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6414|回复: 9

《 论 语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7 16: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而第一
『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⒈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⒈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⒈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
『⒈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⒈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亦可宗也。”
『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⒉1』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⒉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⒉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⒉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⒉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
为孝乎?”
『⒉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⒉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⒉12』子曰:“君子不器。” 『⒉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⒉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⒉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⒉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⒉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
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⒉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
错诸直,则民不服。”
『⒉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⒉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⒉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yue4
),其何以行之哉?”
『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
『⒊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⒊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⒊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⒊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
宁戚。”
『⒊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⒊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
“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⒊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⒊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
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⒊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⒊11』或问(衣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
斯乎!”指其掌。
『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⒊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
罪於天,吾所寿也。”
『⒊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⒊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⒊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⒊17』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⒊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⒊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
君以忠。”
『⒊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⒊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
,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
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⒊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
如也,绎如也,以成。” 『⒊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⒊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⒊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⒋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⒋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⒋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⒋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⒋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
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⒋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
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尽有之
矣,我未见也。”
『⒋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⒋8』子曰:“朝闻道,夕夕死可矣。”
『⒋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⒋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⒋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⒋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⒋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
『⒋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⒋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⒋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⒋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⒋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⒋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⒋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⒋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⒋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⒋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⒋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⒋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⒋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⒌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xie4)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妻之。
『⒌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⒌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⒌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
“瑚琏也。”
『⒌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
知其仁,焉用佞?”
『⒌6』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⒌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⒌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
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⒌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
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⒌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木亏)也;於予与
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於予与改是。”
『⒌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
『⒌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
非尔所及也。”
『⒌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也。”
『⒌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⒌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是谓之‘文’也。”
『⒌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⒌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⒌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
『⒌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
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
——焉得仁?”
   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崔子
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未之;——焉得仁?”
『⒌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⒌21』子曰:“甬五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
可及也。”
『⒌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
之。”
『⒌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⒌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邻而与之。”
『⒌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⒌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⒌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⒌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
『⒍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⒍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
乎?”子曰:“雍之言然。” 『⒍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
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⒍4』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栗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⒍5』原思为之宰,与之栗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⒍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马辛)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⒍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⒍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
『⒍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必在汶
上矣。”
『⒍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
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⒍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⒍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画。”
『⒍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⒍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詹台灭明者,行不
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⒍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
马不进也。’”
『⒍16』子曰:“不有祝沱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⒍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⒍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⒍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⒍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⒍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⒍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⒍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⒍24』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⒍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⒍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
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⒍27』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⒍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⒍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
『⒍30』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
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
誓,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⒎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盗比於我老彭。”
『⒎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⒎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⒎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⒎5』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⒎6』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⒎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⒎8』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⒎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⒎10』子於是哭,则不歌。
『⒎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也。”
『⒎12』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⒎13』子之所慎:齐,战,疾。
『⒎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⒎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⒎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
我如浮云。”
『⒎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⒎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⒎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⒎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⒎21』子不语怪,力,乱,神。
『⒎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⒎23』子曰:“天生德於予,恒颓其如予何?”
『⒎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
丘也。”
『⒎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⒎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
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⒎27』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⒎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
而识之;知之次也。”
『⒎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
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⒎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⒎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
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⒎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⒎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⒎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
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⒎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
尔于上下神祁’”子曰:“丘之祷久矣。”
『⒎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⒎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⒎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
渊,
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
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
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
也,
虽远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章丧斯文也。
後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
圣,
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
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
无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U+5335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於我
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
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
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
未何远之有?」

乡党第十
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然;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君在,□□如也,
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後,檐如也。
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
足□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
有半。)
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
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
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於阼阶。
问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於
君;
君祭,先饭。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入大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於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
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
作。

先进第十一
『1』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
『2』子曰∶「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

;文学∶子游、子夏。
『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无所不说。」
『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皆弟之言。」
『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7』李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

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
而谁为!」
『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
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2』李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

生,焉知死?」
『13』闵子侍侧,U+8ABEU+8ABE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
不言,言必有中。」
『15』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
!未入於室也!」
『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7』李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

攻之可也!」

『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U+55AD。子曰∶「回也奇庶乎!屡空;赐

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19』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子曰∶「论笃是与,
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20』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1』子畏於匡,颜渊後。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22』李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

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

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23』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

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24』子路、曾U+6673、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

,摄乎大国之间U+959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
漫}
,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

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

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

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归。」夫子喟然U+6B4E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U+6673後。曾U+6673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

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颜渊第十二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U+8A12。」曰∶「斯言也U+8A12,

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U+8A12乎?」
『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

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

弟也?」
『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U+612C,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U+612C,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
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U+979F,犹犬羊之U+979F。」
『9』哀公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与足?」

『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

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U+7947以异。)

『11』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5』子曰∶「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李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8』李康子患盗,问於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9』李康游收?犊鬃釉弧谩溉缟蔽薜溃?跃陀械溃?稳纾俊箍鬃佣栽弧谩缸游
???捎蒙保孔佑?疲??裆埔樱【?又?路纾恍∪酥?虏荩徊萆现?绫刭取!?
『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
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
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
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21』樊迟从U+904A於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U+8129慝、辨惑?」子曰∶
「善哉问!先事後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U+8129慝与?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钢?埂W釉弧谩钢?恕!狗?傥创?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於夫子
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
乎!舜
有天下,选於众,举U+81EF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
远矣。」
『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十三
『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2』仲弓为李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
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
如也。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
其言,无所U+830D而已矣!」

『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
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
为?」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屋∶「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0』子曰∶「苟有用我者,U+671E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媵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13』子曰∶「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
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
无乐乎
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
『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
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
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
「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U+785CU+785C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
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
,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
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U+5072U+5072、
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U+5072U+5072,兄弟怡怡。」
『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宪问第十四
『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U+7A40,邦无道U+7A40;耻也。」「克、伐、
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
有仁。」
『5』南宫适问於孔子曰∶「羿善射,U+5961U+76EA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
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
之。」
『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
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
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3』子问「公叔文子」於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
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後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後笑,人不厌其笑;义
然後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後於鲁,虽曰不要,吾不信也。」
『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
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U+9AEE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
『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U+50CE,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
矣!」
『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
圉治宾客,祝U+9B80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
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子後,不敢不告也!」
『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5』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
贡曰∶「夫子自道也!」
『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
为佞也,疾固也。」
『33』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
,天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6』公伯寮U+612C子路於李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
伯寮其如命何!」
『37』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
人矣!」 『38』子路宿於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
不可而为之者与?」
『39』子击磬於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
∶「鄙哉,U+785CU+785C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
曰∶「果哉!末之难矣!」
『40』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
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U+51A1宰,三年。」
『4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U+8129)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U+8129)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U+8129)己
以安百姓。修(U+8129)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
杖叩其胫。
『44』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於位也,见其
与先生并(U+4E26)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卫灵公第十五
『1』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
学也。」明日遂行。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
子固穷;小人斯滥矣。」
『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

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期倚於衡也;夫然後行!
」子张书诸绅。
『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
,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
失人,亦不失言。」
『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
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25』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
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
忧哈}D不忧贫。」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
庄以泣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泣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5』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
者也。」
『36』子曰∶「当仁,不让於师。」
『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9』子曰∶「有教无类。」
『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1』子曰∶「辞,达而已矣!」
『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
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
固相师之道也。」

李氏第十六
『1』李氏将伐颛臾。冉有李路见於孔子曰∶「李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
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
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後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
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
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李
孙之
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
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
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
矣。」
『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佞损矣。」
『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U+904A),乐宴乐,损矣。」
『6』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
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U+9B2D);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
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
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而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於首阳之下,
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13』陈亢问於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
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
,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
远其子也。」
『14』邦君子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
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阳货第十七
『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
曰∶「诺,吾将仕矣!」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4』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民之
之也?」子曰∶「未召我者,而岂走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5』子张问「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
则足以使人。」
『6』佛U+80B8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於其身为不善
者,君子不入也』。佛U+80B8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
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U+7E6B
而不食!」
『7』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
『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
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
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9』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10』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1』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2』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3』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4』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
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15』子曰∶「U+6537言令色,详矣仁。」
『16』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8』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19』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
必崩。旧U+7A40既没,新U+7A40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
衣夫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
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
爱於其父母乎?」
『20』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2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
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
者,恶不U+4FC2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23』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U+4FC2,远之则怨。」
『24』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卫子第十八
『1』卫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
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李氏则吾不能,以李、孟之U+9592待之。」曰∶「
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4』齐人归女乐,李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
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U+8030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
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7』子路从而後,遇丈人,以杖荷U+84E7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礼不勤,五U+7A40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
杀鸡
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
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
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於是,
无可无
不可。」
『9』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於河;播
鼗武,入文汉;少师阳,击磬襄,入於海。
『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
弃也。无求备於一人。」
『11』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李随、李U+9A27。

子张第十九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子夏之门人,问「交」於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
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
人也!

『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後谏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
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
焉?
孰後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
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
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
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
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
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於朝曰:「子贡贤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
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
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
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
其何伤於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於子乎?」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期行,
绥之期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
得众,
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
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
也。」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6: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论 语 》

《詩 經》
詩 經   
  十五国风
周 南
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黃鳥于飛,
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莫莫。是刈是蒦,
為絺為绤,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曐,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兔罝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芣之;采采芣苡,薄言擷之。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赪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召 南
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草蟲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采蘋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行露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
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
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標有梅
標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標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標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
寔命不猶!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後也處。
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龍也吠。
何彼襛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騶 虞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于嗟乎,騶虞!

邶 風
柏 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綠 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燕 燕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日 月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
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
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終 風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則嚏。
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則懷。
擊 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凱 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雄 雉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穀風
習習穀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止。宴爾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餘來塈。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襃如充耳。
簡兮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泉 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出宿于泲,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飲餞于言。載脂載轄,還車言邁。
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北 門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謫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北 風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攜手同歸。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新臺
新臺有泚,河水濔濔。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鄘風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髡彼兩髦,實維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墻有茨
墻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墻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
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墻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
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發如云,不屑瑱也。
玉之瑱,象之揥也,揚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鄉矣。云誰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麥矣,沬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東矣。云誰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鶉之奔奔
鶉之奔奔,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
鵲之彊彊,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
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然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蝃蝀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載馳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衛 風
淇 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
會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
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考槃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鮪發發。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竹竿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芄蘭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河廣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有狐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王風
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茍無饑渴!
君子陽陽
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揚之水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
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
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中穀有蓷
中穀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慨其嘆矣。
慨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穀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
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穀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兔爰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
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
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
我生之後,逢此百兇。尚寐無聰!
葛藟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
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終遠兄弟,謂他人母。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終遠兄弟,謂他人昆。
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大車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啍啍,毳衣如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穀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皞日。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鄭風
緇衣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
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
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
還,予授子之粲兮。
將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
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
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叔于田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
叔在藪,火烈具舉。襢裼暴虎,獻于公所。
將叔無狃,戒其傷女。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
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
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
抑釋掤忌,抑鬯弓忌。
清人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遵大路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寁好也。
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蘀兮
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
衣錦褧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予與行。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東門之墠
東門之墠,茹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風雨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揚之水
揚之水,不流束楚。終鮮兄弟,維予與女。
無信人之言,人實?女。
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維予二人。
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
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縞衣茹?,聊可與娛。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
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
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齊 風
雞鳴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閑兮。并驅從兩肩兮,
揖我謂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從兩牡兮,
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并驅從兩狼兮,
揖我謂我臧兮。

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俟我於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於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東方之日
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
履我即兮。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
履我發兮。
東方未明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曦,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
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甫田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敞笱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云。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載驅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沵沵。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游敖。
猗嗟
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
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
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
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魏風
葛屨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
是以為刺。
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
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園有桃
園有桃,其實之殽。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罔極。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
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
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
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唐風
蟋蟀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
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
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山有樞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掃;
子有鍾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揚之水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于沃。
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
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椒聊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
椒聊且,遠條且。
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杕杜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
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
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
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
胡不佽焉?
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鴇羽
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肅肅鴇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肅肅鴇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來游。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于其室。
采苓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茍亦無信。
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
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茍亦無從。
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秦風
車鄰
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樂,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楊。既見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樂,逝者其亡。
駟驖
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
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
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
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環脅驅,陰靷鋈續,
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
龍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予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交韔二弓,竹閉緄縢。言念君子,載寢載興;
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終南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
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黃鳥
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
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楚。誰從穆公?子車鍼虎。
維此鍼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晨風
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櫟,隰有六駮。未見君子,憂心靡樂。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未見君子,憂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渭陽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權輿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于嗟乎,不承權輿。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于嗟乎,不承權輿。
陳 風
宛丘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東門之枌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衡門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
東門之池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東門之楊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晢晢。
墓門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墓門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防有鵲巢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甓。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株林
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
駕我乘馬,說于株野。乘我乘駒,朝食于株。
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檜風
羔裘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素冠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慱慱兮。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
庶見素韠兮,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兮。
隰有萇楚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匪風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曹風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維鵜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饑。
鳲鳩
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鸤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
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鸤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鸤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嘆,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愾我寤嘆,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愾我寤嘆,念彼京師。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
豳風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
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
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
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于茅,
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
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
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鴟鴞
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
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
或敢侮予。
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
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予維音嘵嘵。
東山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果臝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町畽鹿場,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鸛鳴于垤,婦嘆于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倉庚于飛,熠燿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破 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東征,四國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伐 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九 罭
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
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無使我心悲兮。
狼 跋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
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二雅

