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437|回复: 0

[原创]长篇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6 0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脚踏热土写真情
楔    子
    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平阴县孔庄村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全村人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他们为庆贺集体乔迁,更为迎接他们视为恩人的“大贵人”。
2006年3月5 日,农历2月2日,对农村人来说这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老百姓说,这一天,龙要抬头了。
在这一天,按照传统风俗,家家炒蝎子爪、打囤,祈福纳祥。可今年的二月二,平阴县孝直镇孔庄村老乡们却一改老黄历,没有炒蝎子爪,也没有打囤,而是在村口扎起了牌坊,搭起了戏台,敲响了锣鼓,舞起了长龙和雄狮,家家户户挂上了红灯笼。男女老少拿出了过年都没舍得穿的衣服,个个打扮得比过年还要漂亮,就连一向邋遢的老光棍孔老汉也刮了胡子洗了脸,买了一件新茄克。不仅因为这一天是庆祝孔庄村整体乔迁的大喜日子,(这天,全村 93户293名群众搬进了清一色漂亮的新居二层楼房。)更主要的是他们为了迎接一个人――一个他们视为恩人的“大贵人”。他就是原平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现任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丛支水。
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阵阵。 全村二百多位老少爷们一起来到村口翘首以待。
丛支水的车一到村口,早已等待在村头的群众就围了上去。老丛打开车门,微笑着走下车,向在场的老百姓频频点头致意。这时,四年前村里的老少爷们给他下跪的场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那是2002年的正月十五,丛支水到孔庄村的尤寨山察看工程进度,村里的老百姓在村主任的带领下,上百名群众哗地跪下一大片。
这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丛支水的双眼里立时热泪盈眶。
老丛躬身扶起前面的群众,满怀深情地说:“乡亲们,使不得,这会折煞我老丛。我一个人的能耐再大也有限,是大伙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今后,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保证让你们住上新楼!”
立时,掌声雷动,回响在村庄的上空。
一名坟地里“考验”出来的党员
  丛支水在坟地里住了三个月零七天,经受住了党组织特殊考验,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此,他就和 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说:“丛支水是土地爷托生的。”
1954年阴历3月3日,丛支水出生在平阴县孔村镇尹庄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老父亲就告诫他“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劳动是爹,土地是娘”的观念在丛支水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1974年,丛支水高中毕业后,到村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成了老丛家几辈子没有出过的教书先生。街坊邻居都说支水“命好”,因为,这在别人眼里是十分令人羡慕的行当。
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75年,老天爷好像给人们叫上了劲,愣是滴雨不下,上年秋后种的小麦旱死了。春地下种一点指望也没有。好歹熬到夏种时节,还是晴空万里,度过了一个饥饿难挨的春天的百姓,想吃顿饱饭的希望转眼间破灭了。
老天啊,你还让人活不活?问天天不语,问地地不灵。庄稼人彻底绝望了。
丛支水那时在学校里教书,他们班里的学生有的因为吃不上饭而辍学,他自己家里也将断顿。
平时里,总是侃侃而谈的丛支水沉默了,好多天都不愿和人说话。
这天,丛支水敲开了大队书记的门。此时,书记正在吃饭。丛支水郑重地把一份入党申请书递过去:“我要入党!”。支书没有接。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为什么入党?”丛支水说:“改变咱村的穷样。”“不教书了?”“不教了。”支书知道丛支水打小就是个“不安分”的能人,丛支水入了党,无形中就多了一位对手,不想发展他。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就劝他说:“咱村有好多人盯着教师这工作,你不教书回家种地,你这不是犯傻吗?”支水坚决地说:“咱就想傻一回!”支书见他坚决,不好再说,就对他说:“你要入党,党组织是欢迎的。但是,组织上要考验考验你。正好,学大寨工程指挥部需要你这样的人,你就到工地去值夜班,你敢不敢?如果敢,就算经受住了考验,如果不敢,就把胆练大了再提入党的事。”
学大寨工程指挥部就设在村南一片老坟地里。这片坟地有十亩多,大小坟头三百多个,其中有一个最大的,据说是一个地主的坟,占地二亩多,“文革”期间,让红卫兵把棺材尸首扒出来“破四旧”了,只剩下一个空墓穴,坟主人的两个夫人还“安息”在两边。这片坟地可以说是荒草狐坡。为了省工棚的钱,再就是为了冬天防寒,工棚就设在墓穴里(当地人叫作“藏子”)。
丛支水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毅然辞去了民办教师职务,到指挥部报到。
他和几个帮忙的人把这个新“家”简单打扫了一下,洒上白石灰进行消毒,把两边的“神道”(墓穴中主人和夫人的通道)堵上,安上床铺和办公桌、扩音机、大喇叭(招呼上工用的)。
村支书为了“照顾”他,安排了残疾人老尹给他做伴。
一切安排就绪。   
丛支水回到家,从炕上揭下卷起被褥就往外走。老父亲拦住了他: “儿啊,咱不去行不?”
支水对父亲说:“爹,成为党的人,就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才有可能改变咱村的穷样。”
丛支水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如果受到惊吓,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要了老人的命?
母亲坚决反对:“入党可以,不教学也可以,就是不能到那种地方去值班,那是死人的安息地,一个大活人把死人的地方占了,你就不怕找算(鬼和人算账)你吗?”说什么也不让儿子去。丛支水对父母说:“爹,娘,您忘了?我是三月三生人,您不是给我算过命吗?说我是大福大贵之人,并有老天爷保佑。您就放心吧!”
