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115|回复: 1

古墨的认识与鉴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2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书画家至爱的信物。其“有佳墨,犹如名将之有良马”。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商代甲骨文已出现墨书,为石墨之迹。战国时期毛笔已使用普遍,当有相配合进行书写的墨。汉代已发现人工制造的墨的实物,其用手攥成圆形状如馒头。至东汉,发明了墨模,至此,中国传统的墨的制作工艺已初步具备和形成。
  最早见于记载的制墨家是三国时代的韦诞,其制墨精致,被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唐代制墨业获得了大的发展,以奚超和奚廷珪父子首捣松和胶的技术的“和墨”,使唐宋两代的墨已达到“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水平。五代南唐奚氏父子南迁歙州,专心研造墨工艺,其世代相传,终于形成了中国制墨史上影响最大的“徽墨”。奚氏父子精湛的制墨技艺,深受南唐诸主的赏识,特赐国姓李,世代为墨务官,负责供应朝廷用墨,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谓。宋代制墨的原料出现了重大突破,以桐油制成的油烟墨逐渐取代了宋代以前的松烟墨,油烟墨色泽黝黑而有光泽,墨色耐用性强,经久不褪,成为制墨的主流。此时制墨名家有潘谷、叶茂实、柴珣、高庆和、沈珪、蒲大诏等。
  明清两代,中国制墨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明之嘉、隆、万,清之康、雍、乾,各朝所制之墨,至今为人珍若拱墨,视为珍宝。
  明代后期皖南地区形成了全国制墨的中心,徽墨的制造者,分为歙县派两大派系,各派又形成了自已的墨品和风度,并涌现出一大批制墨名家。如歙县派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潘一驹、汪仲淹、休宁派的汪中山、程公瑜、邵格之、汪时茂、吴去尘、吴叔大、叶玄卿、汪鸿玕等。其中歙县派程君房的“玄元灵气”的漆烟制墨法、方于鲁的“九玄三极墨”均为后人推崇,其墨品精至,风度雅致。明代制墨的取材、装潢工艺也获得了发展。休宁派名家汪中山首创“集锦墨”,为当时及后世墨家仿效,至今仍保护不衰。休宁派制墨,以金银色装饰,华美雍容,又饰以“漆衣”。明代,油烟墨已是主流,兼有松烟、兰烟、棉烟墨等。
  清代制墨成为集大成者,其康、乾两朝御墨选烟用料,均为上乘,其制作采用徽墨法度,格外精良。清代民间徽墨制造以“徽墨四大家”即曹素功、汪近节、汪节庵、胡开夕为杰出代表,他们将墨制成既有实用性,又具有高度欣赏价值的工艺品,使徽墨之名一直流传至今,驰誉中外。曹素功所制的“紫玉光”、“青麟髓”等皆墨中极品,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评语。其它名家有胡星聚、吴天章、程怡甫、詹鸣岐、汪惟高等,文人自怡之流如冯溥、刘体仁、宋荦、程可则、李因笃、潘来、洪升、姜桂、金农、刘墉、俞樾等。
  乾隆以后,制墨业开始出现了日渐衰微的局面。尽管朝廷贡品不绝,徽州墨家勉经营,但较诸前代,其墨技停滞,墨品呆板,水准下降。辛亥革命后,由于近代西方的影响,新式书写工具的传入,使得传统的制墨业一直处于低沉的状态。
  制墨工艺是古墨鉴定的重要依据,其包括墨模、漆衣、漆边、漱金、装潢等。以下一一介绍。
  明代墨模的雕刻,刀法湛然,颇现圭角,字体健挺有力;清代则乃法秀润,精细入微,书法婉约多姿。墨的漆衣,首创于方于鲁,盛行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朝也流行。漆衣因年代久远,会产生断裂,并呈蛇皮断纹,与古琴相似。断纹不是裂纹,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又与古瓷开片相同。而且,光彩也随之变化,乾隆后的漆衣,光亮有余质朴不足。漆边,明代作品多在侧面漆边,正反两面的本色;清代则反漆两面,左右两侧都不漆者居多。明代晚期流行漱金带漆边的墨。又明万历之前盛行施彩,万历后,由于漆衣的创制,有所衰落,但也有二者结合者,如于方鲁文彩鸳鸯墨等。
