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5333|回复: 0

书画鉴定误区杂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2 15: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画鉴定是指辨别并确定书画作品的真伪、优劣等。但现在鉴定界却存在如下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鉴定书画作品,只能评好坏,不能定真假,或者对好坏问题可以下断语,对真假问题只能“模糊”。

所谓“好坏”,指的是作品艺术质量的高下;“真假”,指的是作品的真伪。在一些人看来,鉴定一件书画作品,只能对该作品的艺术质量发表意见,而对该作品的真伪问题是无法或者难以作出明确判定的。因为艺术质量的高下,可以有一个为多数人认同的标准,而真假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见仁见智,难以有一个为众人认可的标准。这种看法,似乎有些过于走极端,于是另一些人提出了“模糊论”,即既承认鉴定书画作品不仅要看好坏,也要看真假;但同时又认为,由于大多数书画家都是作品众多,即使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环境、心态下创作的作品也会风格迥异,因此,在真伪问题的鉴定上,应允许有一定的“模糊度”。

这种看法,对于鉴定者来说,也不无道理;但对于收藏者来说,就难以接受了。人们购藏一件书画作品,既要艺术水准高,更要求是真迹。如果从规范和健全艺术市场的角度来看,则更需要鉴定家同时具备鉴定真伪和评定优劣这两种素质,缺一不可。那种只看好坏、不看真假的鉴定者固然不能符合艺术市场的要求,而“模糊论”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持“模糊论”的鉴定者也许能就这一类或一件作品的真伪作一大概的判断,其误判率也许比较小,但当这较小的误判率落实到某一件具体作品上,对于购买者而言,其误购的概率就是百分之百了。因此,一位称职的书画鉴定家应该既看好坏,更看真假。

误区之二:鉴定书画作品,“看古不看今”。

所谓“古”者,乃指古代书画;“今”者,则指近现代书画。依凭前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摸索,一批在古代书画鉴定方面有深厚造诣的鉴定家的成就已得到公认,许多伪作到了他们面前就难逃原形毕露的下场。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近现代书画伪作却不免束手束脚。

的确,近现代书画作品的鉴定难度颇大。首先,由于相隔时间较近,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对众多的近现代书画家作出过细的分析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可资利用的鉴定方法;其次,其传世的作品繁多,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作品在艺术质量上参差不齐,给鉴定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再次,现代科技的发达使作伪的技巧大大的提高,比如,照相制版制作的印章可以做到与原件分毫不差,而利用复印技术对原作进行拷贝,再勾勒加色,可使伪作构图与原作相比并无二致;最后,市场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一方面,在1979年前,国内缺乏健全的艺术品市场,许多书画精品或被各博物馆、文物商店收藏,或流失海外,使得目前市场上的书画精品并不很多;另一方面,80年代以来,国内艺术市场虽然走向成熟,但市场的刺激也导致了赝品的泛滥。另外还有部分书画家受利益的驱使,大量制作艺术质量并不高的作品,应酬之作也大大增加,这也给作伪者以可乘之机,使他们的作伪难度降低,而对鉴定者来说,鉴定的难度则增加了。但是,难度增大并不等于不可鉴定,关键在于我们的鉴定家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善于分析,精于判断。近现代书画的作伪方法不外乎:一、“古为今用”,运用传统的作伪方法;二、“推陈出新”,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出比古代作伪者更为高明的方法。对于前者,前人的经验仍不失为今天的法宝;对于后者,就要求我们的鉴定家要不断完善自己,力戒浮躁,沉下心来,对每一位近现代书画家作一点过细的研究。比如,我们应该分析每位书画家各个时期的风格,熟悉他们习惯使用的题材,对于他们不常用的题材,则要作具体分析;对于他们的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特点和习惯都要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要读懂书画家的作品,能体会到他们的真作中所蕴含的激情和力度。这样,我们就有信心和可能对近现代书画作品的真伪作出明确的鉴定。

从近年来艺术作品拍卖中近现代书画作品十分走红的市场趋势出发,我们的鉴定家们也绝不应该从近现代书画作品鉴定的阵地上主动撤离。

误区之三:书画作品只有作者自己或其亲人、师徒的鉴定才最具有权威性。

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问题是不能绝对化。在一般情况下,书画作品的作者本人对于某一幅作品是否出自本人之手,其说法当然是最具权威的,但不能排除书画家的记忆出现错误的可能,另外也不能排除他们由于某些难言之隐而不愿说真话的可能。

至于书画家的亲人和师徒,他们对书画家及其作品的熟悉为他们成功的鉴定带来了种种有利条件,但这并不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而且由于他们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在书画艺术上达到的境界的不同,他们的鉴定也不一定就是最具权威性的。换个角度说,即使某位书画家的亲人、师徒精通这位书画家作品的鉴定,也不能排斥非其亲人、师徒的人成为这位书画家作品鉴定的权威。应该这样说,一位权威的鉴定家,不在于他与书画家有多么亲密的个人关系(当然有这种关系并不是坏事),而在于他对书画家及其作品有真正的理解。自然,鉴定家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天资悟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之四:书画鉴定是书画家们的专利,要成为一个权威的鉴定家,首先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书画家,因为书画鉴定是一种难以与局外人言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能。

书画鉴定的确是一种特殊的专门技能,但并不能因为这而将它神秘化。如同文学评论家不一定就是文学作家,音乐评论家不一定就是作曲家一样,对于书画作品的鉴定和评价,并不取决于鉴定者是否能作书画,而在于其是否懂书画。会作书画者不等于能懂其他人的书画作品,能懂书画者也不一定就能作出书画方面的上乘之作。书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最终目的是供人欣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书画家之外,还必定有一批他们艺术上的知音,而鉴定家只是这些知音中更专门化的人罢了。

至于书画鉴定的神秘感的产生,可能由于两种原因:一是书画鉴定本身的难度使然,一是书画鉴定除了严密的科学方法之外,还要靠鉴定者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但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觉来自于平素的积累和体悟,只是用书面语言不足以将之准确地表达出来。

随着我国艺术市场的日益成熟,艺术品的鉴定也日显其重要,它是关系到确保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还缺乏艺术品鉴定的权威机构和相关的法规,这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