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7763|回复: 2

“齐辛民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4 0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bs.zghzx.com/data/attach ... mu6mwa0z11k4wvf.jpg[/img]


“齐辛民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时间:2012年6月16日上午
地点: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主持人:刘曦林
参会专家:邵大箴、夏硕琦、刘骁纯、郎绍君、贾方舟、赵力忠、陈传席、刘龙庭、邓福星、陈醉、殷双喜、程大利、郎绍君、孙克、陈绶祥、贾浩义、马鸿增、罗世平、王镛、李一、尚辉、郑工、赵权利、汪为胜、齐辛民。






刘曦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1958年,我和齐辛民一起考入山东艺专,我和他在一个班,他是我的老大哥。当我们还不会画画的时候,他已经画得非常好了。当时,山东艺专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师叫关友声,他是一位山水画家,他说,“大气学辛民”,要同学们向他学习,这让同学们很嫉妒。
齐辛民在山东的时候相当不容易,大家看他最后画自画像,正在写“不容易”三个字,深有感慨。在我看来,他有两点不容易。第一点是生活不容易。齐辛民出身于农民家庭,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的祖父、父亲靠编席子卖钱供他读书。他小学读完了以后,在当地没能读中学。而到山东艺专,为什么年龄这么大还和我同班同学?就是因为中间耽误了六、七年的时间,没有钱读书。他从山东艺专毕业之后,在淄博工作,每个星期天还要回家去劳动一天,相当不容易。第二点是读书不容易。读书的时候说真话,在极左的思潮里面是要受到批判的。我们俩刚开始分在一个班,后来分到两个班里,他们班突然有一个同学说丢了钱了,赖在他身上,这让他背黑锅背了一年多,最后证明是冤枉的,才给他平反,很不容易。读书不容易,为人生不容易,为艺术更不容易。
当年学生时期,他在我们班里面就是画得最好的,毕业以后,不断的有新作品创作出来,有一幅国画《看新磨》的作品就受到了于希宁老先生的高度评价!村里来了新磨了,是电动的机器的磨了,齐辛民通过两个小孩子站在老石磨上,踮起脚透过窗口看屋里新磨的镜头描述对新磨这一新事物的好奇场景。于希宁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看齐辛民这个脑子,他画《看新磨》是从什么角度来画?你们要好好向他学习!
他的《看新磨》入选第四界全国美展,同时他的年画也不断的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那个时候和我没有关系,因为我还没有到美术馆去工作,是凭他的真实的能力被收藏的。这证明他美术作品的成就在六十年代就是全国高的高水平。
文革之后,他主攻花鸟画。上个世纪90年代,他在中国美协美协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花鸟画大展中获得最高奖,被特邀参加全国的花鸟画学术研讨会,成为全国知名的花鸟画家。
大家看他的画,蓬勃、大气、苍拙、老辣、明丽、明艳,充满着光明,充满着乡土气息,充满着他70岁以后,衰年变法的想法,我们著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他呀和齐老爷子一个姓,从来不和齐白石攀比,但是他学他的一种精神,衰年变法。他变化了造型,变化了构思,变化了色彩,变化了笔墨,他在新时期是敢于创造的一个花鸟画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所以,我们今天开一个研讨会对他的艺术给一评价、给他一鼓励、给他一支持,同时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我们共同交流。




