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142|回复: 0

吴冠中谈艺术与市场 美术与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0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会”召开在际,全国政协常委吴冠中接受了记者采访。刚刚举办了2005年书画艺术新作展的吴先生,今年虽87岁高龄,“创新”依然是其艺术创作的基调。2005年,素以油画和水墨画两栖并举的吴冠中对中国书法给予了新的关注,他将自己的画思文心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强化了汉字的造型及其中所包含的意象,从美术构成的角度寻找汉字的别样美丽。同期创作的水墨作品,则用浓艳的笔墨书写对人生与艺术的感悟。
  崭新的形式,悠远简约的意蕴,恰如吴先生自评之文“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接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处眉眼,画面随之而呈现简约,强调怆痛,呈现无奈———人生之曲,不凭音色悦耳,当亦有未老、将老或老之知音。”
  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吴先生已不再每天作画,但他说不作画时,更多的是在脑海中构思,思考着对形象的挖掘,言语间流露出一个艺术家的坚韧与从容。如何在艺术上继续创新,依旧吸引着这位耄耋之年的艺术家。
  艺术与市场:不唯功利
  对于当下的艺术与市场,吴冠中先生有着清醒独到的认识,“拍卖市场上,许多画家都很重视各自作品的价位高低,我从来不关心价位。有一次,上海的记者打电话给我,说我的一张作品拍卖到了几千万元,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市场的心电图测得不准确,因为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价格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艺术市场上,市场评价与学术评价之间的关系比较混乱,有的比较公正,有的相差很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应该是比较固定的。”
  艺术家是艺术与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在艺术与市场之间疲于奔命的画家,吴先生表现出担忧与同情:“今天真正为艺术而创作的人已经不多了。现在的中青年画家最可怜,为了自己的作品好卖,越来越功利;为了参加全国性的展览,很多技法成熟、颇有灵气的画家在迎合评委的口味时牺牲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为了加入美术类的各级协会,画家们更是费尽了心思。在这些过程中,艺术家的真感情往往就被抹煞掉了。”
  说到此处,吴先生的眼神中透出了些许无奈。随后,老人极其认真地强调:“画家主要的时间还是应该用来搞真正的创作,优秀的作品经得住岁月的考验,而靠吹捧火起来的艺术会转瞬即逝。画家最应该知道自己作品水平的高低,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美术与教育:尊重规律
  身为全国政协常委,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吴老对美术教育依然十分关心。对于当前各大高校扩招艺术生的问题,吴先生表示“看了之后心里很难过”,他说,“学生太多,师资力量也会不够,有些老师自己还不成熟,就要为人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现象越来越泛滥,会制造出很多空头的、假冒伪劣的艺术家。实在令人担忧!”
  同时,针对美术教育工作,吴先生反复强调:“美术教育应该讲美的造型艺术规律,而不是怎样描摹自然,但现在许多学校恰恰相反。在艺术上,古今中西的艺术规律就是绘画的基础课,有了基础,再深入生活,才能创新。传统技法只是绘画基础的一部分,并且有局限性。李可染说,对于传统,要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种‘勇气’是很主观的,需要画家有广阔的视野,有足够多的优秀文化艺术充实自身,才能把自己从传统中拉出来。所以,美术教育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在这个宽广的时代,必须要吸收新的营养,学习一切优秀的艺术,打开思想的大门!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传统。”
  采访即将结束,恰在这时,吴冠中先生的裱画师送来了两幅刚刚装裱好的新作。看到作品,吴先生有如被璀璨的花火点亮。也就是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在艺术的激发下,他那火一般的生命激情。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