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5768|回复: 10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8 16: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蓝沙筛选。
                         泪光中的妈妈
                 明天是母亲节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日子,更应该是康乃馨开满每个角落的季节。这几年南风窗吹进来一股股强劲的温馨问候声,从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根植人心得程度可见一斑,透出的是浓浓的亲情闪烁。
                 
  明天是母亲节。这几年,一直想写写我坎坷一生的母亲。但是母爱太沉重,拙笔太轻飘,唯恐难绘这份真情,始终没能成文。今晚,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开始盘算着一定要写写母亲。夜色里,我的影子与月色相互交融,思绪在现实和回忆中不停地飘忽、转换不定。
                 
  妈妈曾经干过很多工作。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是制丝厂的一名工人。妈妈年轻时很漂亮,曾是“厂花”中很出彩的一朵,为了等一个约定的人她结婚很晚,生下我时已经30多岁了。不久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波及到了我的家庭,学究呆板的父亲因质疑文革而失去了生命,突遭塌天之祸的妈妈几乎没有了生存的勇气,原本幸福的家庭从此听不见了笑声……
                 
  那个年代,母亲一个人带着姐姐、哥哥和不满一岁的我,还要倒三班,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生活常常难以为继。但是,家庭的变故没有击垮她,奔忙劳碌中,沧桑过早地爬上了母亲的脸庞,她坚强的面对这个现实,承受住了这不能承载的重负。不管生活的担子有多重,从来没有听她抱怨过什么,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片天!
                 
            有儿方知父母恩
                 
  为了儿女,为了生计,妈妈吃了多少苦,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我们其实不能体会。小时候,不懂得母亲的心思,不知道为母亲分忧。还记得年少无知时不平衡自己和同学的生活落差,向母亲抱怨生存环境的愤愤之词;还记得发现母亲偷偷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日记后的过激表现;还记得从小就叛逆的我,总是和母亲一起上街去、却一前一后无言而归的情景……当时的我,只顾得自怨、自怜,未曾想过自己怎样地伤了母亲的心。
                 
  甚至我和哥哥姐姐不能理解妈妈常常唠叨的,看到我们上下学常经过的路上出了车祸,她总是担心出事的是我们,总要拼命挤进围观的人群中看看地上的是不是自己的儿女;社会上有什么违法团伙,她总是再三审问哥哥,有没有结识这样的人,有没有和这些团伙有来往?还记得哥哥暴跳着嚷:为什么不盼我们一点好,为什么这么咒我们?
                 
  有儿方知父母恩。自己也做了母亲的时候,才真正开始认识母亲,了解母亲。几年前,在儿子呱呱落地、家人都欢天喜地的一刻,在妈妈、婆婆再三交代月子里不能哭会伤身的嘱咐声中,我不能克制地痛哭失声,把全家人哭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至今,丈夫不知道是什么事让我那样伤心?他不明白,哭,是因为我做了母亲,我是在为自己曾有的言行后悔和愧疚,是因为在那瞬间才体会了母亲那些毫无缘由地担心是因为她时刻牵挂的是我们啊。
                 
  有一位好友在电台主持娱乐节目,就是那一年过生日的那天,我为母亲点了一支歌。中午,我和母亲、姐姐一起包水饺,听广播。在好友精心设计的煽情祝福中,《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缓缓响起。歌声中,我看见妈妈无法抑制的泪水顺着脸颊留下来,滴滴嗒嗒地打在面板上。片刻,妈妈放下手中的饺子,走进卧室哭了个一塌糊涂。
                 
           妈妈,献给您一捧康乃馨
                 
  妈妈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有着对儿女无边的爱。年少时当我陷于困苦中绝望伤感的时候,她告诉我,“没有经历过苦难,就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当我为追求完美钻牛角尖的时候,她劝慰我说:“难得尽善尽美,但求无愧于心”……
                 
  母爱是没有止境的付出。如今,衣食无忧了。妈妈谈起过去,还常常把我们几个小时候的困苦归罪于自己,全然没有对自己凄苦命运的一点点抱怨。因为过去的经历,妈妈看起来比同龄的人要苍老得多。每当看到妈妈的满头白发,我就想,您为儿女付出的,我们该怎样才能报得清啊。
                 
  永远不能忘记那些酸楚无奈的艰苦岁月,不能忘记母亲为儿女无私地付出。妈妈,就如今晚夜空中的一轮清辉,照亮着女儿前行的路。在母亲慈祥柔弱的眼光中,女儿渐渐学会坚强和独立。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明天,我要回家,献给我深爱的妈妈一大捧的康乃馨,通过它转达女儿最真挚的祝福和问候,祝愿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母亲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亲情无边
日日为生存奔波于茫茫红尘,很少有时间回家看看爸妈。难得今天下班后有些空闲。下午5点多,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接电话的爸爸晚上回家吃饭。
6点多回到家的时候,妈妈和姐姐已包好了水饺。看我回来,姐姐忙去下水饺,妈妈边拾掇边关切的盯着我的脸,一如既往地跟我唠叨着最近身体如何、工作是不是顺利之类的话题。
去厨房洗手时,正在下水饺的姐姐说:你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回家了,爸爸妈妈都牵挂你。前天你的文章见报后,妈妈伏在写字台上,含着泪反复读了很多遍。这才想起,前几天心情不好,发了一篇伤感的随笔。怕关爱我的亲人会有担心,我用了笔名,可是妈妈怎么会知道?我不禁诧然。
“你说,我们有什么事情能瞒得过妈妈的眼睛?妈妈第一遍读了文章后,就一再问我你是不是有这个笔名,我没有隐瞒。”姐姐回答。
我默然了。是的,这些年,妈妈就象一位未卜先知的神仙,总能感应到儿女的问题和发生的点滴变化。
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妈妈讲笑话般告诉我,我打电话回家时,妈妈和姐姐正在超市买东西。接到我的电话,爸爸立即骑车赶去了超市。“快快,回家包水饺,老三今天回来吃饭。”
包水饺,在一贯勤俭持家的父母家里是最高礼仪。而我回家吃饭,竟然让父母如此看重却是我不能预料的。算了算,除了几个问候的电话,自己的确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探视一下双亲了。一分凝重的歉疚盈上心头,鲜美的饺子一时间有些难以下咽了。我努力克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下来。爸爸妈妈呀,让我如何才能报答你们深重的恩德呢?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长大后,深深得爱上了一位漂亮姑娘,可是这个姑娘为了考验他,竟然向他索要他母亲的心。为了讨得姑娘的欢心,他真的用剑挑开了母亲的胸膛。捧着母亲还在跳动的心,他飞也似的跑向姑娘所在的树林深处,不料途中狠狠地摔了一跤,久久没有爬起来。这时,母亲的那颗心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吗?”
还有谁能如此为儿女作出牺牲?还有谁能比我们自己更关爱自己?至灵至性的人,我们还要拿什么忙碌和不便的理由,找借口不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有时候仅仅是常回家看看这么简单?
我们不陌生这样的情况;黑夜来临恰逢停电,许久后当灯光复明时,我们会顿生感激甚至拍手欢呼。然而更多的时候,阳光普照,满世界光明,我们却不知道感激甚至漠视了身边的阳光。阳光给了万物以生命,我们却往往对此迟钝不曾感触。前一段时间陪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吃饭,席间教授深有感触的说,天大地大,什么都比不上父母的恩情大。然而遗憾的是,如何朴素通俗的道理自己总是不能时时深切感悟。古人把父母恩德说成“三春晖”,意即父母恩德跟阳光一样无偿,不求回报。
亲情是一道永恒的光芒。佛经上说,花开花谢几度秋,滚滚江水向东流,人间世代新换旧,唯有那父母对子女的爱,天长地久至死难休。自古潮起又潮落,白云千载空悠悠,少年不识亲恩重,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亲情无边,寸草心永远难报三春晖啊。
                       儿啊,你永远是妈心头的一盏灯
三毛曾经说过:家,就是有个人点着一盏灯在等你。我心头的那盏灯就是我的儿子,我的自豪。
儿子年方七岁,今年刚刚上学启蒙,虽年幼,却也使我饱尝了为人母的喜与忧。儿子在一两岁时生得方头大脸,双目炯炯,甚是讨人喜爱。每次带他外出时,他都要问一遍:"钥匙带了吗?钱包带了吗?",回家时他总是监督着他粗心的妈妈锁摩托车、拔钥匙,一付操心相,让人忍俊不住,却也非常管用(很多次如非他提醒还真会麻烦)。
这时的儿子对汽车万分的钟情,每次出门必要求买仿真玩具车,买回后爱不释手。儿子一一为他们命了名,并编了组,俨然如一个车队队长。有朋友到家串门时惊呼:你家可要开车展了!我想:培养爱车的爱好也不错,如果二十年后,中国的福特出自我们家中,投资多少都是值得的!
未几,小儿由收藏汽车转入喜爱赛车,几年孜孜不辍。各商场举办的四驱车比赛,小儿是每场必看、每场必参加,虽未取得什么名次却学会了一大套车名与术语,什么“时光闪电”、“沙漠风暴”、“龙头凤尾”等一大串名堂,让我瞠目结舌,看来他成为福特式大老板的机会不大了。转而又安慰自己道:如能效仿塞纳、舒马赫这样的风云人物也不错啊。         
为了让小儿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在他不满五岁时我们为他报名参加了少儿英语学习班。两年多下来,儿子学会了不少日常对话用语。有时听他念念有词地念English时,我的满足感难以言表。特别是我在和他对话发音不准时,儿子总会立刻给予指出,反复纠正,那种认真的表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颇受感动,感动之余,不仅有几分感慨。的确,几年来我每周两天接送他去学英语,风雨无阻。如今,与儿子同期的孩子已寥寥无几,但我们持之以恒,从未间断。我是在用实际行动让他懂得: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有恒心才会成功。           
今年秋天孩子上学了,这使我更加忙碌起来。除了每天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为他准备好“膳食”之外,还要督促他学习。刚开始我首先要做的是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儿子已经给一个叫“奥特曼”的恶魔勾去了三魂六魄,整日里儿子就只是琢磨那些飞踢、奥特之光、电磁波技战术等,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对抗战,儿子才渐渐接受了周一至周五不得看电视的现实。现在,晚饭后的时间大多用在背诵诗词或踢球锻炼之类的事情上。
儿子是聪明的。前不久,他迷上了中国象棋,“楚河汉界”上的一个个字符在儿子的心里和眼里就像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士兵。有时他会为失一“车”而伤叹良久,有时会为吃掉对方一“马”兴奋不已,同我们及周围的小朋友比赛,他总是赢多输少,很是让我自豪,但是烦恼也接踵而至。下棋上瘾的他每晚必让我陪他下棋不说还要絮絮叨叨的给你大讲特讲“马走日、象走田”之类的东西,急得他那个一度痴迷网络的妈妈如坐针毡,好不烦恼!
有时已与网友约定时间的我索性坚决与其抗争到底,做到电脑桌前任其吵吵闹闹,一概不回话,以此逃避“绊马腿”之类的洋罪。儿子实在无计可施时便会倚在书房门上,看着刚刚还烦闷不已的妈妈在键盘上运指如飞,逍遥快活。片刻后他幽幽的说:
“你不让我快乐,我也不让你快乐,你等着吧!”
“嗯?”眼盯着键盘,头也不回的我用最简单的聊天术语向他提问。
“你的快乐不就是上网吗?你看着吧,等你不在家时我拿块砖头砸了你的电脑!哼!”,
“咣铛”门被狠狠地带上,那个小人气恼地去睡了,他的妈妈呆呆地坐在电脑前愣了好长时间……
写下这篇文章时,夜已深了,儿子已经进入了梦乡。坐在儿子床头,望着儿子那熟睡着的天真无邪的脸,一股陶醉感浸满心头。我真想叫醒他,告诉他:儿呀,你知道吗,你才是妈妈心头的一盏灯啊!
                               岁末盘点:醒着数伤痕
岁末来临,往往是单位个人总结的时节。商人盘点收益,农民盘点收成。盘点一下自己一年来工作生活的收获,却仿佛已将春夏秋的序幕一一演完,所有的禾稼草木都萧萧然舍弃了张扬浮华,在今晚寂寥的沉静中,我开始低头盘点自己沉甸甸的几分惆怅、几分感伤,而不是果实。
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亚洲业务的总裁迪森在一次大学生毕业典礼上,作过一段精彩的演讲,他说想像生命是一场不断向空中抛掷五个球的游戏。你的双手必须轮流抛掷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与精神生活五颗球,而且不可以让任何一颗球落地。你会很快发现:工作是一颗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还可能会再弹回来。而其他四颗球,家庭、健康、朋友与精神生活是玻璃做的,如果任何一颗球落下去,它会摔坏甚至粉碎,你将不会再和从前一样。这话很平实却引人深思。
很不情愿地当上了过劳族,加班成了常态,每日里武林侠女般在办公室移形换影,苦苦探求“迅雷不及掩耳”的秘籍要领,准时下班成为奢望。肩颈酸痛、胃病、腰背痛、分泌失调诸如此类的伤痛成为和同样打拼事业的好友共同的困扰,如股市存款帐簿上的数字不见翻番,健康的大盘上却是满眼飘绿。这样说并不是抱怨,恰恰相反,我喜欢目前自己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给自己留退路,将自己置于一种绝境是自己渴盼的工作境界,因了它我才每日里激情澎湃,才能有今日的成就感。虽然我深知破釜沉舟是项羽的发明,自刎乌江是他悲悯的下场,然而我偏偏倾心于这种周身弥漫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中。记得有人说过,在这个喧嚣的年代,只有三种激情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旅程:对爱的渴望,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永无休止的同情心,这是每个人心灵的最终归宿。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制定目标、不断地攀升、不断地创造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梦为远别啼难唤,又何必一晌贪欢。夜又来临,推窗遥望星空,窗外满城灯火,似乎还能隐约听到家家户户临睡前的温馨话语,然而都与我无关。我只倾心于夜,只有这时候才属于自己。除了夜,同样醒着的还有面前那盏常常彻夜未眠的灯。审视自己工作、精神生活、朋友之外的两个玻璃球,细数上面凹凸不平、斑斑点点的伤痕,不禁黯然。记得前几年前在跟一位朋友聊天时曾经说过: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睦是女人一生最大的悲哀。把玩着这两个易碎的玻璃球,想起自己当初的自信和豪情,正对了那句话: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音箱里传来了林忆莲的歌:夜已深,还有什么人,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歌声幽幽怨怨,盈满酸楚,许多往事一一浮现心头。得与失,付出与伤害,在一年终了的时候细细盘点。忙碌并痛苦着,成为此刻灵魂最真实的写照。既然无法修补,干脆将它打碎抛却,也许前路会因为退出这场游戏而荆棘满途,却是该决断的时候。
思到无穷处,坐看云起时。此时月亮已经隐进了云层深处,朦胧的亮光昭示着新一天降临的景象,当天色微明红日喷云而出,光芒四射,彼岸便是此身。相信蜕变之后,自己可以活得更好,更加自我,自信,自然,还有自在。来年,我将在适合自己的生活位置和工作岗位上,活出最灿烂丰富的生命状态,闪亮着舒展着笑对生活。当下一次盘点行囊的时候,我会用朱自清先生所描绘的状态来面对自己和关爱我的朋友:“微笑是半开的花朵,里面流溢着诗与画与无声的音乐。”
                              体验自然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登临鲁山了。常言道:一个地方要有盛名,光有人物还不行,还要有山有水。位于博山区池上镇的鲁山风景区就是这样一处有风有月、山环水抱、鸟语花香的仙境。
青年诗人汪国真有句诗曰: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话不无道理。向往遥远的奇山异水,倾心距离之美,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在我看来,遥远风景的诱惑不外是一种年轻人特有的躁动,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一种向更高远目标跋涉的动力。而近在身边的鲁山对于我们既诱惑于美丽,又诱惑于传说,更有动人情怀的风景,三者兼具,自然与远方陌生风景不可同日而语,其诱惑自不必赘言。
驱车从张店到鲁山风景区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进入风景区,林间公路蜿蜒伸展,起伏萦回,颇有些险象环生之感。抵达山脚下,巍峨雄浑,重峦叠嶂,林海茫茫的鲁山美景满目清新,尽收眼底。路旁各色不知名的山花,尽情地展示着娇艳,不时随风送来浓郁的花香。花间,有不少蝴蝶在花草中嬉戏扑飞,尽情展示着大自然流溢出的醇香和情趣。
山并不太高,海拔1108米,沉下心来慢慢地爬倒也不觉常有的跋山涉水之累。沿着山路攀登,一路上欣赏怪石、奇岩,感悟山峦沟壑的大山雄浑,亲近绿树婆娑和树木灌丛的茵茵之色,更让人感叹仿佛置身江南。断头山,一线天,仙人桥,鸣石崖,奇景险关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写意画面,弥漫成一派静谧、细腻的和谐气息,使人顿生秀美、幽静之感;回望山角密密麻麻的翠竹,满目婆娑,悠然自得,处处显出大自然的平和与柔顺,使人感到生命的坚忍和容让。不由你不感叹: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
主峰天云峰碧澈清幽,突立于群山之上。登峰极目,四周林海茫茫,村落点点,令人心旷神怡。放眼群峦连绵,雄峰显赫,沟壑峥嵘,山泉碧透,层林傲然,处处都激荡着大自然刚毅的独特音韵,使人感到原始使命的力度和顽强。这里没有著名风景游览区常见的气势磅礴的宫殿,美得自然而真切。“真正的造化之功在于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树的姿态,一株草的生长,一只鸟的飞翔,这里边含有无限的永恒的美。”此时,诗人冯至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写下的这段话,更让人彻悟其对山水文化的哲学思考。至此,登临峰顶的每一个人都会顿觉旷达博远,一切俗念和烦恼烟消云散。
鲁山风景,亦幽亦壮,如同一幅浓墨泼洒的水墨画。人行山间,恍如进入清凉世界。如许,你会随之呼吸,你会随之入境。鲁山,犹如一种流淌着的笛声,成为人们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清净之地。
山水启导尘世灵魂。鲁山之于我,更醉心的一刻在于下山后静静坐在镜泊湖的小桥上。看流水从脚下潺潺流过,听清风徐徐过耳,松涛过处,山水和松声草色融为一体。一时间,竟恍若置身心澄目洁的境界,化身于一种“月朗风弥静,云闲水自清”的氛围中澄怀味象,渐渐融入致虚极、守笃静,杂念去净的自然中。不说话,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这样坐在小板凳上,似睡非睡,似醉非醉,随各种大自然的声音漫过耳际,沉浸于行云流水的享受中。
  人生疲惫,生活烦杂,需要回归精神的家园,寻找心灵的驿站。抛开一切羁绊,让生命贴近自然。于风景之中品味“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拈花微笑的禅宗,在山水间悟透人生,这真是至善至美的大境界。
                        看破放下自在
                
