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128|回复: 5

[分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8 21: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一   来源:http://www.gjart.cn
展览名称: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展览时间:2006.06.15 10:00 至 2006.06.22 14:00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
展览场地:2、3、4、5、6、7号展厅
     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览是四至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性工笔画专题展览,此次展览的特点是:一、展出作品多,作品数量是历届工笔画展数量最多的一次;二、作品质量高,基本能够代表当代中国工笔画的整体水平;三、新人辈出,许多优秀作品出自青年画家之手;四、作品的技法丰富多彩,有的追寻传统,有的注重画材的使用,还有的在色彩方面有所拓展;五、参展画家广泛,有老一辈名家、学者,有知名的中年画家,有新出茅庐的青年画家,更有一批来自高等艺术院校的新秀;六、大多数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共收到作品 2800余件,评出优秀作品68件,优秀奖和收藏作品270件,入展作品570件。
     本届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将编辑出版《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集》,展览开幕之际,将举行全国工笔画研讨会。  
作品欣赏:

名称 :暖阳
作者 :于理
创作年代 :
规格 :138×138cm


名称 :暖阳
作者 :马永军
创作年代 :
规格 :200×142cm


名称 :天地英魂
作者 :张策
创作年代 :
规格 :260×160cm


名称 :A6画室
作者 :张艺
创作年代 :
规格 :190×107cm


名称 :都市丽影
作者 :宋彦军
创作年代 :
规格 :210×195cm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打造时代精品 再创工笔辉煌——“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二
作者:文:刘大为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解放军艺术学院主办,中国工笔画学会、辽宁盘锦辽河文化产业园承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是当前中国画界的一项重要展事活动,它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工笔画的创作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促进工笔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笔画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它以精勾细染的语言样式与畅情写意的水墨画共同书写了中国古代绘画史。唐代工笔人物画、宋代工笔花鸟与山水画标志着古典工笔画的曾经辉煌。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自宋元以后,工笔画的发展就渐趋沉寂和衰落。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许多前辈艺术家的倡导推动下,在众多中青年画家的探索实践下,工笔画终于从它的数百年逐渐沉寂中走出,而步入一个繁荣时期。在近些年的全国美展和重大的中国画展中,工笔画越来越凸显其整体创作实力,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在历届全国画展获奖作品中,工笔画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可以说,在中国画当代形态建设中,工笔画正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许多工笔作品不但题材新颖、绘制精美,而且构思巧妙、意境隽永,因而能够贴切地传达当代视觉形象,深入地表现现实生活;更有的工笔画作品在工具、媒材上突破了旧有的范畴,大胆地借鉴油画、版画、日本画及水彩画的创作技法,特别是在民族绘画传统与日本重彩画技法相互融合中所产生的岩彩画,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一种广纳百川的开放气度和博采众长的虚怀雅量。具备这一文化性格的工笔画,在融会贯通中丰富自己,在吐纳取舍中与时俱进,因而它的发展前景必定是无限广阔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的创作方针。我们主张艺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改革开放大潮中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力作,创作出经得住时光考验与历史见证的真、善、美精品;同时,我们又鼓励画家开拓创新、大胆探索,以各自的目光观察生活,以独特的语言表现生活,在讴歌时代精神中创作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工笔画作品。从本次全国工笔画展作品中我们看到,许多工笔画家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现实生活中,用画笔描绘新的思想、风尚与新的时代感受。另一方面,也有的作品表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的体验还欠深入,因而画面的形象与情境都流于概念和空洞;我们要创造源于自己真切体验的作品,在创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在感动自己之后才能感动他人。我们也看到,许多工笔画艺术家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家,在工笔重彩这一优秀传统绘画的创新发展上,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和探索,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在新材料、新语言的尝试中,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另一方面,也有的作品流露出一味关注技巧,过分沉迷形式的倾向;因此,我们要注意挖掘工笔画语言的表现深度,并注重穿过形式层面而切入绘画精神,在新的知识视野与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
    在工笔画的当代发展中,中国工笔画学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学会从创立伊始就以“再创工笔画辉煌”为己任,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如主办了11次大型全国性展览及出版了数十种画集等,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这一理想。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工笔画学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它已成为中国画坛中最具活力的创作研究团体之一。六届工笔画大展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它的组织能力和创作实力。
    作为向全国美术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群众组织,中国美术家协会一直关注和支持工笔画的发展与提高,一直关注和支持工笔画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对工笔画从沉寂走向复苏,工笔画学会从创立走向壮大,我们感到格外欣慰。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工笔画和工笔画学会,同各位同仁一道,用勤勉的工作和丰硕的成果,去迎接工笔画的再度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1: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名称 :心印佛光
作者 :米娜
创作年代 :
规格 :180×120cm


