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875|回复: 1

门诊与品位——作者:陈仲明[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7 10: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浏览《江苏书画》网站,见有《书法门诊室》一栏,想来与王道云先生的著作《书法门诊室》的“门诊”二字有一定渊源和承继关系。几年前,我在书店买得此书一本,颇有感触。首先,本人是工薪族,总企盼花钱买书而有所得——精神与思想之得。若所购图书,读后寡然无味,则大呼“上当”,此钱花得冤哪!反之,掏空口袋所有的钱,买到好书,则会大呼:这钱花得值啊!这大概属于读书人之“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小县城去上海买书,花光的身上的票子,晚上只好在轮船码头侯船室呆着了,但因为买到了好书,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书法门诊室》一书,发旁人所未发,发旁人所未敢发,尽管是一家之言,但肯定是王先生心里的话。在沉闷的书法界说真话,有着不小的风险。林散之先生,是一代宗师,在全国,在江苏,尤其在省城南京,声誉卓著。你指出他书法中的瑕疵,在崇拜风气甚烈的南京,能无风险吗?有,肯定有,而且是大大的有!
       记得,我在数年前在《书法报》发表了《别了,书坛圣人》(我自己所拟标题是《“告别书坛圣人”》)。南京便有人说:你看,是指着你们林家铺子的。由此可知,被王道云先生门诊过的几十位大师或准大师的弟子们会对王先生如何看?
        其实,盲目崇拜和敬重是两码事,王先生是敬重林散之先生的,但敬重大师不等于对大师不可评论。一些人在城头拉着大师之旗,仙去的大师则成了所谓弟子或冒充的弟子们利用的棋子而已。那么,对大师的直言评论也就成了这些弟子的众矢之的了。
       《书法门诊室》一书,引起书法界以及喜欢书法的人群的广泛关注。至今此书已经5次再版当是明证。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此书,我觉得此书对书法氛围的宽松,对学术空气的活跃,大有益处。初版时,我读此书,心有所感,写了一篇《喜读〈书法醒世录〉》的短文,刊登在《扬子晚报》。大意是《书法门诊室》名字俗了些,却可当作大俗即大雅的《书法醒世录》来读的。
       一年后,一次小型聚会,席间江宁一青年对我说:“陈老师,你以前写的文章,我们觉得品位很高,但看了你写的《喜读“书法醒世录”》,我觉得品位降低了。”听后,我不禁哈哈大笑。青年人口出真率之语,可爱极了。但是,其后我在静思中深为这位青年人感到惋惜。个人崇拜的风气越烈,对年轻人的负面作用则越大。众所周知,“文革”的个人崇拜,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复苏的书法界,崇拜大师的风刮得越烈,青年人头上笼罩的光环就越沉重,而青年人要冲破头上笼罩光环的难度就越大。一部《西游记》,其根本是会72变的孙悟空与头上紧箍咒之间的较量啊!王道云先生的《书法门诊室》,客观上为富有才华和朝气、勇于开拓和创造的年轻人,起到宽松氛围、活跃空气创造开阔的空间的作用。年轻人未知其中三昧,可惜了。君不知,正在走红的、掌握评选大权的书家们,正在为自己成为新的大师奔波着、周旋着、热炒着,稚嫩的热诚的追求书法真谛的小伙子们、姑娘们又会进入新一轮的崇拜之中了。
        品位高低,说真话是其基本。直言的人用不着防范,而满脸堆笑的人倒是满腹心机的。至于走上学人们所敬重的“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之途,则是更上一层楼了。  至于我等是否敬重林老散之,我发表于2003年7月28日《书法报》的《1972年的林散之》一文,可供诸君明鉴。
发表于 2004-2-7 19: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门诊与品位——作者:陈仲明[转帖]

盲目崇拜害人不浅呢!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