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166|回复: 1

[转帖]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2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       来源:艺网     片长:16分
[wm=500,400]http://218.78.211.88:8080/vod/zhuanti/cuizhenkuan.wmv[/wm]
1935年 七月生于西安,祖籍陕西长安。
1960年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留校执教。
1962年 下放至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工作。
1977年 六幅焦墨山水入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山水画稿》。山水画《今日蜀道》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79年 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画《秦岭宝成铁路》。十幅山水小品由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
1981年 调入陕西国画院任专职画家。《黄河赞歌》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各省、自治区庆祝建党六十周年美展",后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3年 12幅作品参加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风光画展",入编《陕西风光画选》。
1984年 《春到陕北》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 四十余幅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陕西国画院作品展览",《秋雨》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喜迎春》在《美术》1985·5期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的《中国画新作选》发表。《册页二幅》在《中国画》发表。九幅作品参加由中国展览公司主办的赴丹麦、冰岛巡回展。十幅作品参加在广东画院举办的"陕西国画院作品展",两幅作品由广州美院收藏。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选美协陕西分会理事。
1986年 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陕西美协、陕西国画院联办“陕西杨陵·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在《美术》1986·9期、《中国画》1986·3期、《造型艺术研究》1986·10期、《艺术界》1986·3期发表。作品二幅在《美术》1986·10期发表。
1987年 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塞上洪波》在《中国画》1987·1期发表。九幅作品入编《陕西国画院作品选》。
1988年 在陕西美术家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五十余幅。 同年与张振学、郭全忠、程征出访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1989年 《中国书画》发表作品五幅及论文《过程与结果》。
1990年 在台北市隔山画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崔振宽画集》,收入作品五十七幅。《艺术家》90·3期发表作品四幅及钱志强文章《妙悟与通神--谈崔振宽的山水画》。
1991年 香港《文汇报》9月、11月两次整版刊登作品及杨云峰文章《根·在生命的沃野》。作品《西北风》发表于《美术》1991·3期。为《罗平安画集》撰文《才力和毅力--罗平安的突破与升华》。
1992年 河西走廊采风归来创作作品数十幅。
1993年 作品《祁连风雪》应邀参加"韩中美术家联展"(韩国)。
1994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并举行学术研讨会。《中国画》1994·3期刊载文章《美术批评家谈"崔振宽画展"》,发表作品14幅及钱志强文章《笔涛墨海化心声--读崔振宽的画》。《美术》1994·4期发表作品5幅及张炬文章《笔墨情深》。《国画家》1994·10期发表作品3幅及郎绍君文章《笔墨、西北景观及其它--兼谈崔振宽的山水新作》。《人民日报》海外版及《中国日报》发表作品3幅。四幅作品入编河南美术出版社的《现代中国画史》。《阳关暮曛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1995年 在陕西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崔振宽山水画邀请观摩展",展出作品三十余幅,并举办大型学术讲座。
1996年 应旅美画家吴毅先生邀请,与郎绍君、朱道平、王宁宇访问美国,参加"中国画传统与现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观纽约、华盛顿、费城、普林斯顿、波斯顿、芝加哥等地艺术博物馆。与江文湛、陈国勇、傅嘉仪应邀访问法国,在拉瓦尔市博物馆举办"中国书画四人联展",展出作品十余幅。参观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艺术博物馆。
1997年 《书与画》97·1期发表作品7幅论文《试谈山水画创作的心理机制》。在陕西国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二十余幅。9幅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及江苏美术馆展出的"陕西当代中国画展",7幅作品入编《陕西国画院作品选》。
1998年 作品《秋林》应邀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作品《焦墨山水》应邀参加"南京·加拿大世纪之星--中国艺术双年展",并由《江苏画刊》发表收藏。作品《秋塬》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长安十家·崔振宽画集》,收入作品15幅。1999年 《旱塬》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焦墨山水》应邀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
  
