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547|回复: 2

寻找艺术的花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6 14: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今中外,花园不仅作为人类幸福生活的乐园,而且一直被视为人精神的象征而存在。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亚当、夏娃的伊甸园;从诗人伊恩?汉密尔顿? 芬利的“小斯巴达”园到莫奈的花园;再从保罗?克利“花园的记忆”到导演德里克?贾曼“天堂就是花园”……花园作为文学、绘画、电影中的形象,作为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景观和生命的寄托,时时散发出沁人的幽香。

  据许慎《说文解字》,“园”的释义为“所以树果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说,“园”是树木花果寄身之所;许君又说,此字乃象形字,外面的一圈是部首“囗”,音同“围”,它象征围绕园子的栅栏或围墙,而中间部分则代表这个字的发音。《周礼》对“园”的记载是“园圃毓草木”。其中,“毓”表示生育、养育,所以“园”是孕育草木的地方,而草木与大自然气息相连,所以园是与自然平行之物。“花园”,顾名思义,必定栽种有花草,有花就有缤纷色彩以及各异的植物形态。然而园子周边设有围墙这一点又强调了园子的归属,所以花园或属于私人花园,又或者是国有的公共花园。综上所述,花园是围起来的自然.
        最早的花园由于年代久远无从考证,成为人们传说中的花园,人类远古文明的象征,例如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由于王室握有对全国财力的支配权,建筑历史上曾出现众多壮观的王室花园。譬如,我国历史上的艺术天赋极高的皇帝宋徽宗赵佶,率领众多画家一起建造的花园“寿山艮岳”位于宫城东北部,设计理念充分符合李成的《山水诀》,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跨时代的恢弘巨作。花园构造的艺术特征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最高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文化风尚的线索,其中最古老的皇家花园当属被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位于幼发拉底河东岸的建造于公元前600年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相传古巴比伦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妻子来自林木丰美之地,自从她来到贫瘠干燥的巴比伦后便思乡成病。为取悦王后,国王命人造一座花园,奇花异草和名贵树木全部种植在一片片花园露台上,高耸于地平线之上,基座由高大的石柱支撑,层层叠叠的花园四季常青,柏树和棕榈树叶摇曳着树影,处处弥漫着馥郁花香,远观花园形同悬挂在空中的美景。由于巴格达那样的荒漠终年少雨,巴比伦空中花园所采用的灌溉系统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从幼发拉底河引来的河水通过大型链条齿轮装置由奴隶们推动着送到花园最高处,由上而下层层灌溉植物。然而巴比伦空中花园存在吗?由于巴比伦史书并无这座花园的相关记载,人们推测古希腊人对空中花园的记述可能只是美丽传说而已。今天的学者考证空中花园的确存在,只是地点不同。或许代表当时人类最高艺术造诣的世界七大奇迹都曾存在过,然已成为湮没于历史滚滚黄沙中的谜,引今人遥想不尽。

  另有一座花园从公元前数百年前开始以一本名为《圣经旧约》的书的形式流传,它并不曾出现于世俗世界,而只在人的信仰中存在,它汇集了世间所有飞禽走兽和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与参天大树,花园的缔造者是无比神圣的主,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其中安身,那便是天堂伊甸园。

  《圣经》诗篇《创世纪》中专门有一节描述神如何在东方“立伊甸园”,把创天地第七日造的人安置在那里,“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耳目,其上的果子好做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神造出亚当的配偶,让二人修葺园子,然而夏娃受撒旦变身的蛇的诱惑,和亚当一起偷吃了树上的禁果,获得与神一样可分别善恶的能力。此事被耶和华发现,为防止二人再偷食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变得跟神一样永生,于是将他们逐出伊甸园,人类的始祖及其后裔从此开始在大地上辛苦劳作,只有信仰神的人才能回到天堂。人在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神的意愿,因此获罪被逐出天堂花园伊甸园,如果要返回花园,必须像但丁《神曲》三部曲中所描绘的那样,经历“地狱”、“炼狱”,最后在纯洁圣女引领下升到充满神的光和爱的“天堂”。
  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中,宗教故事曾经是主要创作题材,在圣经题材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伊甸园作为图式背景被艺术家频繁征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也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例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Cranach,Lucas the Elder 1472 - 1553)在名为《天堂》的画作中,所有动物都以雌雄对偶的方式出现,成双成对的裸体男女、嬉戏的雌雄动物,与花草河流及巨大的围墙构成了一个“乐园”式的天地。画家以连环画的形式在同一张画面平行铺叙了整个故事的各个情节,可读性很强。再比如,扬?布勒哲尔(Jan Brueghel the Elder 1568 - 1625)的工作室以画伊甸园闻名,人们甚至昵称他“天堂布勒哲尔”,在他画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隐没在背景树荫深处,前景以明亮温暖的色调描摹来自各大洲的生灵,譬如非洲的灰鹦鹉,南美的企鹅,来自东南亚的天堂鸟……各种生命都沐浴在和谐自在的灵韵中,而远处背景里,一对被蛇诱惑正在偷食禁果的男女即将终结眼前的美景。

