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509|回复: 0

关于正式创设“比较绘画学”学科的构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23 19: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正式创设“比较绘画学”学科的构想
童山雷


  习惯上,任何两种文化相互接触,双方都喜欢比异同,论优劣。绘画艺术也不例外。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绘画史上都是不胜枚举的,尤其以受“西潮”冲击最强烈的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的我国画坛为甚。然而,艺术上的问题,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及社会理论,最好避免简单地作孰优孰劣的价值评判;再则,对于如此一个所涉内容既深且广的问题,又岂是仅凭一种狭隘的感情和管窥蠡测的方法所能够解决得了的?目下“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两相竞促,各国的有识之士,均期望在冷静察析和科学研讨的基础上,站在“现代”的高度,对本国的文化及艺术传统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及至对其进行必要的重建。为顺应这时代潮流,配合各界文化同仁(特别是绘画界同仁)参与这一历史大业,笔者在此特发出创设“比较绘画学”学科的正式倡议,并对其相关问题,作出如下一些设想或说明。
  一、学科基础及主要方向:
  本学科建立在对世界各大文化绘画艺术系统综合认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前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各大文化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所以特在“创设”一词之前冠以“正式”二字)。又鉴于时代之需要和研究者客观所据视点,笔者以为,本国在此学科内所取重点,当应是置于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的绘画艺术之间。
  二、学科建立的依据及其界线:
  当今世界上,凡具有进行比较研究价值和本身具有可比性的“比较类”学科纷纷“应运而生”,这已是毋容争辩的现实。但或有人诘之曰:绘画作为人世间一门技艺性颇强的独立的视觉艺术,是否亦有必要赶此热闹,定要作为仍以“比较”名之的文字符号学科出现?笔者认为这丝毫不应成其为问题。正如“比较文学”与各语种文学创作活动本身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样,此“比较绘画学”所涉及的,也远非是直接的绘画创作活动,而只是一种宏观的比较性的画学理论探讨。既然前者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文化理论中的一个独立类别,而且在文学理论中占据有相当的份量,那么,同样以研究各民族、各地域、各文化绘画艺术异同的后者,在整个绘画理论阵营中亮出一面自己的独立旗帜,当然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而且又因该学科所面对的只是“人类的绘画艺术”这样的问题,所以它肯定是既不同于各类现存的一般画理、画评及画史等具体学科,也不同于“比较美学”这种涵盖面更为宽泛的近于“形而上”的学科。
  三、学科研究的具体对象以及分类标准:
  本学科所比较研究的对象,乃是古今绘画史上各类具有个性的绘画艺术。鉴于这各类绘画艺术自身的外在形式特点和宗教人文内蕴均有章可循,所以亦大致可归属于文化学意义上的大圈。即:
  1、 西方绘画艺术圈,包括欧美各国(含受其影响的其他地理学意义上的地域)的传统及现代绘画艺术;
  2、 远东绘画艺术圈,以中国为主体,包括日本、韩朝、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在历史上被受汉风抚拂的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艺术;
  3、 梵文化艺术圈,以印度为中心,包括所有梵文化国度连同中国的蒙、藏地区的绘画艺术;
  4、 穆斯林绘画艺术圈,包括一切“反偶像”的阿拉伯文化国家及地区的图案性绘画艺术;
  5、 “化外”绘画艺术圈,呈大小不同散圈状分布于世界各地,以黑人艺术和拉美及大洋洲土著人艺术为代表。
  在上述基础之上,若展开论及各圈内种种具体问题,明眼人已不难看出其演绎无穷了。当然在此亦需要作一界定:将同一个圈子内不同国别或民族的绘画艺术作比较——如将中、日的水墨画作比较或者将英、法的油画作比较,这是不能称之为比较绘画学的,因为那分明只是在对同一种绘画形式作更为细致的风格上的考究。
  四、学科本身的具体内容和比较方式:
  “比较绘画学”应是在画学领域内所包括内容相当广泛的一门学科,从各种绘画的基本原理等基础理论到它们的整个创作实践,从画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宗教、哲学及民俗精神到它们各自具体材料和手法的采用,从其总体的题材、体裁、主题或画境到画面上构图、色彩、黑白关系及细微的点、线、面甚至肌理构成方式,从个别画家、特定时代的绘画风格到古今画派的传承对应关系及至整个人类的一部绘画通史,均可根据需要,分门别类,作为研究的内容。再者,此处所提到的每一项内容,也不尽然就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其中有些显然本身就已是所涵甚广的了。比如:所谓某一绘画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就已经包含了它从“呈象”(在某种底质上依赖彩色或者黑白调子显现形象)的初始法则到作为一件件独立完整的艺术品存在所需涉及的全部理性构架。
  至于本学科将会涉及的比较方式,笔者以为似乎应是以下六种基本类型:
  1、 宏观之比。将各大绘画艺术圈作一相互通比,或者以其一为主,余者为客,均作总体性比较。
  2、 微观之比。将上面所谈及的一种或数种具体内容项目,作上一番寻根溯源、访微探幽式的比较研究。
  3、 纵向之比。打破时间概念,着眼于古今绘画史上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不管其是理论上的或者是实践上的,作上一番相对自由的比较。
  4、 横向之比。——这便最具我们所说的“比较”本义,即主要在当今的各大绘画艺术圈中寻找可比之点精考细究。
  5、 求同之比。对各绘画艺术圈探究的目的,乃是为了印证人类绘画艺术终须涉及的一些共同问题。
  6、 查异之比。探讨各绘画艺术圈的显著特色,以便从理论上给以某种观念性的界定。
  当然,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这所谓六种基本的比较方式,说到底也只是为了阐释上的需要和叙述上的方便才一一地划分出来,而在实际的研究操作中,或许其常常倒可能是结合或交互进行的。
  五、学科定义及其性质:
  如上所述,似已可给“比较绘画学”学科作出如下一个定义:
  它是以习惯上公众对绘画艺术的基本看法为尺度,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绘画艺术圈,采取比较的方式,察其异同,究其源流,并预测其趋势的一门学问。
  这儿为什么特别要将“习惯上公众对绘画艺术的基本看法”这话加上,并且还把它作为学科研究方法的一般性尺度,是因为众所周知,绘画艺术发展至今,在某些方面实在是已经很难加以界定了,而要想从理性上认识某一复杂事物,则必须删繁就简,并在一定程度上得依照公众的习惯,即是说,仍然得相对以一种“传统的”甚至是“保守的”眼光来看待它。否则势必会入陷进一种似是而非的怪圈中去。
  至于这学科的性质,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它与“比较美学”有着相当明显的不同之点,即它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上的。以技法方面的比较研究为例,它就可以直接为画家提供另一绘画圈内材料或手段使用上的经验教训或者说参照。当然,在这儿同样又会涉及画理的问题:彼此的“呈象”立足点不同,对方绘画材料和绘画手段之类的东西,无论其优劣,事实上也不可能存在直接进行取舍的问题。
  对这学科的性质,更主要的一点又是,应如何正确地认识它同其他有关绘画理论之间的关系。它肯定是不同于一切现有的绘画理论,这一点,上文论及学科的界线时已澄清了,不提。但在此仍必须为其正名:无论是从哪种意义上来说,它都堪称是一门最纯粹的绘画学问,而并非象现今常有的情况那样,属于在学科和学科之间形成的“边缘学科”。再者,在更加仔细地研究过它的一切之后,人们想必还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它是通过对各种文化中的绘画艺术作全面性的比较研究,揭示人类进行绘画活动的一般规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来,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处于最高层面上的综合性绘画理论学科。
  如图:
  
