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5494|回复: 22

中国传统节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9 11: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妻鹤子在 2006/01/19 11:44am 第 1 次编辑]

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元霄节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情人节的来历
大概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诠释吧
  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Claudius)。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沦丁(Valentine)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沦丁的祈祷。
  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人们怨声载道男人们不愿意离开家庭,小伙子们不忍与情人分开。克劳多斯暴跳如雷,他传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甚至连所有已订了婚的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悲愤地走向战场。年轻的姑娘们也由于失去爱侣,抑郁神伤。
  瓦沦丁对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沦帝尼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
  消息终于传进了宫殿,传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们苦苦哀求暴君的劾免,但都徒劳而返。瓦沦丁终于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
  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另外的版本似乎没有这一个精彩。
  传说中瓦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
  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沦丁) 历史学家们更愿意刨根揪底,他们关于情人节的演绎似乎令人信服。
  其实远远早于公元270 年,当罗马城刚刚奠基时,周围还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处游荡。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农业。
  牧神节的起源实在是过于久远了,连公元前一世纪的学者们都无法确认。但是这一节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史料记载,安东尼(Mark Antony)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节上将王冠授与凯撒(Julius Caesar)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们会聚集在罗马城中巴沦丁(Palantine)山上的一个洞穴旁,据说在这里,古罗马城的奠基者(RomilusandRemus)被一只母狼扶育长大。在节日的各项庆典中,有一项是年轻的贵族们,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轻妇女们会聚集在街道两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们头上。人们相信这样会使她们更容易生儿育女。
  在拉丁语中,羊皮鞭 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实际上都含有';纯洁';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来。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 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有史可查的现代意义上的瓦沦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纪早期。法国年轻的奥尔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 urt)战役中被英军俘虏,然后被关在伦敦塔中很多年。他写给妻子很多首情诗,大约60首保存至今。用鲜花做瓦沦丁节的信物在大约两百年后出现。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 的一个女儿在瓦沦丁节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所有女士从选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里获 得一束鲜花。
