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098|回复: 0

[转帖]书法缘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3 08: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字与书法-书法缘起   书法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类种,积淀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特质,可以说包涵了整整一部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史。    书法艺术在先民草创象形文字之初就开始萌芽了。实际上,书法艺术的诞生、发展过程就是汉字的整理、演化进程。   一、汉字的美术特质   象形文字本身渗透了先民面对浩浩自然界,想笼万物、括天下的主宰气魄。汉字草创的这种原始欲念,涵盖了人类在自然界与社会群体中生存竞争两方面的心理因素。   首先,浩淼的大自然中,人类相对许多动物是很弱小的,除了一颗奥妙无比的大脑,没有任何先天的本能优势。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下,人类凭借什么生存下去,进而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呢?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发展历史时期,这一点肯定不止一次地考验着人类。当人类学会使用和制造劳动工具,掌握了语言而且发现这种思想、情感交流技能远比其它动物复杂、有意义时,天生的地球主宰者肯定勃发了统治欲。面对河流的波浪、岩石的坚硬、闪电的威吓、火焰的妙用以及鸟兽生存的技能,人类肯定不止一次地尝试着让大自然的这一切都为我所用。象诗歌、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的诞生之初一样,书法与文字的诞生出发点肯定不是如今的功用。换句话说,书法艺术的诞生源于先民的宗教迷信。从神话传说的迷雾中,我们仿佛听到先民们用唱诗般的语调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不停写画,去命令山川改容,祈祷天地日月。这种最初的艺术意识实际上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目的。据史料考证,最初的文字与宗教掌握在部落首领或专门的巫祝史官手中,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世界上其它民族文化,譬如古埃及和古美洲的早期文化都证明了这一点:宗教崇拜赋予了文字乃至艺术灵性。   其次,汉字独特的立体结构也给予这种源于宗教功用的书法艺术在二维平面空间伸展的可能。不论行草隶篆还是楷书,汉字结构中本身含灵蕴境的美术特质允许它游迹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发扬光大。   其三,中国长期尊儒崇文的封建社会历史为书法艺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几千年“文章千秋”的社会普遍意识促使书法汲取其它艺术的养份并以独立面目留存下来。   二、汉字的整理研究   汉字的整理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   一般文字学家依据文字的演变规模和字体成熟态势,将汉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先秦至秦汉三国为整理时期,魏晋南北朝为承续发展时期,隋唐为完备兴盛时期,宋元明清是归结时期。   (一)、古字整理。文字整理其实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从文字草创到今天,一直在不断整理中。但是,从汉字体格成形的发展角度说,关键时期是先秦至两汉这一段时间。   汉字整理,有史料可以考证的历史自先秦周朝的“史籀”开始。 史籀是早期一种大篆字体的名称,也是周宣王时代一个史官的名字。据史载,史籀集周朝以前汉字整理之大成,变更当时流行的汉字字体,去芜存精,别创新体,专门著述《大篆》十五篇,试图统一文字。但是,这种字体从甲骨文和石鼓文演变而来,点划繁多,不切实用,也没能引起统治者的重视,推广开来。实际上,大篆只是以史籀为代表的一些早期文字学家的个体创见,后世称之为“籀文”。《大篆》传至东汉,就散佚了六篇,余下的九篇如今也已不存,仅在《说文解字》中收录有二百多个大篆字体。   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早的一次文字整理,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有史可考的最早一次书法研究。称之为“书法研究”,是因为大篆的出现带有明显的艺术个性和书法创作实践探讨价值;谓其“文字整理”,是因为史籀的所作所为代表了一个时代发展政治、经济、文艺需求的社会意识。   这种意识到了秦代,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秦始皇统一天下,在中华沃土上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封建集权制王朝,为了强权集中,从根本上结束长期纷乱的七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局面,施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利用国家机器的行政干预自上而下地改革文字,迎合时代的需求。当时丞相李斯以秦国文字为依据写了《苍颉》篇,中车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廷尉胡毋敬写了《博学》篇,都是以史籀的大篆为蓝本,掺和秦国原有文字,改易字体而成。这种字体在强权支持下,很快全国通行,当时政令、文书及诏书都统一应用。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字整理和书法研究,   后世将秦代通行的文字称为“小篆”。   小篆与大篆一样寿命短促,仅仅几十年,很快演化为秦隶书(后世称为“古隶”),随着秦王朝的覆灭而结束了它作为文字功用的历史。其实,秦王朝推行小篆不久,鉴于小篆书写困难,民间书写和公文起草就已经实行字体比较潦草的小篆变体,这种字体由于撇捺自由,笔划相对随意,又多为刑狱皂隶所使用,被人称为隶书,也就是古隶。到了汉代,过去刀刻火烙的书写办法逐渐被最初发明的毛笔和丝绢代替,书写工具的变化为隶书的迅速推广普及和长足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便利基础。古隶几乎直接演化为隶书,也就是汉隶。汉字之所以称为“汉字”,便自此始。   让人可喜的是,真正艺术意义上的书法也由此走上社会文化舞台并愈来愈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汉代尊崇儒学,一批在秦王朝备受箝制的儒学文士从苛政峻法下解放出来,整理古籍,恢复古学,短时间内几乎完全承续了由于战争灾难和秦王朝“焚书坑儒”所造成断层的传统文化。整个汉代(包括西汉、东汉。)弥漫着一种厚古簿今、复苏艺术的文化氛围,篆书脱离了它作为文字的实际功用,受到了艺术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到建筑装饰、图书装帧和墓葬文化中,彻彻底底成为一种纯粹精神愉悦和装饰效果的书法艺术。这种艺术氛围和己经形成的美术意识又影响波及到当时流行的隶书和相关艺术,相互滋养,终于使书法艺术真正走向成熟的艺术门类。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