丛支水是个不信神、不信命的主,但这句迷信的话却给父母吃了一颗定心丸,让父母稍稍心里踏实了些。
丛支水在当晚就和老尹睡在了这个特殊的地方,一住就是三个多月。他经受住了一次特殊的考验。
1976年1月27日,丛支水终于在党旗下举起了他的右手,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时成了名村干部。
几个月后,丛支水当了管区副书记。后来,他被抽调到泰安地区学大寨工作队;几年后,他当了副镇长、副书记、镇长,乡党委书记。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没有离开过土地。人们说:“丛支水是土地爷托生的。”
不信治不了栾湾
“联合国治不了海湾,大陆治不了台湾,平阴治不了栾湾。”这是1994年平阴一句顺口溜。在栾湾,丛支水干了四年多的党委书记,使栾湾不仅由大乱走向大治,而且造就了一个鱼米乡。
1994年4月,丛支水调到栾湾乡担任党委书记。平阴人都知道栾湾乡不但是平阴县最穷的地方,也是平阴最乱的地方。多年来群众上访不断,由县公检法组成的工作组时常开进村里。当时,在群众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联合国治不了海湾,大陆治不了台湾,平阴治不了栾湾。”丛支水上任的前一天,县委书记找他谈话,郑重地说:“你去栾湾任党委书记,任务就是治乱,栾湾平稳了,就是你的功绩!”
前来“祝贺”的朋友好言相慰。老丛幽默地说:“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我,虽然我没什么本事,但我就不信治不了栾湾!”
第一天上任,就遇到百姓“封门”:乡大门口被自行车、地排车,男女老少上百人堵了个水泄不通。
丛支水从容地来到上访的群众中间,微笑着说:“没想到栾湾的兄弟爷们这么热情,我刚来就受到热烈欢迎!我谢谢大家了。”随之向群众深深鞠了一躬。
上访群众被丛支水的“自作多情”逗乐了,刚才群众满脸的愤怒立时“飞”走了一大半。
这时,有人站出来,问:“你就是那个新来的丛书记?”
丛支水点点头:“我叫丛支水。今天刚到,大家有什么话尽管说。”
立时,群众的责问像连珠炮一样的开火了:
“修路的工程款还不还?”
“草酸厂的集资退不退?”
“看看我手里的这把白条,再不给钱我的饭店就要关门了!”
“我们家没吃的了,你管不管?”
“我们家的牛让人偷了,你们问不问?”
“丛书记,你第一天来,我们也不给你捣乱,我们只要你个态度。说怎么办吧!”
丛支水往台阶上站了站,对大家说:“我是栾湾的书记,大家的事,我自然会管。我也是从庄稼地里爬出来的农民,大家是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定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这时,群众中有人说:“说得比唱的好听,别听他的,不给现钱,咱就不走!”
丛支水说:“大家给我一定的时间,如果在半年内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请大家把我从栾湾轰出去!”
话一落地,就听有人叫了一声“好!”,随之掌声一片,人群很快散去了。
丛支水上任后,没有召开动员大会,没有发表施政演说,而是带着秘书,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拉家常、问冷暖,盘算怎么过好日子。他召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大会,由他主持的会议有时一天能开三个。老丛像个老中医,对栾湾乡先进行“望闻问切”。北贵平、辛庄村和南王村相距9公里,1994年8月的一天,丛支水在这3个村之间来回跑了3次,最晚的一个群众会一直开到晚上12点,黑灯瞎火的路上,他的自行车3次歪到了沟里,脸都摔紫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开会,丛支水晒黑了,人瘦了,可全乡老百姓却与他越来越近乎了。
丛支水提出“三抓”。一抓狠刹机关吃喝风,树立乡机关的形象。杜绝一切用公款吃喝,上级或外地来人确需招待,限制陪客人数,并且参加人员谁参加谁交钱,全乡公款吃喝一下子刹住了。二抓乡办企业改革改制,鼓舞全乡群众的士气。全乡有九处企业,全部改革改制到位。三抓农村政策的落实,夯实栾湾乡的基础,全乡全部实行“双田制”,这在当时是一种大胆创新。
但丛支水清醒地认识到,治乱必须治本,治乱必须治穷,栾湾乡乱就乱在一个穷上。栾湾乡穷,还是穷在那片土地上。
所以他坚定地认为:治穷必先治地。
栾湾乡属沿黄(河)乡镇, 15个沿黄村的1.6万亩涝洼地,雨季一片汪洋、旱季一片荒草。群众年年种粮不见粮,一年四季闹粮荒。治理好了不就解决数万名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嘛!
根据实际情况,丛支水给 1.6万亩涝洼地定出了“深挖沟、高筑路、建台田、多栽树,实现土地方田化、道路林网化、排溉水利化”的治理思路。
干就像个干的。丛支水带头把办公室搬到涝洼地里,搭起战棚,架起高音喇叭,红旗招展,人欢马叫。人们说:“丛支水搞倒退,又搞起了学大寨的老一套!”   