程大利(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齐辛民先生是一个具有浓郁乡土情结的人,他为人厚道、质朴,也非常执着,我认识他这么多年,对他有非常好的印象。所以看了他的画以后,印证了画如其人这个道理。整个展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生活的反映和认知是非常强烈的,他表现的对象是经过反复认真的观察、体味,加以提炼,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立的个性语言。他画的小鸡、小鸟,包括一枝一花的那种感受,是几十年反复观察和提炼得出来的结果,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深刻的体味。
第二点就是从审美情调上来看,齐辛民追求的是一种宏大的气势。画家调动所能调动的所有的手段来表现一种宏大的气势,是20世纪中国画的一种时代精神。20世纪有一批这样的画家,例如,老甲先生(贾浩义)等,他们都是特别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强调视觉的不一般的感受,试图在画面上架构出最大张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点是在20世纪以前不曾有过的。就这一点来说是前无古人的。
齐辛民大写意花鸟画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豪放而粗壮的笔墨。这一点也可以说是20世纪花鸟画的一种普遍追求,如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等,他们共同将20世纪的写意花鸟画推到一个极高的高度。而现在,我们在继承豪放粗壮的笔墨表现的同时,如何将诗意的表达、内美的追求,落实到雄浑的笔墨当中,是值得我们这一代花鸟画家不断实践共同探索的。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大写意花鸟画的核心内容是气,就是艺术家的情思、生活感受、人生体悟、社会思考,都涵泳在气中,齐辛民先生的花鸟画气正、气壮、气大,这是他极为突出的优点。
第二个感受是从展览展出的画来看,齐辛民先生的画有的造型非常好,有的造型似乎有些牵强。造型问题对大写意绘画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艺术家需要终其一生不断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大写意的造型基本上有两个解决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概括、概括再概括,走到极点,这样使笔墨的大气发挥出来,这是一个途径。另外一个途径是意象造型。意象造型就有些变形的因素,但是,意象造型跟变形还不完全一样。变形是人为的因素更多,意象造型则是天人合一、自然生成,八大山人、齐白石的意象造型精妙,是天意跟人意合在一起自然妙得的,不是光靠人为就能够解决的。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辛民先生的画我很欣赏。他吸收各家之长,形成自己个人独特的面貌,在当代花鸟画坛中可以说是自成一家。这是一点。第二点是他始终保持着他生长的乡村生活的质朴气息,这和长期生活在城市里面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是不一样的。此外,他的花鸟画在用色上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他敢用色彩,大量的色彩,把色彩当墨来用,墨和色彩,互相呼应、互相衬托,气势宏大,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和齐辛民先生不算熟悉,做不到像刘曦林先生那样知人论艺,而只能就画论画,谈一点粗浅的读画感。如果说的不当,请齐辛民先生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齐先生的大写意,似可用“率意、纵放、粗犷”来形容。“率意”,是指作品表达情意方面的率真、随机、自由,不拘于各种理性的束缚。大写意的“大”字,就是要大胆、随机而自由的情感宣泄,不论宣泄的是爱是恨是悲是喜。“纵放”,是指对笔墨与形象形式的把握,用笔迅疾,不拘形似,不拘常法,恣肆挥写。“粗犷”是指风格的强悍、气势的雄壮,不大关注细节的刻画。这三方面,是大写意画家所普遍追求的,齐先生都做到了。目前,像齐先生这样有真情实意的大写意画家,还不是很多见。
作为对大写意的更高要求,齐先生的作品还有改进与提高的余地。比如,“率意、纵放、粗犷”的分寸把握。大写意画作到率意、纵放、粗犷三点并不是最难,最难的是把握分寸。分寸的把握,本质上是对精微的把握,如苏东坡所说“始知真放本精微”。分寸把握好了,才能达到神似,达到高妙之境。



孙克(中国画学会秘书长):
齐辛民先生今年已经70多岁了,进入古稀之年,但是,在艺术上给我的感觉是仍然非常年轻,就是在艺术上不保守,敢于不断突破成法,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精神。传统文人大写意画基本上以墨为主,而他增加了很多色彩,在绘画题材内容方面也有很大的拓展,这一点是突破了传统写意画的局限的。笔墨运用上,恣肆纵横,若适当的凝练一点,就更加好了。




陈绶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感觉齐辛民的画气比较足,这不像70、80岁的人画的画,反而像一个初出茅庐勇于探索的年轻人画的画。他的画朴实、朴素,还有一点天真,我认为,在他这个年纪能画出这样的画来,是可喜可贺的。
中国画讲究形式与笔墨,当代中国画对笔墨也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与成就。齐辛民的画,尤其画大画,多用侧锋,少用中锋,这是一大特点。但是,千千万万笔最后看得还是一笔的功力,若是增加一点文气就更好了。这个文气是收,是控制。探索是可贵的,但是现在更多的是需要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样式。




