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041|回复: 3

金碧青绿第一人——作者:周韶华 [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9 22: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海霞(1908-1998)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从艺70多年。他的艺术生涯是中国近代绘画史的一个缩影,对后生学子是一部有益的教科书。
    1995年初夏,我去拜访何海霞老师时,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我一生中,先是画古人,后是画老师,再后是画生活、画政治,最后才是画自己。”话语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当他介绍自己的寓所为什么取名“茧居”时,解放说:“这是最能说明蚕做茧,茧化蝶的过程。”这是很有禅意和哲理的启示。
    一位世纪艺术大匠,回首艺术上的得失时,认识能有如此透脱,对从有为到无为而不为的感悟,对命运由不能自我主宰到急切需要找回失去了的个体生命意义时,觉察到需要紧迫地调整与重建自我艺术形式系统,是思想解放以后的大澈大悟。
    在访谈中,我感觉到在海霞老的艺术道路上有一条成功的因果链。就是:师承传统全面,到位——投入生活真诚,得天地大观之助——自我超越,妙悟得道,是他成为大器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本文将沿着这一线索做个案研究。
少儿时期的何海霞,随父学书法,入手《芥子园》。16岁在琉璃厂拜师韩公典学画。始临吴门四家,继临袁江、袁耀,后临宋、元、明、肖诸大家,步入学传统庙堂。当时,虽为衣食计而适应古玩商的需要,然“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的奋发图强精神,就如苏东坡所言:“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这些为他扎根于传统艺术,打下了坚实基础。用潘 兹先生的话说,何海霞是中国画界的“全能冠军”。何谓“全能”?潘先生说:
“他可以放笔作寻丈巨幅长卷,游刃有余,绝不枯竭;也可以收笔作寸缣尺楮,而得千里之势。
他可以泼墨大写,气势磅礴,也可以重彩工笔,金碧辉煌。
他可以使墨如彩,也可以使彩如墨。
他可以千笔万笔不觉其多,也可以两笔三笔不觉其少。
他可以追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之精严,也可以比八大、石涛之放逸。
他可临摹古迹,落笔乱真,也可以自出机杼、一空依傍。
他可以冶南北宗于一炉,也可以融东西洋于一体。
他可以糅入古人法度而具现代精神,也可以用现代手法而不隳传统……如此等等。”
论传统基本功的扎实学到手与掌握全面,在当代是无人可比的。不像一般人只能在有限的文人画范围翻笔墨筋斗,而他是从整体上把握了院体画、民间画和文人画的技巧,并且样样到位。也不像有些人还来不及成熟,便打一枪换个地方,另起炉灶。应该说是琉璃厂这所社会大学培育了他全套的传统本领。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如果没有这个本领,总会感到缺少了什么。
    1935年,真是千载难逢,他有幸被张大千所赏识,逐拜张大千为师。入室“大风堂”。这是青年何海霞的一次重要机遇和转折。“世间尽有洪崖骨,不遇金丹不得仙”。老师的功绩就是把他的视野、识见从琉璃厂的狭窄天地引上了大千世界。他跟随老师入蜀,饱览古代真迹,遍游名山大川,“目识心记”,能背得出二百多种树木和岩石。师道既尊,学风自善,使他悟到了不但要师古人,而且要师造化、得心源,进入了深造精进的极其重要过程。正如他在楹联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张大千指点迷津,心胸豁然大开,懂得了艺术家不是画工、学养、见地、襟怀、气度这些精神性的要素才是成功必备的更高层次的修养。经张大千的点拨,学养更趋精进,艺术积累也日益丰厚,成为张大千的得力助手,或与老师合作,或为老师代笔,深得老师厚爱。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千恩万报,无如尊师重道。最好的报答就是把老师的真本领学到手,并能创造性地发展老师的优长。果然,“名师出高徒”,在金碧青绿山水上的成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的第一人,非何海霞莫属。
    50年代初,他客居十一朝古都西安,同赵望云、石鲁深交,并于1956年加入西安美协,共创长安画派。这是他艺术生涯中的又一次重要转折。从此他走上了艺术创新的征途,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国画的变革,着手解决中国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问题。从理论上讲好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而创新要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瓣东西,新的元素和新的视角,必须引进新的思想,建构新的图式规范。从实践的角度讲,难度不但在于大家对此都觉陌生,而且更难的是如何把锐意创新和继承传统连接起来,不是非驴非马,而是对新的东方艺术的建构。实际上这是任何一个当代中国画家都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只不过长安画派是主动选择的先行者,而另外有些人到世纪末还在扯皮拉筋。
