见之极少,知之不多,所以对古代书画敬而远之,这恐怕是重要原因所在。其三,投资古代书画通常还需要藏家们具备一定的美术史知识,对书画家有较深入的研究,对买家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一些。以上种种原因,便造成了书画拍卖中“古冷今热”的现象。
  ■代书画价值逐步上扬
  但是,随着市场的日益发展,买家的不断成熟,古代书画所蕴含的真正价值将被人们逐渐认知,其价值挖掘与发现也将成为必然。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千百年来涌现了许多名彪史册的书画大家。当然,我们并不奢望买到唐宋两朝的书画,元明清三代均不乏开宗立派的巨匠。如元代的赵孟、倪瓒,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清之八大、“四王”、石涛、“扬州八怪”等可称一代圣手,他们的作品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是近现代书画难以替代的。因此,他们的真迹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投资古代书画无疑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无论机制与监管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制假贩假现象猖獗,赝品伪作充斥拍场,古代书画也未能“幸免”。所以投资古代书画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买假,对投资者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试从十个方面简单阐述:
  一、多看真迹心有底
  一件书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寻找二者差异的过程。欲辨伪必先识真,识真是辨伪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从未目睹真迹的藏家,会对作品的真伪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所以欲投资古代书画的藏家,应想方设法观览真迹。由于古代书画的真品名迹目前大多珍藏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中,所以到博物馆去目睹它们的真容恐怕是提高辨伪水平最有效可行的办法。在国内的各大博物馆中,故宫、上博、辽博、南博珍藏的古代书画数量最多,体系最全,所以多到这些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受益匪浅。对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再回到艺术品市场后,才能做到心中有底,碰到的一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反之,如果未对真迹亲眼目睹,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与了解,而冒然在鱼龙混杂的拍卖市场出手,必将是盲人摸象,为制假者所害。因此多看真迹对投资古代书画不可或缺。
  二、广翻图录熟为佳
  当前出版业十分发达,不少古代书画名家的图录资料十分详尽,很多图录不仅收录了古代书画名家的代表作,甚至连一些珍藏在国外博物馆中的作品也已收录进去,对藏家进行研究与了解颇有帮助。因为观看真迹毕竟受限,所以经常翻阅图录,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记忆储存就显得大有必要。由于目前市场上克隆品较多,许多赝品均是依照真迹图录翻版仿制而成,故熟悉图录对发现这类伪作十分有益。如某公司曾拍卖一清八大山人《月光饼子》(图1),成交价不菲,其实对八大作品稍有研究,或对图录较为熟悉的人,均不难发现此件拍品乃抄袭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所藏《瓜月图》(图2)的一件伪作。而这件《瓜月图》本身也不是八大的真迹,虽然画上钤有几方张大千的藏印,也不过是一件民国仿罢了。拍品与《瓜月图》十分雷同,题款更是一字不差,但瓜仿得极为拙劣,题款书法更不堪入目,完全是一件克隆伪作。如果买家对八大山人作品图录十分熟悉的话,就很容易发现其出处与来历,而不会上当。所以广翻图录做到“眼熟能详”,对辨伪识真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
  三、个人风貌要牢记
  一个书画家能在历史长河中千古留名,必定具有超强的功力与独特的风貌,才可风靡一代,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纵观中国书画史,莫不如此。远的如王羲之之风流倜傥,妍美秀丽;吴道子之吴带当风,婀娜多姿;怀素之连绵环绕,一泻千里;范宽之千沟万壑,山势兀奇;皆为书画史之千古巨擘。近的如赵孟之力倡复古,以书入画;黄公望之诸法俱备,“点”化神奇;倪瓒之枯笔意写,逸士风流;沈周之苍劲生辣,格调高古;文征明之笔法精致,书卷潇洒;唐寅之清秀明丽,才气过人;徐渭之笔墨恣肆,放纵挥写;董其昌之幽深淡远,禅气淋漓;八大之笔势惊人,超然物外;石涛之搜尽奇峰,妙法自然;郑板桥之参差错落,书画双绝。上述众家无一不以自己独特的面貌技法屹立史册,一个画家的画风就如同一人的音容笑貌一样,所以熟悉他们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大有裨益,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书画变迁,流派演变,特别是重点名家做一点研究,对提高辨伪将大有帮助。
  四、代笔作伪应知晓
  欲买真必先识伪,只有认清伪作的面貌才能有的放矢,不被其所迷惑。中国书画的伪作通常有两种,一为代笔,一为作伪。代笔一般是指古代的书画家们由于名气甚大,求者众多,实难应付,一些人便不得已找自己的门生或亲友来代笔,代笔是另一种形式的伪作,只不过它经过当事人的允许罢了。代笔是中国书画所特有的现象,历史上确实不乏其人,如文嘉为其父文征明代笔,赵左为董其昌代笔,罗聘为其师金农代笔等。代笔人与画家较为熟悉又处在同一时代,故仿制水平往往较高,几可乱真,但细加比对还是能找到代笔人的蛛丝马迹。作伪则较为复杂,有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苏州片”、“扬州片”、“广东造”、“山东造”、“开封造”、“后门造”等,全是造假作坊专营假货,水平多粗制滥造,鲜有高超者。而名画家的作伪则非同寻常,大可以假乱真。最典型的是近代的张大千,他既是大画家,也是大藏家,手中有不少历代名家珍迹,他伪造的“石涛”、“八大”,蒙骗了许多藏家,不少至今还被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随着近些年对他研究的加深,一些他仿造的东西开始逐步甄别。至于当代的造假,每每笔墨粗糙,构图呆板,真伪大多一目了然。故了解代笔与作伪的面貌,对投资古代书画无疑十分重要。
  五、方方面面破绽找
  书画鉴定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它既涉及到书画本身,还关联到方方面面,因为在纸张、印泥、装裱形制、名物制度、衣冠器皿,避讳制度、人际称谓等往往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从其中可发觉伪作的马脚。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装裱的格式及用印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联是晚明以后才出现的装裱样式;书画上款中“社兄”、“词坛”是明末清初特有的称谓……了解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侧面判断作品的真伪。当然书画本身内容的正确与否,也是极为重要的。如国内某公司曾拍卖怀素《自叙帖》蜀中本(图3),成交价亦很惊人,不仅在内容上漏洞百出,在字的书写上更胡抄一气。众所周知,怀素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以狂草闻名于世,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自叙帖》是其代表作,书于唐大历十二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4)。全篇使转出神入化,线条圆劲流畅,墨法酣畅淋漓,气势一泻千里。文中用大量篇幅叙述了怀素的学书经历及当代名公对其之赞语,帖中窦御史赞怀素书写疾速之诗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拍品竟篡改为“十万字”,大错特错。此外,“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句中之“龙”字竟写错,草圣居然连“龙”字也不会写,实在可笑!由此可见,伪作总有其破绽,只要细心寻找,终将原形毕露。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