贾浩义(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齐辛民先生比我稍微年长,我们是同时代的人。第一次接触他就感觉这个人非常老实、非常真诚。再看他的画,应该说也是很诚实的。他说他要搞展览,我在想,搞这种大写意画的展览挺费劲,因为写意画画几张成功的画不是那么容易,没想到展览这么多作品,展览的整个布局、阵势、规划,让我很震动。我感觉到老齐似乎就没有干别的,整天都在画画,他脑子装的全是画。他的思维也很活跃,他一直在想,在变,这是他今天取得很大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看他的画像小孩子和泥,做玩意儿,做一个还要一个,越做兴趣越高,越做兴趣越大,等于现在艺术就是他,绘画就是他,并且他一直在走,他绘画形式的变革也是非常大的,内容的充实也越来越多,所以我需要好好向他学习。
我认为中国画的时代性是一个观念性的东西,这也是需要每个画家认真思考的课题。我认为,当代的中国画,有没有现代性、时代性,是衡量作品思想性和高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你可以强调笔墨,也可以从古人那里继承传统,但是,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能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画家需要思考的。时代性强,是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让我们共勉吧!



夏硕琦(《美术》杂志前任主编):
看齐辛民先生的画,有传统,但是却没有套路,可以感觉到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解放的、自由的状态,所以,笔墨纵横,元气淋漓,体现了写意画的精神,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此外,我认为他的画求趣、求妙、求拙,宁拙毋巧,以趣、以妙、以味道作为他意象造型的核心追求,体现了画家个人的体验和感觉,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造型方式。这些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给齐先生的一点建议是希望在笔墨的纵横奔放中,若是更加精炼,适当的做一些减法,可能使得空间更加空明,更加概括,更具有象外求象的韵味。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原副馆长):
齐辛民先生的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题材,这一部分在笔墨语言的表现上已经比较成熟,大气磅礴,很有味道。另一类是他苦心造诣、追求变法的作品。我认为,齐先生在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坛中的定位将取决于变法之后这类作品的水平与高度。这类作品以山羊系列和小猫系列为代表,在气势的把握和情趣的抒发上都是非常有创意、有生活的,这是和他长期农村的生活体验紧密相连。这部分的笔墨锤炼还需要进一步的精益求精。



贾方舟:(美术评论家)
我认为,齐辛民先生把握画面中大的结构关系、大的构图处理,能力非常强,他有几张大画,让我感到很不错。这是一点。第二点是中国画程式化的问题一直以来是大家谈论较多的中心话题。比如说齐白石画虾、画蟹,具体概括到什么程度,每一笔即是笔墨又是造型,哪个地方用什么墨,都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表现。依我看来,中国写意画的这种程式化的程度越高,也就越具有表现力。李可染晚年以后画树,结构基本是一致的,你看不到其它的杂树,小溪、飞瀑,基本上归纳出几种样式,形成高度的程式,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齐辛民先生如果能在程式化的进程中更进一步,可能在当代的中国花鸟画中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画的笔墨问题,是中国画不可取代的重要问题。从笔墨角度来讲,中国画似乎不太适合画大画,但是现在为了展览的需要,为了厅堂布置的需要,画幅越来越大。但是若要真正体味中国画的味道,我认为,还是应该回到中国画的本源上去,这就是笔墨,是一种能够提供给我们近距离把玩、体味的东西。从这一点上来说,齐辛民先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艺无止境,他还需要在笔墨上面进一步的锤炼,使他的写意花鸟画更加具有中国画本源的特征。



