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509|回复: 0

 安静的杜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31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到我自以为有了点文化且去过一些大地方之后,我才明白杜甫是中国的诗圣,名气大得不得了。而在此之前,我印象中的杜甫不过是一个平常不过、客死他乡的小老头。他就埋葬在离我家不足十里、离我外婆家不足三里的一片油茶树林里。陵墓也不起眼,相当当地过去一个小地主的墓葬规模。
  
  我们当地人称杜甫墓叫杜子庙,这个称呼是沿袭了很多很多年的。我十岁左右去杜子庙玩时,发现庙里并没有菩萨,亦无香火。杜子庙是一个学校。这个学校以前叫学堂,也办了很多很多年了,我的母亲、外公以及祖辈都在杜子庙启蒙读书。
  
  因为有了新社会,我母亲才有了读书的权利,但她入学时已经十几岁了,小学没有读完就出嫁了。我母亲不甘心,以至于在怀上我后还吵闹着回娘家去杜子庙读完了高小。那年雪天,我母亲腆着大肚子放学回娘家,不慎滑倒还滚下一个土坡,历如此风险,母亲不但没有流产,还使我在未出生前就在杜子庙享受着朗朗读书声和饱沾了一个文学巨匠的灵气,我真是一个幸福的胎儿。
  
  但是我以及我的母亲和所有生活在杜子庙周围的乡亲们,从来就没有因沾了杜甫的光而自大或者要去外面吹点牛皮,我们和所有的平江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持着平和的心态。杜子庙旁有个叫杜家洞的地方,那里毫无诗意地祖祖辈辈居住着杜甫的后代,他们默默地守着杜家的祖坟。一个写诗的祖宗,晚年贫困潦倒病故他乡,除了留给世人一些诗篇,没有留给后人一两银子一寸地,就如是一个普通的老头,没了就没了。杜氏后代没有丁点张扬的底气,乡党也就随了俗。
  
  流过我家乡县境的汨罗江,是中国一条很小的江,却是有两个文学泰斗选择于此安妥自己的肉体与灵魂,一个是屈原,一个是杜甫,屈原选择下游,杜甫选择中游。虽时距较远,冥冥中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不得而知。屈原之死还诞生了一个举国世代尊崇的端午节,粽子和包子也因纪念屈子而传世。而杜甫之殁却是悄无声息。1984年国家便认定平江杜甫墓为全国唯一的杜甫墓葬,但至今仍有许多许多人包括湖湘的许多文化人并不知道汨罗江畔还俯仰着一个不朽的文魄。而哪里修了个游乐园、哪里开张了几家超市和洗脚按摩城,则是家喻户晓,各种媒体更是热捧不已。
  
  现在存留的杜甫墓以及周边的一些遗迹,是清末一些热血文人为其修复的。简朴的墓地早已被盗过——显然,会让盗墓贼大失所望。也正因为简朴,才避了许多灾祸,好歹留下来一点遗迹,对今人来说,这已经弥足珍贵了。几年前有几十名日本国的杜诗爱好者在汽车无法开进去时,便赤了脚,踩着泥泞冒着雨也去谒拜了杜公墓。他们没有失望,看到了想看到的东西,我想他们不是来看雕梁画栋,花团锦簇,如果是这样,也就不是杜公的作为了。
  
  安静的杜甫,写着诗,又因诗而滋润着平淡的光阴,选择抑或无奈地在一个山区的一条小河边终其最后的日子。他没有因写诗而怎样的风光过(成都的杜甫草堂便是茅草盖顶),也是不曾设想过死后要热闹的。我很景仰如此干净磊落、不染尘俗的诗品和人生。我也十分庆幸我降生和成长于斯,使我能更多地感受到一个光芒四射却又平和安静的灵魂的烛照。
 选稿:李豫州  来源:文学报  作者:彭见明
  文字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