名称 :金凤凰
作者 :吴洁
创作年代 :
规格 :165×125cm


名称 :故乡情
作者 :何茂卓
创作年代 :
规格 :180×150cm


名称 :秋实
作者 :齐红霞
创作年代 :
规格 :226×176cm


名称 :花石纲传奇-御园轶事
作者 :闫志伟;邓惠甫
创作年代 :
规格 :210×92cm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1: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功底与品格——“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三 
功底与品格--评选感言  作者:邵大箴
    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的数百件作品,显示了当今工笔画创作队伍的雄厚实力。从事工笔画创作的艺术家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对自己的事业十分热爱,态度十分虔诚,在专业上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在参展的作者中,青年人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的是在校学习的硕士生、本科生,说明工笔画的创作队伍后继有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参展和获奖的作者中,有不少是女性艺术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艺术家在工笔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优势,女性的耐心与细致,以及她们温文尔雅的性格,形成她们绘画作风的另一种特色,使画展面貌更加异彩纷呈。
    历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中的优秀作品都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创作者的功底雄厚,作品的格调纯正,这一届尤其明显。我常常想,宋元之后传统中国画分成两大体系: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这是艺术发展之必然,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与情趣,两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工笔画构思和创作程序的填密、精细与周到,决不意味着它容忍有任何匠气,工笔需要的是匠心独运。但是,从事工笔创作的人也容不得半点工夫的虚假,因为没有扎扎实实的造型功力,没有营造画面的本领,是很难在工笔画坛有所作为的。工笔不排斥写意,犹如写意画家常常从工笔画中获得启迪一样,工笔画家们也常常从写意水墨中吸收营养。在这次展览会上,我们看到不少工笔画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写意水墨的技法,丰富了工笔重彩的表现语言。当然,这是在发挥工笔重彩绘画语言特色基础上的借鉴,而不是以削弱工笔重彩的特色为代价的挪用。
    作品中的格调是作者心灵和精神的印记,清晰地反映在作者艺术趣味上,既可见于题材内容,也表现于形式语言,小至用笔用墨用色,大至绘景造境写情。绘画创作格调低下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媚俗和矫情。所谓“媚俗”,就是为迎合世俗趣味,为图名利,而置艺术创造规律与原理于不顾。作品的商业气是格调低俗的突出表现。所谓“矫情”,就是矫揉造作,无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当前画界有人自命不凡,故弄玄虚,自欺欺人。我国历来画论,对画格、画品都十分重视,反复告诫画家要注意画品的纯正,并且明确指出画品与人品密切相关,如潘天寿先生所说:“画格,即人格之投影”,又说:“美情与利欲相背而不相容……惟纯真坦荡之气,方能入美之至境”(《论画残稿》)。我认为,这次参展和获奖作品的趣味和格调是纯正的,有的偏雅,有的偏俗,有的雅俗共赏,都是属于审美范畴之内的艺术创造。
    最后讲一点工笔画的“做”与“写”的问题。应该说一切绘画都包含“做”与“写”这两方面的成分,“做”就是制作,“写”就是书写,两者都要用手、脑和心,都要用精力和有灵气。只是前者需更多的手头工夫,后者则需要更多的艺术修养。工笔重彩含有更多的“做”的成分,是它创作的特点决定了的。“做”是允许的,只要做得恰当,做得有灵韵,做得不匠气,就是正常的,就不应该被否定。工笔重彩中的书写性应该隐藏在工笔描绘的里面,而不要流露在外,更不要在形式语言上向写意画靠拢。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青山人氏在 2006/06/28 09:58pm 第 1 次编辑]