2000年 在陕西美术馆举办"2000·崔振宽新作展"。《冬》入选《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画集》。《老街》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画高级人才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画研究》2000年1期发表作品14幅及陈云岗文章《笔墨总关情--崔振宽作品刍论》。入编《中国美术年鉴·2000年卷》。《高原乐居》参加中国美协艺委会主办的"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与石英参加北京世纪艺术交流中心赴西欧美术考察团,参观巴黎、马塞、罗马、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梵谛冈、马德里等地艺术博物馆。
2001年 作品十幅参加中国美协艺委会主办的"中国当代百家画扇精品展",作品两幅参加中国美协主办"新世纪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十幅及陈孝信文章《真宰上诉天应泣·论崔振宽山水画新作》在《艺术界》2001·3-4双月刊发表。作品十幅及邵养德文章《古道西风--评崔振宽的山水画》在《艺术家》2001·6发表。作品一幅参加由中国美协、炎黄艺术馆主办的"情系西部·中国画邀请展"。作品《秋塬》入选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入编《百年中国画集1901-2000》。作品《家园》入选由文化部艺术司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入编《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作品集》。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21: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视频)

崔振宽的山水艺术
     殷双喜  美术评论家、博士
  自宋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使得以长安为代表的西部文化艺术的发展渐趋沉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气势雄强、博大深沉的汉唐文化精神的远逝。事实上,在当代中国画的整体格局中,陕西中国画家群体仍然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浑厚底蕴,并在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中开拓出独具特色的方向。崔振宽,正是建国以来继赵望云、石鲁之后,陕西中国画家群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从传统走向现代
  崔振宽是从中国艺术的传统出发的,但在艺术语言和精神追求上却是指向当代的,所以我将崔振宽的山水画定位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实验山水。
  80年代,中国画在西方文化艺术思潮冲击下主要面临的是危机与生存问题,90年代以来的讨论则集中在中国画在新世纪的发展问题,其核心观念是中国画中的现代主义倾向,即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发展中的"现代性"。
  在崔振宽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虽然他也描绘西部的山水人文景观,但他的作品不是对现实的疏离与回避,相反却如唐代的边塞诗一样,充满了积极入世的人文热情。例如他作于2000年的新作《紫阳之五》的题记中,表述了对陕南紫阳城关乡镇所遗存的极具历史艺术价值的老街木屋行将被拆除的怅然之情,他以画作记下了既是"美的发现"又是"美的告别"的复杂感受。在许多城市为了"现代化"而不惜拆毁历史遗存大兴土木,或为了增加旅游收入而将古代文化遗产"整旧如新"的今天,崔振宽的《紫阳系列》具有着鲜明的当代文化的针对性。
  顾盼有致的笔墨交响
  在石鲁之后,崔振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现黄土高原的线型体系和渐具符号性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以骨法用笔作为自己的基本写画手段,将书法性用笔引入画中,以不同形式的线条组织完成画中的平面分割,进而结构画面整体的视觉图像。在这一过程中,笔的提按使转、轻重疾徐、干湿浓淡,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和声织体,与多样化的线条组织共同表现出顾盼有致的笔墨交响。正如石涛在《画语录》中所说:"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
  董源画多以江南山水为原型,其中的墨法皴染对于空间的清润深远具有重要的作用。崔振宽的点线交织突出了线的因素,更彰显出西部地区浑厚而雄犷的人文气质。可以这样说,在陕西中国画画家群体中,崔振宽是书法功力深厚而对中国笔墨具有独到理解的传统创新型画家,他山水画中的气韵生动来自精用笔墨。石涛认为"笔枯则秀,笔湿则俗"。湿笔可以取韵,但太湿又易臃肿而缺少筋骨;枯笔可以得气,但太枯又易干瘦而缺少血肉。崔振宽经过多年实践,反复探索,已经把握笔墨相生相发的规律,挥毫运墨已达到笔中含墨、墨中见笔的境界。黄宾虹称石涛"全在墨法力争上游",我想说崔振宽的山水笔墨兼具,但侧重用笔与线条,"更在笔法争上游"。