小 雅
鹿鳴之什·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鹿鳴之什·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
我心傷悲。
四牡騑騑,嘽嘽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
不遑啟處。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
不遑將父。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
不遑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豈不懷歸?是用作歌,
將母來諗。
鹿鳴之什·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懷靡及。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我馬維骃,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鹿鳴之什·常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詠嘆。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鹿鳴之什·伐木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穀,遷于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寧適不來,微我弗顧。於粲灑掃,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鹿鳴之什·天保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
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
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于公先王。
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
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鹿鳴之什·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曰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鹿鳴之什·出車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旗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涂。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訊獲醜,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鹿鳴之什·杕杜
有杕之杜,有晥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
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為恤。
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鹿鳴之什·魚麗
魚麗于罶,鲿鯊。君子有酒,旨且多。
魚麗于罶,魴鱧。君子有酒,多且旨。
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維其嘉矣。
物其旨矣,維其偕矣。
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南有嘉魚之什·南有嘉魚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南有嘉魚之什·南山有臺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
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樂只君子,遐不眉壽?
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
樂只君子,保艾爾後。
南有嘉魚之什·蓼蕭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沖沖,
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南有嘉魚之什·湛露
湛湛露斯,匪陽不曦。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南有嘉魚之什·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
鐘鼓既設,一朝饗之。
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
鐘鼓既設,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賓,中心好之。
鐘鼓既設,一朝酬之。
南有嘉魚之什·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南有嘉魚之什·六月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骙骙,載是常服。
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廣,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膚公。
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于涇陽。
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飲御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南有嘉魚之什·采芑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畝。方叔蒞止,
其車三千,師干之試。方叔率止,乘其四騏,
四騏翼翼。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鄉。方叔蒞止,
其車三千,旗旐央央。方叔率止,約軧錯衡,
八鸞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方叔蒞止,
其車三千,師干之試。方叔率止,鉦人伐鼓,
陳師鞠旅。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蠢爾蠻荊,大邦為讎!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戎車嘽嘽,嘽嘽焞焞,
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南有嘉魚之什·車攻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
田車既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之子于苗,選徒囂囂。建旐設旄,搏獸于敖。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射夫既同,助我舉柴。
四黃既駕,兩驂不猗。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聞無聲。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南有嘉魚之什·吉日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
升彼大阜,從其群醜。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獸之所同,麀鹿麌麌。
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
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彼小豝,殪此大兕。
以御賓客,且以酌醴。
鴻雁之什·鴻雁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鴻雁之什·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
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晢晢。君子至止,
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
言觀其旗。
鴻雁之什·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鴪彼飛隼,載飛載止。
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鴪彼飛隼,載飛載揚。
念彼不跡,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鴪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鴻雁之什·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
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穀。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鴻雁之什·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轉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聰。胡轉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鴻雁之什·白駒
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
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縶之維之,以永今夕。
所謂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駒,賁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
慎爾優游,勉爾遁思。
皎皎白駒,在彼空穀。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鴻雁之什·黃鳥
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
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黃鳥黃鳥,無集于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
不可與明。言旋言歸,復我諸兄。
黃鳥黃鳥,無集于栩,無啄我黍。此邦之人,
不可與處。言旋言歸,復我諸父。
鴻雁之什·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爾居。
爾不我畜,復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爾宿。
爾不我畜,言歸斯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鴻雁之什·斯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似續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戶。爰居爰處,
爰笑爰語。
約之閣閣,椓之橐橐,風雨攸除,鳥鼠攸去,
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
君子攸躋。
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噲噲其正,噦噦其冥。
君子攸寧。
下莞上簟,乃安斯寢。乃寢乃興,乃占我夢。
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
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鴻雁之什·無羊
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
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爾牛來思,其耳濕濕。
或降于阿,或飲于池,或寢或訛。
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糇。三十維物,
爾牲則具。
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爾羊來思,
矜矜兢兢,不騫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牧人乃夢,眾維魚矣,旐維旟矣。大人占之:
眾維魚矣,實維豐年;旐維旟矣,室家溱溱。
節南山之什·節南山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師尹,不平謂何!
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昊天不傭,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不吊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
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讻。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節南山之什·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民之訛言,亦孔之將。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哀我小心,癙憂以癢。
父母生我,胡俾我愈?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憂心煢煢,念我無祿。民之無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從祿?瞻烏爰止,于誰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有皇上帝,伊誰云憎!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哀今之人,胡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扤我,如不我克。
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憂矣,如或結之。今茲之正,胡然厲矣!
燎之方揚,寧或滅之。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終其永懷,又窘陰雨。其車既載,乃棄爾輔。
載輸爾載,將伯助予。
無棄爾輔,員于爾輻,屢顧爾仆,不輸爾載。
終逾絕險,曾是不意!
魚在于沼,亦匪克樂;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殽;洽比其鄰,婚姻孔云。
念我獨兮,憂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節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
棸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艷妻煽方處。
抑此皇父,豈曰不時?胡為我作,不即我謀?
徹我墻屋。田卒污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
皇父孔聖,作都于向,擇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黽勉從事,不敢告勞。無罪無辜,讒口囂囂。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羨,我獨居憂。
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效,
我友自逸。
節南山之什·雨無正
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昊天疾威,弗慮弗圖。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無罪,淪胥以鋪。
周宗既滅,靡所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為惡。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邁,則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爾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饑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訊;聽言則答,譖言則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哿矣能言,
巧言如流,俾躬處休。維曰于仕,孔棘且殆。
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
無言不疾。昔爾出居,誰從作爾室!
節南山之什·小旻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謀臧不從,不臧覆用。我視謀猶,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
謀之不臧,則具是依。我視謀猶,伊于胡厎!
我龜既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集。
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維邇言是聽,
維邇言是爭。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
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
或肅或艾。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節南山之什·小宛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
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教誨爾子,式穀似之。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
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獄。
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溫溫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臨于穀。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節南山之什·小弁
弁彼鷽斯,歸飛提提。民莫不穀,我獨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為茂草。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假寐詠嘆,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屬于毛,不離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無逝我梁,無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節南山之什·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
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大幠,予慎無辜。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言,心焉數之。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既微且尰,爾勇伊何!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節南山之什·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
伊誰云從?維暴之云。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祗攪我心!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爾之亟行,遑脂爾車。
壹者之來,云何其盱!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壹者之來,俾我只也。
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及爾如貫,諒不我知。
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作此好歌,以極反側。
節南山之什·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
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
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穀風之什·穀風
習習穀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
將安將樂,女轉棄予。
習習穀風,維風及頹。將恐將懼,寘予于懷;
將安將樂,棄予如遺。
習習穀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穀風之什·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穀風之什·大東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睠言顧之,潸焉出涕。
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無浸獲薪。契契寤嘆,哀我憚人。
薪是獲薪,尚可載也;哀我憚人,亦可息也。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熊羆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穀風之什·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奚其適歸。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云能穀?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鳣匪鮪,潛逃于淵。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穀風之什·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
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將,
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
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
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山入風議,
或靡事不為。
穀風之什·無將大車
無將大車,只自塵兮。無思百憂,只自疷兮。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颎。
無將大車,維塵雍兮。無思百憂,只自重兮。
穀風之什·小明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載離寒暑。心之憂矣,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還?歲聿云莫。
念我獨兮,我事孔庶。心之憂矣,憚我不暇。
念彼共人,睠睠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歲聿云莫,采蕭獲菽。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豈不懷歸?畏此反覆。
嗟爾君子,無恒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穀以女。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穀風之什·鼓鐘
鼓鐘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
懷允不忘。
鼓鐘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淑人君子,
其德不回。
鼓鐘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淑人君子,
其德不猶。
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
以龠不僭。
穀風之什·楚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我黍與與,我稷翼翼。我倉既盈,我庾維億。
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濟濟蹌蹌,絜爾牛羊,以往烝嘗。或剝或亨,
或肆或將。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饗。
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執爨踖踖,為俎孔碩。或燔或炙,君婦莫莫。
為豆孔庶,為賓為客。獻酬交錯,禮儀卒度,
笑語卒獲。神保是格,報以介福,萬壽攸酢。
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告,徂賚孝孫。
苾芬孝祀,神嗜飲食。卜爾百福,如几如式。
既齊既稷,既匡既敕。永錫爾極,時萬時億。
禮儀既備,鐘鼓既戒。孝孫徂位,工祝致告。
神具醉止,皇尸載起。鼓鐘送尸,神保聿歸。
諸宰君婦,廢徹不遲。諸父兄弟,備言燕私。
樂具入奏,以綏後祿。爾肴既將,莫怨具慶。
既醉既飽,小大稽首。神嗜飲食,使君壽考。
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穀風之什·信南山
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
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霢霂,既優既渥,
既沾既足,生我百穀。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孫之穡,以為酒食。
畀我尸賓,壽考萬年。
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
曾孫壽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從以騂牡,享于祖考。執其鸞刀,
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甫田之什·甫田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
自古有年。
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
烝我髦士。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
農夫之慶。
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
以穀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甫田之什·大田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
俶載南畝。
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既方既皁,
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
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稺;彼有遺秉,此有滯穗:
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來方騂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如茨。
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鞞琫有珌。
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既同。
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甫田之什·裳裳者華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
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裳裳者華,蕓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
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維其有之,是以似之。
甫田之什·桑扈
交交桑扈,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君子樂胥,萬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為憲。不戢不難,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甫田之什·鴛鴦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甫田之什·頍弁
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殽既嘉。
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未見君子,憂心弈弈;既見君子,庶幾說懌。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既旨,爾肴既時。
豈伊異人?兄弟具來。蔦與女蘿,施于松上。
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肴既阜。
豈伊異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甫田之什·車轄
間關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
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
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
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
鮮我覯爾,我心寫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
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甫田之什·青蠅
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于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甫田之什·賓之初筵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
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
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龠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
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
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
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魚藻之什·魚藻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魚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魚藻之什·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君子來朝,言觀其旗。
其旗淠淠,鸞聲嘒嘒。載驂載駟,君子所屆。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紓,天子所予。
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樂只君子,萬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泛泛楊舟,紼纚維之。樂只君子,天子葵之;
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魚藻之什·角弓
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遠矣。
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愈。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己斯亡。
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魚藻之什·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無自昵焉。
俾予靖之,後予極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無自瘵焉。
俾予靖之,後予邁焉。
有鳥高飛,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居以兇矜。
魚藻之什·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
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
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卷發如蠆。
我不見兮,言從之邁。
匪伊垂之,帶則有餘;匪伊卷之,發則有旟。
我不見兮,云何盱矣!
魚藻之什·采綠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魚藻之什·黍苗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云歸哉!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云歸處!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征師,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魚藻之什·隰桑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魚藻之什·白華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鼓鐘于宮,聲聞于外。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有鹙在梁,有鶴在林。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魚藻之什·綿蠻
綿蠻黃鳥,止於丘阿。道之云遠,我勞如何!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隅。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側,豈敢憚行?畏不能極。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魚藻之什·瓠葉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魚藻之什·漸漸之石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
武人東征,不皇朝矣。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
武人東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魚藻之什·苕之華
苕之華,蕓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魚藻之什·何草不黃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大雅
文王之什·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
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
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文王之什·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
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
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
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
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文王之什·綿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
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
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
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
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
乃立冢土,戎醜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
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厥成,文王厥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文王之什·棫樸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趣之。
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于邁,六師及之。
倬彼云漢,為章于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文王之什·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干祿豈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載,騂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櫑,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文王之什·思齊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遐。不聞亦式,不諫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人之無斁,譽髦斯士。
文王之什·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
自大伯王季。
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
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周祜,
以對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
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
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
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兄弟。以爾鉤援,
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是類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
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
四方以無拂。
文王之什·靈臺_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鐘,於樂辟癰。
於論鼓鐘,於樂辟癰。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文王之什·下武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文王之什·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
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
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
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
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
皇王烝哉!
鎬京辟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皇王烝哉!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生民之什·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
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
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
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
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
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恒之秬秠,
是獲是畝;恒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
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
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生民之什·行葦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設席,授几有緝御。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薦,或幡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
敦弓既句,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曾孫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
黃耇臺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生民之什·既醉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爾殽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室家之壸。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命有仆。
其仆維何?厘爾女士。厘爾女士,從以孫子。
生民之什·鳧鹥
鳧鹥在涇,公尸來燕來寧。爾酒既清,爾殽既馨。
公尸燕飲,福祿來成。
鳧鹥在沙,公尸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殽既嘉。
公尸燕飲,福祿來為。
鳧鹥在渚,公尸來燕來處。爾酒既湑,爾殽伊脯。
公尸燕飲,福祿來下。
鳧鹥在潀,公尸來燕來宗。既燕于宗,福祿攸降。
公尸燕飲,福祿來崇。
鳧鹥在亹,公尸來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公尸燕飲,無有後艱。
生民之什·假樂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
受福無疆,四方之綱。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解于位,民之攸墍。《假樂》
生民之什·公劉
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
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
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
而無詠嘆。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
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
乃覯于京。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
于時言言,于時語語。
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
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
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于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
止基乃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生民之什·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豈弟君子,
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豈弟君子,
民之攸歸。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豈弟君子,
民之攸墍。
生民之什·卷阿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
以矢其音。
伴奐爾游矣,優游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
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皈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
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
純嘏爾常矣。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
四方為則。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
四方為綱。
鳳皇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
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鳳皇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
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閑且馳。
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生民之什·民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
無縱詭隨,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
無棄爾勞,以為王休。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
無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
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泄。
無縱詭隨,以謹醜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
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
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
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生民之什·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
靡聖管管,不實于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我雖異事,及爾同寮。我即爾謀,聽我囂囂。
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天之方懠,無為?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尸。
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天之牖民,如塤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
攜無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無自立辟。
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蕩之什·蕩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強御,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興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義類,強御多懟。
流言以對,寇攘式內。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國,斂怨以為德。
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
既愆爾止,靡明靡晦。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顛沛之揭,
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蕩之什·抑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顛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
灑掃庭內,維民之章。
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逖蠻方。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
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
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無易由言,無曰茍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
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
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
順德之行;
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於乎小子!
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
天方艱難,曰喪厥國。
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蕩之什·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不殄心憂,倉兄填兮;
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四牡騤騤,旟旐有翩。
亂生不夷,靡國不泯。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
國步蔑資,天不我將;
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
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憂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自西徂東,靡所定處;
多我覯痻,孔棘我圉。為謀為毖,亂況斯削。
告爾憂恤,誨爾序爵。
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如彼溯風,亦孔之僾;
民有肅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癢。
哀恫中國,具贅卒荒;
靡有旅力,以念穹蒼。維此惠君,民人所瞻。
秉心宣猶,考慎其相。
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穀。
人亦有言:進退維穀。
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大風有隧,有空大穀。維此良人,作為式穀;
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
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
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曰不可,覆背善詈。
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蕩之什·云漢
倬彼云漢,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
圭璧既卒,寧莫我聽!
旱既太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
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太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無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顧。群公先正,則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我心憚暑,憂心如薰。群公先正,則不我聞。
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旱既太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旱既太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馬師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
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
大命近止,無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蕩之什·崧高
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既成藐藐;
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
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申伯還南,謝于誠歸。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嘽嘽。周邦咸喜,
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于四國。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蕩之什·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監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
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四牡騤騤,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
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蕩之什·韓奕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韓侯受命,
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夙夜匪解,
虔共爾位。朕命不易,干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
入覲于王。王錫韓侯:淑旗綏章,簟茀錯衡,
玄袞赤舄,鉤膺鏤钖,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其殽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其贈維何?乘馬路車。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韓侯迎止,
于蹶之里。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
諸娣從之,祁祁如云。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
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
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實墉實壑,實畝實籍。獻其貔皮,赤豹黃羆。
蕩之什·江漢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
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厘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蕩之什·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
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游,
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
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嘽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蕩之什·瞻卬
瞻卬昊天,則不我惠。孔填不寧,降此大厲。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
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
此宜無罪,
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哲夫成城,
哲婦傾城。
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鞫人忮忒,譖始竟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
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儀不類。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維其優矣。人之云亡,心之憂矣。
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藐藐昊天,無不克鞏。
無忝皇祖,式救爾後。
蕩之什·召旻
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
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潰潰回遹,
實靖夷我邦。
皋皋訾訾,曾不知其玷。兢兢業業,孔填不寧,
我位孔貶。
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我相此邦,
無不潰止。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職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頻?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災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周 頌
清廟之什·清廟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清廟之什·維天之命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清廟之什·維清
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清廟之什·烈文
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
無封靡于爾邦,維王其崇之。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清廟之什·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
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清廟之什·昊天有成命
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清廟之什·我將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
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
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清廟之什·時邁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
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岳。允王維後。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
清廟之什·執競
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鐘鼓喤喤,
磬筦將將,降福穰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
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清廟之什·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
臣工之什·臣工
嗟嗟臣工,敬爾在公。王厘爾成,來咨來茹。
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於皇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眾人,庤乃錢镈,奄觀铚艾。
臣工之什·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穀。
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臣工之什·振鷺
振鷺于飛,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無惡,在此無斁。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臣工之什·豐年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臣工之什·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我客戾止,
永觀厥成。
臣工之什·潛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鳣有鮪,鰷鲿鰋鯉。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臣工之什·雍
有來雍雍,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
於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
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臣工之什·載見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龍旗陽陽,和鈴央央,
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
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
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
臣工之什·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薄言追之,左右綏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臣工之什·武
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
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閔予小子之什·閔予小子
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
永世克孝。
念茲皇祖,陟降庭止。維予小子,夙夜敬止。
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
閔予小子之什·訪落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將予就之,繼猶判渙。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
紹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閔予小子之什·敬之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
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閔予小子之什·小毖
予其懲,而毖後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閔予小子之什·載芟
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強侯以。有嗿其馌,
思媚其婦,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實函斯活。
驛驛其達,有厭其杰,厭厭其苗,綿綿其麃。
載獲濟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振古如茲。
閔予小子之什·良耜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實函斯活。
或來瞻女,載筐及筥。其馕伊黍,其笠伊糾,
其镈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
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殺時犉牡,
有捄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
閔予小子之什·絲衣
絲衣其紑,載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吳不敖,
胡考之休?
閔予小子之什·酌
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我龍受之,蹻蹻王之造。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閔予小子之什·桓
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
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間之。
閔予小子之什·賚
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
時周之命。於繹思。
閔予小子之什·般
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
魯頌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
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
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駱,
有騮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期,思馬斯作。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
有駠有魚,以車繹繹。思無邪,思馬斯徂。
有駜
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振振鷺,鷺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飲酒。
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載燕。
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穀,詒孫子。于胥樂兮。
泮水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旗。
其旗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
其馬昭昭,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
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
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于征,狄彼東南。
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于讻,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御無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閟宮
閟宮有恤,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
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
纘禹之緒。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
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
于牧之野。
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啟爾宇,
為周室輔。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
土田附庸。
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旗承祀,六轡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
亦其福女。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
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
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
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
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
則莫我敢承。
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髪臺背,壽胥與試。
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
至于海邦。
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保有鳧繹,
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
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天錫公純嘏,
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
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
既多受祉,黃髪兒齒。徂來之松,新甫之柏,
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
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商頌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鞉鼓淵淵,嘒嘒管聲。
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
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錫無疆,及爾斯所。
既載清酤,賚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無言,時靡有爭。綏我眉壽,黃耇無疆。
約軧錯衡,八鸞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
自天降康,豐年穰穰。來假來饗,降福無疆。
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
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商之先後,
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
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長髪
浚哲維商,長髪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
遂視既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
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何天之龍?敷奏其勇。
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苞有三蘗,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
昆吾夏桀。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穼入其阻,裒荊之旅。
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
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
稼穡匪解。
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
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
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寢成孔安!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6: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 论 语 》

《孟 子 》

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章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为後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顾鸿□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乐其有麋鹿鱼U+9F08。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子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
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U+9F08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U+9F08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於时,数口之家可以无□矣;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於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後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而死也。」

梁惠王章句上·第五章
梁惠王曰:「普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於齐,
长子死焉;西丧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梁惠王章句上·第六章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
齐宣王问曰:「齐桓普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曰:『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曰:「牛可之?」对曰:「将以U+91C1钟。」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U+91C1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於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
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宜王者,何也?」
曰:「有复於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因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
诗云:『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後知轻重;度,然後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後快於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以口与?轻□不足於礼与?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
声音不足听於耳与?便嬖不足使令於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U+8385中国,
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後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後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
弱固不可以敌□。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於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皆欲赴□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章句下·第一章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於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於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
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弱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见弱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梁惠王章句下·第二章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於境,问国之大禁,然後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
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於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梁惠王章句下·第三章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畏天之威,於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
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於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有罪无罪,为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横行於天下,武王耻之;
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梁惠王章句下·第四章
齐宣王见孟子於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於晏子曰:『吾欲观於转附朝U+511B,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於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
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於国,出舍於郊,於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太师曰: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微招角招是也。其诗曰:
『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梁惠王章句下·第五章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其岐也:
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食,乃裹□粮;於橐於囊,思戢用光;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食,行者有裹粮也;
然後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梁惠王章句下·第六章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章句下·第七章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子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
见贤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後察之;
见可杀焉,然後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後可以为民父母。」

梁惠王章句下·第八章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梁惠王章句下·第九章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U+65B5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於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国家,
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於教玉人雕琢哉!」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章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章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於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於燕众,置君而後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章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而君之食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章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於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斯城也,
与民守之,效死而弗去,则是可为也。」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章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
「□为善,後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
君如彼何哉!□为善而已矣。」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章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
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
『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君请择於斯二者。」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章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於匹夫者!以为贤乎?
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後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後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於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子不遇哉!」

公孙丑上·第一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於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犹未洽於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後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於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
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
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
0「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
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时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倍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 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挞之於市朝;
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後进,虑胜而後会,
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昔者曾子谓子让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气。』
不得於心,勿求於气,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有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
遁辞知其所穷。生於其心,害於其政;发於其政,害於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
曰:『我於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於孔子曰:『夫子圣矣乎?』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
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敢问其所以异?」曰:「宰我、子夏、有若,智足以知圣人,
污不至阿其所好。
「宰我曰:『以予观於夫子,贤於尧、舜远矣。』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
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丘垤,
河海之於行潦:类也。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

公孙丑上·第三章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公孙丑上·第四章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暇。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公孙丑上·第五章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於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於其市矣。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於其路矣。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於其野矣。
「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
「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
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於天下。无敌於天下者,天吏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公孙丑上·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第七章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
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
矢人而耻为矢也。
「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上·第八章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公孙丑上·第九章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於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
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穷而不悯。
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於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公孙丑下·第一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德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公孙丑下·第二章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於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趋造於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於路,
曰:「请必无归而造於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於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矣驾。』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普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其尊德乐道,
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於依尹,学焉而後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於管仲,学焉而後臣之;
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汤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
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公孙丑下·第三章
陈臻问曰:「前日於齐,王□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七十镒而受;
於薜,□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
「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赆,』予何为不受?
「当在薜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之。』予何为不受?
「若於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公孙丑下·第四章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岁,子之民,老羸转於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
则反诸其入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於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公孙丑下·第五章
孟子谓□U+9F03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今既数月以,未可以言与?」
□U+9F03谏於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齐人曰:「所以为□U+9F03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

公孙丑下·第六章
孟子卿於齐,出吊於滕,王使盖大夫王□为辅行。王□朝暮见,反齐滕之路,
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
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公孙丑下·第七章
孟子自齐葬於鲁,反於齐,止於赢,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
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於庶人;非直为观美也,
然後尽於人心。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为独不然?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於人心独无□乎?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公孙丑下·第八章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哙;有仕於此,而子悦之,不告於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
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则可乎?何以异於是!」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其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
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
『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
『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公孙丑下·第九章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於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於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公孙丑下·第十章
孟子致为臣而归。
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
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
是为欲富乎?
「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
「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
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公孙丑下·第十一章
孟子去齐,宿於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後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公孙丑下·第十二章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昼,是何濡滞也!
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於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於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於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後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公孙丑下·第十三章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公孙丑下·第十四章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於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
「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於齐,非我志也。」

滕文公上·第一章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U+89B8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若药不暝眩,厥疾不瘳。』」

滕文公上·第二章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於宋,於心终不忘。
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问於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邹,问於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
U+98E6粥之食,自天子达於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
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
恐其不能尽於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於□宰;
□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
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
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滕文公上·第三章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於民有制。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为常。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
为民父母,使民□□然,将终岁勤勤,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
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夫世禄,滕固行之矣。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於上,小民亲於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
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
无野人莫养君子。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
「馀夫二十五亩。
「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滕文公上·第四章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
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
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食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後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後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
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於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
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
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衣,
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
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
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亦不用於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
北学於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
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位倍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於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
然後归。子贡反,□室於场;独居三年,然後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
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
秋阳以暴之,□□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於曾子矣。
「吾闻出於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於幽谷者。
「鲁颂曰:『戌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
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U+50DE;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
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
相率而为U+50DE者也,恶能治国家。」

滕文公上·第五章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
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
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
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
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
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於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
蝇蚋姑嘬之。其颡有□,睨而不视。夫□也,非为人□,中心达於面目。
盖归,反□□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滕文公下·第一章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
『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
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
「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
『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而後可。
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
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
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
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第三章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
『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
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血、衣服不备,
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滕文公下·第四章
彭更问曰:「後车数十承,从者数百人,以传食於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
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补不足,则农有馀粟,女有馀布;
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於子。於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
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学者;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於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於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滕文公下·第五章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
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
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
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於天下。东面而征,四夷怨,南面而征,
北狄怨,曰:『奚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早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
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我后,后来其无罚。』
「『有攸不为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
惟臣附於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於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
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不行王政云尔,□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
齐、楚虽大,何畏焉。」

滕文公下·第六章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传诸?」曰:「使齐人传之。」
曰:「一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
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第七章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街已甚;迫,斯可以见矣。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则往拜其门;
阳货□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其亡也,而往拜之;
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
非由之所之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之已矣。」

滕文公下·第八章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後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滕文公下·第九章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滥於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
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
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
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於海隅而戮之;
灭国者五十,区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後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
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U+5ED0有肥马;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五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诗云:『戌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滕文公下·第十章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後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於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後可者也。
「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与?
抑亦盗跖之所□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
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载,盖禄万锺,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
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於於陵。他日归,
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曰:『恶用是U+9D83U+9D83者为哉!』
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U+9D83U+9D83之肉也!』
出而哇之。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离娄上·第一章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
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於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
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云:『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青难於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离娄上·第二章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
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离娄上·第三章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离娄上·第四章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离娄上·第五章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离娄上·第六章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
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 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离娄上·第七章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於吴。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於先师也。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於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
逝不以濯。』」

离娄上·第八章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
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後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离娄上·第九章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鱼者,獭也,为丛□爵者,□也;为汤、武□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为不畜,终身不得;□不志於仁,
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离娄上·第十章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离娄上·第十一章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
而天下平。」

