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746|回复: 13

画家王生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7 16: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生才,号榆阳,1951年生,陕西榆林市人。现居临潼榆阳书屋。职业画家。王生才作画追求简、纯、疏、松,具备了"真情"和"趣味"。流露出东方文化的神秘底蕴。王生才借笔墨传情,对形象语言只是意到而已,他把全部功力用到一种空境中,使人在一尘不染、静寂流云,落花无声中享受清凉,淡薄的情趣。

王生才的国画艺术
姜寨随笔
  简淡为高,应该是最知道沉郁之贵。特立不群,应该是最关乎人情世态。不流时弊自洁。懂规矩不按规矩办事便是创造。
  “黑白真世界,虚实大文章”。知白方可实黑,处虚才是实生。黑白得当,虚实相生,佳构以寄奇思,托物遂成妙想,才能明是非而不论是非,懂规矩而不死于规矩。世之道,亦画之道。
  无论将画说成什么,实际情况是最终要被人看的东西,既如此,可看就应是一幅作品最起码的标准。至于说画面的人曾表达点啥,或者看画的人从中看出了点啥,那就是只有看了以后才发生的事情了。
  在艺术的学习中,初衷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因为一般的情况来看,以往的先例告诉我们,大部分人学习以后在得到别人一点皮毛的同时,却付出了丧失自尊和个性的代价。
  从懵钝的状态,经过清醒的历程再反回到懵钝。通常我们称之为得道。其中,清醒的历程即是受磨难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敏感期,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伤及你的本体。“熬过去,即是好光景。”趟了急流险滩,过了火海刀山,你的心灵就到达一个无是无非、清凉超逸的境地。
  “器冷弦调,心闲手敏”。嵇康《琴赋》中这两句话,对方文制艺中常说的感觉,作了顶好的注解。艺术灵感其神往往从冷处出来,也就是慧由静生。一经热闹,心中必乱。若胸无成见之累,心中亦自然闲适旷远,可致精微之途,谓之手敏生。
  书生读书,路子不正时最易如酿酒不醇、泛酸劲上来、做事多虚情假意,好比酒酸生出许多泡沫一般。书生、生书者,不怕生,生可以学力达。如入门就邪,就不是学力能改变的了。   方干作令嘲李主簿目翳曰:“只见门外着篱,未见眼中安障。”门外篱易破,眼中障难除。事情成败,往往取决眼头高低。眼头高时,心性就强,自力必强。自力强时,别人设置的藩篱也就不会成为羁绊了。
  学画者如道者养内丹,阴丹之气需养、需练。养是在不断去启发智慧的源泉,贮藏思想的结晶。练是要经过许多事情,积累判断的能力。时至骨换、骨立需除、需守。除是经常截除妄念,令自身清轻,以利思维的飞跃。守是时刻坚持自信,使骨立而致仪态万千。
  “醉生梦死”说的就是醉和梦是有区别的。余句有“梦中谁是我,醒来我是谁”,有人建议将醒来改醉中,余一笑:“非也,醒者见小,醉者见大,不要小看醉者。见小者,仍在蒙昧中行,醒者观物易见局部,易贪小利,看似精明,实则糊涂。见大者,在智慧中行,醉中观物,易见大体,易识大义,看似糊涂,实则精明。”此人听罢,无言。
  中国画所谓“古意”者,应指根基而言,其中包括与涵盖了作画者自身学养禀赋的全部。画者只有具备深厚的根基,才能通过构成画面的诸多因素,传达意欲表现的气息。“古意”不是毫无生气的复古手段所能达到。它是画者创造思维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时,才能产生的不可多得的一种气息。
  读到保罗·克利用大树来比喻艺术创作规律的时候,我不由想起柳宗元笔下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郭橐驼,他们两位共同的招数便是“固本”。树杆是木之本,本固才能充分汲取来自地下的养分,从而生发与托起华丽的树冠。那么,人是艺术本,具有坚定与健康信念的人,就可以不断汲取来自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养分,创造出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艺术作品。
  人的个性是不会重复的。既然个性是与生俱来的,那我们每个人一出娘胎就同时拥有了。但世界上的事不简单,最有个性的人,他的本能行为却是因合群而居所以就最易“人云亦云”。轻而易举,失去了个性。人都去贪图合群的欢愉,寂寞就成了超越者的专利。“画道寂寞”,寂寞的画家才能收敛精神贯注于艺术,致精微广大之余,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创作出超越时空局限的作品来。
  
