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196|回复: 0

传达现代人的离世情怀——品读宋一洲山水小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4 13: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达现代人的离世情怀
——从品读宋一洲山水小品而想到的
景迪云
一洲的西湖小品画
西湖之美在于湖光山色与文彩风流的奇妙结合,她所焕发的神韵无法形容,可说是佛家的“说不得,道不清”也,可细细品味,又宛然在心。苏东坡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许是千百年来说得最好的一句了,却也只能是概括的。然而,纵然难摹难写,依然有无数的文人艺术家迎难而上,巧心锦思,亦自层出不穷。
这里且不说诗文,单说画。以西湖为主题的画作历代都有很多,还有不少画家专门眷注西湖,以擅画西湖山水闻名。远至南宋的夏圭、马远,近至现代的黄宾虹、林风眠,皆一时大家,西湖在他们的笔下也是风姿秀逸,神妙灿烂。时至今日,有一洲先生,生于钱塘江畔,长于西子湖边,于本土文化极为熟捻,并以此为根本,在其书画中努力体现本土文化的内在神韵;他在以西湖山水为主题的画作中,于吸收传统所长的基础上,殚精竭虑,运心化物,笔墨上大胆突破,以心使笔,笔有止而意无尽,以神化墨,墨有形而韵无穷。近期所创作的以有“西湖姊妹”之称的西溪为主题的“西溪心象”系列山水小品,更是出神入化,笔墨之简,意蕴之丰,出人意表。
文人小品画的视角
一洲的画,令我想到文人小品画的一些问题。
自从中国画出现文人小品画以后,便以其笔墨简练、尺幅短小、随意轻灵的特点而为人所宝,画家也因为它便于抒写性灵,又能随手创作,不计工拙而多为之。倪云林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在严肃的读书和长篇巨制的创作之余,心灵放松,便感技痒,随手取过桌边的小纸,挥写几笔山水,涂抹几叶花卉,活泼泼的生命气息便跃然而出。在这样的画中,可以纯粹的描绘自然一角,可以寄远兴,也可以没有特定的意思,而只求笔墨的游戏,玩味笔墨纸三者结合所产生的神妙魅力。
中国文人是极讲求与自然的和谐无间的——这样说还是有“两者”的,要取悦对方而得和谐的意思,所以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山水为自然,花卉为自然,鱼鸟为自然,我亦为自然。我居山林,就与鸟巢树枝、鱼翔溪河一样的。我看大地辽阔,高山飞瀑,欣然而有喜色,也是与鸟的欢叫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情怀其实是很难达到的,因为人毕竟还是社会的角色,于是就要去追求这样的境界,表达这样的追求和思想。在这样的表达和追求中,人获得了另一种视角——一种在社会之外的自然的视角。在这样的视角里,社会的一切纷扰远去了,人生的诸多烦恼缓释了,眼前所见,无非山水林木,耳中所接,都是风吟溪流,面对这样爽心悦目的境界,心灵一下子就获得了宁静,即便还想长吁短叹,也不妨暂时调节一下心态……
所以,在我看来,创作,或欣赏中国画小品,其实就是换一种视角,换一个心态。它与其他画种之最大的区别,正在于此。其他画种,比如油画,其色更艳,其景更美,但总归还是这个世间的热闹;对待自然,也还只是人看自然这一种初级的欣赏,而笔惟恐不繁,意惟恐不明,忙乱乎手,亦忙乱乎心。时下的中国画,受西化影响严重,也都是这么一种情态。
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与文人小品画的离世情怀
比起古人来,现代生活似乎更显纷扰、繁乱、复杂,人所受的压迫感也更形激烈。慢悠悠的农业社会比较起现在的工业社会,几乎就是桃源了。可也就是几十年前,我们是多么急于脱离农业社会,打破那些在今天看来已被称作古董、而在农村到处可见的坛坛罐罐。今天,郊外游、农村游几乎是全国一片同热,可我们的开放才几十年啊!我们的心灵就已经到达了这么一种急于寻求宁静需要休闲的地步了?
艺术永远是心灵的港湾,是宁静的幽栖地。一般来说,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这样的港湾,发现和营造这样一片宁静的幽栖地。但如果仅仅止于此,艺术作品的生命就会被淹没在无端的情绪和风花雪月中。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时代精神的问题。艺术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应该是永恒的旨归,这是没有问题的。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会因人而异。一般地,常常从历史命运、政治形势上来理解。当然这不能说错,但细究起来,总觉得那是政治家、历史学家们的事,而于艺术,不应该只有这些。我们很少从人本身出发来关注时代心理,感受时代体验,捕捉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向往的精神需求,张扬其对这一时代的生命感悟。
表面看来,现代人在不断奋进的事业列车上忙得不亦乐乎,精力旺盛,意气张扬,大有峥嵘岁月一揽天下之气概。但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则无不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处于无边的饥渴之中。他们渴望休息,渴望宁静,甚至逃离生活的正常轨道……一种离世情绪正在悄悄地蔓延……
突然有一天,在风情旖旎的西子湖畔的西湖美术馆,面对一洲的山水小品画作,我感到一种寻觅许久而骤然相对的惊喜,然后是如逢知己般的感动和轻松。那是一种深深的离世情怀,一种悠远的心灵呼唤。如此简练的用笔,如此爱惜的用墨,如此平淡的构图……在今天的画坛上,似乎找不出更多的同伴。这样的大胆,似乎不是仅仅具有成熟的创作技巧所能做到的。
我感受到一片孤独从他的画作中漫洇出来,柳丝飘拂——那是从千年以前的古风吹拂的风流;小舟孤傲地泊在岸边,落寞着,却又似乎在固执地等待一个从红尘中走出来的诗人;远山总是幽幽地注视,不给你一个明朗的承诺,却永远系住了你的牵挂……我的脚步随着人流,浏览着,欣赏着。这其实何止是画呵,简直是一张张生命体悟的心电图,一记记时代脉搏的真实跳动。一洲借用文人小品的形式,传达的却是一个时代的人心底里的宏大声音。
笔墨当随时代,但用这样的面貌来反映时代文化、体验时代精神,无疑是一个异数,一种创新。世之有大智慧者,所言所行,往往迥出人意,却未必不是人人心底最深处的真实渴求。艺以载道,古老的训词而已,经一洲的笔墨演绎,这“道”似乎有些亲切起来,可爱起来了。笔墨之道,千百年过去了,总是难尽其妙,纵是大师亦无有穷尽者。而体现笔墨之外的哲学意蕴,更难乎其难矣!如一旦得其万一,便能别开新境,迥出尘表。世间所有的学问,无非人学,艺术更是。然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这层意思呢?
当我们过分关注人本身以外的,诸如社会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等等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逐步走向迷失,而离心灵越来越远。艺术,该到了回归的时候了。一洲的灵敏智慧,似乎已经使他走在这条路上了,这路的指向,正该是未来的艺术风光呢。
                                             2005年10月21日于一如书屋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