离娄上·第十二章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於上有道:不信於友,
弗获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於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
不悦於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离娄上·第十三章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
『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
其子焉往?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於天下矣。」

离娄上·第十四章
孟子曰:「求也为李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
罪不容於死!
「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离娄上·第十五章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哉!」

离娄上·第十六章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
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离娄上·第十七章
淳于U+9AE0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离娄上·第十八章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
「父子之间不青善,青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离娄上·第十九章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养曾U+6673,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
曾U+6673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
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离娄上·第二十章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离娄上·第二十一章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上·第二十二章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青耳矣。」

离娄上·第二十三章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第二十四章
乐正子从於子敖之齐。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後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离娄上·第二十五章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哺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
而以哺啜也。」

离娄上·第二十六章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後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离娄上·第二十七章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离娄上·第二十八章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豫瞽瞍□豫;瞽瞍□豫而天下化,
瞽瞍□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离娄下·第一章
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於岐周,卒於毕郢,西夷之人也。
「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
「先圣後圣,其揆一也。」

离娄下·第二章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离娄下·第三章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腹,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U+8ACC行言听,膏泽下於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
又先於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里:此之位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U+8ACC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於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
又极之於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离娄下·第四章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徒。」

离娄下·第五章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离娄下·第六章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离娄下·第七章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
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离娄下·第八章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後可以有为。」

离娄下·第九章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後患何!」

离娄下·第十章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下·第十一章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离娄下·第十二章
孟子曰:「大人者,不先其赤子之心者也。」

离娄下·第十三章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离娄下·第十四章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
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离娄下·第十五章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离娄下·第十六章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离娄下·第十七章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离娄下·第十八章
徐子曰:「仲尼亟称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後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是之取尔。
「□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离娄下·第十九章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传之。
「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离娄下·第二十章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汤执中,立贤无方。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离娄下·第二十一章
孟子曰:「王者之U+8FF9熄而诗亡,诗亡,然後春秋作。
「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离娄下·第二十二章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离娄下·第二十三章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
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离娄下·第二十四章
逢蒙学射於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於是杀羿。孟子曰:
「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
『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於尹公之他,
尹公之他学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
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小人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
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
发乘矢而後反。」

离娄下·第二十五章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离娄下·第二十六章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所恶於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於智矣,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离娄下·第 二十七章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
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言,孟子独不与□言,
是简□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
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
「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
此物奚宜至哉!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於禽兽又何难焉!』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
我亦人也;舜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後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离娄下·第二十九章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颜子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是以如是其急也。
「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今有同室之人U+9B2C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乡邻有U+9B2C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离娄下·第三十 章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U+9B2C狼,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
「夫章子,子父青善而不相遇也。
「青善,朋友之道也;父子青善,贼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
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离娄下·第三十一章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於我室,
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
殆於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
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於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去,
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
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离娄下·第三十二章
储子曰:「王使人□夫子,果有以异於人乎?」孟子曰:「何以异於人哉?
尧舜与人同耳。」

离娄下·第三十三章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
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万章上·第一章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天。何为其号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天于父母,
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之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
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於我何哉!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食廪备,以事舜於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
帝章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於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
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
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於父母,
可以解忧。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
不得於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见之矣。」

万章上·第二章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
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之。
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续;牛羊父母,食廪父母,干戈朕,琴朕,□朕;
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
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U+50DE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
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
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
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
奚U+50DE焉!」

万章上·第三章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
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风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
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於弟也,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
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於其国,
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
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万章上·第四章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
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
孔子曰:『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
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哉,
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於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
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
是周无遗民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
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
「书曰:『□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万章上·第五章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於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诸侯能荐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於诸侯,
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子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
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万章上·第六章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传於贤而传於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於天,
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於阳城;天下之民从之,
若尧崩之後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
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於民久。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於民未久。舜、禹、益
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
「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伊尹相汤以王於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内二年,仲壬四年;
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
「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也。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万章上·第七章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
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
吾岂若於吾身亲见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後知,使先觉觉後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
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
「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万章上·第八章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於卫主痈疽,於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
「於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
『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
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
「孔子不悦於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
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
「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
何以为孔子!」

万章上·第九章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於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
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
「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承,假道於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
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
智也。时举於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
於天下,可传於後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
谓贤者为之乎?」

万章下·第一章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
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
使先知觉後知,使先觉觉後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於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穷而不悯;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於我侧,
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
其中,非尔力也。」

万章下·第二章
北宫□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
尝闻其略也。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
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万章下·第三章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献子,百承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非惟百承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於子思,
则师之矣,吾於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於亥唐也,入元则入,
坐元则坐,食元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於此而已矣;
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享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反匹夫也。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万章下·第四章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
义乎?不义乎?』而後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
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於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曰:「不可。唐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
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於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取之於民也,犹御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
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
其教之不改而後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孔子之仕於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事道也。」「事道奚猎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後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
「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
於卫灵公,际可之仕也;於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万章下·第五章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
「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承田矣,曰:
『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万章下·第六章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後托於诸侯,
礼也;士之托於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受之,何义也?」
曰:「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於上;
无常职而赐於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君□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於子思也,
亟问亟□鼎肉,子思不悦;於卒也,□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曰:『今而後,知君之犬马畜□!』盖自是台无□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
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
再拜稽首而受;其後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
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尧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食廪备:
以养舜於畎亩之中。後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万章下·第七章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
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於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
「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
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缪公亟见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
『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
『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
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
「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
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大夫以旌。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
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之所履,
小人所视。』」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
「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万章下·第八章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万章下·第九章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後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6: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论 语 》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妻鹤子在 2006/02/07 04:35pm 第 1 次编辑]

老 子《道德经》

《老子》第一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老子》第二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老子》第三章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老子》第四章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老子》第五章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老子》第六章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
不勤。
------------------------------
《老子》第七章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
《老子》第八章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老子》第九章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老子》第十章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
《老子》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老子》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老子》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
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老子》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
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老子》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老子》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
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老子》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老子》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
乱,有忠臣。
------------------------------
《老子》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
无忧。
------------------------------
《老子》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老子》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老子》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
哉!诚全而归之。
------------------------------
《老子》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
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老子》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老子》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
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老子》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
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老子》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
《老子》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
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老子》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
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老子》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
,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老子》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老子》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
《老子》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
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
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老子》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
足闻,用之不足既。
------------------------------
《老子》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
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老子》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
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
自正。
------------------------------
《老子》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
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
《老子》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
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
,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
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
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
《老子》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老子》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
  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
《老子》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老子》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
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老子》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老子》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老子》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
《老子》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老子》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老子》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
孩之。
------------------------------
《老子》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
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
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
无死地。
------------------------------
《老子》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老子》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
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
《老子》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俏贰?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
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
《老子》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
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老子》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
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
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
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老子》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
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
贱。故为天下贵。
------------------------------
《老子》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老子》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
《老子》第五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
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
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老子》第六十章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
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老子》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
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
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
《老子》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
,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老子》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老子》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
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老子》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
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老子》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
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
------------------------------
《老子》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
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
《老子》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
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老子》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
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老子》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
《老子》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
《老子》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老子》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
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老子》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
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夫代大匠□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
------------------------------
《老子》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老子》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老子》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
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老子》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
《老子》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老子》第八十章                 〉诎耸??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老子》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6: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 论 语 》

《易 经》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
      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
      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
      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
      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
      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者 + 见
                                乾卦终

《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
      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
      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
      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
      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
      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
      无誉。」 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
      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卦终

《易经》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
      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  = 辶 + 颤 -页
                                屯卦终

《易经》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
      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
      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蒙卦终

《易经》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
      亨,贞吉。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 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 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需卦终

《易经》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讼:有孚,窒。 惕中吉。 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
      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  = 上般 下革
                                讼卦终

《易经》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卦终

《易经》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
          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比卦终

《易经》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
      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 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小畜卦终

《易经》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履:履虎尾,不□①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①人,亨。刚中正,
      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①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①人之凶;
          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②□②终吉。
  象曰:□②□②终吉,志行也。
  九五:□③履,贞厉。
  象曰:□③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①  = 口 + 至
□② = 上朔 + 下心
□③  = 炔 - 火
                                履卦终

《易经》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
      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
      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泰卦终

《易经》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
      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
      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 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卦终

《易经》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
      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卦终

《易经》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
      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卦终
                                
《易经》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
      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
      不可□①,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②谦。
  象曰:无不利,□②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①  = 足 + 俞
□②  = 扌+为
                                 谦卦终

《易经》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
      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
      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 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豫卦终

《易经》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
      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随卦终

《易经》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  
  蛊: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蛊卦终

《易经》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临: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 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 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临卦终

《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若,下
      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  = 禺 + 页
                                 观卦终

《易经》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
      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  = 月 + 姊 - 女
                                 噬嗑卦终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贲:亨。 小利有所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 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贲卦终

《易经》第二十三卦           剥          山地剥         艮上坤下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
      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象曰: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初六:剥□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以辨,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以肤,凶。
  象曰:剥□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  = 爿 + 木
                                 剥卦终

《易经》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
      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复远,无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
          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复卦终

《易经》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无妄: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
      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
      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畲,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  =  上 艹 下甾
                                 无妄卦终

《易经》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 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辐。
   象曰:舆说辐,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 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豕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  = 豕 + 贲
                                 大畜卦终

《易经》第二十七卦           颐          山雷颐         艮上震下  
  颐: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 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颐卦终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栋桡,本末弱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
      攸往,乃亨。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①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 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禾 + 弟
                                 大过卦终

《易经》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维心亨,乃以刚
      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
      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①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②,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②,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用徽□③,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① = 氵 + 存
□② = 上穴 + 下陷 - 阝
□③ = 纟 + 墨
                                 坎卦终

《易经》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  
  离:利贞,亨。 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
      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离卦终

《易经》第三十一卦           咸          泽山咸         兑上艮下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
      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 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 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无悔。
  象曰:咸其□,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  = 月 + 每
                                 咸卦终

《易经》第三十二卦           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恒
      亨无咎,利贞; 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
      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
      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恒卦终

《易经》第三十三卦           □          天山□         乾上艮下  
  □:亨,小利贞。
彖曰:□亨,□而亨也。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小利贞,浸而长也。
      □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之厉,有疾惫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小人否也。
  九五:嘉□,贞吉。
  象曰:嘉□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无不利。
  象曰:肥□,无不利;无所疑也。
□ =  辶 + 丶 + 豚
                                 □卦终

《易经》第三十四卦           大壮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  
  大壮:利贞。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
      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 羝羊触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祥也。 艰则吉,咎不长也。
□  = 车 + 复
                                 大壮卦终

《易经》第三十五卦           晋          火地晋         离上坤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 是以康侯用
      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 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 裕无咎;未受命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 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之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晋如硕鼠,贞厉。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晋卦终

《易经》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利艰
      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有攸往,主人有
          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 后入于地,失则也。
                                 明夷卦终

《易经》第三十七卦           家人        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
      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
      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九三:家人□□,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  = 口 + 高
                                 家人卦终

《易经》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
      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
      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 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 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
          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睽卦终

《易经》第三十九卦           蹇          水山蹇         坎上艮下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 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
      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当位贞吉,以
      正邦也。 蹇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来誉。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来连。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蹇卦终

《易经》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 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
      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
      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初六: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解卦终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
      往。 曷之用? 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
      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损卦终

《易经》第四十二卦           益          风雷益         巽上震下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
      有庆。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 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 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 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 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益卦终

《易经》第四十三卦           □①         泽天□①        兑上乾下  
  □①: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①,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
      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 利有
      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①;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莫夜有戎,得中道也。
  九三:壮于□②,有凶。 君子□①□①,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①□①,终无咎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 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九五:苋陆□①□①,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① = 炔 - 火
□② = 九 + 页
                                 □①卦终

《易经》第四十四卦           □①         天风□①        乾上巽下  
  □①: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①,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 天地相遇,品物
      咸章也。 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①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①;后以施命诰四方。
      
  初六:系于金□②,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踟躅。
  象曰:系于金□②,柔道牵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①其角,吝,无咎。
  象曰:□①其角,上穷吝也。
□① = 女 + 后
□② = 木 + 尼
                                 □①卦终

《易经》第四十五卦           萃          泽地萃         兑上坤下  
  萃:亨。 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
      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观其所
      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①。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 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②咨涕□③,无咎。
  象曰:□②咨涕□③,未安上也。
□① = 礻 + 龠
□② = 繁体字 齐 下半部 丿和丨 间夹一贝字
□③ = 氵 + 夷
                                 萃卦终

《易经》第四十六卦           升          地风升         坤上巽下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
      也。 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  = 礻 + 龠
                                 升卦终

《易经》第四十七卦           困          泽水困         兑上坎下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掩也。 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贞大人
      吉,以刚中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见。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 虽不当位,有与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①,于□②□③,曰动悔。 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①,未当也。 动悔,有悔吉,行也。
□① = 上 艹 + 三个品字形的 田
□② = 臬 + 危
□③ = 兀 + 危
                                 困卦终

《易经》第四十八卦           井          水风井         坎上巽下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①井,羸其瓶,
        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
      至亦未□①井,未有功也。 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 旧井无禽,时舍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民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 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②,无咎。
  象曰:井□②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无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①  = 纟 + 橘 - 木
□②  = 上 秋 下 瓦
                                 井卦终

《易经》第四十九卦           革          泽火革         兑上离下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
      也。 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革卦终

《易经》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 以木巽火,亨饪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
      贤。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 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  = 饣 + 束  
                                 鼎卦终

《易经》第五十一卦             震        震为雷         震上震下  
  震:亨。 震来□①□①,笑言哑哑。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彖曰:震,亨。 震来□①□①,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惊百
      里,惊远而惧迩也。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象曰:□②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初九:震来□①□①,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①□①,恐致福也。 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 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 婚媾
          有言。
  象曰:震索索,未得中也。 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① = 左上小 左中曰 左下小 右虎
□② = 氵 + 存  
                                 震卦终

《易经》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
      其止,止其所也。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
      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艮卦终

《易经》第五十三卦           渐          风山渐         巽上艮下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 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
      其位刚,得中也。 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吉。
  象曰:饮食□□,不素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 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
          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  = 彳 + 干 + 亍
                                 渐卦终

《易经》第五十四卦           归妹        雷泽归妹       震上兑下  
  归妹:征凶,无攸利。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
      说以动,所归妹也。 征凶,位不当也。 无攸利,柔乘刚也。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 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 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  = 圭 + 刂
                                 归妹卦终

《易经》第五十五卦           丰          雷火丰         震上离下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 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 勿忧宜日中,宜照
      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於人
      乎?况於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六二:丰其□①,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昧,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 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九四:丰其□①,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丰其□①,位不当也。 日中见斗,幽不明也。 遇其夷主,吉;
          行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六:丰其屋,□①其家,窥其户,□②其无人,三岁不见,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窥其户,□②其无人,自藏也。
□① = 上艹 下部
□② = 外门 内臭  阒的误笔?
                                 丰卦终

《易经》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离上艮下  
  旅: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
      吉也。 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 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 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 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 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旅卦终

《易经》第五十七卦           巽          巽为风         巽上巽下  
  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
      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 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九二:巽在□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 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下,上穷也。 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  = 爿 + 木
                                 巽卦终

《易经》第五十八卦           兑          兑为泽         兑上兑下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 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 说
      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兑卦终

《易经》第五十九卦           涣          风水涣         巽上坎下  
  涣:亨。 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 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
      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 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涣卦终

《易经》第六十卦             节          水泽节         坎上兑下  
  节:亨。 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
      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
      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节卦终

《易经》第六十一卦           中孚        风泽中孚       巽上兑下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 说而巽,孚,乃化邦也。 豚鱼吉,信及
      豚鱼也。 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 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可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中孚卦终

《易经》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       震上艮下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
          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 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柔得中,是以小事
      吉也。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飞鸟之象焉,有飞鸟
      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初六:飞鸟以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 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 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小过卦终

《易经》第六十三卦           既济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初吉,柔得中也。
      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 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②有衣□③,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④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① = 上髟 下弗
□② = 纟 + 需
□③ = 衤 + 如
□④ = 礻 + 龠
                                 既济卦终

《易经》第六十四卦           未济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 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
      不续终也。 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未济卦终
-------------------------------------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
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
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
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
吉无不利。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
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易经·系辞上传》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
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
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
方而易无体。

《易经·系辞上传》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
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
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易经·系辞上传》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
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
辟,是以广生焉。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
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易经·系辞上传》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
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
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
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
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
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 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
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子曰: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
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
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 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
也。」
    「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
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
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
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易经·系辞上传》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
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
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
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①以象闰,故再□①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当
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
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子曰: 「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章
    是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
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主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 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马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
象。 非天下之致变,其孰能与於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致神,
其孰能与於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
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 「易有
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一章
    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
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
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於
此哉!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与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
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
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
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
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
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②□②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执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
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系
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
无不利也。」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
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
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③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
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
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
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
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
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
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
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
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
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易经·系辞下传》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④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
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
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
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⑤,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 以待风雨,盖
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
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
□⑥。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
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经·系辞下传》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
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经·系辞下传》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
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
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
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穷神知化,德之盛
也。」
    易曰:「困于石, 据于蒺藜, 入于其宫, 不见其妻, 凶。 」 子
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
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 子曰:「隼者禽
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 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
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
而弗为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灭耳,
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乱者,有其治者
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
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天地□⑦□③,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
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
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
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 『莫益之,或击之,
立心勿恒,凶。』」

《易经·系辞下传》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
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於稽其
类,其衰世之意邪?」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
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
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 谦,德之柄也; 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
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 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
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
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 困,穷而通; 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
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 恒,以一德;损,以远害;
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经·系辞下传》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注虚,上下无
常,刚柔相易,不可为曲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曲常。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经·系辞下传》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
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 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
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
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
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
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
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惧以终始,其要
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
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②□②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
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 或害之,悔且
吝。
  将叛者,其辞□8,中心疑者其辞枝,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
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① = 扌 + 为
□② = 上亠 中繁体字的丶兴';的上半部 下且
□③ = 蕴 - 艹
□④ = 左上(留 - 田) 左下 亚 右斤
□⑤ = 木 + 斥
□⑥ = 炔 - 火
□⑦ = 纟 + 因
□8 = 上斩 下心
-------------------------------------
《易经·说卦传》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
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易经·说卦传》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
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老子·说卦传》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
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易经·说卦传》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日以□①之,艮以止之,兑以说
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易经·说卦传》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
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
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
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战乎乾,
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
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 终而所成始
也,故曰成言乎艮。
  
《易经·说卦传》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
疾乎风;燥万物者,莫□②乎火; 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
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
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易经·说卦传》                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 震,动也; 巽,入也;坎,陷也;离,丽
也;艮,止也;兑,说也。

《易经·说卦传》                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
为羊。

《易经·说卦传》                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
为口。

《易经·说卦传》                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
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
少女。

《易经·说卦传》                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
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
为文、为众、为柄、其於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 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
□③竹、为萑苇。 其於马也,为善鸣、为□④足,为的颡。 其於稼也,
为反生。 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 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
进退、为不果、为臭。 其於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
利市三倍。 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⑤、为弓轮。  其於人也,为加
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  其於马也,为美脊、为亟心、
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於舆也,为丁躜。 为通、为月、为盗。其
於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 其於人也,为
大腹,为乾卦。 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於木也,为科上
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⑥、为阍寺、为指、为
狗、为鼠、为黔喙之属。 其於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  其於地也,
刚卤。 为妾、为羊。
□① = 日 + 亘
□② = 火 + 繁体字的 丶汉'; 去 丶氵';
□③ = 上 竹 下 良
□④ = 上 马 下 廾
□⑤ = 车 + 柔
□⑥ = 上 艹 下 瓜瓜
-------------------------------------
《易经·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
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①也。
物□①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
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
者比也。 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
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
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
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随,
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
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
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
也。 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
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
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
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
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
然后礼仪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
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②; □②者退也。 物不可终□②,故受之以大
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伤也。 伤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
睽;睽者乖也。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
以解;解者缓也。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
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③; □③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
□④;□④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聚而上者,谓
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
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
以艮;艮者止也。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进必有所归,
故受之以归妹。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
居,故受之以旅。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
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
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
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① = 禾 + 犀
□② = 辶 + 丶 + 豚
□③ = 炔 - 火
□④ = 女 + 后
-------------------------------------
《易经·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屯见而不失其居。 蒙杂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时也。 无妄灾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 谦轻,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兑见,而巽伏也。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剥烂也,复反也。
  晋昼也,明夷诛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咸速也,恒久也。
  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
  大壮则止,□①则退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
故,亲寡旅也。
  离上,而坎下也。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
  大过颠也。 □②遇也,柔遇刚也。 渐女归,待男行也。 颐养正也,既济
定也。 归妹女之终也。 未济男之穷也。 □③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
人道忧也。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女 + 后
□③ = 炔 - 火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6: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 论 语 》