别人怎么说,丛支水管不了。他说:“不管新一套,老一套,只要管用,就得上套!”在工地上,丛支水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一干就是 3年。
由于长期受寒受潮,丛支水被人们从工地直接抬到了医院,诊断为腰间盘突出。
  丛支水忍着疼痛坚持在工地上。为了减轻痛苦,他买了专治腰疼得宽腰带 。实在疼得没有办法,又买了周林频谱仪,到晚上烤的皮肤都变了颜色。就是这样,还坚持两天一次晚上在工地上值夜班。  
1997年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班子的同志都争着值班,他劝同志们回家,只留下了三个同志,自己在工地带夜班。晚上零下近三十度,他招呼同志们炒了两个菜,每人喝了半茶碗白酒,趁着热乎劲赶紧睡觉。到了凌晨两点,实在冻得睡不下去了,他怕同志们感冒,就把大伙招呼起来,裹着被子在床上打扑克,一直挨到天亮。
三年,一千余天,丛支水是拼死拼活地干,原来上访老户不访了,瘫痪班子没有了,社会治安好转了,栾湾连续三年成为社会治安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受到县、市的表彰。
人们说丛支水是个愚公,丛支水说,愚公的精神永远不过时。历时三年的涝洼治理,丛支水带领干部群众修了 2.4万米生产路,挖了3.9万米排水沟,建了382座桥涵,栽了10万棵树,开了4000亩鱼池。
他的举动感动了市县领导,也感动了驻地官兵。你看,县长来了,县机关干部也来了,人民解放军驻平阴的舟桥团的官兵也来了,全县数百名机关干部和指战员一同加入了治理涝洼地的行列。济南市副市长刘克昌同志带领全市农口部门的一把手来现场考察工作,当即表示市里要拨出专款100万元,又向争取省里 300万元,用以支援栾湾乡的涝洼治理。这是对丛支水莫大的支持!这更坚定了他根治涝洼的信心和决心。
四年过去了,当年的涝洼地,变成了鱼米仓。面对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望着碧波如镜的鱼塘,看着群众日渐红润的脸庞,老丛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善于研究“但是”的“土地爷”
丛支水当上了全县的“土地爷”,上任后不久,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了全省第一家“造地公司”,出台了全省第一个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政府令。敲响了土地拍卖第一槌。有人断言“第一越多,垮的越快。”
1998年4月,丛支水调任县土管局局长。当时的土管局共24个人背负着40多万元的债务。上任第一天,首先来了十七个堵门要账的。
丛支水任重而道远。
丛支水深深感到身上的担子之重,按老丛的话说“我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从大队干部算起,虽然工作岗位变了好多次,都没有离开过群众、没有离开过农村,做群众工作可谓轻车熟路。当土地管理局局长、做土地“执法官”还是大闺女上轿头一回。怎么当好土管局长?老丛陷入了深思。
了解丛支水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风风火火、干脆利落的人,可是,到土管局一周时间,却没有开会、没有找人座谈,他把日常工作托付给“二把手”全权代理,自己整天关在办公室里。白天,人们看不到他的身影;晚上,人们从办公室的窗口会看到他伏案读书的身影。丛支水知道,外行领导内行是领导之大忌。要当好这个土地局长,丛支水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土地管理的行家里手。找来一本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找来中央省市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找来土地局内部各项工作制度,细细钻研。
一周后,他把全局人员召集起来。他没有发表施政演说,而是给全局的干部职工讲了一堂课:怎样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
干干巴巴的法律条文,到了丛支水嘴里立时就鲜活了起来,聪明的人很快发现了老丛讲课的特点:他讲一上午,讲得最多的就是“但是”。老丛说:“‘但是’里面文章多。今后,我们要靠‘但是’之前履行职责,靠‘但是’之后开拓创新。‘但是’像一层土,在这层土的下面就是金。”老丛讲得兴奋,嘴角挂上了白沫。干部职工听得兴奋,眼神都直了。最后老丛说:“我既然来了,我就好好的领着大伙干,今年成为市里的先进,明年要成为全省的先进,后年要成为全国的先进,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不了,请大家喊一二,把我轰出土地局!”
丛支水的一堂课让新老土管人无不刮目相看,人们说,老丛的脑子是电脑笔记本。但也有人说,丛支水有张好嘴,可是工作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言下之意,丛支水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遛遛。
8月的一天,老丛去县委办事,只见数百名群众把个县委大院堵了水泄不通。老丛把一个熟人悄悄叫到旁边,问是怎么回事。熟人告诉他,县工商银行为追回640万逾期贷款,一纸诉状将县五金公司、县百货公司告到市中级法院。因这两家公司拿不出资金偿还欠款,法院决定查封拍卖这两家公司。两家公司的500多名职工一时陷入了恐慌,于是便开始上访:找政府要饭碗。
县里的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大家提出了许多方案。一是派人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但这无异于扬汤止沸,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二是让银行撤诉。但银行已为这场官司付出了 30万元的代价。再说,几百万的贷款归不上,这行长就得“让贤”!三是政府代为还款。但平阴是吃饭财政,又怎么拿得出这么多钱?分管县长突然看到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丛支水,有一答无一答地说:“老丛,你怎么不说两句?”
于是,老丛缓缓地说出了他的锦囊妙计。
两家公司县城里有240亩闲置多年的仓储用地,但有的单位盖宿舍楼正愁找不到地方,何不让闲置的土地变现,许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像拨亮了一盏灯,大家的心里立时亮堂起来。几天后,随着一声槌响,正为盖职工宿舍找不到地皮的平阴铝厂竞得了这宗土地,出让金还清贷款后,县政府还剩159万元的土地纯收益。
这一槌敲得各方皆大欢喜:五金公司、百货公司的职工不用担心破产下岗了,银行收回了逾期多年的贷款,铝厂解决了建宿舍用地问题,政府解除了职工继续上访的难题,还增加了政府土地收益。
这一槌是全省县级土地拍卖的第一槌,这一槌敲出了土地管理的一片新天地。老丛说:“干工作,没有几招是不行的。”概括起来,就是建立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制度;三是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度;四是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很快他们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
凭着这些招,丛支水让县城旧貌换新颜的步子加快了。
平阴县原有一条叫锦水河的臭水沟,全长 1320米,污染非常严重,2000年通过收购河两岸土地使用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一次性拍卖沿岸37宗土地,完成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锦水河治理开发,且建起了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服装布匹一条街,吸引了150多名农民进城,安置了700多业户在此经营,每年为政府增加200多万元的税收。自2000年4月开始,到去年已经拍卖428宗,实现政府土地收益1.6亿元。
从此丛支水得了个“魔术师”的雅号。
丛支水说:“抓一把土,土从手中落在地上,都哗拉拉响。落下的不是土,是钱,是人民币,是黄金,是打开宝藏的金钥匙!”这段时间老丛一直在想,建立收购储备交易制度、土地招拍挂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这都只是在土地市场管理中实现了规范化。但是,大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大量的,如果不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根本实现不了占补平衡的要求。怎样实现占补平衡?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地!