  明清两代墨家在墨品的装潢上下功夫。明晚期汪中山首创“集锦墨”,其多以漆盒盛装,盒的形制因地因墨派而不同。如康熙年间休宁派集锦墨盒,多长方形状;而曹素功等歙县派则采用方形。乾嘉以后,更在漆盒内衬以棉花。装潢的精美与否,同墨的质量相关。上等好墨多装潢精美富丽。另外,墨一般都在其上模刻墨家名号、斋室墨店,贡墨均有臣字款等,这些为断定作者与年代提供了直接依据。
  按照制墨用途不同则又可划分为:普通墨,一般人用来书写的墨,形式简朴,墨品名称与墨家字号直接用金蓝色书写。贡墨,古代大吏请墨家制造,进呈皇帝的墨,都署有进呈者的名款,有的也署墨家的名款,这种墨大多为墨中珍品。御墨,皇帝用墨。唐以后设墨务官,专制御墨。清代御用墨又分内务府墨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两类。自制墨,按照制墨者意愿制造的墨。明清自制墨分为“文人自怡”型和“精鉴好事”型,两类都属上品。珍玩墨,不为使用而为欣赏珍玩制作的墨,形状大多小巧玲珑,大小盈寸、烟料、做工都属上乘,艺术性强,是墨中珍品。礼品墨,作为礼物馈赠的墨。有寿礼墨、婚礼墨和赠送学生墨等,这类墨多注重外表装潢精美,但烟料稍差。药墨,当作药物治病的墨,一般是松烟墨,有些署墨家名款,有些直接署药店名款。
  历代名墨为文人书画家及收藏家所宝爱,其既有收藏价值,那么就有作伪牟利者。尤其是名家的墨品,如程君房、方于鲁、曹素功的伪作充斥市场。其作伪方法有:一是以劣质料如皂烟、烟窗烟、煤烟等直接伪造,以次充好,冒充名家款识、墨品;二是改制伪造。一般后起的墨家,常有仿制前代墨家名墨之作,这类仿制品除保护原墨款外,常有仿者名款,以亦并不欺世。作伪者将仿制者名款磨去,以充前代名墨。这类墨因其仿制精好,难于鉴别。三是补上集锦丛墨缺失的部分。一套齐全的丛墨价格要比不齐的高出许多。作伪者为了得到高价,往往补上所缺的墨绽。这就要求对这套丛墨有相当的了解,知道所缺的是哪一款,其形式是怎样的。弄清楚以后,就自己翻刻墨模,依原来配方和工艺进行伪制。这种方式的作伪虽然不太容易,但伪造得成功的,往往很难鉴别。四是将古旧的破碎的名墨装潢、修补。古墨保藏年代久了以后,往往出现裂痕,或者破碎成小块。现在,明以前的古墨已很少见,即使明代以来的名墨,要求得完整的也极为困难。因此,完好的古墨,其价格必然特别高昂。作伪者往往把碎裂的古墨修补成形,以冒充完好的古墨而出售。
  古墨的伪品大多质料粗糙,几乎不是烟料,形同土块,用手敲之,声音喑哑,体轻呈灰白色,墨模粗糙,墨料不好,且因和胶不匀,墨色也就显得浓淡、厚薄不匀,书写时有粘笔的感觉。也有今人在获得清代制的精品墨后,将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蜡填平,并在墨蜡处镌刻名款、年代、略施金色加以打磨的技法。这都要收藏者多加甄别。
  新墨和旧墨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一般说来,新墨的黑色带有灰色,无论怎样浓厚也不如旧墨纯黑温润;旧墨色泽纯黑,色感厚实。新墨由于和胶上往往不匀,其墨色也就显得浓淡厚薄不匀;并且有恋笔、阴湿的现象;旧墨由于制法严谨,加上存放时间久远,戡春胶自然匀实,其墨色平整,而且不粘笔豪。在气味上,新墨往往有燥性,旧墨则有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在墨锭的颜色上,旧墨经过长年存放和把玩磨损,表面自然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人们所说的“古色古香”实际就是就旧墨而言的。
  中国明清时期制造的旧墨,在东南亚地区有着很大市场,频频出现在各地的艺术品市场上。2003年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介绍过一块古墨,直径10厘米、250克重,正反两面都有龙纹的御赐“大清乾隆曹素功制”墨,专家鉴定团给出的估价达8万元人民币。
发表于 2006-11-12 1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墨的认识与鉴定

   学习  学习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