老子传真(一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道可道⑴,非恒道⑵;名可名⑶,非恒名⑷。
无名,万物之始⑸;有名,万物之母⑹。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⑺;恒有欲也,以观其微⑻。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⑼,同谓之玄,玄之又玄⑽,众妙之门四。

--------------------------------------------------------------------------------
校 注:
(1)道可道:
【注】宇宙间客观自在的永恒的道,是可以言说的。第一个“道”字,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体和内在生命力;它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灭亡、转化的规律;它是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方法;它是人生修炼身心的方法、途径和境界;它是人类行为的规范等。老子的道,有以上多种含义,须活看,不可偏执一面,而世人多失之。
肖天石说:“老子论‘道’为‘先天地生’与‘生天地万物’之本体,亦即宇宙之根源与本体,由此而建立其宇宙论。‘一切由道生,道生一切。’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此一原理系统,则万事万物万理万法,皆不能外此而存在,背此而成立;盖与道相违,则宇宙失其均衡,天地失其中和,而不能‘天地位,万物育’,而宇宙天地毁矣!欲群相与不失其序,故必基于其宇宙论与本体论,而建立其人生论、政治论、社会论、认识论、方法论,始能与‘道涵一切,一切归道’之原理合;此乃本天道以立人道之法则也。其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为率人道以合天道之法则也。”
张松如说:“《老子》书中第一次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大体说它有两个意思:有时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亦即宇宙本体;在更多场合下,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道’在老子书中作为哲学概念实极明确,不能认为具有神秘性质。”
杨兴顺说:“老子首先把‘道’兼任哲学上的范畴而给以各方面的论证。老子认为‘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法则。‘道’不仅意味着客观世界的自然法则,而且还意味着万物的物质实体。‘道’的基本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道’是物的自然法则。它排斥一切神或‘天志’;
二、‘道’永远存在,它是永存的物质世界的自然性。‘道’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三、‘道’是万物的本质,它通过它自己的属性(德)而显现。没有万物,‘道’就不存在;
四、作为本质来说,‘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的自然法则的统一;
五、‘道’是物质世界中不可破灭的必然性,万物都从属于‘道’的法则。‘道’摧毁一切在它道上的障碍;
六、‘道’的基本法则是:万物与一切现象,处于经常的运动与变化中,在变化的过程中,万物与一切现象都转化为自身的对立物;
七、万物与一切现象,都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中,这种联系通过统一的‘道’而完成;
八、‘道’是视之不见,抟之不得的。它是我们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但在逻辑思维中,它是可以认识的。”
陈鼓应说:“‘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在《老子》书上它含有几种含义:一、构成世界的实体。二、创造宇宙的动力。三、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本章所说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
(2)非恒道: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奕、王弼(以下简称博、王)等本为避汉孝文帝刘恒讳,本句两“恒”字均改为“常”字。
不是原来的永恒之道。因为从客观反映到主观,经过语言来论述的道,不可避免地必定有很大的偏离,犹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3)名可名:
【注】宇宙万物的名称,是可以命名的。名,《庄子》:“名者,之宾。”《管子。心术》:“名者,圣人之所以纪万物也。”《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胡曲园说:“在第一章的第一句里,者子就提出了‘道’和‘名’两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要把‘名’和他的根本思想‘道’一同提出来呢?因为老子所说的道和世俗所谓礼乐制度之类的道是不同的,老子所说的道是普遍常在的‘道’,因而它反映在我们的认识上,产来的名,也就不是世俗所谓礼乐制度之类的名,而是普遍常的‘名’。因此,老子在全书开章第一段里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名与实的问题。”
张松如说:“如果说‘道’是表明客观现象规律存在的。那么‘名’便是反映客观自然的思维形式,也就是概念。所谓‘道’指实体,‘名’标概念。”
(4)非恒名:
【注】不是原来的永恒之名。因为以人类的主观认识来命名观自在的宇宙万物,不可避免地必定有很大的偏离,犹如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5)无名、万物之始: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作“天地之始”。马叙伦《校诂》说:“《史记·日者列传》引作‘无名者,万物之始也。’王粥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末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是王本两句皆作万物,与《史记》所引合,当是古本如此。”验之帛书,信然。
【注】无名,道的原初本体,是万物的原始。始,《说文》:“女之初也。”
王弼说:“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范应元说:“天地之先,原有此道;浑沦未判,孰得而名?……探其无名,以复其初也。”
张松如说:“由于‘道’(自在的)空虚无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绳绳不可名,渊今似万物之宗,故‘无名’之‘道’(自在的)为‘万物之始’。”
朱谦之说:“盖天地未生,浑浑沌沌,正如少女之初,纯朴天真。”
(6)有名,万物之母:
【注】有名,道的孕育,是万物的母亲。母,《说文》:“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王弼说:“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蒋锡昌说:“司马光、王安石、苏辙辈读此,皆以‘有’字‘无’字为逗,不知‘有名’、‘无名’为老子特有名词,不容分析。”按:蒋说甚是,若以有、无为逗,岂非有、无皆名乎?‘无名’、‘有名’乃是老子用以形容道的不同阶段也,犹始之与母,为人生之不同阶段。此义,解者多失之。
(7)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
【校】帛书甲本作“口恒无欲也,以观其吵”;乙本作“故恒无欲也”,余损掩。傅、王本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现从帛书并参照傅、王本写定。谨按:帛书中两“也”字,解决了千年来疑案。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人以“常无”、“常有”为句,如此两者俱为“欲”,反而否定了“无欲”,证之帛书,老子本意正是以“无欲”、“有欲”相对待来说的。
【注】因此,常常没有欲念啊!来观察道的奥妙。恒,常的意思。妙,《辞海》:“神妙也。”
王弼说:“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陈鼓应说:“妙,深微奥妙。”
(8)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校】帛书甲本作“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乙本“有”作“又”。古代有、又通。傅、王本作“常有欲,以观其檄”。现以帛书并参照傅、王本去“所”字而写定。
【注】常常有欲念啊!来观察道的轨迹。
谨按:诸家多于无、有处为逗,盖误解为老子反对‘有欲’,如王樵说:“老子言‘无欲”有欲’则所末闻。”徐绍桢说:“‘常无欲’固可言,‘常有欲’则决非老子之意矣。”岂知老子此处说的是善为道者的‘无欲’和‘有欲’,两者同属于道也。老子说:“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二十章)他不是已经交代得根明白吗?通观五千言,何处非者子之欲?正欲世人闻道勤行,偕化于道。
王弼说:“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檄也。”
陈景元说:“大道边有小路曰徼。”
吴澄说:“徼者,犹言边际之处,孟子所谓端也。”
楼宇烈说:“他(王弼)认为通过‘常有欲’,即可以了解到天地万物的最终归结。”
(9)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校】帛书作“两者同出异名”。傅、王本及河上公本如此。从之。
【注】这两个方面,同出于道,而名称各异。“此两者”,统“无名”、“有名”和“无欲”、“有欲”而言。一、无名和有名、为万物之始、母;二、无欲和有欲,前者为修炼者处于无知无欲的先天境界,后者是处于有知有欲的后天境界。它们同属于道,同出于道,不过名称各异而已。由此可见,老子并不否定后天的有欲(大道之欲),而是平等看待的。
王弼说:“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
王安石说:“‘两者’,有无之道,而同出于道也。”
童书业说:“‘无’和‘有’或‘妙’和‘徼’,这是‘同出而异名’的。从‘同’的方面看,混沌而不分,所以称之为‘玄’。”
(10)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校】帛书无“之玄”两字。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共同都叫做玄——玄奥幽昧,玄奥幽昧啊!非常的玄奥幽昧。
王弼说:“玄者,冥默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
范应元说:“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
吴澄说:“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意。”
苏辙说:“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
沈一贯说:“凡物远不可见者,其色黝然玄也。大道之妙,非意象形称之可指,深矣,远矣,不可极矣,故名之曰玄。”
(11)众妙之门:
【注】一切奇妙变化的总门径。
王弼说:“众妙皆从玄而出,故曰众妙之门。”
范应元说:“万化由斯而出,各各具妙,故曰众妙之门。”
刘巨济说:“众妙者,万物之妙也。万物皆有妙,而皆出于道,则道妙万物也。”
严复说:“西国哲学所从事,不过此十二字——‘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传真(二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⑵。
有无相生⑶,难易相成⑷,长短相形⑸,高下相盈⑹,音声相和⑺,前后相随⑻,恒也⑼。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⑽,行不言之教⑾,万物作而不始⑿,生而不有⒀,为而不恃⒁,成功而不居⒂。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⒃。

--------------------------------------------------------------------------------
校 注: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注】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样便就丑恶啦。天下,《辞海》:“《礼·曲礼》注:‘天下,谓外及四海也。’按古谓中国即世界,四境皆环以海。”已、矣古通。
范应元说:“圣人循其自然之理,行而中节,不自矜伐以为美善也。傥矜之以为美,伐之以为善,使天下皆知者,则必有恶与不善继之也。”
吴澄说:“美恶之名,相因而有。”
宋常星说:“只此皆知两字,其恶其不善,便从此处有之矣。大道之妙,美者贵乎藏,善者贵乎隐。不知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惟独自然,惟独无为。以皆知之美而为美,则暴于外而未必有公物之实,焉得不谓之恶乎?”
陈柱说:“《庄子·秋水篇》云:‘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此鱼未知水之为美,是诚真美矣。《大宗师》篇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aaa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夫相aaa以湿,相濡以沫,则知水之美矣,然其不美也孰甚?”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样便就不善啦。
宋常星说:“以皆知之善而为善,则炫于迹,而未必有真诚之念,焉得不谓之不善乎?”
肖天石说:“以至真至美至善者,不易知也。若为天下人皆知之,则反为世见俗见之‘真善美’矣。阳春白雪,和者必寡。故天下人皆曰善者,非善之善者也。”
南怀瑾说:“凡是人为所谓的美与善的道,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
(3)有无相生: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句前有“故”字。
【注】有和无相互化生。有形与无形、存在与不存在的事物,是相生的关系。“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都说明道含无有,它们是始母关系,是相生关系,如环无端,不可或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则系明示朴散而为器之后的有无关系。有器之体,方可以之来利用,其用却在器中之无——虚空处。常人多单纯理解实有为体,空无为用,实质体用不二,有既是体,亦是用,无既是用,亦是体,譬如室,如无空间,则不成其为室了。这是事物自身的有无相生,相资为用。前者,指事物之从无而有,即事物的发生、展与消亡(转化)的过程而言;后者,指事物在其全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体用而言。
宋常星说:“相生两字,即是生生不已,变化不穷之义。人皆知有之为有,无之为无,不知有而不有者,乃是以有入无也;无而不无者,又是以无入有也。是故有无不颠倒,则阴阳不反复,阴阳不反复,则相生之道不立矣。此所以有无相生之妙,隐显莫测,变化无穷者,此也。”
肖天石说:“以有无之对待言,无‘有’则无以显无,无‘无’亦无以显有。有无相生相形,相对相成。”
(4)难易相成:
【注】难和易相互成就。事物的困难与容易相辅相成。“困难于其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六十三章)说明圣人如何对待难之与易,把握难易相成之理,难易本相反,善于对待,即可相成,不善对待,易者反难。
宋常星说:“不知难者,不可徒畏其难,妄生穿凿,多作安排,因物处物,随其自然,则难者自变而为易;易者不可徒忽为易,任意悠游,怠荒忽略,物来不顺应,事至不能通,则易者亦变为难。若能以道识妙,顺德识檄,虽至难之事,未尝不容易而成也。”
(5)长短相形:
【校】帛书作“长短之相刑也”。傅本作“长短之相形”。据之改“刑”为“形”。“刑”、“形”古通。王本作“长短相较”。
【注】长和短相互形容。长之与短,相形而见,相较而存。无短,无以形长;无长,无以形短。
《诸子菁华录·老子注》:“天地生人物,受气成形,各有长短之分,两者相形而见。”
(6)高下相盈: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盈”作“倾”,当是避汉孝惠帝刘盈讳。
【注】高和下相互盈虚。高之与下,相为盈虚,盈余则高,不盈则下。“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七十七章)抑高举下,此“高下相盈”自然之道也。而“九层之台,起于蒙土”,(六十四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六十六章)故“高必以下为基”(三十九章)也。
(7)音声相和:
【注】音和声相互和谐。《礼·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音之与声,相应相和。和者,相应也,相调和也。
宋常星说:“凡天地之间,五行成物,而水火木金土无不有音声焉。……声因实而虚鸣,音因虚而空应,阴阳互合,生于自然,所以音声相和。”
(8)前后相随:
【注】前和后相互跟随。前之与后,相随而生。无前,无以显后;无后,无以明前。“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得先”,(七章)“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六十六章)此圣人识乎“前后相随”之理,而善处之也。宋常星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者,阴阳之相随;一寒一暑,迭成四时者,气候之相随。由此而推,一反一正,一去一来,一清一浊,一消一长,莫不是此相随。
(9)恒也: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均无。
【注】是永恒不变的啊!
张如如说:“在这一段文字中,就以这些相对的比较的关系,概括表述了自然和社会的现象和本质,并总述说:‘恒也’,指明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10)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注】所以,圣人处理无为的事。圣人,《辞海》:“道德修养造乎极地者,谓之圣。圣人,谓品格能力迥出于常人者。(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管子·内业》:‘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白虎通·圣人》:‘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台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老子之圣人,系指道法自然,身化于道,而以道化天下为己任的得道真人。居,居处。无为,顺乎自然,不自妄为。事,作为也。圣人之处事符合自然,不违天道,非消极无所事事,乃是“为无为”之意。《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即是指此也
范应元说:“圣人者,纯于道者也。处无为之事者,体道也。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圣人则虚心而应物也。”
宋常星说:“无为者,自然之大道,本无所为。所以处无为者,盖因不待为而事始成,过而即化,即是无为而为。”
张默生说:“圣人,是老子理想中‘与道同化’的人物。道家的圣人,是无为而治的。”
钱钟书说:“老子所为‘圣’者,尽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无事耳。”
福永光司说:“老子的无为,乃是不您意行事,不孜孜营私,以舍弃一己的一切心思计虑,一依天地自然的理法而行的意思。在天地自然的世界,万物以各种形体而出生,而成长变化为各样的形态,各自有其一份充实的生命之开展;河边的柳树抽发绿色的芽,山中的茶花开放粉红的花蕊,鸟儿在高空上飞翔,鱼儿从深水中跃起。在这个世界,无任何作为性的意思,亦无任何价值意识,一切皆是自尔如是,自然而然,绝无任何造作。”
(11)行不言之教:
【注】实行不言的教化。《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纯任自然,因任天下之自为,而化治于无形。“希言自然”,(二十三章)但不可误认为老子屏弃言教,反对教育。他只是因为“多言数穷”,(五章)因此,“悠兮!其贵言也”。(十七章)老子提倡“行不言之教”,然而,非言又无以明道,所以,他要著《道德经》五千言,他要“善言者无瑕谪”,(二十七章)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十一章)要“言有宗,事有君”,要以“甚易知,甚易行”之“吾言”(七十章)来引导天下“闻道”、“知道”;而待“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四十一章)之后,方是着重“行不言之教”之时。“道隐无名”,超然物外,“道可道,非恒道”,徒执语言、文字又不足以明道,正应渡河舍筏。对此等言不言、欲不欲、学不学、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等用词,均应如此理解,方得老子之本意。这是老子思维逻辑的特点和用词特异的习惯“正言若反”,好像二律背反,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悖论,实乃反映了客观事物存在之矛盾的辩证过程。
范应元说:“行不言之教者,配天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则循理而应物,无有不当,斯不言之教也。”
宋常星说:“圣人以寂静而感通。行不言者,亦因不须言而教始明。感而遂通,即是不言而言也。”
徐梵澄说:“‘不言之教’,此日常所见者也。扬眉瞬目,举手投足,皆可示意,不待语言。为教,则非言教而为身教。此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12)万物作而不始: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万物昔而弗始”。傅本作“万物作而不为始”。王本作“万物作焉而不辞”。现从乙本,并参照傅、王本改“昔”为“作”而写定。
【注】万物发作了,而不去倡始。万物,《辞海》:“统谓一切物也。”老子认为道之本体——虚无,是无物(十四章“复归于无物”),从而化生万物,所以道统无物与有物(万物)。因此,万物概括宇宙之内天地万物,无所不包。作,《说文》段注:“起也,为也,始也,生也。”
劳健说:“不为始者,谓因其自然,而不先为之创也。”
(13)生而不有:
【校】帛书无此句。据傅、王本补之。
【注】生养了,而不据为已有。
严灵峰说:“此言道生万物,不据为已有也。”
(14)为而不恃:
【校】帛书甲本作“为而弗志也”;乙本“志”作“侍”。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施为了,而不自侍己能。
河上公说:“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15)成功而不居: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作“功成”。
【注】成功了,而不居为己功。
李嘉谋说:“及其有功,非我之功,应物而已,故成功而不居。”
宋常星说:“圣人忘已无私,亦不自居其功矣。”
(16)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注】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离去。
宋常星说:“因圣人不肯自处自任其事,以虚心应物,忘名忘相,无我无人,不见有为之迹,不立教化之名,故曰不居。圣人之心,虽然不居,其功终亦不可得而去者,盖以道德高于天下,天下后世未尝不归功于圣人者也。譬如大海之水,万派干流,不求归而自归矣。”

老子传真(三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⑵;不见可欲,使民不乱⑶。
是以圣人之治也⑷,虚其心,实其腹⑸,弱其志,强其骨⑹;恒使民无知无欲⑺;使夫智者不敢为也⑻;无为而已,则无不治矣⑼。