陈传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看了齐辛民先生的这个展览,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厚重、大气,这是他的特点,显示出山东人的性格。这次展览展出他230幅作品,我想肯定是从更多的画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因此,以他目前这个年龄能画这么多画,真的不容易。我个人认为他的人物画比花鸟画好,不但造型准确,而且笔墨厚实,觉得相当不错。
他的大画固然很有气势,但是我更喜欢他那些小画。我觉得小画是一个人的功力、才气和情趣的集中显现。大画限制比较多,不是随手就能画出来的,因此情趣相对少一些,不是自身修养和情趣的完全表达。在我看来,绘画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用生命和精神来成就艺术,比如徐悲鸿、傅抱石。徐悲鸿画的素描花费了很多心血,傅抱石画的山水画,呕心沥血,他们以生命和心血换来的艺术是相当高尚的,可惜他们寿命不长。第二种是拿艺术来养精神,比如黄宾虹、齐白石,他们不是拿生命和精神来换艺术,而是用艺术来养自己的精神,越画越长寿。我觉得,还是用艺术来涵养精神似乎更好一些。小画能体现出秀骨,秀骨非常重要,清秀也好,刚烈也好,秀骨不可缺。诗文书画能不能传下去,就看有没有秀骨。希望齐先生以后能再多画一点小画,把这个秀骨体现的更好。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齐辛民比我在山东艺专晚一届,但他的年龄比我大五岁,所以他是我的兄长,我是他的学长。看到齐辛民今天这个展览我感到很激动,也感到很高兴。大写意不是谁都能画的,要是没有这种大写意的气质,没有过硬的书法功力,没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根本画不了大写意。中国是有大写意的优良传统。从明代的徐谓,到八大山人,到近代的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李苦禅,这是一个链条,而崔子范去世以后,齐辛民的大写意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他的画并不是完美无缺,但是,他的画题材广泛,功力深厚,具有时代气息。传统的大写意画一般都画花、画草,齐辛民却画山羊、刺猬,在题材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再比如,他大胆地使用水粉颜料,大量使用色彩,颜色和水墨相互结合,胆子很大,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和鼓励。



