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045|回复: 2

十月以来所得黔山纪行之画七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9 1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月以来所得黔山纪行之画七帧——

  江南达者 童山雷


  

  1、《斜照下 麓滩田野渐沉寂·黔山纪行》。当时旅途中撷拾之景,所蕴已全于题款中得见。堪当特别提及者:残阳霞辉笼罩间,老秋金赤一片,而山野阴阳分明。垛草结伫于画中新穑稻田,左角坡麓一隅,竹树掩映之农舍前,慢慢走来一看似欣然之牛,与一大约是来拾遗穗之负篓村童。对侧,浅窄溪沟上方,公路旁暂停小车,一游子显然为眼前情境所动,却正在那厢开门下来、躬身拍照哩……寻常农乡山景,谋构成图,信笔写来,再现生活意趣,实不枉此远行采风一遭。


  

  2、《残霞返照间 云下幽冥处 清光微映 闻道东南隅 越岭泛荔波·黔山纪行》。车至荔波前最后一段行程所得意象。固然仍辅以“缩地法”,在其地形地貌大势之下,慎行增减而成。幅间大岭将尽,峡壑外丛树渐疏,庄田依稀可见;则诡异暮色中,云霞映带夕阳,如巨大火苗随风飚窜,而其下高速公路出口,并远方隐泛青光的天际,俱历历在目。一切暗含题款所志,弗论矣。唯整个画中,纵横捭阖之笔意,连同浓郁鲜明兼且浑茫杳黯之色墨感,将此心一时那奔腾激越之情绪,如劲风掠过般,有力揭示。


  

  3、《众山萦环处 一水空明 士子巾帼 踏径临波 尽皆闲适·黔山纪行》写荔波小七孔卧龙潭景致。实情实境且基本以传统山水手法实为,其实反最是“考”人心理耐受力。固然,虽则如此,亦焉可以合成全景式照片般对待。画中除地形大貌依据现场综合体验得来外,一切仍以画者朴拙之趣,穿凿其通体意象,一一从容描写而成。笔墨水色皆从实际观感出发,楮幅间蓊郁之气笼罩,涵浑、深沉、澹然,同时不乏其劲健坚硬“骨意”;且紧扣水之“空明”,用以形成画面浓淡虚实对照关系。漂浮于水榭前的两只船儿,连同星散可见于绕潭水岸边之“士子巾帼”,亦有助于画中“游趣”之表达。


  

  4、《花树间 白波一道漱苔原·黔山纪行》。写彼小七孔“翠谷瀑布”景色。凡实写“景点”,自感皆颇费经营。兹即以自家于画面左侧山道迤逦来至泉滩平阔之处后,返身遥望斯瀑连同周遭景观之基本印象,遂取长幅横披形式,勉力得成全景。画中亮白飞瀑藉苍黛色崖麓对比映衬,愈觉其“跳”出这山野间;数株花树,以及星散游者,点缀于内,益觉姹紫嫣红。而漫山遍野之灌木,或叶或花,其芽瓣尽似在清风中摇荡飘舞,整体形成一种令人心境迷茫陶醉之状。另有一点,作此画,恰值吾辈又一轮改换居所,不料“预留”于这厢的小瓶“玄明墨液”,却正好将尽,乃便涮瓶洗砚为之,其宿渍色墨感,尽管再三注意,亦不知是否稍嫌“过”了点儿。


  

  5、《水榭前 堤岸侧 筏舟暂泊 游者争渡 幽麓亦喧·黔山纪行》。那日暂且歇足于景区餐饮点,却为数间竹木搭成之临水台榭。凭窗但见舟筏亦暂泊于斯,也不知是否工作人员也进餐去了。这厢饭后,也未等船筏重开,便跟随众游人,且沿堤前桥坝去到对岸。当时亦有不少人,径直于那道直接拦水的矮堤之上,涉所漫之水而过,其景象甚觉可观。此画意即由此得来。整体清丽宜人复觉生动活泼之概,固属毋须赘述者矣。只这手中一时乏墨,乃权且就将中国画颜料中的黑色代用之,其与宣纸质性之结合感,略觉有异。画既在此,行家观之自会觉察。


