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987|回复: 2

石鲁逆境话风格[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5 12: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鲁逆境话风格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石鲁先生的作品以充满新意新情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被艺术界称誉为"长安画派"的旗手和代表画家。孜孜不倦,终生追求新意,永远不落俗套,为石鲁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但从六十年代初到十年浩劫期间,石鲁所创作的大量作品,被别有用心的人视为"野、怪、乱、黑"。今天看来,"野、怪、乱、黑"恰好是石鲁创作风格的独到之处。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余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余认为愈矛盾愈美,愈变化愈精。此即谓有立必有破,先破后立,破而再立之法则也。故艺术法则虽以统一为定法,然矛盾变化则为活法,笔趣之谓即在于求活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不为野。'"石鲁先生认为绘画的题材,应是广阔无限和千变万化的,同样,作品的思想也是广阔无限和千变万化的。即便是标明"无题"的作品,其实质并非没有主题!石鲁认为凡是生活,甚至是日常生活,均有艺术的素材和原料,只要是人的足迹能到的地方,亦都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都有等待艺术家去发现、去挖掘的艺术原料,看你有没有艺术家的敏锐眼力和炽热的感情。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之人、有情之人,一定会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再加以提炼和改造,创作出优美动人的艺术作品,《冬山如睡》、《山花幽潭》、《东海之滨》、《月近中秋》、《秋收》、《山中月色》、《华山下棋亭》、《初晴》等作品,使观者好像看到石鲁是插翅的骏马,纵横驰骋在情感的原野里。他积极热情地赋予这些看起来平凡之极的景象以不容乎视且不平凡的画意诗情,同样也使观者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感人又惊奇万分,久久难以忘怀。这就是三十年前封给他的"野"。 "余画有笔墨则思想活,无笔墨则思想死。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矣,故但仿某家笔墨乃无笔墨之验也。若既有我之思想情意确笔墨在也,思想为笔墨之重现,依意活而为之则一个万样,依死法而为之则万个一样。笔墨画者性情风格之语言,严忌虚情假意,无情无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把与众不同、超乎习惯的表现视之为"怪",但是在艺术上,"怪"绝不能简单地说是不好的,说石鲁"怪"是嫌他不合前人之规矩,但石鲁却认为"不屑为奴偏自裁",恰好是石鲁艺术创作上大胆的革新精神之所在。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绝不把因袭当创作,不让别人的眼睛长在自己的脸上,艺术贵在别出心裁,"怪"才是我,我就是"怪"。石鲁早就接受了石涛的"法无障,障无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辨证观点,他认为应充分地去学习前人技法传统和规律,但绝对不能墨守成"法"。为此,石鲁既不赞同"如实"描写客观对象,更不赞同如法炮制,他追求的是意、理、法的和谐统一。生活和艺术,主观和客观,传统与革新的和谐统一。可见"无法之法"确实是最难的了,并非靠"乱"所能及。说石鲁的画太"黑",石鲁笑答"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十年浩劫"石鲁便因"黑"而被定为"反革命黑帮",他仍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说"中国画就是要讲究墨,从古到今均为此","画要黑白分明"。细读石鲁的画,用墨特别讲究,他从事过多年木刻创作,便把木刻中色块对比,尤其是黑白对比,充分地运用到国画的创作中,其墨分五彩,变幻莫测已成为他独特之风格。《陕北高原之秋》《深山蓬居》用大片泼墨由内向外迸发的笔墨意趣,强烈地表现了作品的内涵。《山中月色》又用浓墨淡墨相衬相托的手法,将冷月当空,夜色迷朦的山村诗意跃然纸上。甚至在《东方欲晓》中巧妙、熟练地运用了曾是"禁忌"的宿墨,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枣树和梨树,十分恰当。可见没有高超的技艺和功底,"黑"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问题的实质不在于"野、怪、乱、黑"是贬意还是褒词,而在于怎样使中国画能够随着时代步伐勇往直前。"笔墨当随时代","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才是石鲁的真正目的
  
发表于 2004-6-1 08: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逆境话风格[转帖]

"笔墨当随时代",确实,对于笔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发表于 2004-6-1 1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逆境话风格[转帖]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投奔延安,开始以画笔为宣传工具献身革命,因慕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曾任西北美协副主席、《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协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书协陕西分会主席。  
    石鲁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他早年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进入创作期以后,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和50年代,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60年代,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山水画成为“长安画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70年代,他以花木大写意为主,创作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诗、书、画、印,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以强力提按的用笔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构成了对传统书画的变革,成为书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艺术家。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