  (由山东新闻书画院主办的“王生才文人画展”将于2003年1月10日上午9:30在山东新闻大厦开幕。)

  王生才艺术简评
  王生才的画基本特点是用笔比较精、比较简。他的画空白多不是没东西,实际上是更大宇宙空间的表示。画面追求一种禅的、静的境界。
  ——刘骁纯
  王生才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观生才的水墨画,有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顿时进入一种静谧清幽的意境。
  ——程大利
  生才借笔墨传情,对形象语言只是意到而已。他把功力全用到一种空境中,使人在一尘不染、静寂流云、落花无声中享受清凉,淡泊的情趣。   
  ——刘二刚
  极简不是目的,极简中的丰富和真诚才是王生才画中的底蕴和质地。
  ——宋文京
  
  生才的画尺幅都不大,但一旦面对,便会感到有一种“古意”充斥其间,似要冲决画框、喷薄而出。
  ——龚云表

 楼主| 发表于 2004-2-17 16: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喝尽浊醪三千盅 留得清气品玉箫
 有朋友向我推荐生才,说他的画画得不错,人也非常耿直,是值得一交的朋友。介绍的人还送了一本《荣宝斋》为生才出的画集,这便是我最早认识的生才。
   没有想到的是,就这一本簿簿的画册,却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生才的画,大致可算是“新文人画”的那一种,可生才‘不大赞同这“新”字的提法,他说就叫“文人画”也许更为适合一些。对“新文人画派”,我算是有些了解,其中好些画家还是我的朋友,甚至还有较深的交往。他们也不太在乎叫“新文入画”还是“文人画”,他们只是执著地在这条画路 上作有益的探索,“画自己喜欢的画”。
    生才眼下还不算这圈中的人,但他的画却受到这帮朋友们的认同,细读二刚为生才写的评介文章便体味到了这种情感相通的习气。
    二刚说生才的画:“不做表面文章,致清致雅,我估计是不大好卖的。他的画简得出奇,有时简得令人不可思议,好像是在一种幻境之中,他怎么会画出这样的画?还很少有理论家来评论。我把他归人文入画的一种,是逸品。”
    生才在“案头余事”中也写到:“秃笔枯墨像鬼爪,干柴头上还著花。无心要学林和靖,管它梅花与杏花。”读了二刚的文与生才的小诗,特别是细读了生才的画集,我恨不得立马去西安,去榆林,看看这位自我封闭了十年的画家。说封闭,也许不准确,但生才却实实在在地闭门静思,独自挥洒,如苦行僧般地修行了十余个春秋……
    今年五月,在北京我与生才巧遇,但彼此行色匆匆,只有一两次十分短暂的交谈,却无缘更深地去作艺术乃至人生的体验与交流,空留下好些遗憾。但从此却有了书信往来,只可惜仍旧是短札问候,不得要领。
    八月我去大连参加“艺博会”,生才来电话欲与我同往,这真使我有些意外,“苦行僧”要出山看看的打算使我欣喜。我们终于在大连相聚了,并且在一起相处了好些日子。通过近距离的终日接触,我们成了知己。
    生才不健谈,而且话稍多一点都觉吃力,大概是这些年他太少与人接触,更没有与外界交流,谈话自然便少而又少,简而又简,甚至使他感受不到驾驭语言并用准确或是美妙的语言进行精神表达同样具有美感。尽管如此,我们交流却无障碍,话虽不多,却是一语中矢。有时,还不等我把话说完,你已经从他那双充满睿智的目光中得到了理解与回应。
    我也很想与他谈谈画,谈谈创作,但一开口,却又显得多余,也许只有在这时节才会更深地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生才对生活的要求极简,照他的话说:“过日子嘛,一杯老酒,一口清茶,一碗稀粥足也。”可谈到画画,他却总是无不感慨地表述:“要画好一张画,真是太难太难了……”
