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699|回复: 0

风景区错字频现?专家称很多是少见的书法写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0 08: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397P4T8D3656493F107DT20120209140007.jpg

蜡像还是腊像?“明”还是“眀”?

  风景区不少名人题字写错了吗


  “前两天去中山陵灵谷寺游玩,结果发现无梁殿匾额上的字好像错了,现在写的是‘腊像馆’,我觉得应该是‘蜡像馆’吧。”


  这两天,有网友在网上发布微博,质疑无梁殿匾额上有错字。在匾额上写着“辛亥革命腊像馆”,网友陈先生认为,“腊像馆”应写成“蜡像馆”。

  记者了解到,这个匾额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题写,可没想到就是这难得一见的陈立夫题字,却有网友来“纠错”了。

  “蜡像馆”还是“腊像馆”

  陈先生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是上个星期去灵谷寺游玩的,结果无意中发现无梁殿匾额上有“错字”。陈先生说,陈立夫写的是“辛亥革命腊像馆”,他觉得“腊像馆”的“腊”字写错了,应该是“蜡笔”的“蜡”,而不是“腊肉”的“腊”。

  回到家后,陈先生还专门查阅了《辞海》等资料,查看“腊”和“蜡”的区别。

  据陈先生查阅,《辞海》中写着:“腊”有“la”(第四声)、“lie”(第四声)、“xi”(第一声)三个音项。读作“la”(第四声)的“腊”有三个义项,分别为“古时夏历十二月祭名,始于周代”,“腊月或冬天腌制的肉类,如腊肉、腊味”,“佛教名词”。读作“lie”(第四声)的“腊”有一个义项,即“剑的两刃”。而读作“xi”(第一声)的“腊”有四个义项,分别为“干肉”、“晒干,制作干肉”、“极”、“皮肤皴皱”。

  关于“蜡”,《辞海》中说,“蜡”有“la”:(第四声)、“qu”(第四声)、“zha”(第四声)三种读音。作“la”(第四声)的“蜡”有四个义项,分别为“以高碳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构成的酯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在常温下多为固体”,“蜡烛的简称”,“淡黄如蜡的颜色”,“以蜡涂物”。读作“qu”(第四声)的“蜡”作“‘蛆’的古字”解。读作“zha”(第四声)的“蜡”则有“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的意思。

  陈先生认为,根据《辞海》的解释,“腊”字的各种义项,没有哪个意思和“蜡”这种物质有关。很明显陈立夫写的“腊像”是错了,他说,蜡像是蜡做的,写作“蜡像”比较合适。“世界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用的不也是一个‘蜡’字吗?”

  记者了解到,无梁殿是建于明代初年的原灵谷寺留存下来的唯一建筑,距今600余年。因整座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故得名无梁殿。

  如今的无梁殿已经被辟为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展出孙中山、黄兴、秋瑾等57位辛亥革命名人蜡像。所有蜡像人物都经过有关历史专家反复审阅,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由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雕刻研究室雕塑制作。

  南京地方志专家邓振明认为,“腊像”是一种错误的写法。他说,做蜡像的蜡,是一种油脂,可塑性强,不溶于水,蜂蜡、白蜡、石蜡等。用蜡做蜡人蜡像古已有之,至少在唐代,中国人就会制作蜡像。清代末年出使欧洲的薛福成在《观巴黎油画记》中写道:“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可见,在19世纪末期,欧洲人做蜡像的技艺就已经相当高超。

  邓振明说,再回头看“腊”的含义,“腊”为古代的祭名,“腊像”这个词并不能成立。

  那么,灵谷寺无梁殿匾额上的陈立夫的题字写错了吗?记者也期待高手来提供答案,发表自己的看法。

2.jpg



风景区“错字频现”?

  很多其实是少见的书法写法

  在南京众多文物古迹上,至今留存有众多历代文人的题匾,游人在欣赏这些题字所代表的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同时,也有人看出了几个“错字”。

  朝天宫东侧“德配天地”牌坊建于清末,上面“德配天地”四个大字据说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书写的。曾有读者向记者指出,这个“德”字有点奇怪,“德”右下角“心”上面少了一横,“应该是一个错字”。


  记者采访到的书法家徐畅先生告诉记者,在篆书中,“德”字的“心”上是没有一横的,后来出现的楷书,“德”则有了一横。朝天宫的“德配天地”为楷书,但也不能武断地说其是错别字,“这里面存在两种情况,古代普通人写书法时,有时候会少写几笔,这就是所谓的‘俗体’;还有些知识分子为了显示自己古文字功底深厚,在写楷书时,采用篆书的写法,写出来的‘德’少了一横,同样也不能算是错别字!”

  而另一块牌坊上的“道贯古今”,也有人看出毛病。有读者说,在我国很多地方,孔庙牌坊上写的都是“道冠古今”,唯独南京的写的是“道贯古今”,这个“贯”字是一个错字。

  邓振明先生则认为,“道贯古今”和“道冠古今”都是正确的写法,“贯”和“冠”是通假字。“道贯古今”是形容孔子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贯穿整个古代和现代。而“道冠古今”则是形容孔子的道德学识是古往今来最好的。不过,根据记者了解,孔庙牌坊上写”道贯古今“的确极为罕见,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孔庙上写的都是“道冠古今”。

  南京文史作家倪方六先生曾经撰文指出,我国著名的文化古迹或者旅游景区内也是“错字频现”,其中有五大“错字”最为典型,分别是承德“避暑山庄”牌匾上的“避”字(“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杭州“花港观鱼”御碑上的“鱼”(碑上的繁体“魚”字,下面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南京明孝陵宝顶正南面墙体上“此山明太祖之墓”中的“明”字(写成了“眀”);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风流宛在”匾额上的流(“流”字上少了一点);曲阜孔府大门两侧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中的“富”字(“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

  记者为此采访过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庄天明。他说从书法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字都不能算错别字。 庄天明说:“如果纯以简体字作为唯一标准衡量推断,以上的五个字个个都是错别字。但是,如果以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那就一个也没错,都是古代传统书法的常规性书写法。”

  庄天明告诉记者,中国古代书法的书写,可以视情况增减笔画。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在《结体三十六法》文中所列结体诸法中,就有“增减”一条,也就是说,根据字体美化之需要,可以增加与减少笔画,如原注所云:“或因笔画少而增添……或因笔画多而减省”。


3.jpg

4.jpg

5.jpg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