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781|回复: 0

[原创]要想文化兴国、必先复兴道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5 11: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主题: 回复:请徐景安先生指教
来函收悉。
    我有兴趣的是创建中国新文化,其中包括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所以必须考虑天下人能否接受。执政的共产党、主导社会文化的精英以及未来天下的拥有者年轻人是天下人中最重要的三大人群。所有的文化主张不为这三部分人接受,那就不能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你并不关注,“天下人看不看,怎么看,喜不喜欢看”,所以你可以随便骂“执政的共产党与精英”“丧失天地良心”,骂黎鸣等是“跳梁小丑”,贬于丹“学术浅薄,小儿之文字游戏”,蔑所有不与你同道的人为愚痴。这样,我们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你这种半文不白的文风,也是不打算让天下人看的。所以,我说是属于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一派。
    像你这样的思维方式,中国大有人在。传统马列派也是如此,不管天下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他们还是抱着“道”不放,怒斥所有想修正一下“道”的人为修正主义。正像你们看待于丹一样,她是儒道的修正主义。视西方文明为至圣的人也是这样,中国只要走西方的“道”,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仁义道德都是骗人愚民的。你说“儒道,天下唯一之至道,人需之道”,人家也可说:“马道,天下唯一之至道,人需之道”,“西道,天下唯一之至道,人需之道”。这又叫各唱各调。
我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努力,愿与各派中的修正主义为同道,与各派中的正宗道统说再见。
景安
要想文化兴国、必先复兴道统
──与徐景安先生探讨
陆声俊
徐先生:
    您好!
    您来函已阅读,但从来函中好像有某种误会,我知道您“有兴趣的是创建中国新文化”,而不是急于复兴世界唯一的“道统”文化,其他“各派中的正宗道统”都不听,其实,我也知道您对那些称“马道,是天下唯一之至道”的人,或者“其它各派中的正宗道统”也不听,用先生的话说先生的话,正因为这世道早已是如此局面,所以我才理解先生今天所做的事,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精神正直可嘉。但正直归正直,总要认道理,“道统”就是道理、这是先生始终没有想过来的。道理如果是一加一等于二,倘我们觉得专为了要让那些喜欢得数大的人爱听,因此就把一加一说成等于五或者等于十,让大家皆大欢喜就好,这恐怕也是不妥的。我知道,“马派”哲学数十年也批判这种好心的想法为“实用哲学”,或“实用主义”。“马派”之所以批判,是因为他们多少还是知道这种实用主义,只能让人望梅止渴,但很短视,不能解决真实的持久的社会问题,而且留有最令人失望的后遗症。
但”马派”反对归反对,他们却一直就喜欢这样做,故其执政时的文化理念总是前言不搭后语,形成政策也就老是朝三暮四。所以,马派的认道逻辑,其本质性一贯都是双面,心口而不一。而对现实人性的双面先生显然又是反对的,于是,这里就有一个“二律背反”的矛盾,先生老是无法越过。那就是,无论“马道”、“西道”和“儒道”哪家是否“正宗”,而同一个“道”字就是“一加一”该得出的结论应该完全相同。如果三家得出的结论完全一样,那么,证明这个“道”是共通的,又哪有“正宗”和“非正宗”之分?假如得出来的结论各不相同,于是社会必然发生价值观裂变、也就是意识形态的严重混乱。且“价值”两个字的衍生意义、也是这么比方来的。当发生这种“价值”混乱的时候,作为聪明睿智的徐先生,我不知您是否任意举手同意其中一方,还是冷静的、自己计算后赞同正确的一方?如果任意举手、盲目赞成是迫于其中一位拳头功夫最狠,我只能说是情有可原,但这绝不是认“道”,或者说绝不是认正确之“道”。于是,这样一比方、正好回到先生现在正想做的“创建新文化”上来了,如果是前者,那我可判断先生是做了等于不做,如果是后者,那么先生又怎么说“不采任何正宗之道”?这岂不是自己反对“双面人性”的同时,自觉不自觉的使自己陷入另一个“双面”文化的怪圈?
曾几何时、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为否定“毫不利己、专们利人”这些党文化的政治口号,提出回归自然的人性,报纸成篇累牍讨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最终得出的结论认为正确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事实上这个结论跟亚当•斯密《富国论》对人性的解释不谋而合,在他看来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就是帮助了别人,这就是他关于“无形之手”的经济学原理。正是这种“认性”的市场经济学理论,被全世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至今仍奉为“圣典”,可它在我国的实践中证明是错的。今天的人性价值扭曲崩溃,就是这样认同人性造成的,包括今天先生忧虑的病根也是出在这里。可先生并没研究产生这种病根,乃是这种认性文化,根本没有“道”本支撑的原因。这一理论在西洋获得成功,乃是他们有个上帝管住人道,而什么是我们的道本,孔子就是“道本”的化身,“中庸”就是道本。“中庸生生”就是这个宇宙的全部内容。“黑洞”和“夸克”根本解释不通世界的来龙去脉。说句很不雅观的话,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从母亲身体最“中心”的部位造出来的,这就是最直观的“中庸生生”。这个道理、孔子以后几千年,就再没人把它说白,于是人们读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觉得很玄。