--------------------------------------------------------------------------------
校 注:
(1)不尚贤,使民不争:
【校】帛书作“不上贤”。傅、王本如此,从之。“上”、“尚”古通。
【注】不尊尚贤能之士,使人民不争逐名位。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十九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七十七章)可知老子于贤之不尚,是兼人我而言的,于大道之治中,各用其玄德无为而治而已,何贤之可尚足尚呢?
庄子说:“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
河上公说:“贤,谓世俗之贤,去质尚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
彭好古说:“不尚贤,绝名心。”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注】不贵重难得的珍宝奇货,使人民不去偷盗。
王弼说:“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
吴澄说:“货之难得者,其利可贵,上之人苟贵之,则民皆欲求其利,而至于为盗矣。”
宋常星说:“凡世间一切所贵重者,皆为难得之货。为上者若有贵爱之心,为下者必起贪得之妄。贪之不得,未有不为盗者也。”
(3)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作“使民心不乱”。
【注】不去看会引起贪欲的事物,使人民不致惑乱。
王弼说:“可欲不见,则无所乱矣。”
宋常星说:“世俗之幻境,可欲虽多,若能洞见无碍,此心空空洞洞,不见于物,惟见于道,既无一物之可见,岂有一物之可欲乎?既无一物之可欲,心君自然泰定,幻缘岂能摇动?”
(4)是以圣人之治也: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如此,从之。傅本同。王本无“也”字。
【注】所以圣人的修身治世之道呀!
范应元说:“治,理也,理身以理天下也。”
(5)虚其心,实其腹:
【注】清虚他们的心,充实他们的腹。
宋常星说:“虚心者,譬如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所以圣人之心,虚灵明妙,荡荡空空,不曾有一物所系。少有纤毫尘垢,即为魔境,便不是虚心之妙矣。实腹者,譬如神情气足,理备道全。圣人之腹中,包藏天地,涵养万物,其道也养之极深,其德也积之极厚,少有一毫欠缺,便不是实腹之人也。”
严复说:“虚其心,所以受道;实其腹,所以为我。”陈荣捷说:“‘虚’意指心灵绝对的宁静与清净,没有忧虑与私欲。”
(6)弱其志,强其骨:
【注】损弱他们的志,强壮他们的骨。
德清说:“不起奔竞之心,其志自弱。”宋常星说:“弱志者,譬如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如赤子之无心,无知无识,神定气和,……道在于柔,德在于顺。能弱其志,道德自归于我矣。强骨者,譬如任道任德,以道德求胜于我,不以道德求胜于人。强骨者,有自强不息之妙,有勇猛精进之心。如此行之,进道必果,进德必锐。”
严复说:“弱其志,所以从理而无所樱;强其骨,所以自立而干事。”
(7)恒使民无知无欲: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作“常”。
【注】水远使人民没有世俗的知欲。
宋常星说:“圣人欲天下之民,返朴还淳,无知无欲,必以无为之道治民,天下自归于无知无欲之道。民无知而民自朴,民无欲而民自正。”
肖天石说:“名利欲三关,不但凡夫不易打破,即圣人亦难。无名心,则自超逸绝尘;无利心,则自空灵湛寂;无欲心,则自清静恬淡;心中无一物,清虚自神通!老子又指出‘无知’一层功夫。夫名利杀人,远不若知见与学术杀人之甚!其为祸之烈,亦复如是。”
晨阳说:“综观老于的‘无欲”无为’,不是去掉一切‘欲’,一切‘为’,是去掉私有的欲,去掉剥削的欲,要保留‘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之为,这就是‘为了不争’。”
陈鼓应说:“所谓‘无知’,并不是行愚民政策,乃是消解开展巧伪的心智。所谓‘无欲’,并不是要灭除自然的本能,而是消解贪欲的扩张。”
(8)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校】帛书甲本报掩;乙本作“使夫知不敢”,显有脱简。傅本无“也”字。王本如此,从之。
【注】使那些智慧的人不敢妄为啊!
范应元说:“使夫智巧之人,不敢妄为也。”
肖天石说:“即有智者,亦不敢逆天强为矣。”
(9)无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傅本下句作“无不为矣”。王本作“为无为,则无不治”。现从乙本写定。谨按:“为无为”与“无知无欲”、“不敢为也”意不连贯,仍属有欲有为,故以乙本为优。
【注】自然无为罢了,就无所不治呀!
宋常星说:“民既无知无欲,返朴还淳,复其固有,同入无为之化,共乐熙aaa之风,所以为无为而天下无不治。”
肖天石说:“无为者,天道也。有为者,人道也。圣人以为于天道为务,则自无不为而无不治矣。学者苟能深契而默会之,即可知无为之中有大为在焉!”
童书业说:“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从春秋时代的自然主义思潮来的。老子发展了这种思想,把‘无为’思想作为他的政治理论的核心,这是和他的处世哲学相联系着的。他们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生自长,自由发展。”
陈鼓应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
张松如说:“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要顺其自然,而不强求。换句话说,便是为无为。老子认为‘天之道’本来就是听任万物自生自长,不干涉,不强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五章)‘天道’本来是‘无为’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所以‘人道’也应该是‘无为’的:‘民莫之令,而自均焉’,(三十二章)这样才顺乎自然,合乎人情。”


老子传真(四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道,冲而用之⑴,或不盈也⑵。
渊兮!似万物之宗⑶;湛兮!似或存⑷;吾不知其谁之子⑸,象帝之先⑹。

--------------------------------------------------------------------------------
校 注:
(1)道,冲而用之: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如此,从之。王本同。傅本“冲”作“盅”。现行本多以“道冲”为逗,“而用之”三字连下“或不盈也”为逗。《说文》段注:“凡有冲虚字者,皆盅之假借。《老子》‘道盅而用之’,今本作冲是也。”《说文》:“盅,虚器也。”清人俞樾《乎议》主此说,今人陈鼓应、张松如等亦从之,则非老子之本旨,亦正因沿“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四十五章)而误也。
【注】道,涌摇冲融而运用它。
谨按:《说文》:“冲,涌摇也。”段注:“涌,上涌也。摇,旁路也。”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正是本句的正解。(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揭示了它的真话。由此可见,道之妙用体现于“冲”,“冲气以为和”,即庄子“交通成和”之意,而不是如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取的是冲虚之意,此处,老子说的是道的作用规律。故冲者,形容大道之妙用,涌摇冲融以成和也,此其本义;其次,亦兼有虚空、虚通之义。
宋常垦说:“冲者,虚也,和也。大道之体,以虚为体;大道之用,以和为用。以虚为体者,体之于静也。以和为用者,用之于冲也。文中所讲,正是大道冲用之妙义。”
严复说:“此章专形容道体(按:体用不二,亦借用以显体),当‘玩‘或’字与两似字方为得之。盖道之为物,本无从形容也。”
罗尚贤说:“道冲,……它反映的是一个规律,可称作道的阴阳冲和律。冲,二者合于其中而成一体”。
(2)或不盈也:
【校】帛书甲本上两字损掩;乙本作“有弗盈也”。傅本作“又不满”。王本作“或不盈”,从之。易顺鼎说:“古‘或’字通作‘有’,‘有’字通作‘又’,三字义本相同。”
【注】或者不会盈满呀!或、又、有古通用。大盈不盈,“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若冲,非真虚空(否则堕入“顽空”矣),而是疑似。因其“大盈若冲”,故“或不盈也”,所以,“冲而用之”,而“其用不穷”也。
王弼说:“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
吴澄说:“道之体虚,人之用此道者,亦当虚而不盈,盈则非道也。”
陈鼓应说:“道’体是虚状的。这虚体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它却含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因而,它的作用是不穷竭的。”
许永璋说:“即此一字(按:指“冲”字),透露出道之体,道之形,道之用。‘而用之或不盈’,着重说‘用’,‘用之’,指用‘道’,‘不盈’,指道之虚用无穷,即四十五章‘大盈若冲’之意,庄子所谓‘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齐物论》》即‘大盈’之形象说明。”
(3)渊兮!似万物之宗:
【校】此句后,帛书及傅、王本均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一段文字。陈鼓应说:“这四句疑是五十六章错简重出。因上句‘渊兮!似万物之宗’与下句‘湛兮!似或存’正是对文。”(《老子注译及评介》》朱谦之《老子校释》引谭献曰:“五十六章亦有‘挫其锐’四句,疑羼误。”现据以删去。
【注】渊深啊!好似万物的祖宗。兮,语助词。孔广居《说文·疑疑》:“兮,诗歌之余声也。”“兮’,张口作丂声,正是古‘呵’字。”(张松如)《辞海》:“同祖曰宗。”
宋常星说:“渊者,深广莫测之义。宗者,根宗也。大道之本体,涵养万物而不匮;大道之妙用,冲和万物而不遗。其理幽深,不可以心思而得;其道隐妙;不能以言议而知。是故物物全彰,头头是道,究其冲用之机,求其深玄之理,似乎非一非二,无穷无尽。万物以道为根宗者,此也。”
肖天石说:“道体至渊,渊则深,至深无极,无漠无朕,故其用,能为万物之宗,而似不有。”
许永璋说:“说明道与万物之关系。‘渊’义是博大精深,形容‘道大’;‘万物之宗’,即万物之主,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简化。道为‘万物之母’,故为‘万物之宗’。这里‘似’字极为得力,虽言道似乎为万物之宗,但其实道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衣被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知主。,(三十四章)这些都在‘似’字中隐现出来。庄子所谓‘若有真宰,而持不得其联’,(《齐物论==亦与此同意。”
(4)湛兮!似或存:
【注】湛寂啊!好似它存在着。《说文》:“湛,没也。”湛兮,隐约貌。“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十四章)为“湛兮!似或存”之写状。
吴澄说:“湛,澄寂之意。道之体虚,故其存于此也,似或存而非实有一物存于此也。”
吴侗说:“道不可见,故云‘湛’。”
陈鼓应说:“幽隐啊!似亡而又实存。”
(5)吾不知其谁之子:
【校】帛书甲本“其谁”处损掩;乙本如此,从之。傅、王本无“其”字。
【注】我不晓得它是谁的子女。
河上公说:“老子宫吾不知道所从生。”’
(6)象帝之先:
【注】好像是在天帝的先前。
王安石说:“象者,有形之始也;帝者,生物之祖也。故《系辞》曰:‘见乃谓之象’,‘帝出乎展’,其道乃在天地之先。”高亨说:“象,犹似也。‘象帝之先’,犹言似天帝之祖也。”
陈鼓应说:“似乎是有天帝以前就有了它。”“在这里,考于击破了神造之说。”
许永璋说:“这就是道的超形象、超感觉的最高存在。老子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庄子·大宗师》:‘夫道,有倍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这都说明道似有源而本无源。”


老子传真(五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天地不仁⑴,以万物为当狗⑵;圣人不仁⑶,以百姓为刍狗⑷。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⑸?虚而不屈,动而愈出⑹。
多言数穷⑺,不若守于中⑻。

--------------------------------------------------------------------------------
校 注:
(1)天地不仁:
【注】天地是没有仁爱的。不仁者,麻木顽钝,无所亲爱。《说文》:“仁,爱也。”
王弼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苏辙说:“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
蒋锡昌说:“此欲圣人清静无为,而任诸自然也。老于此说,不仁之至,亦大仁之至。”
童书业说:“这种‘不仁’是自然主义的 ‘不仁’,与一般所说的‘不仁’不同。”
(2)以万物为刍狗:
【注】将万物视作刍狗。刍狗者,祭祀之物,束刍为狗,陈以祀神,以谢过求福,用毕弃之。
庄子说:“夫刍狗之末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苏辙说:“结刍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适时然也。既事而弃之,行者践之,夫岂恶之?亦适然也。”
钱钟书说:“刍狗万物,乃天地无心而不相关,非天地忍心而不悯惜。”
(3)圣人不仁:
【注】圣人是没有仁爱的。
吴澄说:“圣人是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
范应元说:“圣人体此道以博爱,其仁亦至矣,而不言仁。其于百姓,亦如天地之于万物,辅其自然而不害之,使养生送死无憾,不知帝力何有于我哉!”
陈鼓应说:“圣人无所偏,即意指圣人取法于天地之纯任自然。”
(4)以百姓为刍狗:
【注】将百姓视为刍狗。
宋常星说:“圣人心同天地,博爱周遍,贵贱无分,体万物而无心,顺万物而无情,亦无足此而遗彼也。”
肖天石说:“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其以百姓为刍狗者,乃一任百姓之自为刍狗也。死生得丧无与焉,当如是则不得不如是也。当生即生,当杀即杀;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当用即用,当舍即舍;当成即成,当毁即毁;此当然而然,实即自然而然,纯为一道之流行,与一气之流行。圣人之用心,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5)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
【校】帛书作“其犹橐籥舆”,“舆”应作“与”,属语气词(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从之。傅、王本“与”作“乎”。
【注】天地之间,它们不正像风箱吗?
吴澄说:“冶铸所用,嘘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扇于内者,‘籥’也。天地间犹橐籥者,橐象太虚,包含周遍之体,籥象元气,氤氲流行之用。”
范应元说:“囊几曰‘橐’,竹管曰‘籥’。冶炼之处,用籥以接囊橐之风气,吹炉中之火。天地之间,虚通而已,亦如竹管之接气,通而不曲也,气来则通,气往则不积。”
宋常星说:“观‘间’之一字,可知天地合气,万物合德,人心合理,不有不无,妙无妙有,造化从此而出入,物理自此而成就,故取橐籥之物而喻之,取其动荡鼓风之义。有虚中之妙,动则风生,静则风止,愈动愈有,愈有愈出,所以四时行,百物生,皆是天地之橐籥所出也。”
肖天石说:“夫天地之间,譬犹橐籥,其中空虚,洞然无物,若鼓之吹之,则不竭不尽;动之挠之,则愈妙愈出;惟此动而愈出,系由其虚而不屈也。其中有密义,千圣不传玄。”
罗尚贤说:“风箱的制造及应用,当时是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有了它,才能冶铁,才出现了铁器时代,促进了私有制的大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变化。以风箱喻天地,说明老子思想确实是建立在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基础上的。”
(6)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校】帛书甲本作“虚而不掘,蹱而俞出”;乙本无“蹱”字。傅本作“淈诎”。王本、河上公本如此,从之。“淈”、“屈”通。
【注】中间空虚而没有屈折,鼓动就愈层出不息。
王弼说:“故虚而不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犹若橐籥也。”
吴澄说:“不屈,谓其动也直;愈出,谓其生不穷。惟其橐之虚而籥之化,化者常伸,故其籥之动而橐之生,生者日富。其在人也,
则惟心虚无物,而气之道路不变,故气动有恒,而虚中之生出益多。”
宋常星说:“虚者,虚其中也。不屈者,言气之往来出入,未尝屈而不伸也。此言虚中之妙,一来一往,一消一息,动静不已,出入无间,流通于上下,贯彻于始终,其妙用之机轴,未尝屈而不伸,其机轴之运动,未尝动而不出。是故不虚中,则不能不屈;不妙动,则不能愈出。”
(7)多言数穷:
【校】帛书作“多闻数穷”。傅、王本如此,从之。蒋锡昌说:“强本成疏,‘多闻,博赡也’,是成作多闻(蒋氏认为应作‘多言’)。因为‘道可道,非桓道’,既已为学闻道,‘知常曰明’,即当反求诸己,来一番‘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功夫。此时此际,自是‘多言数穷’,而当‘致虚极,守静驾’,守之于中,故曰‘不若守于中’。”此是心不外求,不可徒以语言、文字求道之意。
【注】多话会加速穷困。
吴澄说:“数,犹速也。穷,谓气乏。人而多言,则其气耗损,是速其匮竭也。不如虚心固守其所,使外物不入,内神不出,则其虚也无涯,而所生之气亦无涯矣。”
宋常星说:“人之言语,妙在中节,不贵于多,一言可以大悟,半句可以通玄。倘若频繁太甚,未有不理穷而辞拙者也。”
许永璋说:“老子言至此,不欲多言,深恐陷入理数之穷。老子本是‘行不言之教’者,此又恐‘多言数穷’,足见‘多言’固能致‘数穷’,‘不言’恐亦不能‘行教’。五千言,是不得不言之言,亦即不言与多言之间的产物。以五千言说透道德奥旨,诚非多言,古今中外,惟此为胜。。
(8)不若守于中: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作“不如守中”。此处老子以“天地”喻人身,“不若守于中”,是保持其“虚而不屈”,使能“动而愈出”,所以“守中”,乃守其身心的虚静。身心虚静,自然“不屈”,而“动而愈出”。此“中”是对外而言,心既“不仁”,自不当外贸、外缘、外驰。但以“心”释“中”,作“保持内心的虚静解”,固然近于老子本旨,不如径作中外之中解,更合老子本旨,而直捷了当。许抗生说:“‘守中’这里意即保持住天地中虚静的状态。”(《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
【注】不如内守于心中。《辞海》:“中,方位也,内也,正道也。
《论语》:尧曰‘允执其中’,居中也。中和之气曰中,《左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心也,《史记·韩安国传》:‘深中宽厚。’身也,《礼·檀弓》:‘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成功也。”
范应元说:“不如同天地守中虚之道,而无偏曲,则万物自然,各得其所,岂有穷哉?”
吴澄说:“不如虚心固守其所,使外物不入,内神不出,则其虚也无涯,而所生之气亦无涯矣。”
宋常星说:“知此守中之妙,心自清而神自静,形不劳而气不散,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老子传真(六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谷神不死⑴,是谓玄牝⑵。玄此之门⑶,是谓天地之根⑷。绵绵若存,用之不勤⑸。

--------------------------------------------------------------------------------
校 注:
(1)谷神不死,
【校】帛书甲本“不”字损掩;乙本作“浴神不死”。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山谷般虚无的生养之神永生不死。谷,《辞海》:“泉出通川为谷。见(说文)。《尔雅·释水》: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韵会》:谷,两山之间流水之道也。”又谷风,《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按《诗·谷风》正义引孙炎曰:谷之言放,数,生也。谷风者,生长之风。”据此,则谷有东方生长之义。神,《辞海》:“一、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见(说文)。《说苑·修文篇》曰:神者,天地之本,而为万物之始也。二、圣而不可知也。三、事理微妙难穷也。《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四、精神也。《淮南子·原道》:形闭中距,则神无由入矣。”
严复说:“以其虚,故曰‘谷’;以其因应无穷,故称‘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三者皆道之德也。”
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车载说:“‘谷神’是‘道’的写状;‘不死’,就道的永恒性说。‘谷神不死’,是指‘常道’。”
肖天石说:“谷,虚空之体,虚而能容,虚而能应,无有而无所不受者也。神,可感而知,有信可征,灵妙而不可或测者也。谷喻道体,神喻道用,体能涵用,用不二体,亘万古而长存,不变不坏,司天地生化机权之道,故曰谷神不死。”
(2)是谓玄牝:
【注】这是叫做玄奥的母亲。玄,《辞海》:“幽远也。”即幽深不测的意思。牝,《说文》:“畜母也。”《辞海》:“禽类之雌者,亦蒙此称。”
朱熹说:“玄,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
蒋锡昌说:“‘玄’者,幽远微妙之意。‘牝’,母也,为生物之本。‘玄牝’者,即微妙之生长,以谷神生之而不见其所以生也。”
张松如说:“‘玄牝’是象征着幽远深妙的、看不见的生产天地万物的生殖器官。老子把物质不断的变化这一作用当作万物发生的根源。”
陈鼓应说:“按这里用以形容‘道’的不可思议的生殖力。‘牝’,即是生殖,‘道’(‘谷神’)生殖天地万物,整个创生的过程却没有一丝形迹可寻,所以用‘玄’来形容。”
(3)玄牝之门:
【注】玄奥微妙的母亲的门户。
肖天石说:“万物皆出于机,而入于机,故谓之‘玄牝之门’。”
许永璋说:“玄牝既有化生万物之妙用,而万物之生,属出自其母体之门,天地亦由此而生,故称之为‘天地根’。这是‘万物之母’的具体化、形象化。”
(4)是谓天地之根:
【注】这是叫做天地产生的根源。
(5)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校】帛书甲本无“其”字;乙本作“縣縣呵其若存,用之不堇”。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绵绵不绝,似乎存在,运用它,不要过于勤劳。绵,《玉篇》:“新絮也,缠也,绵绵不绝。”
王弼说:“欲言存耶,则不见其形;欲言无耶,万物以之生,故‘绵绵若存’也。无物不成,而不劳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成玄英说:“绵绵,微细不断貌。”
吴澄说:“谷虚则神存于中,若存即神之存。勤,犹劳也。凡气,选用之则养而日增,勤用之则虚而多耗,神常存则气不耗散也。”


老子传真(七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天长地久(1)。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2),故能长生(3)。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4),外其身而身存(5)。不以其无私欤(6)?故能成其私(7)。

