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543|回复: 3

遥忆岳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0 1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介如石焉
     岳父逝去已经十五年了,可他的謦欬犹在耳畔,音容笑貌宛然在目前。我常常想起他,想写一点纪念他的文字,可总觉得对岳父知之甚少,笔力又弱,他那平凡中的深邃,平俗里的清雅,得之于心却不能形诸于言,及至拿起笔来仍有太多的惘然和怅憾。
        据云泰山上有丈人峰,以故称岳父为“泰山”,是对翁岳的称誉和尊崇,峨峨乎高山。从第一次见岳父到现在,我一直觉得岳父“介如石焉”,岩岩泰山。第一次见到岳父是一九七二年,其时高中毕业后在乡务农。一个冬末的薄暮,小村的土路上,一位老者,修躯,银须,清癯而矍铄,背着手,昂然的步武,向村外的野田轻捷而行。那大概是到林间去练拳,我问道于斯,觉得他似乎是古代的荷蓧丈人,孰知后来便成了我的翁岳。
      岳父钟情武术,农事之后的时间,晚年则几乎是所有的时间沉浸拳术,涵咏其间。他虽然以业余时间习拳,可在武术上应该说已登堂入室,有很深的造诣。今天,那些名头震天响的武馆馆长、名师们,倘有自知之明,恐怕也要自惭弗如的。一九七三年,我向岳父学拳。那时他已73岁,仍然身手矫捷,凌厉勇毅。纵蹦窜跳,闪展腾挪,砸崩撩劈,勾蹬踢踹,刚脆快猛,干净利索。特别是弹腿的寸踢弹抖,倏发倏收,快捷无比。他演练的螳螂拳、午子拳,一气呵成而又招式分明,每一趟套路演下来都大气不喘,自在翛然。岳父于器械中钟爱刀剑,曾经传我龙形剑、纯阳剑,惜乎现在已经忘却,如龙一样缥缈无影了。岳父的拳剑,“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紫光”,静如山岳,动若江河;站如松,立如鹤,转如轮;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形如搏兔之鹄,神若捕鼠之猫,……是他在成就这种武的神韵,还是这武的形象在体现他,我当时并不知其然。只感到他有不同于别人的内在特质,清灵洒脱,空灵蕴藉,有书卷气,无叱咤声。在诗为“行行重行行”,在书为“韭花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内外兼修,博闻强识。有少林门的套路,有长拳类的套路,也有内家拳的套路。他教过我“午子拳”、“四门斗”、“螳螂拳”、“太极拳”等十几种套路,还见他传别人“拆二郎”、“燕青拳”、“八卦掌”、“地蹚刀”等数十种套路,耄耄之年的岳父,胸中到底蕴藏了多少套路,我说不清,别人亦不得而知。只见他授拳时信手拈来,随意驱遣,毫不凝滞。我惊诧于他的记忆之真切恒久,思维之清楚连贯,“胸中自有甲兵百万”。
     岳父“转益多师”,学兼内外,吸纳百川,无门户之见。他从未标榜过自己是哪门哪派,从未轻视过别人的门派,哪怕是一丁点小小的訾议。门户之见是古今武林的陋习,屡屡有人株守一门,抱残守阙似的,不允许弟子学别的流派的功夫,否则即逐出门庭,大张挞伐,以至许多习武者囿于门户,不能向别人学武。岳父却冲破流俗,教过许多人,从不搞磕头拜师那些陈规滥调。踵门求教的,只要来者有真意,他便慨然授拳。而且教拳从来不收礼,不要脩金,反而待为宾客,供以饮食。以至登门求教、交流切磋者,络绎于门庭。记得村中有一姜姓小孩,厚憨老实,经常受到顽劣少年的欺负,岳父悄悄授他一些拳脚,渐渐壮健善搏,再不受人欺侮。武林中常见一种流弊,至今不绝。拳师传拳时,对弟子动辄斥呵骂责,踢打、体罚学生极为普遍。而岳父教拳则恂恂然儒者,从不呵责,决不说“笨”、“愚”之类的话。相人而教,因人而授不同的拳,反复示范,详为解说,有时拆解动作,讲攻防意义,轻轻把对方放出,稍送即收,恰到好处,从不给学者苦头吃,总是和颜悦色,启愤发悱,循循然善诱,竟大现今日的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岳父的太极拳在淄川属凤毛麟角,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当地鲜有知太极拳者,以至他在树林中练拳被过路的人目为中了魔道,可见那时对太极拳的不了解。但也不乏有识之士,淄川医院的许多医生不断向岳父学太极拳,成为契友。还有一位胖肥的局长,高血压无法疗治,在岳父的指导下学练太极拳,终于祛疾去肥,还了健康。他的教拳已至“诲人不倦”之境,因此他有许多的朋友,常常到他家中交流切磋,杯酒论人生。1982年,岳父教我褚式太极拳,花了月余时间。其时岳父已是82岁老人,白发银须,瘦骨棱棱,依然步履稳健。拳走得连绵不断,行云流水,稳如泰山,渊沉似海,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他的拳式似乎是在为太极拳论作注解。至今犹忆他的腿脚轻灵,“金鸡独立”的渊沉岳峙,“转身摆莲”的风拂杨柳;“弯弓射虎”的气韵生动……一套拳(85式)走下来老人悠然自得,“屈伸开合听自由”,而我走完一套拳却汗出如浆。学习、观赏老人的太极拳,真切地感到太极拳“仰之弥高,俯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岳父在武学上从不自炫,教拳“劳而不伐”。一生未与人打过仗,从未恃强凌人。遇到拳人前去切磋、推手,点到为止,从不伤人,得机便止,决不让人下不来台。他终生练拳,从不懈怠,闻鸡起舞,虽雪雨亦不辍止。我认识岳父的近20年间,他寒暑无间,每天黎明即起,冬天则未明即起,开始晨练,下午五点左右晚练。晨光熹微时,夕阳暮霭中,他在村西的孝妇河畔,小树林间,沐着清风,润着流水,走拳演剑,乐而不疲,老而弥笃。