   就这样,延续着古老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习俗,我们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传递爱的信息。鲜花,心形糖果,用花边和摺穗掩盖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份份真挚的爱,更是对敢于反抗暴政的瓦沦丁修士的最好缅怀。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彝族插花节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又叫马缨花节。它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洪水连天,淹没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两兄妹,他们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也不知漂到什么地方。有一天,洪水开始退了,露出了山头,树梢。这个葫芦落到一棵大树丫杈上。老鹰在山头飞翔,它听到葫芦里的声音,那是人种在里面啊!老鹰把葫芦抓了起来,把它放在山顶上。现在葫芦细着腰,那是当年老鹰抓成的。耗子从地下钻出来,他听到葫芦里的声音,这是人种在里面。耗子啃着蜡,把蜡啃通了,葫芦里出现一股光芒。兄妹俩顺着光爬了出来。在荒凉的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了。
  金龟老人来到兄妹面前说:“为了传人种,只有你们结为夫妻了。”兄妹俩回答说:“一个父母生的,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吩咐说:“人种只有你们两人,你们一定要成亲。”兄妹二人很为难,哥哥想了一个注意,说:“我们俩各在一方烧一炷香,问问天公地神,如果香烟升起来绕在一起,我们才能成亲。”结果,香烟升起来,真的绕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坚持不肯成亲,哥哥又说:“我们两人各在山头滚磨,如果两盘磨拢在一起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亲。”他们又按照这样办了,结果两盘磨不偏不倚合拢在一起。那是,妹妹仍旧不肯成亲。妹妹说:“我们在滚一次簸箕,如果两个簸箕不偏不歪,面对面合在一起,才能成亲。”结果两个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龟老人说:“你们还有什么可说,就成亲吧。”妹妹再试也没有用,又说道:“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 为证,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回答说:“这阵人烟已经灭绝,那里找人?你看那棵松树就是你的父亲,那棵万年青就是你的母亲,那边那棵梅树就是你们的媒人。你们就成亲吧。”兄妹俩再也坚持不住,为了传下人种,他们终于结成了夫妻。
  过了十二个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个肉团。怎么办?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龟老人。这时金龟老人又出现了,他笑嘻嘻地前来向兄妹俩贺喜:“你们已经产下人种了。”说罢,抽出宝剑,一剑劈开肉团,出现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那一张包着人种的肉皮还流着血呢,金龟老人用剑一挑,甩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从此这棵树就开出了红彤彤的马缨花。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八。
  五十个童男童女出生以后,妹妹一个人怎么哺育这些孩子呢?这时,飞禽走兽都来帮忙,它们把孩子一个个都领走了。我们彝族就是野马奶喂大的,所以我们彝族现在不吃马肉。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汉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几十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是同一个父母的后代。
  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齐出发寻找。
  他们遇到的第一件东西是土蜂,他们问道:“土蜂弟弟,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土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不理睬人,有一个人用树枝把它打下来,腰也断了。另一个人又把它拾起来,用马尾系好让它飞去。从此,土蜂成了细腰杆,见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树,他们问道:“松树爷爷,我们的爹娘那里去了?”松树不耐烦地回答:“我没有看见,什么爹娘,我肩膀倒下来就把他们压死了。”人们说:“好,等人丁兴旺起来,你长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树。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树。人们问道:“棕树哥哥,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棕树回答:“没看见,要是看见,就剥了他们的皮。”人们说:“哼,有一天人多起来,肯定要剥你的皮。”所以,现在每年都要剥一层棕树的皮。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棵罗汉杉,人们问道:“罗汉杉大哥,可见我们的爹娘?”罗汉杉回答说:“刚才还在这里乘凉呢!”人们高兴起来,爹娘找到了,人们感谢罗汉杉说:“谢谢你,将来你断了枝,被砍倒了,根还会再发起来。”因此,现在即使罗汉杉只剩下一点仍旧会再发芽。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个小蜜蜂,人们问道:“小蜜蜂,你可看见我们的爹娘?”蜜蜂说:“刚从那个丫口过去。”人们高兴地说:“好心的蜜蜂,今后人们繁衍起来,你就同人们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说:“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还要给人上一点粮呢。”所以,现在每年人们要割一次蜂蜜。
  人们追到水塘边,遇到一棵杨柳,问道:“杨柳姐姐,可见到我们的爹娘?”杨柳回答:“看见了,刚才还吃水。”人们兴奋地说:“好心的杨柳,你一定会有好结果,处处生根发芽。”从此,杨柳树十分好栽,怎么插都能活。