    一方面,传统给予何海霞的好处是根深蒂固,恩重如山的,另一方面必须从传统中解放出来,才能创造出新的感觉形式。继承与创新这一基本矛盾经常在他脑子里进行“拉锯战”。不管怎么说,“物种”的血脉和遗传基因是不可消解的,创新不会没有凭藉、借鉴、移植和参照,但难题在于锐意创新与承前启后如何结合?长安画派当时明确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大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绝对的,艺术形态的变革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不得不正视历史是永远处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序列中。只不过艺术形式系统在做新的选择时,要按其自身的本质和特殊规律来实现,并非要与政治、经济形态的变革齐头并进,但要跟着时代走,这也是肯定的。
    在面对这一历史挑战时,海霞老总是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就以对待传统而论,他认为要从宽泛的大传统去索取。他说:“不能只认为水墨画才是我们的传统,把青绿、工笔重彩排斥了。水墨、工笔重彩、青绿都好。此外,对外来的东西不能闭关自守,没有借鉴就难于向前发展。不能只以为传统就是祖传秘方,这样不可能使我们的艺术向前发展。在我的绘画中,油画、水彩、水粉技法都吸收,我是老传统的叛徒。我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我在老传统的路子上走了几十年,可以说宋、元、明、清各家各派全都学习过。”现在奇缺的是新的感觉形式,新的表现手段和新的艺术境界。
    因之,他认为,山水画的变革要到现实世界去寻求答案。用海霞老的话说,就是“与自然为伍,用我家法,这样仿佛是在血液中注入了兴奋剂”。在大西北将近20年的体验,华山的雄伟、八百里秦川的壮阔、黄土高源的朴厚,都化为他的山水灵魂,产生了终生受用不尽的影响。大自然给予的灵感,使他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他在下华山的归途时步履都感到轻捷多了。当境之感最触真情。他说:“下到青柯坪、在小憩时再回望华峰,我已暗暗制定出了以后的计划。”当他在陕北深入生活时,面对那“一片令人神魂飞扬的天地,雄浑连结帐的黄土地,玛瑙般的红高涩,白云尽头蠕动的羊群,还依稀传来牧羊老汉的‘信天游’……我真的有些醉了。”真是“有天外之片心,然后有惊人妙笔”。由于大自然给了他变法的支点,艺术上找到了兴奋点和主攻点,就如他说的:“我终于打破了旧遥 模式,冲出了羁绊,画出了我的心声与对这片土 的眷恋之情。”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自然为伍”,而是与自然血溶一体,脉搏一起跳动,才有“眷恋之情”。这种创新,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创作主体的自主选择,它为进入山水画创作的新时期,为中国画图式的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石鲁、赵望云成为长安三杰。
    50年代后期和“文革”期间,艺术家被政治运动抛来抛去,何海霞无例外地也被卷进去,偏离了艺术轨道。因“左”的思想控制,根本无视水墨画自身的独立本质和特殊规律,机械地把它当做政治工具,何海霞也画了些无可奈何的画。如《炼钢厂一角》、《自造水车》和十丈长的《收租院》宣传挂图等等。山水画成了改造自然的政治图解,被加上了超负荷的政治使命,艺术被意识形态化了。山水画的“精神家园”丧失了,艺术个性的消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假如把上列作品中的题款和印章抠掉,谁会相信这是出自大师的手笔?
进入80年代,大环境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画家的审美创造活力,主观上是他的艺术火候到了。他对人生参悟透脱,目饱滚滚红尘的炎凉,遍览天地大观,上帝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历史又给他以机遇,更主要的是个人勤奋颖悟,海霞老真正步入无为而为“画自己”的自由王国了。
    海霞老心所向往的“画自己”的自由境界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我觉得是不是可做这样表述:
胸次洒脱,物我两忘,用自己的感觉方式(不是以前的“以真情求真巧”的过程,尽情地释放出来。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到了像海霞老这样无为境界的艺术家,控制形式的表现是法而无法而合法度,是从有规律到无规律,而又有规律,是有目的到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行止自如,气至情钟的过程。怎样画都是合情合理的,是“大象无形”而又结构精到,变化精微而又统贯整体,是精神自由,大智若愚的结构,纯粹美的体现,韵味无穷,是理想的大匠风范。正像船子和尚诗中所描绘的“千尺丝纶才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灵秀、清新、典雅、亮丽——这种审美趣操正是当代人对环境、对审美的渴念,标志着何海霞的艺术已进入炉火纯青的巅峰期。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对于已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海霞老来说,技术和手段已经千锤百炼得无懈可击。什么师古人、师造化,已被化为血液;什么笔墨技巧,如何用色,如何造型,都已成为一种综合力量。他所需要的不是再背传统包袱,而是解放形式,解放传统观念,总揽过去、现在、未来于一身,走进生命自由的精神王国,追求主体表现自由的艺术结构,是尽情和随心所欲,是主体为心灵自由而创造的独特广阔的精神空间。这才是他的基本心理状态,也是山水画永恒的话题。
我认为,何海霞的形式系统是由三大结构复合而成的。即由意象形体结构、山川三远结构(深远、旷远、幽远)、色彩空间结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三大要素综合而成的独特景观和独特形式。
