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秋萍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23: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就“中国花鸟画九人探索交流展”和我的论文引起的争议致刘建平主编的一封公开信》
——汉风
刘建平先生:
从贵刊2005年2期〈国画家〉看到董三白先生给您情感激昂的来函登照,觉得有必要进行商榷 ,以使更多的人对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有一个明了的认识,而不至于使人误入歧途,特写此信,请予照登。
董三白先生在信中评价“中国花鸟画九人探索交流展”和我的论文是说:“这些‘大家’的美学,艺术理论过于高深了,表现手法也过于古怪奇特了,只恨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限,除了赵梅生、贾平西先生的作品堪称佳作外,其他几位先生的作品,不管从笔墨工夫、构图意境哪一方面衡量,竟没有发现什么值得赞扬的东西。古怪与晦涩,标新立异,眩世炫俗,显得高深莫测,实则空虚贫乏,比如轻率随意,粗制滥造,以邀取盛名,恐将缪中流传,贻害无穷。”董三白先生在写这一封信时一定忘记了“白花齐放”这一种艺术创作的准则。由于他看不懂这些作品就批之为古怪与晦涩,眩世炫俗,空虚贫乏;由于他不喜欢这些画家的形式探索就认定是追求古怪新奇;由于他对中国画笔墨和艺术修养的浅薄理解,就认为这些画家没有笔墨工夫,又看不出艺术修养,出于他不理自在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意义所在,就认为这些画家的作品是轻率随意,粗制滥造。其实,对当代中国画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参加中国花鸟画九人探索交流展的赵梅生、鲁慕迅、周韶华、齐新民、贾平西、赵贵德、刘荫祥、张贵铭、王金岭等九位老画家都是对艺术非常认真、非常严肃的画家,他们在艺术上的贡献和形式上的探索都是建立在对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这在同期发表的中国花鸟画九人探索交流展座谈会纪要中众多其他权威人士的述评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我认为,任何对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都应该建设在对人类文化的内在理解、对传统精神的深刻把握,对本体精神的真实表现之上,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的宏富性、本体精神的独特性都决定了中国画的创新不可能是一种模式、一种取向。另外,真正的笔墨工夫不在于画家是否能够严格地运用各种笔法、 皴法和水法,而在于画家是否能够将传统的笔墨天然地融会并生发于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心性之中,从而创造出新的笔墨形式。艺术修养也绝不是画家正能引述多少诗词和文章,而是画家对文化和传统的内在精神有多少真正的证语,如果董三白先生对此有那么一点认识,就不会否认九位老画家的笔下工夫和艺术修养了,如果董三白先生对此能有较深的认识,他就不会说出九位画家“以邀取盛名,恐将缪中流传、贻害无穷。”的浅薄之语了。
董三白先生在信中说:“美术作品,摹物写景,首先给人美感。就是笔墨传神,形象逼真。所谓‘惟妙惟肖’。”他还以此标准对赵贵德和王金岭的作品大加否定,病认为没资格拿出来发表。董三白先生对中国画的审美只知“惟妙惟肖”、“摹物写景”、笔墨传神、形象逼真,却不知中国还有“气韵生动”、“格高而思逸”、“万类由心”、“俗病最大”、“遗物一观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法自我立”、“无今无古”、“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贵适天真”等等审美追求。建议董三白先生先拿出十年工夫认真读一读中国文化和哲学经典及中国美学史、中国美术史,当董先生认真研读了这些经典以后,就再也不会说出这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浅薄之语了。
董三白先生在信中质问我说:“您把‘中国花鸟画九人探索交流展’推崇为当代中国花鸟画最高审美理想,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溢美之词,符合实际吗?该不是在有意无意地误导后生吧?考虑考虑,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对当代青年、祖国的传统艺术的正确发展方向,应负什么的责任?学院派的艺术家们,凭艺术良心,拿出您的真知灼见吧!真善美就是真善美。假恶丑就是假恶丑。不要随波逐流鼓噪起哄了!好啊?”平心而论,中国花鸟画九人探索交流展九位参展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并切给我们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我对中国画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向往,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不少画家对大美壮美和将中国画向行而上提升的自觉追求,这是很可贵的。因此,我通过这个展览从五个方面对我心目中中国画的最高审美理想进行了简约的理论阐述。并对九位画家进行了分析。我们说的当代中国画的最高审美理想是中国画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我从来没有说这个展览是中国花鸟的最高审美理想。请董三白先生认真阅读此文,不要断章取义。因为我欣赏此展中很多作品,所以我必然会给予褒扬。至于董三白先生认为我的论文晦涩难懂,那完全是因为董三白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读得不透,对西方文化和哲学知之更少缘故所致。