--------------------------------------------------------------------------------
校 注:
(1)天长地久:
【注】天地长久存在着。天,《辞海》:“诸星罗列之空间也,地球诸星之一,人在地球视之,见为天体所包围,因举天地为对待之称。”
范应元说:“有形之长久者,莫如天地。”
(2)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无“之”字。
【注】天地之所以能够既长且久啊!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存。它的生,是自然而然,也不为一已而生,同时,也不以生为生,没有一丝私心和自为在其中。
王弼说:“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成玄英说:“不自营己之生也。”
范应元说:“天地均由道而生,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安于无私,而不自益其生。”
(3)故能长生:
【注】因此能够长生。长生,即长久生存。
陈柱说:“此云长生,亦即上章不死之意,与寻常之所谓生者异也。”
(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校】帛书甲本作“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乙本作“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所以圣人后退自身,反而自身居先。圣人以其不争,故能后,如水之“处众人之所恶”,(八章)“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天下皆乐推而不厌也”,(六十六章)正是“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七十八章)“是其以贱为本也”,(四十一章)所以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为三宝之一。这是圣人效天地“不自生”而“后其身”,结果却被天下皆乐推而不厌,反而“身先”了,说的是从自然辩证法到历史辩证法的规律,也是人之道要效法天之道的道理。
河上公说:“先人而后己者也,天下敬之,先以为长。”
德清说:“不私其身以先人,故人乐推而不厌。”
王淮说:“所谓‘后其身’,即是一种谦让、退藏与收敛的精神。
(5)外其身而身存:
【注】度外自身,反而自身保存。“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而“民之轻死者,以其求生之厚也”。(七十五章)
(6)不以其无私欤:
【注】不是由于他无私吗?“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八十一章)私是公之反。无私,便是大公,是大道的本性。“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十六章)
王弼说:“无私者,无为于身也。”
宋常星说:“无私者,普物无我之道也,非至诚无妄不能有,非人我一体不能行。”
肖天石说:“圣人体之,与天地同其无私,不以身先天下而后其身,不以私重天下而外其身,天地成万物之私而无私,圣人成百姓之私而无私。故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故能成其私:
【注】因此能够成就他自己。圣人之“私”,一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五十四章)臻于“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五十九章)一是推而广之,修之于家、乡、邦,以至于天下,终于“其德乃溥”,而成就他的道化天下、德被众生的大道理想。舍此之外,何私之有?圣人之“私”者,大公也。不然,何以称之.为“圣人”?世人所谓“圣人”,乃沽名钓誉者,是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难不止”。老子要“绝圣弃智”。此又不可不辨之。“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揭示了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唯超越利己主义,而后方能天下为公。无私者,共产主义精神也。成其私者,成就他共产主义(无为而治)之理想也。老子说;“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有人污之为“滑头主义”,误认为权诈之术,亦无知之至也。
吴澄说:“圣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之效。”



老子传真(八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
居善地(4),心善渊(5),与善人(6),言善信(7),正善治(8),事善能(9),动善时(10)。
夫唯不争,故无尤(11)。

--------------------------------------------------------------------------------
校 注:
(1)上善若水,
【注】最完善的德性,好像水一样。上善,《辞海》:“犹至善也。上,高也。《尔雅·释亲》郭注:高者,言最在上也。善,伦理学名词。凡具有人格者之负责行为,其自身有绝对价值者曰善。”
吴澄说:“上善,谓第一等至极之善,有道者之善也。”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校】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乙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私利,居处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王安石说:“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争。众人好高而恶卑,而水处众人之所恶也。”
吴澄说:“盖水之善,以其灌溉浣灌,有利万物之功,而不争处高洁,乃处众人所恶卑污之地。”
(3)故几于道:
【注】因此几乎同于大道。几,《辞海》:“微也,《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近也,《易·小畜》:‘月几望。’庶几也,《汉书·东方朔传》:‘可几而见也。’通冀。”此处老子借水喻道,以水性喻道性,故庶几于道也。
肖天石说:“水之为德,善利万物而不争,不舍昼夜而不息,流行万古而不已,无远弗届而不竭,日趋下流而不止、处众人之所恶而不遗。道亦犹然,故曰几于道。”
(4)居善地,
【注】居处良善的地方。
肖天石说:“居善地,则顺世适性以为安,利人济物以为怀,故能无争而自得也。”
(5)心善渊:
【注】心神善于渊静,即心不外驰,静如渊泉止水。渊,《小尔雅·广诂》:“深也。《管子·度地》:‘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庄子在宥》:‘其居也。渊而静。’郭注:‘静之可使如渊。’”
范应元说:“心善渊者,中常湛静。”
肖天石说:“心善渊,则清虚湛澈以为守,潜龙勿用深藏,故能神鉴而自明也。”
(6)与善人:
【校】帛书甲本作“予善信”。“善信”系下句“言善信”中文,此处显有脱简;乙本作“予善天”。傅本如此,从之。王本作“与善仁”。
【注】相与善为道的人。
(7)言善信:
【注】说话善于信实。
范应元说:“言善信者,声不妄发。”
(8)正善治:
【校】帛书如此,从之。王本同。傅本作“政善治”。张松如说:“古书‘政’、‘正’本多通用。”陈鼓应此处作“政善治”,意为“为政善于完成良好的治绩。”谨按:此处“正”应按其本义解为是。《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正善治,”,乃是“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从而“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
【注】正事善于治理。《辞海》:“正,常也。”老子说:“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四十五章)正者,奇之反。
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范应元说:“政善治者,德惟无私。”
肖天石说:“改善治,则能端拱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无名也。”
(9)事善能:
【注】事业善于胜任。能,《辞海》:“胜任也。”范应元说:“事善能者,无所不通。”
(10)动善时:
【注】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时,《辞海》:“适合时宜曰时。”
司马迁说:“与时迁徙,应物变化。”
肖天石说:“动善时,则时然而善发以为几,与时偕新以为行,故能万世以便圣人而不惑也。”
(11)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正因为它不争,因此没有怨尤。
范应元说。“夫惟不争,是以无过而全德尽善也。”
肖天石说:“夫无私则自无争,无争则自无尤。”



老子传真(九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持而盈之(1),不若其已(2);揣而锐之,不可长保(3);金玉满室,莫之能守(4);富贵而骄,自遗其咎〔5)。
功遂身退(6),天之道也(7)。

--------------------------------------------------------------------------------
校 注:
(1)持而盈之:
【校】帛书作“╳(扌直)而盈之”。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保持着而使它盈满。《国语·越语》:“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注:持,守也;盈,满也。按器满易复,欲保守之,务宜谨慎,国家之守成亦然,故云。”《后汉书》申屠刚《对策》曰:“持满之戒,老氏所慎。”《史记·乐书》:“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庄子说:“尼满则倾危。”
《荀子·宥坐篇》:“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歌器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复,虚而歌。孔子唱然叹曰:吁!恶有满而不复者哉!”
宋常星说:“持盈者。取喻盈满之器,恐有倾失之患。持盈之事,不止一端,如官极高品,富比陶朱,声色惟恐其不足,利禄惟恐其不长,终日防危虑险,小心之状,与持盈者何异?”
陈鼓应说:“执持盈满,含有自满自骄的意思。”
(2)不若其已:
【注】不如让它自行停止。已,止也。
宋常星说:“故持之于盈,不如已之而不持,可也。已之而不持,则持盈之劳不用,倾失之患不生,身心得其安逸,其不善乎?”
(3)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校】帛书甲本报掩;乙本作“╳(扌短)而允之”。傅本作“╳而棁之”。王本作“揣而棁之”。王弼注:“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棁”亦作“锐”字解。现据王本写定。
【注】锤击着而使它锐利,不可能长久地保存。
(4)金玉满室,莫之能守:
【校】帛书作“金玉盈室”。傅本如此,从之。王本“室”作“堂”。
【注】黄金美玉堆满室内,没有办法能守护它。
刘骥说:“金玉满堂,累于物也。累于物,则欲之者多,故莫之能守。”
刘师培说:“金玉必累,戒之在贪。”
周绍贤说:“贪夫不择手段,聚敛货财,必然招致寇盗之害。”
(5)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校】帛书作“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富贵而且骄傲凌人,自己给自己遗留下灾咎。富,《辞海》:“丰厚充满之谓。《书·洪范》:二曰富。疏:家丰财货也。《庄子·天地》:有万不同之谓富。”贵,《辞海》:“位尊曰贵。”骄,《辞海》:“矜夸也,放纵也。”
范应元说:“富贵而骄奢,则丧身而殃后矣。”
刘骥说:“富贵而骄,害于德也。害于德,则攻之者众,故自遗其咎。”
周绍贤说:“富贵易遭人忌,而再加骄傲,岂非自造咎戾,自取灾祸乎?”
(6)功遂身退:
【校】帛书甲本作“功述身苗”,余损掩;乙本如此,从之。傅本作“成名功遂身退”。王本同乙本。
【注】功业成就了,引身隐退。
成玄英说:“退身隐行,行自然也。”
(7)天之道也:
【注】这是宇宙自然的大道啊。
成玄英说:“天者,自然之谓也。”“能为是者,深合天真之道也。”
吴澄说:“天之道,虚而不盈,故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范应元说:“阴阳运行,功成者退,天之道也。人当效天,故自古及今,功成名遂而身不退者,祸每及之。老子之言,万世龟鉴。”


老子传真(十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载营魄抱一(1),能无离乎(2)?
持气致柔(3),能婴儿乎(4)?
涤除玄鉴(5),能无疵乎r6)?
爱民治邦(7),能无为乎(8)?
天门开阖(9),能为雌乎(10)?
明白四达(11),能无知乎(12)?
生之畜之(13),生而不有(14),为而不恃(15),长而不宰(16),是谓玄德(17)。

--------------------------------------------------------------------------------
校 注:
(1)载营魄抱一: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载营╳(礻白)抱一,能毋离乎”。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承载精神,抱持一体。载,《辞海》:承也。《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说山训》高延第注:“魂,人阳神也。魄,人明神也。魂阳灵而动,魄阴专而静,二者相依,则神志常强。”《素问·调精论》:“取血于营。注:营主血,阴气也。”《辞海》:“魄,谓人之精神依附形体而存在者也。”《说文》:“魂,阳气也;魄,阴神也。”据此,译“营魄”为精神。抱一,即神不外驰,形不外劳,形神相守,心身合一。
庄子说:“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无失乎?”
范应元说:“营魄,魂魄也。《内观经》曰:‘动以营身谓之营,静以镇形谓之魄。’”
刘师培说:“《楚辞·远游》:‘载营魄而登遐兮。’王注:‘抱我灵魂而上升也。’以抱训载。以灵魂训营魄,此汉人故训。”
陈鼓应说:“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
(2)能无离乎:
【注】能够互不相离吗?
(3)抟气致柔:
【校】帛书甲本上句损掩;乙本如此,从之。王本同乙本。傅本下句作“能如婴儿乎”。
【注】抟聚精气,达到柔和。它是“心使气曰强”(五十五章)的结果。《说文》:“抟,以手圜之也。”《辞海》:“圜,圆也,环绕也。《管子·内业篇》:抟气如神,万物备存。尹注:抟为结聚也。”《管子·四时》:“柔风甘雨乃至。注:柔,和也。”
宋常星说:“因专气致柔,所以无欲无知,无思无虑,神气故能抱一,魂魄故能相随。”陈鼓应说:“‘专气致柔’是集气到最柔和的境地,即所谓‘心平气和’。‘气柔’是心境极其静定的一种状态。”
(4)能婴儿乎:
【注】能够好像婴儿吗?《辞海》:“婴儿,始生之小儿也。”《列子·天瑞》:“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
肖天石说:“婴儿天真性善而德全,骨弱筋柔而气和,无心无欲而情应,无意无念而性真,不以得失相计,不以祸福相虑,不以人我相较,不以利害相撄,故老子又以效法婴儿为教。”
(5)涤除玄鉴:
【校】帛书乙本作“╳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甲本“监”讹作“蓝”无“有”字。傅、王本“鉴”均作“览”。高亨说:“‘览’、‘鉴’古通用”(《老子正诂》)。据以写定。
【注】涤除玄妙的心灵之镜。洗垢之谓涤,去尘之谓除。涤私除妄,使心灵明亮,朗照万物。
庄子说:“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河上公说:“当洗其心使洁净也。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
范应元说:“心不虚则不明,不明则不通。谓涤除私欲,使本心精明,如玉之无理疵,鉴之无尘垢,则宜观事物。皆不外乎自然之理,人能之乎?”
高亨说:“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万物,故谓之玄鉴。《淮南子·修务篇》: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太玄·童首):修其玄鉴。“玄鉴”之名,疑皆本于《老子》。”
陈鼓应说:“玄鉴,喻心灵深处明澈如镜。‘玄’,形容人心的深邃灵妙。”“涤除玄鉴,即是洗清杂念,屏除妄见,而返自观照内心的本明。”
(6)能无疵乎:
【注】能够没有疵瑕吗?《辞海》:“疵,病也;凡事物之有过误者,皆曰疵。《书·大诰》:知我国有疵。马注:瑕也。”
高亨说:“《说文》:‘疵,病也。’人心中之欲如镜上之尘垢,亦即心之病也。”
(7)爱民治邦: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爱民括国,能毋以知乎”,与下“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句,下句相重复,显有差误。傅本下句作“能无以知乎”。王本作“能无知乎”。陈鼓应说:“景龙碑、林希逸本、吴澄本、焦竑本均作‘为’。”并引俞樾说:“唐景龙碑作‘爱民治国能无为’,其义胜,当从之。”现据以写定,并按甲本例,改“国”为“邦”。
【注】爱护人民,治理邦国。老子是以民为本的民主主义者,他认为唯有爱民,方能治邦,是以“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四十九章)
宋常星说:“以无为之道,明爱民治国之义,当顺其自然,因其固有,不必有所作为也。惟圣人以不言之教,行于天下,以无为之道,化于百姓,所以元为而民自化,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
肖天石说:“圣人之为道,而须用世救世,则须守道无为,因其性,遂其生,顺其自然,而任其自为,则天下无不自成自得,自安而自乐也。”
(8)能无为乎:
【注】能够自然无为吗?“是以圣人之治也,……无为而已,则无不治矣”,(三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二章)“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可见,“无为”,是法道自然而为的结果,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爱民治邦,能无为乎?老子主张圣人抱一守朴,实行无为而治。
王弼说:“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三十二章注)
王安石说:“‘爱民’者,以不爱爱之乃长;‘治邦’者,以不治治之乃长;惟其不爱而爱,不治而治,故曰‘无为’。”
(9)天门开阖:
【校】帛书甲本报掩;乙本作“天门启阖,能为雌德乎”。傅本如此,从之。王本“为雌”误作“无雌”,而其注说:“雌应而不唱,因而不为。言天门开阔能为雌乎?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正是作“为雌”解。
【注】天门自动开合。天门,指脑神之枢机。(吕光荣主编《中国气功辞典》)《辞海》:“谓天之门户也。”谨按:天门,为人神出入之门户,位于头顶正中,其下为泥丸宫,是元神所在处。练功修道到相当层次,天门自动开阖,元神由此出入。
庄子说:“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范应元说:“天门者,以吾之心神,出入而言也。。
肖天石说:“天门者,‘玄化之门’也,亦即‘众妙之门’,而为圣人之所藏也。在此,则系直指人心而言。”
(10)能为雌乎:
【注】能够雌伏不先吗?雌,《辞海》:“凡牝者皆称雌。”为雌者,雌伏也,退藏而无所作为。
(11)明白四达: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傅本下句作“能无以为乎”。王本无“以”字。河上公本如此。陈鼓应引俞樾说:“唐景龙碑作‘明白四达能无知’,其义胜,当从之。”现据以写定。
【注】明照四方,无所不知。明,《辞海》:“照也。《左传·昭》二十八年:照四方曰明。按即光明也。”白,《辞海》:“素色也,光明也。”
王弼说:“至明四达,无迷无惑。
宋常星说:“明者,心之内光慧照;白者,心之本体素存。盖以虚能生明,静能生白。虚静明白,方可谓明白四达也。四达者,通达无碍之义。”
肖天石说:“此心既已清虚,一尘无染,寂然不动,则自慧光内生,神烛无遗,而上下古今,明白四达矣。”
(12)能无知乎:
【注】能够不用心智吗?无知之知,是为真知,这是人类认识宇宙自然规律的另一条途径,其中有生而神异,现代称为特异功能,有为道以致,称为高层功夫,实质均为人体潜在的本能。此种认识方法,有人称之“直觉”、“思维传感”、“心灵通”、“超理性思维”等等,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比较来说,叫它特异思维,以别于理性思维,或者较为妥当。但是,老子并不否定理性思维,两者是辩证统一,而层次有所不同而已。
宋常星说:“无知,即是不有情识,湛然纯一之妙。人心之本体,原自虚明,本来洁白,只因物欲闭塞,有所窒碍,不能明白。惟圣人虚静圆明,不以聪明为用,无见无闻,无为无欲,自有一段空明境界,感之则通,叩之则应,虽所知无穷,则又终日如愚,无知而无不知,无不知却似无知。”
肖天石说:“惟世人得之,则予智自雄,予才自用。圣人得之,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深藏若虚,而洞然若无,知超万圣,而若无知。”
(13)生之畜之:
【注】产生了功能、蓄积着它。上述种种功能,经过修炼自然产生之后,便要蓄之,不可轻易使用,更不可滥用。
(14)生而不有:
【注】虽然产生,而不占为己有。
王弼说:“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
(15)为而不恃:
【注】有了作为,而不自恃0己能。
王弼说:“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侍?”
(16)长而不宰:
【注】成长发展,而不用心主宰。
王弼说:“物自长足,不吾宰成。”
(17)是谓玄德:
【注】这是叫做玄奥幽潜的德性。玄德,《辞海》:“幽潜之德也。《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疏:玄者,微妙之名。”
王弼说:“凡言玄德。皆有德而入知其主,出乎幽冥。”
李叔和《道教大辞典》:“玄德者,天德也。天之德玄玄莫测。故曰玄德。”
【校】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侍,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甲本自“弗有”句后,中间损掩,末余“德”字;乙本作“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胃玄德”。傅、王本如此,从之。
陈鼓应认为,“这五句重见于五十一章。在本章,这五句和上面各句意义不相关联,为五十一章错简重出,可删去。”马叙伦说:“‘自生之畜之”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皆五下一章之文。”(《老子校诂》)张松如认为、“在《老子》书中,文句相同,前后复出,是常见的现象。不必定要作为错简看待。”蒋锗昌说:“本章此四句就圣人言,五十一章就道言,文句相同,其对象异也。”谨按:五十一章论述的是“天之道”范畴的道德关系,本章论述的是古之善为道者(属于“人之道”范畴)的道德关系,揭示为道有成,在以上六个方面均进入了高层次,出现了很高的特异功能、即开发了人体潜在的本能之后,应处之以“玄行”,这是极至要的原则。


老子传真(十一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也(2)。
埏埴以为器(3),当其无,有器之用也(4)。
凿户牖以为室(5),当其无,有室之用也(6)。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7)。

--------------------------------------------------------------------------------
校 注:
(1)三十辐,共一毂:
【校】帛书作“卅楅”,甲本“楅”字损掩。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三十根辐条,共组成一个车毂。辐,《辞海》:“车轮中直木也。”毂:车轮中间凑辐贯轴部件。《说文》:“毂,辐所凑也。”《六书故》:“轮之正吕为毂。空其中,轴所贯也,辐凑其外。”《辞海》:“轮为平圆形,旧制用坚木为之。中虚容轴者曰毂,轮内周回直木三十曰辐。”
陈鼓应说:“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代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这个数目是取法于月数(每月三十日)。”
(2)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校】帛书甲本多损掩;乙本如此,从之。傅、王本均无“也”字。谨按:或有以“当其无有,车之用也”为句,非是。车、器、室三者为体,是“有”,是谓“有之以为利”,而此三者之用,乃在于“无”,故“无之以为用”。
【注】当它的中间虚空,才有车的作用啊!
范应元说:“此假物以明大道虚通之用也。车毂虚通,然后运行。”
朱熹说:“无是毂中空处,惟其中空,故能受轴而转运不穷。”
宋常星说:“因袭之窍空,所以有车之用。人皆知用车,不知车之用,妙在虚中也。是以车之用,虽用于有,而所以用者,实用于无。”
许永璋说:“这里的辐、毂、车皆为实体之‘有’,惟其‘用’在‘无’,此即兼道之体用。”
(3)埏埴以为器:
【校】帛书甲本作“然埴为器”;乙本作“然垣而为器”。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抟击黏土来制造陶器。埏埴,《辞海》:“《荀子·性恶》:故陶人埏埴而为器。注:埏,击也;埴,黏土也。按《管子·任法》:犹埴之在埏也。则埏当是造瓦之型。埴,《辞海》:黏土也。《释名·释地》:土黄而细密者曰埴。”
(4)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校】帛书乙本作“有垣器之用也”;甲本后三字损掩。傅、王本无“埴”字,据改。
【注】当它的中间虚空,才有器的作用啊!
宋常星说:“器之形,外实而内虚,外有而内无,工虽施于人,妙实合于道,妙在以空为用,以无为中也。”
(5)凿户牖以为室: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户脯”,显有脱简。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开凿窗户来建成房室。《辞海》:“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见《说文》。《通训·定声》:《苍颉解诂》:牖,旁窗也,所以助明者也。”
(6)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注】当它的中间虚空,才有房室的作用啊!
宋常星说:“室因虚其中,故有室之用。人知室之可以安身,不知室之非虚其中,焉可以容物。”
(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因此它的“实有”可以作为利益,它的“虚空”才能起作用。《辞海》:“利,益也,功用也。《易·文言》: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利益,损失之反。凡事物足以增进吾人精神上物质上之幸福者,皆为利益。”
宋常星说:“细想三者,异而不同者,异其有也;同而不异者,同其无也。有其利而无其用,则虚中之理不见,有其用而无其利,则妙用之用不彰,必须有无皆具,利用两得。”
许永璋说:“明确有无转化关系,即安身于利用之有,入神于致用之无,二者合一而不可离,亦即观妙观檄之依存关系。”


