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350|回复: 2

[原创]看山的老汉(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7 2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文/王松兴 



伏牛山余脉三峰山,又名文峰山,位于河南禹州市西南。
从禹州,经杨南,到山麓,沿小路而上,绕三弯,大老远就看见有一农家小舍。周围有菜园瓜果花香,草长鸟鸣,即使在冬季,满眼是郁郁葱葱。
城市离这远了,没有喧嚣,所以显得格外的静。鸡群不时地发出唧唧地鸣叫声,若是有陌生人上山,那条大黑狗及另外两只小狗仔就开始大声地吠叫。其余的时间,即便每天在上空扑扑地来回飞旋的鸟儿落在院落,放肆地啄食、蹦跳。鸡群还是会跟往常一样地走动,寻觅它们自己喜欢的粒食,累了啪嗒几下翅膀。大黑狗更悠闲,只会望着它们忽而地飞近,甚至更近一些,抬头多看几眼,然后耷拉着脑袋躺下,这似乎成了习惯,达成了一种和谐。
那天上山,我们是驱车而上的,大概花了半小时光景。山高了,路两边的树林很有韵味,兴许是远离污染,感受到那真正的绿。
路上,当地的老杨介绍说,要是在前几年来的话,这是片荒山,光秃秃的,几乎没有几棵树。如今这600亩的茂密森林,高树林立,可不是天然形成的。三峰山上土少,石头多,怪石嶙峋,又缺水,栽上的树苗很难成活,而如今荒山竟然成了森林, 峰青了,坡绿了,莺飞草长,梯田茶香,俨然世外桃源,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要知道原因?你必须先见见一位老汉,这可是他全家老小花了五六年时间的结晶。
我来自山区,但还是迫切想见到这位创造奇迹的功臣,毕竟大山敦厚,大山的儿子淳朴。终日守望着山林,那需要怎样的执著和坚毅?
话语间,车抵达了那家农舍。那狗吠很快迎出了农家主人。
主人罗金铎是一个年近六旬的汉子,个头不高,黝黑的脸庞上,笑的时候眼角显示出几道深深的皱纹,但他看起来很硬朗,每每上山,利斧插腰间,一把修枝的剪子不离手,但走起山路来,并不比年轻人慢。
老汉是禹州市新峰五矿退休的一个采煤工,祖祖辈辈住在伏牛山余脉三峰山下,眼看曾经郁郁葱葱的山坡在滥采滥伐的刀斧下成了不毛之地,他感到心痛,同时萌生了恢复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的念头。  
1998年8月1日,罗金铎与禹州市方岗乡杨南村签订了为期三十年近六百亩荒山绿化合同,而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了这片乱石荒坡之中,同时,动员全家一齐上阵,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正是这严冬时节,罗金铎就顶着严寒,吃住在山坡上,寒餐露宿,在石窝坑里垒起了小灶,生火,烧水,用开水泡馒头充饥,累了,就睡在石堆旁,睁开眼睛又接着干活,仅凭着一袋硬馒头撑了近20个日日夜夜才下山,
长长的石墙终于垒成了,他的双手也累坏了,得了冻疮,裂开的口子叫谁看了也心疼,可是寒风不解人意,每每呼啸过处,罗金铎那几乎的僵硬的双手总是颤抖,那刺骨揪心的痛经常让老汉忍不住眼泪。直至如今,一到冬天,罗金铎长满老茧的双手就疼痛不止,还一层一层的脱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金铎看到峰上的树苗在一天天长大,他决定再投资10000多元在山脚下修了水塘,用来积水浇树,水塘刚建成,却事与愿违,老天给了他一次生死抉择与是否守望山林的考验。因为连续几天暴雨就把水塘冲塌了,当夜还差点丢了性命。
那夜的雨下的很大,山区的人或许更知道,山雨就更不得了,山洪的到来经常让人措手无策,按当地人话说,山中一夜雨,遍地见小溪。
