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二黑姜建在 2005/01/12 04:44pm 编辑]
——对“韶乐”之争的一些看法
姜 建
最近,因谁是韶乐正宗的问题,淄博市、广东韶关、湖南湘潭和湖南韶山四个城市打起了口头“官司”。四个城市不但都推出了不同的韶乐“版本”,湘潭潇湘民间艺术团演出了《再度南风》,韶山毛泽东剧院演出了《韶乐》,广东韶关和淄博市临淄区齐国历史博物馆演出了《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且韶山更是在3年前就为韶乐注册了九大类商标加以保护,韶山《韶乐》创作者、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正球更是公开宣称:“我们才是真正的韶乐!”《韶乐》项目负责人毛命军也表示,他们早在3年前就注册了韶乐的电影、电视、演出、剧团等九大类商标,其他凡是自称韶乐的都构成了侵权。
面对其他几个城市,特别是韶山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我们淄博的齐文化研究界、音乐界将如何回应呢?笔者作为一名年轻的齐文化研究工作者,认为:比起韶山、韶关、湘潭,淄博市特别是淄博市临淄区更具有成为“韶乐起源地”的资格;刘正球先生所谓他们的韶乐才是“真正的韶乐”、毛命军先生所谓“凡是自称韶乐的都构成了侵权”等观点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为广大齐文化研究界人士和淄博人民所不能接受。
为什么说淄博市比韶山更具有成为“韶乐起源地”的资格呢?笔者认为,有四大理由:
1。舜是东夷人,他所作的韶乐是东夷音乐的代表。舜,古称虞舜,姓妫或姚,他的形象是鸟头人身,显然是东夷族鸟图腾部落的首领。另外,舜又叫帝俊,而“俊”字古意就是一种鸟的意思,也证明舜来自东夷族。更为明确的是《孟子·离娄下》的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还有《管子•版法解》载:“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不取其利,以教百姓,百姓举利之。”其中诸冯,在今山东诸城;历山,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雷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由此观之,舜在接受尧的禅让之前,其活动区域主要在东夷地区的腹地,即今山东省境内。说舜是山东人,当没有大的问题。
东夷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太昊伏羲氏发明了五十弦的瑟和陶埙,创造了乐舞《扶来》(“扶”即“凤”,“扶来”即“凤来”,与韶乐中“凤凰来仪”有渊源关系);少昊金天氏发明了鼓和磬,创造了乐舞《大渊》(《大渊》又叫《九渊》,也是分为九个部分,与“箫韶九成”相似);舜的父亲瞽叟是一个盲人音乐家,曾经发明了琴和十五弦之瑟;而舜受环境熏染,音乐的造诣颇深,不仅把父亲的瑟改为二十三弦瑟,发明了管箫,而且还创作了著名的琴曲《思亲操》和《南风》。(《南风》与《韶乐》并不是一回事,所以湘潭的《再造南风》与《韶乐》风马牛不相及)舜不仅是乐器发明家、作曲家,而且对音乐理论也造诣很深,《书经》中明确记载了舜对音乐的论点:“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所以,说舜对东夷音乐十分精通,当不为过。
舜所作的《韶乐》,当在接受尧禅让不久,因为“韶”同“绍”,意为继承之意,《韶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歌颂并继承尧的美德。《礼记·乐记》郑玄注:“《韶》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试想,舜刚即位,他来自东夷,音乐素养源自东夷,所以他所作的《韶乐》当与东夷音乐有密切的联系。再者从《尚书·益稷》的记载来看,无论是“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还是“鸟兽跄跄”,都可以看出,《韶乐》乐舞中很重要的表演形式是鸟舞,这显然与东夷族以鸟为图腾、崇鸟爱鸟有关。众所周知,凤凰就是东夷族少昊氏的图腾,直至今日,博山还有“百鸟朝凤”的大形民间乐舞。总而言之,《韶乐》是吸收了东夷音乐的精华,由东夷人创造的。当属东夷音乐无疑。
综上所述,《韶乐》为东夷人所作,又吸收了东夷音乐的精华,所以其真正起源地当在东夷族分布区域之内。
东夷族的分布区域包括今河南东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大部以及河北省南部。今天的淄博市位于东夷族的分布区域中心;而湖南也好,广东也罢,均在东夷族分布区域之外。所以,说淄博是“《韶乐》起源地”更符合历史真实。
2。韶山仅仅是舜演奏韶乐的一个地点,而且仅在那里演奏了一次。《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 据当地传说,舜南巡至韶山时时,被手执弓矛的苗民团团围住,舜于是率众奏起韶乐,一时间,凤凰来仪,百鸟和鸣。三天三夜后,苗人终被优美的韶乐所感化,丢下武器,随着节奏翩翩起舞,令一场干戈化为玉帛;还有一个传说是舜南巡至韶山,与南下寻夫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巧遇,舜非常高兴,就命侍从演奏韶乐来欢迎两个妻子。从以上资料看,《湖南省志·地理志》中是“奏”韶乐,而非创作韶乐;后两个传说也是“奏”韶乐,因为韶乐是一个规模庞大、所需乐器较多、乐曲复杂的大型乐舞,舜不可能在被敌人包围的紧急情况下和见了妻子一高兴,一时灵感爆发,短时间内仓促完成。所以韶山仅仅是舜演奏韶乐的一个地点。因为舜曾经在那里演奏过韶乐,所以那里才被称作韶山。韶关得名的原因也是如此。
