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965|回复: 0

郑板桥七言联章法赏析(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8 17: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60923143503_0_1159437545.jpg
 郑燮 1693—1765年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任山东潍县县令,因为民请赈遭罢官,后居扬州鬻画为生,是“扬州八怪”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书画家。
  本副对联“搔痒不著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为七言行书联。所采用的章法形式被称为琴对或抱子对,即落款不是在联语两侧而是在联语下面。琴对正文的字数大多较少,常为三言、四言,而此琴对不仅为七言,且落款为双款,字数也较多,形式上更为新颖。
  我们在欣赏此副对联时会发现,由于下联正文前四字“入”、“木”、“三”、“分”点画较少,所占的空间也减少,从而形成了上下两联字位置对应上的参差错落。虽然下联正文的末字“精”高于上联的“益”,但作者通过增加下款所占的空间,弥补了下联正文所留下的较大的空白,从而使上下两联的分量对比呈现出均势。
  疏密与虚实的变化为本副对联的又一大的特色。我们先看一下上联及上款,会发现没有太多的虚实变化,整体的字群排布较满、较密,倘若下联、下款依旧如此,扫尾会造成整副对联章法布白上的单调。但正是有了“入”、“木”、“三”、“分”四字较为轻细的点画用笔,及下款“桥”字下方的小块空白,使得较为浓密的字群中增添了几分清新,同时也形成了有虚有实的节奏和层次感。
  最后还要提出的一点是,作者善于用“点”来改变或完善字的体势,使之为整个章法服务,如“三”字的三横改为三点,从而使此字变为纵向取势,增强了字势的多变与多样性。再加“骂”字四“点”的位置安排,不仅平衡了字势,还显得别出心裁,富有情趣。而“著”字右侧的一点则为补空之用。可见,“点”画的巧妙布局对协调整个章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