    在我的怂恿下,生才将他的作品挂到了“艺博会”,尽管我鼓吹,可也仍有些担忧,怕他的作品在这林林总总的万花世界显得太冷清,太不合时宜。更不安的是,怕找不到知音,会带给生才“刺激”。我劝他别到展场上露面,何况他不擅应酬。可他却一反平时处世的低调,大度的表示,既然来了,就去看看。他以为没有人看也不要紧,自己可以借机会多看看别人的画嘛……如此平和的心态,真让我有些意外。
    结果短短的五天,生才认识了不少朋友,在那看似冷清的展位上终日有人与他深谈(所谓深谈,便是来了就要呆上半天、或是两个小时以上)他们与生才谈了些什么? 我不清楚,但看得出,彼此像都遇见了知音。来参展的画家中也有好些人 来此交流,甚至调侃地说是来会“高士”,看“雅画”。不仅中国人,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的老外也时时来凑趣,并向生才发出办展的邀请。国内另两家大的“艺博会”也希望生才能带作品去展示。还有一家文化公司提出,要全方位“包装”一下艺术家。这使生才高兴,也使他不安。高兴的是,他的画居然还有好些人欣赏,不安的是他无法适应这种热闹的场合,他不善言辞,不善应酬,更不懂商务谈判,因而当别人提出若干合作意向时,他竟不知如何面对。他没有想到,画家除了专注创作外,还有那么多费劲的事。特别是谈到作品的价格,和买家讨价还价,他更无力以对。有人说自己是工薪阶层,喜欢他的画,但买不起,希望他能发善心成全其收藏梦;有人送茶、送酒、送海货来作感情交流,希望画家能回赠一件小品。请吃饭的人更多,常常守在展位上不走,这可使生才傻子眼,不停地问我:“这咋办? 这昨办咧!”看着他急,看着他因急而涨红了
的脸,我想笑也不敢笑。于是,劝他还是找一位代理人帮他料理,不料生才却连连表示:“这可不敢,我连自己的生活都弄不好,哪还有钱请经人!”我告诉他请经济人并不需他破费,只要有人相中了,会主动找上门来,会为他设计安排好一切,完全不用他操心。但他似乎不太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同时还担心,有人安排后,他会不自由,他怕“商业运作”扰乱了他的清静,更怕失去无拘无束的创作环境,特别怕一包装,便没有了原汁原味。总之,他显得有些惶恐,不知如何才能适应。
    几天的艺博会结束了,生才禁不住别人“热情”的再三邀请,到郑州办展去了。在河南他会不会找到知音,会不会遭遇更大的“激情”,我不得而知,但我想一定会有人爱生才的画,他也一定会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此时,我突然想起几天前有人对我说:画画不能远离时代,远离生活。特别强调作品要有色彩,要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这些话,乍听全都懂,可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生才这种“文入画”,这种没有色彩又看不出多少时代精神的“消闲”之作依然会有观众,依旧受人青睐,这是为什么? 是这些人不懂艺术? 还是欣赏错位? 我一时竟找不到答案。
    也许,再过一百年、一千年依然有人能欣赏这样的艺术。大概这便是多元化的审美。大概也是当代人回归自然,追求平和的一种取向。要不,年年出版的明清精晶画集总是一销而空。去云岗、龙门欣赏石窟的人总是四时不绝。连远在大漠的敦煌也常年有大批的艺术家去朝圣、去看壁画、去寻觅悠悠古 情……
    于是我想,“文人画”永远不会被当代或是现代艺术所替带和湮没。“文人画”也许永远有它生存的空间。因为,我们不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国,而且特别懂得欣赏具有民族风格和历史意味的绘画。所谓寻根,便是一种精神寄托的永恒!
    生才,一路走好。宁山静水,是东方之美,是民族之美,为追求这种艺术的高境界,你虽物质清贫却精神充实。我羡慕你,并希望永远从你的作品中感受到这种清雅与快乐。
    深深地为您祝福!
                                               阿 年
                                         二OO一年八月于京华
 