  洗尽铅华。独坐在窗前的书桌旁,看滚沸的水和慢慢舒展的菊花在透明的水里悠游,享受隐隐幽香在斗室渐渐弥漫,是难得的安宁。轻轻地啜饮一口,淡淡甘甜蕴一丝苦涩在舌尖游走,有如岁月带给自己的的苦涩或欢愉。窗外,夜正睡去……
  第一次读书看到“看破放下自在”几个字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知道是佛语中很玄妙的一句。而只有在真正经历过触动之后,思之再思,才深以为然。在我看来,衣食无缺的年代,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欲望——生理欲求和心理欲求。欲壑难填,至死不足。大到香车宝马、锦衣玉食,小到一种情感,或者一丝渴望被认可的杂念。欲望满足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只是在追寻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一些后遗症——得不到会痛苦、寝食难安;得到了更麻烦,常有烦恼相伴。都是贪欲的缘故。                 
  有欲则伤。道理很容易懂,但无欲却很难。我们是凡人,不具成佛的天赋,当然不可能凡事不去计较,再者,即便空门之中,又有谁真的无欲无求?一个人如果真能够看破人生、放下尘缘俗虑,岂不是成佛了?人家讲了你的是非,你听了以后不生气,不计较,这是很困难的,这一点自己曾有切身感受:听到看到别人说些辱骂的话,虽然一再告诫自己不要计较,不要计较,但还是有不痛快。还是沉不住气,甚至讲些负气的话,直至与初衷背道而驰。就如朋友之间有了过节,芥蒂的心念自彼此心中暗生,即便是你说一句善意的话和玩笑,也会招来无谓的揣测和猜度。心生事生,烦恼也随之而起,辩解吗?结果往往是驳斥,然后是旁征博引地反唇相击,直至讽刺、挖苦、人身攻击甚至威胁和恐吓。最后,则是双双赤裸了站到众人面前求个公正。所以,我逼迫自己不去做蠢事,无谓。但也因为如此,那段日子我困惑,甚至偏执得想探究人性到底如何?无人给我一个满意解答,于是我问佛,佛却说:不可说。
                 
                 
  过往兮,可还是有痛在心头,是一种犬牙交错的痛。这痛的感觉来自心中曾铭记的一句话:你是我前生后世的知己。为求证或者明晰自己,我刻意去避开一切。待云淡风清后,才明白自己当初的负气有多可笑。锦瑟华年,恍如前世,往事历历,宛如昨天。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无欲,其实不过就是要心平。心平就是减少欲望。这么说似乎有些说教的味道,却是我一段漂浮不定的困惑之后最真实地记录。就如这段文字,看起来是平淡的,写起来却有些酸楚。想起了那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曾经,我们对它投入了太多的情感。
  想起身边一个小姐妹的离世,淡然的念头更甚。不是矫情,世上最可惜的事,莫过于最宝贵、最珍惜的这个身体终将要腐烂化为尘埃!只有你亲眼目睹了在生死线上的挣扎,才会明了,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改变这个命运。连这件事,我们都无可奈何的领受,试问还有什么看不破、放不下的事呢?我们还去争什么谁高谁低、谁对谁错呢?佛说:“众生皆苦”,如此,我们还怨恨什么呢?                 
  很多事情往往在经历过后,才会体会出许多事是没有结果的,总是不了了之。此时再试着去理解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句话时,才更玩味出很多道理。顿悟之后,如醍醐灌顶,一颗迷茫而踯躅的灵魂终于恬静——容纳,让我看破人生无常、看透世事如棋,世俗的凡心自然淡泊。
  古来圣贤皆寂寞。写下这段文字,并不是说自己是什么身在云空俯瞰芸芸众生的圣贤,而是想说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可以净心,养性,历练自己淡化得失的心性。很多人不相信,我最感激的是那些给过我打击、教训和让我牢记耻辱的人,是他们让我逐渐成熟,是他们让我平淡而近自然、纯净而渐趋高远。沉淀在我心深处的某些经历,将作为一幅幅的镜像,让我永存现在的过往景象。
                 