老子传真(十二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五色令人目盲(1),五音令人耳聋(2),五味令人口爽(3),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4),难得之货令人行妨(5)。
是以圣人之治也(6),为腹不为目(7)。故去彼取此(8)。

--------------------------------------------------------------------------------
校 注:
(1)五色令人目盲:
【校】帛书甲本“盲”误为“明”;乙本作“五色使人目盲”。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五色缤纷使人盲目。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庄子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2)五音令人耳聋:
【校】帛书甲本作“五音使人之耳聋”;乙本“聋”字损掩。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五音烦噪使人耳聋。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
庄子说:“五声乱耳,使耳不聪。”
(3)五味令人口爽:
【校】帛书甲本作“五味使人之口啪”;乙本末作“口爽”。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五味腻浊使人口伤。五味,即辛酸甜苦咸五种味道。
王弼说:“失口之用,故谓之爽。”
奚侗说:“《广雅.释诂》三:‘爽,败也。’《楚辞.招魂》:‘厉而不爽些。’王注:‘楚人名羹败曰爽。’古尝以‘爽’为口病专名。如《淮南子·精神训》:‘五味乱口,使口爽伤’。”
(4)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校】帛书甲本作“驰骋田腊使人”,下损掩;乙本作“驰骋腊使人心发狂”。傅本“畋”作“田”。王本如此,从之。
【注】驰骋打猎使人心乱发狂。驰骋,骑马疾奔。畋猎,打猎。发狂,心理失常,处于疯狂状态。
庄子说:“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成玄英说:“田猎之夫,贪逐禽兽,快心放荡,有类狂人倒置之徒。”
(5)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校】帛书甲本作“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乙本“方”作“仿”。傅、王本如此,从之。
谨按:本段文句顺序,帛书是“五色”、“驰骋田猎”、“难得之货”,然后“五味”、“五音”,似有倒置,现从傅、王本。
【注】难得的货物使人行动妨害。难得之货,珍珠宝玉、奇禽异兽之类均是。《尚书·洪范》疏:“货者,金玉布帛之总名。”
范应元说:“贵难得之货,则妨守道之行。”
陈鼓应说:“稀有货品使人行为不轨。”
(6)是以圣人之治也: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无“之治也”三字。
【注】所以,圣人修身治世之道啊!
(7)为腹不为目:’‘
【注】为了饱腹而不贪图眼福。为腹,为了生存的自然需要而饮食。不为目,不为心驰目迷的声色之娱,来寻求感官的刺激;
王据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范应元说:“为腹者,守道也。为目者,逐物也。”
严灵峰说:“腹易厌足,目好无穷。此举‘目’为例,以概其余。”
林语堂说:“‘腹’指内在自我,‘目’指外在自我或感觉世界。”
(8)故去彼取此:
【注】因此弃去那个,而选取这个。
苏子由说:“‘彼’,物之自外至者也;‘此’,性之凝于内者也。”


老子传真(十三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宠辱若惊(1),贵大患若身(2)。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4)。
何谓贵大患若身(5)?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6);及吾无身,吾有何患(7)!
故贵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8)爱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9)。

--------------------------------------------------------------------------------
校 注:  
(1)宠辱若惊:
【校】帛书甲本“宠”讹为“龙”;乙本讹为“弄”,皆误。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荣宠和耻辱都好似惊怕。
河上公说:“身宠亦惊,身辱亦惊。”
范应元说:“辱因宠至,是宠为辱根,故宠为上。得宠为荣,失宠为辱,有宠易有辱。”
陈鼓应说:“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得宠何尝不是被剥落了人格的独立完整。”
(2)贵大思若身:
【校】帛书甲本“患”讹为“梡”;乙本如此,从之。傅、王本同乙本。
【注】贵重大思好比贵重自身。
王弼说:“大患,荣宠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
范应元说:“犹言不轻大患,如不轻此身也。倘轻患而不虑患,轻身而不修身,则自取危亡也。”
(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校】帛书甲本作“龙之为下”;乙本作“弄之为下也”。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什么叫做宠辱好似惊怕?得到荣宠是低下的事。
德清说:“世人皆以宠为荣,却不知宠乃是辱。”“宠为下,谓宠乃下贱之事也。”
魏源说:“夫宠人者上人,宠于人者下人,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忧焉。”
陈鼓应说:“得宠是不光荣的。”
(4)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注】得到了它,好似惊怕;失去了它,好似惊怕;这是叫做荣宠和耻辱都好似惊怕。
严复说:“世固无足宠荣我也,以吾惊之,故有宠辱。”
(5)何谓贵大患若身:
【注】什么叫做贵重大患好比自身?
王道说:“贵大患若身,当云:贵身若大意。倒而言之,文之奇也,古语多类如此者。”
王淮说:“此言修道之士谨慎(担心)自己之身体,就如此谨慎(担心)自己大患一样。”
陈鼓应说:“重视身体一如重视大患。”
(6)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无“也”字。
【注】我所以有莫大的祸患啊!正因为我有自身呀!
司马光说:“有身斯有患也。”
范应元说:“谓宠为辱根,身为患本,人多不悟,故发明之。”
严复说:“亦无所谓贵大患也,自吾有身,而后有贵大患。”
(7)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校】帛书作“及吾无身,有何患”。傅本作“苟吾无身,吾有何患乎”。王本如此,从之。
【注】到了我没有自身,我有什么祸患!
苏辙说:“古之达人,惊宠如惊辱,知宠之为辱先也。贵身如贵大患,知身之为患本也。是以遗宠而辱不及,忘身而患不至。夫惟达人知性之无坏,而身之非实,忽然忘身,而天下之患尽去,然后可以涉世无累矣。”
吕吉甫说:“无身则无累,无累则无患。”
宋常星说:“以虚静恬淡自牧,忘乎贵爱,此身之心,其累身大患之事,安肯为之也哉?”
肖天石说:“及吾无身,命不系于心,惟道是从,何患之有?”
马其昶说:“宠辱之所以为患者,以吾有身也;若无吾身之存念,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安往而不道遥哉!”
(8)故贵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校】帛书甲本作“故贵为身于天下,若可以╳(辶石)天下矣”;乙本“╳(辶石)”作“橐”,“矣”字损掩。傅本作“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託天下矣”。王本作“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庄子·让王》:“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惟无以天下为者,可以託天下也。”《庄子·在宥》:“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现据帛书参照傅、王本及《庄子》写定。“以”,为也。“以”、“为”义通。
【注】因此,贵重以自身于为天下,如是可以托付天下。《辞海》:“以,一、用也,为也。《论语·为政》:视其所以。二、此也。《吕氏春秋·贵信》: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三、犹而也。《易·系辞》: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四、用以定时、地、数量、品级之程限与范围,如自今以往等。”
(9)爱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
【校】帛书甲本作“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乙本“何”作“可”,句后有“矣”字。傅本作“爱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天下矣”。王本作“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託天下”。验之王弼注,正文“託”与“寄”互易,此处亦应作“寄”。现据帛书参照傅、王本及《庄子》写定。
【注】珍爱以自身于为天下,如是可以寄托天下。


老子传真(十四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视之不见名日夷(1),听之不闻名日希(2),抟之不得名日微(3)。此三者,不可致诘(4),混而为一(5)。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6)。绳绳兮!不可名(7),复归于无物(8),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9);是谓惚恍(10)。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11)。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12)。能知古始,是谓道纪(13)。

--------------------------------------------------------------------------------
校 注:  
(1)视之不见名曰夷:
【注】看它不见名叫夷。
(2)听之不闻名曰希:
【注】听它不闻名叫希。
许永璋说:“希,即四十章‘大音希声’之意。希声.即希少之声、超量感之声,亦即无声。”
(3)抟之不得名曰微:
【注】摸它不着名叫微。老子说:“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吴澄说:“微则杏漠无形。”许永璋说:“微,与彰相对。《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又为小数名,‘长度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圜度为一秒的六十分之一。’(《数量精蕴.度量权衡》)细微至极,即达到幽深精妙之境。”
【校】本段帛书甲本作“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耳),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扌昏)抵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乙本“名”作“命”,“╳(微耳)”作“微”。傅、王本如此,从之。
(4)此三者,不可致诘:
【校】帛书作“三者不可至计”。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这三种,不可能追问究竟。
严复说:“然则道终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搏乎?曰可,惟同于夷希微者,能之。”
陈鼓应说:“这三者的形象无从究诘。”
(5)故混而为一:
【校】帛书甲本作“故╳”下损掩;乙本作“故绍而为一”。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因此浑然成为一体。
陈鼓应说:“它是浑沦一体的。”
(6)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校】帛书甲本作“其上不伙,其下不惚”;乙本“╳(亻收)”作“谬”。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这个一体,它的上面不显得光明,它的下面不显得暗昧。《说文》:“皦,玉石之白也。”
李约说:“凡物皆上明下暗,道高而无上,故不皦;卑而无下,故不昧。”
(7)绳绳兮!不可名:
【校】帛书甲本作“寻寻呵!不可名也”;乙本“可名”作“为命”。傅本如此,从之。王本无“兮”字。
【注】茫茫泯泯啊!不可以名状。绳绳:《辞海》:“不绝貌。音泯,动行无穷极也。释文:无涯际之貌。”
(8)复归于无物:
【注】复归于无物的状态。
陈鼓应说:“无物’不是一无所有,它是指不具任何形象的实存体。”
(9)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注】这是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
王弼说:“欲言无耶?而物由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见其形。”
成玄英说:“状貌象形,妙本希夷,故称‘无状’、‘无物’。迹能生化,故云‘之状’、‘之象’。”
(10)是谓伤恍: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是胃惚望”。傅本作“是谓茁芒”。王本如此,从之。
【注】这是叫做惚恍。惚恍,《辞海》:“形状不可辨认也。”
王弼说:“惚恍,不可得而定也。”
河上公说:“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
陈鼓应说:“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11)迎之,不见其首;随之,木见其后:
【校】帛书前后句互调。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开头;随着它,看不见它的终端。
李息斋说:“其来无始,故迎之不见其首;其去无终,故随之不见其后。”
曹道冲说:“周流无端,故无首尾。”
严复说:“见首见尾,以有穷之物。道与宇宙,皆无穷者也,何由见之。”
(1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校】帛书“古”作“今”。傅本“以”作“可以”。王本如此,从之。
【注】把握上古流传下来的道;用以统御现今的万有。
王弼说:“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陈鼓应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
蒋锡昌说:“‘古’者,指泰初时期天地未辟以前而言。渭执古无名之‘道’,以治今日有名之事也。”
(13)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校】帛书“能”作“以”。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能够知道古代大道的原始,这是叫做大道的传统。
王粥说:“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成玄英说:“‘古始’,即无名之道也。用斯古道以御今世者,可谓至道之纲纪也。”


老子传真(十五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古之善为道者(1),微妙玄通(2),深不可识(3)。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4):
豫兮!其若冬涉川(5);
犹兮!其若畏四邻(6);
俨兮!其若客(7);
涣兮!其若凌释(8);
敦兮!其若朴(9);
旷兮!其若谷(10);
浑兮!其若浊(11);
孰能浊而静之,徐清(12)?
孰能安而动之,徐生(13)?
葆此道者,不欲盈(14)。
夫唯不盈,是以能敝而新成(15)。

--------------------------------------------------------------------------------
校 注:  
(1)古之善为道者:
【校】帛书甲本损掩;乙本“善”作“仚”。傅本如此,从之。王本“道”作“士”。
【注】古代善于修道的人。老子于此章启示后人以上古得道真人的形象。
范应元说:“善能体道之士也。”
魏源说:“此章不言圣人、至人,而言善为士者,是专示人入道之要,而强为之容也。”
(2)微妙玄通:
【注】幽微精妙,玄奥通达。
宋常星说:“至道之隐奥曰微,至道之不测曰妙,至道之幽深曰玄,至道之无碍曰通。体至道之隐奥,用至道之不测,得至道之幽深,达至道之无碍,所以微妙玄通。”
张扬明说:“微妙,是极尽精微,玄妙莫测,只可神会,不可言传。玄通,是无幽不达,无远不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肖天石说:“以其微妙玄通,故至其极也,可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同体,与日月同明,而与宇宙精神共往来共消息矣。”
(3)深不可识:
【注】渊深不可以认识。
林龙江说:“古之至人,与道同体,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宋常星说:“一切世人,不能识其行藏,不能窥其体用,无方无所,无象无状,亦不可得而窥见其妙。”
肖天石说:“此则已超圣功而入于神化境界,以其几于神也,故曰:‘深不可识’。”
(4)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本同。王本无“曰”字。
【注】正因为不可以认识,因此勉强地为他形容说。
宋常星说:“若体用不见,心迹全无,世人本不可识。惟不可识,不得不强为形容。”
肖天石说:“因物为喻,就近取譬,而强为之容,历举其方,以为体道者所取法焉。”
(5)豫兮!其若冬涉川:
【校】帛书甲本作“与呵其若冬”;乙本作“与呵若冬涉水”。傅、王本作“豫兮若冬涉川”。据帛书补“其”字,下同。
【注】豫然迟疑啊!他好似冬天涉渡河川。
范应元说:“豫,象属,先事而疑。此形容善为士者,审于始而不躁进也。”
宋常星说:“不敢急迫而进,谓之豫。如冬月涉川之难行一般,不惟惧其水有彻骨之寒,亦且防其陷溺不测之患,故犹豫而不敢躁进,有如不得已之形象。”
林语堂说:“古人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是这个意思,做人处事,必须要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
(6)犹兮!其若畏四邻:
【校】帛书甲本唯余“畏四”;乙本作“猷呵其若畏四(×)”,从之。傅、王本作“犹兮若畏四邻”。
【注】犹然戒慎啊!他好似畏惧四周邻居。
范应元说:“犹,玃属,后事而疑。此形容善为士者,谨于终而常不放肆。”
蒋锡昌说:“所以喻圣人仪态,极迟疑审慎,不敢轻举妄动也。”
(7)俨兮!其若客:
【校】帛书甲本作“口呵其若客”;乙本作“严呵其若客”。傅本作“俨若客”。王本如此,从之。
【注】俨然庄敬啊!他好似宾客的矜庄。俨,《辞海》:“通严,敬也;矜庄貌也。”
林希逸说:“俨,凝定貌。”
魏源说:“俨若客,不敢肆也。”
(8)涣兮!其若凌释;
【校】帛书作“涣呵其若凌释”。傅本作“涣若冰将释”。王本作“涣今若冰之将释”。依帛书参照傅、王本写定。
【注】涣然流散啊!他好似冰凌的溶释。《说文》:“涣,流散也。释,解也。”
高亨说:“喻其顺物而行,不凝滞也。”
许永璋说:“为道至于冰之将释,则前所执着者,皆将入化而无滞。”
(9)敦兮!其若朴:
【校】帛书甲本作“囗呵其若椐”;乙本作“沌呵其若朴”。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敦然浑厚啊:他好似原木的纯朴。
成玄英说:“累惑尽除,故能德行淳和,去华归实也。”
苏辙说:“若朴,人伪已尽,复其性也。”
高亨说:“此以木为喻,言守真也。”
(10)旷兮!其若谷:
【校】帛书甲本作“若浴”,余损掩;乙本作“湷呵其若浴”。帛书此句在下句之后,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旷然虚空啊!他好似山谷的宽容。
成玄英说:“尘累斯尽,心灵虚白,故道德宽旷,包容若谷也。”
严灵峰说:“言其虚怀若谷,宽大而能容物也。”
(11)浑兮!其若浊:
【校】帛书甲本作“湷”,余损掩;乙本作“湷呵其若浊”。傅、王本作“混兮其若浊”。河上公本如此,从之。潭、混通。
【注】浑然混沌啊!他好似水流的浊乱。
苏辙说:“若浊,和其光,同其尘,不与物异也。”
周绍贤说:“超然不群,而不立异以为高,故能与众人和光同尘相处,似乎与俗同流,然而水性本清,若浊,并非真浊。”
(12)孰能浊而静之,徐清:
【校】帛书甲本作“浊而情之余清”;乙本作“浊而静之清”。
傅本作“孰能浊以澄,靖之而徐清”。王本作“孰能浊以静之,徐清”。现据王本参照乙本写定。“而”、“以”古通。
【注】谁能够浑浊而让它静止,徐徐地澄清。《说文》:“徐,缓也。”《尔雅·释天》李注:“徐,舒也。”
吴澄说:“浊者,动之时也,继之以静,则徐徐而清矣。”
(13)孰能安而动之,徐生:
【校】帛书甲本作“女以动之余生”;乙本作“女以重之徐生”。傅本作“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王本作“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现据王本参照乙本写定。
【注】谁能够安定而让它活动,徐徐地生长。安,《辞海》:“静也。”《礼·大学》:“静而后能安。”
吴澄说:“安者,静之时也,静继以动,则徐徐而生矣。”
(14)葆此道者,不欲盈:
【校】帛书甲本无“者”字;乙本“道”下损掩。傅、王本作“保此道者”,从之,据补“者”字。“保”、“葆”古通。
【注】葆藏此道的人,不喜欢盈满。葆,《辞海》:“藏也,退休,通宝。”盈,《辞海》:“充满也,溢也,余也。”肖天石说:“惟天道忌盈,盈则必倾,圆则必缺。”
(15)夫唯不盈,是以能敝而新成:
【校】帛书甲本多损掩;乙本作“是以能(×)而不成”。傅本作“是以能敝而不成”。王本作“故能敝不新成”。易顺鼎说:“疑当作‘故能敝而新成’。‘蔽’者,‘敝’之借字;‘不’者,‘而’之误字也。‘蔽’与‘新’对。‘能敝而新成’者,即二十二章所云‘敝则新’。陈鼓应“据易顺鼎之说改正”,从之,并据帛书及傅本改“故”作“是以”。
【注】唯有不盈满,所以能够敝旧而新成。
肖天石说:“范蠡之辞越王卿相,与三致千金而三散之,不欲盈也。子房之择留自封,与从赤松子游,能敝而新成也。”


老子传真(十六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致虚极(1),守静笃(2),万物并作(3),吾以观其复(4)。夫物芸芸(5),各复归于其根(6)。归根曰静(7),静曰复命(8),复命曰常(9),知常曰明(10)。不知常,妄作凶(11)。
知常容(12),容乃公(13),公乃全(14),全乃天(15),天乃道(16),道乃久(17),没身不殆(18)。

--------------------------------------------------------------------------------
校 注:  
(1)致虚极:
【注】致虚达到了极点。此虚,是致之结果,虚之又虚,至虚无可虚,即虚极。
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
陈鼓应说:“致虚即是心智作用的消解到没有一点心机和成见的地步。”
(2)守静笃:
【注】守静达到了纯笃。此静是守之结果,静之又静,以至静无可静,即静笃。
宋常星说:“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
(3)万物并作:
【注】万物相并发作。
(4)吾以观其复: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本同。王本作“吾以观复”
【注】我从而观察它们的复归。“复”即反(同“返”)。
王弼说:“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苏辙说:“虚极静笃以观万物之变,然后不为变之所乱,知凡作之未有不复也。苟吾方且与万物皆作,则不足以知之矣。”
(5)夫物芸芸:
【注】那些万物芸芸茁长。
河上公说:“芸芸者,华叶盛。”
吴澄说:“生长而动之貌。”
(6)各复归于其根: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本作“各归其根”。王本无“于”字。
【注】各各复归于它们的根柢。
王弼说:“各返其所始也。”
吕惠卿说:“彼其所以作者,乃其所以复也。方其所以芸芸者,乃其所以归根也。”
宋常星说:“万物形殊质异,芸芸而不齐者众多,虽是生之无已,要必各归其根。根即生物之源,立物之本。”
(7)归根曰静:
【注】复归根柢,叫做清静。
宋常星说:“归根者,即是归之于虚静。”“万物之归根者,万物之静也。”
(8)静曰复命:
【注】清静,叫做复原生命。
宋常星说:“归之于虚静,万物同复于命。”“万物不静,不能复命。”
严灵峰说:“复其性命之本质,故曰复命。”
张松如说:“正是在这‘静’的境界中,再孕育着新的生命,此即所谓‘静曰复命’。”
(9)复命曰常:
【注】复原生命,叫做常规。
陈鼓应说:“常,指万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之律则。”
肖天石说:“常即永恒之道,自然之道也。”
(10)知常曰明:
【注】知道常规,叫做明白。
肖天石说:“审乎道,知乎常,则能执一本以御万有,以至简御繁,以至静御至动,以至不变御至变,而视天地如微尘,纳须弥于芥子,运天下于掌上。”陈鼓应说:“万物的运动和变化都依循着往复的律则,对于这种律则的认识和了解,叫作‘明’。”
(11)不知常,妄作凶:
【注】不知道常规,妄为乱作,必有凶险。
冯友兰说:“若吾人不知宇宙事物变化之通则,而任意作为,则必有不利之结果。”
(12)知常容:
【注】知道常规,就会宽旷容纳。
王弼说:“无所不包通也。”
(13)容乃公:
【注】宽旷容纳才能廓然至公。
(14)公乃全:
【注】廓然至公才能全面周到。
王弼说:“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
(15)全乃天:
【注】全面周到才能与天合一。
王弼说:“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
(16)天乃道:
【注】与天合一才能溶化于道。
说:“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穷极虚无也。”
(17)道乃久:
【注】溶化于道才能持久不失。
宋常星说:“亘古常存,悠久无穷者,道也。”
(18)没身不殆:
【注】终其一生永远不会危殆。
宋常星说:“若我之身,与道为一,则我一道也,道一我也,道之中,本无可危,又安有危于我者乎?没身不殆,不亦宜乎?”


