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538|回复: 3

其可为典——访乍其典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27 10: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七十古来稀,客居滨州40年的乍启典先生,年已七十有六了。滨州与高青近在咫尺,乍启典亦每年都回家乡探亲,扫墓,然而来去匆匆,见到他的人不多,真正了解他的人便更少。先生别来无恙?带着一股敬仰之情,也带着家乡的祝福,我们专程到滨州拜访了他。时值农历二月末,春寒渐已消尽,暖风染绿了黄河两岸的柳丝。
    乍启典先生家客厅的面积不算大,陈设也显得有些简陋,一排沙发,几只折叠椅,屏风上镶着他亲笔书写的几幅隶书和水墨丹青,唯几上一盆幽兰,叶深绿、花棕黄,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乍启典衣着随和,面庞略清瞿,银发稀疏,双目透露出阅尽沧桑后特有的平和。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名誉理事、山东书协理事、山东文史馆馆员、山东画院顾问、滨州市美协名誉主席、滨州画院名誉院长。对待来自家乡的客人,他显得十分热情,边让座边询问一些家乡的情况,当明确了我们的采访意图后,他饱含深情的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  
>                    艺坛独领风骚  根在高苑古城
>  
    上溯五、六代,乍启典的先人在高苑城一带也算得上是精通文墨的乡绅。后家道渐衰,至乍启典父辈,已沦为普通百姓。由于家境贫寒,在私塾仅念了4年便被迫辍学,跟随父亲从事木工手艺。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岁月,高苑城是战略要地,各派军阀你来我往。乍启典随父亲为避战祸而颠沛流离,其境况苦不堪言。尽管如此,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渴望,促使他于喘息之际做起了艺术之梦。
    乍启典对记者说:“我是无意之中成为了一名画家。”的确,说少年乍启典自幼就有一番宏图大志未必是实情,然而幼年家乡环境的熏陶对于此后的成才,却可以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城,过去称高苑,古称翟城、狄城。两千年文化的积淀,浸透进了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衮龙桥、扳倒井、灰菜柱子、摩天岭,富于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脍炙人口;灵台秋月、狄水明匣、鲁冢牧唱、翟城春雨等高苑八景更是令人神往。自古及今,从鲁仲连、田横到张承先,可谓人才辈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乍启典胸中的艺术之火被点燃了。
    起初,他是用树枝在打谷场上对着耕牛写生,再后来,他刮下锅底灰作墨汁或用燃烧未尽的木炭,来勾勒他最初的“水墨”画。苦中作乐,苦中有乐,对艺术的痴迷使他淡忘了食不果腹的痛楚。
    抗战期间,日寇占领高苑城,日军以种种手段威逼利诱,让乍启典为其效力。虽几次皮肉之苦,乍启典终未妥协,瞅准机会他背起木工家什逃出魔掌,到芦苇丛生的锦秋湖,给沿湖居民干点活挣口饭吃,其余时间钻进湖心深处琢磨他的艺术。
    高苑城解放后他欢心鼓舞,与当地民主政府取得联系,发挥个人专长积极投身到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及婚姻法颁布等运动中去,制标语、绘宣传画,用他的笔,尽情地抒发对新生活的热爱。
    在此后本县召开的叶挺将军殉难追悼会和孙健萍烈士追悼会上,几件饱含乍启典深情厚意的雕刻工艺祭品引起了与会领导的重视。这个小小的插曲,成了他以后从事专业艺术创作的引子。
    1950年,他调入县美术社工作。
    1958年,惠民地区从下属各县抽调120名美术工作者参与布置本地区承担的全省大型农业展览,乍启典是其中之一。布展结束,119名同行各自回到原单位,主办单位唯留下乍启典不让走,当时给他公布职务是:地区展览馆总设计。
    在惠民地区,乍启典几十年来的艺术积累一发而不可收。1965年,他创作的《道旭渡口拖运忙》和《银山朝晖》双双入选全国美展,一举轰动画坛。
    时年,乍启典已四十三岁。
>  
>                        天道酬勤  大器晚成
>  
    幼时,家乡众多寺庙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是乍启典最直接的启蒙老师,寺庙里诸隧良等前贤留下的大量碑迹更使他受益匪浅。后来,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他开始有条件潜心研究历代大家的杰作,远学宋元山水的严谨笔法,近学明清诸家恣肆豪放之神韵,着重揣摩青藤、八大、吴昌硕、虚谷等人的作品。他心慕手追,废寝忘食,研精钩深,穷幽极微,取百家精华丰富自己。在此基础上,他注重深入生活,下田间、进农家捕捉创作灵感,迈开双腿遍访名山大川。他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师自然而不简单的描摹自然,着力用清新典雅、简练而深沉的笔触、强烈而鲜明的色彩来反映现实生活,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苍润拙朴、生机勃发、高雅逸远、老辣清新的风格。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人物亭榭、山川巨石、舟车机械无不入画,且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所画《高苑八景》,堪称其中佳作。花鸟画虽是他五十岁后的专攻,但笔墨功力已炉火纯青,可谓法备气至。他绘画的成功得益于他坚实的书法功底。他治学严谨,博采众长,真、草、隶、篆无所不精,尤以隶书见长,他运笔自然,枯燥相宜,即老辣凝重,又抒展潇洒,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底与高超的学识,隶书取法《张迁碑》、《石门颂》,结字疏朗松宽,中锋运笔圆润自然,气度宽博雄浑奔放。
