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338|回复: 4

[原创]《中国画品评之我见》——张功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5 23: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D6D0B9FABBADC6B7_1140880999.doc (23.5 KB, 下载次数: 17)
发表于 2006-2-26 1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画品评之我见》——张功平

深刻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2: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画品评之我见》——张功平

中 国 画 品 评 之 我 见
——张功平
中国画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处在由古典艺术形态向现代艺术形态的转变过程,但不会失去自己的传统基因,仍在继承中求发展。故此,我以为中国画的批评亦不应丢失其传统基因和所固有的审美标准。
20世纪初期、“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文化及艺术思潮涌入中国,传统中国画遭到质疑,有人提倡用油画的技法被用来改造中国画,使许多中国画家感到很迷惘,在一段时期内丢失了追寻艺术的方向。此后,中国画坛出现了对“现实主义”、“伤痕美术”、“8.5思潮”、“新文人画”、“院体画”、“现代水墨”等方面的探讨。进入到21世纪后,中国画的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格局。这给中国画的评品造成标准上的模糊和混乱,至今,对中国画的评品仍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
我认为,当代一些中国画的评论,已不能评判中国画所表现的真实内涵和所表现的意境,是对中国画审美方向的误导。中国画是侧重于对人的内心——主观世界的表现,即表现性艺术。我们在研究表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创作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东方艺术是重表现的;西方艺术是重再现的。东方人的表现观不同于西方,源于古东方的精神世界浑朴而静观;东方的思维方式带有神秘的直觉性、感悟性。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和长时间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构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体系、艺术体系。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它的起源可上溯到《易经》出现的时代。《易经》以六条基本线的完形和断裂组成不同的图象,其内涵和隐喻以及言无不尽、意在言外的奥妙理论给后来的中国艺术重性灵、重精神、重“意在象外”的观念以非凡启示和深远的影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是要求主客观的契合统一,也是要求进一步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迁入内部世界,把对客观的对象特征认识转型为对主观感受、情意的抒发、这就使中国的各种艺术带有强烈的精神性、表现性和抽象意味。当代的一些中国画作品,分离了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艺术体系,误导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将笔墨文化浅泽为笔墨手法;偏离了中国画固有的审美标准。
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几千年是以儒、道、释三种哲学思想为根基,儒家的“仁、义、礼”,道家的“天人合一”,释家的“禅悟”所疑结成的艺术观,与一味寻求科学、实验、批判的西方艺术观是南辕北辙的。老庄的美学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觉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所强调的艺术创造精神的高度自由、审美意会的高度自由以及运用技巧的高度自由,深深触及了艺术的自律性,有利于对创作灵感的激发召唤,并促使艺术表达的语言、技巧、手段,由倾向客观的写实转向倾向主观写意。中国绘画的表现特质,在魏晋时代初现端倪,宋元写意艺术趋向于成熟;明清文人画树起一座舒展的个性高峰。顾恺之的《洛神赋》,意象如梦,展现的是一个空灵悲幻的爱情世界和精神历程。范宽的山水之境,与其说是模拟现实界的自然形态;不如说是表现一个博大宏伟的宇宙界的精神形态。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荷花,呈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傲岸高洁的神情,那是自然人性化进而心灵物化了,是内在情致和外在对象的基本特征浑然一体的表现,达到了中国表现性艺术的至高境界。
。中国画的艺术观念是求同,而不是西方的求异、求新;是“意象”,而不是“具象”;是“不似之似”,而不是“惟妙惟肖”;是笔墨文化,而不是几何造型;是人文精神,而不是神光梦幻。
尽管我们提出创新、发展的口号,但不是让人们的创作离开中国画所特固有的审美标准和理论基础,而是要站在本民族的文化立场上上弘扬其精神。然而,当代一些中国画的评论却是参照西画体系的,有的借用西方的美术观点、审美标准来评判中国画,这就造成人们审美标准的混乱。我以为,借鉴只能是相对的,但不能全部“拿来”,更不能做为评论的根本标准。
中国艺术理论是和中国美学体系相联系的,它包涵了中国画几千年以来形成的各个宗派的绘画大家的画论。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的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诸中”;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及品画的标准——“六法”,是对“传神写照”理论的发挥,并把生动刻画人物精神状态的“气韵生动”作为艺术的最高准则;宋代郭若虚称“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六法”已成为中国艺术批评精神的集中表现,成为中国画品评的最高标准。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美学论著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发展,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要美学理论。中    国画批评理论也随着对历代中国画的品第、评论、鉴赏而得到发展。                  
中国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笔墨,有关笔墨的各种评鉴标准,在历代中国画论中早已论述的十分清楚,只是很多当代画家及评论家没有深入研读便妄加评论,以至引起不该发生的误解。目前对笔墨普遍认识不深的,不仅是现代水墨画家、评论家,即使是很传统的中国画家,对笔墨的认识也普遍不深,这就成为创作的一大障碍。试问,若没有体会和领悟到笔墨的丰富内涵与微妙变化,又何谈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呢?因此,我我认为中国画的批评应以中国美学思想为基础,以中国画理论和审美艺术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论述中国画所表现的艺术精神和内涵,不只是“重拾中国画批评术语”(陈池瑜语)的问题。更要让理论研究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在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求发展。
                   根据6月30日《中国书画报》
                  的发表正文修改定稿
                  2005年7月13日於石坡屋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9: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画品评之我见》——张功平

谢谢各位!请光临我的个人网站:188.bestym.com/wz/zgp988或者张功平艺术工作室(用百度查)
发表于 2006-6-10 21: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画品评之我见》——张功平

“中国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笔墨”,有同感!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