邓福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写意花鸟画是从宋元产生,到明清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二十世纪有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几位写意花鸟画大师把写意花鸟画推高到一个巅峰,像几座大山一样摆在我们面前,使当代的写意花鸟画家想超越他们感到非常困难,这是当今花鸟画举步维艰的一个原因。齐辛民先生经过几十年半个世纪辛勤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想可以归纳为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是齐先生用笔。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问题,有的说是生命。齐先生的用笔,很多采用侧锋,用了很多的皴擦,这与很多的中锋用笔感觉不一样,使作品有辣味,苍劲、干裂秋风,很老辣。他的花鸟画作品中几乎都有鸟兽,在前人的作品中有很多没有鸟兽的,吴昌硕的,赵之谦的,扬州八怪的几乎没有鸟兽。齐先生的作品中的鸟兽用了非常简练、概括、少得不能再少的用笔,对这种鸟兽做了变形,使鸟兽非常可爱,画面非常生动而趣味。
第二个特点是齐先生用色。传统的写意花鸟画里面有很多不用色,或者用很少的淡淡的颜色。像齐白石,他敢用色,但是他控制得很少,在墨中加点红,叫黑红系列。但是,齐先生用色却很大胆。有很多大面积的用色做背景,有些干脆用色画上去,给我们形成的印象十分强烈与鲜明。因此,和传统的花鸟画相比,他的画更具有现代感和时代精神。
第三个特点是基于齐先生用墨、用色的特点,他在实践中探索出他个性化的样式,从而形成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独特趣味性的绘画风格。齐先生的画,这样用颜色,是与画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状态相关,这些都能从他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比如画里面的动物,是拟人的,里面有人性的东西,像个小孩子,那种天真的稚气与可爱,就是画家融入到画里的艺术感受。
总的来说,写意花鸟画的难度非常大。它不像工笔,可以三日一山,五日一水,慢慢磨。它是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用简练的笔墨,把画家所描写的动物的生动性与画家内心的情感以及他个人的学养、修养、感受传达出来,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到齐先生的寥寥数笔,却是他经过半个世纪苦心积累的结果。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齐辛民与他这一代人有许多共性,也有一些他自己的特点。比如说,他是从贫苦的农民家庭中走出来的,因此所承受的东西多一些。另外,我注意到他在山东艺专被人怀疑偷东西受委屈这件事情,文革时期,大部分人都受过不同程度的委屈,但是,我认为他所受的苦难可能比当年被打成反革命还要痛苦,很难说清楚这个东西。我想他后来这种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奋发上进,这种能量的迸发释放,可能与压抑的情绪有关。
他的作品有三个特点:第一,作品大气,非常粗犷;第二,画得很充分,一是用笔用的很充分,二是用墨也用的很充分,他的画中有枯笔,也有润笔,有大量灰调子素墨,也有艳丽、饱和的色彩,湖蓝这个颜色他用的很充分,这是他的特点,因此,他的作品能够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感受,这与传统的写意花鸟画那种纤细的美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第三,他画的小动物,比如麻雀、小鸟、羊等,似乎更多的是在拟人,靠小动物的眼神、动作,而将它人格化。可以说,他是将他的人格精神灌注到画面中的这些小动物们,这一点,是值得习惯于传统方式而没有从传统中跳出来的花鸟画家们学习的。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研究》副主编)
如果做一个测验,今天来的理论家、评论家,每个人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画,最后看看就知道大家的趣味与评价了。现在如果让我来投票,我觉得2012年画的这张大画《紫藤》,是整个展览中最好的画,它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我注意到展览中有另外三张画,这三张画构图非常满。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画留白的问题。过去中国画讲用笔有轻重,这个轻重是指笔墨力道的问题。而从画面结构上来说,我觉得中国画也有轻重,就是画的留白部分和主体部分两块面积大小比例的轻重。
齐先生大部分的画结构上主体部分占到3/5左右,留白部分在2/5左右,这是个大致的感觉。在中国画中,如果光看笔墨的话,就看它的实体部分,就是笔痕、墨迹行走的方式,这个时候留白的地方几乎不用看,但是,如果退远了看布局和结构,留白的部分实际上在视觉上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留白决定了对整个画面结构的一种感受。古人讲“密不通风,疏可走马”,在画面中就可以理解为画面结构关系上有疏有密,强调的是一种画面的构成关系。从这个构成关系上来看,我认为,齐先生的画主要还是体现了中国画传统的中和之美、中庸之美。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辛民先生已经78岁高龄了,但是从画来看,还是充满着活力的。他的画,作品数量之多,画面气息之强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非常打动人。
就画而言,我主要谈两方面的感受。第一,我认为他的画是在本色中酣畅的表达。齐辛民的画是将他的所想所思,包括他自己的生活阅历,一任笔墨宣泄出来,这是他在长期积累、封闭的状态中的完全释放,而很少故意的去雕琢什么。这有点像是潜水的感觉,将他人生的积淀与感受在酣畅的笔墨中释放出来,这是他的本色表现,表现的是他在艺术思考和艺术表现两方面的不断深化和逐渐成熟。第二,目前中国画,由于展场的要求,在强化画面的冲击力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特别是画大画,有的时候是超出了画家的性情和精力之外的要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画的创作,但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创作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国画创作用什么颜色,画多大,包括线条用到什么程度,这其实都是和中国画的写意特质紧密相关的。写意的要求,是任由画家恣肆自己的性格和情感,在审美品格上或俗、或雅的发展,这是需要我们每个艺术家好好去思考的问题。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觉得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山东出现了一批大写意花鸟画家,较早的是李苦禅、崔子范、于希宁、张朋、齐辛民、姜宝林,刘曦林也算半个。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这是与山东人性格比较豪爽、粗犷有关,再有就是齐鲁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文脉有关。我注意到这几位画家,大部分都出身农家,因此,他们的画风都倾向于一种乡土气息,民间趣味比较浓,包括齐辛民在内,都是把文人画的笔墨和民间艺术的情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