  

  6、《碧阴深里 树色波光 遮却弥天花絮 游小七孔得境·黔山纪行》。写彼处“水上森林”一段。苔石丛莽间,泉瀑倾泻,流光幻彩,同与盈幅草树摇曳之影及漫天飘飞之花,并穿行在此的逍遥游人,构成所谓诗情画意。画作通幅皆出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写笔,或挥洒,或点厾,看似狂放不羁却又十分在意空间形态关系,一切只为表达这彼时同为游山玩水人、今则独为作画者之达某心绪飞扬的轻快感觉。自顾作品当以整体氛围与色墨交织所形成的斑驳陆离光耀效果取胜,类若昔年西方印象派所为焉。


  

  7、《山溪清浅 幽曲跌宕 栈道之间 足观游鱼·黔山纪行》。兹山之中,泉瀑丰沛,悉依其山势成形,或急或缓,俱呈风景。而水中又多游鱼,大小不等,自由往还,殊觉可爱。彼犹另具特性:极喜在那急流欲漫之处强行逗留,俗曰“蹭滩”,就像是在检验自家能力,看究竟在此“稳”得住否。而吾人行走于游山栈道,随兴观玩,亦甚感有趣。此画即撷拾斯意,予以“专题”表达。其境既如言辞。另须一提者:作为这“观鱼”主体之一的女子,其红褐长裙与栈道旁那株临溪盛开的芙蓉花,似亦不唯为画面增添了对比色彩,还格外注入了几许悠悠情思。


  ………………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发表于 2021-11-8 2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旧作数帧——


发表于 2021-11-12 2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末冬初,旬日内奋力成画五帧·

  忽然一轮新疫情起,重又小小禁足。居家或站或坐或卧,勤勉作画、述文、读书、谈艺,兼任家庭电脑及手机管理员,且分担些许庶务。暮色中庭园内走上两大圈,归来再让阿猫蜷伏于膝腿(其每盼于此!)与家人一起看上几集电视剧。平凡而有规律的时日,终必令己艺迂回长进。追忆三二十年前,尝有稚诗歪句,道是:莫道今朝少知己,他年天下刮目看。尔后至今之前一段,网络论坛鼎盛,亦确有吾人初至某艺坛,则竟已见彼处正议论吾人吾艺近乎“闹热”,甚至有未识谁何之士,径直对吾言称“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此等等。吾自知所建“艺名”主要仍在隐形“艺术江湖”之上。今吾也,据己实情,审天下势,久存定见:于世间不攀附“官府”,不介入“江湖”,不热衷“市场”,但埋头“实业”耳。幸而所选之翰墨艺路,愈老益盛,恰如秋已去,冬新来,正值收获窖藏之际也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坡仙老佳绝语句,不亦甚宜此乎?


  


  1、《秋日下 一派阴霾罩麓滩·黔山纪行》。当地野山旅途得来。最是有体会者:深心凡称入画之地,皆多非名胜处,而每常只在这并不为人属意之凡淡山水间。若此,山环水抱,岭梁麓滩,有似趋避揖让成形。其路桥民居,绰约隐显于幽林内外;恬然钓者,端坐滩头,独对亘古流逝不尽之水。则微阳映照大野,秋风轻拂,云霾开处,柔光掠波激浪,漫目但见溪河面上,泛起如箔似绸般的涟漪。这画者瞩目乃觉心动,铭于记忆,归来发掘之,凭借手中色墨毫翰,略无阻滞一气呵成得图且欣然题句。其文情艺趣,自不待言矣。又,前次偶触于心并明确命名之“墨调”及“色墨调”一说,今转思之,对吾国既有之画学理论与绘画实作,亦或果称俱小有裨益。远年尝提出关于正式创建“比较绘画学”学科之构想,兹,当也算是从属概念之一吧?


