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277|回复: 8

中国花鸟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0 02: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花鸟画的文化根源》
内容摘要:中国花鸟画史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历史。由于春秋战国诸子的哲学思想影响到社会人文的各个方面,由于这些思想的根深蒂固,产生了中国独特的文人体系,才有了魏晋以后的绘画美学理论,从而奠定了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基础。中国花鸟画的文化根源来自春秋战国诸子。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诸子魏晋艺术理论
  
  在中国绘画史上,原始绘画在技巧上对后世也许有影响,但在思想上与后来独特的中国画没有必然的联系。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现发掘出来较有代表性的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都是人类早期爱美、爱装饰,并且达到一定水平的见证。在河南发现的“鹤鱼石斧”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
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 鳞介等支科。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寓兴,就是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摘录
发表于 2006-1-10 08: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拜读了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1-10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自然的吟唱——中国花鸟画
    什么是花鸟画?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它是对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的总称。根据描绘的内容,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支科。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了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以寓兴、写意为目的的创作传统。它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在审美的主客关系中,以主客和谐为原则而偏于主观的创作思维特征,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因此,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描绘花鸟而描绘花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寓意性的表现。即,一方面重视其写形之“真”,另一方面更关注其对美和善的观念表达,强调花鸟画“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总之,中国的花鸟画主张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追求,通过欣赏活动而寄托人们的兴趣、情操和精神共鸣。
    花鸟画的发展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区别
    严格地说,在中国古代美术中,并没有可以与西方静物画相对等的画科样式。西方静物画所描绘的对象,部分的包含在中国的花鸟画中。中国花鸟画所描绘的部分对象,则属于西方动物画的范畴。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绘画的某些样式,如博古画(以描绘古器形状为主的绘画)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静物画的形式。本题目所作的比较,是在一个宽泛的基础上,就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相比较而言的。
    应该看到,就根本意义而言,无论花鸟画还是静物画、动物画,它们都不是为描绘对象而描绘对象的“绘形”之作,而是借助对客观对象的描绘表达人的精神、情感,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是真、善、美的寓托。在这方面中西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历史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艺术观点不同等等原因,在中西的花鸟画或静物、动物画中,就有了艺术认识、审美趣味、表现形式、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区别。
    比较中西古代关于花鸟画和静物画的创作观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花鸟画把所描绘的自然植物和动物,看作是自然界中与人一样的生命体,是与人相互关联、互为观照的生命对象。而在西方的静物画和动物画创作中,被描绘对象往往被认作是人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物,不管是人造器物(静物)还是动植物,它们是被主体认识、观照的客体。因此,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反映了中国人与审美客体的联通关系,即从关乎人事出发,抓住自然生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的表现,所谓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概言之,花鸟画偏重于强调其真和美皆为善服务。静物画、动物画则反映了西方人与审美客体的对视研究关系,即从主体出发,将人的认识与分析客观对象的能力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在探究客观世界的美的过程和成果中,寄寓了人的精神,即西方的静物画和动物画更偏重于强调其美和善皆为真服务。
    上述在创作观念、审美认识、趣味表达和对待描绘对象方面的差异,表现在绘画的技法中,则是中国花鸟画既以“写生”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韵味,着重于通过表现对象的基本形象特征来传达一种主观化的审美神韵。所以,中国画在构图方面突出强调主要形象,善于通过剪裁和虚实等手法处理,来把作者的意图情趣寄寓形象之中。而西方的静物画和动物画,则以视觉真实为前提,强调在鲜明的视觉真实基础上揭示客观对象的美感。因而西画着重发展了描绘对象形体、量感、质感、色彩感、光影变化等方面的技巧。在构图方面,西画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对象的前后空间主次关系、层次关系。总之,西画着重表现客观对象自身及组合关系的美感,以此展示作者的审美认识和高超技艺。

——摘录
 楼主| 发表于 2006-1-10 12: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