  人们又不停脚的往前赶,可惜始终没有遇见他们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见了遍山红彤彤的马缨花,他们就在开满马缨花的地方定居下来。
  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的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一齐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这就是马缨花节的来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纳西族火把节
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这个隆重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气冲上来,下令把天门长闭不开。可是不久,十八层天游腻了,仙境看烦了。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下旨打开天门,想看看人间的景致到底如何。天门一开,春风习习,只见人间绿水青山,百花争奇斗艳,玉皇大帝看得心驰神往,烦恼顿消。
  玉皇大帝把人间看了个够,又转身看看天宫,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怎么我的天宫竟然比不上凡间了,这还得了?”边说便下旨,叫红面天神把人间统统烧光。
  掌火的红面天神领旨后,腾云驾雾来到凡间。他并没有马上放火,先巡视一番,看到凡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天宫的生活没法比。掌火天神爱上了凡间,他不忍心烧毁这美丽的人间,不忍心摧残善良的百姓。虽然,他知道违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杀身之祸,但他要避恶行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执行玉皇大帝的旨意。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谎道:“人间已经烧成灰烬。”玉皇大帝听了非常高兴:“哈哈,现在我的天宫远胜人间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觉得厌烦起来,他想看看被烧毁的人间。他又在仙姬们的陪伴下来到天门前,可是一看,他几乎要发疯了。人间不但没有被烧毁,反而更加繁荣昌盛,幸福美满了。他知道红面天神违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来,推出去处死他。
  掌火天神被杀时,一滴血溅出天门,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脚下村寨旁边的一座庙里。有个和尚看见了这滴血,就小心地用红布把它包了起来,搁在殿里。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们刚从田里收工回来,突然从庙里跑出一个小娃娃,拦住人们哭诉道:“专横残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间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将下来烧毁凡间。你们赶快在门前点起火把,一连点三个晚上,点得越旺越好。这样用假火瞒过玉皇大帝,他和天兵天将们看见人间已经在烧了,就不会在下凡来捣乱了。”
  这个小娃娃就是掌火天神的心血变成的。善良的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就按照他的方法,纷纷点起火把,男女老少都舞起火把,一连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玉皇大帝看了三个晚上,看到人间一片火海,才放心的回天宫去了。
  人们终于躲过了一场劫难。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表示对掌火天神的敬意,每到六月二十四日就要扎火把,点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火把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的火神节

从前,索伦牧民家里,不管是穷是富,每到十二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来祭祀火神。关于这种习俗有个传说。
  不知是什么年月,山里有个穷猎手。一天,他走进林子里打猎,跑了一天也没有打到野兽。他连爬了几座山,又困又累,真想在黄昏前打到一只黄羊,能留到晚上吃。可是,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太阳下山的时候,猎手正在往前走,忽然看见一条花皮草蛇,哧溜一下钻到大石洞里去了。猎手突然闻到一股香味,用舌头舔舔那蛇爬过的青石,发现有一种从来没尝过的甜味。于是,猎手就走进大石洞,看到洞里重重叠叠盘着许许多多蛇。这天晚上,猎手就在洞里住下,一住就是很久。
  过了几天,也许是几年,猎手才从洞里出来。到洞口一看,自己搁在洞口的枪,抢把子已经烂掉了,枪筒满是铁锈。他看看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可是不知怎么的,他听到许许多多人在唠嗑儿,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再仔细一听,原来,他们说的不是凡间的话,可是他能够听懂。那些都是仙人,他们打了好多野兽,正在庆功祝酒呢。那个猎手努力回忆,到底是什么时候上的山,什么时候进的洞,在洞里做了什么,可是他都想不起来了。他好生奇怪,明明是刚刚进洞,怎么好像过了几千几百年似的?
  猎人离开山洞,不管东西南北,一个人摸索着向前走。他看看身边的树木,密密麻麻,山道比往常都宽,天空飞鸟成群。他想,一切都变了样。猎手走了一会儿,看到山冈上有两座毡房,看样子,一座房子前面停着一辆车子,是家富裕人家,另一家,门口只有一个破破烂烂的马鞍子。猎人看看自己的衣着也挺寒酸的,就进了那家穷人家的毡房。
  进屋以后,猎人问屋主:“你是索伦人吗?”