强化个性、简化形式是中国画现代性的一个基本标准。齐辛民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基本上是符合这一标准的,但是,我认为,似乎还可以再强烈一些,也就是说可以进一步的强化个性、简化形式。他说要学齐白石衰年变法,我觉得这个变法除了观念变、笔墨变之外,还可以开拓新的题材。我建议,他衰年变法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题材,就是作为蒲松龄的同乡画一些狐狸,狐狸可以画得非常古雅,也可以画得非常时尚。意象造型最重要的就是个性化的造型,用个性化的笔墨表现出来,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观察》主编)
齐辛民先生是我们山东的老乡,大我20多岁,是我的老前辈。在艺术的道路上,他非常全面,油画、连环画、宣传画、剪纸、国画,都曾涉及,在题材上,从人物、山水到花鸟,样样皆能。而他个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画年画,到剪纸,到中国画,从人物到花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美术工作者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过程。早年他曾画过一些符合社会、时代要求的作品,晚年才能专心从事自己一直喜欢的大写意画。
我认为,他的展览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他敢画,他敢用笔、用色、用粉,造型也敢夸张变形。第二,他的画有生气、稚气。生气和稚气很可贵,老子讲要追求那种婴儿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天真,像婴儿那样保持对事物新鲜、好奇、敏感的状态,这是齐辛民先生最可贵的地方。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大写意花鸟画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画中的简略派。我一直觉得当代画大写意画是一个非常难的命题,这种难就是我们对大写意,人物也好,山水也好,花鸟也好,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还有就是手下功底的欠缺。  
谈到误区首先是大写意一般是被认为要程式化,要简约的,但实际上我们看到大写意的功底是来自于我们的工笔,或者是在造型方面一个很大的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是要先对对象的那种准确体量和形神的把握,这种把握你不一定去画素描,但是,你一定要体会到你能够呈现出来,需要在这样一个对物象感悟的基础上来超越,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大写意存在的问题,就是简简单单地把它概括为对象的符号化,在对象的符号化的基础上进行笔墨的加工,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第二个,手上的功底上的欠缺是什么?大写意是用简约的形态的抽离,或者叫意象,它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需要用笔墨,对于笔墨、笔性的一种认识的丰富,或者是叫个性化,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关于大写意花鸟画,主要在笔墨上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贴学书法的路线,第二条路线是碑帖传统的路线。我们今天看到大写意花鸟画在笔墨上的欠缺,往往都很少从这种历史的承传中,形成自己的笔墨功底和艺术的个性。
当然还有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大写意花鸟画更多的是对于主体艺术精神的呈现,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个性,就应该直白的呈现在画面上,而我们今天的画家更多的是注重技术,更多的是注重那种小巧,很少能够把自己人生的态度,生命的状态直呈在画面上,就是有这样一些难题,有这样一些认识的误区。
所以,我认为当代的大写意花鸟、山水、人物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式微。今天看到了齐辛民先生的作品,我觉得是非常敬佩的。敬佩的原因就是齐先生已经77岁了,还如此的用功,如此执着于艺术的创作,让我非常感动的。
对于这个展览,我有一点小建议。就是展出的230件作品,如果能浓缩到50张,也许个性会更加突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数量上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对自己艺术个性的判断应该更加明晰。你把属于你的个性的东西提炼出来,加工出来,就会更加成功。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齐辛民先生长我一辈,我们是后学,50年代生的。齐先生50年代就进入艺术的领域中学习了。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应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年代。所谓现代性特征,其实就是破旧迎新,从传统的批判开始,重新回过头去面对传统,去思考自己艺术的出路,这种状态其实是他们这一代艺术家的整体状态。这也就是,在经过文革以后,当他们重新面对中国画的传统的时候,如何看待中国画传统的笔墨问题。前面有几位先生曾经注意到,齐辛民的画中样式的东西多,程式的东西少。但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的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因为他们从学习中国画的开始就处在破除程式,破旧立新,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试验的过程中,并且,将这种意识一直保持到现在,保持到70多岁依然还有如此旺盛的创作力,这其实就是一种现代性的精神。
他的这种破旧立新,对程式的破除,最后重新回到传统,面对传统,或者说面对笔墨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不是回到程式中去,而是通过气和性,将艺术家个体的气质、气度、气势以及性情、性灵,融入到笔道之中,从中寻找到他对笔墨的自信。而这种笔墨的笔性、笔道,正如刘曦林先生说他为人很厚道一样,我的感觉也是“厚道”两个字。正是这种体现出他个人品性、气质上的朴实与厚道,能够构成我对他的花鸟画的一种观赏的基础。我认为,这也正是构成他自己对传统笔墨认识的基础。从传统笔墨的认识基础上重新回到一个形象的世界,或者叫做一个形式的世界中来时,我认为,他确实是没有像有些画家那样一笔下去又有笔墨又有形,他走得不是这一条路,他走的是通过附加的符号化的形式,来进行一种构成性的表达。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方向,是否可以构成齐辛民先生以后发展的一个路向。