如果董三白先生对构成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三大支柱儒、道、释有深入的体悟,对西方古典哲学和现代生命哲学、语言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等主要哲学流派和文化背景有所认识的话,就不会认为我的论文晦涩难懂了。因为美术乃至于所有艺术,它的本质绝不只是一种技巧和形式,他更主要的是一种当下人类精神和文化本质的真实反映。所以说,艺术的表现是生命的表现、精神的表现、文化的表现、存在理念的表现,而对艺术作品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分析和评价。所以说,我的论文这么做的目的也恰恰是为了不误导后生,也恰恰是为了祖国传统艺术正确的学术发展方向,也恰恰是为了不辜负作为一名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的历史责任,也恰恰是为了正本清源,而不是随波逐流和鼓噪起哄。我想,当董三白先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个起码的认识的时候,才有资格评价别人和教训别人,不然,只会让诸多方家笑掉大牙。
刘建平先生,《国画家》作为中国很有影响的学术性期刊,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贵刊能够围绕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展开争论是一件非常好的的事情,因为只有争论,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问题才会大白于天下,才不至于让无知和谬种流传,从而推动中国画的真正发展。
汉风 2005年4月2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23: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 兼答董三白先生
《国画家》刘建平先生:
首先感谢贵刊对我们《中国花鸟画九人探索交流展》作品及评论的发表,也感谢许多观众及读者(包括网友)对我们作品的关注,不论褒贬都是对我们的鞭策。
我们这个展览在北京展出后,经贵刊及其他报刊的评介,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先后应汕头、厦门、深圳、威海有关方面邀请在各地展出, 反映热烈。 此外还有几处地方邀请,拟安排前往展览,进行学术交流。
看到董三白先生给刘建平先生05年1月24日的信,我们除表示欢迎外,借此略述我们的观点作为讨论。
我们的展览在厦门及以后的展出中已更名为《新写意花鸟画展》,参加人也略有变化。 我们认为“写意”是中国画传统中最核心、最可宝贵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也是中国画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价值所在。 “写”是指书法用笔的抒情性、表现性,即不仅把笔墨作为造型的手段,而主要的是把笔墨作为感情的载体;“意”是作者的主观审美感受。 我们只是借物抒情,画自己感情中的世界,追求不似之似的神似而意不在物的审美境界, 既不是“摹物写景” ,也就不去追求什么“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了。至于“既没有笔下功夫又看不出艺术修养, 一味追求古怪新奇……”等批评, 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各人的审美取向与绘画观念的不同有关。极左年代曾经武断地批判过“野怪乱黑”, 而首当其冲的石鲁、李可染等先生早已被公认为敢于创新的真正艺术家。 古代文人画的倡导者米芾、苏轼以及后来的元四家、青藤、白阳、陈老莲、八大、八怪等敢于创新的艺术家, 在当时无不被视为惊世骇俗的怪物。 我们无意追摹前贤, 但却以重复古人,死守传统为耻,只是在继承传统的写意精神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形式语言, 强化自己的艺术个性, 抒写对时代生活的新的感受,这便是我们所谓“新写意”的“新”之所在。 至于功夫、修养、那是活到老学到老, 永无止境的,我们当继续努力以求。
我们相信贵刊绝不会以自己的偏见和偏爱去轻易判定哪些是“真艺术” , 哪些不是“真艺术” 而排斥一些敢于探索创新的作品和独具创见的文章,而贵刊一向所具有的对艺术的深见卓识和广开画路与言路的办刊精神,正是这个艺术多元化时代的真正需要。 我们对今天已经初步形成的这种自由发表和自由评论的气氛是深感欣慰的。
鲁慕迅根据赵梅生、周韶华、冯今松、齐辛民、贾平西、赵贵德、刘荫祥、王金岭、吴冠南诸人意见并参已意整理。

05.3.30 于威海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23: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欢迎各位朋友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您的看法和艺术观点!
发表于 2005-8-5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百家争鸣!
论坛提倡有争议才好!
发表于 2005-8-8 1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下面引用由天舒2005/08/05 03:44pm 发表的内容:
百家争鸣!
论坛提倡有争议才好!
老兄您争鸣一下好吗? :em03:  :em03:  :em03:
发表于 2005-12-2 18: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下面引用由我爱米芾2005/08/08 10:58am 发表的内容:
老兄您争鸣一下好吗?
您先~~~~~~~~~~~~~~`
发表于 2005-12-2 2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消息——《国画家》一篇来函照登

客气~~~~~~~ 我争鸣过了,想听您的意见。呵呵~~~~~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