把演奏地说成是起源地,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淄博今年春节将举行新年音乐会,演奏贝多芬、莫扎特的名曲,说淄博是贝多芬、莫扎特名曲的演奏地是可以的;但如果有人据此说淄博是贝多芬、莫扎特名曲的起源地,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再者,韶乐是宫廷乐舞,其正规的演奏地当在宫廷,其演奏的场合一般是国家大型正规场合。韶山非宫廷,南巡遇险、遇妻非正规场合,舜是否在韶山演奏了韶乐尚需商榷;更何况《韶乐》的内容是歌颂尧的功绩和美德,拿来当降服敌人的工具或者欢迎妻子,似乎有些文不对题。
3.关于韶乐的记载,淄博临淄要比韶山早两千年,而且更具有可信度。
韶山方面宣称自己是韶乐正宗的文献依据,是明嘉靖刊《陈志抄》载:“韶山,在县治西八十里,世传大舜南巡,道经此山作乐。” 和清同治刊《湘乡县志》载:“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首先,两部文献都是明清的,距离舜作韶乐的历史过于久远;再次,两部文献都是地方史志,都有“谁不说俺家乡好”之嫌,与正史相比可信度低;第三,两部文献中都有“世传”和“相传”字样,可见是传说,而不一定是史实。
而淄博临淄方面的文献依据比韶山方面显然过硬。《史记·孔子世家》载:“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史记》是正史,《论语》是儒家经典,年代都比韶山方面的明清史志早,而且记载应该是确实可信的。
淄博记载韶乐比韶山早,而且真实,所以说韶乐正宗应该先说淄博。
4.秦汉以后流传后世的韶乐源于齐《韶》。
需要说明的是,《韶》起源于东夷齐地,到了周代成为周礼六乐(或六舞)之一,随周初分封诸侯传播到全国各地。西周、春秋前期,周《韶》在每个中原诸侯国中几乎都应该有,如齐有齐《韶》,鲁有鲁《韶》等。如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就曾经观看鲁国的韶乐乐舞,并叹为观止。众所周知,湖南韶山在西周、春秋时期应该大体上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而楚国一向不遵从周礼,以蛮夷自居,有周《韶》的可能性极小。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中虽有:“奏《九歌》而舞《韶》兮”之句,但那是屈原三上齐都临淄,观看了齐《韶》之后,融合齐《韶》中的舞蹈,配上楚地音乐《九歌》所创造的新型乐舞,与《韶》差别很大。而演出规模极大、需要乐器演员众多的舜《韶》,在舜南巡之后单独由当地民间从舜时到春秋时期完整保存下来似乎也不太可能。
齐《韶》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并有所创新的韶乐。当时,礼崩乐坏,连“周礼尽在鲁”的鲁国也听不到韶乐了,要不孔子不会跑到齐国来听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并发出“尽善尽美”的赞叹。齐国之所以能保存并发展韶乐,与齐文化趋时合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太公封齐建国,将周《韶》带入齐国,因为奉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宽容政策,东夷俗乐开始融入周《韶》;桓公时期,管仲的音乐思想使齐《韶》兼容并包,礼、俗进一步融合,内容更贴近齐国实际;景公时期,齐《韶》在晏婴“以礼治国”主张及其“去同上和”、“平心成政”音乐思想指导下,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逐渐走向完善;战国田齐时期,田齐君主这些舜的子孙更加尊崇韶乐,进一步增添了新的内容,扩大演出范围,把《韶》乐的艺术水准提高到了最高的境界。
据《隋书·儒林传》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齐后,得到了齐《韶》,将其加入到秦的宫廷乐舞之中;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又将秦代的《韶》乐改名为《文始》;魏文帝曹丕又将《文始》改名为《大韶》;自两晋、南北朝一直传到隋代,隋文帝杨坚于601年,令大臣牛弘、蔡征等人取其乐舞,废其歌诗,改编成了《祭孔乐舞》。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奏乐器、演奏风格的变化,韶乐渐渐失传。由此可知,后世所传《韶》乐,其源头应该是齐《韶》。从这个意义上讲,淄博临淄为韶乐起源地,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淄博市比起其他三个城市,更具有成为“韶乐起源地”的资格。至于韶山抢注了“韶乐”的商标注册,我们认为是一种急功近利、无视客观事实的商业短期行为,必须应该予以纠正。笔者认为,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一些名人、名物之争是错误的,人们应该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应该跳出地域的界限,走互助合作、联合开发之路。那些无视历史、盲目拿名人赚钱的做法,到头来只会贻笑大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