《土地管理法》规定:我国依法实行土地占补平衡制度,即占用土地,必须开垦同等数量、同等质量的土地作为补充;如果没条件开垦土地,必须缴纳耕地开垦费。平阴县有这么多的荒山、荒坡、荒滩、荒沟,如果开垦出来,不仅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耕地,还可以解决先补后占的问题。   
造地、卖指标。这就具有了经营的性质。但是,土地管理局是国家的政府机关,是不能直接参与造地的。政府又拿不出钱来,还必须解决占补平衡,怎么办?老丛眉头一拧:成立“造地公司”!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以股份制的方式成立平阴金土地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宏大的开发复垦计划。丛支水将打算向省市作了认真汇报,省厅李明启副厅长告诉他,大胆干,对了,推广你的经验;错了,不追究你的责任,试吧!
经过广泛宣传,在很短时间内就融资140多万元。接着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了董事长、总经理。
金土地公司诞生了!
老丛把 2001年确定为“土地开发复垦年”,展开了向荒地、荒滩、废弃地要效益的攻坚战。
这时候,有人问丛支水:“这可没有先例啊!你怎么这么大胆?你这不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吗?”
丛支水笑笑说:“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
但是,正当丛支水大刀阔斧拼命干的时候,告状信出现在上级纪委,领导也不敢再来平阴指导工作了,平阴局冷清了许多。
有人说:“丛支水吃螃蟹要中毒了!”
家人和朋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老丛说:“相信上级领导比我更懂法!相信领导比我更有远见!”
几个月以后,开发复垦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省市的现场会在平阴召开,丛支水在会上介绍经验,各大媒体都集中宣传,中国国土资源报刊等了平阴县的经验,杂音立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土地整理“悲喜剧”
为老百姓做事,却时常被老百姓误解。有人祖宗八辈地骂了老丛整整三天;有人对造地万般刁难。同是这些人,却又亲自为老丛送来锦旗。
他把目光投向一个高高的土台。这土台是位于黄河岸边的平阴镇石庄村废弃的旧村址,有 4米高,方圆两公里,有16万立方土。1969年,为躲避洪水,全村迁至博士一带。土台上除了几间没人住的土屋,几棵歪歪扭扭的树木,就是成片的荒草。
如果移走旧村,可造出 248亩粮田。如果把土运到南山坡上,又可以造出600亩土地,这一反一正,就是848亩。于是,他顾不得吃饭,就匆匆赶往石庄村,找村支部书记。村支书一听,说,“这是大好事,我们一定做工作,把好事办好!”
经过艰苦的工作,总算把群众工作做通了。
装载机、大卡车开来了,一场移台造田的战斗开始了。
本来一切谈得好好的,一村民却敲着铜盆祖宗八辈地骂了三天:说迁坟破坏了他家的风水。
有人泄气了,对丛支水说:“咱们不干了!”
丛支水说:“他骂的是我,不是你。继续干!”
正当大伙干得热火朝天时,造地公司遇到了更大的阻力:十几名手持铁锨、木棒群众堵住了拉土的车辆。
“不能用汽车拉土,汽车载重量太大,我们集资修的生产路,轧坏了咋办?”群众大吵大闹。
老丛爬上高台,对围攻的群众大声问道:“这里面谁领头?”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站了出来:“我!”
老丛认识他:“原来是豹子哥啊!”
豹子是村中一霸。老丛没少和他“过招”。群众一听老丛称之豹子哥,哗地一声都笑了。
豹子脸一红,但又不好发作,便正色道:“老丛,我问你,拉土的活为什么不让我们干?”
老丛一听明白了,他们是想揽活挣钱。就对豹子说:“活可以给你们,但你们怎么干?”
豹子说:“我们有人,有 60辆托拉机。”
老丛说:“好,就包给你,但你必须在六十天内完工。”
豹子说:“一言为定!”
由于拉土扬起的尘土将庄稼树木的叶子上蒙上了一层灰尘,群众又借口灰尘使庄稼不能受粉减产而把豹子运土的车队围住了!
豹子给老丛打来“求救”电话。老丛又一次出现在那高高的土台上:“大家为什么堵车?”
有位老人站出来说:“丛局长,你看看,沿途天天尘土飞扬,弄得大豆不开花,果树不挂果,麦子不长穗,咱老百姓总不能喝西北风过日子吧!”
老丛说:“乡亲们请放心,你们的损失我来补。”回头又对豹子说:“你赶快去县城买塑料布,给每辆车都戴上罩!”
矛盾顺利解决了!
但没几天,又传来一声惊雷一样的消息:拉土轧伤了个学生。老丛从济南开会回来,饭都没顾上吃,便急忙赶到工地上。愤怒的学生家长哭闹着对豹子拳打脚踢。
老丛拨开人群,说:“作为土管局长,我有责任。请放心,我们要尽一切治好孩子的伤。”
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了。
一阵锣鼓响,一阵鞭炮鸣,石庄村的干部群众给土管局送锦旗来了,上写着:“人民公仆爱人民”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村支书紧紧握住老丛的手说:“丛局长,您这个局长当得好。你看,过去,那些荒台荒山,原先这些地 5元钱1亩没人包,开发后280元1亩村民还抢着承包,增加农民人均收入300多元。村里光是承包费就增加了24万元。不仅村干部的工资解决了,村里修了路,打了井,建了新校舍。这都全亏了您啊!”
望着这面锦旗,想着经历的酸甜苦辣,丛支水心里说不清是甜还是苦。
“受了气就当屁放了”
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最难的时候,老丛也委屈过、也动摇过、也流过泪。但每当老丛最困难的时候,妻子何秀兰都给了他最强有力的支持。
2002 年冬。
丛支水办公室电话铃急响。老丛一把抓起来。
“什么?什么人命?”
东阿镇旧村改造工地上,公司经理老周用手机大声报告:“丛局长,就是那个死活不搬家的老太太,昨天晚上死了。她的闺女要把尸首拉到局里去,说要让你负责!”
“是怎么死的?”
“不清楚。说是我们要她搬家,气死的。”
这时,老丛的手机又响起来。老丛右手放下电话,赶紧打开手机。手机传来分管县长的声音:“怎么搞的?竞搞出人命这样的大事。抓紧把事情弄清楚,妥善处理。”
上午 11 点钟,死者的亲属呼天抢地、大哭大闹。
“要不是搞旧村复垦,我老娘不会死。”
“要赔偿二十万,不然,就把尸体抬到土地局去!”