  比较绘画学
  
  西方绘画圈
  远东绘画圈
  梵文化绘画圈
  穆斯林绘画圈
  “化外”绘画圈
  欧美各基督教文明国连同当今世界相当大部份地区之绘画艺术,以油画为其最高代表
  汉文化及汉文化波及下的东亚和东南亚绘画艺术,以中国水墨画为其最高代表
  一切受佛教、印度教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艺术,以宗教壁画为其最高代表
  阿拉伯文化涵盖下的各国家、各地区绘画,主要实为教、俗生活中装饰性图案
  一切散布于四大圈之外的“原生性绘画”,仍以壁画为其首要形式,且多带神秘色彩
  
  
  
  以上各层次,均可含各自的画理、画法、画论、画史、画评、画家和画派,至若无文字者,则可主要究其绘画寓意及这绘画本身在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创设该学科的意义:
  笔者认为,创设“比较绘画学”这一学科,至少可以概括出这样几种意义来:
  1、 通过对各绘画圈的比较研究,提炼出绘画艺术的最基本的准则,即是说,作为艺术品而存在的“绘画”,研究必须具备哪些最起码的要素。这样,便可以从理性上排斥否定一些强词夺理的“时髦艺术”(如以一空白画幅便硬说是玄妙莫测的画儿之类的)。而这在绘画艺术定义及其艺术价值概念均处于混乱状态的今天,无疑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的。
  2、 同样是通过比较研究而鉴别各绘画圈中的艺术精华(包括作品、作者及史论等),且不妨冷静客观地指出其相对的短处。
  3、 由于开阔了眼界,对绘画艺术的普遍规律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因而对于当代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创新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此外,另有两点亦需认清:一是在各绘画圈之间,无论是整体或局部方面的自发性借鉴取舍原本也并非是不存在,但这毕竟与在明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借鉴取舍有着相当的区别;其二便是因为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越是民族或地域性的也才越是世界性的,——因此,本学科已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提炼“世界绘画”之类的命题。当然,如果说需要预测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发展的大体趋势,且还定要给它安上“世界性的绘画”这个头衔的话,那么,这种新的画,或许大抵会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以西方绘画的基本构成方式(包括质材)为基础,兼取东方艺术的神韵,借助一些“化外”艺术的形式美感,再总以新的、总体应是趋于简约幽澹的观念,然后刻意作上一种既不同于历史传统、又有别于现今常态的手法处理……
  七、题外之话:
  在当今世界文化领域内,任何一门新学科的创立,当然都会引起一场学术上的争论。“比较绘画学”学科肯定也不应例外。笔者预感到人们对它争论的焦点,多半仍将会是类似对待其他“比较类”学科一样,首先即怀疑它究竟是否能够成立——或换言之,即这“比较”本身,究竟是可以自成体系呢,还仅仅只算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关于这点,若有机会,笔者不妨以专文论述。这儿只是稍稍提示一下,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多向思考:“比较”,当其只是处于同一文化圈内各国别之间进行的时候,它肯定只能算是一种方法;然而当其已扩大到不同的文化圈之间,也就是说,事情已经关系到人们基于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导致整体审美观念都迥然各别的时候,它所涉及的,显然已就不仅仅再是一种方法,理应并且已经成为一门气魄宏大的独立学科了。另外,笔者最后再重申一遍:尽管“比较绘画学”这一学科是笔者在此首倡,但是,它的部份原理,特别是其中类似于方法的那一部份,却是自从不同的绘画艺术圈有所接触以来,人们便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的。有鉴于此,所以笔者在本文中几乎已是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本学科不但是建立在对世界各大文化绘画艺术系统认识的基础之上,也建立在前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各大文化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

                         1995年初稿
                         2003年秋毕于江南蜕心堂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