    意象形体结构:意象是中国画的造型特质,形体结构是视觉艺术存在的前提。创造自己独特的意象形体结构,是画家独立风格的依据。虽然海霞老特别强调艺术表现的主体性,主体生理、心理能量的尽情发挥,客观形象主观化,强调表“天地之心”,写“风骚之意”,但他认为山水画对物象原型特征的再现性很强,大自然万物的生态千变万化,阴阳相生相依,生生不息,它们是山水画的基本骨架、血肉和元件,是山水画生命的载体,自然之法的尊严和“外师造化”这一经典是不可逾越的。“胸中藏宇宙”,才能“笔下走风雷”,所谓“再现其外,表现其内”,“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靠的就是有质有神,形神兼备的意象形体结构,一幅画必须依赖这些意象形体结构元件的充实来支撑。先生在这方面一生的投入量是惊人的,下的工夫是超常的,脑子里所装的生活原型像一部大辞海。但是他不赞成模拟自然。他的经验是“目识心记”,关键是抓住山水的灵魂,不依赖速写本,创作时不搞速写放大。既不是对景写生放大,也不是对景创作。他说,得山水之形,不知得山水之胜,得山水之胜,不如得山水之魂。意象形体结构是超越与重塑经验世界。体验生活,感受自然,是要找到一种联系,一座桥梁。海霞老要创造的意象形体结构,全部是生活的,又全部是想象的,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介入和强化,是具象的,但本质是意象的。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一草一本、一丘一壑都放谢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所以,在他的画中没有概念化的痕迹,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独特的景观,独物的有生活气息又有艺术生命的艺术结构。意象形体结构不是自然的翻版,这是他反复申明了的。
     山川三远结构:山水画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空间结构,并且把“远”作为空间和时间的表现核心。深远,旷远、幽远,这三远(还可以加上高远、平远等)最能把读者从小世界引向大世界,从有限时空引向无限时空,让人敞开心胸,游目流观,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魅力。这与“天人合一”的古老文明精神契合,崇尚无限大的空间,而“远”最能延伸时空的无限感。这种境界与李白诗中的意境“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对宇宙万物本体生活的观照,对“道”的观照,也是对人生历史的观照。这种意蕴的宽泛性、多永久性一和不确定性,是形而上的东方文化精神的展现,很难用文字表述。“远”结构是何海霞艺术的精粹之所在。
    色彩空间结构:不论是金碧辉煌的重彩青绿山水,还是玲珑剔透的色彩渲染,用色如晨风月夕,松下凉风,或如秋水春云,令人神骨清疏,茫然如天际白云,海上明月。华贵、空灵、虚幻、玄妙、浸润、元气流动、天机自然、时空一体、回旋往复、余意徘徊,都是对色彩语言的妙用。这种语言的独特情调,犹如“杏花春雨,杨柳轻风”,天地清籁,诗肠之鼓吹。海霞老对色彩的敏感,反映在天真的心理状态中和色彩的鲜活机制上,并不凝固在原有遥感觉规范上。他总能从寻常中去发现异常,以一种好奇、敏感以及心卷云舒,唤起人们对远游超升的向往、激发对生命永恒的企盼。色彩的空间结构,反射出画家的重点不在言志,而在对大自然最虔诚的礼赞,是超迈的人生观在艺术上的体现,那是一颗缘情尚质的艺术灵魂。
    这位先生,一生庞震不惊,灵根清净,和气天真。从不枉烦恼,超然无争自固气,大度容人不独尊。惟旬醉心于纸上翰墨,彩笔缥缈,纵横于山水之间,朝披夕揽。真是大刀阔斧,壮夫驰骋亦英豪。“有其德,无其位,君子安之,有其位,无其功,君子耻之。”若论艺术成就和真功夫,堪称20世纪中国画坛当之无愧的巨匠。海霞老虽然走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关系的淡化,伟大的艺术生命将会不配作品会更加显出自身的价值,作品必定会与中国美术史同延续,后人会公正地给他以应的文化定位。
在先生逝世周年将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敬爱的何海霞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3-12-9 22: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碧青绿第一人——作者:周韶华 [原创]

【何海霞】字瀛,满族,北京人。曾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早年从师韩公典,后拜张大千为师,临习了大量的宋、元、明、清作品,为其绘画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随师入川,饱览了蜀中山川名胜,消化于胸,画艺日臻成熟。一九一五年迁居西安,致力于山水画的创新,与赵望云、石鲁等大家共创“长安画派”。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一九八八年入英国《世界名人录》。
  
发表于 2003-12-9 22: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碧青绿第一人——作者:周韶华 [原创]

何海霞是大师,我喜欢他的后期作品,泼墨泼彩非常美,但把他评为金碧青绿第一人,有点过了吧,他的老师张大千呢?要知道他一生都没有脱离张大千的影子。还有古代传统画家呢?
发表于 2003-12-9 22: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碧青绿第一人——作者:周韶华 [原创]

青山问的好!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