  


  2、《寂野荒滩任漂流 “南江大峡谷”景色·黔山纪行》。其旨趣既见于图。寻常峡滩之地,辟作此旅游景点。临水之处,平凡“设施”俱在;岸坎之下,几多橡皮胶圈停浮于彼,而整体因雨后尽显浊黄的水面上,浅滩湍急,却并不见一“漂流”者,这荒寂之状,或真说明现时疫期内旅游业之萧条也。然院坝中亦有二女闲步于花丛边,遥远之隅,路桥高架,一鸢遨翔昊天,似甚可表明这黔山荒峡“景区”特色。画作视感雄浑,大笔挥扫下同时不予忽略各种细节,则吾人临案之际“胸怀兹境”之概,不言自明矣。


  

  3、《危峡外 白云渺淡映高天·黔山纪行》。进入这南江峡谷,唯觉其荒峻幽险,虽景色平平,也自有一番尘世间难得的清润闲适气息。当时偶然得见三二游人沿峡底窄逼栈道行走,浑黄流水,喧虺于浅滩高崖间;却另有细细清亮悬泉,滴泻在苍苔遍布之“巨蘑”般岩壁上,伫足观之,眼角余光带及天外柔白云朵,也甚觉有其趣味。此画便将这综合感受构成画图,并佐以束放有序之笔触与浓淡有致之色墨,予以表现。入目视象之感,雄沉莽荡间,同时可见丰富层次变幻,且似微有一丝令人感怀之悲凉肃穆气氛,若隐还显,只在这横贯画幅却斜带而下、色泽亦相对觉着明黄的湍急水面低回漫延……


  


  4、《峡江迤逦湍流去 谷口空余花蕊红·黔山纪行》。窄峡出口,危崖对峙。二游人沿栈道徐行。幅面中心视野处,矮平石桥横亘;流水下滩后,喧湍回折,渐向远方。近前或高或低“点景”之地,三二亭台,窈然可见。通体景象,示明其仅为“荒僻旅游区”无疑。甚是触目者,路边一株艳红花树,迎风摇曳,与周遭苍翠清幽丛莽对照呼应。此平凡风物,抒写之际,全在于以笔墨情调为基本“看点”,因而乃于近景之岩石草树与中、远景之山势滩流格外着力用心,得成浑茫一体中却又能见丰厚浓淡层次变化、且可隐见内中若干点、线、面、体“串”作其结构韵律,如此这般视象感。而一切皆出以率意之手笔。顾以思之:或兹亦恰堪表明达某为人从艺“心灵手不巧”(有其想法同时手势即使放逸却偏向拙笨)之特点。呵呵。


  


  5、《出峡幽江萦玉带 依滩峻岭幻金佛·黔山纪行》。随前景出窄峡而经桥坎,湍水跌扑下滩,径向相对较宽峡谷。其余一切景色不过皆属时空转换得来罢了,唯有临滩一山,足令吾人作奇异想象,盖因其左看右看,恰似一尊坐佛也。于是画作以此为构思,取夕照之下,金赤之光辉映于彼,而画面其他部分降低色度,且总体趋于阴暗调子,连“黄水”也一变而成幽寒“清流”,乃凸显“佛光辉照”之相对温暖明艳处。笔法仍出以雄放洒脱,尤其以刚健块线,表达这所谓“喀斯特地貌”区域景物特点。有意无意间,不觉精彩毕现。格外值得一记者:幅中所用,多为宿墨脏色,然入画之后,似乎正巧示其苍茫黄昏沉郁幽粲之状。最是记得少小时心仪的一句话,道是某外国画家,调色板上的颜料每像污泥一般肮脏,但一经拿上画布,却总好似金子一样地闪亮。由此可见,有过研究西法色光手段之经历,画者处理翰墨丹青,自是与“国粹派”有其不同处。另,同时的确也证实吾今常思之“墨调”与“色墨调”概念,作为画理,果堪成立。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