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028|回复: 2

郭石夫研究 ——张士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3 20: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石夫 原名郭连仲,男,1945年3月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画院国家高级画师。是我国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画风雄浑严谨博大,气度恢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多种学术刊物及国内外报张上发表。作品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地区展出,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家收藏。1978年创建北京第一个画会百花画会,1980年同崔子范、王培东,张立辰等组建北京花鸟画研究会,是现代中国水墨画联盟创始人之一。是日本国现代中国美术馆名誉理事。学术上强调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对于民族精神独立之必需。创造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之作品,使之成为人民精神之食粮,是其一生之追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郭石夫大型作品集,及中国书画名家光盘郭石夫系列。1986年四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郭石夫画展。主要作品有《霞雪》、《幽泉兰气图》、《春酣》、《苍山雄鹫》、《西上晚翠》、《莲塘新雨》等。
附:
                    评论
                     ——刘龙庭
  郭石夫是一位修养全面、精力充沛的书画家,多年来曾到各地作画、交流,作品在海内外流布颇广。
  郭石夫1945年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自幼受艺术熏陶,而且兴趣广泛,对艺术领域多有涉猎。除了书画常年坚持不辍,对戏曲也造诣颇深,还搞过舞台美术设计。
  我与石夫交游多年,对石夫的画品、人品、爱好、性格多有了解,其为人开朗、热情、朴实,治学勤谨,不慕虚名。几十年里砚田耕耘,不被潮流所动,亦不受市场干扰,潜心艺事,不求闻达。在笔墨纸砚这块天地里跋涉、修炼,奠定了扎实深厚的基础,包括笔墨、章法、意蕴及与中国画创作相关的文化素养,均已达到了较高境界。
  作为中国画画家,特别是从事水墨大写意的画家,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纯熟的驾驭笔墨的技能,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即使下过一番功夫,在画面上一般地具备了诗书画印结合等文人画的因素和形式,也不一定是上乘的作品,因为无论是画法,还是书法、篆刻的本身,都还有个雅俗高下之分。石夫的画则使人感到中国画之神韵、内美跃然纸上。在作画过程中,要自然而然而不是勉强凑合地做到书画结合,运用得当,不露痕迹,诗情画意融为一体,通篇画面达到气韵生动、神完气足的效果,就要求画家不但要有高迈的眼界、扎实的功力,还得具有超乎常人的悟性和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石夫正是这样一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繁冗删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讲的就是作画的提炼过程,决非是一朝一夕之事。
  石夫常说:中国书画不是杂技,不是体育竞赛,它是一种高层面上的文化,集哲学、文学、美学多个方面于一体,是一个画家的全部精神世界的反映和生发。并说:学好中国画好比出家修行,不苦修、苦炼、参禅悟道就上不了“西天”。古往今来一切做真学问的人都是甘于寂寞的。正因为石夫能在中国画自身的规律上下大力气,才摸到了中国画的真脉。现石夫作画总有一种大起大落、笔恣墨纵,浑厚生辣、写尽风神之感。他笔下的花、鸟、虫、鱼、灵石、鹰鹫等,在章法布局和艺术处理上大胆泼辣,每有新意。尤其是他画的兰竹,在继承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人生体验。他在题画竹诗中写道:"惆怅当年落难时,寸心只有老竹知;而今还与竹相伴,为汝写出千万枝";在另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不是偏心只爱竹,有节虚心只此筠;风雨来时全无畏,赏君令我长精神",这就不难看出画家反复画竹之寄寓。石夫在笔墨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充分发挥毛笔水墨的性能,表现出大自然郁郁葱葱,元气淋漓的蓬勃气象,形成视觉上的美感和冲击力,表达出一种超乎自然物象之外的沛然生机。他用笔用墨用色强调稳、准、狠,寓巧于拙,使自己的笔墨语言不同于他的同辈,也不同于他的师辈。中国画历来就有人品即画品之说,观其画如见其人,综观石夫的花鸟画,使人感觉到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明清以来开创的文人画风仍然有着勃勃生机,依然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李可染先生说过:"对于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这里打进去是个前提,对于传统根本没有打进去,就无从谈起打出来。石夫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学习传统要象蟒蛇蜕皮那样,不蜕它几十层皮就成不了大器。 石夫作画之余撰述的《有芳室谈艺》,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和论述。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与光芒,与那种不着边际的空头理论相比,朴素实在之中,使人感到言之有物,亲切自然。
  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传统,当然不是中国绘画唯一的传统,但也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八十年代中期轰动一时的悲观论调,已经被多姿多彩的中国画发展潮流所淹没。人们对那种吵吵嚷嚷并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所谓理论已经感到厌倦,当然也时刻没有忘记思考、探求与新时期中国画艺术创作规律有关的重要问题。未来的时代充满希望。中国画艺术,包括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取决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多种因素,在新的形势和文化氛围中,根据时代的需要和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按照事物固有的自然规律向前发展。在博采中外,百花齐放,艺术手法和风格日益纷繁的情势下,如何发挥本民族绘画的优长,在多元互补的艺术格局中,继续保持民族绘画固有的特色和东方风采,树立中国绘画永远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坚定信念。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3 2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石夫研究 ——张士增

     通观历史,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演变都不完全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时代的取向,是社会人群审美观念的演进。作为中国画,如何坚持并发扬民族艺术的优长,又不失去时代审美的取向,这依然是摆在当今画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在大写意花鸟画里,就是运用我们传统绘画之中的"笔墨"这一形式语言,体现客体自然物和主体情感两个方面的精神世界。艺术的创造是人类利用自身的、历史的、文化的全部精华去完成人的情感上最本质的需要。绘画艺术是文化,不是技术的表现,因此审美是第一位的。在中国画里,苍古朴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任何一个民族的伟大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是超越时空的,因而是最有价值的。
——郭石夫
发表于 2003-10-23 22: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石夫研究 ——张士增

收藏.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