  教谕性质的宗教神话再也无法满足艺术家对绘画题材多样性的表达需要,同时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又长久束缚着正在觉醒的人性,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者将眼光转向更贴近生活的题材。在18世纪晚期浪漫主义精神的推动下,此时大自然除了作为宗教神话故事的背景,也开始成为画面的主体,进一步发展成为写实风景画,然而尽管花园也是大自然的承载物,人工护养的花园却还没有成为这类绘画的主要题材。花园在画面上集体登场亮相,处于观看的中心,还需要等到一个新的阶级出现——有产阶级,花园将成为这个阶层人们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在现代主义艺术发轫之前,印象主义绘画时期对于花园的描摹关注达到峰顶。
  对每位艺术家而言,生活环境或多或少会影响艺术创作,有的风景艺术家必须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才能开展创作。尤其是19世纪以来那些专注于色彩研究的画家,因为观察光线与色彩在景物间互动的最佳场所莫过于大自然,更不用说专门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画家了,这就是为什么那时艺术家需要隐居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中去练习绘画。保罗?塞尚(Paul Cezanne)退隐到普罗旺斯埃克斯,在那个有名的塞尚画室周围观察圣维克多山传递给他的印象;而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需要奔向塔希提岛寻找他的母题。然而,对于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那样的印象主义艺术家而言,大自然就在他们自己的花园里,绘画之前,必须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事实上,绘画与园艺一样都与色彩打交道,花园被视为活的图画,画家试图捕捉花朵在瞬间呈现的视觉和谐感。

  艺术史家阿瑟纳?亚历山大(Arsene Alexandre)1901年8月刊于费加罗报的一篇艺术评论的标题是“莫奈的花园”。文中他这样写道:“了解一个人的智识必须通过观察他身边的朋友,而要想更深地了解一个人,必须参观他的居所,然而现在我意识到,如果你不曾看过一个人的花园,你就没有资格声称已经了解他。”平素莫奈给人的印象是严肃而有距离的,可一离开巴黎,回到数十公里外的吉凡尼小镇里的宅邸,他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这里有他亲手建造的花园。这座为植物学家称道的花园包含三部分,诺曼院落、水畔花园和蔬果园。花园坐落在厄普特山谷,四处可见低矮的白垩小山和挺拔的白杨,虬枝的柳树和深沉的田地。闻名的水畔花园架起一座日式小桥,岸边山越桂、杜鹃、冬青、紫藤、垂柳以及高大结实的玫瑰丛将影子投入池塘,水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睡莲。六月初,各色睡莲盛开,与岸边植物光影一起构成吉凡尼花园的奇境,年复一年吸引慕名前来的各国游客流连忘返于这位伟大艺术家留给世人的永恒作品中。直至今天仍然有艺术家前来花园写生,希求像莫奈那样幸运地捕捉到大自然变换的光线跳跃在花色上的瞬间,然而除了花园的主人没有人能真正感受到这座花园的灵魂。

  19世纪的许多画家都曾将花园作为他们的绘画题材,特别是花园传统深厚的英国画家。但1914年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爱德华式造价不菲的花园在英国人生活中消失,这样的题材也逐渐没落,然而花园作为一种探索色彩、形状和光线之间关系的途径,继续吸引着艺术家借此研究变换的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当现代主义艺术声势浩大地向前推动艺术史的车轮一去不回,作为直接写生对象的花园再次退隐于创作的背景中,例如在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画于1934年的《花园中的裸体》中,作为背景的花园已仅需由几棵水仙花茎和抽象的绿色颜料来象征性地提示了,具象的花园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说:“直觉就像树枝,必须经过修剪才能长得更茂盛。”这句话无疑暗示出他对园艺的热忱,在他的笔下,花园的芜杂物象更已简化成平涂的色面,色彩唱着有节奏的欢快歌曲,自然则在线条流畅的游动中化身为生活的欢乐。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年)1914年的旅行让他惊叹于突西尼亚的花园景观,此后《南方的花园》、《花园的记忆》等作品表现了他对花园的情感,色块的拼贴复现他内心经验性情感的现实,然而,花园作为绘画元素已经越来越变形,只有那些对视觉艺术敏感的心灵才能通过画面的情感找到花园,自然与人亲密相处的秘密花园。

  2004年,泰特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花园的艺术”的研究性质的展览,集中考察了过去两百年中花园之于英国艺术的重要性。展览分五个单元从视觉、情感、精神和审美等角度呈现花园对艺术家们的影响,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热衷于通过花园来表达心中珍爱的艺术信仰,其中有亲手建造私人花园的“大自然的画家”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有建造那座富有争议的“小斯巴达”园的诗人和艺术家伊恩?汉密尔顿?芬利(Ian Hamilton Finlay, 1925-2006);当代雕塑家马克?昆恩(Marc Quinn,1964年-),还有英国先锋导演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

  贾曼这样写他的花园:“天堂这个词源于古波斯语 —— 一个绿色的地方。天堂里有花园,一些花园就是天堂。我的便是其中一个。”他用曾任职于英国皇家空军的父亲遗留下来的钱买来那座核电站旁的海边小屋,取名“希望小屋”,亲手将那里变成了英国最美丽的海边花园。他常在路边停下,俯身拾起形状漂亮的石头,带回去放在围墙脚和花丛根部,他在花园的小屋中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写下厚厚的日记,日记的标题是《现代自然》。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影片《最后的英格兰》、《战地挽歌》、《花园》、《爱德华二世》和《维特根斯坦》;同时不断出版自传、日记、电影脚本和札记,还重新提起画笔作画,并到曼城、伦敦、日本等地举办画展。他甚至认为“园艺原本该是我生活的中心,也许我根本就不应该闯入电影世界。”尽管艾滋病毒夺走了他健康的体魄,也许因为花园的缘故,他那颗忧愤于社会道德压迫的心变得达观而勇敢,完成最后一部实验影片《蓝》四个月后他离世,但面对死亡他还有能力去爱身边值得爱的一切,包括他生机无限的花园。如今,到夏季,一天最多的时候会有上千人造访他的花园,缅怀花园的主人。
发表于 2012-5-17 22: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6: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堂里有花园,一些花园就是天堂.经典的语句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