名称 :立
作者 :张爱玲
规格 :172×172cm


名称 :初雪
作者 :李硕
规格 :171×125cm


名称 :故园秋色
作者 :李静
规格 :240×120cm


名称 :摩登时代
作者 :李思凯
规格 :175×140cm


名称 :五月槐香
作者 :李贵田
规格 :220×140cm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青山人氏在 2006/06/28 10:07pm 第 1 次编辑]

功底与品格——“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赏析 四 
六届全国工笔画展评选感言  作者:薛永年
  新时期以来,工笔画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又有了新的进境,和近年写意画的迟滞不前相比,显出了旺盛的活力和积极的探索。从六届工笔画展评选中接触的众多作品来看,题材相当广泛、风格尤为多样,知名画家在继续奋进,不少新手也脱颖而出,原来工笔画繁盛的省份和地区,保持了原有的实力,以往不太十分引人注意的一些地区,从入选的情况看亦可谓后来居上。参展的作品之众多,反映了再创工笔画的辉煌已形成深厚而宽广的群众基础,也说明了中国工笔画学会推动创作的卓有成效。
  
  入选作品普遍显示出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个是充满祥和的气氛和情感的阳光。画家们都竭力从方方面面讴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风貌,去表现和谐社会中各族人民的生活风情,描绘经济迅速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二是表现了信息化时代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保护自然的诉求。不仅在表现年轻一代的风姿和心理上着力尤多,而且在花鸟画和山水画上较多地致力于营造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第三是努力发掘出平凡生活与平凡景色中的美。第四是致力于丰富工笔画语言的多种探索。
  透过展览可以看到,近年的工笔画,一方面与时俱进地贴近了新世纪平民百姓的审美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画家为丰富工笔画语言,既深入开掘传统资源又广泛吸收其他民族其他画种之长取得的成效。特别在理想化提升艺术境界上,在以工细手法处理大幅构图而不流于琐碎上,在发挥光色深化意境的感染力上,在岩彩的有效发挥和制作手段的精妙上,在对工笔画传统中程式化、装饰化手段的运用上,在摆脱商业运作导致的流行风格和粗制滥造而灌注以精品意识上,都有了极为明显的收获。
  然而,也不能不看到,当前工笔画创作也还存在着值得重视的不足。一是唯美倾向下精神表现的浅表。尽管不能要求工笔画实现小说、电影的功能,也不能要求山水、花鸟画承担人物画的使命,但追求真、善、美、赋予作品更深切的人文关怀,使作品更饶耐人寻味的画外意,更有力地提升作品的精神境界,甚至于推出一些宏观叙事的力作,对于工笔画而言,也是责无旁贷的。二是过于讲求制作手段的精到新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语言的提炼。我曾说过,如果“笔墨”是水墨画的语言核心,那么“笔彩”很可能是工笔重彩画的语言核心。种种制作手段固然无需拒绝,但不能取代最概括最有表现力的骨法用笔。此外,山水画也相对薄弱。
  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绘画,工笔画和写意画一样,都需要表现民族艺术精神。而且,长期以来工笔画也是在与写意画的并立和互动中发展的。远在十余年前,一些有识的工笔画家就提出了“工而尚意”,提倡工笔画要讲求真善美的立意、意境和意趣。其实,也还要“工不废写”,不是以草书般的写意笔法入画,而是讲求“笔彩”的提炼和中国画独有的书写性。由于近年写意画的不景气,工笔画的提炼与书写性自然也受到影响。我想工笔画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高雅艺术,在今后的发展中,画家如果自觉地避免市场的负面影响,认真地到生活中去,努力丰富学养,下一届的大展必能有更加令人惊喜的成绩.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