  人在旅途,注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磨难和困惑,倘若陷进去,就难免为之苦恼。只要把握“看破、放下、自在”的禅理,那么,我们就能心无挂碍,就能体会到人能无著便无愁的佳境。
                                品茗赏月暗香浓
朝饮春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几天天气晴朗,心情也格外宁静。夜来冲一壶茶,让或白或黄的菊花花瓣悠悠地沉浮在在透明的沸水中,放蔡琴的CD《机遇》在音响中,将自己沉陷在清茶、明月与音乐的星空之下,一股暗香弥漫开来……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微风习习,满月当空,如银盘高挂。凝望窗外皎洁的明月,感悟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悠然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永恒,似乎东坡居士把酒问月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景就在眼前,在清澈淡泊的光辉下,领略“鸣琴幽谷里,洗钵古松间”这样娴静的意境,这,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独爱蔡琴洗尽铅华的质朴声音,淡定而从容地演绎着人生中一幕幕的悲欢离合。和着沁凉色泽、幽然香氛的专辑,陶醉在通透明净的歌声与钢琴声,是许久没有的纯净和沉醉。聆听呓语般大段浅唱低吟、想象水墨山水的空灵隽永,刹那间心如止水,消释了尘世的喧嚣,仿佛置身于“小溪微月淡无痕”、“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境。
宁谧的夜晚,信步来到阳台,伸展双臂若玉树临风,明月就在窗外,就在身边。沐浴着凉天佳月、亘古不变的月光,任时间挟着往事,落花流水地从记忆中流淌……
让思想漫步在月光下,轻松惬意的畅游,享受自在与潇洒是现代人的奢求。思和想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把前段发生的事情过一遍影像,回顾如何善待自己获得的一份感受,了解自己内心最渴盼的需求其实不难,只要能独善其身,凡事淡泊一些。这样,即便不能实现与高士把酒的梦寐,却可以击节而歌,体味如浴天雨滋润之甜美。
刘心武先生在《心理冲凉》一文中写道:“心理冲凉,便是让人在”沐浴“之中步入清凉界,作冷静之思,熄无妄之火,灭无由之虑,生澄明之识,得豁然之悟。”其言凿凿,犹在耳畔,怎能不令人沉思。
风物当宜放眼量。不因一点小事而轻掷过往,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潜心静虑,用自己美丽的心情,细数闯荡俗世的红尘足迹,让疲惫在放逐中完成一次人性的洗礼,不亦悦乎?
紫色向晚/向夕阳的长窗/尽管荷盖上承满了水珠/但你从不哭泣/仍旧有蓊郁的青翠/仍旧有妍婉的红焰/从澹澹的寒波/擎起……
                                 向往西藏
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道:“美丽的蓝天是松石的宝盆,灿烂的阳光是纯金的装饰。”有数不清的古老诗歌和民谣,赞美世界的高原圣地——神秘的西藏,歌唱她的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山川河流。
以前一位挚友曾经对我说:“ 一旦你踏上西藏的土地,你的思想和生活就会发生某种变化”。那时,我还不太在意,只是隐隐觉得她言之有理。
产生去西藏的想法是源于一个朋友的极力鼓动,此时正值我的情绪也像四季总有轮回一样陷入黯淡的最低谷,因而西藏之行就这样敲定了。其实那时的主要目的不是对这块土地的好奇和希冀,而是为寻求一种解脱和释放,也是一种慰藉。
但当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起这块土地时,我不禁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羞愧。通读了一些有关资料后,渐渐被它的历史渊源、人民的苦难经历和神山圣湖所感染。我对西藏和西藏的发展和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我知道了:在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典籍中,对西藏地方有着不同的称谓。唐朝时,西藏人自称为"博" ;现在西方一般把西藏称为“吐蕃特”;元朝建立后,对藏族地区的称谓仍然沿用唐朝的称呼,叫“吐蕃”;明代后期,西藏地方有蒙古人统治,蒙语将“吐蕃 ”叫为“土伯特”或“唐古忒”;到清代初期,满洲上层采取折中的方法,采用汉语中的“西”和藏语里的“藏”,把现在西藏地方正式成为 “西藏”,沿用至今。
了解西藏的发展史,你不由得被曾经的荒芜和和野蛮深深震撼,被那块土地上充满的血泪和艰辛所感染,为摄影图片中的那些狰狞塑雕中透出的凄凉与无奈而神伤,也被这个雪域佛国广褒、苍凉的自然景观,神奇的藏族文化和浓郁的宗教气息所吸引,所叹服。
品味着李娜的《走进西藏》,我开始冥思。我仿佛呼吸到了青藏高原上原始的空气,看到了晶莹的冰川和洁白的雪山;仿佛置身于有手摇转经筒嘴里念念有词的朝圣队伍……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西藏于我,有一种宗教般的神圣美,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站在苍穹下,看几只羚羊如主人般自信而悠然,蓝天、白云和青青的草坡,自然与生灵的融洽相处便被赋予了一种更深沉的生命意义。
现代都市人常常陷于一种矫情里无病呻吟,不能自拔,而只有当你走近西藏,你才会这样深刻地认识到:生命可以这样宽厚、恬静。 魂牵梦系中,西藏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脑海深处,并纠结、缠绕成一个情结,激荡着我。
春节假期,我要去西藏。
                                软骨的男人
前几天,读报时看到了一则《“名记”为何自爆性奴丑闻》。说的是一个自称是原湖南电视台的“著名记者”,为尽快实现荣华富贵、夜夜笙歌的梦想,傍富婆走捷径,抛妻弃子跟一个比自己大11岁的广州富婆结了婚。半年后,由于几近成为富婆性奴,无法满足富婆欲望,最后被富婆赶出家门。这位所谓“名记”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请求解除与富婆的婚姻关系、平分家产,并索赔精神损失费1000万元!
大千世界,光怪陆离,无奇不有。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落霞与孤鹜齐飞遂成为应景之作,这些靠着出卖自己的灵与肉吃软饭的男人与坐台的“鸡”们齐名,被人们轻蔑地称之为“鸭”。这也算是商品世界、饮食文化之独特景观吧。
“鸭”们通常都有一幅英俊男人的外表,甚至据说言行举止、一招一式都经过细细揣摩,刻苦练就。但他们不仅不具阳刚气,还天生软骨,习惯于靠在女人怀里逶迤蜿蜒、缠绵悱恻,然后是大把大把的钞票,灯红酒绿的生活。在他们的词典里没有男人应该顶天立地闯事业的词条,有的只是醉生梦死的所谓潇洒和挥霍。
这些人外表看起来潇洒健康,但他们大都已经患有了不治之症——软骨病和肾虚是其典型的病症。医学上讲,软骨病是人体缺钙的主要临床表现。鸭们生理上缺钙的比率有多高,我们无从计算,但现实生活中患上或者传染这种“病”的为数不少。不信,留心一下身边那些正走猫步、抛媚眼,身材婀娜、眼神迷离,还时不时翘起其千娇百媚兰花指的现代新新男人,你会发现这是有事实依据的。
女人瘦身与男人补肾,是近几年来的时尚之事。女人们数年对减肥事业保持相当的热情据说是为了栓住男人日渐奔腾的心,这本身就让迂腐如我辈费解,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却是男人们一哄而上的补肾风潮,难怪不少西方人不解:中国男人怎么了?
据说我国科研人员为此作了专门研究,提出了一种荷尔蒙疗法,目前正在探索利用荷尔蒙恢复骨骼密度的治疗方法,通过提高雄性激素含量以帮助男人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籍此让男人的骨头硬起来。然而,有一种现象不知道科研人员怎么解决,有些男人吃再多的伟哥、肾宝,什么天力也不管用。就如前面说的那名索赔1000万元的软骨头“记者”,恐怕非得设法注射精神荷尔蒙不可了。
但愿法院和那位毁了他人家庭的富婆能做点善事——一分钱也别给他。不是因为其断了腰杆,丢了廉耻,而是应当判决给他一万针精神荷尔蒙注射,教他搞搞清楚怎么做男人,否则他的脊梁可能永远也直不起来了。
                                   不要爱 拿酒来
 哈哈,这是一个需要热舞的年代,数不清的网中人在这个弥漫着燥热的心房里纵情摇摆;这是个可以靠甜言、趣语轻舞飞扬的好春光,众多的痞子蔡不用钓竿就可以轻易下饵;这是一个泛滥矫情的Internet时代,众多文学青年在BBS里伤怀悲秋,用辨不出真伪的精致文字诉说着真挚情怀。这是个可以圆梦的虚拟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轻敲键盘就可以和素昧平生的人亲密接触,众多的GG、MM选择了这样一个舞台……
  风花雪月本没有错。这些年因了房子、车子、票子的沉重压力,现代都市人在忙忙碌碌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失落之余,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性情中人开始苦苦寻觅一处寄托情感的空间,网络的出现给备受生活压抑的人们适时涂上了一抹亮彩。他让我们体验到了久违的温馨与浪漫。谁都不能否认,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机缘。
   然而,爱情不是网络的全部!网恋不过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游戏。这种游戏除了那些乐此不疲的“专业人士”又能有几个人能玩得起?说不完的海枯石烂,隽永迷离;道不尽的千头万绪,凄婉煽情;听腻了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看透了空掩袖,倚寒竹,心境荒芜的追逐;见多了卿卿我我;腻歪了恩怨离合…   
  罢了吧,网络本是虚幻境。虚拟的情感代替不了现实;算了吧,别痴痴的再坐等爱情回来!   
  拿酒来,让歌舞的曼妙、青春的味道在独特的气氛中勾兑;谁说女人不可以豪气满天,狂歌痛饮!  
  拿酒来,让我们把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都甩了!在浸透酒气,散发酒香中饱蘸笔墨,喷发灵感!  
  不要说爱,不用谁爱,别再说爱,拿酒来!   
  来,这里糯米煮得正香,炉火烧得正旺。酿一桶好酒,让我们唇齿留香!
 楼主| 发表于 2003-9-28 16: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这个贴子最后由苏蕙在 2003/10/10 00:39am 编辑]

病隙碎笔之一:2002.7.19日的清晨
因为要赶在大夫查房之前回到病房,清晨6点半我站在35路车的站牌下等车。空气清新,清凉的风抚过面庞,感觉到许久没有的舒畅和清爽。
车到中心医院后门路口,我慢吞吞的走向路中段的医院门口,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样这么慢的节奏,很不习惯。这条路并不陌生,已经走过不止一次。而以前每次来这里,都会经历一次洗礼——为朋友送行。上一次是一个小姐妹辞世,我和我的同事们冒着雨赶到医院后门处的临时灵棚,陪同她的家人追悼亡魂,那悲天嚎地的情景犹在眼前,无比凄楚。
走上五楼走廊,迎面走来的又是那个一袭白衣的小伙子,每天他都这样一遍遍目无表情、迈着始终如一的步伐在走廊上来来回回,像个幽灵,我固执的这样认为。去洗刷间接水,水流突兀地急,手中的盆差点掉下,心底悚的一惊,顷刻间心突突的跳得异常厉害,暗暗骂自己一句:真是废物。赶忙慢慢回病房躺下,心道:这是我吗?接个水都吓成这样,以后还能做什么?心慌的难受,忽然就生出一丝悲观。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达观的人,病到临头仍然有些惊恐,特别是听大夫叙说病情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远没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手机在响,传来朋友的问候:今天感觉怎么样?
“仍然很生猛。“有朋友牵挂很温暖,我强打精神。
“生猛是什么样?“朋友打趣。
“生龙活虎,活蹦乱跳呗”。
……
挂断电话不久朋友发过来一个短消息:记住一句话: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只不过比别人多吃些药罢了。短短一句话,却让我的眼睛湿润起来。
是的,没有什么了不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人生谁不会受到挫折呢?喜不过度、悲不至绝,遇到挫折时,从容面对才是真正关爱自己,而顺境、逆境都需要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病隙碎笔2――我 有 病
邻床的病友是一位老太太,其实她并不太老,不到60岁。叫她老太太是因为她看起来要苍老的多。每日里听她病恹恹地长吁短叹,郁郁寡欢,成为我每日的必修曲目。
从交谈中了解到,老太太几年前得了肺癌,后来虽然成功的作了切除手术,但她总是怀疑癌细胞转移到了别处。于是我的这位病友天天忧老忧病,身懒心冷,整日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
自从我住进医院,眼看着老太太将CT、脑CT、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B超检查了一个遍,抗生素、营养针打了若干瓶,各科专家会诊好几次,没有查出任何明显病症来。
昨天,老太太又怀疑自己得了尿崩症,原因是自己总想不停的喝水。确诊尿崩症需要作一个禁水测试尿比重试验,大夫反复嘱咐试验过程中绝对不能喝水,否则会出现差异,然后一小时取一次尿样化验。试验的结果让大夫们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禁水试验的曲线大起大落,极不正常。反复追问老太太是不是在试验过程中喝了水,老太太坚决否认。一直目击的我如坠云雾,不明白老太太缘何撒谎--我明明是看她偷偷喝了水的,因为不明就里,不便表态,就一直三缄吾口。
等到医生们再三讨论,终于下了定论:精神性消渴症状。大夫将这一结果通知老太太后,她又提出继续住院,但是不打针,不吃药,大夫们终于彻底晕菜。
老太太的丈夫是一位技术工人,退休后在工厂返聘。这几年,为了给来太太治病,家里已经花费七万多元,这对一个工薪家庭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老头子下班来陪护,找大夫了解什么是精神性消渴症,当他听明白老太太其实没有病,只是心态有问题时,一反常态的大发脾气,生拉硬拽的帮老太太办理了出院手续。
今天查房,几个大夫谈到了老太太,一语道破天机:老太太的病归根结底就是怕死,觉得住在医院踏实。
我也终于明白了老太太偷偷喝水的个中缘由,她所作的不过就是为了证明:我有病。目的无非一个:住在医院有安全感,并且能更多的引起家人的关注。
这让我生出不少感慨。  
老年人赋闲在家,无事可作,常常为一些小事钻牛角尖,极容易心态失衡,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想三想四,以至于患上心理疾病。
以前读书时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什么比在老年时面临死亡更自然的事了。每一个有着丰富回忆的人,当他们回首历史往事,品尝个中滋味的时候,好像在高速摄影中观察一棵果树的生长,看到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果实由青变白,由白转红,如果这果实成熟落地,不是最自然的结局吗?从容坦然,在我看来是最优雅的心态。”
惊讶于这一比方的精练,只是采菊东篱,南山看云的优雅心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彻悟的淡泊境界,而面对消亡从容坦然,就更不容易做到了。于是想,几十年后自己会如何面对那一幕?是在心里存了感激,感谢上天给了自己体验完整人生的机会,还是整日惶惶于求生的挣扎?
病房的窗外,城市嘈杂的声音正慢慢隐退,来自天籁、夏虫的声音逐渐沁入心脾,这些声音叫不出名称,没有喧闹,却引人慢慢安静下来,沉寂甚至深邃。
禅宗有云:任运而行。过于刻意的人为欲求,往往自套枷锁。有些事,你越看重它它越是离你而去,越是看淡它它越是常伴左右。晚年之际,一切喜怒哀乐之事,都宜淡然若忘,能够含饴弄孙、野鹤闲云就是最大的幸福,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真正活出最自然的生命姿态。