“叫局长给老太太披麻戴孝!”
“对。披麻戴孝!”亲戚们大喊大叫。
     丛支水给村镇干部交付:“不管怎样,老人死了,要做好安葬,抚恤,要舍得花钱,绝不能影响工程的进度。”
“丛局长,您不用担心。”这时,从人群的后面挤出一个人来,站在众人前面:“我们已经查过了,老人是喝农药去世的。原因已查明是应为婆媳闹矛盾,她们为了钱,才这样做的。我知道,旧村改造, 是好事。俺说的都是实话!”
这时,老人的闺女早已躲到了一边。
晚上,丛支水回到家里,已是凌晨 1点。妻子何秀兰正焦虑地等着他。见他回来,急忙上前抱住丈夫丛支水:“支水,你受苦了!”
看到天天为他担惊受怕的妻子,想到工作的艰难,从不流泪的丛支水泪水掉了下来。他用手掠一下妻子的头发说:“这局长,我真不想干了!”
妻子给丈夫做了鸡蛋面,盛了满满一大碗。丛支水三下五除二吃了下去。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何秀兰看着丈夫吃完,说:“干工作哪有不受气的。你不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党员肚量大如海嘛。受了气就当个屁放了,不就没事了?”
丛支水一听,扑哧一声笑了,然后深情地对妻子说:“有句歌唱得好啊: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些年,没有你的支持,我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
何秀兰也深情地看着丈夫:“这是缘分呢!”
妻子的话勾起了老丛美好的回忆。
1976年,和丛支水一起入党的还有一位“姑娘”,她就是何秀兰。
何秀兰是大队团支部书记,“铁姑娘”队队长。丛支水入党不久,因为修建大寨田工作中吃苦耐劳,表现突出,很快成为支部委员、科技队队长。二人是小时候的伙伴,学校里的同学,现在又成了班子里的搭档,劳动中的“对手”。整大寨田,二人比推独轮车;割麦子比谁的速度快。论推车运土,何略逊一筹;论收麦子,丛则是手下败将。群众说,这两人都是好手。这对劳动的好手,在工作和劳动中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爱情的种子也开始生根发芽。
这年夏天,铁姑娘队和科技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看谁割麦子割得快。这天,虽说是夏日炎炎,但不时有淡淡的白去从蓝天飘过,不时地给劳动的人们投下一片阴凉。地头上的喜鹊喳喳地叫个不停,大家说,今天一定有喜事。这时,大队治保主任老丁说:“支水,秀兰,今天咱们打个赌:谁要是输了,就到谁家吃饭。怎么样?”二个齐声说:“好啊!”
一场龙凤赛开始了。二人挥汗如雨,银镰飞舞,锃锃的麦杆断裂声像是美妙的音乐。二人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不是怕对方到自家吃饭,而是怕输给对方。他们都是要强的人!可是结果却出人意外,从没赢过何秀兰的丛支水这一次却拔了头筹。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去秀兰家吃饭。
秀兰的父母很是高兴,赶紧包水饺。何秀兰到自家的田里弄了些青菜,黄瓜、茄子、豆角、土豆放了一桌。酒过一半,公社文书柳立成直接把大金鹿自行车骑到院里,人没下车,就大叫到:“支水,支水,紧急通知,紧急通知,快到公社报到,公社朱书记等着你呢!”
丛支水回到村里已是傍晚,何秀兰正站在村口等着他。见了面,秀兰没有问支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说:“水饺还给你留着呢,快去吃吧!”丛支水心中荡起一股暖流。
吃过水饺,圆圆的月亮已悄悄爬上树梢。何秀兰出门送丛支水。从村东到村西,二人谁也没有说话。又回到秀兰的家门口,支水问:“你咋不问我到乡里什么事?”秀兰说:“反正是好事。”支水说:“你咋知是好事?”秀兰说:“心灵感应呗!”
支水说:“今天,朱书记找我谈话,要我到东风管区任副书记,明天就要上任。”
秀兰说:“千万别骄傲!”
支水说:“嗯。”
何秀兰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塑料皮的笔记本和一支永生牌钢笔,像递交国书一样递到丛支水面前:“送给你作个纪念吧!”
丛支水接过笔记本和钢笔,打开笔记本扉页,借着明亮的月光,看到上面写着两行秀丽的大字:战斗的友谊万古长存!
丛支水把目光转向何秀兰,何秀兰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丛支水说:“秀兰,你知道今天我怎么赢的你吗?实话告诉你,你割的是三垄,我只割了两垄。”
何秀兰一听,便抡起了拳头:“你坏!”