     除书、画外,乍启典的诗作也堪称一绝。其文风清新活泼、质朴自然,于平淡的言辞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且不乏佳联警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感受,展示了其艺术造诣的另一个侧面。
    1983年,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有滨州举行。
    1988年,他在省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
    1989年11月,他的画展办到了北京全国政协礼堂。
    一代大家,经过几十年艰苦的积累与探索,终于在花甲之年,在高手如云的中国画坛脱颖而出,并以其恢宏的气势令许多中国书法美术届的大家由衷折服。
    刘开渠、许麟庐这样评价他:“在北京,也只有极个别人能有这样高的艺术造诣。”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评论说:“乍先生的画技法多变化,新、老技法结合,融入素描、油画之长,引人入胜,余韵无穷”。
    魏启后称其为当今画坛冠军,并题辞相赠:壶中千日,林下一人。
    乍启典平常还与当代著名画家崔子范、欧阳中石、娄师白等交往甚密。
    山东美术出版社于近年先后出版了《乍启典画选》、《乍启典画集》、《乍启典花鸟画选》挂历等,其作品曾在《当代中国》、《光明日报》、《中国政协报》、《大众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中央美术馆、中南海、全国政协、文化部等单位都有收藏,还有的作为我国政府的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乍启典的作品,还多在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展出、发表和收藏。
    1997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专栏对他进行了专访,全国的电视观众由此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  
>                        绵绵游子意  殷殷桑梓情
>  
    与乍启典先生交谈,他说的最多的,还是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乍启典有着典型的高青人的性格:纯朴、厚道、坚韧、坦荡。
    谈及故乡千年文化渊源,他显得有些激动,从古翟城的具体方位,到高苑一名的由来,讲得头头是道。他还提出,将来要找机会环古翟城的四面城墙遗址再走一遭,明确一下具体方位,以为后人找一个确切的答案。他说:“小时侯下湾洗澡,在水下曾捞起古翟城的城砖,从那时起就对这方面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去再看一看,也算了却一桩心愿吧。”
    对于高城老城内现存古迹,乍启典表现出了特殊的感情。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这些古迹保护好,这些古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历史财富,先人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应该很好的交给后人。
    谈及青少年时期耕种过的土地,谈及家乡的伙伴、老友,乍启典像有千言万语要说。
    兴之所至,乍启典邀我们来到他的画室,铺开宣纸,凝思片刻,挥毫画出了两株饱经风雨但显得苍劲挺拔的古柏。落款、盖章后,他无不遗憾地说:“这是儿时记忆中家乡东南天齐庙的两个古柏,可惜已于六十年前毁于战乱。”
    说乍启典德艺双馨,这一点毫不过誉。他一贯关心家乡建设,县里有重大活动,一直有求必应。他还积极参与我县的文化活动,指导画展、点拨后生更是不遗余力。高青画院从筹建到发展融汇了他大量的心血。近年来,尽管年事已高,行动多有不便,但还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为家乡多做贡献。
    1996年,我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正在省城参加活动的他专程赶回,捐出一万元,鼓励家乡父老奋起生产自救。
>  
>                    追求永无止境  艺术青春不老
>  
    乍启典说:“我的创作源头在生活。”
    早在1964年,为创作《道旭渡口拖运忙》,他每天步行10余里,到道旭码头与船工交朋友、体验生活,历时一个多月。为创作《银山朝晖》,他曾步行70里前往邹平棉区搜寻创作灵感。早年养成的良好习惯至今未变,近几年来,他足迹踏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还有江河湖泊、奇石秀水、名寺古刹。
    古人崇尚“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乍启典是“行千里路,绘千幅画”。多年来他坚持走到哪里,写生到哪里。
    去年中秋节前后,他以七十五岁高龄又一次出游。从济南出发,到甘肃敦煌、四川梅山、乐山,顺长江穿三峡而下,沿途写生作画,以画会友,不辞劳顿,而其乐融融。我们看到,在他厚达几百页的写生本上,页页是铅笔绘出的景致,中间还密密麻麻的记着他的一些感受。
    踏遍青山人未老。
    追求永无止境,艺术青春不老。这是乍启典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对这位书画家的衷心祝愿。
>                                       ——1998年3月 28日
发表于 2003-11-27 1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可为典——访乍其典先生

艺术人生。
发表于 2003-12-28 1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可为典——访乍其典先生

看看哪一位是乍老?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8 1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可为典——访乍其典先生

乍老老多了。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