赵权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
在这个展览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巨幅的作品,非常大,也有很小的作品,很多扇面,一些小斗方,但是,不管是巨幅的作品,还是小作品,我觉得都是能够体现出画家的真性情。在他的巨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奔放的激情,小作品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温馨的一种格调,所以,我觉得齐先生的大作品也不是为了大才画的,小作品也不是为了小才画的,他是有感而发,有真性情,需要这么去表达,不管是他的大作品,还是小作品都能体现出真实的感受,他有了这种激情才需要画大作品,有这么一种温和的、温馨的感受需要画小作品。
在齐先生的真性情里面,包含着一种质朴的、厚重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情调。我们从作品中所看到的很多小动物,画的一些鸭子、鸟、猫、羊,用笔比较简练,造型也有些夸张,但是,我们从这些动物中,都能够感受到动物不是做作出来的,非常真实的一种感受,这是我在看齐先生作品以后最显著的一个感受。
这个真性情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可贵的品质,超过了他的技法方面的把握,尽管有些先生认为齐先生的作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认为,这个真性情可能就是一个画家的生命,是他最可贵的地方。




汪为胜(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画坛》主编)
齐辛民先生的这次展览有三个特点:一是作品数量之多,二是题材广泛,三是中国画写意精神。在当代中国画呈现多元化的今天,策划推出这样的画家和他的作品与观众见面,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




齐辛民(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淄博市画院名誉院长、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今天这个展览是我一生的一件大事,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非常感谢诸位专家、教授、理论界的权威对我的支持和关心。我非常感谢。今天这个研讨会大家给我一个很好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对我的一个鼓励,鼓励我上进,鼓励我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但是,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我非常感谢诸位专家的帮助。
我说一点感想,到了我这个年龄其实也想上进,也不满足于现状,但是,怎么也不会和年轻人一样。现在看书一看完就忘,除了很好的句子把它记下来,其他的很快就忘,脑子不储存东西了,所以年轻的时候打好基础,那是非常重要的。我现在算是在吃老本,想学新的东西难度相当大。
再有一点是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感觉自己是到了一个收获季节,不管我的果实是好是差,是大是小,反正熟了,到了收获季节,虽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满足。
刚才贾浩义先生提出来和我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我觉得很对。他的画给我一种启示,给我壮胆,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大胆,从时代人的心态上我们是一致的,现代人喜欢豪放,喜欢自由,喜欢无拘无束,喜欢淋漓痛快,甚至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可以为所欲为,这是现代人的心态,是一种精神,不管管画的什么内容,画面的冲击力或感染力就是一种精神,我觉得这方面我跟贾老师的追求是一致的。

(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专家审定)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00: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满足全国广大观众、读者的心愿,“齐辛民美术大展”展览继续延期——上上国际美术馆决定此次大展延期到7月15号,欢迎全国各地关注齐辛民花鸟画的朋友们,在此期间除了每个周一休馆外,随时来观看展览!欢迎到此批评指正!参观人员免费赠送齐辛民宣传画册资料。
发表于 2012-8-5 2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术报已经刊登!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