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不当政协委员或广东美协主席,我也会和其他艺术家一样埋头搞创作。担任政协委员之后,在我的思维里面就多了关心文化建设这根“弦”。
单纯叫停文交所不是办法,我一直都有个观点,不要把文化建设搞成大跃进,不要变成某个领导的政绩,文化建设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生长,要有长期的培养。
艺术品进入流通环节后必须有个“身份证”跟着它流通,就像房产证一样。虽然艺术品本身不是硬通货,但只要解决评估问题,只要确保是真品,就可以实现抵押。
今日,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正式开幕。
作为广东文艺界唯一一位在现职领导岗位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5年来,一直关注艺术与社会、艺术自身建设、艺术市场等。用他的话说:“担任政协委员之后,就多了关心社会文化建设这根‘弦’。”
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许钦松敏锐地看到新城区规划中的不足,提出鼓励发展民间博物馆、美术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提案;面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强势进入,他从理论层面思考如何建设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高地;面对当今艺术市场乱象,他又在今年“两会”就文交所规范管理问题提出提案。
思维装着文化建设这根“弦”
南方日报:按您的理解,全国政协委员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既要从事文艺创作,又要关注社会,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许钦松:参政议政是最重要的责任,方式有三种:会议上的发言、书面或口头的建议,最高的层次便是形成书面的提案。因为全国政协按照界别分组,便需要结合自己的界别、熟悉的领域提出提案。实际上,参政议政后艺术家的社会意识会强很多,看各种社会问题也会透彻些,能够关注深层次的问题,这对艺术家的创作是有好处的。当然,如果我不当政协委员或广东美协主席,我也会和其他艺术家一样埋头搞创作。但既然当了,就有了责任,要做些事,努力往前走。担任政协委员之后,在我的思维里面就有了关心文化建设这根“弦”。
南方日报:您5年一共提交了13份提案,主要关注哪些问题?侧重点和脉络是什么?
许钦松:这些年来,我一直很关注文化建设,2009年3月就提出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大量利用社会资源,鼓励民间办博物馆和美术馆。这之前是没有人提的,当时还得到了30多位委员的支持。我了解到,目前珠海、东莞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同一年,我还提出了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提案,当时也是首创。我在做社会调查的时候意识到,街道办的文化站都在旧城区,城市扩容建了很多楼盘,新的社区文化设施没有跟上,我提出,政府应该在新社区规划中对文化设施应有硬性指标,国家提供经费补贴,让文化单位懂音乐、美术的,还有一些退休的老师组织起来,作为志愿者、义工为社区的文化活动提供指导等。
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框架亟待建立
南方日报:您的提案比较关注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素养的提升。另外,对艺术本身的建设,您在2010年提到当代艺术的主旋律建设问题,为什么?
许钦松: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今美术界形形色色的东西很多,比如来自美国、体现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当代艺术,不仅影响到了北京798艺术区,甚至渗透到中国的每个角落。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来看,当代艺术的传播是世界性问题,西方强势文化进入发展中国家,我们该怎么应对?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抵制不符合国际惯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艺术建设。
历史上,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力是很强的,西方当代艺术拥有很强的理论,怎样把它们消化为自己的理论,实现大转换,是需要在国家层面来研究的问题,因此我才提出要搭建当代艺术的理论框架、建设中国式文化的当代艺术学术基础。
南方日报:那我们想要建设这种学术基础,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许钦松:像《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都是组织全国最优秀的专家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现在,集国家力量就某些重大关键性领域设立重大项目是很必要的,媒体也应该努力推动。
艺术品进入流通环节须有“身份证”
南方日报:这几年,艺术市场很热,同时也比较乱,在您看来,如何规范艺术市场?这个问题在您的提案中有体现吗?
许钦松:我去年的提案就指出要规范艺术市场,建立抵押制度和评估制度,今年在此基础上针对艺术市场怎么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我认为,应该培养专业的鉴定人员和机构,同时有效解决艺术品的抵押问题。
艺术品真伪问题一直很令人头疼,鉴定家太少,人才紧缺。这行很专业,鉴定人员还需要拿到专业鉴定资格。艺术品进入流通环节后必须有个“身份证”跟着它流通,就像房产证一样。虽然艺术品本身不是硬通货,但只要解决评估问题,只要确保是真品,就可以实现抵押。
南方日报:艺术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培养应该由哪些机构承担?
许钦松:在国外有专门的艺术品鉴定师,依托美术馆和博物馆的艺术研究员,有完善的诚信体系,同时还有惩罚机制,他们的艺术市场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设立艺术投资银行
南方日报:艺术市场由画廊、拍卖行、艺术家和评论家以及收藏者4部分组成,在一个成熟理性的艺术市场中,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许钦松:实际上,画家、画廊、评论家是三位一体的,画廊要善于发现有潜力的画家,因为它拥有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培养、造就成功艺术家的机构,需要有很高的学术判断和眼光。此外,评论家也很重要,他需要专门研究某个画家的作品,一辈子也就研究3―5个人。有好的画廊就有好的评论家和画家。
目前,很多画廊没有渠道去融资,流散在社会的资金又没有渠道投资艺术品,我认为应该有一个艺术投资银行,在此基础上,画廊与评论家、画家要有契约关系、长期合作。现在这种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画家只能自生自灭、自产自销,这是很低端的状况。
南方日报:建好池塘才好养鱼,艺术市场的基础建设从哪里开始?您今年关于文交所的提案又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许钦松:单纯叫停文交所不是办法,我一直都有个观点,不要把文化建设搞成大跃进,不要变成某个领导的政绩,文化建设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生长,要有长期的培养。当前有些人对文化的理解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把文化变成各种工程,其实发展文化不能“大跃进”,我们要遵循文化改革的规律,潜下心来练内功。
文化发展最根本的内在推动力是艺术家高水准的文艺创作,像宫崎骏一个人就带动了日本的动漫产业,高成就的艺术家才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原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