2002.7.21夜
                           病隙碎笔3----男人这东西
  这几天比较凉爽,贪恋炎炎夏季里难得的好天气,我和护士达成如下协议:每天晚上回家,第二天一大早赶回病房。这么做也是为了不让慈爱的妈妈每日在家和医院间奔波。
亲情永远是一道光芒。妈妈每天都做下可口的晚餐等我回家享用,清晨作好早饭等我起床。吃罢早餐,我则优哉悠哉、一步三晃的朝医院的方向漫步。日复一日。
早上,到处都是行色匆匆赶班的行人,像我这般悠闲的颇显另类。走到博物馆转盘偏东处,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推着自行车站在一辆夏利车旁边。
从出租车旁走过时,一个骑自行车驶过的行人问这个男人:怎么了,这是?
“车胎扎了。”男人回答。
“哦”。应答间,问话者已蹬出老远。
出租车司机是个小巧的女人,正往车上搬自行车,男人昂首挺胸站在一旁比比划划,很有些俯视姿态,女司机边费劲搬车边唯唯诺诺的应答着。这男人的言行很让我看不惯,仿佛那样颐指气使才能让打车的五块钱超值,典型的市侩做派。于是这个男人的形象在我心里一下子猥琐了下去。
打上吊瓶不久,自家的男人风风火火的进了病房,他是送儿子去暑假特色班后转道过来。自从生病后,我白天在医院,晚上回娘家,单位安排了陪护,他则每一两天来一次,多是来去匆匆。今天他休息。
看他心急火燎的样子,好像有什么话急于跟我说,偏巧大夫来查房,他只得一旁站着干等。住院久了和大夫相熟了,谈完病情闲聊了几句,他已经在旁边来来回回了好几趟,没了耐性。
“怎么了,你有什么事情?”大夫出门后,我问。
“也没什么,不着急。”他吞吞吐吐的样子让人着急,一眼就能看得出心口不一。
“什么事,说啊。”
“昨天晚上网停了。怎么交费?”
呸,猴急猴急的就为了这?我心里怪失落的。还以为他牵挂的是我的病情呢。
以前,开户、顺线,交费都是我张罗,这人都是甩着十只胡萝卜等现成的。现在糗了。
把交费地址告诉他后,他似乎无话可说了。捱了一分钟,他问:“没什么事情吧?”
“没有。”
“那我回家收拾卫生去?”听听,征求意见的声音底气都不足,拍拍翅膀我就知道他往哪儿飞,只是不点破他就是。
每次来,他都这么说。尽管知道男人的话得没有准,心里仍然报有一丝希冀。前天晚上回家看看,家里的情形还是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
两间卧室和书房已经乱得不规整一下都插不下脚,客厅里的物件也乱七八糟的罗叠堆放着,客厅里的地面倒真有擦过的痕迹。但是家具上、窗台上的灰尘可以供儿子练书法了;洗过的衣服还在阳台的晾衣架上挂着,深色的上面挂着花,一看便知道是与毛巾、床单一起丢进的洗衣机;浅色的衣服都变了色,那是混洗的结果。一望便知这一段时间成了他们爷两的狂欢节----女人不在家的欣喜自在和折腾尽收眼底。
因为心情、精力都不济,懒得跟他们计较,秋后再算帐。
“还有,交费的时候要不要带什么手续?”瞧,狐狸尾巴尽现无疑,人家的心思还在Internet上。
“报上用户名和IP地址就行了。”我知道这只菜鸟整天迷着浏览冲浪,不懂什么IP、ID的。就让他拿了纸笔给他写下来。刚一停笔,那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撕下纸,招呼都顾不上打一个,掉头,走了。
我晾在那里足足愣了好几分钟。
撇撇嘴,我在心底恨恨的骂了一句:真不是东西。
其实我早就看透了,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男人女人,好比子女与父母,做儿女的永远都比不了父母对孩子无止境的付出,女人对男人和孩子就是这样,付出和收获的永远不能成比例。
这几天正在读徐坤和路也的书,这两位女作家的共同特点是以辛辣的文笔,调侃的语言,女性的身份,中性的眼光将现实生活中女人那种对婚姻的彻骨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记忆纵情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把男人们的夸夸其谈,薄幸自恋,虚情假意,可憎可鄙酣畅尽致地尽现笔端,让他们无从争辩和文饰。真真给这些伪男人扒了皮。痛快淋漓。
于是,在心里再骂一声:男人这东西真不是东西。
                              2002.7.25
                           病隙碎笔4   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自以为活得明白,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从没有真正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当“健康”这众生无须唾手就能轻取的体质离我而去的时候,才深入骨髓的痛悔当初为什么没有珍惜,羊圈的栅栏倒了,羊儿已经难跑了,悔之晚矣。
在病房的这段时间,除了例行公务般打针、吃药,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搞不明白这样哼哼歪歪的日子与猪有什么不同。
“猪,醒醒了。”
谁在摇晃我?睁开眼看了看,是我的小姐妹早早。才想起来午睡前早早赶了来陪我吃饭,约好饭后一起去博物馆的书市淘金。
“切,说谁呢?”
一边睡眼惺松的坐起来,一边嘟囔着。其实心里充满着歉意,吃完饭忽然有些“饭醉”,不顾什么约定倒头睡了。看看表,四点了。唉,又白白睡走了两个多小时。
“怎么了?叹什么气?”等了两个多小时的早早用她特有的柔声细气问。
“我在想这样的日子和猪有什么不同?”我无精打采的垂着头,作痛不欲生状。
“哈,我没说错吧?猪有什么不好,简单快乐。”
“你瞧。”早早用手指指床头上的瓶瓶罐罐比划着。“还是一只与国际接轨的猪:吃的药是德国的,用的仪器是美国的,打的吊瓶是日本的,辅助药物是澳大利亚的。猪唠唠哪有这样的幸福时光?你呀,要学会善待自己,像猪学习,珍惜每一天。”
哼哼。
心里清楚,生命中的所有总有一天会象路面上飘落的树叶一样,悄然流逝。古今贤圣,概莫能外。善待自己,珍惜生命里的所有细节,用欣赏的眼光生活、感悟,把生活梳理得精致舒适。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善待自己,此刻这几个字成为最感动自己的字眼。恩呢,像猪一样特立独行,活出自己的特质,这原本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的事。“猪门有女初长成,养在深圈无人识。天生丽质难自弃,回头一笑百媚生。哼哼哼。”附耳早早耳边,用沉痛的嗓音默念着《长恨歌》,一起走出病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像猪一样善待自己,简单快乐。我想那一定是一段无比美好的喜乐年华。
 楼主| 发表于 2003-9-28 16: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行走在第五个季节(一) 推开记忆的门   
  喜欢音乐,不能想象没有音乐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因此,每晚上网,除了写写文章、游走于几个著名的文学网站和BBS论坛,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网上数不清的音乐网站里。
  几天前,也是这样一个如水的夜晚,我忽然心血来潮在本机上安装了WEB发布器,将关闭好久、未曾翻阅过的网站备份挂到了服务器上。打开蝴蝶兰主页的瞬间,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已经走远的往事重又涌上心头。推开记忆之门,模糊了的点点滴滴逐渐清晰、历历在目起来。
  2000年8月,在朋友的一再鼓动下,对计算机除了简单概念毫无认识的我买了电脑、接进了中华宽带网的网线。晚上做完家务、安顿孩子睡下后,我开机上线,学人时髦上网冲浪。
  不想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2000年9月7日中华宽带网突然停止了互联接入业务,刚刚学会到各大网站浏览查阅信息的我霎时变成了无头苍蝇,在宽带网当时尚不丰富的各栏目内徘徊。
  当夜来上网成为一种惯性,我开始苦苦思索该做些什么。《开天辟地》光盘里正教授着如何做个人主页,我忽然来了兴致。蝴蝶兰,就这样凝聚了我的视线,开始了网际的蹒跚学步……
  那是一段为网痴狂的日子。每天每天,除了工作,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网络,从grzy1(个人主页第一版)到grzy7,论坛也一次次随之更新,从bbs1到bbs6,我为技术上每一丝不得其解而烦恼,为网页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而狂喜。网站运行的10个月时间里,参与的网友越来越多,而自己已经狂热得把亲情、友情也束之一边。很多人不相信,有半年多的时间我的睡眠时间没有一天到过5个小时……
  就便这样仍然没有预料到,主页受到了很多网友的青睐,渐渐风生水起,及至后来,主页改成了小型网站。从此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开始端坐电脑前,专心致志的制作网页,转换音乐,回复留言,清理论坛,直忙碌得天昏地暗,一发不可收。蝴蝶兰,从最初自得其乐的主页成为了近千名网友共同的精神家园,本来狭小的生活空间突然被填满……
  QQ上,老站友好友梦璇、早早的头像闪烁着,我把链接地址发了过去。一会儿,早早的回复反馈回来,只有几个字:“我想哭……”;梦璇的回复稍长:“我想念小桥、流水,想念老论坛,那里有我600多个帖子,也想哭……”
  音箱里传来了蔡琴波澜不惊,沉静而恬淡的歌声,我拿起笔,任往事在笔端恣意流淌,一直流泻至内心深处……
  推开记忆的门
  我在心里看见了看见了远去的人
  是他和她曾陪我走过
  生命里的淡淡早晨
  推开记忆的门
  身后往事一幕幕一幕幕似幻似真
  有悲有喜有爱有恨
  酸酸甜甜消磨了青春
  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
  感谢那一段段奇妙的缘分
  啊!人生原来就是
  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过程

                       行走在第五个季节(二) 那些事、那些人   

  有人说:从来文字姻缘感召最深。我以为是。当岁月流逝,留在心里的也许只有对文字的回忆了。在蝴蝶兰痴迷付出着的何止我一人,那么多的网友沉醉其间:这边把樽畅饮语出铿锵,酒酣放歌余音绕梁;那里轻颦低叹雅致成景,浅酌低吟每出华章。那是一段怎样值得纪念的日子啊。
  难忘众网友或阴柔委婉、恰到好处的词句;或出口成章、拨弦成曲的音韵;或激扬生命、饱蘸笔墨的豪言;或似淙淙春水、勾晕点染的妙笔。在BBS,好文不胜枚举,柳下的一篇《割风之刃》笑傲论坛,王小皮妈妈的《大宅门让我把往事回想》堪称怀旧经典、君子牧羊的《二大爷娶亲记》故事精彩、煞是好看,弄花香满衣的《群英荟萃蝴蝶兰》《转身之前》秀色可餐,牧夫的《黄河魂》大气磅薄、气势不凡,天山雪莲的《给蝴蝶兰众版主画相》、《诗心》可圈可点,逃之妖妖引人瞩目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创下了回复记录,另类博士生花刀太岁的《博士哥哥的爱情》、《表姐的减肥斗争》、《相如文君》凝炼不失调侃、不由你不拍案叫绝,足音的帖子刷新了阅读记录、拔了点击量的头筹……
  西门飞雪当属论坛第一手笔,其幽默风趣、令人击节赞叹的《西门纪事》之《魔鬼词典》、深情沧桑的《我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我家门前》、《雪村故事》、《出村体验》、《开场锣鼓》,还有掀起狂歌痛饮之风、酒香满园的《不要爱,拿酒来》,那一首曾让我感动不已的《蝴蝶—兰》,让人忍俊不禁的《海上花》……
  以妙语如珠、语不惊人不罢休著称的似是而非,小品文《憾树》、《这年头》、《海鲜疙瘩汤》、《搞不到手不罢休》、《鸡犬不宁》、《博山方言中的沧桑》,笑爆了网友肚皮、迷倒众多MM,其眼光独到、文字犀利的《记忆闸门》和《淄博现象系列》、《远离的罪证》另辟蹊径、引人深思,还有让我深深感激的《说句人话》、《蝴蝶兰祭》……
  同样难忘挑起了蝴蝶兰第一场战事的乌鸦,此君曾切切实实让我伤了一把脑筋。从《是离开的时候了》到《理智与情感》,蝴蝶兰内版砖横飞,到处是硝烟弥漫。记得那时候我正得意论坛温馨、轻松、柔美的风格,突然被兜头横来的砖头砸懵了,众网友口诛笔伐,相关帖子不断。深夜里我守在电脑前不敢离开。夜里快两点了,仍有20多名网友在线,争看时事论战。《三月的誓言—开拍》是我接触网络后,第一次抛出的小砖头。不管别人怎么想,现在看来那都是论坛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那些犀利的锋芒里,我们看到了大家没有被世俗锈蚀的至情至性之心灵。
  此外,文笔清新而又多产的梦璇、深刻多才而又有些狡诘的红叶纷纷堕、妙笔飞花的早早、书生意气的香远益清、浪漫善良的伊媚、大气脱俗的格格、鬼话连篇的红颜MM、挚诚如一的望月怀远、乡土味十足的红米儿、唐诗宋词信手拈来的弄花香满衣、因幸福而蹦达着表达的大蚂蚱、执迷音乐的城里的月光、插科打诨、言辞尖刻而又豆腐心肠的金荻晓萱、67岁的潇洒老太太紫玉儿、淘气调皮的让你眼花缭乱的王小皮和对佛学颇有见地的王小皮妈妈、热情如火的秋之韵大姐、对学生温柔备至的小老师盈盈碧水、勤于耕种的天山雪莲、一头扎到钱眼里却又不忘文学的民生银行、文字婉约清丽的乡桐雨、谦谦君子居然、文坛颇有建树的君子牧羊、诗如泉涌的刘浪、风萧萧、牧夫、捻一朵雪花静待春天的陌上花开、总是一袭黑衣的酷哥柳下挽长弓、后来居上的才俊白衣文帝、神出鬼没的爱情蛋,以及换了名字与大家诙谐逗乐的黄楼梦、夏侯香葱、上官蘑菇、公孙无知、仅次于狼、慕容白菜、司马简单、满地找牙、纳兰小资、东方愤青、小李飞刁等等,都不能让我释怀……
  相逢是首歌。因了这网络,我结识了那么多才情舒展、纵情欢歌的才子佳人、坦诚以待的朋友,生活也因此而多姿多彩,我因此而飞扬。
  难忘那些事,那些人,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
                        行走在第五个季节(三) 不能不想你

  本来想把《行走在第五个季节》的几篇一气写完,一直没有充足的时间。是的,我喜欢一气呵成、专致的记录所思所感,哪怕一夜无眠。不习惯这样在被裁剪成一段一段的零碎时间里缝缝补补,思路也一再被打断,无法连贯。今夜,我在这里回味从前,思念我的朋友梦璇、伊媚、早早和那个江湖幽梦追前事,天地无根笑此生的红叶纷纷堕……
  不能不想你,梦璇。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用经年愈香来形容你再恰当不过。说到蝴蝶兰,第一个不能忘却的朋友是你。你是蝴蝶兰论坛的第一个版主,从第一版到关闭时的第五版到如今由蝴蝶兰托胎的第六版——荆棘鸟,你是唯一一个至今仍在坚守的网友。在没有开通互连业务的日子里,你的《一束带刺的玫瑰》、《网事无泪》、《一帘幽梦》、《梦里又飞花》、《梦里依稀是百年》、《化装的爱情》、《断翅的蝴蝶》、《海边的女子》、《三十年后的一个上午》、《生命的颤动》不知打动了多少网友的心弦,欣赏你拉家常一样质朴的文章《墙的那边》、《母亲的耳环》、《虎子》,更欣赏你你从不张扬的个性。网友们常把站长叫做地主,版主叫做长工,当我和网友谈到你的时候,无不敬佩梦璇长工的默默无闻和优质高产。梦璇,正是因了你和大家成熟心态的影响,我才拥有了对是是非非风清云淡的淡然心境。
  梦璇,就让我们这样,把网络当作一种信仰,在富于实力、沉著自然之余自信而自在的的生活……
  不能不想你,伊媚。蝴蝶兰最被大家关注的部分是音乐和论坛,而当我忙于购买音像资料、转换格式、无暇分身时,是你从论坛淡出,置身幕后默默地耕耘。特别是宽带调整服务器后,几千首歌的路径你一一改过,天知道那些链接量有多大,为了制作网页、学习特效、处理图片、路径链接,你付出了多少,放弃了多少,也许只有我知道。常常回忆起你或轻松活泼或庄重典雅或意趣横生的文章,还有你与爱情蛋为《李白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个月的较量,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典雅如你、浪漫如你,总是以一份美丽的心情让大家置身于快乐之中。伊媚,你会来看这篇帖子吗?除了谢意,我无以为报,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无论时空怎么转变,无论你现在何方,总有一个人在网际那端默默祝福你……
  不能不想你,早早。寂寞如诗、灿烂如花的你,常以优美清丽的文笔给大家带来一份惊喜。喜欢你轻柔的hi声,喜欢你字里行间透着聪慧的《此刻的心情》、《倾城之恋》,惹人心酸不已的《不用你爱》、《槐花飘香时》、《我谁也不爱》,或隽永或迷离的诗《最亲爱的你,请容许我的爱》、《蝴蝶-兰》,让我们牵挂不已的《醉了》、《死去》,还有关注人性的《第二者的初恋》、《没有蝴蝶的日子》以及忽而带了些许杀气的《病中读水浒》……
  知道吗,早早。和大家一样独爱你性情温顺的外表下一丝丝的叛逆,屏幕这端还能想象出你看到论坛打架时欢欣俏皮的样子,在我心里,你就是江南水乡那一个采莲的女子……
  不能不想你,红叶。用卑微写在脸上、傲气藏在骨子里描述你最为贴切。论坛发展的鼎盛时期,我选择你担任站长,看重的就是你的不卑不亢和内敛、坦荡。
  语言交流的背后,必定是思想在那里碰撞。你的文章大多点击量不高,但细细品味,总是一些属于自己的智慧蕴涵其中,于不经意间展示出你的文韬武略和深邃的思想。心仪你的《我的饮食文化观》、《做人如狗》、《搞点文学》、《心里有鬼》、《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还有让人肃然起敬的《挨揍的尊严》。同样难忘的是你为主持论坛无私的付出,这一点在多追求放松、图个热闹的网络中,尤其难见。翻阅你的很多帖子都是用高度的抽象思维来概括自己的感受:《给地主扛活》、《红叶自述》、《红叶声明》、《红叶之我爱我家》、《红叶评论之蝴蝶兰十种有趣》,研读你的帖子,总是让人自叹不如、心向往之。一直坚定地认为:在这片网络空间里,最具作家潜质的当是你和早早。
  一线穿空若有声。红叶,如果说在这个局域网上还有些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在孤独却执著的跋涉,那其中一定有你……
                  行走在第五个季节(四)相逢是首歌