  

 











 楼主| 发表于 2004-2-17 16: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王生才
      五十自述
  早起一壶茶,涤不尽尘世浊气。晚上酒半杯,困了也就各自去睡。凭栏茅搂当世借得;歪诗半句还是套得。老眼瞅字,常不识,歪好。秃笔起落,也见过荣枯。小画写心,感人处唯一情字。大人做事,全凭着满怀的烟云。读几本破书,弄白了半个道理:川陆日悠哉,生涯尽几回。
   书屋临河,窗有灵石起山梦;幽窗独抱,酒后常作浮云笔。诗为证:
  貌拙诸市也招摇,
  回山对镜神不伤。
  待到乱蝉散尽时,
  竹篱残菊也成章。
         王生才
      
二OO一年二月于临潼
 
 楼主| 发表于 2004-2-17 16: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干柴头上还著花——刘二刚

《竹疏话淡》王生才作
我在《江苏画刊》工作多年,难得碰上一个“寒士”,不,是个有道之士。他叫王生才,号榆阳,1951年生,陕西榆林人,1992年他携家小从榆林迁居临潼,买了个小院,成了职业画家。
说起职业画家,现在全国着实也有不少,他们的生存空间主要靠卖画维持。然而,画也有清浊雅媚之分。以急躁功利的心态求画,往往欲速而不达。生才先生的画不做表面文章,致清致雅,我估计是不大好卖的。他的画有时简单得令人不可思议,好像是在一种幻境之中,他怎么会画出这样的画?我把他归入“文人画”的一种,是逸品。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的妙处在哪里?在这样躁动的时代,很少有人闻问了。他曾在给我的信中阐述过他的观点:“文人画全凭文化二字,如果将文化做动词讲,文人就应该是那些被文所化得深一点的人。文人在被文化的过程中,最要紧在于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人生命本质的思考。”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不少看画的人,只看其笔墨多少,或因名头而凑其热闹,而不去追究他笔墨背后的修养和思考。这一点,他还说到修养与知识:“人的文化过程需要知识,但光有知识不足称文人,因知识更多的只是人生存的技巧,而人的文化过程是一种修养的行为,它不但要求人要有知有识,更要在万事万物中去身体力行。”“文人无行”,那是假文人,真正的文人不管他处于任何一种环境中,都会尽全力用自己的智慧、毅力去投入,在具体的行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祛邪扶正,方得以养起一腔浩然之气。待到眼障尽除,方可心性自见,达大化之境,堪称文人,至本真境界,始为艺术,否则,不能渡己,岂可渡人。”他毕竟已是50出头的人了,经历、阅历,加上他的才学,有资格讲这些话。这些话与其说是在和我论道,不如说他在描述彼时寂寞他乡,离群索居的心境。
或许有人问,这么一个陕北汉子,画的画怎么这么“清”呢?这个话题就让哲学家来回答吧。他曾和我喝过一次酒,几杯下肚真个豪爽,更是相逢何必曾相识。但他朋友并不多,亦不善交际,对人间的悲欢离合和世事的美丑只有倾注在酒中。能喝酒,真是一大快事,我想他的画与酒也大有关系,要不怎么那么超脱,虚空飘渺呢?酒后作画,下笔便若有神助,不过这也与平时的文化修养有关,没有修养的人,酒后发疯,剑拔弩张,下笔一定俗不可耐。而生才却表现出了仙风道骨。
王生才画出来的画,与我们俗世中的大奖赛作品,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画是风马牛不相干的。好在现在埋没人才的事是不大可能的,荣宝斋已为他出了《王生才画集》,不少同仁及刊物已对他开始关注,正如他的题画:“秃笔枯墨像鬼爪,干柴头上还著花”。我想他的好景还在后头。至于卖画的事,就看收藏家的眼力了。
“文章憎命达,身穷诗乃亨”,为出好作品,我在千里之外的江南与他说:再干一杯吧。
《北京晚报》2001年4月11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7 18: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舟在 2004/02/17 06:24pm 编辑]

http://www.qpgzs.com/new/art.php?id=60
发表于 2004-2-18 0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秋风除残叶, 飘飘葫芦僧。
发表于 2004-2-18 06: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疏简而飘逸
发表于 2004-2-18 10: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古人云:“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逸品也!
发表于 2004-2-22 11: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欢迎老友的到来~~~~
上龙井茶~~~~上上好的龙井茶伺候~~~~!
小板凳呢? 跑 哪里去了?还不赶紧赐坐?
呵呵~~~玩笑开玩了,老朋友啊感谢你的光临!请多多赐教!
发表于 2004-2-22 1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下面引用由野花2004/02/22 10:59am 发表的内容:
咦!秋萍~~哈哈!还记得吗?我们在世艺网俱乐部交锋过,怎么样?欢迎野花到来吗?你们都是有学问的人哟!我这无名无派的野花愿与你们艺术家进行交流,也敢与你们进行绘画大比武,一展大师绘画风采。中国人才辈出 ...
欢迎欢迎~~~千个万个欢迎——千遍万遍的呼你——来了真好!希望你喜欢这里呀~~~
 楼主| 发表于 2004-2-22 20: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欢迎你呀~~~
希望你的到来带来春天气息~~~美丽的花朵洒满这个温暖的空间!
朋友常住足!
发表于 2004-3-20 14: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版主模式 *****
此贴转移来自: 艺术家交流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1>艺术家交流</a>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4-6-1 00: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我很喜欢他的诗,很雅
发表于 2004-6-1 08: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王生才

而且是大雅。
诗雅画飘逸。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