  主人是个穷牧民,他应道:“是的。”然后,取出奶茶招待猎人。猎人刚刚想喝,就听到毡房顶上好像有人在和主人说话:“穷兄弟,你家不是连背鞍子的马也没有吗?我看这倒是幸福。你看,我家饲养的羊群挤满了木头栅栏,可是一只也不归我所有。”
  猎人心里很奇怪,望望毡房上的人,装出什么也没听见的样子,喝喝茶。这时,毡房上的人又说话了:“我们几世几代都忍受过来了,可是,如今再也不能闷声不响了,非连夜把那贪得无厌的主人弄死不可。”
  听来听去,猎手才听出那说话的声音原来是从火神口里发出来的。那穷苦的牧民连半句也听不懂。火神说完,就从毡房顶上飞走了。当时,草地的牧民不知道怎么用火。这个猎手向毡房主人要求,当晚住了下来。第二天,草地上就起了风暴,几乎要把毡房刮跑了。猎手到外面一看,穷牧民赶着家畜躲闪风暴,聚拢到毡房后边,又暖又避风。可是再看那富人家的毡房和牲畜早就被刮跑了。七零八落,四处都是。猎手看了,知道一定是火神的圣灵降到草地上来了,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牧民们。可是牧民们半信半疑。后来,草地上连连生出丰盛肥美的水草,穷牧民们养起了自己的牲畜。从此,索伦人开始崇敬火神,吃饭、饮酒以前,都要先敬火神,并定下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火神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林王节

我国许多地区都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贵州景屏县的寨母一带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寨母过节不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还包有粗如大碗、两尺多长的大粽粑。传说当年林王领兵打仗时,常以粽粑作干粮,所以将粽粑包得又长又大。
  林王名叫林宽,出生于寨母地方,祖家原住黎平,其父林让参加过勉王起义,失败后受官兵迫害,便从黎平洪州一带顺着古州的朗洞,经青山界,过八受河搬到现在地住地。当时,婆洞一带还没有人烟,以后才陆续搬到许多侗家。由于这个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围的寨子称为寨母。
  林王是背爷崽(其父过世后才出生),家境贫苦,从小给财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喂马,养鱼看田水,什么活都干过。他长得高大魁梧,人品出众,力大无比,聪明能干,作起来一个顶几个,又爱帮助人,乡亲们都喜欢他。
  传说林王给财主在山塘里养鱼,财主叫他割草喂鱼,他就把鱼赶上坡去吃草,吃饱了,又赶回塘里放。因此他喂的鱼又肥又大。他很爱马。白天放马吃草,骑马练武,夜晚睡在马圈边,把马喂的又高又壮,后来成了他的战马。现在寨母背后还留着他当年修得石马圈,已崩了两方,还存了两方,青石板上还留着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次林王给财主在山上放牛,见许多穷人没有饭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头牛分给大家煮着吃。别人担心他叫不了差,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岩缝里,叫一个人藏在岩洞里等着,他立即跑去叫来了财主,说有一头牛卡在岩缝里出不来了。财主急忙赶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岩缝外了。财主便去扯牛尾巴,岩洞里的人学牛叫,越扯牛越叫。结果牛尾巴断了,牛没有出来,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林王热心地位大家办好事。婆洞路边有个岩洞,洞里有一股清泉,就是流不出来,过往行人口渴没法喝到。林王知道以后,用嘴咬开一个口子,两手扳开岩板,一股清泉流了出来,行人们有水喝了。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现在泉边的石板上还有林王的手指印和两个膝盖印呢。
  寨母的后龙山有两个坡相互对峙,中间隔着深谷,平时到对门坡去种田,人们绕来绕去很不方便。林王便从对门坡扯出长岩石,做成一座石桥。他娘说:“你架的高桥看上去都眼花,不要害别人掉下来。”林王就一拳把桥打断,至今两边坡还留着几尺长的断岩梁。
  婆洞一带的人多田少,林王便想塞断八受河,引水过婆洞开荒造田。他一早提着大鞭赶动三个坡准备去塞河,刚好被一个老妇看见,她高声叫道:“快看三个坡会走路。”结果三个坡就停在寨母田坝中间不走了,三个坡分别叫鸳鸯坡,定便坡,报独坡,与其他坡不相连。现在已被开成梯田。
  林王长大以后,看到外地往这里逃难的人越来越多,把整个婆洞都住满了。饭不够吃,官兵还来抢粮抢人。人们没有办法,侗家没法活下去了。于是,婆洞、上洞、油洞等四十八个侗寨的寨老(寨中的长老)和辣办(青年)集中到寨母议事。寨老们说:“我们侗家世世代代被人欺凌,难道我们不能过太平日子吗?”大家决定,四十八寨每寨选举一人参加集伙选王。选王按照勉王起义的方式,每人倒栽一棵枫树,那个先活,哪个就是王。寨母推举了林宽。选王开始,四十八人在寨母寨中倒栽一棵树,林宽栽的那棵活得最快。大家一举选他为王,林王从此得名。现在寨母寨中还有一棵枫树,拔地顶天,枝干朝下,与其它树不同,据说就是林王栽的。
  林王到处联合穷人,指挥各寨打刀造箭,第二年集合十万多穷人,准备起义。
  为了起义,林王还停办了自己的婚事。传说和他相好的姑娘叫茂王,住在慕王寨,从小与林王一起砍柴、割草、唱山歌。两人长大以后,两家老人准备办婚事。然而两个年轻人很有志气,他们说:“世上这么乱,人民这么苦,我们要等解决了人们的疾苦才结婚。”老人思想不通,他们俩就约定:林王从苦里坳,茂王从慕王寨,同时从两处向扣界坳上各打一块石头,看两块石头能否碰在一起,如果碰在一起,就立即结婚,否则,就推迟婚事。结果林王的石头正好打在扣界坳上,茂王力气小一些,打不到扣界坳上,两块石头没有碰在一起,所以,他们就不急着结婚,后来都参加了起义。