丛支水猛地把何秀兰向怀里一拉,在额头匆匆一吻,立时逃之夭夭。
后来,何秀兰成了丛支水的妻子。何秀兰说:“我嫁给了丛支水,丛支水‘嫁’给了土地。我只所以做他的坚决支持者,是因为我也同样爱着这片土地。”
全国会议上“风头”出尽
在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会议上,丛支水出尽了“风头”,他不看稿,讲起来就刹不住车。坐在台下的那些部厅级干部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中午就餐时,一个仅仅是县级局长的丛支水成了参加会议的大官们议论的话头。
丛支水是一个最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他推出的许多举措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是大胆的创举。
他说:“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高度统一;如果只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这不行那不行,阻碍经济的发展,那这个部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创新中,全县整个土地管理活了。
一是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交易制度。成立了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并依托中心建立了集土地交易、地价评估、法律咨询、信息交流、注册登记为一体的土地交易市场。几年来已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 61宗9.46万平方米,盘活土地资产近10亿元。
二是依法搞活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为保证国家对土地的收益,满足经济发展的用地需要,探索出长期出让、短期出租、作价入股,搞活了土地市场。
三是实行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建立土地竞争机制。除法律规定可以实行划拨外,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发挥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中的作用。 2001年,他们一次拍卖了锦水河两岸的37宗土地,政府没投一分钱,却完成投资1800余万元的臭水沟治理,还建起了一个营业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市场。
四是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全省首创实行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既规范了土地市场,又使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也有了升值、增值空间。
五是变“先占后补”为“先补后占”。2000年3月成立了股份制的“造地公司”金土地公司,吸纳社会资金,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做到“先补后占”,走在了前列。造1亩地投入不足0.5万元,而1亩地的新增耕地指标可收取0.6至0.8万元。金土地公司瞄准废弃地做文章,到2002年底整治的土地已经有4700多亩通过了验收。平阴县的城西洼属黄河滩区,有1万多亩涝洼地,其中前阮二村有400亩。公司投入90多万元,挖出100亩鱼池,造出300亩良田。原先这些地5元钱1亩没人包,开发后280元1亩村民还抢着承包,新增土地增加农民人均收入300多元。
六是注重研究执法艺术。为了管好土地,丛支水按照“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从源头上堵住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专门拨出10万元,作为专项执法经费,在全县365个村聘请执法监督员,每人每年360元,形成了网络式执法。连续五年被授予执法模范县。
丛支水的做法引起了省市领导的关注,在调查研究之后,欣赏有嘉,他的先进经验多次出现在省市各大新闻媒体上。
2002年,在江苏昆山市举行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会议上,平阴县国土资源局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县级单位作了典型发言。
丛支水说:“《土地管理法》共有 8章86条,我认为可以用五句话高度概括,那就是:保护耕地,用途管制,有偿使用,占补平衡,违法严惩。保护耕地是宗旨,用途管制是措施,有偿使用是核心,占补平衡是目的,违法严惩是保障。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要注重研究法律中‘但是’条款。注重研究执法艺术,这就是今后我们用足用活土地法的关键所在。”
老丛在这次全国性的会议上,不用稿,一讲就是一上午。让与会人员对这个小小的县级土管局长佩服地直树大拇指。
国土资源部的李元副部长充分肯定了平阴县的做法,称丛支水是活学活用《土地管理法》的典范。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平阴县在全国小有了名气。
重整山河不愧后生
炮声轰轰,烟尘滚滚,老百姓靠山吃山,直“吃”得山河破碎。国土资源局局长丛支水心急如焚。他说:“ 保护不好这片山河,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我老丛就是罪人!”
2001年, 土地管理局和矿产资源局合并,成立了国土资源局,还是丛支水任局长。
没有召开庆祝大会,没有发表施政演说,老丛来了个现场办公。
群峰列峙,群峦起伏,势如峻马。
炮声轰轰,烟尘滚滚,山河破碎。
丛支水和他的手下大将们站在翠屏山的山顶上。
“ 岱岳西来如万马,千峰云气总相迎。咱们的于阁老大人笔下壮丽山川,没有在战争的炮火中支离破碎,却要在咱们这代人向贫穷宣战中破碎了。”丛支水发出一声叹息。停了一会,他用最坚定的语气对大家说:“如果我们保护不好这片大好河山,我们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我们就是时代的罪人!在一个月之内,分管局长牵头,一定要拿出一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来!”
平阴县位于鲁西南,是济南泰安聊城三市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 827平方公里,人口36万。
泰山余脉从东向西一路走来,到了黄河便嘎然而至。跨过黄河就是广茅无际的鲁西大平原。平阴,就占有了这难得的地利优势。每天,拉着石材、石灰、水泥的大车小辆,通过平阴黄河大桥和几座浮桥,运往鲁西北广大地区。
平阴县山区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 62%。全县共有矿山企业145处,从业人员达一万余人,年产石子200多万方,白灰55万吨。的确,随意开山打石虽然让部分群众发了一笔小财。但无限制的开发让平阴处处狼烟四起,山河变得支离破碎。同时,由于恶性竞争,造成了三石材料的大幅度降价。石子由原来40元一立方,直滑到20元,许多矿主连本钱都回不来了。
丛支水上任后,对全县的矿产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划定了禁采区、限采区、开采区,“禁采区关掉、恢复破损山体,限采区有限制、可采区鼓励开采上规模”。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出台了《平阴县矿产资源开采秩序综合治理整顿实施细则》,对国道沿线及风景区内的采矿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按照该规定,对无证开采、越界采矿、非法采矿的业户,全部关闭。通过这项措施,全县共关闭石子厂 5处,白灰厂4处,个体开采户120家。对其它采矿厂,按照相对集中、有序开采的要求,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整顿和规范。
“山河要保护,群众要致富。两者一个也不误!”丛支水对大家说:“我们不但不能堵了群众的致富路,我们还要把这条拓宽。”
过去,由于业户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方石子由几十元降到了十几元钱,有的业户一年下来,不但挣不到钱,还拉了一屁股债。我们的资源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针对这一现状,丛支水决定成立“平阴县众资建材公司”,把企业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公司于 2002年1月正式成立,业户作为股东业户主要负责生产,公司主要负责销售。由于销售渠道畅通,目前公司石子、石灰和石头在聊城市场上已占70%。原来采石业户见到国土局的人能躲就躲,而现在则是笑脸相迎,因为这种市场化的“服务管理”给他们带来了实惠。
丛支水拿着一粒石子,问来公司分红的一个业户说:“这是什么?”业户说:“不就是一粒石子吗?”老丛笑笑说:“这是一块金子!”业户恍然大悟,说:“在三哥(丛支水排行老三,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三哥)的手里,石子才能变成金子。”
“坑您就是坑俺爹 ”
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让老丛失眠了。他要闯出一条山区保护性开发的新路。在孔庄村,他向老百姓喊出了“坑您就是坑俺爹”的承诺。仅仅四年时间,他的承诺兑现了。孔庄村变了、富了,家家户户住上了“洋”楼,尤寨山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

炎炎烈日炙热烧烤着大地,树叶,打着卷,夏蝉在尖厉地长鸣。田地龟裂,一片片干死的庄稼静默如泣。
2002 年,平阴遇到了百年少有的大旱。受灾面积逾百万亩, 50 万亩小麦面临绝产。
这一年县上派国土局包驻孔庄村。
丛支水和他的同事,把一袋袋面粉送到村民家中。“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谢谢您给俺送来了救命粮”。
有位 81 岁的老人眼角挂着浑浊的老泪,握住丛支水的手谢个不停!
