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623|回复: 2

灵魂的和唱 时代的交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 21: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灵魂的和唱   时代的交响


——中国画名家周韶华




    在当代画坛,周韶华先生的名字是与中国水墨画的革新与发展紧密相连的,尤其在近二十年当中,他始终处于中国水墨画的改革前沿,以拓荒者的胆略和气魄对中国画的现代性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大面积的艺术实践与理论观照,创造出了紧扣时代脉搏,极具现代气魄的新山水画图式,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绘画形态的转换,周韶华也因此成为备受当代画坛瞩目的焦点人物,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革新勇将之一。
    1929年10月21日,周韶华出生于山东荣成青木寨一个渔民家庭,他的童年亦如那个时代一样多灾多难,8岁时沦为孤儿,11岁只身闯关东做了童工,12岁时他有幸参加了八路军,踏上了革命的道路,20岁时正值武汉解放,周韶华被派到湖北省文联工作,与一大批才艺卓越的文学艺术家朝夕相处,在这里酷爱绘画艺术的周韶华真正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并进而以半个多世纪的勤奋苦读与不懈探求,由一位仅有初小文化的外行成长为具有现代开放精神的学者型水墨画大家。
周韶华的艺术创作始于四十年代,1980年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分界线,此前的四十年是他深究传统文化的积累阶段。他对多领域文化内核与文化背景的全方位把握,对中国画笔墨表现的锤炼与思考,都使他的创作达到了相当的文化涵养,精神厚度,为他步入创作的鼎盛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行与深入,各种当代艺术思潮风起云涌,厚积薄发的周韶华终于迎来了施展创造才越的最佳时期,面对中国水墨画自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这一世纪性命题,他看成了上天授予的大任,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寻中国水墨画当代性与民族性的征途。
    “大河寻源”系列是周韶华进军现代水墨画领域的第一声号角,1983年他在北京举办了轰动美术界的“大河寻源”画展,展出的作品是他四年中四度沿黄河上下写生,行程三万里,所感所思的创作成果,这些作品以大笔触、大块面的构成方式,直抒胸中块垒,书写山川气魄,以前所未有的画面形式,引起了人们视觉与心灵上的强烈震动。
    “大河寻源”系列具有典型的文化象征意义,既是对中华民族母亲河渊源的探寻,更是画家在西方强势文化背景之下怀着民族复兴的时代意识,探寻与发掘深远于历史之中的中华民族本有的深情博大的精神气概,因此那些气势如虹的山山水水也便被赋予了深沉的精神内涵,更具历史感与崇高感。
    “大河寻源”在此后的十年间,年过花甲的周韶华先生始终不知疲倦地跋涉于祖国的大山大河之间,南抵横断山脉,北至长白山区,东临大海,西达喜马拉雅山脉,既黄河之后,他还探访了长江源头,也走进了塞外戈壁,草原荒漠,就连珠穆朗玛峰那样的生命禁区也都留下了这位画坛勇将的身影。老画家在俯仰天地间,感受着自然造化的神奇力量,在巨大的洪荒的氛围中,体验着宇宙的无限与生命的神秘,并将这些移植于同样混沌的水墨图景之中,那些作品也便因此更加元气充盈,更具苍茫大川的雄浑气度,周韶华把这些作品命名为“大山大河在呼唤”系列,本质上依然继承了他一贯大声疾呼的民族文化主张,象征性的绘画理念在此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周韶华的新水墨图式进一步明确彰显浓墨大板块的画面结构与畅快淋漓的挥写方式,成为他作品的典型特征。周韶华另外两个系列的作品,“悠悠沧桑”系列,“人与自然的和声”系列大多创作于九十年代,则不妨视为画家对艺术语言纯粹性的追寻,也对创作心态例行或调整的结果,无论是“悠悠沧桑”系列中的沧海桑田的窥探,还是“人与自然的和声”系列中平和宁静的大为气象,无不透出画家对生命意义的积极设问与思考,以及对古典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深度诠释。作品中及刚于柔的表现方式,使得画面趋向于含蓄内敛的团块结构,笔墨美与意境美的份额在画面中进一步得到提升,而作品中的精神气质也明显地体现出沉静、平和、凝重和朴拙的特征。
    周韶华之所以为周韶华,便在于他始终保有年轻的心态和永无休止的进取精神。世纪之交,他的新作“征服大漠”系列再一次拨动了学术界敏感的神经,那些走向抽象意味的符号与构成形式,比以前的作品更多的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和讨论。“征服大漠”系列展现了人类进军大漠、征服大漠的宏伟蓝图与雄壮场景,是力与美的突现,是线与面的交响,是色与墨的和声,画面中铺天盖地的浓墨块面极具视觉张力,刚性的直觉结构与畅快的方形笔触彰显出力量的美感,背景中的色彩则削减了刚性结构的冷峻与突感,为画面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在这个系列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周韶华的创作观念已经完全步入了现代艺术的范畴,作品中的结构性,xuanyu性与抽象性日趋显明。
    值得指出的是,周韶华的艺术创作依然兼顾着形象与结构,而且无论是对形象的注重还是对结构的提纯,他都将其视为象征性表现的物化载体。在他的作品中,贯穿始终而且不断被强化的依然是他为自己确定的独立坐标,对大华夏精神与大宇宙灵魂的熔铸与礼赞。
    周韶华的艺术之路,始终是以理论与创作全面推进的方式展开的,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艺术理念,在当代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八十年代以来,他出版的理论专著逾百万字,对他的艺术主体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当时提出的抱一论,主张用以一治万,万物归一的总体理论思想,对主体与客体,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整体性把握。他的“隔代遗传”与“横向移植”的理论最为学术界关注,主张跳过元明清陈陈相因的风气,只取宋、唐、魏晋、汉、秦、楚、春秋、周殷以至仰韶源头,发扬其阳刚之美,主张东西方接轨,大幅度拓宽文化参照性,包括姊妹艺术,民间艺术以至现代科技。他的全方位参照论主张开拓艺术事业,思接千古,视通万里,胸罗宇宙,包含洪荒,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天地人融贯一体,表现生命与灵气,呈现物的精神之光。此为,他还提出了新东方文化形态,新的综合与新的分化等新概念,从各个侧面阐述了他的艺术理想,以及围绕这个理想而构建起的理性系统,为当代中国水墨画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诸多具有开放性,启示性,前瞻性的理论依据。
    六十多年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奠定了周韶华先生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领域开拓性代表性画家的学术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他在中国水墨画现代进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2002年

发表于 2012-1-13 23: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多年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奠定了周韶华先生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领域开拓性代表性画家的学术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他在中国水墨画现代进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发表于 2012-1-14 11: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主持 发表于 2012-1-13 15:20
六十多年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奠定了周韶华先生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领域开拓性代表性画家的学术地位,随 ...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