当时他正拿着电灯在水塘底下查看水位,雨劈头盖脑地下,电闪雷鸣,大风吹过,能看见树林在眼前东倒西歪,大幅度的摇摆。他扶住一棵自己认为比较大的泡桐树,卷起裤腿,当时是晚上,手电的灯光显得太微弱了,他再也不敢走动,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孤独和害怕。
就在这时候,雨水慢慢积成了条条小河,在他面前急流而过,脚脖子已经触摸到了它的冷。忽然,在他不远处发出了怪响,似乎象是有什么东西要坍塌,他想法去聆听到底是什么声音,但是雨哗哗地下,各种声音复杂极了。
忽然,他周围好象来了一阵剧烈的风,又象是一个重物在面前轰然倒地,更多的水冷不丁地增加了许多,还好是抱着树,否则人绝对给冲跑了,老汉这时候想起了呐喊,或者是说救命,更确切些,虽然这个时候他也知道他的喊叫是太多余了,结果自然是这样。
第二天早上,罗金铎在恐惧中等到了天蒙蒙亮,他使劲睁眼一看,让他深深地吸了口冷气,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他的鱼塘在昨晚让山洪给冲塌了,眼前有块粘着水泥的大砖头,距离他的落脚地至多不超过20厘米。
老汉费了好大的劲走回住处,他自己实在太疲惫了。大家可以想象,暴风雨后罗老汉的家是多么的一片狼籍。那场大雨冲塌了他的护林房四处,计8间房屋,包括那山脚的水塘,全部变成废墟,90来只的羊群只剩下不到20只,1900只的鸡圈被大水冲走了800来只,这次大雨就损失了六万三千多元。
也就在这天清早,罗金铎的家人们焦急地上了山,昨夜的一场雨也让他们几乎没合眼,他们不知道上山后会是怎样的一幕。当他们看到几间护林房一片废墟,而且没有看见亲人的影子,他们先是着急,甚至害怕地想到了不祥的后果。他们开始分头找寻,边跑边大声地呼喊家人的名字,有的已经是边哭边喊的。
就在这时,罗金铎老汉提着手电脸色苍白,满身泥泞,狼狈不堪。当老汉看见家人的时候,先是诧异地发愣了,随后是苦笑了一下,最后便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家人们一看见罗金铎,又惊又喜。反正当时的场面是辛酸透了。大伙慢慢地走近老汉,先看看他身上有没有什么伤痕,然后拍拍他身上的树枝和泥团。这时,细心地老伴摸到了老人发烫的额头,并发现他提着的手电还亮着,只是一夜的工作,已经只能发出细小的黄点,太虚弱了,如当时老汉的身体。
坐在身边的小孙子已经很懂事了,他拉着罗金铎长满老茧的并且颤抖的手说:“爷爷。咱们不干了,下山回家吧”。小孙子声音很稚嫩,而且声音也不大,却让老汉当场扭脸落泪,小孙子的父母哭了,罗金铎的老伴大哭,在场的人都哭了。
我是站在一道石头防护墙前听到这故事的,看着这墙,虽是人工建造,却极其的坚固。想想它是这样一老汉的“杰作”时,当时我也抹泪了。据老汉解释,原来是计划三年完成封山的活,他三个月就干完了,筑起了长达5000多米的石头防护墙,那是林场牢固的屏障,就象一条巨龙守卫着三峰山数百亩林场。当地人都叫它“小长城”。当时的闫俊超市长检查林业工作时,看到这项工程后,握住他的手连声夸赞。
罗金铎是个不服输的汉子,虽然紧接着的两年还是暴风雨、冰雹光临林场,今后山林发展的路何去何从,就连老汉也有些担心的时候,市领导的鼓励和政府的关切更加坚定了老汉的治山决心。于是,他又重新建造起了三间护林房,接着又投资2万多元开通了2500多米的盘山公路。
上山这天也刚好凑巧,也是8月1日,也就是罗金铎自九八年承包荒山以来的第七周年,我们走的路线也就是这条蜿蜒不平的山道,它像一条巨蟒盘绕在不再贫瘠的丘陵,绵延起伏,直抵西峰,它是三峰山最高地势处,如今上面已经建造了电视发射塔。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置身于其间,移步换景,变幻莫测,令人游兴盎然.老汉还解释道,他如果在什么时候经济允许的话,他还准备投资建设个生态旅游风景区.  