    办公室总是乱糟糟的,难有清静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朋友早早那柔顺又带一点清脆的声音。早早是我从网上认识的同城朋友,是个常常妙笔生花的MM.原来她搞到了两张刘诗昆钢琴音乐会的票,邀我去听音乐会。刘诗昆是享誉中外的著名钢琴家,平时听通俗歌曲比较多,有这样一个机会享受一回高雅,这让我一下子来了兴致。
  大师就是有号召力,音乐会座无虚席。然而刘诗昆清澈的钢琴声响起时,琴声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已经渐行渐远的一段回忆里。
  容颜是我在论坛结识的最要好的朋友,认识她也是源于早早从中穿针引线。那天,早早请她、我、还有我生活中的好友金荻晓萱一起去喝咖啡。时间是下午2点半,地点在一家欧美风格的咖啡堡。
  我和金如约前往。互相介绍、落座后,早早坚持请客,我选了四杯蓝山咖啡、一壶水果茶。
  就是缘吧,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暮色降临。现在想来还有些可笑,一结帐,接近200元。于是,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四个女人饿着肚子各自回家吃饭。晚上上网的时候我还和早早打趣说那咖啡的名字不该叫蓝山,应该叫心痛的感觉。
  有网络、有论坛、有朋友的日子总是快乐。
  鲁中会堂里回想起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部打破了一般古典奏鸣曲快-慢-快结构布局的乐曲展示的是贝多芬失恋后,从深深的悲哀到激烈反抗、从抒情的深思到激烈抗争的心理转换状态。当自然和缓的主题旋律传来,我还在回味与容颜因了网络而相知的日子。
  许是感于共同的爱好和相似的经历,我们都有些相见恨晚。随着了解得深入,我们常一起吃饭、逛街;一起去音像店,选购CD;彼此欣赏对方毫不做作的本色个性,引为知己。
  容颜是个很性情的人。三八节的晚上,一个女友约我去一家休闲餐厅吃饭聊天。聊得兴起,朋友说把你姐夫叫来吧,让他给咱们过节。然后,我给她的老公打了电话,很快友人的老公请了他的同窗——也是我生活中的一位朋友同来,席上两位男士旁征博引,很是让我们开怀。
  10点多钟朋友还没尽兴,我有些恋恋不舍地离去。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容颜的电话:“你在干嘛?出来陪我说说话吧。”那个时候,容颜正处在一个心情不好的阶段,听筒里的话里分明已有一丝醉意。这么晚了还出去,我有些心虚。可她的状态让我牵挂,我抬头看着老公的脸,作出一副祈求状。“去吧,早点回来。”老公很宽容。
  打上车,我去她家的路口接上她,又回到了原来的小餐厅,又是引见落座,一班人或口若悬河或浅酌低吟,海阔天空,好不热闹。容颜那天穿了件浅红色的羊绒衫,很是好看,袖口撸得很高,虽然略有醉意,但仍然兴致勃勃、谈兴不减。
  在这个城市的喧嚣夜色里,几个人端坐餐厅一隅,倾听悠扬的音乐,笑谈往的年华,呼樽把盏数豪情,尽情放飞自己的心情。是的,我愿意这样,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之余,和三两友朋小坐闲聊,这种佳境总让人神往。
  刘诗昆正在演奏根据李海鹰的同名作品改编的《弯弯的月亮》,这耳熟能详的乐曲比肖邦、柴可夫斯基更能引起我的共鸣。我的眼前仍是闪现着一些过往的情景:一起爬庐山,一起带了孩子在第三宿舍花园草地望着星空神侃,节假日炒米山、鲁山、九丈崖、仙境园、青岛海水浴场都留下了我们飞扬的身影……
  有友相约同行的日子都让我沉醉迷恋,在一次次浓如酒淡如水的交往中,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如我珍惜与友人携手飞扬网际这般,我想她也会珍爱这段友情像我一样。
  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

                  行走在第五个季节(五) 为了忘却的回忆   

  春有桃花夏有荷,秋有皎月冬有雪。常有人喜欢用四季来抒发自己的心情。网络也有四季,不同的是它常常不按排序,而是随心情的优劣交错出现。网络之于我,便是生命中的第五个季节,这个季节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可以选择与现实融合,也可以拒绝世俗纷扰;这个季节,没有城市的浮华,没有街道的喧嚣,有的是敦煌沙起歌断北疆、大漠孤烟天马纵横的澎湃豪情;这个季节莺飞草长、暮春三月,美得又像一株贵气的蝴蝶兰,她只悄然开在心底,文人骚客把这个季节称做花样的年华。
  花样的第五季有氤氲的暗香浮动,可以体味“独坐幽篁、抚琴长歌”,可以想象“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远去了的朋友,生活中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相识,但这又怎么样呢?在互联世界,你曾经是我最真诚的朋友。我相信,在我分享、分担了你的忧伤抑或快乐之时,你也同样分享了我的,这就够了。论坛关闭的时候,网友们的文章缠绵伤感,何尝不是如此?牧夫的《记忆和怀念——写在离别的时刻》,梦璇的《泪别蝴蝶兰》,红米儿大哥的《永不忘记蝴蝶兰》,苏醒儿的《心向何处》,欧阳春雪的《痛的感觉》,居然的《好一个蝴蝶兰》,秋之韵的《情寄蝴蝶兰》和《依然爱你,蝴蝶兰》,王小皮妈妈《妈妈的心声》,似是而非的《蝴蝶兰祭》篇篇都是友人心底的挂牵……
  这几天天气好得出奇,夜晚的月色也很美,明亮透净,安详宁静。当站在窗前仰望星空,不能不被宇宙的浩瀚所征服。想起书上的一句话:哪怕一个狂妄以极的暴君,也会在星空下无可奈何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直至无影无踪。对于星空而言,尘世上再大的事情也等于零,这已是朗若白昼,毋庸置疑。那么,那一段季节里的那些事呢?微乎其微,小到就像从没有发生过,如此,为何不能随风逝去,从头再来过?也许,我们的第五季才刚刚开始……
  季节有轮回,时间永是流逝,这个世界总是一遍遍上演着相同的故事,就如青春总会逝去,没有任何圣贤能够避免。再美好的时光,终要成为一场场的伤情电影,在岁月的痕迹中扬长而去……
  去日无痕。写下这样一些文字,不是为了博取,只是为了一段想要忘却的记忆,就像北岛在《回答》中写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可以被顾城改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卑鄙者的墓志铭一样,忘却是为了永恒的纪念,应该也可以理解为纪念是为了永恒的忘却,也许真的是这样吧。
  行走在第五个季节,在网络中呼吸、感知,就好像用一种平淡舒缓的感觉把现实重新演泽。如今的我,当然还有你——我的朋友,已经在新一季里开始了新一轮的跋涉……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看前方,有一面被称作INTERNET的彩旗正在飘扬,而我们路正长……
 楼主| 发表于 2003-9-28 16: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看碟札记:碧螺春、卡布其诺或德芙
                               ――一杯乏味的《绿茶》
    终于经不住电影《绿茶》在各个媒体多日热炒的诱惑,看了,结论却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部故弄玄虚之作,一杯乏味的“绿茶”。
    作为第六代导演张元的新作,《绿茶》通篇充斥着第六代导演对各种电影元素的拼接,显然是想用一个看上去高深莫测的理论,显示一代电影人揭示人生深刻内涵的表象。然而,电影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实在没有什么真正的内涵,不过是一场兴师动众的臆想罢了——就像精心打造的一身绚丽的衣服,挂在空空的衣架上——唯一可以称道的是杜可风唯美大气的摄影一如既往,然而技巧高超的镜头运用下,碧绿清澈、叶片旋转、翻滚、下坠的一杯“绿茶”,实质却凸显了影片的苍白乏味。
    电影开场不久,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带有典型的王朔调侃风格和鲜明的网络特色,让人瞬间怀疑电影根据一篇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片名,自然应该是精确点出电影主题旨要的精练语句,而张元却选用了“绿茶”这个与影片故事并没有多大意义的道具,一个不能恰如其分表达影片题旨的片名。这就好比生活中有人喜欢丰富泡沫下卡布其诺咖啡甜中略苦的味道,有人中意于巧克力丝一般的柔滑,有人喜欢看那三三两两的茶叶在水里悠游,而影片用“绿茶”这一意象似乎是想用一套象征系统,强调一种小资情调和优雅风情,但是,《绿茶》中,绿茶是女主人公的一种嗜好且喜欢牵强地用茶来算命并没有什么故事价值。这种以为撷取一点小资生活浪漫意象,就可以与生活现实贴近的做法,恰恰反映了第六代导演的幼稚和表象。张元,只能停滞在《过年回家》的层面了。按照这个逻辑,影片名字也可以叫做《碧螺春》、《卡布其诺》、《德芙》或者冯小刚、周星驰推崇的天堂水沏的娃哈哈非常茶,也可以是一种洋酒的牌子。谁能说,卡布其诺或者德芙不是一场刻骨铭心的隽永故事呢?
    苏轼曾经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说:“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对于茶,我是有很深感触的,静坐品茗,读的是茶文化,品的是茶渊源。就象苏东坡所说的佳人,有着江南少女的风韵,苏南的《采茶调》便是证明。不管是“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还是“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酽上这样一杯浓浓淡淡的绿茶,浓淡都相宜,养心又养性,香气怎能不通彻全身?品茶,它已经日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了它我愿意经年累月地沉醉其中。这也是我去看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但是电影并没有很好地将绿茶的内涵演绎出来,更无“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的效果,它只是一杯可有可无、让我大失所望的茶,哪里有用心去品的必要?
    影片煞有介事地讲述了一个两面人的故事,然而吴芳与朗朗相同相貌、截然不同的性格反差,反而让赵薇刻意做作的表演成分破坏了故事价值,白天是高洁的白玫瑰,夜里是冶艳的红玫瑰,这种演绎既不能比《铁面人》,也不能和《苏州河》相提并论。因此,我眼中的《绿茶》更象是一个乍听流行喝茶,于是匆匆置办茶具、玩起茶道的时尚追逐者,不是在家埋头琢磨其中道业,而是着意在公共场合摆弄一把以示高深。因此,这部电影无论是叙事方式、剧情的推进节奏还是美学趣味,都与观众存在着知识域的差别,也正是这一点,注定了《绿茶》不可能成为经典。
    我心中的“绿茶”应该具有一位诗人描绘的这样一种韵味:一杯茶,静静地品我/品着我此刻无言的心情/舞蹈我绿色的心事/在静静的水中舒缓地展开/舒展一片如烟的记忆/舒展一段如梦的往事……

                       看碟札记:爱情其实徒有虚名
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1995出品。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Eastwood, Clint)主演:梅丽•史翠普(Meryl Streep)、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维克托•斯利扎克(Victor Slezak)安妮•考利(Ammie Corley)、吉姆•哈尼(Jim Hagnie)