  起义中林王非常勇敢,在他的指挥下,一大早就攻破了龙里所城,大家还回到寨母洞吃早饭,接着又攻占了新化所、平茶所等地,计划打上长沙,攻到南京去,推翻明王朝。又传说他造了三支箭,差一点就把楚王射死。头晚,他叫母亲五更鸡叫的时候叫醒他。醒来后,他带着兵攻打楚王,他对准楚王的营帐连发三箭,三箭正中楚王的宝座。可是,他射得早了一点,要是等五更楚王就位再射,就能射死楚王。后来,林王被楚王的三十万大军重重包围,最后弹尽粮绝,起义军四处突围都不行,林王非常生气,把宝剑插在了岩板上,结果林王被捕了。他还被砍了头,但是林王不服气,他双手捧着头,回家叫母亲安上,又和官兵作战。后来,他被砍头两次,又安上两次,直到第三次,头再也安不上,尸体才倒了下来。
  林王起义失败以后,朝廷怕当地侗家再次起义,便派郑子龙带兵挖了林王的祖坟和龙脉,现在寨母后面龙山上纵横交错的深沟就是当年挖的。龙脉虽然被斩断,但农民起义仍就不断。十六年以后,即永乐十一年,婆洞等地农民又起义了。正统十四年,黎平、绞桥农民起义,杀死了州官,聚众三十万,围攻铜鼓卫。
  林王为大家谋福利,人们永远纪念他。他虽然被史书诬陷为”草寇“,但在侗家人心目中,他是英雄。每年农历六月逢辰日,寨母都要过节。其它杂姓也要过节。这一天是一年中除了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据说逢辰日过节原来是为了寨母首先建寨,并纪念林家的祖先。出了林王以后,就以林王为主了。周围侗家为了尊重寨母是母寨,又全部姓林,而且林王又是寨母出生的,所以都推后一天。
  过节头一天,寨母就杀猪宰牛,家家放田捉鱼,磨豆腐,包粽粑,又打发孩子到相邻的寨子喊客,忙个不停,过节那天,吃饭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枫树下摆好酒肉、粽粑、烧香祭祖。客人进寨也要先到古枫树下祭拜一回,有的老人还要从古枫树上剥下几块树皮,用纸包好,带回去给孩子,祈福消灾。晌午过了以后,就开始吃饭。酒席丰盛,边吃边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后,主人邀客,孩子们就在古枫树下唱“林王古歌”。歌唱完毕,老人们就向孩子们讲林王的故事,通宵达旦,十分热闹。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由来

传说哈尼族祖先原来不会开田种地。后来天上有一位掌管五谷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种七十七种谷物的大田,耕耘这丘田,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驾驭着一千两百头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种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用七十七种谷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种满。除草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杂草除干净。收获的时候,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收完。收回来的七十七种谷物,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翻晒,搬运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晒干扬净,装进仓库。 因为那时凡间的人们还不会种出五谷杂粮,没有吃的,只好到深山老林里去采摘山果充饥,或者追捕野兽野禽。没有棉花和麻,人们就用兽皮蔽体,抵御寒冷。人们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忍受着。
  凡间人们的贫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见了。 幺姑娘是一位聪明、贤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见凡间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到头来还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她实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里,幺姑娘就忧心忡忡地对神仙说:“阿大,我们在天上有七十七种谷物,吃饭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间的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铁石心肠也看不下去啊。”说到这里,幺姑娘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她看见神仙不吭声,就试探地问:“阿大,如果我们把天上的谷物种子送一些给凡间,那凡间就不会这么苦了。”谁知神仙听完了幺姑娘的话立即板起脸来,冷冰冰地说道:“幺姑娘,凡间的人们必须再等三年,才能得到这七十七种谷物的种子。”“还要等三年?”幺姑娘一听,脱口反问一句。天神很不高兴她的冲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说:“幺姑娘,这种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着凡间人们是否温饱,我只晓得服从天规天条。”说罢,转身走进屋里去了。幺姑娘看着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皱紧眉头。