由于社会的文化不给每个人以“中庸”道本的教育,“人人为我”必然是无所不用其极,根本返不回“我为人人”的“中庸生生”之道。这是先生始终没想明白的。难道先生再提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的文化口号就可解决人的道德问题?假如先生是现今执政的强力人物,且就按先生提的这“三爱”口号去做,先生以为会比马克思和毛泽东的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或者比现在提倡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更有效,等实践证明结果后、先生指着我的鼻子奚落不迟。所以要文化兴国,只能复兴“中庸之道”,舍此别无他路可通。且“复兴”者、日新又新喻其中。这就好比孔子教人“御”“射”之道,古代是木车,铁弓,今天是机器、原子弹,难道御射之道古今有什么不同,崇孔就是复古倒退?这个逻辑是谁这么教的,导致民族的认知力如此愚昧,成千上万所大学就这么讲解我们的文化,子孙后代的智慧怎么超强?
    另外,对于丹论道的不是,我写文章是直接点出问题出在哪儿的,让读她文章的人去比较,第一次对她的评价很高,那是我给鞠曦先生和蒋庆先生写过的一篇网络交流文,第二次是回应李伯淳先生的忧虑,批评她的语言也很中肯,但绝没有全盘否定她的意思,先生有“妒忌”二字之说,问怎么不像于丹一样去讲一番。我觉得先生是对儒学界某种普遍现象提意见,原给先生回函的时候,不作任何回应,尽量肯定先生批评正确的方面。其实先生和我心里都明白,先生想做的好事,到目前为止,那些话语权的把持者,暨央视台好像并没有采纳的意向,至于我本民间百姓,怎么指望他们提供论道平台,倘若他们的确有给民众话语权提供平台的可能,用于丹讲的道,我们相互去同论一番,让大家比较,看是她讲的道理老百姓认可,还是我所解释的道理老百姓认可?可先生说“有本领跟于丹比一比”又有什么用呢?连先生这样一份确实对话语权把持者利益毫无害处的好心,人家都不愿意接收,更何况我所认识的孔孟之道,只利于老百姓,让他们“散财利民”,您想,人家的话语平台能提供吗?
    再说,我给先生致函中,没有“贬于丹学术浅薄,小儿之文字游戏”这样的句子,也没有骂黎鸣先生是“跳梁小丑”。至于我的学生,是否写过文章用过这样的句子,暂且不能归咎于我。况且他们都是网生,说是学生,好几位我都不知长像如何?先生应该知道,我行文是很注意礼貌的,不像很多被体制内认可为专家的人,行为浅薄到不知基本的礼貌用语为何物,子孙后代也跟着效仿怎么得了,所以,先生今天的致函批评,我不太知道所以然。
    还有一点,就是先生说儒者行文,都有“半文不白的文风,也是不打算给天下人看的”,所以说是“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更不关注“天下人看不看,怎么看,喜不喜欢看”,这一点,我从没否认先生有批评正确的一面,但只是有些事实确也跟先生说的不完全相符。第一,“半文不白的文风”,是想提升国人的国学记忆,不能把传统文化像现在这样全盘西化,否则,中华文化只能被消解得无影无踪。第二,对于国学的复兴,民间就像盼甘雨一样,但能说出道理所以然的人绝对只有很少数,大多数的人只知道说“天地良心”四个字,总是觉得这个社会,人们普遍都不守道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怪怪的,大凡唯财是谋,唯利是图,人情比纸薄。至于“天地良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丢失的?没有一个人系统回答,只有极少人像我这样,勉为其难的研究问题,从系统上回答问题。所以,今天这个社会、我们该尽的责任是需要更多的人学会从源头认道,然后才能共同促使国学真正回归。第三,“半文不白”的行文,目前很多高中以上学历,语文基础好的年轻人,应该说基本可以读懂,而且也可让更多的人养成自觉认同的习惯。这样把国学回归的侧重点放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难道不是从长远利益而想?第四,现代企业老总,尤其是有大本以上学历的年轻一代,对“半文不白”的文章情有独钟,我从网上收效,愿意拜我为老师的网生,全部都是大本以上学历,或是企业界精英、或是生活阅历很丰富的白领打工仔,甚或是北大在读研究生。第五,我们武汉有位名叫傅捷的女士,年龄不到四十岁,大本学历,曾是一位优秀企业老总,巾帼英雄,她对国学爱不释手,借助政界有些关系,现在开了一个萃辰国学咨询公司,企业会员有2000多人,每星期请国学专家论道,给予很长的时间让企业老总提问,就像国务院开新闻发布会一样,每位企业老总抢起来提问,所提问题都是道上的问题,每每提问意犹未尽,但每个会员都是要收费的,好像还有点贵。先生怎么能说“天下人看不看,怎么看,喜不喜欢看”?况且本人的经验告诉自己,自从开办儒学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来,到目前为止,也做了近十场这样的义务讲座,情况也是基本一样,定的时间演讲结束,提问的人总是不愿离开。关键是我的义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老是凭自己的企业掏钱做公益,资金无以为继,反远不及傅女士布道成功。而傅女士还将把分公司开办到全国,我非常盼望她高度成功。可见,这就是国学文化传播的价值相同,灵魂相通。难道先生要做的新文化论坛不正是期盼这种灵魂相通吗?难道先生所做这份事业,是想用它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显然,先生无私的对社会贡献自己的学识,其行为绝对不是为了这样的自利目的。那么,先生固执的认道方式是不是也值得重新推敲推敲?
    总之,我很尊敬先生的道义行为,而我们之间的认道思路确有不同,但至少灵魂相通,所谓“和而不同”乃是“中庸之道”,难道先生不是自觉不自觉,老是缺少平等思维方式,这似乎限制了先生该有的开阔胸怀。但愿这样的探讨,不伤害我们之间的交流友谊,能使交流进一步深入下去,让更多的国学爱好者共同参与。

顺道安祺
子贡书院陆声俊

[/watermark]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