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448|回复: 0

孙敏(铭)国画.苏东坡词境.尽显浪漫豁然的人文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 09: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敏国画 于 2012-5-2 01:03 编辑


孙敏(铭)国画选.东坡词境(团扇直径40cm)1.JPG

宋苏轼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文如其人,读了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立即豁达开朗的诗人面带微笑亲切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农历3月7日,晚春时节,一行数人优哉游哉地行走在黃州沙湖道上。忽然,一场大雨骤然而降。许多人纷纷抱头奔向一片树林避雨。然而雨点重重地砸在树叶上,穿透树林落在大家身上。只有一个人脚穿草鞋手持竹杖毫不在意地轻松地继续前行,对大家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豪迈地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也是对风雨的宣言吧。这就是我们的诗人东坡先生浪漫乐观情怀。他为什么会有这么良好的心态?诗人告诉我们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诗人向来在风雨中总是处之泰然。这是点睛之笔。诗人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含蓄地把自然界的风雨同人生的风雨联系起来,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拓展了诗歌的境界,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吟啸徐行的诗人同雨中狼狈的同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不畏风雨的形象。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生的风雨。

      暴风雨过后,天气未免微凉,然而景色却已经发生了变化,“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来时风雨大作之处,放心了,返回的路上“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同“穿林打叶”的急雨的对比,使诗人不畏风雨的思想形象地得到进一步强化。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总是要过去的,只要泰然处之,阳光终究还是那么灿烂。

      雨中嬉戏是顽皮孩子的勾当,人们并不为怪;放在大人身上,就觉得荒诞不经了。诗人做出雨中吟啸徐行的骇俗之举,是对世俗观念的挑逗?还是真如诗人所说“料峭春风吹酒醒”,是因为喝了一点儿小酒?其实所谓醉酒是诗人的障眼法。如果我们知道三年前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苏轼因为诗文惹祸,身陷囹圄,几乎性命不保,后来经多方营救,才幸免一死,出狱后被贬为现在担任的这黄州团练副使,但无权签署公文,并且不准擅离黄州——那么就能够了解诗人这时候的心境了。诗人郁结胸中的愤懑,在一阵急雨中暴发了,他就是要在雨中吟啸徐行,表现他对制造政治风雨的肖小们的蔑视。在风雨中放浪形骸的诗人,多么倔强,多么世事洞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只是一首小令,只是记叙诗人一次途中遇雨的平常小事,然而读来却令人兴味盎然。这是因为诗人吟啸风雨的不同于常人的独特行为,营造了充满个性的情趣;因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浓重的个人色彩的旷达襟怀,洋溢着充满理趣的乐观情绪,使全诗意味悠长;因为“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人们感受到饱经风霜而勇敢面对风雨的诗人独特情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虽是一首短词,但是渗透着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融入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表现了诗人个性化的情感,让人们看到了个性鲜明的苏东坡。

      这首词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是诗人迷人的个人气质打动了读者。

孙敏(铭)国画诗词选.凤凰台上忆吹箫.遣怀(原创作品)     
       鬼谷韬光,蓬山拾得,风行野鹤云头。绝笔 掠三江,骚风远播。谁呼尘封旧识,天地间,剑胆芒芒。三千岁、诗词富候,气搏云天。       忙忙,吝春思勉,天真醉学艺,痴狂雅放。青春都一晌,鬓发微霜。多少沧桑荣辱,聊一笑。人生无常。漫做个,逍遥散人,江湖渔郎。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