  几天后,幺姑娘为了解救人间的痛苦,趁神仙叫她晾晒谷子的机会,悄悄地把一袋谷种带到人间。 幺姑娘来到人间,变成人间一位的老爷爷,然后把稻谷种子分给了人们,还教给人们栽种人们栽种稻谷的办法。遵照她的指点,春节以前人们就忙着挖田开沟。阳雀叫了,人们又赶着翻犁田地、撒稻播种。燕子飞来的时候,人们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把稻秧移栽到精心梨耙过的田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天气渐渐凉了,鱼雀快要叫了,人们就开镰收割了。燕子朝南方飞走的时候,人们又动手翻犁板田,开挖新的田地,为下一年收获做好准备。 后来,神仙见到幺姑娘违反他的旨意,把稻种偷种凡人栽种,不由火冒三丈。当幺姑娘返回天上时,神仙就把她抓起来,吊打了一顿后,又把她送进天牢里。但是,幺姑娘为了让凡人都能吃到五谷杂粮,都能穿上棉、麻纱织的衣服,她想方设法逃出天牢。一不做二不休,她干脆把另外七十六种谷物种子也偷了,带到凡间教人们栽种,还教人们纺纱、织布、做衣服。从此,凡人才过上了人人有衣穿,个个有饭吃的好日子。 神仙发现幺姑娘偷下凡间,一再触犯天条,就把幺姑娘捉回天上,吊起来狠狠打了一顿,并罚她永远不准再回到天上。说着,神仙就把幺姑娘变成一只母狗,贬下凡间。幺姑娘变成母狗以后,再也不能和人们一起劳动了,就帮人们看门守户。 从那时起,我们哈尼族人每逢到了初秋时节,把第一批稻谷收割回来后,都要杀猪宰羊,煮上新米饭,举办一次尝新米节。过节时,在吃饭前,每家都要先盛一碗饭给家里饲养的狗吃,表示我们哈尼族人永远不忘记幺姑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答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 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藏族沐浴节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萨东南地上空,新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这时,藏族人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晚上。为什么人们把星星出现的七个夜晚定为沐浴节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赞请他去做御医,专管给藏王和妃子们治病。但是,宇托进宫以后,心中仍旧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给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许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从雪山和老林里采来各种药物,谁吃了病就会好起来。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草原上到处传颂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是宇托医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严重,许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天国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妇女,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果然,这个妇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疾病立刻消除了。一个又黄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变成了一个红光满面的健康人。 这件新鲜事传开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来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 人们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的。宇托医生在天国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袭击,他又不能来到人间来给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颗星星,借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让人们在河水中洗澡以去处疾病。因为天帝只给宇托七天时间,这颗星星也就只出现七天。 从此,藏族人民就把这七天定为沐浴节,各地的牧民们,每年这个时间,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当夜幕降临,从石林到叠水,从圭山到长湖,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山寨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
  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扎卡率领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了城堡,蜂涌而入。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立刻带领扎卡他们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去。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就是不敢下地洞。一下子便瘫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一道寒光闪过,将那匕首击落在地上。原来扎卡早有防备,他料到黑煞神不会轻易投降,要作垂死挣扎,所以当地洞里的匕首飞出来的那霎间,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便将匕首击落了!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来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于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为"火把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葛藤坑”的传说