爱情其实徒有虚名。是很早就想写的一个题目了,题目起源因风靡国际影坛的电影《廊桥遗梦》而起,延宕至今不思悔。
不能否认,《廊桥遗桥》以其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引起了众多中年观众的共鸣,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同,促使这一年龄层次的人们认真对待自己的感情。影片没有安排弗朗西斯卡随同流浪艺术家罗伯特*金凯私奔而去,而是将她留下继续操守一份乡间的传统生活,其传统的道德观结局使得它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也使得这个角色似乎透出一丝高尚。
然而,短短几天的共处,十六年如一日的爱情能否成为可能?也许东西方所处的环境不同、文化差异使得经历观念不同。我就无法理解这样的感情。徐坤曾经以一篇辛辣老到、淋漓尽致的评述将这一貌似凄美哀婉、无限缠绵的爱情故事,揭示了男权话语强大势力压迫下另一种始乱终弃的现象实质: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偷欢过后,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因此而遭受损伤,生活仍然在按原有的轨道不断继续。这样,这爱情便在绵绵无期的追忆之中变得浪漫、甜蜜、温馨、感伤,甚而至于是完美无暇的了。但这一切都是以女主人公的内心将要永远陷入痛苦的分裂为代价的。与弗朗西斯卡的品格和操守相比,那个有过许多次偷情猎艳经历的罗伯特*金凯尽管一再以诗意的笔触努力把自己的人格打扮得绝对完满,但他的这种完满贫乏、苍白、自私、贪婪而又千疮百孔,黯然失色。看似是弗朗西斯卡主动无奈的“自弃”,实质上避最终免不了罗伯特*金凯的“他弃”,妇女永远是一切爱情运动中的牺牲品。
在赞同徐坤对男权意识的抗争外,我想《廊桥遗梦》能够得以深入人心,另一个原因就应该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恋意识了。自恋并非绝对贬义,相反,据说 “我很自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口头禅。自恋在心理学上被解释为对自己过分地爱恋。处于自恋状态的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关心的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物品、自己的情感,对他人则不感兴趣。心理学家说:自恋心理强调的是一种以进入虚幻的世界为目的的心理宣泄。通过将内心的焦虑投射到外在对象身上,将外物变成心理镜象,从而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这就是自恋心理所追求的心理满足。对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君不见不少所谓“music发烧友”往往沉湎于音乐赋予的那种自闭和孤芳自赏的质感,在虚拟的空间里黯然惆怅到天明;君不见满大街不乏“3、40多岁年龄,13、4岁风度的蛋白质女生”,一脸褶子了还张口闭口“我们女孩子如何如何、你们男孩子怎样怎样”,端的是让闻者酸软无力;君不见迷恋自己文字者,不仅仅是顾影自怜般自我欣赏,而且对自己文章产生的效应过度关注,甚至对别人的评论高度敏感。以上症状修炼到兼而有之的份上,我们只能将之成为深度自恋。自恋,是与社会同步的流行病,病灶一旦深入骨髓,你会发现他们将终日神经兮兮,无法以正常的眼光待之。同样道理,电影中两位主人公的所为看上去是一场纯真无私的爱的奉献,但谁又能说他们这样十六年不变的思念不是源自其内心深处对自我的依恋、崇拜和自我满足呢?两位主人公无力察觉外部世界所发生着的一切,甚至在下意识里认为某人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要他(她)们承认别人并不钟情于她(他)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打破了这个假想泡沫,他(她)们就会空虚无力,无以度日甚至精神崩溃。
另一个角度说,这场“爱情”当真就没有伤害到弗朗西斯卡之外的任何人吗?我记得有个朋友曾经说过,我可以原谅我老婆的一次偶然出轨,但绝不能接受她的精神背叛――那样生活将毫无存续的意义了!当然,我赞成影片倡导的夫妻之间要不断丰富精神生活,共同营造和谐气氛、防止爱情淡化的深层含义。也欣赏电影的主题铺设,导演没有以青春靓丽的面孔吸引观众,而是用一个年老色衰的40多岁的女人,通过一次婚外“出位”,体验性与爱的奇遇,以此启迪人们“让爱情之树常青,不要让岁月磨平生活激情”,这正是电影赢得无数观众强烈共鸣的所在。人到中年,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将来生活应该如何改变,是影片的亮点。
当生活就象复印机一样每日里复制出同样无味的日子,人们就会渴望一段《廊桥遗梦》般的奇遇,然而,这是一段怎样的感情?与其说男女主人公之间是一场爱情,不如说是他们对单调枯燥、味同嚼蜡的流逝时光的反叛,其渴望的不过是一种全新投入生活的激情,爱情其实徒有虚名。
把这种双方的一次“爱情”经历,看得高于婚姻、家庭,甚至脱离整个社会,以个人精神上的满足来判定爱情、婚姻是片面的、不现实的,那其实早已无关爱情。
不要奢望会遭遇一场真正的爱情,风花雪月,空中楼阁。不如忘却吧,就象忘掉一朵花。
                      看碟札记: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刮痧》(Treatment the Gua Sha),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公司2001年出品,导演:郑晓龙主演:梁家辉、蒋雯丽、朱旭。  

一直想看看这部反映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电影——《刮痧》,借周末了却了这一心愿。据说这是一部全程在美拍摄完成的国产影片,讲述了一个华人家庭因老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改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小孩子治病引出的故事。电影着眼于文化差别所带来的社会纠纷,对家庭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中西方无法回避的文化冲突:由于刮痧,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
接连不断的磨难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美国梦的这对华人夫妇,几乎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摧毁意志。
应该说这是国产影片中一部具有相当水准的影片。在观看影片大部分时间里,泪水一直陪伴着我,亲情是永远打动人心的光芒。然而更打动我的是主角许大同的父亲在机场对儿子说的话:生活中的许多事,你想躲是躲不开的,逃回北京去,你还是个因虐待孩子而逃回北京的逃兵!
逃避还是面对,这真是个拿捏不准的问题。是的,逃避还是面对?生活中,这样的疑问也常常困惑着我们。影片结尾是皆大欢喜的,这得益于男主人公的美国朋友昆兰的帮助。然而,我并不满意这一结局。把命运寄托给于他人的怜悯或大发慈悲是影片的遗憾之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救世主呢?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小寓言故事:小蜗牛爱思考,凡是喜欢多打几个爱克斯。有一天他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胳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我们需要这个壳!
    小蜗牛:毛毛虫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它不用背着我们这样沉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毛虫能变成蝴蝶飞翔。
    小蜗牛:可是蚯蚓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也没有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会钻土,土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不能飞翔,也没有人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这个小故事让我想到了我年少时在读书笔记本上郑重抄下的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都不算好汉。时间是无声的脚步,转身之间最曼妙的光阴已经从身旁攸然闪过,我不知道现在的少年看到这句子会嘲笑还是深思,但我原意一遍遍去回忆,因为它值得记忆。禅宗有云:汝等须自力。周国平在一篇散文中写到:我不相信一切所谓人生导师。是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没有人可以帮你消除烦恼就如没有人帮你吃饭,你必须自己承担自己的生命,想要站到人生的跳板上蓄势一跃,只有靠自己。
路,总是要靠自己走的,我想这是《刮痧》的编导在精致的煽情之余忽视了的问题。
                      看碟札记:拿手捂着脸  留一条缝儿
《午夜凶铃》美国版,英文名The Ring,美国Dreamworks Pictures(梦工场)2002年出品,导演:戈尔•维宾斯基 Gore Verbinski ,主演: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马丁•亨德森 Martin Henderson、克里斯•库珀 Chris Cooper、布赖恩•考克斯 Brian Cox
我是很少看恐怖片的,记得88年单位组织集体观看香港影片《黑太阳731》,当演到日本鬼子以中国人作冻伤实验,将那个女人胳膊上的皮活活扯掉时,我紧紧地闭上了眼睛。尽管如此,脑海中顺承剧情发展的想象还是刺激的我差点当场吐出来。
极少有女人会钟情恐怖片,也有例外。碟友小庄提到恐怖影片时从来是喜笑颜开、如数家珍,讲到过瘾处还要把舌头伸出、沿上唇开始绕场一周以示美味和陶醉,整个一鬼见愁的架势。
看《午夜凶铃》源自另一碟友的倾情推荐。一次,碟友小聚咂牙,赵燕说起几个朋友晚饭后去她家集体观看《午夜凶铃》的经历,男女几个挤在一间房看碟,只开了一盏幽暗的台灯,看到紧要处赵燕起身去了厕所,在卫生间里用手机拨打了房间电话。铃声一响,一时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荧幕铃声的四五个人愣愣发呆、面面相觑,然后全体惊叫着拥做一团。
这个恶作剧听起来就让人乐不可支,于是心里有些痒痒的,想感受一下那电话铃声响起的惊悚。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对音像市场严加整顿,常去电脑城几个相熟的摊位上淘些打口碟或者DVD影碟,以便碰上些质量不好的枪碟可以退换。偏巧一眼看到了《午夜凶铃》的两个版本。日本版的据说也不错,但因为对这个民族有些复杂情节,还是选了美国版和另一部恐怖片《幽灵船》一并捎了回家。
那晚看碟前,先认真地从网上调阅了资料,以期心中有数。网上的资料说,许多人看过《午夜凶铃》后,身边的电视、电话、录影带、镜子都会引发恐怖的联想,以致这种恐怖渗透入骨。类似的介绍反倒激起了我的反叛情结,我对恶炒一向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电影剧情比较简单:女记者凯勒的侄女凯蒂突然神秘死亡,据说死因是因为和几个朋友一起看了一盘诡异的录像带,而所有看过这盘录像带内容的人,都会在午夜时分接到一个神秘电话,然后都会在七天后离奇死亡。
那是一个周末的深夜,我在确信自己增强了抗恐怖击打能力后,按照小庄的交待,做好了看恐怖片的必要准备:万籁俱寂,拉上窗帘,关掉所有的灯,随便找个枕头、靠背的物件抱在怀里,营造出一派恐怖效果。
影片的色调很暗,音乐阴沉,一开头就制造出了神秘莫测、令人毛骨悚然的效果。随着剧情发展,不信邪的凯勒于是开展调查,凯勒找到前夫(或者是前男友)把偶尔得到的录像带放进了录像机中,看完有些莫名奇妙的带子,那个预报死讯的电话铃声果然准时响起,电话那头是一个稚嫩却阴森的女孩的声音:“seven days……”
铃声响起时,屏幕内外都是午夜时分,我清晰的听见自己上下牙撞击发出的声音,我知道,书上管这种动静叫寒战。待到后来那个披头散发、面部狰狞的小女鬼竟然从凯勒男友家的电视机里爬了出来时,我颤抖着抓起遥控器向恐怖现象道了拜拜,甘拜下风了。西方的恐怖片,往往擅长感官刺激+心理惊悚的视觉冲击,躺在床上尚未入睡时,女鬼狞笑着爬出电视机的血腥场面就会跳入眼帘,不召即来,挥之不去。
好在时间、空间可以淡化任何不适,慢慢地就忘了。上个月儿子放暑假回来,写作业之余也常常翻晒他的影碟收藏包,诸如《狮子王》、《泰山》、《侏罗纪公园》等动画和惊险科幻片是他的最爱,我自以为是帮他买的《白雪公主》、《海底总动员》和《风中奇缘》之类,直接被他扔到一边。当然,对儿子而言,即便是他喜欢的所有碟子的魅力相加也不能和网络版的《蜡笔小新》相提并论。
有一晚饭罢,儿子带了一顶长舌太阳帽,鼻梁上架付怪模怪样的眼睛,将一块人造棉布拦脖系住充斗篷,独个在家上映蝙蝠侠。闹够了才掐了一摞碟片蹲到影碟机旁选片,我忽然想起了还没看《午夜凶铃》结局,眼前这主喜欢侏罗纪应该也能给我壮个胆、作个伴儿的,就讨好的对儿子说:宝贝,今晚和我一起看《午夜凶铃》吧?
“什么片?”儿子没抬头问。
“恐怖片。”我讪笑着回答。
儿子扭头仰视着我,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好半天,吐出几个字来:“你有病啊?这事别找我”。
热脸贴到冷屁股,没劲。
第二天吃饭时,儿子忽然扯起了昨晚的话题,人模人样地说人话:“老妈,我不能和你一起看恐怖片,我好怕怕。”
我白了他一眼,抢白道:怕什么?你多大了?
“五岁,幼稚园,向日葵班。”这家伙反映倒快,马上扮着鬼脸,以一付沙哑嗓子大声回答,标准的“蜡笔小新版”儿子。这当然难不倒资深影迷的老妈,我立即回应:“我呸,我呸,我呸呸呸。”立马还之以“周星驰版”美伢。
“老妈,反正我不看,我才没那么傻呢。我给你出个主意吧?你要是害怕就拿手捂着脸,留一条缝儿,很吓人的时候就把手闭紧。”儿子凑到我跟前,如此这般作着示范动作。
拿手捂着脸,留一条缝儿,骗谁玩呢?我才不上当呢,结局没看就没看吧。再看一遍?就连现在写这个随笔时身上还满满一层鸡皮疙瘩呢。
                          看碟札记:逝于盛开之时
   《天浴》,英文片名:Xiu Xiu (THE SENT DOWN GIRL), 1998年出品,陈冲的导演处女作。主演:李小璐,洛桑群培。第35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情、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原创歌曲、最佳改编剧本7项大奖,1999年获法国水城首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喜欢夜的感觉、夜的氛围,因为适合自己的口味。夜让人觉得放松和沉静,往往这时候感觉最敏锐、思维也清晰,在这样一个初秋的夜里,卸去各种束缚,以极舒适的姿势把自己关进书房,在有微风拂来的电脑台前坐定,一一检视这些年收藏的光碟。这其中有许多还没有看过,还有一些已经看了不止三两遍。今晚,吸引我眼球的是严歌苓编剧、陈冲导演的《天浴》。
这是我第三次看《天浴》了。绿草遍地花,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歌中这样描绘美丽的草原。眼前也是,微风抚面宽阔的草场一片新绿,“文秀”和相应号召的广大的知识青年一样,将在这儿展露她们嫩芽般新鲜滴翠的青春。在意欲大展宏图、战天斗地的知青们意识里,无论是草地上的无限风光、牧歌的悠扬,还是骏马奔驰的飒爽,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于是他们满怀豪情、声势浩大地扑向这块广阔的天地。
《天浴》是惟美的,更是哀凄的一个故事——历史,我们是不是该暗自庆幸与那个时代失之交臂。十年文革,上千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其中一半是女知青,满怀理想主义精神的忠诚,戴着大红花,跳着忠字舞,抱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坚决地开进了深山、荒野、草原。文秀们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任她的青春一点一滴地流逝,也任她的理想和希望随着躯体被蹂躏糟蹋而渐渐摧折、终致凋萎。
从青涩的单纯到世故的卖身,《天浴》反映了下乡知青为争回城名额而屡遭蹂躏的悲惨经历,讲述了人在逆境下的生存本能。这些都是真实的发生。既然属实,我们就应该有勇气去面对当年的触目惊心。求生的本能,这个永恒主题贯穿着人类的各个社会和各种阶段,而不仅仅是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这就是艺术的相通性。十几年前看老鬼的《血色黄昏》时已经读明白了,以后看知青题材的小说,几乎无不涉及于此,为了回家他们使出所有能想到的任何手段——男知青送礼、欺诈、自伤,不堪言。在《流泪的中国》论坛,有一篇《被蹂躏的肉体与青春》同样清晰的记载了当年上山下乡的女知青们的苦难历史,从热情高涨到迷惘等待直至绝望奋争,为了回城,无数知青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许多资料和报道中,我们看到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黑龙江建设兵团、云南建设兵团、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等大量知识青年插队的地方,都举行过大规模的宣判大会,一批团长、营长、连长以及村支书、生产队长因为大量奸污女知青被枪毙、被判刑。然而这些文秀看不到了,即便活下来看到这一幕于文秀又有何益?《天浴》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引人遐思的红丝巾、让人心如刀绞的苹果、那最终的天然浴场……
思想者是痛苦的。文秀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岁月棋盘上星罗棋布的一粒棋子,没有东西属于她自己,有的是深邃的历史况味与彻骨的悲悯。痛苦是人类进步的一剂良药,痛苦的历史必然刻下痛苦的记忆 。
                            看碟札记:帅哥当前
                          