  据史书记载,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虽然现在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表明当时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到了唐代,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八十多人。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韦偃画牛,李泓画虎,卢弁画猫,张旻画鸡,齐旻画犬,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富贵不仅表现对象的珍奇,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黄筌之子黄居寀、居宝,徐熙之孙徐崇嗣、崇矩都是当时花鸟画的重要画家。
  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二万余种。北宋的花鸟主要还是承接五代的传统,早期以黄筌之风格为主导,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在题材上,宋代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以形似,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内容。以文同、苏轼为代表的这一派,已有别于流行时尚的清新风格,获取朝野称赏,并加速了他们的画风成为新的时尚。
  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
  明四家除了山水外,亦擅长花鸟并卓有成就。而徐渭的淋漓畅快、陈道复的隽雅洒脱,代表了文人画的两种风格。
  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黄徐体异中得以综合与发展,为花鸟画新辟蹊径。此后,“四任”尤其是任颐,又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高潮。
  在现代画坛,花鸟画整体上已不太引人注目,但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出现,亦独成高峰。吴昌硕以金石入画,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风格类型,齐白石则画了许多前人从未画过的题材,如虾、老鼠、蚊子、苍蝇等等,其造诣令后人却步。而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陈之佛的工笔重彩花卉,均已造型与笔墨的独特占据了各自应有的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06-1-10 13: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谈中国写意花鸟画——教学模式
孙倩萍
摘要:中国写意花鸟画,是具有中国民族的传统绘画。她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公认。为使我们民族传统画种得以发扬光大,繁荣灿烂,试将读、写、临、议、评教学模式进行论述。  
实践证明,采用让学生跟画、添画、改画、变画、组画等教学手段能培养和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使学生较有 兴趣地投入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写意花鸟画,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她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公认的中国写意画,代表着东方艺术的特点,有很高造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为了弘扬这一民族文化精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就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国写意画的基本知识,并能读懂一些中国写意花鸟名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我们民族传统画种得以发扬光大。下面试将读. 临. 写. 议. 评教学模式进行论述:
中国写意画教学模式:
1、以写生为主,培养学生兴趣。
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在写生桃花一课中,有意识引导他们回忆春游中的感受,桃花的生长规律及桃树的外形、外貌。先动之以情,引发思维,再达到晓之于理,自然地传授给他们怎样选择具体写生对象,如何观察花枝的穿插等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特征的观察能力、记忆储存能力及构图创造能力。通过学生在写生中对花枝的选择及构图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美的提炼及概括的创造力。充分体会到构图均衡,轻重稳定的美感及层次分明等形式美。我采用直观教学演示和“音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写生素材整理并画成不同风格的写意花鸟画供学生欣赏,培养他们的记忆、分析、欣赏能力。老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如何用笔、用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跃跃欲试。再引导和帮助他们领会写意花鸟笔墨要领和技巧,全面示范后,使学生胸中有数。然后再提出作业要求:大胆落笔,不要描。这时我给学生播放古典抒情的乐曲,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唤起了感情的共鸣和审美的追求。学生在音乐和形象结合的情景触动下变幻思索,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他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使他们“先境而入意”,在记忆与思维的能动作用下进行反映和升华。于是每个人画出了能表现自己特性的画:有的较洒脱,有的较工整;有的大写意,有的小写意。还有同学画完桃花后加上几个竹叶或加上一只小鸟,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
2、强调直观,启发创造。
我们都知道,写意画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已进一步确定了媒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梅洛.庞蒂(法国)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介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介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的表现。”为了实现直观教学,我利用电脑精心设计和制作出《中国写意花鸟画——梅花》一课的教学软件。该软件从梅花的花蕾逐渐变为花朵,到枝干的走势都被制作成形象的三维动画过程,它将文学与动画有机的结合,灵活的运用,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今后学习“造型”做好了铺垫。
随着学生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的不断扩大,对学生中国写意画教学,如仅限于临摹显然不利于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并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及创作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强调观察生活、临摹优秀大师作品与注重写生相结合。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艺术表达语言之后,自觉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水平:
造句式:寻找花卉的规律——梅花可变化出杏花、桃花、李子花,因为它们的花都是五小瓣。
变形式:花卉的枝干有草本、木本、藤本之分,要根据其特点,变化形象的姿态与方向。
加减式:花卉的叶子着生方式和形状各不相同,有对生、轮生、互生的区别,要注意几个内容加减变化。
填空式:在新内容上自己变化想象的形象。
通过学习写意花鸟画之后,同学在小品上的表现更加突出,有的同学画完梅花后加上兰、竹、菊,再提上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使学生作品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采用单独创作、个性组合与多名学生一起共同创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教学不能用简单演示,讲解或干脆发一张画临摹了之,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
(3)以教材为依据:
根据教学要求,初一学生应基本掌握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及中锋、侧锋笔墨表现方法。以写意花鸟为主要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临写,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一阶段具有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中国写意画从内涵到形式,前辈们早已达到登峰造及的境界,成为后代景仰与效仿的楷模,并形成各自的表现与操作程式。这“程式化”的进程,固然是学习中国写意画的一条途径,但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大,要求高,很难适应,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所以对初一中国写意画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在教材选择上,既要有程式,学习传统中的本源东西,又不能泯灭学生的童心。所以我在选教材时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临本应注意“取其精华”、“取其局部”、“消繁化简”。
只有学习优秀的东西,才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取得较好的成绩。教材选择应选近代写意花鸟大师的小品为主,选择那些造型质朴,笔墨简洁,既写意又写实,形态鲜明生动作品为临本。
中国写意花鸟画许多作品艺术表现手法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在取材上我教学生可采用“局部”、“一角”等方法。例如:王雪涛《雄鸡》画幅上的公鸡,形态可爱,造型简炼,学生较易摹写,但要表现出鸡与牵牛花之间的变化,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力。因此对这类画要求学生取其局部,这时教师演示范画时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讲画结合,使学生形象地、直观地看到教师临王雪涛画时如何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此时学生的情趣非常浓。
(2)把中国写意花鸟画复杂的技法,进行精简的处理。如画梅花时,略去点染部分,只用色和墨直接把梅花与枝条的形态表现出来。这种简化了技法,既省略了难度较大的点染,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写意画应有的基本笔墨技法。
4、注重于形式的结合:
中国写意花鸟画强调“留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方法,发挥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这一空灵之地。例如:当学生学会梅花及小麻雀的画法后,我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用同样的笔墨自己创作一幅作品(梅花、桃花、梨花、樱花等)。许多学生联想出梅花傲雪斗寒等有趣小品来。由此,我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留空,给学生创造情感流露的机会,体现学生创造性地写实生活,并揭示生活和大自然的内涵。
5、技法的融洽: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学过程中,常用画梅花来练线、练圆。在这一传统技法运用中,对学生应稍微降低一些要求并放慢进程。也可以先让学生先画菊花,后画叶子,再画水仙,最后再画较有难度的梅花,这样一步步地,逐渐地使学生掌握中国写意花鸟画造型要求和关键性的技法。在墨分五色的技法掌握上,可让学生先从掌握个性的墨色浓淡变化,逐步提高到物与物之间的墨色体现,进而把握物与物及整个画面的墨色深浅、浓重的节奏及气韵。要注重笔锋(中锋、侧锋、逆锋、散锋等)的运用,在教学中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增强发散思维,从低层逐步走向较高的艺术表现层次。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
实践证明,采用让学生跟画、添画、改画、变画、组画等教学手段能培养和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使学生较有 兴趣地投入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观画、读画、谈画等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在观赏中国花鸟画过程中,在分析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的过程中,渗入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传统遗产的教育,同时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并产生一种愉快的、活跃的心理活动和主动学习的强大推动力。由此可见,较好地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就能更好地提高艺术表现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然而现代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人类复杂的、高层次的创造活动,任何教育模式都不可能无条件地适应一切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不断改进、完善,为中国写意花鸟画锦上添花,为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发表于 2006-1-10 13: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很好的资料!再来~~~~~~~`
发表于 2006-1-11 10: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继续。。
发表于 2006-8-8 00: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好的学习资料,收藏!!
发表于 2006-8-8 0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花鸟画

谢谢墨客给大家提到的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