相传当年黄巢造反,把大半个中国搅得天翻地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却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客家妇女所震慑了。这位女子也和别的人家一样,因战乱连失亲人,逃亡中,身背侄子,手牵着更年少的儿子。与黄巢狭路相逢时,黄巢骂她岂有此理:“两个小孩,年纪大、身体好的背在身上,年纪小、身体弱的却拖在后面走路”,那女子不知对方是黄巢,竟说:“身背的是我先兄的遗孤,怕被黄巢杀了,断了娘家的血脉;而自己的儿子牵在手上,万一被害了,还可再生。”黄巢听了心头一软便嘱女子回家去,在大门口挂上葛藤,就可避免兵刀。那女子立即赶回家里,在所在的山坑径口上,挂滿了葛藤。果然,黄巢的兵马按黄巢的命令,凡是挂了葛藤的地方,不进不杀。于是,保全了整个山坑的男女老少。从此,后人便把这个地方叫“葛藤坑”,而且后来的客家人,都称自己是原来葛藤坑的人,还形成了逢年过节在门口挂葛藤避邪的习俗。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汤和与“人口团子”
过年:也称“谢年”。过去民间有祭神、祭祖等习俗,常州还有做“人口团子”的风俗。所谓“人口团子”是在做过年糕团时,特制几个大如人头,不包馅心,上面点红的大团子。
    据传这一习俗源于明初。朱元璋平定江南,得了天下后,残杀功臣。当时,驻守在常州的是屡建战功的大将汤和。朱元璋对他也很不放心。汤和感到危险,便借酒自隐,往往在酒后理政,错杀无辜。汤和的副将为避免错杀,便做了几个假人头,染上血色,每当汤和酒醉发怒要杀人时,便把假人头当堂一献。汤和醉眼惺忪,掀鬓大笑。第二天便把事情全忘了,即使看到他要杀的人,也便无事。因此副将暗暗传令,家家都用米粉做几个假人头,以防被汤和错杀,保人口平安,称为“人口团子”,并流传为过年的习俗之一。后来人们觉得过年做人头不祥,就改成寿桃等,但仍在上面点红。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溯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 ”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重阳节,一个旧有的传统节日,现在已经很少人庆祝了。有者甚至是不懂这个节日的存在,他们所知道的也不过是九月初一到初九是九皇爷大诞。
九月初九,是我们传统节日中其中一个已经鲜为人知的节日。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离开家到处去旅行或爬山。
原来,这是有它的典故的。话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个能预言未来的道长。他懂法术,并且擅长驱魔。

    有一天,他向他的门徒说,灾祸之神将在农历九月初九降临人间。他交待他的门徒到乡间去将灾祸之神征服。道长给了他的门徒捆扎好的草药及一壶菊花酒。他要他的门徒将这些药和酒带去给人们以化解灾祸。
     他的门徒乘仙鹤而去,将道长的草药和菊花酒分派给众人。同时,把他们带到山上去。喝了菊花酒及草药,灾祸之神就不敢接近他们了。
     当灾祸之神到来村庄时,发现村里的人都不见了。它发现人们都跑到山上去了,就赶紧奔到山的那边去。可是,它是怎么也接近不了。后来还被道长的门徒刺伤。
      从此以后,每到农历九月初九,人们都会到山上去或出外游玩,以避开灾祸之神。谈到九月初九,最为人知道的还是从九月初一到初九庆祝的九皇爷诞。这在马来西亚各个地区都很多人庆祝。
 
 

重 阳 节 的 传 说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在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中 秋 节 的 传 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七夕节

七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


  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
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华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 ,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 ,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

七 夕 的 传 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要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 ,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 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端 午 节 的 传 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