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461|回复: 1

艺术品投资热 收藏的不堪承受之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09: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1日,北京嘉德“秋拍”预展现场,强打精神的郑连杰依然难脱风尘仆仆的疲态。他是应嘉德之邀而来的——此次“秋拍”,嘉德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专场,名列其中的郑连杰带来了自己的行为艺术作品《零度纽约》、《大爆炸》和一幅水墨。
  “当代艺术20年”专场重点推荐给海内外收藏家的是遴选自中国近20年中各时期当代艺术领域具有鲜明个人艺术面貌的引领潮流之作。
  据嘉德负责人介绍,嘉德希望通过对这20年艺术史的回顾和梳理,尽量呈现艺术家风格发展脉络的连续性,“使其展示更具整体性和历史性,给市场提供一个整体认识。”
  不仅嘉德,几天前相继开槌的保利、华辰、瀚海、诚轩和即将在香港开槌而把预展搬到北京来凑热闹的佳士得和台湾的罗芙奥等拍卖公司也都把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秋拍”重点。
  “有外界评论,嘉德的做法很大胆。”郑连杰说,“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还是看西方,嘉德是在国外拍卖行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后搞这个专场的。”除英、法之外,最近的9月20日和10月9日,世界拍卖巨头苏富比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推出“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然而一成一败,市场依然雾里看花,充满风险。
  秋季拍卖会——拍卖行一年中的重头戏,为何这么多中国拍卖行不计苏富比前车之鉴,顶着风险而上呢?
  答案在各大拍卖现场内外都可找到。场内是藏家们为争夺“宝物”的紧张竞价、近乎疯狂的一掷千金,场外则是紧盯拍卖情况报道的无数电视观众。
  然而拍品“天价”喜报频传的消息已让人见惯不惊——短短几年里中国人见识了艺术品拍卖从蹒跚起步到火爆繁荣的全过程。尽管拍卖所呈现的还只是整个艺术品行业的冰山一角。
  繁荣与泡沫:一对孪生兄弟
  “中国收藏现状可以用‘火’、‘爆’、‘热’、‘燥’四个字来概括。”熟谙艺术品收藏的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说。“看看媒体有多少‘拍出天价,再创新高’的报道就知道了。”
  在不久前的“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表示:近年来中国艺术品行业呈现“四由”态势——市场由冷变热;价格由低到高;题材由传统到现代;市场影响由国内到国外。他判断,“中国艺术品市场增长的势头仍没有改变”。
  但拍卖现场火热繁荣的盛况未能掩盖行业的混乱与虚弱。在嘉德预展现场,一位40来岁的藏家对记者说,“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很多怪事。有人从保利拍到藏品后转手就拿到嘉德来,再往出拍。市场上炒来炒去还是那几件。”他还抱怨市场上频繁的欺诈:“行活”、赝品横行,鉴定证书满天飞。
  “现在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媒体关注拍卖——大家都关注的时候就快完了,快到顶了。”张洪说。他1978年在美国加盟拍卖巨头佳士得,操盘10多年,从1980年起每年来华两次,长期密切关注中国的拍卖行情。
  “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局部泡沫是不可否认的”,华辰拍卖公司老总甘学军也持类似看法。据他介绍,中国仅从事油画拍卖的拍卖行就多达百余家,而两年前仅有15家——即便发达如美国也只不过区区几家;部分拍卖行的成交额年同比增长高达40%以上。“一个行业的暴涨恰恰证明它的不成熟”,甘学军说。“因为繁荣和火爆的同时总有不理智,也就有泡沫。”在经济领域,繁荣与泡沫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
  收藏的不堪承受之重
  ●2002年还一片沉寂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三四年间竟受如此热捧,原因何在?
  “我感觉在中国收藏总与投资分不开的。大家不讲艺术,不讲东西的好坏,只谈钱。”张洪摊开双手、耸耸肩膀说,他觉的中国藏家们的玩法不可思议。“大家不懂艺术,怎么能讲艺术市场?光讲市场,那你懂不懂资本主义?这么没根据的玩,太不可思议了!”
  事实证明他的感受是准确的。在业内,收藏被认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不管是商贾大款,还是升斗百姓,都希望争抢最后一杯羹。业内数据表明,江浙地区资产排在前10位的企业家都在投资艺术品,2005年仅油画一项他们就投了5亿。这些投资者不仅盯住国内,还大举出击海外。今年“五一”长假期间,由20名成员组成的首支“中国海外淘宝兵团”横扫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地的中国文物藏品,刮起一股“海外淘宝风”。
  “江浙商人像做生意一样做收藏,他们并不在意艺术品本身,看重的只是炒作价值,急于创造品牌,往往采用非正常艺术评判进行市场包装。”刘曦林说,“在美术作品研讨会上,大家一般先说些好话,然后提批评意见,但最后公开发表的只有好话。艺术评论沦为了艺术品收藏的‘廉价广告’。”
  另据介绍,除江浙商人这些“小巫”外,境外大企业、机构投资“大鳄”也开始将手伸向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常而政府部门将收藏产业视为“好苗头”而施加的鼓励、扶植则也在推波助澜。此外,源远流长的“关系收藏”愈演愈烈。在老字号“荣宝斋”,一江姓工作人员证实“这几年来光顾的人多了很多,多是为了送礼、打通关系而来,所以名人字画很受欢迎”。
  在上述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艺术品收藏水涨船高,行情节节攀升,导致拍卖价格高企,使7000万大众收藏爱好者无法挤进拍卖行,而只能隔着橱窗看火爆的风景。同样为此深感无奈的还有中国美术馆。刘曦林谈到,中国美术馆数度因为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的公开竞拍价格而与收藏对象失之交臂,只能“望画兴叹”。
  当大家都感受到泡沫时,焦点就成为谁该为美丽的泡沫负责?如何挤掉泡沫?
  谁是系铃人?
  ●解铃还需系铃人。然而谁是系铃人?
  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认为,“拍卖公司的虚假成交对于艺术品市场泡沫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艺术品经营方面则称,“诚信危机是当前艺术品市场的致命伤,藏家的欠理性是导致盲目跟风、追捧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种声音是:“新生收藏队伍的急剧扩大推动了艺术品交易的活跃,其中以投机和投资为目的的买卖过多、过分活跃,制造出艺术品市场的‘泡沫经济’”。但藏家们却为自己叫屈,他们呼吁由政府出面设立艺术品鉴定机构、以政府的信誉担保,从而遏制、杜绝欺诈,规范市场秩序。踢来踢去,球又回到政府脚下。
  据悉,文化部正在进行“艺术品管理条例”和“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数据库工程”——将艺术品市场相关各方信息登记、认证、上网公布,并设立诚信“黑名单”。
  至此,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可张洪并不这么认为,艺术品跟政府有什么关系?提供鉴定的是专家。如能提供担保,剩下的就只管谁比谁有钱了——你的钱比我多,我一定输,那我就不玩了。”在他看来,东西的好坏跟市场没有关系,艺术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价值在于别人怎么看,且当代艺术不存在真假的问题——都有参展记录的。
  “中国有钱、有兴趣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但还谈不上收藏家。”张洪说的很直率。“为了投资去买艺术品是很危险的,大家输不起,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藏家。”
发表于 2006-12-2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品投资热 收藏的不堪承受之重

值得学习!浮躁和繁华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愿画家收益而不是炒作的商家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