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003|回复: 0

哪一时代的小名家作品适合今天收藏[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9 1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哪一时代的小名家作品适合今天收藏
     
       适合今天收藏的,主要是代和民国时期的小名头作品。原因何在? 是由于明代以前的和50年代以后的小名头作品均不适合今天的收藏。
       说明代以前的小名头不适合今天收藏,是因为从价格的角度考虑。一般来讲,相比于大、中名头,小名头的作品价格都是比较低廉的,但这种比较,乃是就同时代而论。比如说元代的一位小名头,他在市场上的出品价格明显低于赵孟頫、倪云林等大、中名头的出品,但从今天的整个市场,这“低廉”的价格仍可以达到天价,与清代、民国的大名头并驾齐驱甚至超而过之。例如,台北苏富比曾拍卖南宋谢元的一件《桃花图》卷,谢的名头之小,不见于任何文献记载,成交价高达1500万台币。又如纽约佳士得曾拍卖明代佚名的一件《湖庄清夏图》,成交价5万余美元;而该公司拍卖明代大名头沈周的一件《溪山雪意图》轴,也不过5.7万美元。明代以前的小名头作品,在市场上之所以会有如此“低廉”的天价,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时代距今久远,历史文物的价值附加了它们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二是存世作品稀少,且大多已进入博物馆的收藏,自然也就更加“物稀为贵”了。
       说50年代以后的小名头不适合今天的收藏,主要是因为从艺术的和时代的两个角度考虑。尽管从价格的角度,这类作品在市场上不过几百上千元一幅,但是,一、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从事或爱好书画创作的人数之多达到史无前例的狂热,从少年儿童到离退休老人,从街道到工厂,各行各业各阶层,几乎掀起了一股“全民书画”热,而现代传媒的发达,更使“书画家”的名头达到几万几十万之众,撇开溢美标榜之辞不论,即使把这些名头均看作小名头,实在也已大大地“供大于求”,令收藏者无从选择。二、这些小名头,大多是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动机支配之下从事创作的,因此,其作品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也就十分稀少,而传媒的误导,又使收藏者难以认识这十分稀少的真有艺术价值之作。三、由于创作时代与收藏时代的同步性,即使选准了这些有价值的稀少名头的作品,也难以凭借历史文物的价值来提升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比之下,清代和民国的小名头及作品,从数量上看,虽比明代之前为多,但远比1950年之后为少。这些名头的作品,大多不为博物馆所重,所以在市场上有大量存世并不断参予到流通中来。从价格上看,虽比50年代之后者稍贵一些,但远比明代之前者低廉,一般在一千至数千元一件,既不是“物稀为贵”,也不是“物滥为贱”,而是适中的偏低。从质量上看,虽也有粗制滥造之作,但精心从事者毕竟占有较大的比例,不少小名头的作品,甚至艺术价值不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小名头相对敬业的创作心态,虽不能与大、中名头的惨淡经营相媲美,但同今天的“全民书画”实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收藏他们的作品,也就不失较高的玩赏价值。而从时代上看,在不远的将来,这批作品便可以体现出历史文物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艺术收藏的价值,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90年代初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复兴,传统书画艺术品的收藏,先是集中于近现代的大、中名头,如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干、吴冠中、唐云、程十发等等;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又转向古代的大、中名头,如沈周、八大山人、石涛、“四王”、杨州八怪等等。但购藏这些古今大中名头的作品,一是价格高昂,二是赝品充斥市场,稍有不慎,吃药上当,损失就非常惨重。而购藏小名头的作品,价格低廉,基本上没有赝品,所以逐渐受到少数有识之土的关注。而由于如上所述的原因,在古今各时代的小名头中,毫无疑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作品,是最适合今天收藏、投资和玩赏的对象。
     
     摘自 《鉴识小名家》 -徐建融著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