那天,陪我上山的还有西北大学历史专业毕业的晋金庚教授,七十余岁高龄的他对禹州历史相当了解,他说罗老汉建设生态旅游区条件还是很充分的,许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还较多,最重要的是林场所在的地方位置在三峰最高峰,山麓有背阴寺,遗址尚在;而且三峰山乃“华夏第一都”之开辟地,并且有史料可查,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动最频繁,最长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夏伯,把他的领地虞邑赐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边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后,大禹即天子位,国号夏。
从当地史志看,后来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望,所见的中峰乃蒙金钧州三峰山之战所在地,这是蒙古灭金的决定性大战。正大八年(1231年)五月,蒙古兵分三路攻金。窝阔台汗率中路军从山西攻河中;斡陈那颜领东路军攻济南;拖雷统西路军从陕西假道南宋,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同年冬,西路军渡汉江,入金邓州(今河南邓县)境。金急调重兵移驻邓州,以阻止蒙古军北上。拖雷留军一部牵制金军,主力分道赴南京。金军主帅完颜合达领步骑十五万,撤离邓州防线赶赴南京。天兴元年(1232年)正月,蒙金两军在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相遇,展开激战。金军从潼关长途奔波救援,不得休息,疲惫不堪,又遇大雪严寒,士气低落,损失惨重。最后,蒙古军让开一条通钧州之路,纵金军出走,乘势夹击,金军大败。完颜合达仅领数百骑败入钧州。蒙古军进破钧州,斩完颜合达。此役金尽失精锐部队,金朝灭亡遂成定局。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就在其林场就有个500来米的山洞,保存完好,冬暖夏凉,这是解放前部队留下来的吧。里面有井,石屋,就寝地,石门,通道,厕所,走廊等等,应有尽有,松松地可以呆下个千把人,当地人说,这应该是个当年打仗时建造的防空洞。
谈起荒山成森林及以后的感想。罗老汉跟记者细细地算了一笔帐,从树苗、药材种子、引水、建房、买砖石花光了全部积累,还借亲戚、朋友的大量资金,已投资25万元以上用于绿化荒山,所以背后有很多人甚至家人说他傻,这么大的年纪不在家享清福,而是每天不分昼夜地与山为伴。
提及这事,罗老汉笑了,他说人不能鼠目寸光,有投资肯定能收益,我现在的树林和药材、瓜果现在进入市场的话必定超过了25万元,但我们不能这样算,他希望进一步得到社会的支持,使更多的山头绿起来。当年朱镕基就强调,加快退耕还林步伐,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更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从多年来试点的实践看,退耕还林确实是一举多得。
当时朱镕基还说,退耕还林,国家无偿给农民提供粮食,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实际上是开仓济贫;退一亩地,还给50元种苗费、20元生活补助费。同时,大量退耕还林,还可以创造一个很大的苗木市场,把苗木业发展起来,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决策和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深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林业、生态专家盛炜彤参事关于退耕还林问题的建议时说:“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要落实补助政策,二要解决好农民的生计问题,三要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罗老汉笑着继续说,其实我有的时候确实有点“傻”,但我说的傻,是蛮干实干,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要过政府和当地林业部门的一文钱,更不用说退一亩地,还给50元种苗费、20元生活补助费。我用的资金全是自己的积蓄和外借亲戚朋友的,更多的是我的力气和汗水。可能正是我的傻吧,当地的报纸电视包括中央电视台都专门来采访报道过。
多少个日夜过去了,在三峰山上,现在生长栽种泡桐1.38万棵,槐树10万多棵,杜仲5000多棵,冬枣树4000多棵,石榴树30多亩,药材柴胡十几亩,花椒树和各种灌木不计其数。目前,上述品种生长旺盛,林场已变成绿洲。诺大的森林很快引来了奇禽怪兽,很是热闹。
记得那是今年5月的一天,天空飘着小雨,罗金铎老汉与往常一样去提水做饭,来到打水处,一只黄灰的狼正站在那里,老汉赶紧吆喝大黑狗,那知道,平时大胆的大黑狗胆怯极了,一直在往后退,老汉当时确实有点害怕,只好把手中雨伞合起,用直直的伞棍去捅它,示意这只狼千万别走过来。那狼全当不一回事儿,看了看四周,又再望了老汉一眼,若无其事地走远了。
下一步,罗金铎老汉还准备发展林、药间作物,特别是种植百亩以上的药食两用的百合最感兴趣;另外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办一个规模型的猪、牛、羊、鸡类的养殖场,一来可以增加收益,再者可以安排当地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为社会和国家做点应有的贡献。
这次上山,老汉和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映山红还没来得及花谢,果树上的石榴已经红了,鹧鸪、斑鸠、山鸡、野兔几乎随处可见,百鸟的声音是美妙的,似乎又给这位孤独的老人带来了欢畅,更是给山峰注射了无限的生机。
下山的时候,我的心情又是沉重的,想起老汉的“傻话”:“其实我有的时候确实有点‘傻’,但我说的傻,是蛮干实干,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要过政府和当地林业部门的一文钱,更不用说退一亩地,还给50元种苗费、20元生活补助费。我用的资金全是自己的积蓄和外借亲戚朋友的,更多的是我的力气和汗水。”
我在琢磨,退耕还林补助是老汉确实不要?如果他富有,还需要厚着脸皮去借钱?是他不知道政策?可他对两届总理的话牢记在心。看来笔者还得到有关林业部门去了解反映一下,看看到底是谁截留挪用了他的补助款,毕竟从老汉的口语中流露出他现在真是缺少经济来源,他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资助,特别是经济物质上的支持,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做太多有意义的事情了。
到山麓,回头望三封山的西峰,上空的彩霞格外亮丽。
又道是,夕阳正红。
[/watermark]
发表于 2005-9-27 23: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看山的老汉(报告文学)

    这似乎成了习惯,达成了一种和谐。
    (达成了一种和谐)  一句多余
     尾巴收的好
     就是错了一个字
     哎~~~~~~~~
     可惜~~~~~~~~
发表于 2006-2-13 16: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看山的老汉(报告文学)

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罗先生这样的人了.如果我们每人每年多栽一棵树,我的世界就会更适于我们居住.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