能让我迷恋的帅哥不算多,好莱坞有三位:布莱德-彼特、汤姆-克鲁斯、尼古拉斯-凯奇,东方则只有赵文瑄一位了。好友小曼说没有长久固定不变的偶像,只是喜欢某部影视作品里帅哥才情尽展的一瞬,比如《英雄本色》中张国荣扮演的浪子英雄,百年润发广告片中发哥回味无穷的璀璨笑容;伊媚则对目前全球最具身价的偶像巨星基努李维斯和浪荡公子莱昂纳多念念不忘;妹妹、妹夫是刘德华的铁杆fans,每当电视上有该帅哥影视形象出场,妹妹是双手紧握、叠放胸前,接下来准保得全体被迫聆听其“哇”声一片,妹夫则是笑眯眯一脸的撺掇和赞叹。这时候要是当姐姐的一时不看脸色说起刘天王年老色衰的话题,人家顷刻间杏目圆睁,眼看着就不顾手足之情;碟友小庄说到梅尔-吉布森棱角分明的脸庞、英俊刚毅的气质、至刚至阳的男人血性,几乎每一个细胞都弥漫着对异性诱惑的痴迷,眯起眼心向往之的神情极度性感之至;儿子最迷恋的是阿诺德-施瓦辛格,对这个看上去四肢虽发达,头脑却不简单的英雄硬汉,儿子给予了无与伦比的崇拜。暑假回来就一直吵着要将《终结者》收集齐,看碟时,小家伙边高举着小拳头蹦蹦跳跳边高呼着独创的爱称:瓦瓦噢瓦瓦,形态极具动感,晃得你眼晕。
喜欢汤姆-克鲁斯始自《壮志凌云》和《雨人》,一张青春硬朗的脸,任是无情也动人。最近又接连看了他的《谍中谍》系列,的确演技更上层楼,堪称叫好又叫座,不愧为好莱坞的常青树。
心仪尼古拉斯-凯奇源于《天使之城》,剧中他是来自天堂的使者,为了爱情他放弃了天堂亿万年的永生,换取人间短暂却甜蜜的生活。故事缠绵悱恻,佳人一往情深, 颇有“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的韵味。
倾心布莱德-彼特是在碟友一再鼓动下,看了其主演的史诗化格局的大片《燃情岁月》。剧情壮美凄婉,画面景色精致悠远,13首音乐首首动听,恢弘大气。剧中布莱德-彼特饰演的崔斯顿清澈的蓝眼睛,放荡不羁的俊美形象,挺拔的个头、强健的腹肌和迷人的微笑以及一头浓密长发飘逸出他的野性美,实在是散发出一种令人窒息、迷乱的阳刚之美,流露出傲人的贵族气息。乍看之下,让人飘忽惶然:莫不是终于邂逅了那个梦了千年的春闺梦里人?从此,钟情于布莱德-彼特远胜于前面两位,有帅哥如此怎能不让看碟成为人生一大乐趣?
爱上赵文瑄,除了他外形俊美、深沉稳健的形象,既有儒雅飘逸,又不乏刚劲风骨的气质,更是因为他和蔡琴联袂主演的音乐MTV《心太急》,这个MTV拍得十分唯美,两情缱绻,无限浪漫,给我留下了深刻形象,于是那段时间我就天天晚上坐在电脑前点击这首歌曲网络版MTV,读它千遍也不厌倦。谍报说,目前赵文瑄正在赶拍由他和刘若英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此剧讲述的是文坛才女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以及她和胡兰成没有结果的爱情。不消说,它一定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连续剧。
帅哥当前,不由得你不心悸痉挛,醺然欲醉。儿子现在说话很港台,每每“今天我有做作业”、“知道了啦”、“好好开心”等洋话连篇,这里我只能借用他的语言表达帅哥当前的惊叹:哇塞!爽极了,帅呆了,酷毕了,简直让人无法描述了。
注: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1962年7月3日出生,身高170厘米,主要作品:《壮志凌云》、《少数派报告》、《大开眼戒》、《生于七月四日》、《好人寥寥》、《雨人》、《甜心先生》、《碟中谍》系列、《香草天空》、《木兰花》。以《生逢七月四日》、《征服情海》两度夺得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在《心灵角落》中演出配角赢得最佳男配角的殊荣。此外,他还是一九九六年第十一届美国电影艺术奖的得主。
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1964年1月7日出生,身高183厘米,主要作品:《8毫米》、《变脸》、《逃离拉斯维加斯》、《野性难驯》、《鸟人》、《天使之城》、《远离赌城》《死亡之吻》、《空中监狱》、《蛇眼》、《易容》、《60秒》、《住家男人》、《》、《天堂有难》《石破天惊》《夺面双雄》《蛇眼》、《战地情人》。1992年以影片《野性难驯》(Wild at Heart)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1996年以影片《逃离拉斯维加斯》(Leaving LasVegas)获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布莱德彼特(Brad Pitt),1963年12月18日出生,身高183厘米,主要作品有《末路狂花》、《加州杀手》、《夜访吸血鬼》、《燃情岁月》、《初恋情人》、《七宗罪》、《豪情四兄弟》、《致命突击队》、《第六感生死缘》、《间谍游戏》、《瞒天过海》等。1995年以《夜访吸血鬼》荣获MTV最佳男演员,同年以《十二只猴子》荣获金球奖最佳男配角、2002年入围美国艾美奖的最佳喜剧客串男演员。据说演完《燃情岁月》后,布莱德-彼特被《人物》杂志评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性感的男人”。
                        看碟札记:hope is a good thing
    《肖恩克的救赎》, 英文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港台译作《刺激1995》,又名《月黑高飞》。导演:弗兰克.达拉本特(Frank Darabont),主演:提姆•罗宾斯Tim Robbins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曾荣获1995年度奥斯卡7项奖项提名。可惜最终一无所获。