一张张的愁苦的脸。一张张期盼的脸。这些像过电影式的总是在丛支水的眼前晃来晃去。从不失眠的丛支水失眠了。
妻子何秀兰问丛支水:“你有什么心事?”
丛支水说:“我最放不下是他们吃完了送去的面,群众今后怎么办?”
何秀兰这次有点生气了:“群众,群众,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你心里还有老婆孩子吗?”
妻子的问话让老丛无言相对。是啊,这些年来,我丛支水真愧对这个家!孩子的生日不记得,学校的家长会没参加过,女儿考大学了,别人的家长都陪在身边,等在场外,而他,却在施工现场指挥造地。要报专业了,丛支水问女儿:“报什么学校?”女儿冷冷地说:“与你有关吗?”这一反问,让丛支水难过了好多天。
最对不住的还是自己的妻子。 1998年妻子患了脑血栓住进了医院,他只侍候了两天。妻子出院后,手脚还有些不利落,脑子记忆力也下降不少,不仅常常丢三拉四,既便做顿饭不知费多少事。但是,丛支水却因工作太忙,而没有给妻子应有的照顾。妻子理解他,也支持他,她最重的埋怨也就是说:“俺老丛是个没有家的人!”
老丛知道,妻子埋怨他,不仅因为他忽略了自己和女儿,更重要的是担心老丛的身体。这些年,丛支水的椎间盘突出不但没有好,反而越发严重了,有时疼起来会痛得大汗淋漓。
丛支水把手放在妻子的肩上:“秀兰,如果咱爹咱娘吃不上饭,你想想,我这个土地爷怎么睡得下呢?”
“那你手大也捂不过天呀?”
丛支水拉过妻子的手说:“走,咱们出去散散心。”
丛支水让司机开来汽车,为妻子打开车门。妻子说:“局长大人,这可是以权谋私啊!”
丛支水说:“你今天是我聘请的高参,算不得以权谋私。”
汽车出了县城,西行直东阿镇、洪范池镇。然后,穿过湿口山长长山洞,又来到孝直镇。
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大大小小的村落分布在山坡谷底。稀疏的麦子因为久旱无雨在还没有灌浆的时候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绿色,枯黄的麦子只有一寸多高,蝇头麦穗没有籽粒,百姓们挑着水桶在麦隙间串种玉米,他们看到了一张张愁苦的脸。
来到孝直镇孔庄南的时候,丛支水感到车慢了下来,司机把喇叭摁得尖响。老丛把目光投向前方,他看到一条牛的瘦屁股,牛尾巴细细的,不时有气无力甩两下,赶赶不愿离去苍蝇。牛的主人走在牛的前面,头戴一顶破了沿的草帽,穿一件黑色的短裤和一件白色的提篮背心。背心早已被汗水湿透,这让老丛不油地想起初中时候写作文常用的一个词——汗流浃背,那“浃”就是湿透的意思。
司机见前面“二位”就是不让路,便有些生气,骂道:真他XX的没不懂礼貌!
丛支水对妻子说:“下去,陪老人家走走。”
牵牛的老汉,是尤寨山下孔庄村人,今年 60岁,儿子快三十了,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虽说女方条件也不好,但女方还是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要一万的彩礼不说,还要儿子到女方家落户。因为女方家是平原。老汉无奈,就答应了女方的所有要求。这不,今天是孝直大集,他去卖他的“老伙计”,好给儿子凑彩礼。
听了老汉的话,老丛不禁自语道:“这穷根非除不可!”老丛的话虽然声音很小,但老汉却听得一清二楚。老汉深叹了一口气,没在说什么。
回到家,丛支水问妻子有什么感受,妻子说:“你这是让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啊!”
丛支水笑笑说:“ NO,我有一个计划,请你当当高参!”然后,向妻子说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
从这天以后,丛支水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尤寨山上。过了几天,丛支水走下山,来到村里,许多人都认识老丛,便给他开玩笑说:“丛局长,是想尤三姐吧?”
老丛说:“是啊,三姐快让我失魂了!”
这个尤三姐可不是《红楼梦》的尤三姐,她是隋唐瓦岗寨英雄尤俊达的女儿。这尤氏父女可是咱平阴籍土生土长英雄好汉。当年和程咬金起事就在这尤寨山上。尤俊达上了瓦岗寨,他的女儿尤三姐,继续在此占山为王。现在,我们还能找到三姐主持建造的山寨遗迹。这,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历史遗产。
丛支水来这里,是要在这里实施他的《山区富民计划》。其中,就有尤三姐的文章。
当然,做好尤三姐的文章,还仅是老丛“蓝图”中的一个小部分。老丛开始把这些一点点说给百姓们听。老丛说,我要用楼房换你们的平房,同时,在尤寨山建一个美丽的山庄,让这里的百姓都到山庄打工挣钱,五年之内,全村实现小康!百姓们听得“铁树开花”,脸上露出难得的开心的笑。
一个蹲在石头上吸着旱烟,一直闷不作声的老汉,这时开口了:“可别拿俺老百姓开涮了!”老丛站起来,走到老汉面前,以极其郑重的口气对老汉说:“我丛支水从来一言九鼎,我要坑您就是坑俺爹!”