岳父是一位蔼然的长者,端肃的仁者,不曾见他有狂纵的言谈,不曾听他说粗俗的话语。“那器东西”,就是他最粗俗的骂人的话了,是对那些无耻卑鄙之徒的蔑称。然而他的谈吐极健,与我经常地说古道今,讲逸闻,述掌故,有时背一段古诗文,从不谈家长里短。 他的文化水平不敢说高,但在农村的乡民中,已是崒然而出的峣峣者了。他只上过几年的私塾,少年时便到外地谋生计去了。他喜欢古文,曾送我一帙线装本的《古文释义》,记得是木刻本,无句读,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册,还给我讲过第一篇,即《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焉》。三十年了,那指点的神情至今犹在目前。大概因了我们有古文、武术的共同语言,抑或喜欢我的谨悫憨呆,后来便成了他看重的东床之人。我家在偏僻的小山村,他家在城关,那时城乡差别极大,沾一点“城”的人大都气扬趾高,乡下的人拼命向城里挤。当时我向妻子求婚,看我呆里呆气,毫无心计,不会营生,人们都说荒唐,妻子的家人都犹疑忧患,独独岳父对我青眼有加,力排众议,以为“公冶长,可妻也”。
       岳父对武术的痴迷醉心是一种禅境。平日里,只要一有时间,他便抄写整理武术套路。特别是那书禁未开的七十年代,大概为了留给后人,传之久远,岳父静静地坐在桌前,有时是炕前,戴着一副缺一条腿的老花镜,一丝不苟地,或者抄写借来的武术书,或者抄写拳谱,绘影图形,工工整整。有时看不清楚,借助一只放大镜来辨认,那种执着,那种投入,见者无不啧啧称叹。他的“抄册”一摞一摞的,密细的包好,藏在屋门框的上方。“板凳要坐十年冷”,其岳父之谓欤!他抄写武学书籍,不是为了著书出书,更不是为了评教授,作学者,大概只是为武术的光大,不要流失。他如此珍爱武书,在八十年代初国家挖掘整理武术古籍时,却把自己珍藏的一部古旧的于化行的《太极拳》献给了国家。
岳父有清雅的生活情趣,种花、养鱼,还烹饪。他的小院里花木扶疏,一株丁香,一棵紫薇,一蓬无花果,一树石榴,一小片芍药,几簇月季,数丛菊花,三五盆茉莉,扶桑,海棠,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草,院中养着两缸金鱼,他每天都要浇水,换水,侍弄他们,令小院清幽怡人。岳父平时很少做饭,但每逢春节、端午、中秋,我们去看他时,则必一展身手。他做的菜鲜美绝伦,较鲜贵的“鲤鱼包蛋”,“干炸里脊”,“豆腐箱”自不必说,就是平常的炒菜也别有风味,每每让我们大快朵颐,饱饫郇厨。岳父极讲究而又极豁达通脱。他做饭时必定戴上口罩,以免涕唾流出不卫生;从田野里回来必要用布掸子细细掸掉衣鞋上的尘土。可他着装却常年一身“中式”粗布衣服,即现在的所谓“唐装”,一双黑色的圆口布鞋。那年月流行的是国防服、中山服,中装早以落伍,甚者被目为“四旧”,被蔑称为“老缅”,他则一以贯之,如今日的季羡林老先生常年一身蓝布中山装,以不变应万变。夏秋时手执一把豁了边的芭蕉扇,萧散简逸,令我想起那明阴阳掌乾坤执羽扇的诸葛武侯。
岳父幼年失恃,少年到博山学徒,备尝酸辛。因勤勉后来做了掌柜,在济南开设过字号,经营过实业,临近解放,不知何故兮举家回乡,终于稼穑,穷困得赤脚在雪地里推木轮车养家糊口。我见过他一袭长衫与友人的合影,风度翩翩;见过他身着西装的小照,气度雍容。他年轻时一定有过人生得意的时期,可他从来没有讲过过去,没有矜夸,也没有卑叹,只是对那些过“其门的”的“轩冕”报以淡然,甚至连眼珠也不转过去,“富贵于我如浮云”。我无由得知他的过去,只见到一个纵浪大化,不喜不惧,得丧若一,乘化归尽的老者。
      岳父姓朱,名贻谟,字伯显。“谟”者,远谋宏猷也。“谟”古音方音读木,今音读莫,而时人望音生文,称他贻木,竟把大“谟”轻弃,可悲也夫,可叹也夫。他字伯显,却未“伯”未“显”,冲默一生。岳父貌清癯,心清净,思清峻,拳清发,剑清空,当得一个“清”字。 他已经远去了,可我却分明还看见他坐在“板凳”上沉寂地写着什么,在树林里演绎拳剑,在田野里,在人生的坎坷里,执一把破扇,徜徉,颉颃,“介如石焉”。
发表于 2004-7-21 08: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遥忆岳父

朱贻谟??那个一个多么值得一读的老人啊。世上没眼珠的人总是太多
我曾经购得他一本年谱。很久很久以前。不记得是在那个书摊上了,今天回家要翻出来
发表于 2004-7-29 1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遥忆岳父

洋洋洒洒三千余字
表述一位与世无争的老人的平生追求
岳父远去十五载
翁婿深情难忘却
发表于 2004-8-11 1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遥忆岳父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日细语在 2004/08/11 04:39pm 编辑]

安于清贫、淡薄名利,乃大雅之人。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