  气象苍莽的山水艺术
  基于对中外艺术历史与当代现状的深入理解,也由于对个人文化背景与艺术素养的清醒认识,崔振宽在后来的山水画创作中,更坚定了中国画走向现代的信心,从视觉构成与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山水画的现代转型进行执著的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总体上看,崔振宽1997年以来的山水画,以皴写为主、点染为辅,笔力雄健、茂密苍劲,更加注重整体上的平面结构张力,气势更加深厚,望之郁然深秀,已经呈现出气象苍莽的大家气度。
  1997年崔振宽创作的《胡杨系列》发展了崔振宽在90年代中期饱满的构图方式,在这里超越形体与轮廓成为首要的结构因素,胡杨林的顽强的生命力与自然环境的恶劣,在茂密交织而又扭曲缠绕的点线交织中获得鲜明的表现。


白鹿原之二
173×130cm 1998
  1998年的《白鹿原系列》将乡村农舍的再现置于最低限度的简约表达,突出了自然环境的苍凉与粗犷,反映山峦与丛树的结构性线条与繁密的短线和不同深浅的皴点所叠压,在苦涩中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1999年的《空谷系列》或以渴笔皴擦为主,或多层罩染为主,黑白的分布处理很好地整合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用笔的生机活泼,并没有削弱而是加强了整体的构造性。

  《渭北系列》更注重中近景的特写,一方面做减法,在画面上减弱了物体的形象描绘,拉平了轮廓的前后关系;另一方面做加法,增加了局部笔墨的厚度与整体力度。围绕画面的中心有一个较为明亮的团体结构,整体的明暗关系从属于这一核心,揖合朝向,各自有序。

  《南疆系列》更是用笔老辣苍劲,具有塞尚绘画中的结构性力度。作于2000年的《陕北系列》则疏朗有序,从容不迫,在整体统一而局部各异的点线组织中见出一种沉静豁然的人生境界。



紫阳之五
193×140cm 2000
  从《紫阳系列》多变而又强劲的线型组织来看,崔振宽对于不同的题材和景物已经能够以变应变,不拘成法,超越物质性的层面而趋向心灵的自由抒发,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笔墨意象。身处西部的长安,虽然少了许多当代流行艺术的信息,但心远世俗的尘嚣,崔振宽直面自然,吐纳生气,在意随笔走、笔由意行的创作过程中获得了常人所难以品味的审美快感,正如石涛所说,山水画家不应为世俗生活和外物所蒙蔽,“我则物随物蔽,尘随尘交,则心不劳,心不劳则有画矣。"

  由崔振宽数十年的持续探索,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画的创作特性,即不以一时一地的文化信息和变化不居的观念更替为动力,而是"吾道一以贯之",以中国画的博大传统为资源,以持续的艺术语言的深化与革新为主因,寻找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切入和独特表达。在这里,执著敬业的艺术态度和不懈的实践仍是深入中国画艺术堂奥的不二法门。
  崔振宽的山水画也坚定了我对中国画的发展信心,即它在新世纪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意义。1998年上海水墨双年展的活动在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播出后,引起日本美术界的注意,来自日本的著名艺术家、评论家清水敏男等人的观点值得我们关注,他们认为:
  一、 以融合与拓展为主题,以中国传统的水墨形式体现现代人的精神活动,是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古国所特有的。
  二、 在世界各地区持有特征的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下,已渐趋单一,上海双年展聚集来自全世界的华人现代水墨艺术家,作品的展出与本身已构成一个行动--多元文化是必要的。
  三、 水墨艺术虽不能全部承担东方艺术复兴的重任,但水墨不仅是工具,而且是维系东方精神的一个组成部份,这显示了传统东方艺术企图在新时代复兴的一种活力。
  四、 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将大大刺激日本与亚洲的艺术文化发展,亚洲的现代艺术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原创精神。

  我对崔振宽的山水艺术寄予厚望,正是由于山水画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中都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