“肖恩克”是片中美国一所所监狱“鲨鱼堡”的直译音,这名字译的有些叫人莫名奇妙,港译的《刺激1995》也不好。相比较而言,我喜欢《月黑高飞》的译名,起码与情节相配。几年前几次机缘巧合,我与《肖恩克的救赎》擦身而过,无缘得见。
《肖恩克的救赎》是一部在网络上备受推崇的影片。在与朋友交流看碟感触时,不止一个朋友推荐了这部影片。网友大蚂蚱说这是近年来对他影响最大的电影,谈起这部电影时他还沉浸在毅力、意志、智慧、信念的励志情节中心潮澎湃,不能自抑。在他看来,这是每个男人都应当关注的一堂必修课。女人多好奇,偏偏要伸个脑袋看看这部励志电影的神奇,总比老板人手一册塞过来的励志书《致加西亚的信》好看吧?今天抽空去了齐赛电脑城,提溜回了这张碟片,虽然是电影版,还算清晰。
《肖恩克的救赎》好在常有火花闪过。两个多小时的《肖恩克的救赎》给我留下了这样一些颇有回味的话。当安迪被误判杀人,背负双重无期徒刑押进监狱,典狱长训话说:把你的信仰交给神,把你的贱命交给我。这多象我们现实中的生活呀,道貌岸然的背后是罪恶。在冠冕堂皇的人物眼里,底层人命该如此,如同现实一样,你很难看穿衣冠楚楚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老布是监狱服刑50年的老狱友。在50年的刑期过去后,老布已经不想离开鲨鱼堡监狱,他甚至想以伤害同伴的办法来延缓刑期,但他最终还是没能下得了手。入狱前只看见过一辆汽车的老布,面对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世界无所适从,最终只有结束生命,结束这种陌生的生活。“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剧中瑞德这段发人深省的话何尝不是在说我们?
蒙冤入狱的安迪始终不放弃心中的希望,他对瑞德说: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thing!(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多么简单明了又深刻朴实的语言。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命运从来就不操控在自己手上,但是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却能把握现在,只要心中有希望。心中有持之以恒、不灭的希望就一定能收获理想,收获生活,最终收获命运。“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影片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用沉稳的声音这样评价安迪。在长达十九年的牢狱生活中,磨难都没能毁灭安迪的希望,他始终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锄挖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通路,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和力量?所以安迪成功了,自由了。
体制化,想想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词。生活中我们难道不是被这样一个妖魔逐渐消化了意志?从锋芒毕露到墨守成规,从抵制、不满到向污浊、强权彻底妥协甚至被同化,然后是日复一日的消磨光阴。即便偶然灵光一闪意识到了什么,我们却已经无力改变什么了。“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安迪重复两遍的这句话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影片也有遗憾。虽然安迪一步步的谋划,让你领略到了冷静、毅力甚至伟大,但尚在狱中就已将自由后的许多事项安排妥当、19年监房不调整已经近乎奇迹,而凿墙挖道、越狱、砸断下水道时闪电霹雳的配合,整个计划天衣无缝,这在现实中是绝无可能。影片获得了奥斯卡7项提名最终却无一获奖,除了当年《阿甘正传》、《埃德•伍德》、《燃情岁月》、《勇敢的心》等大片的光芒遮挡,想来这也许是一个原因吧。当然,瑕不掩瑜,这并不妨碍影片成为经典。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肖恩克的救赎》,我建议你设法看一遍;如果你早已经看过,我的建议是:再看一遍。
希望是个好东西。只要我们心底还怀有希望,那就值得付出生命去追寻――那是我们生命旅程前方的一缕曙光啊。
                      看碟札记:以清澈 以纯净
     珍珠港(Pearl Harbor),美国迪斯尼公司2001年斥资1.45亿美元出品,导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主演: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乔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凯特-贝金赛尔(Kate Beckinsale)。获奖情况: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
世事沧桑,浮华若烟。尽管《珍珠港》上映后引来了许多的骂名,我还是要将它称为一部史诗巨作。这是一部见证美国历史的波澜壮阔的大制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对于全人类来说都非常沉重的历史本身。《珍珠港》的创作模式跟《泰坦尼克号》如出一辙,即用真实历史事件作背景,编织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用金钱堆砌的友谊、忠诚、牺牲等情感元素陪衬大时代和英雄人物是好莱坞一贯的手法。除了40多分钟壮观的战争场面,美丽的田园风光、动人的爱情故事,灿烂的落日,温馨的画面,构成了这部战争片的主调,让观者恍若置身清澈见底的溪流中,感受纯净之美。我不知道那些蜂拥而来的批评和的必要所在,但如果《珍珠港》只是还原当时真实的场景,只有大轰炸的场面那与纪录片会有什么不同?我喜欢《珍珠港》、喜欢《泰坦尼克号》,我迷恋这些场景中捕捉到的历史的真实瞬间。
重温《珍珠港》,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匠心独运:日本空袭珍珠港结束后,华盛顿立即召开会议,会议中双腿残疾战时总统罗斯福为了反驳高级军官们一边倒的消极论调,使出浑身力气放弃轮椅挺立起身体,涨红着有些扭曲的脸字字矶珠:别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同样令人震动的镜头是在准备空袭东京前,军官给飞行员作最后一次动员,提出行动是自愿的,意志不坚定者可以退出,在他一句说完“不怕死的向前一步”之后,我们看到一群英姿勃勃的美国飞行员迈着雄健有力的步伐大踏步跨向前方。影片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着墨点还在于大器精致且舒缓动听的主题曲与片中音乐,悠长而深远……
3个小时的电影象一口洪钟撞击着沉寂已久的心灵,让我想到了黄为民先生的一篇杂文《一道思考题》。夜已深,翻出这篇文章细细诵读,竟致凝咽。唯恐笔下词不达意,亵渎了黄先生的美文,这里直接引用如下:
从网上浏览到的消息看,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人们惊魂未定,全国即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纽约血库告急,各地的献血站前面立刻排起了长龙,有的队伍长达150多米,许多人为献血而宁愿排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的队。纽约报名参加救助的志愿者多得无法安排,不少人只好在家中静守电话,听候调遣。
青年人报名参军的极为踊跃。最醒目的是,人们纷纷打出了象征国家的国旗:救助现场世贸大楼的废墟上,很快插起了三色星条旗;事发当晚,芝加哥郊区一所大学的学生们商定,他们第二天要手持国旗去上课;纽约交易所重新开盘时,有的工作人员带上了国旗领带或国旗围巾;公交车、小轿车和邮筒上插满了国旗,全国各地的建筑物都升起了致哀的半降国旗。9月11日这一天,沃尔马连锁店出售的国旗多达8,8万面(去年同日的销售记录是3000面),第二天更售出了20万面。
客居美国的家人打来的电话证实了大洋彼岸的上述氛围:他们所在单位的许多职工为献上一次血,要往血站跑几趟;年轻人纷纷表示要参军,他们说,只要国家需要,明天就可以扛枪入伍;世贸大楼遭撞击着火后房客向下跑,消防队员则朝上冲,其中就有纽约消防队的最高主管……民众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举国上下一片同仇敌忾,团结得如同一个人,使外人深受感染。
去年途径美国期间,曾到华盛顿观光。在国会山前面的广场上,同事讲述那里每年国庆节的盛况,他还赞许地说,别看美国人平时散漫得出奇,身上是大裤衩子T-恤衫甚至光着背,脚上挂的是破拖鞋,可是国歌一奏,立马“唰”的一声,手按前胸,庄重异常。而今,在国家遭遇困难之际,节庆仪式上的爱国表示立刻化做了具体的爱国行动。
据我所知,在美国,学校里不设政治教育课,单位里没有政治学习、思想工作,大众传媒从来不就思想认识去循循善诱,而且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表态表决心之类的事。相反,用警惕的眼光看待政府的举动,以尖刻的言词讥讽政客,乃美国政治的一大景观。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政府却能够立即得到民众的完全信任和支持。当年珍珠港事件时是这样,今天又是这样……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习惯了这个世界的倾斜,心安理得于在红尘中放浪游弋,咆哮这世界的不公平,痛恨这社会中丑陋的利禄现实,但此刻我的眼中流淌的分明是婴孩一样清澈纯净的液体,清澈如溪。在这一点上,《珍珠港》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为自己的国家做的太少,太少。必要的时候,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成为我此刻最真情的诉说。
夜已沉默。心正沸腾。
                          看碟札记:不是幡兮不是风
《心动》,寰亚电影公司、东宝东和株式会社1999年出品。编剧、导演:张艾嘉。主演: 金城武、梁咏琪、莫文蔚、苏永康、张爱嘉。获奖情况: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最佳美术指导、1999年香港十大票房电影,第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推荐电影。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无数次的机会怀旧,说到初恋几乎每个人都会用一些最华丽的辞藻来描述,美好、缠绵、心碎、苦涩、朦胧、温馨等等,不一而足。即便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么回忆起年轻又年轻一些的时光,脑海中可能还会闪过当年那些瞬间的火花、突然的局促不安、莫名的心跳,又或者是刚有感觉就无疾而终的一段不能称之为爱情的情感经历。多年后就如今天这样一个寂静之夜,回忆起年少时,如果心中陡然有一丝突如其来的心灵悸动,抑或一些一饮琼浆百感生的难以名状?那,就应该是“心动”了。
喜欢张艾嘉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不,确切的说是一直喜欢。从中学毕业的联欢会开始。毕业联欢时一位我的女同学以其清越的歌喉学唱了她的一首《童年》,那是我第一次听,从此张艾嘉驻足在我的心里。后来的几年,看了很多她主演或者导演的电影,《最想念的季节》、《阿郎的故事》、《饮食男女》,倾倒之极。生活中很多朋友喜欢她的《爱的代价》,因为能勾起内心深处的情愫,我更欣赏的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最爱》。这是一部获得金像奖、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电影歌曲、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设计多项大奖的电影。 片中没有一点张扬,只是两个韶华不再的女人在儿女们的欢笑声中,淡淡的回忆几十年来两人间因爱生嫉的明争暗斗以及女人间特有的撕撕扯扯、纠缠不清的友谊。
光阴的故事是纯真年代的过往镜像。于是想看张艾嘉的《心动》,因为心仪张艾嘉已久,因为张艾嘉的才华、成就、容貌和让男人女人都迷恋无比的女人味,还因为据说这是讲述了张爱嘉本人初恋故事的一部片子。这张碟是三年前买的,还记得那是一个如墨的夜晚,我关了门窗、拉上窗帘,没有任何干扰的打开了影碟。影片中张艾嘉演绎一名女导演,她正用一台摄象机拍着电影,旁白缓缓流泻而来:“你可能和这个人相恋,但你嫁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它是一个很平淡的初恋故事,很有些轻描淡写、波澜不惊的失落,意犹未尽,感觉不过瘾。三年后,翻出影碟再看《心动》,平淡的叙述,却让心头忽地萌生一丝触动。正如张艾嘉所说:就是在这种平淡中不知不觉我们失去了很多,有谁敢说自己这一生没有任何的后悔和遗憾呢?我甚至猜想如果岁月成就了当年罗大佑和张爱嘉的恋情,那么还会不会出现华人世界的音乐教父、国际影坛的炫目才女?佳人锦瑟怨年华呀。
影片中,年少时期恋情无果的浩君和小柔,十年后在异国他乡再度重逢。不再是少男少女,却依然是熟识的声音,依旧是狂热的怦然心动和真情流露。寒冷的街头,浩君一如当年敞开风衣将小柔拥入怀中,然后,然后是再度失去。没有疯狂的爱情追逐,没有大起大落的震撼情节,也不会有让你泪流满面的煽情场面,只有当她乘上飞机打开他送给她的一张张天空的照片时,才让人眼睛有些湿润。因为他说,那些照片,是他想念她的日子;因为刹那间领悟到了,有一种思念叫厚重。
在林晓培演唱的《心动》MTV片头,张爱嘉一袭休闲的白衣,柔情万种:如果相识是一种缘分,那分手是不是也是注定的呢?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好像发生得很简单、很自然,可是却也不尽然……于是,心动了。
在禅宗的著名公案中有一段“风幡之议”。说的是众僧在议论高挂在旗杆上的幡为什么会动呢?有僧人说是风动,有僧人说是幡动,六祖慧能则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人心自动。”幡由心动,世间一切万有尽在自身心中。心动,就是不管天空中有没有翅膀的痕迹,你已飞过;心动,就是有个人平平静静睡在你心中,偶然绽放出褪色的笑容,于是那点点滴滴记不住的憧憬,让你多年以后依然心动。于是,不由你垂首暗自追问:锦瑟年华谁与度?李商隐的诗句浮现眼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看碟札记:智慧生存
Life Is Beautiful《美丽人生》,米拉麦克斯(Miramax Films)国际影片公司1998年出品。意大利喜剧电影演员罗伯托*贝尼格尼(Roberto Benigni)自编、自导、自演。曾荣获第7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戏剧类原创电影音乐奖。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于男人而言,懂得沉默是金是一种美德。所以观看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之前,略知剧情梗概的我是带着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开始的。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大屠杀背景下,一个犹太血统的小人物以异乎寻常的达观和意志去保护了自己儿子和家庭。
但是,影碟看了没多久,影片中男主角有些离谱的上窜下跳、喋喋不休的聒噪让我陡生反感,我甚至怀疑起不遗余力地推荐给我的李波同志味觉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影片前半部,我一直是在这种置疑中冷眼旁观着我认定的这一出罗伯托*贝尼格尼用劲浑身解数的搞笑闹剧。
于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斜睨着剧情发展:1939年春天,战争的阴麋笼罩着欧洲大地,犹太小伙子吉多为了寻找自己的理想和爱情,来到了意大利阿尔佐地区的一个小镇当餐厅服务员,吉多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在多次因缘巧合下,吉多和美丽的小学教师朵拉坠入情网并共筑爱巢。婚后,他们开了梦寐以求的书店,而且很快生下了儿子小乔舒亚。然而在反犹太政策下德军在意大利开始疯狂迫害犹太人,吉多与刚满五岁的儿子也未能幸免被带到了犹太人集中营。出身小镇名门的朵拉没有犹太血统,不愿与家人分开,也自愿进入了集中营。
我想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入戏,因为这个吉多太不符合我对男人应该具有坚韧、刚毅兼顾深沉的品质要求。但戏到此处,对纳粹残酷迫害犹太人历史稍有常识的观者不得不开始关心这一家人的命运了。剧中,吉多对于儿子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倒也感觉有些好笑了。
为了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免遭戳害,吉多告诉儿子,集中营只是一个为他即将到来的生日而准备的一个游戏,大家来这里是为了参加这场游戏,得到奖品。每个人都可能因三个原因而失分:一、哭泣;二、吵闹着要找妈妈;三、因为饿,要吃点心。所以要得分就不能吵闹,并且绝对不能让穿制服的人看到。随着积分,积满1000分,你可以赢得一辆坦克,一辆真正的坦克车。这当然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游戏,但在这个大人与孩子之间,却投入得非常忘我。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吉多一面极力控制内心的恐惧,一面教儿子如何在残酷的环境中体验生活的乐趣,起码在孩子心里,每天增分的快乐可以弥补他日复一日、难以为继的煎熬。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吉多在无奈的谎言和残酷的现实中苦苦挣扎。解放来临的前夜,纳粹兵乱作一团准备逃走,吉多将儿子藏在楼角一个破旧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趁乱到女囚室打探妻子下落,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兵发现,这一幕被儿子从铁柜中窥见,当德国纳粹兵押着吉多经过铁柜时,为了暗示儿子继续这场游戏,吉多故意以一种十分夸张的胯部动作配合德国兵大步到楼角一个阴暗处,然后是一声枪响。剧情进行到此处,我还在奢想,一定是足智多谋的吉多设法把德国兵干掉了,当那个德国兵挎上枪、走出楼角的时候,刚刚被吉多轻松的动作逗引的笑声还未停顿,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天亮了,犹太人的噩梦结束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这时盟军的坦克车隆隆地开进了集中营,一个美国大兵从坦克上下来,将他抱上坦克,乔舒亚捂着嘴、惊喜万分:天哪,那正是一辆他日思夜想的坦克。影片演职员表缓缓打出的时候,我还没有从瞠目结舌的结局中缓过劲来,而后,止不住的泪水汩汩而下,我捂着脸痛哭流涕。
好的片子总是能让你想到人性,无论它指的是人性的美丽还是丑陋,在被电影或者文学作品深深打动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这作品靠什么打动了你?仅仅是靠一两个煽情场面的浅层次感动?《美丽人生》中,把我们震撼得一愣一愣的地方是父亲为儿子付出生命吗?我说不准,但是我想罗伯托*贝尼格尼拍摄这部电影的动机决不是要用死别煽情,那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寓于生活细枝末节的对家人、对儿女乐观主义的智慧引导,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曾经有一部美国灾难片,讲述了一架飞机历经磨难最后安全着陆的故事:灿烂的阳光下,劫余余生的乘客步下舷梯,一位小伙子由衷慨叹:“This morning is beautiful!”走在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转过头对他说:“Every morning is beautiful , but you are too young to understand!”(每一个早晨都是美丽的,你还年轻,不会懂得)。是的,美好的生活靠时时处处的感受和累积,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关爱家人,智慧生存,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历练。
希腊有一句格言:生命是自然的赏赐,但幸福的生活是智慧的赏赐。美丽人生,一部以喜剧形式演绎的悲剧,它让我们在笑声与泪水交织中充分领略了悲剧中的幽默和幽默中的悲剧的巨大魅力,提醒我们凡事不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承受,与其在忧心忡忡的困境或失落中等待,不如欢欢喜喜的面对。现实中,让我们化消极为达观,给自己做一个智慧背囊,用欣赏的心态和眼光看待生活,倾听生命的声音。Life Is Beautiful,据说让风车迅速转动的最好方式是推着风车往前冲,用自身去创造传说。这应该是我们看这场电影的最大收获了。
智慧生存,别辜负这一场美丽人生。



发表于 2003-9-30 12: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这个贴子最后由翰海飘墨香在 2003/09/30 12:27pm 编辑]

呵呵,看了文章,觉得有同感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张艾嘉,这是我喜欢的唯一一位港台女演员,之所以这么认为,是认为她是最有女人味的一个,如果能有象她这样的女人做妻子,此生别无所求了,哈哈。。。
发表于 2003-10-4 0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钵满瓶溢/满载而归
发表于 2003-11-24 2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



高兴!
阿姐的大作见报了,俺看了~~~~~
发表于 2004-11-26 19: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看看
发表于 2005-5-26 16: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笑容渐渐从我的脸上消失了,取而带之的是那冰冷无情的面孔。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找我谈心了。因为她们会说我不关心她们了,不关心身边发生一切事情。好像我是从外星球来的,对所有一切都不感兴趣,只做我想做的。
有人说,冷漠和忧郁是一种气质,可我宁愿不要这种气质。因为这种气质的背后是无劲的伤痛。
也许没有人知道,每个忧郁的女孩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或大或小。越是冷漠的人,其实她们的心里越是像燃烧的一团火,但她不会伤着任何一个人,因为这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是在她自己的心里,只会烧痛她自己。可能到最后还会烧的遍体鳞伤,所以说这种女孩,只会痛在心里。
不明白,莫名其妙的伤感,不知不觉的落泪。好像是看透了尘世一样。总觉得一切都是一场梦。
世间繁华犹如梦
惊醒之后一场空
那年种的相思树
今年不知在何方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发表于 2005-5-26 16: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时间是一个什么概念?  
  不知道。  
  也许……?  
  时间—  
  是享受生活。  
  时间—  
  是忙碌奔波。  
  时间—  
  是金钱。  
  时间—  
  是生命。  
  时间—  
  是母亲那少女如花般的容颜。  
  时间—  
  是爬上母亲那鬓稍的满头银发。  
  时间—  
  是儿时的嘻笑怒骂。  
  时间—  
  是长大后的悲欢离合。  
  时间—  
  是一股柔柔的风在面前拂过。  
  时间—  
  是一股细细的线在五指间悄悄滑落。  
  时间—  
  是一股无情的泉水向东流去。  
  再不复还!  
  时间—  
  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也许……  
  时间是慕然回首的苍海变桑田!  
  也许……  
  时间是一瞬的、一时的、一生的  
  转变!  
发表于 2005-5-28 2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秋萍工作室文集--苏蕙

好文章如酒,欲久弥香。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