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972|回复: 0

艺术品收藏:单纯的花钱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8 11: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这个号称“理性”的时代,善于制造概念,因此也格外善于混淆概念,比如艺术品收藏经常被作为实物投资手段而大谈特谈。

  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艺术品收藏隶属于高端财富管理中的资产配置,其目的首先是降低财富风险,也就是装鸡蛋的篮子——之一。至于其投资回报率,国际上素有争议,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这个行业本身就不具备可靠数据来源。研究机构所能拿到的仅仅是浪尖上的拍卖行二级市场数据,而由经销商、画廊、展会等构成的一级市场的汪洋大海,无法做准确的数据采集,因此,测算其实无从谈起。

  从古今中外的史例来看,无论对于王权时代的世袭贵族还是工业化之后兴起的中产阶级与新贵,艺术品收藏确系“财富”概念无疑,但这并不等同于“投资”。在财富管理中,这个版块更适合于“守”,而非适合于“攻”。

  说到底,这本是一个教人“花钱”的行业。

  我有个行里老师,家住三室一厅,有墙的地方就有书柜,且全部顶天立地。像所有爱买书之人一样,闲来逛逛书摊儿,看见喜欢的就收。某次闲聊,他说起自己几十年来只卖过两次藏品:一次是生活遭遇困境,卖了套书,度过难关;第二次是要买房,一件旧藏换回安居之所。

  当时我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卒,借采访之机观察过形形色色的圈里人,从大藏家到小摊贩。不管公共媒体怎么今天说“捡漏儿”明天说“一夜暴富”,我很清醒地知道,除非专业水平极高、业内经验极长,否则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回报。因此虽然见识过不少财富实例,却始终觉得像自己这种半瓶子醋,既然不够资格参与,不妨踏实做好本业,捎带买点喜欢的玩意儿即可。

  几年后,我自己也碰上些变故,囊中羞涩,凑巧遇到位多年未联系的币商,告知当初买着玩儿的一枚外国现代币正走俏。于是请他帮忙,以四年前买入价的26.5倍出手,解了一时困窘。

  从那天起,我开始重新思考艺术品收藏与财富的关系。像那位老师和我这种“鸿运”,的确不可能老发生,但也并不是我等小辈爱好者望尘莫及的。核心在于:艺术品究竟是怎样的财富?

  首先,财富不等于投资。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天天和钱打交道的人也没完全想明白的。

  以那枚“小钢镚儿”来说,事后回想,贪念顿生:如果四年前买了不是一枚而是十枚,那现在岂不发了?可转念再一想:未必。这就像纯真无邪地谈场恋爱,最后发现对方是个富家千金,和一开始就盯准了富二代千方百计去攀亲,完全不是一码事。

  倘若当年真为投资,一口气买十枚,我很可能不会选择这枚币。因为既然要考虑日后变现,那就必然要研究流通性:什么样的好出手。也就是说,我该去选择大多数人喜欢的,而不是我自己喜欢的。买入之后呢?怕也得像股民盯盘一样时时关注市场变化,还要担心存放,千万可别有个闪失,别弄丢了证书,别伤了品相结果只有两个字:太累。

  入行至今,走访过很多圈里的买家、商家、专家、玩家,但凡公认玩得好的,谈论“战绩”与“辉煌”时更多讲述的不是挣钱的故事,而是花钱的故事,并坦言:“在这个行业,心里总想钱的,一定赚不到大钱!”

  说白了,投资是为钱奔忙的心所干的事情;而财富,是一颗富足的心,坦然享受着生活本身。这就是艺术品与财富的第二个“玄机”:贵族的心。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圣经中这个著名的“马太效应”并非迷信,而是一种心理状态,这个状态与财富量的多寡无关,只与自己的心有关。一颗不断攫取、不知满足的心,不可能属于贵族,不管外面有多少金钱和多少头衔来为他包装,内在也终归只是个赤贫之人——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也才是尊贵的基石。

  近年围绕艺术品收藏,社会各个阶层都涌动进来,悉心观察则会发现:不管多有钱的人,也不过还是盯钱而来;只有极少数纯为“花钱”而来的人,静悄悄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回去静悄悄享受,并不理会旁人的说三道四。

  “艺术品是一个贵族的行业”,这话一点不假,但对于中国这个经历了长期动荡的社会来说,它在此刻反而成了贵族与否的炼金石。退出江湖多年的长者一致告诫:“永远不要丢掉你那颗单纯的心!”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为卖而买往往得不偿失,但真正的危险在于自己的心:心变了,看东西、挑东西的眼光就会变。明眼人只要从你买东西的手法上,就足以看出你皮囊之下所包裹的,是高贵还是卑贱。

  很多时候,混乱的发生是因为忽略了事物的本相,以至于本末倒置。说到底,艺术品收藏本就不是关于“挣钱”,而是关于“花钱”:一场让自己开心的消费。只不过相比于一次演唱会、一顿千元大餐、一双意大利皮鞋这些“花出去的钱”,实物艺术品更像是“花进来的钱”,有朝一日——可能是当你已经完全遗忘掉它之后——它还可以带来新的甚至更多财富。

  然而,这个顺便赚钱的结果,并不影响其消费品的本质。就像娶到一房娇妻自然可以享受性,但人们很少会单单为了享受性而去结婚,因为说实话,没必要。

  这世上能用来赚钱的方法那么多,何必多这一项?这年头儿能单单出于爱好去玩儿的机会这么少,何苦变了味道?

  在这个时代,其实没有太多让人肆意释放心性、放飞个人喜好的机会,没有太多去玩儿、去真爱、去任性的“单纯”。艺术品收藏本就是这样一种单纯,单纯到没有标准:有人收火柴盒儿收成了大家,有人玩儿葫芦玩儿成了高手,有人用自己攒起来的珠子慢慢串成各种项链,有人埋头老照片儿寻找自己的文化情愫,关键词仅仅是:我喜欢。

  同时,对于这个时间点的中国来说,这片单纯的空间不仅意味着放松,更意味着内心自信的重建。我们的国家自卑了近百年,我们的童年大多在打压自我中成长。一群不自信的人,如何承担一个文明的复兴?文艺复兴需要的是贵族,内心饱足、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花钱之“道”的真贵族。

  某种程度上,收藏更像一种表达,表达“我”的价值判断,“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审美标准,“我”的精神追求,与别人无关,与市场无关,与金钱无关。让心灵自由呼吸,这就是花钱的艺术,也是从赤贫到小康再到中产阶级乃至新贵族的必然过程——何况还是花进来的钱。

  只不过,获取这笔未来财富的前提是,此刻,安心做一个消费者,享受当下,享受自我。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