   “坑您就是坑俺爹!”丛支水在召开的村民大会上面对全体村民一连重复了两遍。这句近于骂誓的话,从一个土管局长嘴里说出来,决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当场作秀,凡是了解老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叫真的人。     
出于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加上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超前意识,老丛认为走保护性山区综合开发的路子,在山上搞个集生态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项目,可以作为全县山区保护开发的样板。同时,也为致富山区群众、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闯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经过考察论证,丛支水决定对尤寨山进行综合大开发。具体说来就是重点搞好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建设尤寨山遗址旅游观光区。对历史古迹隋唐瓦岗寨英雄尤俊达之女尤三姐所建山寨,进行修复改造,使之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二是建设特色养殖区。利用尤寨山古柏密集、花草茂盛的优势,规划建设山鸡、野兔养殖区,肉食鸽、蜜蜂放养区和游客狩猎区。三是建设经济林区。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果树、五谷杂粮、野菜等无公害食品,以满足现代人崇尚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的需求。在水源不足的地方,则栽植耐旱林木;沿环山路则种植玫瑰、银杏、月季、杜鹃等观赏植物。四是建设办公休闲区。在尤寨山主峰山腰处,建设集办公、小型会议室、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尤寨山宾馆。五是建设孔庄新村。在旧村东南建设高标准的新村,对置换出的旧村房屋实行“金玉其内”的改造,把旧村建设成“农家乐”式的旅游景点。
为实施这一开发计划,老丛找到了孝直镇党委政府。老丛把“盘子”一亮,立刻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尤寨山保护性综合开发拉开了序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画了一个圈,立时,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在深圳迅速崛起,创造了中国人城市建设的的神话。2002年8月10日,在开发尤寨山的启动仪式上,老丛幽默地对他的同事说:“咱也在孝直画个圈”。
开发尤寨山,第一期投资至少也得 300万。这钱从哪里来?靠政府是不现实的,靠群众更是画饼充饥。有人开始说风凉话了:“人家老丛会屙钱!”老丛听了一笑:“我不会屙钱,也不能造钱。没有钱,我们可以到有钱人兜里去掏啊!”
这句话像是给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大家的心头立时亮了起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好多人发财致富了。在社会上形成了大量闲散资金,何不用股份制的形式让这些有钱人参与到尤寨山综合开发上来?
于普才和赵立安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他们分别靠养鸡和从事餐饮服务富了起来。富起来的他们有钱,但缺少更长远的目标,甚至把精力用在喝酒打牌上。在他们开始起步的时候,丛支水给他们是帮过大忙的,凭着这一点,老丛决定让他们“入帮”,做山寨寨主。凭着商人的精明和对老丛的信任,他们俩很快就成了尤寨山开发公司的大股东。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股东越来越多,有干部职工,有富起来的大户,也有离退休的老同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发展股东 194人,30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2002年,尤寨山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他们每年向孔庄村交纳3.5万元的荒山使用费,买断5000亩尤寨山50年的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
当人们向老丛树起大拇指时,老丛笑笑说:“这就叫——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山前的孔庄村是出了名穷山村。因为穷,姑娘往外嫁,小伙往外跑。过去 400人的村庄,到2001年时,只剩下296口,45岁以下的壮劳力,找不出20人。
老丛说:“我要让老百姓到上山来捡钱。钱多了,小孔庄的人气就会旺起来。”
钱当然不是白捡,是让老百姓出工挣钱。开发尤寨山需要劳动力,他就让村民上山修路、打井、建水库、盖宾馆,养鸡、捡鸡蛋,仅此一项, 2002年全村就挣了31.6万元,人均1100元。“穷在山上,富也在山上。”60岁的村民孔令臣正在山脚下修水库。他说,自从尤寨山庄发以来,他在山上干活,一年的收入在4000多元以上。
到 2004年,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在尤寨山上共修了8.5公里的环山公路,建造日潭、月潭两个小型水库,种下了13万株树木,放养黑凤、白凤、宫廷黄等9个品种的鸡3万只、野兔4000只。他们的目标是:鸡5万只、野兔2万只、鸽10万只。6月底,山顶新建的尤寨山宾馆正式开业,接纳游客和会议。
尤寨山长高了、变绿了,过去村民在山上放羊、砍柴,村里一年拿出 3000元雇人看山看不住。现在封起来开发,杂草、荆棵等把山石已经盖了起来,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尤寨山成了一座金山银山,人气自然兴旺起来。不仅接纳天南地北的游客,承办各式会议,省市领导先后多次现场指导,市长鲍志强专门作出批文:要在全市推广尤寨山保护性综合开发的经验。市政府召开了现场会。
哪些闯东北的、进城打工的也陆续回来了,多年的老光棍也娶上媳妇。
几年前闯关东的孔令平回来了,看到家乡的变化,他深有感慨的说:“过去咱孔庄穷,呆在家里只能打光棍。”孔令平说:“现在不一样了,山上的变化让我觉得,还是回来有奔头。” 在这村里像他这样的“回头户”,已有 7家。
钱仲书有句名言:“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冲出去。”这话一点不假。老丛说:“我想让城市的人和乡下的人倒个个,让乡下的人住进楼房,让城里的人住进农房。” 在山顶上,丛支水指着被尤寨山三面环抱、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孔庄村说:“我想让尤寨山开发公司在这个穷但美的小山村开发民俗游项目,在南面水库边投资 600万建小康楼,让村民搬进去。”
四年过去了,老丛的话兑现了,孔庄村的群众住进了漂亮的二层楼。
孔庄村的群众把丛支水看成全村的“福星、财神”和“贵人”,丛支水说:“我只是尽了一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还了我坑您就是坑俺爹的愿。”
不是尾声的尾声
面对孔庄村的群众,丛支水已是泪流满面。
老丛用手抹了两把泪,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奔小康,咱才迈出了第一步,要经过共同努力,我们要把尤寨山建设变成城市人的乐园,老百姓的金山。让城市人观咱山乡景,吃咱农家饭,住咱农家院,干咱农家活,说咱农家话。咱呢?不出门不光挣城里人的钱,还要挣外国人的钱。”
今年,尤寨山被命名为国家 AA级乡村旅游景区,2006年5月,尤寨山庄迎来了来自省城的又一批游客……
[/watermark]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