老子传真(十七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太上,下知有之(1);其次,亲而誉之(2);其次,畏之(3);其次,侮之(4)。信不足焉,有不信。焉(5)。悠今!其贵言也(6)。
成功遂事,百姓皆谓:“我自然(7)。”

--------------------------------------------------------------------------------
校 注:  
(1)太上,下知有之: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同。张松如《老子说解》按:“《韩非子·难三》:‘太上,,下智有之。’《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朝廷芜而无迹,田野辟而无草,故太上,下知有之。’又《文子·自然篇》亦曰:‘故太上,下知而有之。’今复验之帛书,均作‘下知’,作‘不知’者当是邓、吴诸人(邓锜<道德真经三解》、吴澄《道德真经注》、
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臆改之也。船山、焦站已从之而误。”
【注】最上等的,百姓知道有他。
吴澄说:“最上谓大道之世,相忘于无为。太上,圣人无为之治也。”
福永光司说:“太上,即至高最善的意思,次句‘其次’,即次善的意思,乃是价值的等级。”
(2)其次,亲而誉之:
【注】其次等的,百姓亲爱而赞誉他。
(3)其次,畏之:
【注】再次等的,百姓畏惧他。
(4)其次,侮之:
【注】更次等的,百姓轻侮他。
河上公说:“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之。”
刘骥说:“又其次,则‘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侮之。”
蒋锡昌说:“为君者见刑罚不足以立威,则以巧诈为事,故下侮  之也。”
(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校】帛书作“信不足案有不信”,乙本“案”作“安”。张松如说:  (经传释词):“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字或作案,或作焉,其义  一也。”傅本作“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王本如此,从之。
【注】信不足呀!才有不信啊!
王弼说:“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处不足,非  智之所齐也。”
(6)悠今!其贵言也:
【注】悠然宁静啊!他贵重言说呀!
王弼说:“无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应,故曰:‘悠今其贵言’也。”
蒋锡昌说:“贵言’即二十三章‘希言’之谊。彼此二‘言’均指  声教法令而言。”.
(7)成功遂事,百姓皆谓“我自然”: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成功遂事”作“功成事遂”。
【注】大功告成,事业成就了,百姓都说:“我自然。”
王弼说:“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范应元说:“故功成事遂,百姓不知帝力,皆曰我自然,此乃相  忘于道德也。”

老子传真(十八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故大道废焉,有仁义(1);智慧出焉,有大伪(2);六亲不和焉,有孝慈(3);邦家昏乱焉,有贞臣(4)。

--------------------------------------------------------------------------------
校 注:  
(1)故大道废焉,有仁义:
、【校】本章据帛书写定,大道前有“故”字,每句有“焉”字,通顺连贯。惟甲本“焉”作“案”;乙本作“安”,据傅本改作“焉”字。王本无此字。、
【注】因此大道废弃啊!才有仁义。道,指无为而治的圣人之道。废,《辞海》:“一、坏乱也,停止也。《礼·中庸》:半途而废。二、弃置不用也。”仁义,《辞海》:“《礼·郊特牲》疏: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仁,《说文》:“亲也。段注:孟子曰:仁也者: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义,《说
文》:“己之威义也。段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辞海》:“义,谓各得其宜。《法言·渊(×)》:焉可谓之义也。注:义者,臣子死节乎君亲之难也。凡此之类,皆行事得宜一义所推演。”
庄子说:“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范应元说:“大道未尝废,皮之者人也,自大道毁而有仁义之名也。”
苏辙说:“大道之隆也,仁义行于其中,而民不知,道既废而后仁义见矣。”
(2)智慧出焉,有大伪:
【注】智慧出现啊!才有大虚伪。智,《辞海》:“愚之对,智慧也。《老子》:绝圣弃智。注:圣、智,才之善也。”伪,《辞海》:“诈也。”
王弼说:“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睹行见,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
范应元说:“知慧出者,去质尚文,使天下不任其真,是以有大伪也。”
蒋锡昌说:“上用智慧为治,下则以大伪应之。六十五章所谓‘以智治国,国之贼也’。”
严复说:“近世欧洲诈伪之局,皆未开化以前所未有也。”
(3)六亲不和焉,有孝慈:
【注】六亲不和啊!才有孝顺慈爱。六亲,王弼注:“父、子、兄、弟、夫、妇也。”孝,《辞海》:“善事父母者。见《说文》。按《释名·释言语》: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所悦好也。《孝经·说》曰:孝,畜也;畜,养也。”慈,《辞海》:“爱也,见《说文》。一、上安下之词。《礼·大学》:为人父,止于慈。《左传·文》十八年:宜慈惠和。服注:上爱下曰慈。二、子爱父母亦曰慈。三、凡爱怜他人皆曰慈。《新书·道术》:侧隐怜人谓之慈。按佛家云慈悲,亦是普遍义,无对下对上等之别。”
王雪说:“至德之世,民尽其性,六亲非不孝慈,而孝慈以为常,故无孝慈之名。今尚孝慈而尊之者,更因六亲有不和故也。”
(4)邦家昏乱焉,有贞臣: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本同。王本作“忠臣”。
【注】国家昏乱啊!才有忠贞之臣。贞,《辞海》:“正也。《礼.文王世子》:万国以贞。定也,见《释名·释言语》。《新书·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太玄·交》:斋不以其贞。注:贞,精诚也。”
河上公说:“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
黄茂材说:“国家昏乱,而后比干以忠显。”

老子传真(十九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1);绝仁弃义,民复孝慈(2);绝巧弃利,盗贼无有(3)。
此三言也(4),以为文,未足(5)。
故令之有所属(6):见素抱朴(7),少私寡欲(8),绝学无忧(9)。

--------------------------------------------------------------------------------
校 注: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注】断绝圣贤,抛弃智慧,人民得到百倍的利益。
范应元说:“绝弃世俗之所谓圣智之事,则民百倍其利矣。”
许永璋说:“这里的‘圣’,非老子理想中之圣人,而是与‘智慧’、之‘智’,同属‘大伪’范畴,皆在‘绝’、‘弃’之列。如能绝弃圣智,则民安自然之乐,而享自然之利。”
(2)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注】断绝仁德,抛弃义理,人民便会回复到孝慈。
黄茂材说:“孝慈,民之性也。累尽性复,故曰民复孝慈。”
蒋锡昌说:“此谓人君当以道德为化,无以仁义治国,则民性淳厚,复返孝慈也。”
(3)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注】断绝机巧,抛弃功利,盗贼也就无从产生。
(4)此三言也: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王本作“此三者”。
【注】这三句言论啊!言,《辞海》:“心声也,说也,议也。”
(5)以为文,未足: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本作“以为文未足也”。王本作“以为文不足”。
【注】用以作为文治教化,未能满足,而有欠缺。文,《辞海》:“道艺也。《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朱注:道之显者谓之文。”
(6)故令之有所属:
【注】因此,使它有所归属。
(7)见素抱朴:
【注】着眼纯素,抱持真朴。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河上公说:“见素者,当见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见其质朴以示下,故可法则。”
成玄英说:“见素,去华也。抱朴,归实也。”
肖天石说:“素者,纯白不染也;朴者,质真末凿也;故必见之抱之。”
(8)少私寡欲:
【注】减少私心,寡淡欲望。
河上公说:“少私者,正而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
吕惠卿说:“素而不染,朴而不散,则复乎性,而外物不能惑,而少私寡欲矣。少私寡欲,而后可以语绝学之至道也。”
肖天石说:“私者,所以扰心也;欲者,所以乱性也;故必少之寡之。”
(9)绝学无忧:
【校】帛书及傅、王本俱在下章之首。蒋锡昌《校诂》认为:“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段文字之总结也。”从之。
【注】断绝学习,没有忧患。
肖天石说:“学者,所以害道也;忧者,所以贱神也;故亦必绝之无之。惟绝学无忧者,首须知老子所绝之学,乃艺人之末学。”
周绍贤说:“世俗之学,大抵为名利中智巧之智识,此种知识愈多,思想愈纷歧,离道愈远,因而忧患愈多,故曰绝学无忧。”
陈鼓应说:“‘绝学’,指弃绝仁义圣智之学。”

老子传真(二十章)
——原文与校注
今译与解说>>>
原 文:  
唯之与阿,其相去几何(1)?美之与恶,其相去何若(2)?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3)。
恍兮!其未央哉(4)!
众人熙熙,若享太牢(5),若春登台(6)。
我独泊兮!其末兆(7),若婴儿之未孩(8),儽儽兮!若无所归(9)。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10)。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11)!
俗人皆昭昭,我独若昏(12)。俗人皆察察,我独若闷(13)。
惚兮:其若海(14);恍兮!其若无所止(15)。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16)。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17),孔德之容,唯道是从(18)。

--------------------------------------------------------------------------------
校 注:  
(1)唯之与阿,其相去几何:
【校】帛书无“之”字。
【注】应诺“唯”和答应“阿”,它们相互的差距有多少?
成玄英说:“唯,敬诺也。阿,慢应也。”
宋常星说:“唯者,彼呼此应,敬谨顺承之声也。阿者,忿然逆应之声也。虽然相去不远,唯者是取善之本,阿者致恶之根。应之于唯,尽得其善;应之于阿,必得其恶。”
陈鼓应说:“唯,恭敬的答应,这是晚辈响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的答应,这是长辈响应晚辈的声音。阿的声音高,唯的声音低,在这里用以表示上下或贵贱的区别。”
(2)美之与恶,其相去何若:
【校】帛书无“之”字。
【注】美好和丑恶,它们相互的差距有几许?
成玄英说:“顺意为善,违心名恶,违顺既空,善恶安计。”
(3)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
【校】帛书甲本作“亦不”,余损掩;乙本作“亦不可以不畏人”。傅、王本作“不可不畏”,从之,并据帛书补“亦”字。
【注】人们所畏惧的,也不可不畏惧。
范应元说:“慢与恶,逆乎天命,皆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君子所以慎其独也。”
曹道冲说:“全身远害,安得谓之不畏?”
宋常星说:“此善恶两端之间,天下之人,亦皆知畏。是以知几何者,善恶之关要也。倘若不畏,则祸辱之事,是非之害,不能止矣。”
(4)恍兮!其未央哉:
【校】恍兮,帛书甲本损掩;乙本作“朢呵”。后句“(忄勿)呵”“朢呵”,十四章“是谓惚望”及二十一章的“(忄勿)”、“朢”实为“惚恍”两字。现据乙本写定。傅、王本作“荒兮”。
【注】恍惚啊!它无边无际,好似没有尽头呀!恍惚,茫昧的样子。未央,未有边际。
高亨说:“犹云茫茫其无极耳。”
(5)众人熙熙,若享太牢:
【注】众人都熙熙然欢乐,好象享受丰盛的“太牢”宴席。太牢,《辞海》:“《礼·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程大昌《演繁露》:‘牛羊豕具为太牢,但有羊豕而无牛,则为少牢。。’这里譬喻丰盛的宴席。
河上公说:“熙熙,淫放多情欲也。”
(6)若春登台:
【注】好象春天登台远眺。河上公说:“春阴阳交通,万物感觉,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
【校】帛书无“其”字。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我独自栖泊啊!在它尚未萌发机兆之际。
王弼说:“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
宋常星说:“止之于未兆,即是以道味自足故也。道味之美,无往而不见其足。”
福永光司说:“老子的‘我’是跟‘道’对话的‘我’,不是跟世俗对话的‘我’。老子便以这个‘我’做主词,盘坐在中国历史的山谷间,以自语着人的忧愁与欢喜。他的自语,正像山谷的松涛,格调高越也像夜海的荡音,清澈如诗。”
陈鼓应说:“未兆,没有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8)若婴儿之未孩:
【注】好象婴儿还不懂得喜笑。孩,同咳。《说文》:“咳,小儿笑也。”
宋常星说:“止世味于未兆之先,其无欲无为妙,如婴儿之未孩一般,不知不识,无思无虑,惟食母乳,不知世味。”
(9)儽儽兮!若无所归:
【校】帛书甲本作“累呵如”余损掩;乙本作“儽呵公路无所归”。傅本作“儽儽兮其不足以无所归”。王本如此,从之。
【注】儽儽然悬空下垂啊!好象没有归宿的地方。说文:“儽,垂貌。”范应元说:“圣人之心,常虚常静,无去无来,故累累兮外无文饰,其若不足,内不离道,似无所归也。”宋常星说:“未兆之先,似为不为,不为若为,心德之妙,不着于迹,不泥于形,无有定体,若无止归之状也。”
(10)。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校】帛书甲本作“我独遗”;乙本无。傅本如此,从之。王本作“而我独遗”。
【注】众人都有余裕,我独自好象遗亡。
王弼说:“众人无不有怀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余也。我独廓然无为无欲,若遗失之也。”
宋常星说:“众人之心,常怀不足,终日营营于功名富贵,逐逐于荣华得失,即已无不遂意,而贪之不已,惟求有余。我独若遗,遗者,遗弃其求余之心,守其知足之念也。功名不能乱其志,利禄不能惑其心,惟知道之可求,道外无所求也。”
(11)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校】帛书甲本作“我禺人之心也惷惷”;乙本作“我愚人之心也溱溱呵”。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我怀着愚人的心呀!混混沌沌啊!
王弼说:“绝愚之人,心无所别析,意无所好欲,犹然其情不可睹,我颓然若此也。”
河上公说:“不与俗相随,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
王零说:“沌沌兮,似愚而真智之极。”
陈鼓应说:“‘愚’是一种淳朴真质的状态。老子自己以‘愚人’为最高修养的生活境界。”
(12)俗人皆昭昭,我独若昏:
【校】帛书甲本作“鬻”,中间损掩,下作“(問月)呵”;乙本作“鬻人昭昭,我独若(門口心)”。傅本作“俗人皆昭昭,我独若昏”。王本作“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按傅本与上文“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语调顺畅连贯,据以写定。
【注】世俗的人都昭然明白,我独自好象昏昏昧昧。
宋常星说:“昭昭者,聪明外露,谋虑多端之谓也。若昏者,收敛视听,有如不明之貌也。”
严灵峰说:“言世人多自炫耀,我独若昏昧无知也。”
(13)俗人皆察察,我独若闷:
【校】帛书甲本作“鬻人蔡蔡我独(門口心)(門口心)呵”;乙本作“鬻人察察我独閩閩呵”。傅本作“俗人皆(癶言)(癶言)我独若閔閔”。王本作“俗人察察,我独悶悶”。参照傅本及上文写定。
【注】世俗的人都明察秋毫,我独自好象闷然浑噩。察察,分析明辨,明察秋毫。《新书·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闷,《辞海》,“浑噩之意。”
范应元说:“俗人皆察察用智,我独闷闷存真。”
德清说:“察察,即俗谓分星擘两,丝毫不饶人之意。”
宋常星说:“察察者,私智泛用,窥探细微之谓也。闷闷者,见德忘物,纯一不杂之貌也。”
(14)惚今!其若海:
【校】帛书甲本作“(忄勿)呵其若口”;乙本作” (忄勿)呵其若海”,从之。傅本作“淡兮其若海”。王本作“澹兮其若海”。
【注】惚然茫昧啊!它好象广漠无际的海洋。
(15)恍兮!其若无所止:
【校】帛书甲本作“里呵其若无所止”,从之。乙本作“望呵若无所止”。傅本作“飘今似无所止”。王本作“飂兮若无止”。
【注】恍然仿佛啊!它好象没有栖止的地方。
(16)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校】帛书甲本作“以埋”,余损掩;乙本作“众人皆有以我独門元以鄙”。傅本作“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图”。王本作“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从之,并据乙本、傅本去“而”字写定。
【注】众人都很有作为,我独自顽钝而且鄙陋。
王弼说:“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
(17)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校】帛书如此,从之。傅本作“吾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王本作“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我的欲愿独自特异于世人,而贵重取食于母亲。欲,欲愿。心所爱为欲,愿也,《文子·明微》:“心欲小,志欲大。”母,是老子特有名词,如“有名,万物之母”,(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二十五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五十二章)
王弼说:“食母,生之本也。”
劳健说:“‘贵食母’与‘复守其母’,同是崇本之旨,‘食母’、‘守母’,乃所以为道。”
肖天石说:“圣人抱道而居,故贵食母。守其母,则天地万物之机,自然造化之妙,皆不求得而自得矣!故贵食母者,贵得道、守道、用道而证道也。”
(18)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校】严灵峰说:“此二句与下文不甚相应,疑系三十二章错简。”谨按:确是“不甚相应”,属之本章末,即顺理成章,非错简也。
【注】大德的容纳含受,唯是顺从于大道。孔,《辞海》:“大也,甚也。《诗·小雅·鹿鸣》:‘德音孔昭。’深貌。《淮南子,精神》:‘孔乎莫知其所终极。”容,《辞海》:“宽容也,含受也,仪容也。”
范应元说:“甚有德之人,无不包容,其所以无不包容者,盖唯道之是从也。”
苏辙说:“道无形也,及其运而为德,则有容矣。”
杨兴顺说:“德’是‘道’的体现。‘道’因‘德’而得以显现于物的世界。”
严灵峰说:“德’就是‘道’的形式,‘道’就是‘德’的内容,两者是互相依存的。若是没有‘道’,便不会有‘德’的功用;没有‘德’,也不能显‘道’的力量。”
陈鼓应说:“‘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称为‘德’。”



发表于 2010-11-13 23: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 论 语 》

再读再学再收获。
发表于 2011-10-14 0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论坛主持 于 2011-10-14 01:29 编辑

好东西哦,大家不要光看不顶
发表于 2011-10-17 19: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论坛主持 于 2011-10-17 12:12 编辑

真的很有用,谢谢啦!
发表于 2011-12-30 03: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真是太好了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